close

第十課 岳陽樓記 范仲淹

一、寫作背景

宋仁宗慶曆四年,滕子京徙岳州。他只用一年時間,就把岳州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並於慶曆五年重修岳陽樓。待樓修成,致書范仲淹(即為與范經略求記書一文)寫一篇岳陽樓記。范仲淹知道滕子京自貶謫到巴陵為知州後,神態言詞中常懷憤恨不平之氣,恐其這樣下去會惹禍,正好滕子京來信請求撰寫記,所以范仲淹在文中寫了這樣幾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除了自抒懷抱之外,實在也是藉此規勸老友。

 

二、作者介紹──天下第一流人物:范仲淹

字( 希文 。北宋蘇州吳縣人。卒諡( 文正 

 

 

 

1.二歲失怙,苦學登第:仲淹二歲喪父,母親改嫁,遂從繼父姓朱,名說(ㄩㄝˋ)

2.忠言直諫,( 三黜三光 ):范仲淹直言敢諫屢遭貶抑,因此三次遭貶黜。

3.延州守邊,威震西夏:主持延州軍務,號令嚴明,軍民愛戴,西夏人說:「小范老子,胸中自有數萬甲兵。」於是相約不敢犯境。當時邊民有歌謠言道:「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

4.推行改革,罷相外放:提出了有名的「十事疏」,以攘外必先安內,安內必先自強,自強必先澄清吏治的主張。 但深為舊有勢力官僚反對,說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脩等都是一黨的結合,於是朋黨之說又起。仁宗信以為真,朝中忠直大臣,紛紛外調。范仲淹也因此上疏乞罷政事,於慶曆五年出知邠州(陝西省邠縣)軍州事。范仲淹到邠州不及一年,即改知鄧州。

 

 

 

1.古文運動先驅:范仲淹提倡( 古文 ,反對當時駢四儷六之西崑體,可說是宋代古文運動之先驅,所做文章,以傳道教化為主。

2.詩:表露其耿介光明的本性及民胞物與之懷。如「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裡。」〈江上魚者〉詩中反映了漁民生活的艱苦,寫出對百姓的關懷。

3.詞:傳世者僅五首,但慷慨悲涼,麗語情柔,豪放婉約兼而有之。如:〈蘇幕遮〉、〈漁家傲〉。

(1)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描寫柔和的景色,畫面清新優美。

(2)豪放者如漁家傲一詞的「將軍白髮征夫淚」,所寫的邊塞秋思,頗具悲壯蒼涼之美。

4.辭賦:范仲淹所作辭賦共三十八篇,行文典麗有法,內容要皆「主民本思想,求致用之效,在平易語中寓深思卓識」,論者稱其「議論直率」,卻不失「賦家鎔鑄材料遣意構思的藝術方法。」

 

 

 

 

 

1. 天下第一流人物 :對於范仲淹的道德與文章,時人皆推崇備至。

(1)宋人呂申:「文正公為本朝人物第一」

(2)宋人朱熹:「天地間第一流人物」 

(3)金人元好問:「文正范公,在布衣為名士,在州縣為能吏,在邊境為名將。其材,其量,其忠,一身而備數器。在朝廷,則又孔子所謂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間,蓋不一、二見,非但為一代忠臣而已。」

(4)錢公輔‧義田記:「公既位充祿厚,而貧終其身。殁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

2.刻苦濟眾,獎掖後進:喜獎掖後學,而「先憂後樂」的胸懷,值得人敬仰。

3.不置園林,首創 義田 精神人格備受世人肯定。

 

 

 

三黜三光

范仲淹直言敢諫,因此三次遭貶黜:

第一次:違忤了劉太后,貶到河中府,同僚和朋友們為之餞行,讚其雖被貶卻極光彩。

第二次:反對郭皇后被廢,被貶睦州,同僚和朋友們再度餞行,更讚其行。

第三次:進呈百官圖觸怒宰相,被貶黜饒州,王質扶病載酒而來,稱許其此行,尤為光耀!

近水樓臺

先得月

范仲淹任杭州太守時,部屬蘇麟見只有自己一直未得提拔,遂作詩送范:「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范仲淹看了,便依其願望,給他寫了一封推薦信。後來的人,就引用「近水樓臺」或者「近水樓臺先得月」這一句話,譬喻人由於職務、環境的便利,或人事的接近,而先於別人得到好處的意思;或喻毗近芳鄰而先得芳心。

斷虀畫粥,

貧而好學

范仲淹自幼好學,二十一歲時,讀書僧舍,日夜不息。因家貧,每日煮粥一碗,分為四份,早晚吃兩份,以青菜數根,放點鹽進去果腹,如此達三年之久。他在名儒戚同文門下苦讀了五年。冬天讀書疲憊的時候,便以冷水洗臉,來振作精神。一次,真宗皇帝路過南京,大家都爭往觀望,范仲淹卻閉門不出,坐誦如舊。一位同學怪他怎能錯失觀望皇上的良機,他卻回答:「日後再見,也未必晚!」

 

三、國學常識

(一)記的文體

分   類

例           作

解釋經書

禮記

記載典章制度

學記、考工記

記載史事人物

史記

雜記文體

 臺閣名勝 

韓愈‧新修滕王閣記范仲淹岳陽樓記、曾鞏墨池記

蘇軾超然臺記、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山水遊  

柳宗元永州八記、歐陽脩醉翁亭記、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圖畫器物 

韓愈畫記、劉敞先秦古器記

 人事雜 )記

錢公輔義田記、歸有光項脊軒志、全祖望梅花嶺記

文體起源

尚書禹貢、尚書顧命

註:臺閣名勝記在記事之外,偏重發揮議論,抒發感慨,行文自由。並不是閒適的應景文章,不少名篇,都具有充實的思想內容和較大的社會意義

 

(二)離騷

作者

戰國時代( 屈原 )

題意

離騷意為( 遭遇憂愁 ),後世因稱詩人、詞人為騷人

字句

全篇長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字,為屈原作品中最長的一篇韻文。有名句:「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注疏

東漢王逸注

地位

1.為( 楚辭 )一書中最重要的一篇。(楚辭一書為漢朝劉向所編集)

2.為中國辭賦之祖

3.清•金聖嘆將離騷、莊子、史記、杜詩、水滸傳、西廂記譽為「 天下六才子書 

 

(三)孟子

作者

非出於一人之手,或曰由孟子之弟子公孫丑、萬章等人筆記,經孟子潤飾而成

內容

發揚孔子學說;道性善、講仁政、尊王賤霸、民貴君輕等,是語錄體

篇章

今傳七篇,每篇又分為上下,共有十四篇

思想

以義字為重心。將仁的學說動了起來;認為性善乃仁義之本

注疏

漢代趙岐注、宋代孫奭疏

地位

為四書之一;南宋時列為十三經之一

附註

1.論語為語錄體之祖

2.孟子是最後列入十三經的著作

 

四、課文深究

(一)關於岳陽樓的種種

〈岳陽樓記〉文體

記敘文( 雜記類 之臺閣名勝記

〈岳陽樓記〉寫作手法

熔( 記事 ( 寫景 ( 抒情 ( 議論 四者於一爐

岳陽樓在現今哪裡?

湖南省岳陽市

最早興建是何人為何事而興建?

三國時( 魯肅 為訓練水軍築的閱兵臺

後又經哪些人修建?

宋( 滕子京 貶岳州知州後,於慶曆五年重修此樓

誰定名的?

唐岳州刺史( 張說 大事擴建,並定名為岳陽樓

岳陽樓四絕

( 滕宗諒 重修岳陽樓,( 范仲淹 作記,

( 蘇舜欽 繕寫,( 邵餗 篆刻

 

 

(二)請寫出本課中各修辭之例句

 

類 別

例           句

互文

互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轉化

擬人

「銜」遠山,「吞」長江

類疊

疊字

浩浩、湯湯、霏霏、冥冥、郁郁、青青

對偶

句中對

遷客騷人、檣傾楫摧、虎嘯猿啼、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春和景明

當句對

銜遠山,吞長江/北通巫峽,南極瀟、湘/日星隱耀,山岳潛形/沙鷗翔集,錦鱗游泳/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隔句對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借代

 

錦「鱗」游泳──借代「 魚 

 

居「廟堂」之高──借代「 朝廷 

 

處「江湖」之遠──借代「 在野 

 

(三)本文第四段的景物描摹,層次相當分明,分析如下:

日景

遠景

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近景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夜景

遠景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近景

浮光躍金。

靜影沉璧。

 

(四)貶謫「記」體名篇

 

作者

貶謫之時地事

貶謫官職

旨  趣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唐憲宗永貞元年(西元805年)/參與唐順宗時的永貞改革、坐王叔文、韋執誼黨

永州司馬

(湖南零陵)

記始得西山遊覽之勝,「始得」暗示發現西山,是心境上的一個轉折,抒發物我兩忘的人生體會

岳陽樓記

范仲淹

宋仁宗慶曆三年(西元1043年)/ 主張政治改革,遭主政者反對

鄧州知州

(河南鄧州市)

借事抒情,抒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

醉翁亭記

歐陽脩

宋仁宗慶曆五年(西元1045年)/ 遭流言陷害

滁州太守

(安徽滁縣)

全文以「樂」字為主線,抒發山水之樂,文末點明「與民同樂」的主旨

黃州快哉亭記

蘇 轍

宋神宗元豐二年(西元1079年)/ 上書為蘇軾贖罪

筠州監理鹽酒

(江西高安)

記敘快哉亭建亭、命名、意義及周遭景物。並勉張夢得坦然自適,不以物傷性

黃岡小竹樓記

王禹偁

宋真宗咸平元年(西元998年),作者因修太祖實錄,於書中直言趙匡胤篡後周而有天下,得罪朝廷

黃州知州

藉著描述竹樓內外的景致,表現自己怡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和幽居的自適情懷,同時也表露了宦途失意的憤懣心情

 

六、形音義比較

 

字形

字  義

詞        例

1.

「微」斯人,吾誰與歸

「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論語憲問)

暗中、祕密的

「微」服而過宋(孟子萬章上)

引入,「微」指左公處(第二冊‧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稍微

汝嫂非不婉嫕(音),而於此「微」缺然(袁枚•祭妹文

卑微

猥以「微」賤,當侍東宮(李密‧陳情表)

隱約

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皆聖賢相與警戒之義(蘇軾‧留侯論)

衰微

吾觀三代以下,世衰道「微」(顧炎武‧廉恥)

天下分裂,而唐室因以「微」矣(蘇軾‧教戰守策)

微小

天下之事,常發於至「微」,而終為大患(第四冊‧方孝孺‧指喻)

2.

通「俱」,全部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準備

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韓愈‧祭十二郎文)

工具

出則乘輿,風則襲裘,雨則御蓋,凡所以慮患之「具」,莫不備至(蘇軾‧教戰守策)

則夫規矩禁防之「具」,豈待他人設之,而後有所持循哉(朱熹‧白鹿洞書院學規)

詳盡﹑詳細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陶淵明‧桃花源記)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陶淵明‧桃花源記)

器械

修守戰之「具」,外連衡而鬥諸侯(第六冊‧賈誼‧過秦論)

3.

於是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乃」奮臂以指撥眥(第二冊‧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第二冊‧劉義慶‧世說新語)

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司馬光‧訓儉示康)

猶「是」

刑入於死者,「乃」罪大惡極。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歐陽脩‧縱囚論)

君賜不可違也,「乃」簪一花(司馬光‧訓儉示康)

4.

日光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景色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第二冊‧歐陽脩‧醉翁亭記)

月「景」尤不可言(第三冊‧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通「影」,影子

天下雲集而響應,贏糧而「景」從(第六冊‧賈誼‧過秦論)

5.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意有所「極」,夢亦同趣(第三冊‧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將崇「極」天之峻,永保無疆之休(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彼蒼者天,曷其有「極」(韓愈•祭十二郎文

非常

感「極」而悲

最、很

夕舂未下,始「極」其濃媚(第三冊‧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6.

請託

「屬」予作文

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第四冊‧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隸屬

直「屬」機關

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白居易琵琶行)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陶淵明桃花源記)

勸飲

舉匏樽以相「屬」(第三冊‧蘇軾赤壁賦)

7.

向,作介詞用

微斯人,吾誰「與」歸

贊同、稱許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論語先進)

「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論語述而)

彼「與」彼年相若也(韓愈•師說

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張載西銘)

比較連詞

「與」其不遜也,寧固(司馬光訓儉示康)

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第三冊‧吳敬梓范進中舉)

憶昔封書「與」君夜(白居易與元微之書)

8.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景象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看法

積極的人生「觀」

道教的廟宇

(ㄍㄨㄢˋ)

登一頂,有「觀」宇,甚幽(第四冊‧蒲松齡•勞山道士)

9.

歸向

微斯人,吾誰與「歸」

女子出嫁

吾妻來「歸」,時至軒中第二冊‧歸有光項脊軒志)

之子于「歸」,宜其家人(詩經周南)

返回

太守「歸」而賓客從也(第二冊‧歐陽脩醉翁亭記)

聚攏

雲「歸」而巖穴暝(第二冊‧歐陽脩醉翁亭記)

稱許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論語•顏淵

10.

作品

前人之「述」備矣

遵循

不能繼「述」先烈遺志且光大之(孫文黃花崗烈士事略序

傳述舊聞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論語述而)

11.

因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論語‧先進)

「以」約失之者,鮮矣(司馬光‧訓儉示康)

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論語‧雍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論語‧里仁)

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

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論語‧為政)

醉則更相枕「以」臥(第三冊‧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只、唯

君家所寡有者「以」義耳(第四冊‧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於、在

吾「以」至道乙未歲,自翰林出滁上(王禹偁‧黃州新建小竹樓記)

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以」辰時氣絕(袁枚‧祭妹文)

以為

彼「以」其飽食無禍為可恆也哉(柳宗元‧永某氏之鼠)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司馬光‧訓儉示康)

如中也棄不中,才也棄不才,則賢不肖之相去,其間不能「以」寸(孟子‧離婁下)

用來、以之

遇貨不避,「以」厚其室(柳宗元‧蝜蝂傳)

置負郭常稔之田千畝,號曰義田,「以」養濟群族之人(錢公輔‧義田記)

依、按照

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論語‧為政)

因此、因而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第二冊‧諸葛亮‧出師表)

黜棄之,遷徙之,亦「以」病矣(柳宗元‧蝜蝂傳)

為,指行為表現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論語‧為政)

12.

迫近

「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炎日「薄」茅上第三冊‧郁永河‧北投硫穴記)

但以劉日「薄」西山(李密‧陳情表)

淺薄、微少

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司馬光‧訓儉示康)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詩經‧小雅)

門衰祚「薄」,晚有兒息(李密‧陳情表)

刻薄的

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敦(孟子‧萬章下)

少,減弱

鄰之厚,君之「薄」也(第三冊‧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輕忽、鄙視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第二冊‧諸葛亮‧出師表)

草叢生之地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屈原‧涉江)〔露申、辛夷皆香草〕

 

六、字形辨析(相同偏旁)

偏旁

字 音

詞         例

ㄆㄞˊ

〔古代演滑稽雜戲的藝人,猶今戲劇演員〕〔來回走動〕

ㄈㄟ

霪雨霏霏短流長〔流傳於眾人之口的閒言閒語〕〔比喻感情、婚姻方面的傳聞〕〔情感、意識的門戶〕

ㄈㄟˊ

力牛排

ㄈㄟˇ

纏綿〔情感深刻而又哀婉動人〕文章〔形容言語或文章富有文采,且成章法〕〔譭謗〕妄自〔過於自卑而不知自重〕

 

七、修辭舉隅

(一)互文

定義:上文省略下文出現的詞語,下文省略上文出現的詞語,參互成文,互補相合見義,使語言簡潔凝鍊,語意含蓄豐富,也稱「互文見義」。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物和己而喜或悲

2.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木蘭詩)→雄兔和雌兔的腳、眼都撲朔迷離

3.父兮生我,母兮鞠我(詩經•蓼莪)→父母兮生鞠我,即父和母都生我、鞠我

4.泉香而酒洌(歐陽脩•醉翁亭記)→泉和酒都香而洌

5.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王昌齡•出塞)→秦漢時的明月和關塞

6.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白居易•琵琶行)→主人和客都下馬,都上船

7.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諸葛亮•出師表)→受任並奉命於敗軍和危難之時

 

(二)對偶

定義:語文中上下兩句,字數相等,句法相稱,有時還講究平仄相對。

例句:

1.銜遠山,吞長江。

2.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3.日星隱耀,山岳潛形。

4.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5.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三)映襯

定義:在語文中,把兩種不同,特別是相反的觀念或事實,對列起來,兩相比較,從而使語氣增強,使意義明顯。

映襯的修辭方式分為兩類:

1.反襯:對於一種事物,用恰恰與這種事物的現象或本質相反的觀點,加以描寫。

2.對襯:對兩種不同的人、事、物,用兩種不同或相反的觀點加以形容描寫。

例句:第三段面對陰景,感極而悲,與第四段面對晴景,喜氣洋洋作對襯。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反襯)

2.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對襯)

(四)化用

定義:把傳頌于世的詩文、名言警句,通過巧妙變換,化為自己的語言,從而收到出奇制勝的效果。

1.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由庾信的「落花與芝蓋同飛,楊柳共春旗一色」化用而來。很顯然,化用後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一句,無論從意境上,還是氣勢上,都遠勝於原句,真正起到了「點銅成金」的作用。

2.原出於孟子對齊宣王語:「樂以天下,憂以天下。」范仲淹將孟子的八個字,引申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十四個字。

3.「那些剛洗過的菠菜,真的像一隻隻會飛的鸚鵡,從水槽飛到餐桌,還維持紅喙綠羽的生鮮活脫。」─化用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對菠菜的評讚:「紅嘴綠鸚哥」。

4.「如果畫出一張曠世的名作必須賠上一隻耳朵,像我們的梵谷大師,我丈母娘有可能點頭答應。」─化用梵谷割耳的故事。

八、結構表

 

 

 

 

 

 

 

 

 

 

 

 

 

 

 

 

 

 

 

 

 

 

 

九、成語集錦

政通人和

義近:上下和睦、安和樂利

反義:天怒人怨、怨聲載道

浩浩湯湯

義近:浩浩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淼淼、煙波浩渺

反義:涓涓始流、潺潺流水

遷客騷人

義近:騷人墨客、逐客愁人

反義:村野匹夫、販夫走卒

檣傾楫摧

義近:驚濤駭浪、倒海翻江、怒濤洶湧、攪海翻江

反義:風平浪靜

春和景明

義近:日麗風和、鳥語花香、惠風和暢

波瀾不驚

義近:水波不興、波平如鏡、水平波靜、水鏡無瑕

反義:白浪滔天、濁浪排空、驚濤裂岸

一碧萬頃

義近:汪洋萬頃、橫無際涯

郁郁青青

義近:離離蔚蔚、鬱鬱蔥蔥、鬱乎蒼蒼

心曠神怡

義近:心神俱暢、賞心悅目、怡然自得

反義:心灰意冷、悶悶不樂、抑鬱寡歡

 

十、延伸學習

(一)岳陽樓詩作(岳陽樓記一文刻在岳陽樓八扇大門上)

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語譯:從前就聽說洞庭湖有著廣闊的水面,今天真的登上了岳陽樓遠眺。春秋時的吳楚兩國的土地,在湖的東南方被湖水所隔開,湖面是那樣廣闊宏偉,天地日月好像都浮在湖水上。親戚朋友一封信也沒有,只有我這個病老頭子一個人伴著孤獨的小船。國家西北的邊疆還在打仗,靠著岳陽樓的窗口,想起國難和個人身世,忍不住淚如雨下。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語譯:八月,洞庭湖水漲得幾乎與岸齊平,遠遠望去,水映天色,看起來無比寬廣。在這古代雲夢澤的地區,水氣蒸騰上升,蒼茫雄渾,滾滾的波濤撼動著岳陽城。想渡湖到對岸去,可惜沒有船載我;在家閒居,實在對不起神聖英明的君主。我只好坐著觀看那些釣魚的人,空自懷著獲得魚的願望。

 

題岳陽樓 白居易

岳陽城下水漫漫,獨上危樓憑曲欄。春岸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

語譯:岳陽城下就是水面遼闊的洞庭湖,我獨自登上高樓,憑靠在曲欄邊。春日的洞庭湖岸,一片鬱鬱青青,似乎和古時的雲夢大澤連成一片;夕陽西下,湖水被染紅的地方,已靠近幾千里外的都城長安。

 

水調歌頭 宋‧林正大

  欲狀巴陵勝,千古岳之陽。洞庭在目,遠銜山色俯長江。浩浩渾無涯際,爽氣北通巫峽,南去極瀟湘。騷人與遷客,覽物興尤長。 錦鱗游,汀蘭郁,水鷗翔。波瀾萬頃,碧色上下一天光。皓月浮金千里,把酒登樓對景,喜極自洋洋。憂樂有誰會?寵辱兩俱忘。

語譯:想狀寫巴陵的勝景,在千古以來的岳陽樓。洞庭湖在眼前,遠銜著君山,俯視著長江。水勢湍急,廣大無邊,清爽之氣北邊通往巫峽,南邊遠達瀟水、湘水。遭貶謫放逐的人和多愁善感的詩人,他們觀賞景物的興致特別深長。 魚兒在水中浮游,岸邊和小洲上的青草香氣濃烈而茂盛,沙鷗在湖上飛翔。水波廣大無邊,天光水色上下相連一片碧綠。皓月當空,水面遼闊,月影盪漾,如金光漂浮水面上,我拿著酒杯登樓賞景,心中十分喜悅自得。誰能了解我心中的憂樂呢?寵遇或失意我都已不放在心上了。

 

晚泊岳陽 歐陽脩

臥聞岳陽城裡鐘,繫舟岳陽城下樹。正見空江明月來,雲水蒼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一闋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

語譯:睡臥時聽到岳陽城裡傳來鐘聲,我把船停繫在岳陽城下的樹上。正見江面空闊月光明亮,蒼茫的雲霧使江路迷濛不清。夜色已濃,我仍陶醉在月華中,突然江面傳來晚歸的漁夫悠揚的歌聲;我起身傾聽這悠揚的歌聲,眼見一葉小舟如飛駛去,歌聲卻久久迴盪在空闊的江面上。

 

秋登巴陵望洞庭 李白

清晨登巴陵,周覽無不極。明湖映天光,澈底見秋色。

秋色何蒼然,際海俱澄鮮。山青滅遠樹,水綠無寒煙。

來帆出江中,去鳥向日邊。風清長沙浦,霜空雲夢田。

瞻光惜頹髮,閱水悲徂年。北渚既蕩漾,東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採蓮。聽此更腸斷,憑崖淚如泉。

語譯:清晨登上巴丘山,極目遠眺四周的景物無不盡收眼底。湖面明淨倒映著天光,湖水清澈見底可以映現秋色。秋天的物色多麼蒼茫,岸上與水色都明麗清朗。山色青翠掩映了遠處的林木,水色碧綠沒有清冷的煙氣。帆船輕漂,自江中向這裡駛來,小鳥遠去飛向日邊,長沙浦邊秋風清朗。雲夢田上霜跡已空。觀覽秋光使人嘆惜頭髮脫落,注目湖水流過又令人悲憫流年已逝。北邊的小洲隨波蕩漾,湖水向東潺潺而流。郢人唱起白雪、江南美女歌唱採蓮曲。聽到這些歌聲更讓人腸斷,憑覽山崖淚如泉湧。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迴。

語譯:登上岳陽樓覽盡四周風光,江水遼遠通向開闊的洞庭。雁群高飛,帶走了我所有的憂愁,遠處的山峰又銜來一輪好月。在高入雲間的樓上下榻設席,在天上傳杯飲酒。醉酒之後興起了涼風,吹得衣袖隨風舞動我們隨之而迴旋起舞。

 

岳州看黃葉 張說

白首看黃葉,徂顏復幾何。空慙棠樹下,不見政成歌。

語譯:頭髮已白,看著枯黃的葉子,從前的容顏已不再有。在棠樹下追念賢人空自愧對,至今沒有好政績讓人傳頌。

 

西亭春望 賈至

日長風煖柳青青,北鴈歸飛入窅冥。

岳陽城上聞吹笛,能使春心滿洞庭。

語譯:春日風息溫暖柳色青青,北方的雁子高飛到深遠不見的天際。岳陽城上聽笛音,洞庭湖上滿溢著享受春天的好心情。

 

岳陽樓 江為

倚樓高望極,展轉念前途。晚葉紅殘楚,秋江碧入吳。

雲中來雁急,天末去帆孤。明月誰同我,悠悠上帝都。

語譯:登上岳陽樓眺望天涯盡處,想著前途遷徙不定。深秋的楓葉染紅了楚地,吳中一帶秋水澄澈碧綠。雲間鴻雁快速飛來,天邊卻有孤舟遠去。誰能與我共此明月,我只有滿懷憂思歸返長安。

 

岳陽館中望洞庭湖 劉長卿

萬古巴丘戍,平湖此望長。問人何淼淼,愁暮更蒼蒼。

疊浪浮元氣,中流沒太陽。孤舟有歸客,早晚達瀟湘。

釋義宦游孤獨的詩人,在這自古江東雄鎮的岳陽,望著波瀾壯闊的洞庭湖,卻無豪情,反而感到格外蒼茫憂傷。整個天空彷彿在洶湧浪濤中動蕩,一輪夕陽在湖水當中沉沒。遙見風浪中孤零零的歸舟,詩人祝願他們一路平安。

 

(二)岳陽樓對聯

1.最著名的為李白對聯:

水天一色,風月無邊

2.亦莊亦諧的對聯:

呂道人太無聊,八百里洞庭,飛過去,飛過來,一個神仙誰在眼。

范秀才真多事,數十年光景,什麼先,什麼後,萬方憂樂獨關心。

3.清書法家何紹基手筆的一百零二字長聯:

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具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陽城東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渚者:水流停聚的地方。峙者:山勢聳立。鎮者;重地、險要處〕

4.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

5.後樂先憂,范希文庶幾知道;昔聞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詩。

6.放不開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樓把酒;吞得盡胸中雲夢,方可對仙人吟詩。

7.南極瀟湘千里月,北近巫峽萬重山;洞庭西下八百里,淮海南來第一樓。

註:岳陽樓與黃鶴樓(湖北武昌)、滕王閣(江西南昌)、蓬萊閣(山東登州),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樓。

8.去老范一千年,後樂先憂,幾輩能擔天下事?

攬大湖八百里,南來北往,孤帆曾作畫中人。

9.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

10.眼前憂樂誰無意,天下江山此最雄

 

(三)范仲淹的詞

蘇幕遮(詞風婉曲偉麗) 范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語譯:碧藍如洗的天空,黃葉鋪就的大地,秋色連接著遠處的波濤,波濤之上寒煙蒼翠。夕陽映山天連寒水,無情的萋萋芳草,一直延伸到夕陽之外。 這黯然的思鄉之魂,糾纏著羈旅的愁思,每每長夜漫漫,除非是好夢能使人安睡。月明之夜高樓之上不要獨倚欄杆,酒進了愁腸,點點滴滴都化作了相思的眼淚。

 

漁家傲(詞風悲壯蒼涼)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語譯:秋天來了,塞外的風景奇異。雁兒都無意留下,要飛到衡陽過冬。四周馬鳴風吹,還夾著號角聲。看層層山巒起伏,夕陽西下,孤煙一縷,而蒼茫大地上的荒城也緊緊地關閉起來。 猛然飲下一杯濁酒,家在千山萬里外,儘管思鄉情深,但四方的邊亂尚未平定無法回去。現在一地繁霜,伴著悠悠的羌笛,勾人鄉情,叫人無法入眠,我這位白髮皤皤的將軍,也不禁泣下沾襟。

註:范仲淹詞作多悲涼開闊,所作蘇幕遮、漁家傲,記述邊塞將士的勞苦,歐陽脩稱之為「窮塞主詞」,為( 蘇東坡 )、( 辛棄疾 )的( 豪放 )詞風開先聲。

 

(四)相關文章選讀

義田記 錢公輔

  范文正公,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咸施之。

  方貴顯時,置負郭常稔之田千畝,號曰義田,以養濟群族之人。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贍。擇族之長而賢者主其計,而時其出納焉。日食人一升,歲衣人一縑,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婦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數,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歲入給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給其所聚,沛然有餘而無窮。仕而家居俟代者與焉;仕而居官者罷其給。此其大較也。

  初,公之未貴顯也,嘗有志於是矣,而力未逮者三十年。既而為西帥,及參大政,於是始有祿賜之入,而終其志。公既歿,後世子孫修其業,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既位充祿厚,而貧終其身。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車羸馬,桓子曰:「是隱君之賜也。」晏子曰:「自臣之貴,父之族,無不乘車者;母之族,無不足於衣食者;妻之族,無凍餒者;齊國之士,待臣而舉火者三百餘人。如此而為隱君之賜乎?彰君之賜乎?」於是齊侯以晏子之觴而觴桓子。予嘗愛晏子好仁,齊侯知賢,而桓子服義也。又愛晏子之仁有等級,而言有次第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後及其疏遠之賢。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晏子為近之。今觀文正公之義田,賢於平仲,其規模遠舉,又疑過之。

  嗚呼!世之都三公位,享萬鍾祿,其邸第之雄,車輿之飾,聲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族之人不得其門而入者,豈少哉?況於施賢乎!其下為卿大夫,為士,廩稍之充,奉養之厚,止乎一己;族之人瓢囊為溝中瘠者,豈少哉?況於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公之忠義滿朝廷,事業滿邊隅,功名滿天下,後必有史官書之者,予可無錄也。獨高其義,因以遺於世云。

注釋:舉火:燒火煮飯。廩稍:公家俸祿。瓢囊:帶著瓢囊行乞。

語譯  范文正公,蘇州人。平時喜歡拿財物幫助人,他選擇與他關係近而生活窮苦之人,或是關係雖遠但有才德的人,都加以接濟。

當他剛顯達時,在近城郊外的地方,買了千畝肥田,命名為義田,來養活全族的人。讓他們天天有飯吃,年年有衣穿,婚喪嫁娶時都有補助。他選族中年紀較大又賢明的人,來管理資金,並按時收付財物。每天給每人一升米,每年給每人一匹布。第一次嫁女兒的給五萬錢,第二次嫁女兒的三萬,第一次娶媳的三萬,第二次娶媳的一萬五,喪葬的錢數和第二次嫁女兒一樣,葬小孩的給一萬。族裡的人聚集在一起接受贍濟的有九十人,義田每年收入配給的稻穀八百斛;以義田的收入,供給聚居的人,每年都用不完,還有剩餘。曾經當官,現在解職在家,等待新職的人,也給予補助;當官而任職之後才停止救濟。這就是義田濟助族人的大概情形。

早先,范公還沒顯達時,便立志於此了,可是三十年來一直沒有能力做到。後來當了陜西招討使,並參與朝廷政事時,才有足夠的俸祿與賞賜來達成願望。范公去世後,子孫整理經營他的事業,繼承他的遺志,就像他在世時一樣。他雖然已位高祿厚,但一生過著貧窮的生活,去世的時候,連入殮的壽衣、棺木都沒有,他兒子也沒錢辦喪事,他只把救濟貧民與養活族人的義行留給子孫罷了。

從前晏子乘坐的是破車瘦馬,陳桓子說:「你這樣做是隱藏國君的賞賜啊!」晏子說:「自我富貴以來,我父親的族人沒有不乘車的;母親的族人沒有不豐衣足食的;妻子的族人沒有受凍挨餓的;齊國的賢士等待我救濟才能生火燒飯的,有三百多人。像這樣是隱藏國君的賞賜呢?還是彰顯國君的賞賜呢?」於是齊侯拿晏子的酒杯斟酒,罰桓子喝酒。我喜歡晏子的好行仁德,齊侯的賞識賢人,桓子的服從義理。又欣賞晏子的仁愛有親疏遠近等級之分,而且說話有次序:先是父族,其次母族,再其次是妻族,然後才擴及疏遠的賢士。孟子說:「先親愛親人,再仁愛百姓;能仁愛百姓,再推及愛惜萬物。」晏子的作法接近孟子所說的。我看文正公義田的辦法,比晏子的作法更好,他所建立的制度周詳完善,可以推行久遠,似乎又勝過晏子。

唉!世上那些身居三公高位,享受萬鍾俸祿的人,他們府第的宏偉,車馬裝飾的華麗,聲色享受的繁多,妻兒生活的富裕,都只限於自己一家人罷了;可是同族的人不能進入他家大門,難道還少嗎?哪裡還談得上救濟親族以外的賢人呢?地位低些的卿大夫和士,他們俸祿優厚,生活富裕,也只限於自己一家人;他們的族人拿著水瓢袋子乞食,餓死成為溝壑中的腐屍,難道還少嗎?哪裡談得上救濟他人?這些人在文正公面前都是罪人啊。文正公的忠義傳遍朝廷,功業傳遍邊疆,名聲傳遍天下,這些將來史官都會加以記錄,我可以不必記述。我唯獨推崇他的義行,因此寫了這篇文章留傳於世。

 

洞庭一角 余秋雨

  中國文化中極其奪目的一個部位可稱之為「貶官文化」。隨之而來,許多文化遺蹟也就是貶官行跡。貶官失了寵,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劇意識也就爬上了心頭;貶到了外頭,這裡走走,那裡看看,只好與山水親熱。這一來,文章有了,詩詞也有了,而且往往寫得不壞。過了一個時候,或過了一個朝代,事過境遷,連朝廷也覺得此人不錯,恢復名譽。於是,人品和文品雙全,傳之史冊,誦之候人。他們親熱過的山水亭閣,也便成了遺蹟。地因人傳,人因地傳,兩相幫襯,俱著聲名。

  例子太多了。這次去洞庭湖,一見岳陽樓,心頭便想:又是它了。一○四六年,范仲淹倡導變革被貶,恰逢另一位貶在岳陽的朋友滕子京重修岳陽樓罷,要他寫一篇樓記,他便借樓寫湖,憑湖抒懷,寫出了那篇著名的〈岳陽樓記〉。直到今天,大多數遊客都是先從這篇文章中知道有這麼一個樓的。文章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已成為一般中國人都能隨口吐出的熟語。

  不知哪年哪月,此景此樓,已被這篇文章重新構建。文章開頭曾稱頌此樓「北通巫峽,南極瀟湘」,於是,人們在樓的南北兩方各立一個門坊,上刻這兩句話。進得樓內,巨幅木刻中堂,即是這篇文章,書法厚重暢麗,灑以綠粉,古色古香。其他後人題詠,心思全圍著這篇文章。

  這也算是個有趣的奇事:先是景觀被寫入文章,再是文章化作了景觀。借之現代用語,或許可說是文化和自然的互相生成吧。在這裡,中國文學的力量倒顯得特別強大。

  范仲淹確實是文章好手,他用與洞庭湖波濤差不多的節奏,把寫景的文勢張揚得滾滾滔滔。遊人仰頭讀完岳陽樓記的中堂,轉過身來,眼前就會翻捲出兩層浪濤,耳邊的轟鳴也更加響亮。范仲淹趁勢突進,猛地遞出一句先憂後樂的哲言,讓人們在氣勢的捲帶中完全吞納。

  於是,浩淼的洞庭湖,一下子成了文人騷客胸襟的替身。人們對著它,想人生,思榮辱,知使命,遊歷一次便是一次修身養性。

  胸襟大了,洞庭湖小了。

  但是,洞庭湖沒有這般小。

  范仲淹從洞庭湖講到了天下,還小嗎?比之心胸湫隘的文人學子,他的氣概確也令人驚嘆,但他所說的天下,畢竟只是他胸中的天下。

  大一統的天下,再大也是小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於是,憂耶樂耶,也是丹墀金鑾的有限度延伸,大不到哪裡去。在這裡,儒家的天下意識,比之於中國文化本來具有的宇宙意識,逼進得多了。

  而洞庭湖,則是一個小小的宇宙。

  你看,正這麼想著呢,范仲淹身後就閃出了呂洞賓。岳陽樓旁側,躲著一座三醉亭,說是這位呂仙人老來這兒,弄弄鶴,喝喝酒,可惜人們都不認識他,他便寫下一首詩在岳陽樓上:「朝遊北海暮蒼梧,袖裡青蛇膽氣粗。三醉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

  他是唐人,題詩當然比范仲淹早。但是范文一出,把他的行跡掩蓋了,後人不平,另建三醉亭,祭祀這位道家始祖。若把范文、呂詩放在一起讀,真是有點「秀才遇到兵」的味道,端莊與頑潑,執著與曠達,悲壯與滑稽,格格不入。但是,對著這麼大個洞庭湖,難道就許范仲淹的朗聲悲抒,就不許呂洞賓的仙風道骨?中國文化,本不是一種音符。

  呂洞賓的青蛇、酒氣、縱笑,把一個洞庭湖攪得神神乎乎。至少,想著他,後人就會跳出范仲淹,去捉摸這個奇怪的湖。一個遊人寫下一幅著名的長聯,現也鐫於樓中:「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陽城東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他就把一個洞庭湖的的複雜性、神祕性、難解性,寫出來了。眼界宏闊,意象紛雜,簡直有現代派的意韻。

  那麼,就下洞庭湖看看吧。我登船前去君山島。

  這天奇熱。也許洞庭湖的夏天就是這樣熱。沒有風,連波光都是灼人燙眼的。記起了古人名句:「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樓」,這個「蒸」字,我只當俗字解。

  丹納認為氣候對文化有決定性的影響,我以前很是不信。但一到盛暑和嚴冬,又傾向於信。范仲淹寫〈岳陽樓記〉是九月十五日,正是秋高氣爽的好天氣。秋空明淨,可讓他想想天下;秋風蕭瑟,又吹起了他心底的幾絲悲壯。即使不看文後日期,我也能約略推知,這是秋天的辭章。要是他也像今天的日子來呢?衣冠盡卸,赤膊裸裎,揮汗不迭,氣喘吁吁,那篇文章會連影子也沒有。范仲淹設想過陰雨霏霏的洞庭湖和春和景明的洞庭湖,但那也只是秋天的設想。洞庭湖氣候變化的幅度大著呢,它是一個脾性強悍的活體,僅僅一種裁斷哪能框範住它?

  推而廣之,中國也是這樣。一個深不見底的海,頂著變幻莫測的天象。我最不耐煩的,是對中國文化的幾句簡單概括。哪怕是它最堂皇的一脈,拿來統攝全盤總是霸道,總會把它豐富的生命節律抹煞。那些委屈了的部位也常常以牙還牙,舉著自己的旗幡向大一統的霸座進發,其實誰都是渺小的。無數渺小的組合,才成偉大的氣象。

  終於到了君山。這個小島,樹木蔥蘢,景致不差。尤其是文化遺蹟之多,令人咋舌。它顯然沒有經過後人的精心設計,凸出哪一個主體遺蹟。只覺得它們南轅北轍而平安共居,三教九流而和睦相鄰。是歷史,是空間,是日夜的洪波,是洞庭的晚風,把它們堆湧到了一起。

  擋門是一個封山石刻,那是秦始皇的遺留。說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巡遊到洞庭,恰遇湖上狂波,甚是惱火,於是擺出第一代封建帝王的雄威,下令封山。他是封建大一統的最早肇始者,氣魄宏偉,決心要讓洞庭湖也成為一個馴服的臣民。

  但是,你管你封,君山還是一派開放襟懷。它的腹地,有堯的女兒娥皇、女英墳墓,飄忽瑰豔的神話,端出遠比秦始皇老得多的資格,安坐在這裡。兩位如此美貌的公主,飛動的裙裾和芳芬的清淚,本該讓後代儒生非禮勿視,但她們憑著乃父的聖名,又不禁使儒生們心旌繚亂,不知定奪。

  島上有古廟廢基。據記載,佛教興盛時,這裡曾鱗次櫛比,擁擠著寺廟無數。繚繞的香煙和陣陣鐘磬聲,占領過這個小島的晨晨暮暮。呂洞賓既然幾次來過,道教的事業也曾非常蓬勃。面對著秦始皇的封山石,這些都顯得有點邪乎。但邪乎得那麼久,那麼隆重,封山石也只能靜默。

  島的一側有一棵大樹,上嵌古鐘一口。信史鑿鑿,這是宋代義軍楊么的遺物。楊么為了對抗宋廷,踞守此島,宋廷即派岳飛征剿。每當岳軍的船只隱隱出現,楊么的部隊就在這裡鳴鐘為號,準備戰鬥。岳飛是一位名垂史冊的英雄,他的抗金業績,發出過民族精神的最強音。但在這裡,岳飛扮演的是另一種角色,這口鐘,時時響著民族精神的另一方面。我曾在杭州的岳墳前徘徊,現在又對著這口鐘久久凝望。我想,兩者加在一起,也只是民族精神的一小角。

  可不,眼前又出現了柳毅井。洞庭湖的底下,應該有一個龍宮了。井有臺階可下,直至水面,似是龍宮入口。一步步走下去,真會相信我們腳底下有一個熱鬧世界。那個世界裡也有霸道,也有指令,但也有戀情,也有歡愛。一口井,只想把兩個世界連結起來。人們想了那麼多年,信了那麼多年,今天,宇航飛船正從另外一些出口去尋找另外一些世界。

  ……

  雜亂無章的君山,靜靜地展現著中國文化的無限。

  君山島上只住著一些茶農,很少閒雜人等。夜晚,遊人們都坐船回去了,整座島闃寂無聲。洞庭湖的夜潮輕輕拍打著它,它側身入睡,懷抱著一大堆祕密。

  回到上海之後,這篇洞庭湖的遊記,遲遲不能寫出。

  突然從報紙上看到一則有關洞庭湖的新聞,如遇故人。新聞記述了一樁真實的奇事:一位湖北的農民捉住一隻烏龜,或許是出於一種慈悲心懷,在烏龜背上刻名裝環,然後帶到岳陽,放入洞庭湖中。沒有想到,此後連續八年,烏龜竟年年定時爬回家來。每一次,都「將頭高高豎起來,長時間的望著主人,似乎在靜靜聆聽主人的教誨,又似乎在向主人訴說自己一年來風風雨雨的經歷。

  至少現在科學還不能說明,這個動物何以能爬這麼長的水路和旱路,準確找到一間普通的農舍,而且把年分和日期搞得那樣清楚。難道他真是龍宮的族員?

  洞庭湖,再一次在我眼前罩上了神祕的濃霧。

  我們對這個世界,知道得還實在太少。無數的未知包圍著我們,才使人生保留進發的樂趣。當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確解釋了,這個世界也就變得十分無聊。人生,就會成為一種簡單的軌跡,一種沉悶的重複。因此,我每每以另一番眼光看娥皇、女英的神話,想柳毅到過的龍宮。應該理會古人對神奇事端作出的想像,說不定,這種想像蘊含著更深層的真實。洞庭湖的種種測量數據,在我的書架中隨手可以尋得。我是不願去查的,只願在心中保留著一個奇奇怪怪的洞庭湖。

  我到過的湖可謂多矣。每一個,都會有洞庭湖一般的奧祕,都隱匿著無數似真似幻的傳說。

  我還只是在說湖。還有海、還有森林、還有高山和峽谷……哪裡會有多少蘊藏呢?簡直連想也不敢想了。然而,正是這樣的世界,這樣的國度,這樣的多元,這樣的無限,才值得來活一活。

 

十一、相關名句

1.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范仲淹‧蘇幕遮)

〔語譯〕夕陽映山天連寒水,無情的萋萋芳草,一直延伸到夕陽之外。

2.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范仲淹‧蘇幕遮)

〔語譯〕酒進了愁腸,點點滴滴卻都化作了相思的眼淚。

3.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范仲淹‧漁家傲)

〔語譯〕秋天來了,塞外的風景奇異。雁兒都無意留下,要飛到衡陽過冬。四周馬鳴風吹,還夾著號角聲。

4.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范仲淹‧嚴先生祠堂記)

〔語譯〕嚴光先生的高風亮節就像高山一樣雄偉,像江水一樣寬廣,山高水長是他的品德節操的最好概括。

 

十二、測驗卷資料補充

A卷(第11回)

13~15題組:

請見高中國文補充教材〔一〕P46~P47

 

甲卷(第11回)

18~20題組:

請見高中國文補充教材〔一〕P46~P48

 

 

 

 

十三、歷屆試題精選

1.文學作品使用典故,除了直接引用之外,還有轉用、化用的情形。如李白「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寫人與自然的冥合,在辛棄疾筆下則轉化為「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歐陽修〈醉翁亭記〉「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其所鎔鑄改造的典故應是 (A)王安石〈遊褒禪山記〉「極夫遊之樂也」的探幽訪勝之樂 (B)陶潛〈飲酒詩〉「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自然和諧之樂 (C)范仲淹〈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先憂後樂之樂 (D)《孟子‧梁惠王》「獨樂樂,……不若與人。……與少樂樂,不若與眾」的與民同樂之樂。                               〔90.學測〕

答案:(D)

 

2.下列四句本為一副對聯,請依文意與對聯的一般原則,選出最適當的排列方式:(甲)眾纔一旅(乙)人惟八千(丙)項籍用江東之子弟(丁)孫策以天下為三分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丙),(乙)/(丁),(甲) (D)(丁),(甲)/(丙),(乙)。〔91.學測〕

答案:(D)

解析:對聯的寫作原則,上下兩句平仄相對、字數相等、詞性相同,且上聯末字為仄聲,下聯末字為平聲。準此,上聯的第二句可能 (甲)或(乙),下聯的第一句可能是(丙)或(丁)。經實際排列,只有(D)選項符合要求。

 

3.「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並未使用「因為」、「所以」,但前後兩句仍各表達出一種因果關係,意思是「因為草枯萎了,所以鷹的眼睛看得更清楚﹔因為雪融盡了,所以馬的步伐變得更輕快」。下列詩句,屬於此一表達方式的選項是 (A)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B)寺遠僧來少,橋危客過稀 (C)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D)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E)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92.學測〕

答案:(B)(C)(E)

解析:題幹要求是﹕前後兩句各自表達出一種因果關係,而非前後兩句的因果關係(即不是前句為後句的因)。(A)因為「海內存知己」,所以「天涯若比鄰」,不合題幹要求,故不應選。出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B)因為「寺遠」,所以「僧來少」﹔因為「橋危」,所以「客過稀」。合於題幹要求。出自許渾〈題韋隱居西齋〉。(C)因為自己「不才」,所以被「明主棄」﹔因為「多病」,所以「故人疏」。合於題幹要求。出自孟浩然〈歲暮歸南山〉。(D)因為「浮雲能蔽日」,所以不見長安「使人愁」。不合於題幹要求,亦不應選。出自李白〈登金陵鳳凰臺〉。(E)因為「市遠」,所以盤飧「無兼味」﹔因為「家貧」,所以樽酒「只舊醅(未過濾的酒)」。合於題幹要求。出自杜甫〈客至喜崔明甫相過〉。

 

4.下引文章中衣冠、之、適、去、徒五個詞和字,各自與下列選項「 」內相同的字詞比較,意義相同的選項是:「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對曰:『取金之時,不見人,徒見金。』」 (A)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 (B)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 (C)況乎濯長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雲,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 (D)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E)夫闖賊但為明朝祟耳,未嘗得罪於我國家也,「徒」以薄海同仇,特申大義。                  〔92.指考〕

答案:(A)(B)(D)(E)

解析:題幹:「衣冠」,作動詞用,穿衣戴帽。「之」,動詞,往也。「適」,動詞,往也。「去」,動詞,離開。「徒」,副詞,只也。(A)衣冠,作動詞用,穿衣戴帽。出自《戰國策‧齊策‧馮諼客孟嘗君》。(B)之,動詞,往也。出自《孟子‧離婁篇下》。(C)適,動詞,樂也、悅也。出自蘇轍〈黃州快哉亭記〉。(D)去,動詞,離開。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E)徒,副詞,只也。出自多爾袞〈致史可法書〉。

 

5.范仲淹〈岳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種生命情懷與任事態度,與下列人物哪一位最為接近 (A)伊尹 (B)伯夷 (C)莊子 (D)柳下惠。                                                    〔93.指考〕

答案:(A)

解析:范仲淹表現的是積極入世,進亦憂,退亦憂的儒家精神。(A)伊尹是「治亦進,亂亦進」的「聖之任者」。(B)伯夷是「治則進,亂則退」的「聖之清者」。(C)莊子為視名利地位如糞土腐鼠,追求自然逍遙,出世精神的道家代表人物。(D)柳下惠為「不羞汙君,不辭小官」「爾為爾,我為我,雖袒裼裸裎於我側,爾焉能浼我哉?」的「聖之和者」。

 

6.下列關於文學常識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傳奇」本指情節曲折離奇的唐代文言短篇小說,〈虬髯客傳〉即其代表作 (B)「行」、「歌行」均為樂府詩體式,佚名〈飲馬長城窟行〉、白居易〈琵琶行〉皆屬之 (C)「書」可用於下對上,如李斯〈諫逐客書〉;亦可用於平輩之間,如白居易〈與元微之書〉  (D)「賦」盛行於兩漢,歷魏晉、隋唐,至宋而不衰;其中宋賦受古文影響,傾向散文化,蘇軾〈赤壁賦〉即其代表作 (E)唐宋以來,「記」體文學迭有名篇,或抒寫山水名勝,或描寫特定名物,不一而足。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脩〈醉翁亭記〉即屬前者;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則屬後者。                                            〔94.指考〕

答案:(A)(B)(C)(D)

解析:(E)四篇皆屬前列「抒寫山水名勝」之作。

 

7.下列文句中的「以」字,意義與其他選項不同的是 (A)《左傳‧燭之武退秦師》:晉侯、秦伯圍鄭,「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B)范仲淹〈岳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C)曹丕《典論‧論文》: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 (D)曾鞏〈墨池記〉: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學者邪。                                                〔95.指考〕

答案:(D)

解析:(A)因為。語譯:晉文公與秦穆公出兵包圍鄭國,因為鄭國對晉文公無禮,同時親附楚國,對晉國有二心。(B)因為。語譯:不因為環境或個人遭遇而或喜或悲,不論是高居廟堂,或是遠處江湖,都憂國憂民。(C)因為。語譯:西伯被幽禁時推演出《易經‧爻辭》,不因為困窮而不專力於寫作;周公在地位彰顯時制定《周禮》,不因為康樂的生活而改變創作的想法。(D)用來。語譯:推究王先生的想法,他是因為喜愛一個人的優點,認為再小的技能也不應偏廢,因此推廣而重視遺蹟呢?還是為了用推廣這整件事來勉勵後學之人。

 

8.「互文足義」的情況之一,指篇中某一句內的上下兩個意義單位,並非個別獨立,而必須統整在一起作互補的解釋,文意始能完足。如文天祥正氣歌「雞棲鳳凰食」,意指雞和鳳凰同居共食。「雞棲」、「鳳凰食」在此句中,不是個別獨立的兩個意義單位,而必須作統整、互補的解釋。下列詩句,符合「互文足義」的選項是 (A)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 (B)晏殊清平樂:鴻雁在雲魚在水 (C)蘇軾東欄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 (D)歐陽脩答謝景山遺古瓦硯歌:力彊者勝怯者敗。                     〔95.指考〕

答案:(A)

解析:(A)此句指煙和月均籠罩著秦淮河水和平沙。「煙」和「月」在此句中,不是個別獨立的兩個意義單位,必須作統整、互補的解釋,語意才算完整;(B)、(C)句中對;(D)映襯。

 

9.國文課堂上討論「宋代貶謫文學」,範圍為范仲淹 岳陽樓記、歐陽脩 醉翁亭記、蘇轍 黃州快哉亭記,則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三篇文章雖皆流露遭逢貶謫的感慨,仍不忘對時局提出諍言 (B)三篇文章的敘寫次序皆為:登高望遠→遙望京城→抒發感懷→物我合一 (C)歐陽脩醉翁亭記認為官運難卜,應該及時享受與民同遊共飲的快樂 (D)范仲淹岳陽樓記認為儘管仕途受挫,知識分子仍當以百姓安樂為念 (E)蘇轍黃州快哉亭記認為心胸坦然,超越人生的缺憾,才能擁有自在的生命。              〔96.學測〕

答案:(D) (E)

解析:(A)均未對時局提出諍言;(B)岳陽樓記敘寫次序為:作記緣由→眼前景色→雨悲晴喜→自身懷抱。醉翁亭記敘寫次序為:交代位置→四時景色→滁人之樂→樂民之樂。黃州快哉亭記敘寫次序為:建亭名亭→眼前之景→快哉由來→抒寫懷抱;(C)醉翁亭記所敘並非及時行樂,而是抒發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表達貶官後以順處逆的心境。此外,對個人官運隻字未提。

 

10.滕宗諒重修岳陽樓,「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並請范仲淹作記。范仲淹讀了前人作品,將其歸納為悲、喜兩類。下列有關岳陽樓的唐詩,抒發悲懷的選項是 (A)白首看黃葉,徂顏復幾何。空慙棠樹下,不見政成歌(張說〈岳州看黃葉〉) (B)日長風暖柳青青,北雁歸飛入窅冥。岳陽樓上聞吹笛,能使春心滿洞庭(賈至〈西亭春望〉) (C)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杜甫〈登岳陽樓〉) (D)倚樓高望極,展轉念前途。晚葉紅殘楚,秋江碧入吳。雲中來雁急,天末去帆孤。明月誰同我,悠悠上帝都(江為〈岳陽樓〉) (E)萬古巴丘戍,平湖此望長。問人何淼淼,愁暮更蒼蒼。疊浪浮元氣,中流沒太陽。孤舟有歸客,早晚達瀟湘(劉長卿〈岳陽館中望洞庭湖〉)。                      〔96.指考〕

答案:(A)(C)(D)(E)

解析:(A)由「白首」、「黃葉」、「空慙」可知乃抒發悲懷。語譯:年華老逝時,看著黃葉紛飛,已逝的時光如此多,未來還有多少可以把握?在棠樹下,想及往日賢者為地方爭得福祉,一事無成的我只能徒存慚愧之心,因為至今我的政績成果,還不足以被歌頌。(B)由「風暖」、「春心」可見喜樂。語譯:在長長白日間,享受暖風吹拂,見得青青楊柳,極目北送飛舞的雁群往遙遠的天空飛去。岳陽樓上聞聽吹笛的喜樂,讓處身洞庭的我,春心自在洋溢。(C)由「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可明顯得知抒發悲懷。語譯:以前聽人說洞庭湖的氣象雄偉,今天總算有機會上岳陽樓來觀賞了。只見湖面遼闊,把中國東南部的地方分割,而氣象宏偉,自為天地,使日月出沒其中。親朋們一點消息都沒有,我年老多病,只有一條小船可以託身。聽說中原還有戰爭,我在長廊上憑欄北望,不禁淚眼縱橫。(D)由「晚葉紅殘」、「帆孤」、「悠悠」可知抒發悲懷。語譯:倚著高樓遠望他方,反覆想著未來如何面對。夜晚時分,殘餘的紅葉在楚地飄零,秋天深碧的江水流往吳地。雲端上雁群急飛,天際只見孤帆遠行,不知此刻還有誰跟我及明月一同,滿懷憂思趕往朝廷? (E) 語譯:巴陵山萬古長戍於此,洞庭湖長久在此映帶。我問旁人這水怎能如何壯闊,在愁苦的傍晚,更讓人感到蒼茫。層層疊疊的浪潮浮動著大自然的氣息,大股大股的水流,常能吞沒太陽。孤舟中歸心愁苦的旅客,早晚由此抵達瀟湘。

 

11.好的翻譯不應只是直接的語譯,而宜兼顧意義的正確與意境的掌握,同時可以呼應原文的優美。依此標準,以下〈岳陽樓記〉「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的翻譯,正確的選項是:「至於春氣和暢、陽光明媚的日子, (A)湖面波平浪靜,山色相互輝映,一片碧綠,廣闊無邊; (B)沙洲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止息,美麗的魚兒悠然的游來游去; (C)湖岸的芷草,沙洲的蘭花,洋溢著青春的色彩。 (D)而有時瀰漫的霧氣全部消散,皎潔的月光流瀉千里, (E)隨波浮動的月光,彷彿是閃耀的黃金,靜靜倒映的月影,就像是沉落的璧玉,漁人 的歌聲彼此唱和,這種快樂真是無窮無盡!」                                     〔98.指考〕

答案:(B)(D)(E)

解析:題幹雖要求兼顧「意義正確」、「意境掌握」與「優美」,然而,只可能就「正確」判斷,因為優美與否過於主觀。(A)「上下天光」意味的是天與水色相映,並非湖面與山色相互輝映(C)「郁郁青青」意指小洲上香氣濃郁,草色青蔥,並非洋溢青春的色彩。引文語譯:至於春氣和暢、陽光明媚的日子,湖面波平浪靜,藍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綠,廣闊無邊;沙洲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止息,美麗的魚兒悠然的游來游去;湖岸的芷草,沙洲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蔥。而有時瀰漫的霧氣全部消散,皎潔的月光流瀉千里,隨波浮動的月光,彷彿是閃耀的黃金,靜靜倒映的月影,就像是沉落的璧玉,漁人的歌聲彼此唱和,這種快樂真是無窮無盡!

 

12.下列文句,敘述因月景而興發愉悅之情的選項是 (A)月景尤不可言,花態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 (B)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C)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D)乃以箸擲月中。見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與人等。纖腰秀項,翩翩作霓裳舞 (E)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99.指考〕

答案:(A)(B)(C)

解析:(A)出處: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袁宏道別具不同於世俗的審美觀,眷戀月景,〈晚遊六橋待月記〉一開頭就說:「西湖最盛,為春為月。」為春之盛,正文已鋪敘;為月之盛,卻未作一字交代,以呼應題目之「待月」,這不可言傳的月景之美,唯有自許為自然美的知音之作者與山僧能享,充滿清高自賞的情味樂趣。為正答。(B)出處:歸有光〈項脊軒志〉。歸有光在〈項脊軒志〉首段對比鮮明出書齋修葺前後的景況,整理後,環境幽美,別有情趣,十分怡人。作者使用簡潔的語言生動描繪形象,如選項的文字完全是詩的語言。為正答。(C)出處:范仲淹〈岳陽樓記〉。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以兩種環境和兩種不同的心境畫出結構上的兩大層次:雨悲和晴喜,有景物的對比和情感的對比。選項引文先從視覺描寫煙霧消散,月光普照千里的靜謐之美,再從聽覺的漁歌互答,由景而人寫出人情和樂,最後「其喜洋洋者矣」顯出喜的情懷。為正答。(D)出處:蒲松齡〈勞山道士〉。「月夜宴飲」是〈勞山道士〉小說中重要的場景,作者蒲松齡寫箸化嫦娥,「初不盈尺,至地,遂與人等」,兼顧了時間、空間的轉換,在遠方的「小」,距離愈近,就逐漸擴大,就像攝影機的畫面一樣,帶領讀者身歷其境。神思妙想,真幻並作,具有相當深厚的藝術功力。但這僅是描寫道士於月夜宴飲施展法術,並非敘述其人因月景而興發愉悅之情,非正答。(E)出處:蘇軾〈水調歌頭〉。蘇軾因中秋夜醉後有感,兼懷其弟蘇轍而作此詞。一開始藉著對蒼天的既問且訴,馳騁想像於天際月宮,因為對人世間的無可奈何,想乘風歸去,又擔心自己也忍受不了那種純淨的寒冷,顯見他對現實世界厭倦,渴望純淨高曠的傳說世界,然而又有所猶豫。他在這樣一個矛盾的情境中,蘇軾把自己的心緒與月裡的嫦娥相應,同樣是無限寂寞、高處不勝寒的心情。作者並未因月景而興發愉悅之情,非正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chia2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