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課 談友誼 梁實秋

一、作者介紹

字號

1.梁實秋(1903年1月~1987年11月3日)原籍浙江杭縣,生於北京。

2.原名( 治華 ),字( 實秋 ),一度以( 秋郎 )、( 子佳 )為筆名。

家庭背景

求學經過

1.父親梁咸熙為前清秀才,思想開明,頗重視子女中文及英文教育。

2.1915年秋考入北平清華學校。在該校高等科求學期間開始寫作,積極參加文學活動,與同學組織「小說研究社」,與聞一多等人組織「清華文學社」。

3.第一篇翻譯小說〈藥商的妻〉1920年9月發表於《清華週刊》。第一篇散文詩〈荷水池畔〉發表於1921年5月《晨報》。

4.1922年比他高兩屆的清華同學聞一多發表長文〈「冬夜」評論〉,他隨之也寫了〈「草兒」評論〉(案:〈冬夜〉、〈草兒〉分別為俞平伯和康白情的新詩集),於是合為《冬夜草兒評論》自費刊印出版(為清華文學叢書第一種 ),這是他最初的作品集。

留學美國,師承白璧德新人文主義

1.1923年畢業後赴美留學,研究英國文學,科羅拉多大學英文系畢業後,入哈佛大學研究所,隨其師白璧德研究文學批評。深受其師影響。

2.白璧德的新人文主義反對放縱情感和想像的浪漫主義,主張直接研討人性,著眼於實際的人生。

3.他的代表性論文〈現代中國文學之浪漫的趨勢〉1926 年在《晨報副鐫》發表,認為中國新文學存在浪漫主義混亂傾向,主張在理性指引下從普遍的人性出發進行文學創作。

4.1926年回國任教於南京東南大學。不久任暨南大學教授。

5.1930年,楊振聲邀請他到青島大學任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長。1934年應聘任北京大學研究教授兼外文系主任。1935年秋創辦《自由評論》,先後主編過 《世界日報》副刊《學文》和《北平晨報》副刊《文藝》。

6.七七事變後,離家獨身到後方。1938年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到重慶編譯館主持翻譯委員會並擔任教科書編輯委員會常委。

7.抗戰勝利後回北平任師大英語系教授。1949年到臺灣,任臺灣師範學院(後改師範大學)英語系教授,後兼系主任,之後又兼文學院長。1966年退休。

多情文人

文人的兩段情

1.1927年梁實秋與長他兩歲的程季淑結婚。

(1)1972年攜妻飛往美國西雅圖。1974年4月30日,上午十點半鐘,兩人到市場購物,一架豎著的梯子突然倒下,擊中剛走近的程季淑,送醫不治,葬於槐園。

(2)為亡妻寫〈槐園夢憶〉,是一篇長達六萬五千多字的長篇散文,也可說是一首優美柔婉、纏綿淒愴的悼亡長詩。

2.1975年與臺灣歌星兼影星韓菁清女士結婚:

(1)1974年11月27日,在因緣湊巧中,他認識了43歲風姿綽約,面目俏麗的臺灣歌星兼影星韓菁清小姐,兩人相差30歲。梁實秋展開熱烈追求,兩人因興趣相投而相戀。

(2)在亡妻逝世一年後,梁實秋突然與韓菁清結婚,當時的社會輿論一片嘩然。

文學風格及

成就

1.40歲以後著力較多的是散文和翻譯。

2.散文以( 小品文 )最具特色,以精簡幽默的文字刻劃人情世態,亦莊亦諧,清新雋永。散文代表作( 《雅舍小品》 )從1949年起二十多年共出四輯。

3.30年代開始翻譯( 莎士比亞 )作品,持續40載,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譯,計劇本37冊,詩3冊。

4.晚年用7年時間完成百萬言著作《英國文學史》。

名家評論

1.林海音在〈雅舍的主人〉一文中說:「《雅舍小品》一書在臺灣暢銷並長銷數十年,誰都讀過《雅舍小品》,而且有些茶藝館還起名「雅舍」呢!」

2.李萱華於〈梁實秋在重慶〉一文中說:「世界上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雅舍小品》流傳。」

3.他是著名的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翻譯家。其散文以小品最具特色。此外梁氏以三十八年時間翻譯莎士比亞全集三十七個劇本,享譽國內外。當《莎士比亞戲劇集》完全出版後,他又立下兩個心願,一個是以中文寫一本英國文學史,一個是以英文寫一本中國文學史。第一個志願,以長達七載的時間,終於在西元一九七九年,全書完稿。

 

二、國學常識

(一)雜文

1.定義

  狹義的雜文,乃是文人借來做為批評社會缺陷最直接的武器。批評社會的目的,是冀望社會能改革、進步,原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是故早期雜文之興盛,並非基於製造美文以使讀者賞心悅目。雜文家們因力求改正時弊,於是在文字中便能深入的反映出時代的脈絡,在社會演進的過程中具有相當貢獻,但在文學上,其素質時常是較貧乏的。

  廣義的雜文範圍非常廣,可以說在小品文中,典型的情趣小品、哲理小品以外的小品皆屬雜文。雜文分為兩大類:「社會批評」及「人生雜談」。

2.特色

  雜文家,尤其是社會批評的雜文,在內容上,作品要具備比情趣、哲理小品文更多的學識。雜文作家不但熟悉社會的過去與現在,也能高瞻遠視其未來。他不但洞識人生的真相,還能提出獨到的見解,從習以為常中看出缺陷,從稀鬆平常中看出至理。另外,他還要如情趣小品作者一樣具備愛世界的熱情,如哲理小品作者般有哲學的思想,雜文是小品文中最難寫得成功的,作者稍失控制,便容易流於過猶不及。

3.作品:雅舍小品

  抗戰期間,梁實秋隻身到重慶,應邀任中小學教科書組主任。民國二十九年劉英士主編星期評論,邀請先生寫專欄,每期兩千字,名之曰雅舍小品,署名「子佳」,「雅舍」為其寓所。星期評論後來停刊,但是雅舍小品仍然續寫,直到抗戰勝利後梁實秋回到北平,才把散見於幾種刊物的小品輯為一冊,交商務印書館排版。來臺灣後,由正中書局出版,大受歡迎,印刷達五十多版。以後梁實秋又出版了雅舍小品的「二集」、「三集」、「四集」、「合集」,奠定了他在中國現代散文史上不可動搖的地位。

4.梁實秋對散文創作的要求

  散文有散文的作風,各人有各人的特點,那是掩飾不了的,並且亦無庸掩飾。所以「模倣」是一大忌。……「模倣」古人固然不必,「模倣」時尚,又何曾可取?……許多人沾染了這種習氣,不說自己心裡的話,專門摭拾一些浮詞濫調,拼拼湊湊,洋洋灑灑,好像是一篇文章,一按其實則空無所有。我們寫散文,首先要摒除這種習氣,要有什麼話就說什麼話,要忠於自己,不自欺方能不欺人。……

  一篇文章在未動筆之前就要「胸有成竹」,先有一個「腹稿」,預備說什麼,怎麼說,都要先有個計畫。文章要深、要遠、要高、就是不要長。描寫要深刻,意思要遠大,格調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長。……如果一點意思、一個詞句本身雖然很好,而與題旨不合,或不能增加行文效果,便要毅然割棄。……

  自己用自己的字句,這便是「作風」。文字的裝飾也是必要的,典故、譬喻、音節、對仗,以及種種的修辭學上的工夫,都各有各的用處。這都是可以慢慢學習的。唯獨作風,大半是天生的。我們若能就自己原有的作風,給予適當的發展,所謂散文的藝術,可說是思過半矣。                                     (節選自梁實秋‧論散文)

(二)二十世紀散文作家文風簡介〔依楊牧分類〕

1.小品:由周作人奠定基礎,豐子愷、梁實秋、思果等人屬此類。

周作人(1885〜1966年)作品平淡中見醇厚,在傳統上注入日本經驗,下筆閒散,餘味無窮。

2.記述:以夏丏尊為前驅,朱自清承其餘緒,郁達夫、俞平伯、朱湘、琦君、林海音等屬此類。

夏丏尊(1886〜1946年)作品樸實無華,不諱言傷感。

3.寓言:以許地山最稱盡致,沈從文、王鼎鈞等可歸於此類。

許地山(1893〜1941年)作品充滿寓言點化的技巧。

4.抒情:徐志摩開創新感性文章,影響胡品清、張秀亞、陳之藩、余光中、張曉風、陳芳明、渡也等人。

徐志摩(1897〜1931年)以詩人之筆為散文,灑脫浪漫,激越飄逸。

5.議論:趣味多得之於林語堂,吳魯芹、夏菁等人屬之,而後作功力未及,風貌難再現。

林語堂(1895〜1976年)偏重議論,然所議平易,索引旁證,重智慧與趣味。

6.雜文:魯迅總其體。

魯迅(1881〜1936年)以深切潑刺睥睨三十年代,稱雜文大家。

7.說理:胡適影響至深。

胡適(1891〜1962年)建立近代學術說理文章的格式。行文重實用,不重文學藝術性。

(三)臺灣散文家簡介

1.五○年代

(1)懷鄉作家:司馬中原、朱西甯、鍾梅音、琦君等。

(2)雜文作家:梁實秋、柏楊等。

2.六○~八○年代

(1)雜文作家:陳火泉、張曉風、林文月等。

(2)旅外學人:陳之藩等。

(3)詩人散文家:楊牧、余光中等。

(4)鄉土作家:吳晟、陳冠學等。

3.九○年代:

(1)族群寫作:夏曼藍波安、瓦歷斯諾幹。

(2)旅行散文:賴端和、鍾文音。

(3)文化批評:龍應台、焦桐、林文義、楊照等。

(4)生態寫作:劉克襄、吳明益等。

(5)飲食文化:林文月、盧非易等。

 

三、課文深究

問     題

參  考  答  案

友誼的特質?

友誼實即人與人之間的一種良好的關係,其中包括了解、欣賞、信任、容忍、犧牲……諸多美德。

梁實秋對「父子夫婦兄弟」有何新詮釋?

父子夫婦兄弟都是( 朋友 )關係,不過形式性質稍有不同罷了。嚴格地講,凡是充分具備一個好朋友的人,他一定也是一個好父親、好兒子、好丈夫、好妻子、好哥哥、好弟弟。反過來亦然。

「富蘭克林說:『有三個朋友是忠實可靠的──老妻、老狗和現款。』妙的是這三個朋友都不是朋友。」此話之意為何?

引用富蘭克林的話,說明( 忠實 是存在的,但其中無一是真正的朋友,以否定口吻幽了富蘭克林一默。作者在此巧妙地運用詞語的歧義,營造言外之意的趣味。

「朋友本有通財之誼,但是這是等何微妙的一件事!世上最難忘的事是借出去的錢,一般認為最倒楣的事又莫過於還錢。」此話之意為何?

把借錢者與欠債者的心態寫得維妙維肖,數語之間即點破人性,觀察入微,戲而不謔。

「你出門在外之際,對於你的妻室弱媳肯加照顧,又不照顧得太多者,又有幾人?」此話之意為何?

「照顧得太多」即逾越了分寸,但作者不直接說破,以( 幽默 的方式來呈現。

王爾德說:「一個男人與一個女人之間是不可能有友誼存在的」,你同意這種說法嗎?

男女之間有友誼存在。男女之間,因為差異,更容易彼此吸引,有更多的話題。了解迥然不同的經驗與想法,常有令人一新耳目的美好感覺,所以與異性交朋友趣味更多。當然如果彼此未婚,知心的異性朋友很容易跨向愛情。與異性交往,若能心思單純,不興愛情的綺思幻想,那麼維繫男女之間的友誼就不是難事了。

作者引用孔子之言:「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用以說明何為朋友之義?

 規勸 )乃是朋友中間應有之義,但是不容易做到。規勸不可當著第三者的面前行之,以免傷他的顏面,不可在他情緒不寧時行之,以免逢彼之怒。勸善規過是友誼的消極的作用。

「假如一個人獨自升天,看見宇宙的大觀,群星的美麗,他並不能感到快樂,他必要找到一個人向他述說他所見的奇景,他才能快樂。」此句是何意義?

共享快樂,比共受患難,應該是更正常的友誼中的趣味。

 

四、形音義比較

 

字形

字 義

詞            例

1.

盼望

非常人所能「企」及

踮腳跟

翹首「企」足

2.

平日

平「素」投桃報李

平白的

尸位「素」餐

清淡的

個性樸「素」

排除葷食

茹「素」禮佛

3.

敘述

「陳」義過高、乏善可「陳」、慷慨「陳」詞

排列

「陳」列

舊的

「陳」年老酒、推「陳」出新、新「陳」代謝

姓氏

朱「陳」之好

4.

勸勉

勸善「規」過

計劃

「規」劃未來

成例

墨守成「規」

 

五、字形辨析(相同偏旁)

偏旁

字 音

詞         例

ㄊㄠ

〔耗費、竭盡。多指精神或心思〕洶湧〔像波濤般起伏不定〕天大罪〔形容極大的罪行〕光養晦〔比喻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ㄊㄠˊ

〔經由選擇或競爭,剔除無用低劣的人或物〕〔修養品格〕大哭〔放聲大哭〕

 

 

 

 

六、修辭舉隅──引用

定義

語文中援用別人的話或典故、俗語等,以加強言論說服力

類別

說 明

例             句

明引

指明出處

1.富蘭克林說:「有三個朋友是最忠實可靠的—老妻、老狗和現款。」妙的是這三個朋友都不是朋友。倒是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最乾脆:「我的朋友們啊!世界上根本沒有朋友。」 (梁實秋‧談友誼)

2.馬克‧吐溫說:「神聖的友誼之情,其性質是如此的甜蜜、穩定、忠實、持久。可以終身不渝,如果不開口向你借錢。」(梁實秋‧談友誼)

3.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蘇軾‧赤壁賦)

4.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諸葛亮‧出師表)

暗用

未指明出處

1.「君子之交淡若水」,因為淡所以不膩,才能持久。「與朋友交,久而敬之。」敬就是保持距離,也就是防止過分的親暱。不過「狎而敬之」是很難的。最要注意的是,友誼不可透支,總要保留幾分。(梁實秋‧談友誼)

2.松柏後凋於歲寒。(論語‧子罕)

3.雞鳴不已於風雨。(詩經‧鄭風‧風雨)

 

 

 

 

 

 

 

 

 

 

 

 

 

 

 

 

 

 

 

七、結構表

 

 

 
   

 

 

 

 

 

 

 

 

 

 

 

 

 

 

 

 

 

 

 

八、成語集錦──與朋友相關之成語

八拜之交

情誼相投,相互結拜的朋友,意同「金蘭之交」

金石之交

擁有牢固友情的朋友,意同「管鮑之交」

知音之交

相互了解,彼此欣賞的朋友。語出伯牙、鍾子期

忘年之交

年歲差別大,行輩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

刎頸之交

指可以共生死的至交好友,意同「生死之交」

泛泛之交

交往平凡,並非知心的朋友,意同「一面之交」

總角之交

童年時代就很要好的朋友,意同「竹馬之交」

杵臼之交

不計身分而結交的朋友,意同「車笠之交」

布衣之交

指在貧困時所結交的朋友,意同「患難之交」、「貧賤之交」

莫逆之交

指彼此心意契合,交誼深厚的朋友

烏集之交

只為一時利益而結交的朋友,意同「市道之交」

班荊道故

朋友路上相逢,互敘舊情

千里鵝毛

形容禮物雖輕,但情意甚重

一丘之貉

形容同類相聚,多為貶義,意似「狐群狗黨」、「沆瀣一氣」

推心置腹

比喻坦誠相見,真心誠意地對待別人,意近「披肝瀝膽」

九、延伸學習

秋興八首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靜朝暉,日日江樓坐翠微。信宿漁人還泛泛,清秋燕子故飛飛。

匡衡抗疏功名薄,劉向傳經心事違。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

語譯:山城千家萬戶沐浴著朝陽的光輝,我每天坐在青翠山色環抱的江樓上。漁人天天泛舟江上奔忙著,清秋時節燕子依舊飛個不停。我像匡衡一樣上書,卻無法像他一樣得到功名。我像傳經的劉向一樣滿腹經綸,但是建功立業的心願卻落空。我少年時代的朋友都已做了高官,他們在五陵一帶聚居,自顧享受著輕裘肥馬的生活。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別復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語譯:再沒幾天便要離別了,那就痛快地一醉而別!魯郡一帶的名勝古跡,亭臺樓閣幾乎都登臨遊覽遍了,多麼盼望這次分別后還能再次同遊石門山,像往日那樣一起痛飲。秋色在泗水波上搖晃,蒼綠主動有意地映照徂徠山,在這山青水秀、風景如畫的背景中,我們要離別,從此仿佛轉蓬隨風飛舞,各自飄零遠逝,令人難過,言有盡而意無窮,姑且傾盡手中杯,以酒抒懷醉別!

 

春日憶李白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語譯:李白的詩是天下第一的,詩風飄逸絕塵,跌宕不羈。清新有如庾開府,俊逸可比鮑照。長安以北一帶已是春木林立,長江以南此刻正是一片暮靄蒼茫。何時能再與他舉杯對飲,再次共同研討寫作討論文章。

 

秋夜寄丘二十二員 韋應物

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山空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語譯:在這悲涼的秋夜懷念您,我獨自散步詠嘆涼爽的秋天。空山寂靜能聽到松子落地聲,我想您也在思友而難以成眠

 

論語選

1.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顏淵‧二十四)

〔語譯〕曾子說:「君子用文章學問來聚會朋友,用朋友來幫助修養仁德。」

2.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季氏‧四)

〔語譯〕孔子說:「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種:同正直的人交友,同信實的人交友,同見聞廣博的人交友,便有益了。同諂媚奉承的人交友,同當面恭維背後毀謗的人交友,同誇大其詞的人交友,便有害了。」

3.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顏淵‧二十三)

〔語譯〕子貢問交友的方法,孔子說:「忠言相告,好話勸導,他不聽就算了,不要自找羞辱。」

4.子曰:「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八)

〔語譯〕孔子說:「堅持忠誠和信用,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有了過錯要不怕改正。」

 

先生祠堂記 范仲淹

  先生,漢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龍,得聖人之時,臣妾億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節高之。既而動星象,歸工湖,得聖人之清。泥塗軒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禮下之。

  在蠱之上九,眾方有為,而獨「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陽德方亨,而能「以貴下賤,大得民也」,光武以之。蓋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豈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於名教也。

  仲淹來守是邦,始構堂而奠焉,乃復為其後者四家,以奉祠事。又從而歌曰︰「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語譯:  先生是漢光武帝的老朋友,他們兩人彼此以道義交往。等到光武帝掌握了赤符,就像易經上說的,時乘六龍以御天般的當上天子,契合聖人的時宜,有億兆之數的臣妾,天底下有誰能超越呢?只有先生以氣節越過了光武帝。嚴光先生與光武帝同床而眠,動了星象,於是他歸隱富春,契合聖人的清高氣節。把官位爵祿看作泥濘的道路般汙濁,天底下有誰能超越呢?只有光武帝以禮對待他。

  易經蠱卦,上九爻辭說:「眾人正有為時,只有他不再從事王侯的志業,淡泊世事。」嚴光先生按照它這麼去做。易經屯卦,初九爻象說:「生長萬物之氣正當亨通,而能以尊貴的身分居於低下之位,必能大得民心。」光武帝也按照它如此去做。嚴先生的思想性情,比日月還要光明;光武帝能容納事物的限度,比天地還要廣闊。沒有嚴先生,不能成就光武帝的大業,沒有光武帝,又豈能成就先生的清高呢?能夠讓貪婪的人清廉起來,軟弱無能的人有所成就,對於名分與教化是大有功勞的了。

  我到這個地方來當太守,開始為他搭建祠堂,設酒食祭拜,且除去了他後代四家的徭役,讓他們奉行祭祀之事。又因此寫了一首歌:「雲與山一片蒼茫,江水深廣無邊,先生的風範,就像山那樣的高聳雲端,水那樣的源遠流長。」

 

下棋 梁實秋

  有一種人我最不喜歡和他下棋,那便是太有涵養的人。殺死他一大塊,或是抽了他一個車,他神色自若,不動火,不生氣,好像是無關痛癢,使你覺得索然寡味。君子無所爭,下棋卻是要爭的。當你給對方一個嚴重威脅的時候,對方的頭上青筋暴露,黃豆般的汗珠一顆顆地在額上陳列出來,或哭喪著臉作慘笑,或咕嘟著嘴作吃屎狀,或抓耳撓腮,或大叫一聲,或長吁短嘆,或自怨自艾口中念念有詞,或一串串地噎嗝打個不休,或紅頭漲臉如關公,種種現象,不一而足,這時節你「行有餘力」便可以點起一支菸,或啜一碗茶,靜靜地欣賞對方的苦悶的象徵。我想獵人追逐一隻野兔的時候,其愉快大概略相彷彿。因此我悟出一點道理,和人下棋的時候,如果有機會使對方受窘,當然無所不用其極,如果被對方所窘,便努力作出不介意狀,因為既然不能積極地給對方以苦痛,只好消極地減少對方的樂趣。

  自古博弈並稱,全是屬於賭的一類,而且只是比「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略勝一籌而已。不過弈雖小術,亦可以觀人,相傳有慢性人,見對方走當頭炮,便左思右想,不知是跳左邊的馬好,還是跳右邊的馬好,想了半個鐘頭而遲遲不決,急得對方只好拱手認輸。是有這樣的慢性人,每一著都要考慮,而且是加慢的考慮,我常想這種人如加入龜兔競賽,也必定可以獲勝。也有性急的人,下棋如賽跑,劈劈拍拍,草草了事,這仍舊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一貫作風。下棋不能無爭,爭的範圍有大有小,有斤斤計較而因小失大者,有不拘小節而眼觀全域者,有短兵相接,作生死鬥者,有各自為戰而旗鼓相當者,有趕盡殺絕一步不讓者,有好勇鬥狠同歸於盡者,有一面下棋一面誚罵者,但最不幸的是爭的範圍超出了棋盤,而拳足交加。有下象棋者,久而無聲音,排闥視之,闃不見人,原來他們是在門後角裡扭做一團,一個人騎在另一個人的身上,在他的口裡挖車呢。被挖者不敢出聲,出聲則口張,口張則車被挖回,挖回則必悔棋,悔棋則不得勝,這種認真的態度憨得可愛。我曾見過二人手談,起先是坐著,神情瀟灑,望之如神仙中人,俄而棋勢吃緊,兩人都站起來了,劍拔弩張,如鬥鵪鶉,最後到了生死關頭,兩個人跳到桌子上去了!
  笠翁《閒情偶寄》說弈棋不如觀棋,因觀者無得失心,觀棋是有趣的事,如看鬥牛、鬥雞、鬥蟋蟀一般,但是觀棋也有難過處,觀棋不語是一種痛苦。喉間硬是癢得出奇,思一吐為快。看見一個人要入陷阱而不作聲是幾乎不可能的事,如果說得中肯,其中一個人要厭恨你,暗暗地罵你一聲「多嘴驢!」另一個人也不感激你,心想「難道我還不曉得這樣走!」如果說得不中肯,兩個人要一齊嗤之以鼻,「無見識奴!」如果根本不說,憋在心裡,受病。所以有人於挨了一個耳光之後還要撫著熱辣辣的嘴巴大呼「要抽車,要抽車!」
  下棋只是為了消遣,其所以能使這樣多人嗜此不疲者,是因為它頗合人類好鬥的本能,這是一種「鬥智不鬥力」的遊戲。所以瓜棚豆架之下,與世無爭的村夫野老不免一枰相對,消此永晝;鬧市茶寮之中,常有有閒階級的人士下棋消遣,「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宦海裡翻過身最後退隱東山的大人先生們,髀肉復生,而英雄無用武之地,也只好閒來對弈,了此殘生,下棋全是「剩餘精力」的發洩。人總是要鬥的,總是要鉤心鬥角地和人爭逐的。與其和人爭權奪利,還不如在棋盤上抽上一車。宋人筆記曾載有一段故事:「李訥僕射,性卞急,酷好弈棋,每下子安祥,極於寬緩,往往躁怒作,家人輩則密以弈具陳於前,訥賭,便忻然改容,以取其子布弄,都忘其恚矣。」(《南部新書》)。下棋,有沒有這樣陶冶性情之功,我不敢說,不過有人下起棋來確實是把性命都可置諸度外。我有兩個朋友下棋,警報作,不動聲色,俄而彈落,棋子被震得在盤上跳蕩,屋瓦亂飛,其中棋癮較小者變色而起,被對方一把拉住:「你走!那就算是你輸了。」此公深得棋中之趣。

十、相關名句

1.文章要深,要遠,要高,就是不要長。描寫要深刻,意思要遠大,格調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長。(梁實秋)

2.與智慧人同行,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要汙損。(舊約聖經‧箴言)

3.朋友加的傷痕,出於忠誠;仇敵連連親嘴,卻是多餘。(舊約聖經‧箴言)

4.膏油與香料,使人心喜悅;朋友誠實的勸教,也是如此甘美。(舊約聖經‧箴言)

5.友誼好像酒一樣,愈是年深日久,便愈是醇美。(聖經後典‧便西拉智訓)

6.能對你開懷直言的人,便是你的摯友。(約翰生‧博斯威爾‧約翰生傳)

7.友誼是點綴青春最美麗的花朵。(日本‧池田大作‧青春寄語)

8.在確保幸福的所有努力中,最重要的是結識朋友。(古希臘‧伊彼鳩魯格言集)

9.比榮譽、美酒、愛情和智慧更寶貴、更使人幸福的東西,是我的友誼。(海塞彼得‧卡門青德)

10.朋友,可以把快樂加倍,把悲傷減半。(馬庫斯.T.西塞羅)

11.爲了找到一個好朋友,走多遠的路也沒關係。(托爾斯泰)

12.只有能夠分享內心感受的朋友,才可以給你戰勝困難的力量。(巴塔沙‧葛拉西安)

13.真正的好朋友,應該在你得意的時候,只有邀請才來,在你失意的時候,會不請自來。(伯納爾)

14.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有幾個有頭腦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愛因斯坦)

15.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莊周‧大宗師)

〔語譯〕心心相印於是相互結成好友。

16.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禮記‧學記)

〔語譯〕獨自學習而沒有朋友一起切磋、研討,就會造成學識淺陋而見聞不廣。

17.水至清而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漢書‧東方朔傳)

〔語譯〕水過於清澈,魚難以生存,人太精明而過分苛察,就不能容人。

18.行合趨同,千里相從;行不合趨不同,對門不通。(淮南子‧說山訓)

〔語譯〕行為相合目標一致,再遠的距離亦能結交成友;若是行為不相合目標相悖,即使是在身邊,也無法結交為友。

19.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劉向‧說苑‧雜言)

〔語譯〕與君子交朋友,如同進入種滿芝蘭的屋室,久了聞不到它的香味,是因為已經被它同化了。與小人交朋友,如同進入魚市場,久了聞不到它的臭味,也是因為已經被它同化了。

20.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王通‧中說‧禮樂)

〔語譯〕以權勢來結交朋友,權勢傾毀則友誼就會斷絕;以利益結交朋友,當利益窮盡時友誼也就散去。

21.故交如真金,百煉色不回。(貫休‧古意)

〔語譯〕老朋友的情誼就像是真金一樣,再多的試煉也不會改變。

 

十一、測驗卷資料補充

A卷(第13回)

5、6題組:

  鄭玄家奴婢皆讀書。嘗使一婢,不稱旨,將撻之。方自陳說,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須臾,復有一婢來,問曰:「胡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世說新語‧文學)

語譯:鄭玄家裡的奴婢都讀書。曾有一個婢女做事不合鄭玄心意,鄭玄準備要鞭打她。婢女想為自己辯解,鄭玄很生氣,於是叫人拖出按在地上責罰。不久,另一位婢女走來,問說:「妳怎麼在泥地中?」受罰婢女回答:「我正要辯白,卻遇到他發怒啊!」

 

14、15題組: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詩經‧衛風‧木瓜)

語譯:你用木瓜送給我,我用美玉回報你。美玉不單只是回報,希望我們永遠相好。你用木桃送給我,我用瓊瑤作回報。瓊瑤不單只是回報,希望我們永遠相好。你用木李送給我,我用瓊玖作回報。瓊玖不單只是回報,希望我們永遠相好。

注釋:「瓊琚」、「瓊瑤」、「瓊玖」均指美玉。古人喜佩玉,故亦引申為贈物之意。琚,音琚。

匪報:並不是報答。匪,不。

永以為好:希望永遠相好。

 

甲卷(第13回)

17~19題組:

  「新屋落成」金聖嘆列為「不亦快哉」之一,快哉儘管快哉,隨後那「樹小牆新」的一段暴發氣象卻是令人難堪。「欲存老蓋千年意,為覓霜根數寸栽」,但是需要等待多久!一棟建築要等到相當破舊,才能有「樹林陰翳,鳥聲上下」之趣,才能有「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之樂。西洋的庭園,不時的要剪草,要修樹,要打扮得新鮮耀眼,我們的園藝的標準顯然的有些不同,即使是帝王之家的園囿也要在亭閣樓臺畫棟雕梁之外安排一個「濠濮間」、「諧趣園」,表示一點點陳舊古老的蕭瑟之氣。至於講學的上庠,要是牆上沒有多年蔓生的常春藤,基腳上沒有遠年積留的苔蘚,那還能算是第一流嗎? (梁實秋‧舊)

賞析:作者此文以懷古念舊為主旨。開頭嘲諷「樹小牆新」的新房子是暴發戶氣象,引用古詩文證明住屋必須有一點「陳舊古老的蕭瑟之氣」,才能有樂趣。段末筆鋒轉至講學的上庠,要有「多年蔓生」的長春藤,「遠年積留」的苔蘚,才算是一流。首尾皆關照到「舊」字意涵。

注釋:不亦快哉:不是很快樂嗎。

樹小牆新:喻新屋落成不久。

欲存老蓋千年意,為覓霜根數寸栽:想要培養一株樹蔭大如傘的千年老樹,就要先找尋不畏霜凍的小小幼苗。

陰翳:樹木枝葉茂盛,遮蔽成蔭。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原式作「綠苔痕上階,青草色入簾」,綠色的苔蘚長到臺階之上,青翠的草色映入門簾之內。

園囿:種植花草、養育鳥獸之處。囿,音又。

濠濮間:比喻閒適之處。

上庠:大學的古稱。庠,音ㄒㄧㄤˊ。

基腳:基礎。

 

十二、歷屆試題精選

1.現代文學名家輩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朱自清、徐志摩齊名,兩人均以浪漫而穠麗的文風著稱 (B)魯迅雜文具強烈批判性,剖析人情世故、社會百態,率皆銳利而深刻 (C)余光中詩、文兼擅,感性、知性兼具,其作品均重意象經營、句法錘鍊,表現鮮明的藝術匠心 (D)梁實秋學識博雅,會通中西,其散文小品多取材日常事物,文筆詼諧幽默,尤以《雅舍小品》聞名於世 (E)林文月兼擅散文與翻譯,其散文題材多元,要皆文筆細膩,情感內斂,常於平凡事物中展現自然美好的人間情味,平淡中饒富理趣。〔94. 指考〕

答案:(B)(C)(D)(E)

解析:(A)朱自清文風喜以平易的語言,在樸素的敘述中寄寓真摯深沉的情愫,並無以浪漫而穠麗的文風著稱之說。

 

2.關於下引文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三十年代的時候,魯迅曾與梁實秋展開多次筆戰。有一回,梁實秋說魯迅把一切主義都褒貶得一文不值。魯迅則反駁:「你究竟在說『褒』還是在說『貶』?褒就是褒,貶就是貶,什麼叫做褒貶得一文不值?」梁實秋無詞以對,只是解釋回應說,按北京人的用法,褒貶就是指貶。當年這場筆戰似乎魯迅占了上風,然而陳之藩總無法信服魯迅之說,卻也說不出具體的理由。後來在香港,一位四川籍教授給他看一幅鄧小平的題字:「歷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落款有「錄魯迅詩」字樣,陳不禁為之大笑,原來他發現魯迅自己也有與梁實秋類似的用法,陳之藩因而評論魯迅:泯恩仇指的當然是泯「仇」,「恩」為什麼要泯它呢?(改寫自陳之藩《一星如月‧褒貶與恩仇》) (A)梁實秋心知魯迅的反駁是對的,所以無詞以對 (B)陳之藩評論魯迅,可謂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C)鄧小平題字,頗有希望魯、梁二人筆戰「一笑泯恩仇」之意 (D)魯迅事後自覺強詞奪理,所以作詩有「兄弟在」、「泯恩仇」之語。 〔95. 學測〕

答案:(B)

解析:(A)梁實秋臨場只以地方用詞應對,雖未能舉子之矛攻子之盾,但也談不上「心知魯迅是對的」。(C)該題字,是陳之藩找到魯迅矛盾處的具體線索,與兩人筆戰無關。(D)魯迅之詩,與兩人筆戰無關。

 

3.「阿堵」是六朝以來習見的稱代詞,猶如現代所說的「這個」。《世說新語》記載雅尚玄遠的王衍不屑講「錢」字,而稱之「阿堵物」,因此後世文人多以「阿堵物」稱代錢。下列文句中,「阿堵」所稱代的對象不是「錢」的選項是 (A)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任是親兒女,還隨「阿堵」移 (B)蒓絲老盡歸不得,但坐長饑須俸錢。此身不堪「阿堵」役,寧待秋風始投檄 (C)秀才竊喜,自謂暴富,頃之,入室取用,則滿室「阿堵」物皆為烏有,惟母錢十餘枚寥寥尚在 (D)顧長康畫人,或數年不點目精。人問其故?顧曰:四體妍蚩,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95. 學測〕

答案:(D)

解析:(A)出自《拍案驚奇》第二十六回。「阿堵」意同於錢。全句指「世態冷暖,人情往往與身分地位有關,即使是親生兒女,有時還是依著富貴財力而有不同對待態度」。(B)出自宋.陸游〈思歸引〉。「阿堵」意同於錢。全句指「故鄉的蓴絲已經枯老了,依然回返不得,因為必須仰賴俸祿解決生活問題。我已無法忍受被金錢勞役的生活,哪能在暮年之際等待新的官職派令。」補注:晉朝張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有歸隱故里之思。(C)出自《聊齊志異.勞山道士》。「阿堵」意同於錢。(D)出自《世說新語.巧藝篇》。「阿堵」意同「這、這個」,為六朝及唐人常用的指稱詞。全句指「晉朝顧愷之善畫人像,有時畫好的人形間隔數年還不點上眼睛。他人問起原因時,顧愷之說:『因為人物的身形美醜與神情意態無關,最傳神的神情意態,就在這個(眼睛)之上。』」

 

4.閱讀下文,根據文中的情境,選出依序最適合填入 (甲)  (乙) 的選項:「清光四射,天空皎潔, (甲) ,坐客無不悄然!舍前有兩株梨樹,等到月升中天,清光從樹間篩灑而下, (乙) ,此時尤為幽絕。直到興闌人散,歸房就寢,月光仍然逼進窗來,助我淒涼。」(梁實秋〈雅舍〉) (A)四野無聲,微聞犬吠/地上陰影斑斕 (B)蒼然暮色,自遠而至/地上浮光躍金 (C)竹枝戲蝶,小扇撲螢/樹下芳草鮮美 (D)風雲開闔,山岳潛形/樹下燈焰幢幢。                                              〔98. 學測〕

答案:(A)

解析:由「坐客無不『悄然』」可以研判(甲)處應填的與聲音有關;其次由「清光四射」及「月升中天」可知不可能是(B)的暮色自遠而至;更不可能玩「竹枝戲蝶」的遊戲或見得出「風雲開闔」,故答案呼之即出。而(乙)處為承接前句的「清光從樹間篩灑而下」,則以「陰影斑斕」最佳;因為地面,故不可能接「浮光躍金」;因為身處戶外,故不可能是「燈焰幢幢」,由此亦可確認答案。

 

5.下列各組「 」內的字,讀音相同的選項是 (A)堂「廡」之上╱言之「憮」然 (B)「胯」下之辱╱「刳」木為舟 (C)政治「庇」護╱夫妻「仳」離 (D)「倭」寇入侵╱江水「逶」迤。                                                 〔99. 學測〕

答案:(A)

解析:(A)堂「廡」:音ㄨˇ,堂下周圍的走廊、廊屋╱「憮」然:音ㄨˇ,悵然失意或驚愕貌。(B)「胯」下之辱:音ㄎㄨㄚˋ,兩股之間。「胯下之辱」指漢韓信受辱胯下之事,典出《史記‧淮陰侯列傳》╱「刳」木為舟:音ㄎㄨ,挖、挖空。「刳木為舟」出自《易‧繫辭》下。(C)「庇」護:音ㄅㄧˋ,保護、保佑╱「仳」離:音ㄆㄧˇ,分別、分離。(D)「倭」寇:音ㄨㄛ,古代對日本人及其國家的稱呼╱「逶」迤:音ㄨㄟ,逶迤,形容道路、山脈、河流等彎曲回旋的樣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chia2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