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十三課 唐詩選    

()山 行   杜 牧 ()黃鶴樓   崔 顥 ()石壕吏   杜 甫

 

一、寫作背景

山 行

「山行」的意思是在山裡走,即登山之意。本詩為記遊寫景之作,作者寫行經山中見深秋山林景色,作詩描繪深秋的楓林晚景。寫秋景的詩歷來皆屬悲涼,可是,詩人筆下的秋景卻充滿了生機。詩人坐車行經山麓,一條彎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頂,順著這條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雲飄浮的地方有幾處房舍,詩人因為愛看楓林晚景,竟然不顧得驅車趕路,而停下來慢慢欣賞。在夕陽的餘暉下,霜凍的楓葉掩映著一片火紅,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豔麗。

黃鶴樓

湖北武昌有黃鶴山,山的西北有黃鶴磯峭立江中,磯上建有黃鶴樓(舊址在今武漢長江大橋武昌橋頭),可以俯瞰長江,極目千里。傳說古代有仙人曾乘黃鶴經過這裡,因而得名。此樓歷代屢毀屢建,詩人題詠者甚眾。關於崔顥的黃鶴樓,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李白來到黃鶴樓遊覽,本想提筆賦詩,可是見到這首詩後便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說完便棄筆而去。可見這首詩在人們的心目中成就極高。

石壕吏

唐肅宗乾元二年(西元七五九年)春,郭子儀、李光弼等人所率領的六十萬大軍,在鄴城(今河南省安陽市)被史思明擊潰。朝廷為補充兵力,便在洛陽以西至潼關一帶,強行捉人當兵,人民苦不堪言。這時,杜甫正由洛陽經過潼關,趕回華州(今陜西省華縣)任所。途中就其所見所聞,寫成了「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的歷史場景。〈石壕吏〉一詩,透過「有吏夜捉人」的具體描繪,揭露官吏的橫暴,反應戰亂中百姓的苦難。全詩寓悲憫於敘事之中,句句沉痛,展現詩聖民胞物與的襟懷。

 

二、作者介紹

杜 牧

字號

字牧之,世稱杜樊川、小杜、杜紫微〔因官至中書舍人,中書省別名紫微省〕,與( 李商隱 )並稱「小李杜」

時代

晚唐‧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市)人

生平要略

(1)出身名門望族,為杜佑(曾任宰相,亦為史學家,著有「通典」一書)之孫

(2)少讀經史,以濟世之才自負

(3)曾任監察御史、史館修撰,並做過幾任刺史,政績卓著

(4)為人風流瀟灑,「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便是他自己對風流生活的寫照。

風格

(1)其詩辭采清麗,情思豪爽,在晚唐詩壇自成一家

(2)曾著〈 阿房宮賦 〉諷諭當世,文中駢散並用,為散文賦先驅

著作

樊川文集、樊川別集、樊川外集

崔 顥

時代

盛唐‧汴州(今河南省開封市)人

生平要略

早年生活放蕩。開元年間進士及第,官至司勳員外郎

風格

早期詩作多寫閨情,流於輕豔。中年以後風格一變,沉渾豪邁,曾從軍出塞,故亦多戎旅之作。

杜 甫

字號

字子美,自稱杜陵布衣,又稱少陵野老,世稱詩聖、詩史、老杜、杜工部,與李白並稱「李杜」

時代

盛唐‧鞏縣(今河南省鞏縣)人

生平要略

(1)為初唐名詩人杜審言之孫,對作詩頗為自許,曾云「詩是吾家事」

(2)進士不第,寓居長安近十年,抑鬱不得志。安史之亂起,備受流離顛沛之苦

(3)肅宗時,官至左拾遺。因直言極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

(4)後移居四川,築草堂於成都浣花溪畔

(5)友人嚴武薦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

(6)遊歷洛陽期間結識李白,成為知己好友,並有詩作往來

風格成就

(1)其詩多傷時憂國,描繪離亂之作,反映社會,表現人生,故有「詩史」之稱

(2)善於汲取前人成就,集古今詩學之大成,各體無不精美,尤以( 律詩 )見長,近體詩中,七言律詩至杜甫始臻成熟

(3)杜甫詩中寓有悲天憫人的聖人胸懷,故有「詩聖」之稱

(4)其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頓挫、蒼涼雄渾為主

(根據嚴羽《滄浪詩話》:「子美不能為太白之飄逸,太白不能為子美之沉鬱。」)

 

三、國學常識

(一)近體詩略說

 

絕句(短句、斷句)

律詩(今律)

排律

起源

1.五言絕句起於五言古詩,七言絕句源於南北朝樂府小詩

2.明王夫之薑齋詩話:「絕先於律,五言絕句,自五言古詩來;七言絕句,自歌行來。」歌行,即樂府詩

1.五律之格律確定完成於初唐沈佺期、宋之問二人

2.七律格律確定完成於初唐杜審言

 

句數

每首四句

每首八句

八句以上,然句數須限於雙數

用韻

1.多押平聲韻(五絕有采仄聲韻者),凡偶數句須押韻

2.首句不押韻為正格,亦可押韻

3.一韻到底,不能轉韻,避免重複的韻腳

1.限平聲韻,凡偶數句須押韻

2.首句以押韻為正格,不押韻為變格

3.一韻到底,不能轉韻,避免重複的韻腳

格律同律詩

對仗

可對仗、可不對仗

起結兩聯不必對仗,中間頷、頸兩聯必須各自為對

須依律詩格律延長,排排對偶

字數

均限於五言、七言兩種。

平仄

有固定平仄格式。在平仄法上,有平起、仄起兩種格式,以第一句第二個字為準,若為平聲,則為平起;若為仄聲,則為仄起。

調協

五言每句第一字,七言每句第一、三字平仄可以不拘,餘字之平仄皆得調協。

 

(二)樂府詩、古體詩、近體詩比較

 

樂府詩

古體詩

近體詩

時 代

起於兩漢,興盛於六朝

盛於唐,唐以後亦風行

作 者

民間

士大夫

士大夫

音樂性

可歌

徒誦不歌

徒誦不歌

句 法

多長短句

多五言、七言

五言、七言

句 數

不限

不限

絕句:四句

律詩:八句

平 仄

不分

不分

嚴格

對 仗

不必

不必

絕句:不勉強

律詩:頷聯、頸聯對仗

用 韻

可換韻,可押平聲韻,亦可押仄聲韻

一韻到底,多押平聲韻,仄聲韻罕見

風 格

遒勁

溫雅

風格多樣

內 容

以敘事為主

以言情居多

題材多元

流 變

為詞取代

演變成近體詩

1.五絕起於漢魏五古

2.七絕起於南北朝

3.樂府五律完成於沈佺期、宋之問

4.七律完成於杜審言

 

(三)李白、杜甫比較

 

李  白

杜  甫

稱號

青蓮居士、酒仙翁

杜陵布衣、少陵野老

文學

特質

以才氣勝,斗酒百篇,援筆立成

瀟灑奔放,思疾語豪,俊逸清新

以學力勝,改罷長吟,一字不苟

沉鬱頓挫,思苦語奇,氣魄磅礴

影響

受( 道家 )影響,詩有仙氣,

人稱「詩仙」

受( 儒家 )影響,詩近聖域,

人稱「詩聖」

代表

( 浪漫詩 )代表,詩帶俠情,

又稱「詩俠」

( 寫實詩 )代表,詩含批判,

又稱「詩史」

擅長

擅長( 古體詩 )與( 樂府歌行體 

擅長( 七律 

 

(四)文士並稱

朝 代

並  稱

姓  名

並  稱

姓  名

春秋

戰國

屈 宋

屈原、宋玉

孟 荀

孟軻、荀況

老 莊

李耳、莊周

楊 墨

楊朱、墨翟

漢 朝

馬 班

司馬遷、班固

揚 馬

揚雄、司馬相如

兩司馬

司馬遷、司馬相如

大小戴

戴德、戴聖

魏晉

南北朝

徐 庾

徐陵、庾信

二 陸

陸機、陸雲兄弟

大小阮

阮籍、阮咸

大小謝

謝靈運、謝朓

大小謝

謝靈運與族弟謝惠連

潘 陸

潘岳、陸機

(東晉太康體作家)

唐 朝

李 杜

李白、杜甫

韓 柳

韓愈、柳宗元

元 白

元稹、白居易

劉 白

劉禹錫、白居易

老小杜

杜甫、杜牧

王 孟

王維、孟浩然

沈 宋

沈佺期、宋之問

韓 孟

韓愈、孟郊

郊寒島瘦

孟郊、賈島

小李杜

李商隱、杜牧

高 岑

高適、岑參

溫 李

溫庭筠、李商隱

張 王

張籍、王建

皮 陸

皮日休、陸龜蒙

南 唐

二主

李璟、李煜

 

 

宋 朝

韓 歐

韓愈(唐朝)、

歐陽脩愈(宋朝)

程 朱

二程子(程顥、程頤兄弟)、朱熹

歐 曾

歐陽脩、曾鞏

二 程

程顥、程頤兄弟

蘇 辛

蘇軾、辛棄疾

朱 陸

朱熹、陸九淵

蘇 黃

蘇軾、黃庭堅

周 柳

周邦彥、柳永

明 朝

陸 王

陸九淵(宋朝)、

王陽明(明朝)

三 袁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明初三大古文家

宋濂、劉基、方孝孺

 

 

清 朝

清初三大家

侯方域、魏禧、汪琬

南袁北紀

袁枚、紀昀

桐城三祖

方苞、劉大櫆、姚鼐

江右兩名士

蔣士銓、彭元瑞

三 魏

魏祥、魏禧、魏禮兄弟

康 梁

康有為、梁啟超

 

(五)唐代詩派

分 期

詩 派

代表作家

初 唐

初唐四傑

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宋之問、沈佺期(完成五言律詩格律)

 

杜審言(完成七言律詩格律)、陳子昂(唐代詩歌復古第一人)、張九齡

盛 唐

邊塞派

岑參、高適、王昌齡(詩天子、詩夫子)、王之渙

浪漫派

李白(詩仙、詩俠)、賀知章

自然派

王維(詩佛)、孟浩然、儲光羲

社會派

杜甫 (詩王、詩史、詩聖、詩宰相)

中 唐

社會派

白居易、元稹、張籍

自然派

柳宗元、韋應物、劉長卿

奇險派

韓愈、孟郊、賈島(孟、賈並稱詩囚)、李賀(詩鬼)

晚 唐

綺情派

杜牧、李商隱、韓偓(香奩體)、溫庭筠

 

四、課文深究

(一)山行

1.平仄及押韻:本詩為仄起詩,押「平聲麻韻」,韻腳有:「斜、家、花」。

遠上寒山雲生處有人(仄起)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平聲麻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加 者表示原為入聲字,但今音為平聲)

2.詩體:七言絕句

3.出處:晚唐杜牧《杜牧集》

4.性質:記遊之作,描繪秋日山行時所見秀麗的秋色,與玩賞大自然時的愉悅心情。

5.特色:

(1)展現秋天生命力:以霜葉之紅勝於二月春季之花,把秋天富有生命力的一面活躍的展現出來,充滿作者愛秋、頌秋的情感,與傳統淒清悲涼的「悲秋」情調大不相同。

(2)末句「霜葉紅於二月花」,發前人之所未發,最能表現作者愛秋的情懷。

(3)本詩前半寫山,後半寫楓。先以「寒山」點明季節,並與下文的「霜」遙相呼應,同時又總寫秋山「其色慘然」的淡漠色調,暗為下文的楓紅作鋪墊映襯。直至末尾點出「紅」字,頓覺神采飛動。

(4)題與詩相互呼應。首句以「遠上寒山」、「石徑斜」點出「山行」,第二句「白雲生處」再點明「山」,第三句「停車」又點明「行」。

 

(二)黃鶴樓

1.平仄及押韻:本詩為平起詩,押「平聲尤韻」,韻腳有:「樓、悠、洲、愁」。

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平起)

仄平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黃鶴一去不復返,雲千載空悠

平仄仄仄仄仄仄 仄平平仄平平平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頷聯對仗)

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平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平聲尤韻)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加 者表示原為入聲字,但今音為平聲)

2.體裁:七言律詩

3.對仗:五、六句(頸聯)對仗。

4.作者:盛唐崔顥

5.性質:訪古懷鄉之作,藉登覽黃鶴樓,俯瞰江流景致,抒發思古與懷鄉的感觸。

6.特色:

(1)本詩以歌行體入律,前四句沒有對仗,平仄不合格律,又多次使用重覆字句,完全不合格律要求,但寫意自然。而後四句則完全合乎格律要求,層次分明,歷來被視為創體奇格。

(2)本詩前四句不合格律處包括:

1第三句連用六個仄聲

2「黃鶴」一詞出現三次,「人」、「去」、「空」各出現二次,違反「除非疊字否則不可有重複字詞」的常規

3第三、四句(頷聯)似對而非對,不是完整的對仗句。

(3)前半寫黃鶴樓的由來,引發思古之幽情,也表現了詩人登樓時的寂寞之感。後半寫登樓時所見景色的寥闊空曠,寄寓遊子思鄉的愁懷。

(4)相傳李白登黃鶴樓,見此詩嘆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結果斂手而去,後曾仿此詩作登金陵鳳凰臺以寄君國之思。

(5)南宋嚴羽《滄浪詩話》譽此詩為「唐人七律第一」。

 

(三)石壕吏

1.押韻:本詩共押六組韻,押韻情形如下:

暮投,有吏夜捉。老翁踰牆走,老婦出門(平聲「真」「寒」兩韻通押)
仄平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吏呼一何,婦啼一何。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仄聲「遇」韻)
仄平仄平仄 仄平仄平仄 平仄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
一男附書,二男新戰。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仄聲「寘」「紙」兩韻通押)
仄平仄平仄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仄
室中更無,惟有乳下。有孫母未去,入無完(平聲「真」「元」「文」韻通押)
仄平仄平平 平仄仄仄平 仄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
老嫗力雖,請從吏夜應河陽役,猶備晨(平聲「支」「微」韻通押)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仄平 仄平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
夜久語聲,如聞泣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仄聲「屑」韻)

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平仄 平平平平平 仄仄仄平仄

(加 者表示原為入聲字,但今音為平聲)

2.詩體:五言古詩

3.出處:盛唐杜甫《杜工部集》。

4.性質:屬敘事詩、社會寫實詩,情節完整,故事性強。純用客觀敘述,不加主觀議論、評價。

5.主旨:呈現安史之亂期間,政府為補充兵力,強行擄人當兵的場景,揭露官吏的橫暴,並反映戰亂中百姓的苦難。全詩寓悲憫於敘事之中,展現民胞物與的胸懷。

6.特色:

(1)採旁觀者角度客觀呈現歷史場景,不加議論,未予抒情,直接讓事件本身感染讀者,而作者的愛憎與批判則全寄寓、隱藏在事件之中。

(2)全詩可分三段:

1前四句為引子,描述事件發生的場景,並暗示作者旁觀者的身份。

2中段為全文重心,詳述事件始末,作者純採聽覺來記人寫事。

3後四句為結尾,以哭泣聲留下感傷的餘韻。

 

五、形音義比較

 

字形

字  義

詞       例

1.

因為

停車「坐」愛楓林晚

「坐」愁紅顏老(第一冊‧李白•長干行)

歸來相怨怒,但「坐」觀羅敷(第一冊‧陌上桑)

居也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文天祥•正氣歌)

教以進退「坐」作之方(蘇軾•教戰守策)

犯法

李延年弟季「坐」姦亂後宮(班固•李夫人傳)

臀坐地

正襟危「坐」(蘇軾•赤壁賦)

席地倚牆而「坐」(第二冊‧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座位

「坐」中數千人,皆言夫婿殊(樂府詩‧陌上桑)

請以劍舞,因擊沛公於「坐」,殺之(史記•項羽本紀

平白的

「坐」享其成

2.

暫且

存者「且」偷生

旦夕「且」死(第二冊‧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不速治,「且」能傷生(第四冊‧方孝孺•指喻)

不出,火「且」盡(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雖食「且」不下咽(韓愈‧張中丞傳後敘)

罪「且」及副元帥(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

人相食「且」盡,雖愚人亦能數日而知死處矣(韓愈‧張中丞傳後敘)

況且,表示遞進關係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許君焦、瑕(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焉置土石(列子•湯問•愚公移山

尚且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第六冊‧史記•項羽本纪)

句中助詞,無義

李郎「且」來拜三兄(杜光庭•虬髯客傳)

而且,連詞

賊能「且」眾(魏禧•大鐵椎傳)

3.

離去

昔人已乘黃鶴「去」、黃鶴一「去」不復返

揚長而「去」

孟子「去」齊(孟子•公孫丑下)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詩經•魏風‧碩鼠)

少時,一狼徑「去」(聊齋志異•狼)

距離

二灘相「去」二里(水經注‧江水)

相「去」日已遠(行行重行行)

王果「去」牆數步(第四冊‧聊齋志異•勞山道士)

西蜀之「去」南海(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連峰「去」天不盈尺(李白•蜀道難)

除去、罷去

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第五冊‧李斯•諫逐客書)

「去」死肌,殺三蟲(柳宗元•捕蛇者說)

丟棄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論語•里仁)

是君臣、父子、兄弟盡「去」仁義,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孟子•告子下)

過去的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前往,與「來」相反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公然抱茅入竹「去」(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4.

太、甚

且戰且卻,其虧國體為「已」甚(宋濂•秦士錄)

雖有續修,……而其書又「已」舊(第四冊‧連橫‧臺灣通史序)

而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蘇軾•留侯論)

結束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已經

昔人「已」乘黃鶴去

日過午「已」昏(第二冊‧歸有光•項脊軒志)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淵明•飲酒詩)

汝之詩,吾「已」付梓(袁枚•祭妹文)

不久

庭中始為籬,「已」為牆(第二冊‧歸有光•項脊軒志)

停止

雞鳴不「已」於風雨

問答未及「已」,驅兒羅酒漿(杜甫•贈衛八處士)

極其力不「已」(柳宗元•蝜蝂傳)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列子•湯問•愚公移山)

助詞,同「矣」

古人賤尺璧而重寸陰,懼乎時之過「已」(第四冊‧典論•論文)

通「以」

自今「已」往,吾其無意於人世矣(韓愈•祭十二郎文)

此也

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論語•陽貨)

動詞,治癒

腊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柳宗元•捕蛇者說)

5.

黃鶴一去不「復」返(崔顥•黃鶴樓)

「復」前行,欲窮其林(第一冊‧陶淵明‧桃花源記)

還自揚州,「復」到舊家(第一冊‧王安石‧傷仲永)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左傳‧宮之奇諫假道)

請為君「復」鑿二窟(第四冊‧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取其積,相攜而入於林中,不「復」歸(郁離子‧狙公)

輕攏慢撚抹「復」挑(白居易‧琵琶行)

返,回復

不遠而「復」,先典攸高(丘遲‧與陳伯之書)

克己「復」禮為仁(論語‧顏淵)

死者不可「復」生

恢復

師道之不「復」可知矣(第一冊‧韓愈•師說)

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柳宗元•捕蛇者說)

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第二冊‧諸葛亮•出師表)

回答、回覆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有「復」於王者曰(孟子‧梁惠王上)

履行、實踐

信近於義,言可「復」也(論語‧學而)

報仇

君子「復」仇,三年不晚

6.

單個

「一」男附書至

表示程度,加強語氣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專注的、專一

「一」心一意、專「一」不變

一樣、一致

所以興懷,其致「一」也(第六冊‧王羲之‧蘭亭集序)

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竟然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李白‧與韓荊州書)

齊一,動詞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第六冊‧王羲之‧蘭亭集序)

全、滿、整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第六冊‧王羲之‧蘭亭集序)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第一冊‧范仲淹‧岳陽樓記)

拂了「一」身還滿(李煜‧清平樂)

 

六、字形辨析(相同偏旁)

偏旁

字 音

詞         例

ㄍㄠˋ

古時朝廷頒賜爵位的詔令

ㄏㄨˊ

面鳩形形容人飢餓瘦弱、面容憔悴

ㄏㄠˋ

首窮經年老而仍持續地鑽研經書

 

ㄓㄚˋ

歲末祭祀百神

ㄘㄨㄛˋ

火積薪把火放在堆積的柴草下。比喻潛伏的危機

ㄕㄨ

〔比喻重要的關鍵〕

ㄩˇ

〔背脊彎曲的病〕

ㄩˋ

〔年老的婦人〕

藏名〔名聲很大,是國家選用的棟梁之才〕、淺斟低〔斟著茶酒,低聲吟唱。形容悠然自得,遣興消閒的情景〕、鬥〔打架〕先生、鳥忘機〔人沒有心機,連鷗鳥也能和他親近。後以鷗鳥忘機指隱者恬淡自適,不存機心忘身物外〕

ㄡˇ

心瀝血〔吐出心,滴盡血。比喻費盡心血,用盡心思〕

ㄡˋ

歷瀾形容溼熱地區汙水積久了,冒泡糜爛的樣子

ㄐㄧㄥ

渭不分水流入渭水時,清濁不混,界限分明。後以渭不分比喻是非好壞混雜不明

ㄐㄧㄥˇ

企踵伸長脖子,踮起腳跟。形容熱切期望的樣子

ㄐㄧㄥˋ

行不由走路不走捷徑。比喻行事光明正大,不投機取巧、不而走比喻事物不用推廣,也能迅速傳播直接行動而不顧他人、高風高尚的品格,堅貞的氣節肌肉發生急遽而不自主的收縮,並有疼痛的感覺及機能的障礙

ㄊㄡ

苟且得過且過,只圖眼前安逸,不做長遠計畫苟且怠惰

ㄩˊ

希望得到不該擁有的東西、揶嘲弄、穿穿壁越牆、瑕不掩比喻事物雖有缺點,卻無損其整體的完美、始終不自始至終,都不改變。指意志堅定、桑晚景比喻晚年超過、越過跳牆

ㄩˋ

疾病治好、家戶曉家家戶戶都知道。形容事情、名聲傳布極廣、諷諷諫告諭

ㄇㄨˋ

老年、忻、愛慕。忻,音ㄒㄧㄣ〕募集錢財、夜夜裡景物看不清楚,好像被大黑幕籠罩一般,因此稱為「夜幕墓碑。碣,音ㄐㄧㄝˊ〕

ㄇㄛˊ

跪在地上舉兩手伏地敬拜、忠言嘉忠懇的言論,卓越的計謀古時的醜女〔饅頭〕

ㄇㄛˋ

然回首忽然回頭、民人民的疾苦

 

七、修辭舉隅

轉品

霜葉「紅」於二月花 【形→副】

對偶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單句對】

設問

日暮鄉關何處是 【疑問

倒裝

煙波江上使人愁──江上煙波使人愁

排比

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映襯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八、結構表

 

 
   

 

 

 

 

 

 

 

 

 

 

       
     
 
   

 

 

 

 

 

 

 

 

 

 

 

 

 

 

 

 

 

 

 

 

 

 

 

 

 

 

 

 

 

 

九、成語集錦

(一)有關形容「秋景」的成語

1.秋山紅葉:泛指秋天的景致。

2.蘆荻吐白:形容秋天時,蘆荻吐放著白茸茸的花。

 

(二)有關「隱逸」的成語

1.杜門卻掃:閉門謝客,不再打掃門庭的路徑。

2.枕流漱石:形容高潔之士的隱居生活。

3.梅妻鶴子:宋林逋隱居於杭州西湖孤山,植梅養鶴以為伴,逍遙自在。因其無妻無子,故稱為「梅妻鶴子」。後比喻清高或隱居。亦作「梅鶴因緣」、「妻梅子鶴」。

4.深居簡出:指居於深密的地方,很少外出。

5.閒雲野鶴:比喻來去自如,無所羈絆的人。

6.高臥東山:晉人謝安隱居東山,不肯出任官職的故事。後比喻隱居不仕。亦作「東山高臥」。

 

(三)有關形容「世事變幻無常」的成語

1.東海揚塵:東海變成陸地,揚起灰塵;比喻世事變化無常。

2.白雲蒼狗:天上浮雲一會兒是白顏色,一會兒又像是黑色的狗;比喻世事變幻的迅速。

3.滄海桑田:滄海變成桑田;以喻世事變化很大,多用於感嘆。

4.高岸為谷:高岸崩陷,變為深谷;喻世事變遷,高下易位。

5.雪泥鴻爪:雪地上偶然留下指爪痕跡,很快的就不見了;比喻人生境遇變化無常。

 

(四)有關形容「戰爭」的成語

1.干戈不息:形容戰亂不止。干戈,武器,借代「戰爭」。

2.兵馬倥傯:兵荒馬亂。

3.兵連禍結:接連用兵,戰禍不絕。

4.禍亂相踵:兵禍戰亂,接連而來。

5.變亂紛乘:時局動亂迭起。

6.戰鼓頻仍:指戰爭頻繁。

7.烽火連天:比喻戰火連綿。

8.中原板蕩:比喻國家動蕩不安,十分危急。

 

 

 

 

 

十、延伸學習

(一)杜牧詩選

過驪山作

  始皇東遊出周鼎,劉項縱觀皆引頸。削平天下實辛勤,卻為道旁窮百姓。

  黔首不愚爾益愚,千里函關囚獨夫。牧童火入九泉底,燒作灰時猶未枯。

主旨:秦始皇荒淫奢侈生活,借古諷今,諷諫唐敬宗。

語譯:秦始皇東巡要尋找失落的周鼎,劉邦、項羽伸著脖子在旁觀看。始皇辛苦削平六國,統一天下,結果卻是為了路邊觀看的百姓,讓他坐上了皇位。百姓沒有變得愚昧,反是你自己更愚昧,你認為有函谷關天險可倚恃,關中千里之地是子孫萬代的基業,但這千里天險卻把你這暴君鎖在裡面。牧童一把火燒進地底,把你還未朽爛的屍骨燒成了灰燼。

 

過華清宮

  長安迴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主旨:諷刺唐玄宗荒淫誤國,楊貴妃恃寵而驕。

語譯:由長安向東迴望,驪山像一團錦繡,山上千門萬戶,一扇接一扇開著。一匹快馬捲起漫天塵土,貴妃歡欣地笑著,誰會知道那是專程送來鮮美多汁的荔枝。

 

寄揚州韓綽判官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主旨:寫揚州美景,探問韓綽近況,傳達自己嚮往、思念之情。

語譯:淡淡的青山,悠悠的遠水,雖已是深秋時節,江南的草木依然一片蒼翠。月色把二十四橋照得如白晝,那如花似玉的人兒正在哪裡教你吹簫呢?

 

金谷園

  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墬樓人。

主旨:寫眼前景象,再抒愁懷,末記綠珠墬樓之事。

語譯:繁華的往事隨著芳香的塵屑消散無蹤。流水依然潺湲,春草依然碧綠,它們對人事的變遷,似乎毫無感觸。傍晚東風送來鳥兒悲怨的鳴啼聲,落花飄然下落,就像當年殉情而死的美人綠珠啊!

 

題木蘭廟

  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

  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

主旨:揚花木蘭先國後家的精神。

語譯:白天像男子一樣彎弓騎馬,勇敢征戰;夢裡又回復女兒的本色,畫眉妝扮。好幾次每當思念故鄉時,便拿起酒杯,在拂雲堆上向王昭君默默祝禱。

注釋:拂雲堆:在黃河北岸,堆上有拂雲祠,是當時胡人祭祀求福之地,此指木蘭征戰所到的邊遠地方

明妃:即王昭君。此處木蘭以昭君為國家民族利益捨身遠行的精神來自我勉勵

 

遣懷

  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主旨:回憶揚州冶遊,匆匆十年,大有前塵如夢之感。

語譯:我曾飄泊江南,生活放浪不羈,常常載酒而行。我愛那掌上起舞的輕盈細腰。一晃十年,揚州往事不堪回首,竟是一場春夢;留連青樓,只落得個薄情郎的聲名。

 

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主旨:清明節情景。

語譯:清明節的時候,春雨一直下個不停,路上的行人被雨淋得好像失去魂魄的樣子。請問酒店在哪裡啊?放牛的孩子指著遠處的杏花村。

 

嘆花

  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主旨:感嘆所愛女子已嫁人生子。

語譯:只怪自己尋訪春色去得太遲了,不要惆悵埋怨花兒開得太早。狂風已吹盡了鮮紅的花朵,現在只見綠葉成蔭,果子綴滿枝頭。

 

登樂遊原

  長空澹澹孤鳥沒,萬古銷沉向此中。看取漢家何事業?五陵無樹起秋風。

主旨:憑弔漢之衰亡,慨嘆唐朝國運的江河日下。

語譯:廣漠的長空,一隻鳥兒悠然遠去,隱沒在雲中。萬古以來的一切,都消失在這茫茫的曠野之中。看那顯赫一時的漢朝還剩下些什麼豐功偉業?秋風依舊,五陵久已荒涼一片。

注釋:五陵:西漢高帝、惠帝、景帝、武帝、昭帝的陵墓都在渭水北岸今咸陽附近,他們象徵漢朝全盛時期

 

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主旨:慨嘆時人只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

語譯:薄霧籠罩著寒冷的水面,月色映照著淺灘,晚上我的船停靠在秦淮河靠近喧鬧的酒樓附近。賣唱的女子不知曉亡國的愁恨,隔著江竟唱起了玉樹後庭花。

注釋:後庭花:即玉樹後庭花,陳後主所作歌曲,人們把此首靡靡之音稱為「亡國之音」。

 

(二)崔顥詩選

長干曲 其一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主旨:男女相遇,互有愛慕之心。

語譯:請問先生您住在何處?小女子我住在橫塘。停下船問個明白,或許我們是同鄉。

 

長干曲 其二

  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干人,生小不相識。

語譯:我家靠近九江邊,來去總在九江的旁邊。我們同是長干里的同鄉,只因自小離鄉,所以彼此不認識。

 

(三)杜甫詩選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主旨:寫泰山的雄偉峭拔,表現詩人不凡的抱負和卓越才華。

語譯:泰山怎麼樣?它挺拔蒼翠,橫跨齊魯兩地。大自然把雄奇秀異都集中在泰山,它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望著層層升騰的雲氣,蕩滌人的胸懷。看歸鳥飛旋入山,使人眼眶欲裂。終有一天,我要登上絕頂,把周圍矮小的群山們,一覽無遺!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節選)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主旨:寄詩韋左丞,說明己況和抱負。

語譯:我年少時就充當觀國光的王賓了。讀書超過萬卷,寫起文章來,文思泉湧,行文暢達,如有神助。所作的賦能和揚雄匹敵,所作的詩和曹植近似。李邕曾拜訪過我,王翰願與我卜居為鄰。自認為自己才能傑出,將在官場上占著重要的位置。我將使皇帝成為超過堯舜的賢君,使社會風俗再趨於淳厚。

 

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主旨:寫詩人對朋友的真摰情誼和仰慕。

語譯:李白的詩無人能匹敵,詩思飄逸,超卓不凡。他的詩像庾信一樣清新,像鮑照般俊逸。在渭北已是春意滿樹,我苦苦地想望遠離的朋友,而他在江東對著傍晚的落日,也在思念著我吧。何時才能重聚把酒,一起細細地評論詩呢?

 

兵車行(節選)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孃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干雲霄。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

主旨:詩人借役夫的話,說出百姓行軍征戰的痛苦和憤恨。

語譯:車行轔轔,馬鳴蕭蕭。從軍出發的人腰上繫著弓箭。父母、妻子和子女在路旁送別,車馬揚起的塵埃遮蔽了咸陽橋(表示出兵之多)。家人拉著衣服頓足埋怨,攔阻行人哭泣,哭聲直衝雲霄。路邊經過的人問從軍出發的人,他只說國家一再按丁口冊上的行次點名徵調。……此時才真的明白生男的不好,生女的才好;生女孩還能嫁給近鄰,生男孩遠征而死,無人收葬被埋沒在野草中。你沒看到嗎?青海邊自古以來,白骨都無人收埋,新鬼寃苦舊鬼鳴咽,在天陰雨溼中哭聲啾啾。

 

後出塞 之二

  朝進東門營,暮上河陽橋。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

  悲笳數聲動,壯士慘不驕。借問大將誰?恐是霍驃姚

主旨:記行軍途中宿營的情形。

語譯:早上走進東門的軍營,傍晚隨隊踏上河陽橋。落日西照,大旗迎風招展,戰馬長鳴,朔風蕭蕭。在平坦的沙地上,整齊地排列著成千上萬個帳幕,行伍中的將領,各自招集自己屬下的士卒。一輪明月高懸中天,因軍令森嚴,荒漠的邊地沉寂無聲。響起數聲悲淒的笳聲(靜營之號),使戰士都肅然而不敢驕縱。借問統帥這支軍隊的大將是誰呢?恐怕是霍去病吧!

注釋:驃姚:ㄆㄧㄠˋ ㄧㄠˊ,漢代對將軍的稱號。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

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裡裂。床頭屋漏無乾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溼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雨不動安如山。鳴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主旨:詩人家境窮困,推己及人,表達對百姓疾苦的關切之情。

語譯:八月秋深,狂風怒號,風捲走了我屋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飛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郊野上。飛得高的茅草懸掛在樹梢上,飛得低的飄灑沉落到低窪的水塘裡。南村的兒童欺負我年老無力,竟忍心這樣當面作盜賊,公然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裡。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沒用處,只好回來,倚著手杖獨自嘆息。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雲黑得像墨,深秋的天空灰濛濛的將近昏黑。布被用了多年,冷硬的像鐵板似的。孩子睡態不好,把被裡蹬破了。屋頂漏雨,連床頭都沒有一點乾的地方。雨滴如麻下個沒完。自從戰亂以來,就睡得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溼,怎能挨到天亮。怎麼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庇護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個個都開顏歡笑,房子不被風雨所動搖,安穩得像山一樣?唉!什麼時候眼前出現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只有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願!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主旨:抒發官場失意的憤慨及飄零天地的感嘆。

語譯:微風吹拂著岸邊的小草,夜晚的江邊停泊著高聳桅杆的孤船。星光低垂,原野顯得格外遼闊;大江奔流,月影在波濤中湧動。名聲難道僅靠文章的美妙?解除官職全由於老病,我只能退休。我飄泊一生究竟像什麼?只不過是天地間一隻無所歸依的沙鷗。

注釋:危檣:高聳的桅杆

大江:指長江

 

(四)談及「石壕吏」詩作

馬嵬驛   袁枚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裡夫妻別,淚比長生殿上多。

主旨:敘說民間夫妻因安史之亂而生離死別的悲慘遠遠超過帝王。

語譯:不要歌詠白居易的長恨歌,人世間夫妻分別的事很多,就像天上銀河阻隔著牛郎、織女星不能相會一樣。石壕村裡有對老夫婦,老婆婆被捉去軍中燒飯,兩老生離的眼淚比馬嵬坡上玄宗、貴妃死別時流的淚還多得多。

注釋:長恨歌:即白居易的長恨歌,敘寫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

銀河:阻隔牛郎、織女的天河。

石壕村:引用杜甫石壕吏詩中夫妻因逃避兵役而分別的故事。

長生殿:唐玄宗所造宮殿,故址在陝西臨潼縣,驪山西北麓華清宮內。

 

 

 

(五)有關「黃鶴樓」對聯與散文

岳陽樓、滕王閣、黃鶴樓號稱江南三大名樓,有聯贊曰:

  洞庭月,衡嶽雲,巫山雨,波撼氣蒸,攬天下風光,堪稱獨步;

  崔顥詩,范相記,王勃序,兩樓一閣,數江南文物,各有千秋。

語譯:洞庭湖的月亮,衡山上的雲霧,巫山的雨,洞庭湖水波撼動岳陽城,水氣蒸騰著雲夢大澤,在此可盡攬天下風光,可稱天下獨步;崔顥黃鶴樓詩,范宰相仲淹的岳陽樓記,王勃的滕王閣序,兩座樓,一座閣,細數江南的文物,各有千秋。

注釋:波撼氣蒸:引用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詩:「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鄉關何處 余秋雨

  本文的標題,取自唐代詩人崔顥〈黃鶴樓〉一詩中的名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看來崔顥是在黃昏時分登上黃鶴樓的,孤零零一個人,突然產生了一種強烈的被遺棄感。被誰遺棄?不是被什麼人,而是被時間和空間。在時間上,古人飄然遠去不再回來,空留白雲千載;在空間上,眼下雖有晴川沙洲、茂樹芳草,而我的家鄉在哪裡呢?

  崔顥的家鄉在河南開封,離黃鶴樓有點遠又不太遠,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那他為什麼還要這樣發問呢?我想任何一個早年離鄉遊子在思念家鄉時都會有一種兩重性:他心中的家鄉既具體又不具體。具體可具體到一個河灣、幾棵小樹、半壁蒼苔;但是如果僅僅如此,焦渴的思念完全可以轉換成回鄉的行動。然而真的回鄉又總是失望,天天縈繞我心頭的這一切原來是這樣的麼?就像在一首激情澎湃的名詩後面突然看到了一幅太逼真的插圖,詩意頓消。因此,真正的遊子是不大願意回鄉的,即使偶爾回去一下也會很快出走,走在外面又沒完沒了地思念,結果終於傻傻地問自己家鄉究竟在哪裡。

  據說李白登黃鶴樓時看到了崔顥題在樓壁上的這首詩很為讚賞,認為既然有了這樣的詩,自己也就用不著寫了。我覺得,高傲的李白假如真的看上了這首詩,一定不在於其他方面,而在於這種站在高處自問家鄉何在的迷茫心態。因為在這一點上,李白深有共鳴。

  只要是稍識文墨的中國人大概沒有不會背李白「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的,一背幾十年大家都成了殷切的思鄉者。但李白的家鄉在哪裡呢?沒有認真去想過。「文化大革命」中幾乎完全沒書看的那幾年,突然出了一本郭沫若的《李白與杜甫》,趕快找來看,郭沫若對杜甫的批判和嘲弄是很少有人能接受的,但他對李白籍貫和出生地的詳盡考證,卻使我惆悵萬分。郭沫若考定李白的出生地西域碎葉是在蘇聯的一個地方,書籍出版時中蘇關係正緊張著,因此顯得更遙遠、更隔膜,幾乎是在另一個世界。李白看罷明月低下頭去思念的竟是那個地方嗎?

  奇怪的是,這位寫下中華第一思鄉詩的詩人總也不回故鄉。是忙嗎?不是,他一生都在旅行,也沒有承擔多少推卸不了的要務,回鄉並不太難,但他卻老是找陌生的路去跋涉。到了一個十字路口,一條路直通故鄉,一條路伸向異鄉,李白或許會猶豫片刻,但狠狠心還是走了第二條路。日本學者松浦友久說李白一生要努力使自己處於「置身異鄉」的體驗之中,因此成了一個不停步的流浪者,我看說得很有道理。

   置身異鄉的體驗非常獨特。乍一看,置身異鄉所接觸的全是陌生的東西,原先的自我一定會越來越脆弱,甚至會被異鄉同化掉,其實事情遠非如此簡單。異己的一切會從反面、側面誘發出有關自己的思想,異鄉的山水更會讓人聯想到自己生命的起點,因此越是置身異鄉越會勾起濃濃的鄉愁。鄉愁越濃越不敢回去,越不敢回去越願意把自己和故鄉連在一起──簡直成了一種可怖的迴圈,結果,一生都避著故鄉旅行,避一路,想一路。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你看,只有徹底醉倒他才會丟掉異鄉感,而表面上,他已四海為家。

  我想,諸般人生況味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就是異鄉體驗與故鄉意識的深刻交糅,漂泊欲念與回歸意識的相輔相成。這一況味,跨國界而越古今,作為一個永遠充滿魅力的人生悖論而讓人品咂不盡。

   前兩年著名導演潘小揚拍攝艾蕪的《南行記》,最讓我動心的鏡頭是艾蕪老人自己的出場。老人曾以自己艱辛而瑰麗的遠行記述震動中國文壇,而在鏡頭上他已被年歲折磨得滿臉憔悴,表情漠然地坐在輪椅上。畫面外歌聲響起,大意是:媽媽,我還要遠行,世上沒有比遠行更讓人銷魂。這是老人在心底呼喊嗎?他已不能行走,事實上那時已接近他生命的終點,但在這歌聲中他的眼睛突然發亮,而且顫動欲淚。他昂然抬起頭來,飢渴地注視著遠方。一切遠行者的出發點總是與媽媽告別,走得再遠也一直心存一個媽媽,一路上暗暗地請媽媽原諒,而他們的終點則是衰老,不管是否落腳於真正的故鄉。他們的媽媽當然已經不在,因此歸來的遠行者從一種孤兒變成了另一種孤兒。這樣的回歸畢竟是悽楚的,無奈衰老的身體使他們無法再度出走,只能向冥冥中的媽媽表述這種願望。暮年的老者呼喊媽媽是不能不讓人動容的,一生呼喊道盡了回歸,也道盡了漂泊。

  不久前讀到冰心老人的一篇短小散文,題目就叫〈我的家在哪裡〉。這位九十四歲高齡的老作家最早也是以一個遠行者的形象受到廣大讀者關注的,她周遊世界,曾在許多不同國家不同城市居住,最後在北京定居,可真正稱得上一個「不知何處是他鄉」的放達之人了。但是,老人這些年來在夢中常常不經意地出現回家的情節,回哪裡的家呢?照理,一個女性在自己成了家庭主婦、有了完整的家庭意識後的家才是真正的家,冰心老人在夢中完全應該回到成年後安家的任何一個門庭,不管它在哪座城市;然而奇怪的是,她在夢中每次遇到要回家的場合回的總是少女時代的那個家。一個走了整整一個世紀的圈子終於回到了原地,白髮老人與天真少女融成了一體。那麼,冰心老人的這些回家夢是否從根本上否定了她一生的漂泊旅程呢?當然不是。如果冰心老人始終沒離開過早年的那個家,那麼今天的回家夢也就失去了任何意義。在一般意義上,家是一種生活;在深刻意義上,家是一種思念。

  只有遠行者才有對家的殷切思念,因此只有遠行者才有深刻意義上的家。

  艾蕪心底的歌,冰心夢中的家,雖然走向不同卻遙相呼應。都是世紀老人,都有藝術家的良好感覺,人生旅程的大結構真是被他們概括盡了。

   無論是李白、崔顥,還是冰心、艾蕪,他們都是很能寫的人,可以讓我們憑藉著他們的詩文來談論,而實際上,許多更強烈的漂泊感受和思鄉情結是難於言表的,只能靠一顆小小的心臟去滿滿地體驗,當這顆心臟停止跳動,這一切也就杳不可尋,也許失落在海濤間,也許掩埋在叢林裡,也許凝於異國他鄉一棟陳舊樓房的窗戶中。因此,從總體而言,這是一首無言的史詩。中國歷史上每一次大的社會變動都會帶來許多人的遷徙和遠行,或義無反顧,或無可奈何,但最終都會進入這首無言的史詩,哽哽咽咽又迴腸盪氣。你看現在中國各地哪怕是再僻遠角落,也會有遠道趕來的白髮華僑愴然飲泣,匆匆來了又匆匆走了,不會不來又不會把家搬回來,他們不說理由也不向自己追問理由,抹乾眼淚又鬚髮飄飄地走向遠方。

  從一個沒有自己家的家鄉,到一個有自己家的異鄉,離別家鄉恰恰是為了回家,我的人生旅行,怎麼會變得如此怪誕?

  火車外面,陸游、徐渭的家鄉過去了,魯迅、周作人的家鄉過去了,郁達夫、茅盾的家鄉過去了,豐子愷、徐志摩的家鄉過去了……

  他們中有好多人,最終都沒有回來。有幾個,走得很遠,死得很慘。其中有一個曾經灑脫地吟道: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車窗外的雲彩暗了,時已薄暮,又想起了崔顥的詩句。淅淅瀝瀝,好像下起雨來了。

 

十一、相關名句

(一)杜牧名句

1.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秋夕)

2.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秋夕)

3.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金谷園)

4.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金谷園)

5.彎弓征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題木蘭廟)

6.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題木蘭廟)

7.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過華清宮之二)

8.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欄杆?(初冬夜飲)

9.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蔭子滿枝。(悵詩)

10.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贈別其一)

11.未見功名已白頭。(冬日題智門寺北樓)

 

(二)崔顥名句

1.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長干曲四首之一)

2.念此翻覆複何道,百年盛衰誰能保?憶昨尚如春日花,悲今已作秋時草。(邯鄲宮人怨)

3.少年去去莫停鞭,人生萬事由上天。非我今日獨如此,古今歇薄皆共然。(邯鄲宮人怨)

 

(三)杜甫名句

1.人生七十古來稀。(曲江對酒)

2.新詩改罷自長吟。(解悶)

3.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贈衛八處士)

4.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贈衛八處士)

5.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

6.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春望)

7.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春望)

8.但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佳人)

9.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夢李白之二)

10.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1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偶題)

12.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前出塞)

13.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旅夜書懷)

14.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

15.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16.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

17.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江南逢李龜年)

18.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那得幾回聞。(贈花卿)

19.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20.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21.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登樓)

22.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登高)

23.花徑不曾緣客掃,逢門今始為君開。(客至)

24.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十二、測驗卷資料補充

A卷(第15回)

13~15題組:

  太華生長松,亭亭凌霜雪。天與百尺高,豈為微飆折。

  桃李賣陽豔,路人行且迷。春光掃地盡,碧葉成黃泥。

  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受屈不改心,然後知君子。

(李白‧贈韋侍御黃裳)

語譯:太華山上長著參天的松樹,亭亭而聳立,歷經霜雪的侵襲多麼孤峻高潔。大自然賜予它百尺高大的樹幹,哪裡會被些微的暴風給吹折呢?桃花和李花競相爭豔它們的華美豔麗,過路的行人也為之著迷。要知道等春天的光華消逝時,翠綠的葉子也將枯萎而化為黃泥。期望您學習松樹的長青,千萬別仿效一時豔麗浮華的桃李。即使受到屈辱仍然不改變心志,如此才知道您是一位有才德的君子。

 

甲卷(第15回)

13、14題組:

請見高中國文補充教材〔三〕P70

 

15、16題組:

請見高中國文補充教材〔三〕P72

 

17、18題組:

請見高中國文補充教材〔三〕P74

 

十三、歷屆試題精選

(一)備課資源

1.詩歌有直接抒發主觀情感者,也有安排人物、事件、對話加以敘述者。下列詩句,屬於後者的選項是 (A)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B)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C)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D)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E)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91學測〕

答案:(B)(D)(E)

解析:(A)語出曹操〈短歌行〉,屬直接抒發主觀情感者。(B)語出王維〈送別〉,由詩中之前三句即可知有安排人物、事件、對話加以敘述。(C)語出李白〈將進酒〉,乃用抒情手法寫作。(D)語出杜甫〈石壕吏〉。(E)語出北朝〈木蘭詩〉,由詩意可知有安排人物、事件、對話加以敘述。

 

2.下列是某位考生針對「韻文」所做的歸納整理,其中正確的選項是 (A)襯字:古詩、近體詩沒有襯字,散曲有襯字 (B)對仗:古詩不一定要有,近體詩則一定要有 (C)押韻:賦可以頻頻換韻,近體詩通常一韻到底 (D)每句字數:古詩是四言,近體詩是五言或七言 (E)句內平仄:近體詩、詞都講究,賦、散曲不講究。                 〔93指考〕

答案:(A)(C)

解析:(B)近體詩中只有「律詩」一定要對仗。(D)古詩多五、七言,但亦有四言、雜言者。(E)近體詩、詞、散曲都講究句中平仄的協調。

 

3.下列引文,依文意推敲,  內最適宜填入的選項是:「我客居在  的詩裡/金箔映照著西風中的翠鳥與玉樓/失火的絳唇冷去,轔轔的/兵車乍醒如戲/在一片橙黃的語字的景色裡/長安,是不能逼迫太甚的玻璃器皿/客來,借酒/春到,看花/群鷗日日的  也好像是廣廈千萬了。」 (A)王先生(王維)/輞川 (B)杜先生(杜甫)/草堂 (C)李先生(李白)/青蓮鄉 (D)孟先生(孟浩然)/終南山。             〔94學測〕

答案:(B)

解析:由各個關鍵字可以找出填入的人物或內容,這首新詩(陳黎〈春宿杜府〉)處處可見化用杜甫名句的線索。杜甫〈兵車行〉:「車轔轔,馬蕭蕭」為有名的詠史寫實作品;「但見群鷗日日來」見其著名〈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而「廣廈千萬」則出自其〈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名句。

 

4.「互文足義」的情況之一,指篇中某一句內的上下兩個意義單位,並非個別獨立,而必須統整在一起作互補的解釋,文意始能完足。如文天祥〈正氣歌〉「雞棲鳳凰食」,意指雞和鳳凰同居共食。「雞棲」、「鳳凰食」在此句中,不是個別獨立的兩個意義單位,而必須作統整、互補的解釋。下列詩句,符合「互文足義」的選項是 (A)杜牧〈夜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 (B)晏殊〈清平樂〉:鴻雁在雲魚在水 (C)蘇軾〈東欄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 (D)歐陽脩〈答謝景山遺古瓦硯歌〉:力彊者勝怯者敗。               〔95指考〕

答案:(A)

解析:詩詞等韻文中由於句子字數的限制,或由於平仄、押韻的講究,不得不對句意做濃縮工作,以收到行文簡潔之效。有時則因為對偶的需要,把本該合說的話卻有意分割開,使人對事物的本質或特性了解得更加清楚。「煙」與「月」互補見義。即「煙霧與月光籠罩著一河清水,也籠罩著河邊的沙地」。並非「籠寒水」的只是「煙」而無「月」,也並非「籠沙」的只是月而無煙。題幹將「互文」定義,完整呈現,故而四個選項中,只有(A)將主語「煙、月」與賓語「水、沙」切割,必須統整一起,才能使得文意完足,其他三個選項的分句,皆可個別獨立。(B)「在雲」的,就是「鴻雁」;「在水」的就是「魚」,不須統整。(C)「淡白」的是「梨花」;「深青」的是「柳」,不必互補。(D)「力彊」就會「勝」;「怯」就會「敗」,觀念明確,個別獨立。

 

5.滕宗諒重修岳陽樓,「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並請范仲淹作記。范仲淹讀了前人作品,將其歸納為悲、喜兩類。下列有關岳陽樓的唐詩,抒發悲懷的選項是 (A)白首看黃葉,徂顏復幾何。空慙棠樹下,不見政成歌(張說〈岳州看黃葉〉) (B)日長風暖柳青青,北雁歸飛入窅冥。岳陽樓上聞吹笛,能使春心滿洞庭(賈至〈西亭春望〉) (C)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杜甫〈登岳陽樓〉) (D)倚樓高望極,展轉念前途。晚葉紅殘楚,秋江碧入吳。雲中來雁急,天末去帆孤。明月誰同我,悠悠上帝都(江為〈岳陽樓〉) (E)萬古巴丘戍,平湖此望長。問人何淼淼,愁暮更蒼蒼。疊浪浮元氣,中流沒太陽。孤舟有歸客,早晚達瀟湘(劉長卿〈岳陽館中望洞庭湖〉)。                             〔96指考〕

答案:(A)(C)(D)(E)

解析:(A)由「白首」、「黃葉」、「空慙」可知乃抒發悲懷。(B)由「風暖」、「春心」可見喜樂。(C)由「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可明顯得知抒發悲懷。(D)由「晚葉紅殘」、「帆孤」、「悠悠」可知抒發悲懷。(E)由「愁暮」、「孤舟」、「歸客」可知抒發悲懷。語譯:(A)年華老逝時,看著黃葉紛飛,已逝的時光如此多,未來還有多少可以把握?在棠樹下,想及往日賢者為地方爭得福祉,一事無成的我只能徒存慚愧之心,因為至今我的政績成果,還不足以被歌頌。(B)在長長白日間,享受暖風吹拂,見得青青楊柳,極目北送飛舞的雁群往遙遠的天空飛去。岳陽樓上聞聽吹笛的喜樂,讓處身洞庭的我,春心自在洋溢。(C)以前聽人說洞庭湖的氣象雄偉,今天總算有機會上岳陽樓來觀賞了。只見湖面遼闊,把中國東南部的地方分割,而氣象宏偉,自為天地,使日月出沒其中。親朋們一點消息都沒有,我年老多病,只有一條小船可以託身。聽說中原還有戰爭,我在長廊上憑欄北望,不禁淚眼縱橫。(D)倚著高樓遠望他方,反覆想著未來如何面對。夜晚時分,殘餘的紅葉在楚地飄零,秋天深碧的江水流往吳地。雲端上雁群急飛,天際只見孤帆遠行,不知此刻還有誰跟我及明月一同,滿懷憂思趕往朝廷?(E)巴陵山萬古長戍於此,洞庭湖長久在此映帶。我問旁人這水怎能如何壯闊,在愁苦的傍晚,更讓人感到蒼茫。層層疊疊的浪潮浮動著大自然的氣息,大股大股的水流,常能吞沒太陽。孤舟中歸心愁苦的旅客,早晚由此抵達瀟湘。

 

6.下列詩句均是文學史上名家詩篇的名句摘錄,請仔細閱讀,並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甲)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乙)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丙)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丁)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庚)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A)(乙)(戊)(己)都是宋詩 (B)(甲)(戊)(己)原詩皆為絕句 (C)(乙)(丁)(庚)都是對仗的詩句 (D)其中有三項是杜甫的名句 (E)(甲)(丙)(庚)都是李白的作品。                              〔98指考〕

答案:(B)(C)(D)

解析:(A)(戊)(己)為宋詩。(乙)為唐詩。(B)(甲)(戊)(己)為絕句;(乙)(丁)(庚)為律詩;(丙)為古體詩。(C) (乙)(丁)(庚)皆為平仄相對,詞性相同的對仗句。(D) (乙)(丁)(庚)為杜甫的作品。(E)只有(丙)是李白的作品。(甲)李商隱〈登樂遊原〉。語譯:這時候夕陽西下,景色無限美麗,可惜已經接近黃昏,轉眼間就要消失了。(乙)杜甫〈春望〉。語譯:感傷時勢,花兒也都落淚;悵恨別離,鳥兒也會驚心。(丙)李白〈月下獨酌〉。語譯:我只好舉杯邀請明月,對著月下自己的身影,合起來算是三個人吧。(丁)杜甫〈客至〉。語譯:長滿了花木的小徑,從來沒有因為客人來臨而打掃過;只有今天,為了你的到來,我才把這一扇簡陋的草門給打開。(戊)朱熹〈觀書有感〉。語譯:如果問它怎麼這樣的清澈?因為有源頭的水不斷的注入所致。讀書想要能夠清明的領悟,也要長期不斷的開卷。(己)蘇軾〈題西林壁〉。語譯:有時,廬山的真實面目反而弄不清楚。只因為自己身在廬山裡面。(庚)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語譯:白天我要開懷痛飲,放聲縱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啟程還鄉。

(二)延伸補充

7.下列兩首近體詩□內,依詩意、格律而言,最適合填入的詞語是:(甲)山染嵐光帶日□,蕭然茅屋枕池塘。自知寡與真堪笑,賴有簞瓢一味□。(羅從彥〈謁顏廟〉)(乙)昔年乘醉舉歸帆,隱隱前山日半□。好是滿江□返照,水仙齊著淡紅衫。(李覯〈憶錢塘江〉) (A)黃╱嚐╱偏╱涵 (B)涼╱償╱落╱映 (C)涼╱香╱酣╱映 (D)黃╱長╱銜╱涵。〔91指考〕

答案:(D)

解析:就韻腳字判別,「落」字不合,故(B)選項宜刪;(C)選項的「涼」字和「日」字就字義斟酌也不宜,宜刪;剩下(A)(D)選項,從用字的境界上,范仲淹〈岳陽樓記〉的「銜遠山」中的「銜」,也許可以幫助我們決定(D)是較好的選擇。語譯:(甲)日光透過霧氣,暈黃了那片山頭;寂寥的茅屋座落在池塘邊。顏淵不同流俗而能快樂,這簞食瓢飲的滋味,長在他的心中。(乙)那年醉時掛帆歸去,落日西沉,彷彿半含於山之口中。這美麗的餘光返照入江,江中的水仙,好像都穿上淡紅衣衫。

 

8.「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並未使用「因為」、「所以」,但「前後兩句」仍各表達出一種因果關係,意思是「因為草枯萎了,所以鷹的眼睛看得更清楚;因為雪融盡了,所以馬的步伐變得更輕快」。下列詩句,屬於此一表達方式的選項是 (A)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B)寺遠僧來少,橋危客過稀 (C)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D)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E)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              〔92學測〕

答案:(B)(C)(E)

解析:題幹出自王維〈觀獵〉。(A)出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出自許渾〈題韋隱居西齋〉。(C)出自孟浩然〈歲暮歸南山〉。(D)出自李白〈登金陵鳳凰臺〉。(E)出自杜甫〈客至〉。此題作答,要注意題目說明的條件,即前後兩句要有因果關係。(A)「海內存知己」為因,「天涯若比鄰」為果。(B)「寺遠」、「橋危」是因,「僧來少」、「客過稀」分別是果。(C)「不才」、「多病」是因,「明主棄」、「故人疏」分別是果。(D)「浮雲蔽日」是因,「長安不見」是果。(E)「市遠」、「家貧」是因,「盤飧無兼味」、「樽酒只舊醅」分別是果。

 

9.某文化出版公司打算製作一部介紹「唐代詩人生活」的三D動畫,做為教學輔助之用。下列內容,適合納入此部動畫的選項是 (A)幾位詩人在酒樓小聚,歌女吟唱其中一位的詩:「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B)詩人擔任駐邊將領的幕僚,寫下悲壯的邊塞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C)詩人感慨家國淪亡,興復無望:「渺神京。干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騖,若為情。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D)詩人創作戲劇,供達官貴人在宅院中觀賞,劇中主角的唱詞是:「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E)詩人伏案窗前,代人寫情書:「展花箋欲寫幾句知心事,空教我停霜毫半晌無才思。往常得興時,一掃無瑕疵。今日箇病厭厭,剛寫下兩個相思字。」                                  〔92學測〕

答案:(A)(B)

解析:本題作答要留意引號內的提示「唐代詩人」。(A)唐‧王之渙〈涼州詞〉,屬七絕樂府。(B)唐‧王昌齡〈出塞〉,屬七絕樂府。(C)南宋‧張孝祥〈六州歌頭〉,屬宋詞。(D)明‧湯顯祖〈牡丹亭驚夢〉〔皁羅袍〕為明傳奇,屬戲曲。(E)元‧貫雲石〈塞鴻秋〉(〈代人作〉),屬元散曲中的小令。

 

10.某文化出版公司打算製作一部介紹「唐代詩人生活」的三D動畫,做為教學輔助之用。下列內容,適合納入此部動畫的選項是 (A)幾位詩人在酒樓小聚,歌女吟唱其中一位的詩:「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B)詩人擔任駐邊將領的幕僚,寫下悲壯的邊塞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C)詩人感慨家國淪亡,興復無望:「渺神京。干羽方懷遠,靜烽燧,且休兵。冠蓋使,紛馳騖,若為情。聞道中原遺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D)詩人創作戲劇,供達官貴人在宅院中觀賞,劇中主角的唱詞是:「原來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E)詩人伏案窗前,代人寫情書:「展花箋欲寫幾句知心事,空教我停霜毫半晌無才思。往常得興時,一掃無瑕疵。今日箇病厭厭,剛寫下兩個相思字。」                                     〔92學測〕

答案:(A)(B)

解析:本題作答要留意引號內的提示「唐代詩人」。(A)唐‧王之渙〈涼州詞〉,屬七絕樂府。(B)唐‧王昌齡〈出塞〉,屬七絕樂府。(C)南宋‧張孝祥〈六州歌頭〉,屬宋詞。(D)明‧湯顯祖〈牡丹亭驚夢〉〔皁羅袍〕為明傳奇,屬戲曲。(E)元‧貫雲石〈塞鴻秋〉(〈代人作〉),屬元散曲中的小令。

 

11.下列八句為一首平起七律,試依格律及句意,選出最適當的排列方式:(甲)世事茫茫難自料(乙)今日花開又一年(丙)春愁黯黯獨成眠(丁)身多疾病思田里(戊)邑有流亡愧俸錢(己)去年花裡逢君別(庚)西樓望月幾回圓(辛)聞道欲來相問訊(韋應物〈寄李儋元錫〉) (A)(甲)(己)(庚)(乙)(丁)(戊)(辛)(丙) (B)(己)(乙)(甲)(丙)(丁)(戊)(辛)(庚) (C)(戊)(乙)(丙)(甲)(辛)(己)(庚)(丁) (D)(戊)(己)(辛)(乙)(甲)(丁)(庚)(丙)。     〔92指考〕

答案:(B)

解析:確定韻腳為(乙)(丙)(戊)(庚),將其排在偶數句。就律詩格律,三、四句對仗,五、六句須對仗,排出(甲)(丙)對仗,(丁)(戊)對仗。就句義承接,去年接今日,(己)(乙)前後相續;(辛)(庚)詩意連貫。最後涵詠詩意,將上述四組重新排出(己)(乙)(甲)(丙)(丁)(戊)(辛)(庚),即(B)。語譯:去年在百花盛開的時候與你分別,今日又是花開季節,我們離別已經一年了。世事茫茫不可知,自難預測,春日黯黯的愁緒,伴我獨自成眠。身體多病,使我有辭官還鄉的打算。眼看城裡仍有流離無依的人,我深感尸位素餐,愧領朝廷的薪俸。聽說你有意前來敘舊,我在西樓等你,還要等幾回月圓呢?

 

12.古人常以流水比喻時間不停地消逝,例如孔子就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之嘆。下列同樣是感嘆時間流逝的選項為 (A)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 (B)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C)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D)悵望西溪水,潺湲奈爾何。不驚春物少,只覺夕陽多 (E)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93學測〕

答案:(D)(E)

解析:(A)生活閒適自得。江水如此滔滔,好像為了何事爭相向前奔流。語譯:「而我此時卻心情平靜,無意與流水相爭。白雲在天上移動,那種舒緩悠閒,與我此時的閒適心情沒有兩樣。」(杜甫〈江亭〉)(B)描繪山水流長壯闊。語譯:「江水滔滔遠去,好像直流到那遠方的天地之外;遠處重重青山,隱約朦朧,時隱時現,若有若無。」(王維〈漢江臨眺〉)(C)描寫秋原旅人的悲涼情懷。語譯:「夕照下的枯藤舉附在老樹上,樹頭幾點寒鴉。地上一曲清溪,溪上架著小橋。不遠處便是數椽幽靜的茅屋。在蒼涼寂寥的古道,吹拂著蕭瑟悲涼的西風,旅人騎著疲憊無力的馬,在蒼然暮色中,孤獨地走向天涯異域,引起悠悠哀愁。」(元‧馬致遠〈天淨沙‧秋思〉)(D)由溪水描寫時間流逝,進而感慨青春不再。語譯:「惆悵地看著西溪的流水潺潺流著,又能對它如何?不怕春天的美麗逐漸遞減,只覺得對夕陽的感慨愈來愈多。」(李商隱〈西溪〉)(E)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以髮絲轉白,喻人生短促。語譯:「你沒有看見黃河的水,從高高的天上奔流下來,一直向東奔流到海就沒回來?你沒有看見高堂上有人看著明亮鏡子裡的白髮而悲傷,在早晨還是烏溜溜的頭髮,到傍晚竟然就成白髮?」(李白〈將進酒〉)。

 

13.下列各組「 」中字、詞意義相同的選項為 (A)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 (B)「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迹/「向」吾入而弔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 (C)絕雲氣,負青天,然後圖南,且「適」南冥也/此時魯仲連「適」游趙,會秦圍趙,聞魏將欲令趙尊秦為帝 (D)居頃之,「會」燕太子丹質秦亡歸燕/李同遂與三千人赴秦軍,秦軍為之卻三十里。亦「會」楚、魏救至,秦兵遂罷,邯鄲復存 (E)見生枯瘠疥癘,殆非人狀。(李)娃意感焉,乃謂曰:豈非某郎也?生憤懣「絕倒」,口不能言,頷頤而已/王平子邁世有俊才,少所推服。每聞衛玠言,輒嘆息「絕倒」。                                                     〔93學測〕

答案:(B)(D)

解析:(A)風度才華/指男女情事。上句語譯:「我很喜歡孟浩然,他瀟灑清遠的風度和超然不凡的文學才華,天下聞名。」(唐‧李白〈贈孟浩然〉)。(B)先前。譯:「從前所喜歡的,轉眼間已成舊事。」(晉‧王羲之〈蘭亭集序〉)/譯:「先前我進去弔唁的時候,看見有老年人哭他,如同哭自己的兒子一樣,有少年人哭他,如同哭自己的母親一般。」(《莊子‧養生主》)。(C)往/恰好。譯:「超絕雲氣,背負青天,然後向南飛翔,而往南海。」(《莊子‧逍遙遊》)/譯:「這時魯仲連恰好遊歷到趙國,正逢秦軍圍困趙國。他聽說魏國想叫趙國尊秦為帝。」(《戰國策‧魯仲連義不帝秦》)。(D)恰逢。譯:「過了一陣子,恰逢燕國太子丹在秦國作人質逃回燕國。」(《史記‧刺客列傳》)/譯:「李同於是和三千人共同抵抗秦軍,秦軍因此退後三十里。又恰逢楚國、魏國救兵到來,秦兵於是停止進攻,使趙國得以保全。」(《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E)昏倒/佩服。譯:「看見鄭生又乾又瘦,滿身疥瘡,幾乎不成人形。(李)娃極為激動,就對鄭生說:你不是某公子嗎?鄭生看到李娃,氣憤得快要昏倒,一句話也說不出,只能點頭而已。」(唐‧白行簡《李娃傳》)/譯:「王平子超越當代俊秀之才,很少推崇佩服他人。但每次聽到衛玠的言論,往往為之讚嘆佩服。」(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

 

14.「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何事吟餘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下列有關本詩的分析,不正確的選項是 (A)從形式上看,本詩應屬律詩 (B)詩中所描寫的景色屬於秋景 (C)全詩句句寫景亦兼寫情,自首至尾流露濃厚的秋之愁緒 (D)詩人行遊所見,彷彿故鄉景物,所以勾起他惆悵的思鄉情懷。                                            〔94學測〕

答案:(C)

解析:(A)本詩韻腳「黃、長、陽、香、鄉」,分別為第一句與偶數句末字;二、三聯對仗工整,故知為近體的律詩。(B)俗諺有云:「立秋蕎麥白露花,寒露蕎麥收到家。」從「菊」、「蕎麥開花」知道所指為秋天。(C)全詩情景交融,詩人思鄉的惆悵心情藉景物描寫流露而出,全詩並不只是描寫「因秋而愁」的情緒。(D)從「村橋原樹似吾鄉」知此選項正確無誤。語譯:信馬徐行、安閒地欣賞著山野景色。萬壑傳出了傍晚清幽的秋聲,幾座山峰,靜靜地立在斜陽裡。棠梨樹紅豔的葉子落盡了,蕎麥開出了雪白帶香味的花。這村落的小橋和原野的樹木,太像自己的家鄉(王禹偁〈村行〉)。

 

15.下列詩句表露詩人心中悠然自得的選項是 (A)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閒學少年 (B)渺渺孤城白水環,舳艫人語夕霏間。林梢一抹青如畫,應是淮流轉處山 (C)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D)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鄰叟,談笑無還期 (E)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95學測〕

答案:(A)(D)

解析:(A)語出宋‧程顥〈春日偶成〉。程顥此詩寫出輕鬆自在遊山玩水。全詩寫「在接近晌午時候,淡雲飄浮、清風徐來,我傍著路花岸柳漫步,繞過了前頭的溪流;世人不了解我心中追求淡泊的那份喜悅,只當作我想學那些少年郎,偷著閒暇去享受青春行樂的快意罷」。(B)語出宋‧秦觀〈泗州東城晚望〉。此詩寫出夕照之景,因為有「渺渺」、「孤」等用詞,並不以悠然自得的情緒為主。全詩寫「孤城聳立於白水環繞的一方,傍晚時分才從停靠的船隻上隱隱傳出些許人語。遠遠林梢一抹如畫的青色,應該是淮水轉繞處山的地方吧」。(C)語出唐‧孟郊〈登科後〉。詩寫及登科後的得意與張狂,情境與「自得」差距甚遠。全詩寫「以前不如意的日子不值得一提,今日金榜題名,心中無拘無束,感覺無比暢快。我迎著春風,得意的騎著馬飛快的跑著,一天之內就把長安城內的花看遍了」。(D)語出唐‧王維〈終南別業〉。寫出王維晚年自得的情致。全詩寫「中年喜好佛理,晚年住在南山邊。一時興起就獨自往山中,體會山中的美景。走到水源盡頭,就坐下靜看白雲升起。偶爾遇到山中的老人,談天說笑竟然忘了回來」。(E)語出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全詩寫杜甫聽到官軍勝利的狂喜之情。

 

16.下列李白詩句畫線處,詮釋恰當的選項是 (A)「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形容山勢陡峻,行路窘迫 (B)「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意謂友情如浮雲、落日,難得易逝 (C)「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強調滿腔憂鬱,揮之不去 (D)「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鄉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唯有鷓鴣飛」,表達盛衰無常,繁華成空 (E)「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盛讚殿宇富麗,宛如天庭。                                                     〔96學測〕

答案:(A)(C)(D)

解析:(A)蠶叢:指整個蜀地。(B)天空中的白雲隨風飄浮。象徵友人行蹤不定,遠處夕陽徐徐而下,隱喻對朋友依依惜別的心情。(E)盛讚牡丹的美顏,楊貴妃的雍容。語譯:(A)蜀道在崇山峻嶺間迂迴繞轉,人在棧道上行走,山崖峭壁迎面而來,雲朵依傍著馬頭升騰(語出〈送友人入蜀〉)。(B)遊子的心意,有如天上的浮雲,流連不忍離去;而朋友分別的情懷,更有如日落西山,既令人感傷,卻又挽留不住,我們揮一揮手,你走了,只聽得離群的馬兒蕭蕭的哀鳴(語出〈送友人〉)。(C)思壯志難酬拔刀斷水水更流,想未來命運舉杯消愁愁更深;人生在世不能稱心如意,索性明天披髮泛舟江湖漂流(語出〈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D)越王勾踐破吳之後回到故國,所有參與的人士跟隨返鄉全都進爵加封。當初四處可見貌美如花的宮女出入殿間,而今只見鷓鴣飛翔(語出〈越中覽古〉)。(E)雲霞是她的衣裳,花兒是她的容顏;春風吹拂欄杆,露珠潤澤花色更濃。如此天姿國色,若不見於群玉山頭,那一定只有在瑤臺月下,才能相逢!(語出〈清平調〉)。

 

17.地理上具有分界意義的山岳、河海、城關,有時也是內心感覺的分野。人們常想像:分界的此邊,是熟悉而心安的家園;分界的彼邊,則是令人陌生而憂懼的荒遠地域。下列選項「 」中的詞語,在詩中亦具有此種感覺分野意義的是 (A)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B)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C)卑南覓近「秀孤巒」,欲訪桃源在此看。菊有黃華能結實,山多青子可加餐 (D)「重洋」遠渡度重陽,載酒尋花花正黃。文苑連朝開霽色,春臺九月著羅裳 (E)東南一脈枕「高山」,屴崱雲端不可攀。山外海天知何處,舟楫從無此往還(屴崱:音 ,高大險峻貌。)。                     〔97學測〕

答案:(A)(B)(E)

解析:(A)王之渙〈涼州詞〉。語譯:黃河如同上接於天似地奔流而出,來到高山環繞的涼州。羌笛又何必吹奏〈楊柳怨〉這曲調,中原的春風是吹不到玉門關外。(B)王維〈渭城曲〉。語譯:渭城清晨小雨洗輕塵,旅舍外一片青綠楊柳亦抽出新芽。再喝杯酒吧,此去陽關之外,就再也見不到老友了。(C)施鈺詩。語譯:秀孤巒山旁邊就是臺東(「卑南覓」是當地住民對臺東的稱呼),想找世外桃源,這裡就是。菊開黃花且有結果實,青青的檳榔令人胃口大開。(D)楊二酉詩。語譯:遠渡重洋來到臺灣恰逢重陽佳節,我飲酒欣賞美麗的菊花。書院這幾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氣,身著羅裳的文人登上高臺。(E)盧觀源詩。語譯:府城的東南方依傍著高山,山高險峻無法攀爬。高山之外的天與海不得而知,因為從來沒有船隻從那裡往返。

 

18.閱讀下列(甲)、(乙)二詩,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甲)三月正當三十日,風光別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鐘猶是春。(賈島〈三月晦日贈劉評事〉)(乙)節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兒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A)二詩均藉由描寫景物的變化,具體呈現季節的交替、轉換 (B)二詩均藉由自己和他人態度的差異,深化面對春盡的感傷 (C)(甲)詩以「猶是春」表示只要心中有春,即令春去亦無須傷感 (D)(乙)詩以「何須恨」表示四季各有其美,當豁達迎接夏天到來。 〔98學測〕

答案:(D)

解析:(A)只有(乙)詩寫出景物變化。(B)只有(乙)詩有人我態度差異。且(乙)詩並無春盡的感傷。(C)(甲)詩充塞惜春的傷感,努力把握最後的春光,要惜春到最後一秒鐘,然而此即是一種對春去的傷感。語譯:(甲)三月三十日那一天,美好的春光終究要與我這耽溺於詩作的人告別。今夜我們一同不就寢,只因直到凌晨曉鐘響起之前,都還算是春季啊!(乙)節氣更迭之中,萬物相互催趕更換著,只有傻氣十足的痴心男女才會想要留住春季。其實芳香的春花即將停歇又何必有所憾恨呢?夏季美好的林木,那綠蔭不也宜人?

 

19.斟酌下引律詩的詩境,□內的語詞最適宜填入的選項是:「獨有宦遊人,偏□物候新。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淑氣催黃鳥,□□轉綠蘋。忽聞歌古調,□□欲霑襟。」 (A)驚/春/晴光/歸思 (B)逢/明/晴光/離愁 (C)驚/明/南風/歸思 (D)逢/春/南風/離愁。                                                    〔98指考〕

答案:(A)

解析:以諧韻分析,「新、蘋、襟」皆為「」韻,所以第二組空格應填的是「春」,本詩諧詩韻的「痕韻」。最後一組令人霑襟的情緒,由「宦遊人」可推知應與「思鄉」有關,答案即可推知。至於律詩有中間兩聯平仄相對、詞性相同的特性,所以第三組空格應與「淑氣」的平仄相對,故「晴光」、「南風」皆可以;近體詩平仄規定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所以第一組空格對應第一句的仄聲「有」,應為平聲之字,故填「驚」、「逢」皆可。此兩項皆非推斷之線索。本詩為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引文語譯:遠離故鄉仕宦異地的人,特別敏感自然物候轉化更新。當海上雲霞燦爛旭日即將東昇,江南梅紅柳綠江北卻才回春。和暖的春氣催促著黃鶯歌唱,晴朗的陽光下綠蘋顏色轉深。忽然聽到你歌吟古樸的曲調,乍升的歸思情懷,令人落淚沾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chia2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