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課 一方陽光 王鼎鈞

一、寫作背景

〈一方陽光〉選自《碎琉璃》,民國六十七年出版。〈一方陽光〉描寫他的慈母,感念母親的愛。關於寫作此文的心情,王鼎鈞陳述:「我在寫作一方陽光的時候,正患著嚴重的思鄉病。」王鼎鈞的思鄉,最思念的正是母親的愛。

民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撤退來臺,此後兩岸隔絕、割裂遙思,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從大陸來臺的人心中瀰漫懷鄉之思,許多作家用文字鋪陳出對故鄉家園的記憶。王鼎鈞經歷琉璃世界的破碎幻滅後,藉《碎琉璃》一書,書寫「那戰爭中失去的家鄉」,家鄉因戰爭而喪失,琉璃碎而流離。

 

二、作者介紹

(一)作者軼聞掌故

1.一句「北望滿洲」順利插班

在小學入學的學力測驗上,當時校長王者詩只考他口試而已,校長問:「『北望滿州』(抗日時期,吳佩孚所做的滿江紅)是什麼意思?」但王鼎鈞不僅不知道,也不會唱,他就隨口說了一句:「很悲痛的看一看東北三省。」說得讓校長驚異之餘,認為言之有理便錄取他。

(參考資料:王鼎鈞‧昨天的雲)

2.被捏造的人

他抵達阜陽,到縣城西關的二十二中二分校教務處報到。承辦人跟他要證件,偽政府良民證?沒有;日本政府開給的通行證?有,可是在火車站又被收回去了;那麼補票呢?他連火車票也拿不出來。想不到承辦人說:「我給你寫證件遺失。」承辦人又見他年齡太大,說:「我給你寫十四歲,記住了,你今年十四。生日呢?不知道?我給你寫四月四日,這天是本校校慶。記住了,四月四日。」「要不要改個名字?」十四歲,四月四日生,還有……完成報到手續後,王鼎鈞覺得自己是一個被捏造出來的人,一個謠言。

(參考資料:王鼎鈞‧怒目少年)

3.音樂聲中一隻貓

民國三十三年,阜陽戰局最緊張的時候,王鼎鈞忽然病了。當全城居民與學校師生疏散的時候,誰也沒有發現少了一個人。他無法說一句話或翻個身引起注意,巡邏隊來巡察,為他留了兩碗冷水。到了中午同學回來,端靠好友李孔思奔走請來醫官。每天校醫來打針,李孔思為他準備一排十來碗水,又只剩他一人,只有老鼠從屋梁溜下來偷水。一陣昏迷,一陣清醒,思路如游絲掛在一隻鳥籠上。平日每逢主日崇拜,教堂的風琴聲響,它就婉轉地唱起歌來。想到鳥,他慢慢有了精力,他想聖經:「五個麻雀不是賣二分銀子嗎,沒有天父的意思,一個也不落在地上。」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活下去。     (參考資料:王鼎鈞‧怒目少年)

 

 

(二)作品簡介

人生三書:

開放的人生 )、

我們現代人 )、

人生試金石

《開放的人生》,談如何塑造人應有的素養;《我們現代人》,反映現代人有待修正的問題;《人生試金石》指點處世之方,引向成功之境。三書共同的特點是以簡短的文字,精鍊有力的說理,談人生處事的大道理。取材與寫作手法,大多是以一則簡短而耐人尋思的故事、新聞或寓言談起,從中探討其人其事帶來的思考與啟示,最後揭櫫個人精闢的見解,指引讀者人生的方向。其中處處可見作者豐富的人生經驗、深刻的觀察、老練敏銳的分析與深思有得的人生智慧。作者不諱言人間的詭詐虛偽,有助於年輕人及早認識真實的世界,而能學習與人相處與進入社會應對進退之道。王鼎鈞認為「人生三書講的是怎麼做人,照那個辦法,當不了總統,卻可以成為很好的公民。」民國八十八,以開放的人生入選「臺灣文學經典三十」。(參考資料:廖玉蕙著到紐約 走訪捕蝶人,臺北 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隨緣破密

此書寫於民國七十八年,卻在民國八十六年才出版,因為作者有所猶豫,因為他自以為在此書中洩露人性最可怕最幽微的部分,揭露令人難以面對的真實,不知是否適合與讀者分享。王鼎鈞寫作此書的目的,在提醒世人人心的險惡黑暗,「江山代有英雄出,各苦生靈數十年」,英雄為成就他的事業,不能溫良恭儉讓,他另有一套法則,他的法則與我們所受的教育是不一樣的。王鼎鈞希望潔身自愛的人了解英雄,想辦法哄著或威脅著英雄,教英雄升級為聖賢。(參考資料:廖玉蕙著到紐約 走訪捕蝶人,臺北 九歌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生觀察

此書乃王鼎鈞於各報紙發表的雜文,取材廣泛,舉凡社會上發生的事件,無不入文,如:女性夜歸的危險,梁祝風靡臺灣、凌波來臺的旋風,國文白話文教學的問題,或各種有趣的話題,如:論女性之美,論畫家梵谷等。行文自然引用古今中外典故、詩詞,巧加組織,文字簡潔優美,筆調幽默諷刺,見解卓越不俗,可謂深得梁實秋、吳魯芹等幽默博雅之致,因此王鼎鈞曾以此書獲得中山文藝獎。

敘寫故鄉

碎琉璃

  《碎琉璃》是王鼎鈞揉和了詩、戲劇、小說的手法,運用感性的筆調所撰寫一本自傳式的書,書中的每一篇都是寫作者少年時代的事,也可以說是他那個時代的回憶錄。《碎琉璃》寫的不是轟轟烈烈的人與事,而是一群大時代裡的小人物的故事。這本書中的每篇故事,每個人物就那麼真實而傳神,感人極深!

  這本書共收入十五篇散文和小說,而以「我」為每一個故事的中心,透過「我」,寫出作者在少年時代所見所聞、所感所知。

  〈一方陽光〉寫母親對他愛。

  〈紅頭繩兒〉淡淡的回憶他那殘缺的初戀。童稚的戀情很少有圓滿的結局,而作者的這「一段情」卻毀於無情的戰火。空襲的時候,紅頭繩兒跳進坑裡,鐘掉下來,正好把她扣住;工人不知坑裡有人,就填了土。「童年的夢碎了,碎片中還有紅頭繩兒的影子。」

  〈失樓臺〉其實寫的就是樓臺傾頹倒下,舊時的深宅大院已抵擋不住時代的風浪,也關不住男兒志在四方的雄心,終於,古舊的高樓倒了,長大的男兒走了,「外祖母依著門框,目送他遠去。」從那時起,「我愛平面上高高拔起的意象,愛登樓遠望,看看長的地平線,想自己的閣樓。」        

心靈書寫

海水天涯中國人

此書包含王鼎鈞到南美的旅遊,以及到美國之後的生活見聞感觸。南美之旅,他並未描寫自然山水,而是從拜訪的移民作家言談中,感受到「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悲涼,遠離祖國,移民他鄉,都因「背後有一根針在刺他!」那正是王鼎鈞當時的心情。

回憶錄四部曲

第一冊:

昨天的雲

寫故鄉、家庭和抗戰初期的遭遇。從故鄉蘭陵寫起,細寫蘭陵歷代人品偉大的文人,故鄉祖宅、祖父的家業,父親、母親的婚姻,對日抗戰時的學校生涯,難忘的荆石老師,與父親參加游擊隊,一家人逃難的情景。其中母親更是作者用心刻劃的人物,母親對於女性受傳統家庭束縛的人生,感受特別深刻,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勇於選擇自己的信仰,擺脫舊家庭的紛擾,教養兒女,將王鼎鈞送到流亡學校,別時殷殷囑咐,期待王鼎鈞照顧弟妹。王鼎鈞表明此書他儘量避免議論,呈現一個渾沌未開的少年的形象。

第二冊:

怒目少年

寫抗戰後期到大後方當流亡學生的經歷,對他而言那是很重要的鍛鍊。阜陽時期,新生活新疾病,疥癖的經驗,生病時朋友的照顧,西遷漢陰直至抗戰勝利。作者以今之眼,分析四十多年前的世界,對當年自己的言行,對腳下的土地、身邊的人民的虧欠,有更許多的反省思考。

第三冊:

關山奪路

寫國 共內戰時期奔馳六七千公里的坎坷,展轉於瀋陽、秦皇島、天津,母親去世,父親與弟妹成為難民,自己一度被共軍俘虜,如何逃出淪陷區,怎樣與父親連繫、重逢,寫那有情有義的的眼科醫生欒大夫,寫他臨去對秦皇島的一分深情。對於日本戰敗軍隊、國軍、共軍的觀察分析與批判,作者敘述更多事實,讓讀者來思考判斷,文中有許多深刻動人的情境特寫,是「回憶錄四部曲」中最震撼人心的作品。

第四冊:

文學江湖

寫作者在臺灣三十年,看到什麼,學到什麼,付出什麼。主要以他在文藝界的經歷為主,寫出當代文學的流脈,如現代詩的發展、鄉土文學論戰,也介紹自由主義思想如胡適、雷震對民主政治的影響,書寫白色恐怖,特務就在身旁,帶給他們恐怖不安,也使外省人之間彼此提防顧忌。寫難以解開的省籍情結,雖然他試圖與本省作家結交,但終有隔膜。寫他所認識的報人、文人,論其功過。

 

三、課文深究

  作者藉童年承歡膝下的情景,書寫母親溫暖無私的愛。從碉堡式的家寫起,特寫自己和貓咪陪伴母親,在冬日一方陽光之中,享受溫馨寧靜醇美的親密時光。以下試就意象分析文章的內容:

(一)老家祖宅

  四合房閉鎖式建築,關防嚴密,厚牆高簷,密不通風,擋住了寒冷和偷盜,也犧牲了新鮮的空氣與陽光。

  對母親而言,住在陰暗的南房,終年不見陽光,使她的腳被凍傷,腳痛一輩子治不好,可見在大家庭媳婦所受的折磨與委屈,是母親心靈永遠的痛;它象徵著中國封閉的傳統思想,大家庭制度下男尊女卑,女人經濟無法獨立,無法發展自己的人生。對作者而言,祖先的靈魂在角落的陰影裡,嬰兒在的陰影裡誕生,祖先與子孫代代傳承。那也是作者久別故鄉後對故鄉的呼喚;蔡倩茹在論述王鼎鈞對自我原鄉時空追尋的描寫時,有如此的看法:「他的文本中,乃透過對原鄉空間的凝視、聚焦,試著建構/確立原鄉的實感。此外,這些空間修辭中,充滿了許多傳統的語彙、符碼。他呼喚的,不只是他心中的故鄉,也與讀者心中的傳統元素相互結合,呼喚著讀者心中遙遠的『異』鄉情調」。

(二)一方陽光

  主房才有機會承受比較多的陽光;分了家,有自己的主房,母親才能享有家庭勝地——一方陽光。作者童年時代與母親享受那一方陽光,而盧溝橋事變使它成為最後的一方陽光。母親站在碎琉璃中,突然出現像一方陽光大的土地,她把孩子安置其上。

  對母親而言,一方陽光,意謂獨立自主之後,才能享有的溫暖與自在;對作者而言,那是母親溫暖無私的愛;就時代的變遷而言,那是業已消失的一個安定承平的年代;就作者而言,那是母親寄予期待的光明與希望;就作者輾轉於戰亂的流離歲月,那是作者安身立命的所在,使他昂揚成長的力量。

(三)御貓剋鼠

  機警詭詐敏捷惡毒的老鼠吃了嬰兒,心碎的母親請求孫悟空協助。孫悟空以下界之熱鬧、承諾將送牠返回欺騙玉皇大帝身邊的御貓,帶御貓來到下界殺死老鼠,為民除害。為了讓御貓繼續為人服務,孫悟空失信於御貓;御貓從此失去了天國。

  老鼠象徵惡毒詭詐的權勢,戕害無辜生命的嗜血凶手;貓為了解除人類的問題,不能返回天國,象徵生命的守護者,母親的天使,淪落人間的神。就文意看來,孫悟空象徵道德思考的弔詭,以背信負義的行為,實踐善意。

  作者自述:他以此象徵國民政府遷臺時,最有權勢的人說過「我把你們帶出來,一定再把你們帶回去。」可是終其一生,他沒有做到。作者以御貓淪落人間,象徵從中國來臺的人無法返鄉的惆悵憾恨,貓的愁怨象徵作者濃得化不開的鄉愁;貓反覆的說「許送,不送……許送,不送……」,正是作者反覆的陳請。

(四)碎琉璃的夢

  母親夢見自己抱著赤裸的孩兒,站在昏天暗地裡,雙足埋在幾吋厚的碎琉璃渣裡,一望無際都是碎琉璃,好像琉璃做的世界毀了。在完全絕望的時候,出現一方陽光大的平坦明淨土地,她把孩子放在那上面,土地隨即傾斜,孩子在快速滑落中突然長大。

  碎琉璃象徵母親為他構築的美麗但已破碎的世界。「琉璃碎片最薄最鋒利的地方有一層青光,鈍剛打造的刀尖才有那種的鋒芒。」且對人發出無情的威嚇,可知琉璃即流離;碎琉璃如鋼刀,象徵戰爭,戰火粉碎了溫馨美麗的世界,即使母親也無法保護所愛的孩子,親人離散,流離四方。孩子是赤裸著,象徵稚嫩天真無知,完全不能自我保護,然而 逃難流亡的生涯,苦難迫使他突然長大;而母親所做的善行,留給他的信仰,在危險的旅程中,總有天使祝福引領他,化險為夷,使他安然度過。

(五)母親無私的愛

  一方陽光中,兒子與貓的陪伴,是母親人生最美滿的幸福;母親唯願親愛的人永遠不要分離。她凍傷的腳亟需溫暖的陽光,但是她側坐著,讓出一半陽光給兒子,使自己的身子一半埋在陰影裡,即使年少熱力充沛的兒子可能不需要如此溫暖的陽光。外面世界戰爭的傳聞使她擔憂,她深怕自己無法呵護孩子,因此她繡花時常常刺破手指,血痕點點,可知母親無法掌控世界的變遷,卻時時為孩子擔憂掛念。站在尖銳的琉璃中,她抱著赤裸的孩子,掙扎著支撐,直到看見一塊明淨的土地,一個安穩的地方, 光明的希望,她才敢把孩子放下來。她略感安慰的是孩子突然長大,可以照顧自己,即使長大之後會失散。為了孩子的安全與前程,她甘願讓孩子離去;即使孩子忘了她,她也不責怪。

(六)對母親體貼親愛

  母親刺繡,孩子翻弄母親的針線筐,為她穿針線;孩子滿心好奇,對母親身邊的事物充滿興趣,眼力好,手靈巧,樂意為母親穿針,博得母親歡喜。母親說頭癢,孩子替她抓蝨子,找白髮,多麼親密體己的接觸。唸三國演義、精忠說岳給母親聽;也傾聽母親說故事,說夢境,何等溫馨的同在。母親痛苦時無聲咬牙,孩子與貓咪都仰起臉兒望著她,骨肉連心,疼惜不捨之情躍然紙上。擔憂母親右足沒照到陽光,他建議把位置搬到另一邊,讓陰影裡的右足也能享受暖陽,多麼聰明體貼。

 

四、形音義比較

 

字形

字  義

詞       例

1.

臉色、面容

犯「顏」直諫、靦「顏」借命、白髮朱「顏」

面子、名譽

無「顏」見人

色彩

五「顏」六色、還以「顏」色

2.

胸部(ㄆㄨˊ)

雞「脯」、胸「脯」

乾肉(ㄈㄨˇ)

肉「脯」

經過糖漬再晾乾的果肉(ㄈㄨˇ)

「桃」脯

3.

同類、群類

出類拔「萃」

聚集

人文薈「萃」

4.

液體排放、氣體散逸

「洩」洪、瓦斯外「洩」

發散、發抒

「洩」恨、發「洩」

透露、露出

「洩」密、「洩」底、「洩」露

5.

用力擺脫(ㄓㄥ)

「掙」脫、「掙」扎

努力獲取(ㄓㄥˋ)

「掙」錢

6.

水向下急流

傾「瀉」、一「瀉」千里

拉肚子

腹「瀉」、上吐下「瀉」

7.

屋簷滴水的地方

(ㄌㄧㄡˋ)

簷「溜」

(ㄌㄧㄡˋ)

這一「溜」有五棟房子

流利順暢,不結巴

(ㄌㄧㄡˋ)

他的國語說得很「溜」

滑動、滑落

「溜」冰、「溜」滑梯

光滑、圓融

滑「溜」、圓「溜」

偷偷離開或進入

「溜」課、開「溜」、「溜」走

表示程度深的形容詞詞尾

光「溜溜」、酸「溜溜」、烏「溜溜」、清潔「溜溜」

 

五、字形辨析(相同偏旁)

偏旁

字 音

詞         例

ㄓㄚ

滓、吱吱喳喳

ㄔㄚˊ

玻璃

ㄔㄚˇ

ㄔㄢ

ㄕㄣ

辰卯酉〔比喻彼此隔絕或互相對立〕

ㄘㄢ

推食〔以財物救人之急〕、拔地

ㄘㄢˇ

黷、綠少年

ㄘㄣ

〔山石不整齊的樣子〕

ㄙㄢˇ

〔林木茂密〕

 

六、修辭舉隅

修辭格

             

映襯

原來安逸滿足的鼾聲裡包含著失望的蒼涼。

轉化

任發酵的陽光,釀造濃厚的情感。

譬喻

時代像篩子,篩得每一個人流離失所,篩得少數人出類拔萃。

 

 

七、結構表

 

 
   

 

 

 

 

 

 

 

 

 

 

 

 

 

 

 

 

 

 

 

 

 

 

 

 

 

 

 

 

 

 

 

 

 

 

 

 

 

 

八、成語集錦

 

成  語

釋          義

慈烏反哺

比喻孝子報恩。

舐犢情深

比喻父母疼愛子女之深情。

鹿乳奉親

敬孝道的意思。

父慈子孝

父親慈愛,兒女孝順。

父母恩勤

父母養育子女的慈愛和辛勤。

綵衣娛親

老萊子性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彩衣,作嬰兒嬉戲的樣子逗父母高興。後用以比喻孝養父母。

烏鳥之情

相傳幼烏鴉長成後,會反哺年老而無法覓食的老烏鴉。故以烏鳥之情比喻奉養父母的孝心。

寸草春暉

寸草,比喻子女。春暉,比喻父母。小草微薄的心意報答不了春日陽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難報萬一。

褓抱提攜

褓抱,用襁褓包起來抱著。提攜,牽著手走路。指父母對孩子的細心照顧。

劬勞教養

指父母教養子女的辛苦。

貓鼠同眠

貓與鼠同居相眠。後比喻上下通同一氣,狼狽為奸。

貓哭耗子

歇後語,假慈悲。

偷貓遞狗

比喻男女行邪淫之事。

花貓巧嘴

比喻花言巧語。

照貓畫虎

比喻照樣子模仿,沒有創意。

抱頭鼠竄

形容像鼠懼人一般,狼狽逃走的樣子。

目光如鼠

形容人行為鬼鬼祟祟。

投鼠忌器

想擲打老鼠,卻擔心老鼠身旁的器物被擊壞而不敢下手。後比喻做事有所顧忌,不敢下手。

窮鼠齧貓

老鼠被貓追急了,也會反過來咬貓。比喻人到了無路可走的時候,也會起而反抗。

獐頭鼠目

獐頭小而尖,鼠目小而凸出。形容人相貌鄙陋,令人生厭。

城狐社鼠

以城牆為窩的狐狸,以土地廟為窩的老鼠。比喻憑藉權勢而肆意為惡的人。

梧鼠技窮

比喻技能雖多而不精。

 

九、課外閱讀

(一)王鼎鈞作品

水心 王鼎鈞

你為甚麼說,人是一個月亮,每天盡心竭力想畫成一個圓,無奈天不由人,立即又缺了一個邊。

你能說出這句話來,除了智慧,必定還得加上了不起的滄桑閱歷。我敢預料這句話將要流傳下去,成為格言。

多年以來,我完全不知道你經歷了一些什麼樣的情況,從你這句話裡,我有一些感觸和領悟。我從水成岩的皺褶裡見千百年驚濤拍岸。

哦,皺褶,年輪;年輪,畫不圓的圓圈;帶缺的圓,月亮;月亮,磨損了的古幣;古幣,模糊而又沉重的往事。三十九年往事知多少,有多少是可與人言的呢,中天明月,萬古千秋,被流星隕石撞出多少傷痕,人們還不是祇看見她的從容光潔?我們只有默誦自己用血寫成的經文,天知地知,不求任何人的了解。

你提起故鄉。你問我歸期。這個問題教我怎樣答覆你呢?你怎能了解我念的經文呢。沒有故鄉,那有歸期,三十九年來故鄉只在柳條細柳條長的歌詞裡。記否八年抗戰,我們在祖國大地流亡,一路唱「那裡有我們的家鄉」,唱「我們再也無處流浪也無處逃亡」,唱得浪浪漫漫雄雄壯壯,竟唱出源源不竭的勇氣來。那時候,我們都知道,祖國的幅員和青天同其遼闊,我們的草鞋勢不能踏遍,我們也知道,青山老屋高堂白髮也都在那兒等待遊子。但是而今,我這樣的人竟是真的沒有家鄉也沒有流浪的餘地了,舊曲重聽,竟是只有悲傷,不免恐懼!

你說還鄉,是的,還鄉,為了努力畫成一個圓。還鄉,我在夢中作過一千次,我在金黃色的麥浪上滑行而歸,不折斷一根芒尖。月光下,危樓蹣跚起步迎我,一路上灑著碎磚。柳林全飄著黑亮的細絲,有似秀髮……

但是,後來,作夢回家,夢中竟找不到回家的路,一進城門就陷入迷宮,任你流淚流汗也不能脫身。夢醒了,仔細想想,也果然紊亂了巷弄。我知道我離家太久了、太久了。

不要瞞我,我知道,我早已知道,故鄉已沒有一間老屋(可是為什麼?)沒有一棵老樹(為什麼?)沒有一座老墳(為什麼?)老成凋謝,訪舊為鬼。如環如帶的城牆,容得下一群孩子在上面追逐玩耍的,也早已夷為平地。光天化日,那是一個完全陌生的村莊,是我從未見過的地方。故鄉只在傳說裡,只在心上紙上。故鄉要你離它越遠它才越真實,你閉目不看才最清楚。……光天化日,只要我走近它,睜開眼,轟的一聲,我的故鄉就粉碎了,那稱為記憶的底片,就曝光成為白版,麻醉消褪,新的痛楚占領神經,那時,我才是真的成為沒有故鄉的人。

「還鄉」對我能有什麼意義呢?……對我來說,那還不是由這一個異鄉到另一個異鄉?還不是由一個業已被人接受的異鄉到一個不熟悉不適應的異鄉?我離鄉已經四十四年,世上有什麼東西、在你放棄了它失落了它四十四年之後,還能真正再屬於你?回去,還不是一個倉皇失措張口結舌的異鄉人?

昨夜,我喚著故鄉的名字,像呼喚一個失蹤的孩子:你在那裡?故鄉啊,使我刻骨銘心的故鄉,使我捶胸頓足的故鄉啊!故鄉,我要跪下去親吻的聖地,我用大半生想像和鄉愁裝飾過雕琢過的藝術品,你是我對大地的初戀,注定了終身要為你魂牽夢繞,但是不能希望再有結局。

我已經為了身在異鄉、思念故鄉而飽受責難,不能為了回到故鄉、懷念異鄉再受責難。那夜,我反覆誦念多年前讀過的兩句詩:月魂在天終不死,澗溪赴海料無還!好沉重的詩句,我費盡全身力氣才把它字字讀完,只要讀過一遍,就是用盡我畢生的歲月,也不能把它忘記。

中秋之夜,我們一群中國人聚集了,看美國月亮,談自己的老家。這些人的悲哀是有三個國,卻沒有一個家,這些人只有居所,只有通信地址!舉座愀然,猛灌茅臺。

月色如水,再默念幾遍「月魂在天終不死,澗溪赴海料無還」,任月光伐毛洗髓,想我那喜歡在新鋪的水泥地上踩一個腳印的少年,我那決心把一棵樹修剪成某種姿容的青年,我那坐在教堂裡構思無神論講義的中年,以及坐待後院長滿野草的老年。

想我看過的瀑布河源。想那山勢無情,流水無主,推著擠著踐踏著急忙行去,那進了河流的,就是河水了,那進了湖泊的,就是湖水了,那進了大江的,就是江水了,那蒸發成汽的,就是雨水露水了。我只是天地間的一瓢水。

我是異鄉養大的孤兒,我懷念故鄉,但是感激我居過住過的每一個地方。啊,故鄉,故鄉是什麼,所有的故鄉都從異鄉演變而來,故鄉是祖先流浪的最後一站!澗溪赴海料無還!可是月魄在天終不死,如果我們能在異鄉創造價值,則形滅神存,功不唐捐,故鄉有一天也會分享的吧。

啊,故鄉!

注釋:月魂在天終不死,澗溪赴海料無還:月光永遠長照人寰,正如故鄉永是刻骨銘心的土地;澗水溪流奔赴大海,一去不還,正如作者離開故鄉,定居異鄉,不可能再返故鄉

功不唐捐:所下的苦功沒有白費,必能有所收穫

簡析:水心,作者以水之心來譬喻自己的心靈,如「澗溪赴海料無還」,奔向臺灣,流向美國,不可能再回到源頭──故鄉,因為「我離鄉已經四十四年,世上有什麼東西、在你放棄了它失落了它四十四年之後,還能真正再屬於你?」故鄉已無一間老屋、一棵老樹、一座老墳,經過天崩地裂的動亂,故鄉已經成為完全陌生的異鄉。故鄉只存在心上紙上。藉由「你」──似乎是故鄉的舊友來信,你提起故鄉,問及歸期,作者以書信的口吻,對你訴說內心的感受與思索。別後許多事無法對人傾訴,取對抗戰與逃亡來比較,昔日在祖國大地流亡,如今竟是喪失家鄉了。再暗示自從離家之後,故鄉全然變樣,成了陌生的異鄉。離別四十四年,故鄉不再屬於自己了。真誠地陳述他的處境,「已經為了身在異鄉、思念故鄉而飽受責難,不能為了回到故鄉、懷念異鄉再受責難。」末以「月魂在天終不死,澗溪赴海料無還」點題,表明自己如水,奔向大海,無法自主,亦不可能返回;而故鄉是他對土地的初戀,最起初最真摯的愛。

 

腳印 王鼎鈞

鄉愁是美學,不是政治學。思鄉不需要獎賞,也用不著和別人競賽。我的鄉愁是浪漫而略近頹廢的,帶著像感冒一樣的溫柔。

你該還記得那個傳說,人死了,他的鬼魂要把生前留下的腳印一個一個都揀起來。為了做這件事,他的鬼魂要把生平經過的路再走一遍。車中船中,橋上路上,街頭巷尾,腳印永遠不滅。縱然橋已坍了,船已沉了,路已翻修鋪上柏油,河岸已變成水壩,一旦鬼魂重到,他的腳印自會一個一個浮上來。

想想看,有朝一日,我們要在密密的樹林裡,在黃葉底下,拾起自己的腳印,如同當年揀拾堅果。花市燈如晝,長街萬頭鑽動,我們去分開密密的人腿揀起腳印,一如當年拾起擠掉的鞋子。想想那個湖!有一天,我們得砸破鏡面,撕裂天光雲影,到水底去收拾腳印,一如當年採集鵝卵石。在那個供人歌舞跳躍的廣場上,你的腳印並不完整,大半只有腳尖或只有腳跟。在你家門外窗外後院的牆外,你的燈影所及你家梧桐的陰影所及,我的腳印是一層鋪上一層,春夏秋冬千層萬層,一旦全部湧出,恐怕高過你家的房頂。

有時候,我一想起這個傳說就激動,有時候,我也一想起這個傳說就懷疑。我固然不必擔心我的一肩一背能負載多少腳印,一如無須追問一根針尖上能站多少天使,可是這個傳說跟別的傳說怎樣調和呢,末日大限將到的時候,牛頭馬面不是拿著令牌和鎖鍊在旁等候出竅的靈魂嗎,以後是審判,是刑罰,他那有時間去揀腳印;以後是喝孟婆湯,是投胎轉世,他那有能力去揀腳印。鬼魂怎能如此瀟灑、如此淡泊、如此個人主義?好,古聖先賢創設神話,今聖後賢修正神話,我們只有拆開那個森嚴的故事結構,容納新的傳奇。

我想,揀腳印的情節恐怕很複雜,超出眾所周知。像我,如果可能,我要連你的腳印一併收拾妥當。如果揀腳印只是一個人最末一次餘興,或有許多人自動放棄,如果事屬必要,或將出現一種行業,一家代揀腳印的公司。至於我,我要揀回來的不止是腳印。那些歌,在我們唱歌的地方,四處有拋擲的音符,歌聲凍在原處,等我去吹一口氣,再響起來。那些淚,在我流過淚的地方,熱淚化為鐵漿,倒流入腔,凝成鐵心鋼腸,舊地重臨,鋼鐵還原成漿還原成淚,老淚如陳年舊釀。人散落,淚散落,歌聲散落,腳印散落,我一一仔細收拾,如同向夜光杯中仔細斟滿葡萄美酒。

也許,重要的事情應該在生前辦理,死後太無憑,太渺茫難期。也許揀腳印的故事只是提醒遊子在垂暮之年作一次回顧式的旅行,鏡花水月,回首都有真在。若把平生行程再走一遍,這旅程的終站,當然就是故鄉。

人老了、能再年輕一次嗎,似乎不能,所有的方士都試驗過、失敗了。但是我想個祕方可以再試,就是這名為揀腳印的旅行。這種旅行和當年逆向,可以在程序上倒過來實施,所以年光也彷彿倒流。以我而論,我若站在江頭江尾想當年名士過江成鯽,我覺得我二十歲。我若坐在水窮處、雲起時看虹,看上帝在秦嶺為中國人立的約,看虹怎樣照著皇宮的顏色給山化妝,我十五歲。如果我赤足站在當初看螞蟻打架看雞上樹的地方讓泥地由腳心到頭頂感動我,我只有六歲。

當然,這只是感覺,並非事實。事實在海關關員的眼中,在護照上。事實是訪舊半為鬼,笑問客從何處來。但是人有時追求感覺,忘記事實,感覺誤我,衣帶漸寬終不悔。我感覺我是一個字,被批判家刪掉,被修辭學家又放回去。我覺得緊身馬甲扯成碎片,舒服,也冷。我覺得香腸切到最後一刀,希望是一盤好菜。我有腳印留下嗎,我怎麼覺得少年十五二十時騰雲駕霧,從未腳踏實地?古人說,讀書要有被一棒打昏的感覺,我覺得「還鄉」也是,四十年萬籟無聲,忽然滿耳都是還鄉,還鄉,還鄉──你還記得嗎?鄉間父老講故事,說是兩個旅行的人住在旅店裡,認識了,閒談中互相誇耀自己的家鄉有高樓。一個說,我們家鄉有座樓,樓頂上有個麻雀窩,窩裡有幾個麻雀蛋。有一天,不知怎麼了,窩破了,這些蛋在半空中孵化,幼雀破殼而出,還沒等落到地上,新生的麻雀就翅膀硬了、可以飛了。所以那些麻雀一個也沒摔死,都貼地飛行,然後一飛沖天。你想那座高樓有多高?願你還記得這個故事。你已經遺忘了太多的東西。忘了故事,忘了歌,忘了許多人名地名。怎麼可能呢,那些故事,那些歌,那些人名地名,應該與我們的靈魂同在,與我們的人格同在。你究竟是怎樣使用你的記憶呢。

……那旅客說:你想我家鄉的樓有多高?另一個旅客笑一笑,不慍不火,我們家鄉也有一座高樓,有一次,有個小女孩從樓頂上掉下來了,到了地面上,她已長成一個老太太。我們這座樓比你們那一座,怎麼樣?

當年悠然神往,一心想奔過去看那樣高的樓,千山萬水不辭遠。現在呢,我想高樓不在遠方,它就是故鄉,我一旦回到故鄉,會恍然覺得當年從樓頂跳下來,落地變成老翁。真快,真簡單,真乾淨!種種成長的痛苦,萎縮的痛苦,種種期許種種幻滅,生命中那些長跑長考長歌長年煎熬長夜痛哭,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發生,「昨日今我一瞬間」,間不容庸人自擾。這豈不是大解脫,大輕鬆,這是大割大捨大離大棄,也是大結束大開始。我想躺在地上打個滾兒恐怕也不能夠,空氣會把我浮起來。

簡析:題為「腳印」,詮釋政治解嚴後許多人還鄉,似為暮年的追憶之旅。而作者的鄉愁是一種近乎頹廢的浪漫的美感,不是政治。借用許多傳說鋪陳思路脈絡,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先是傳說人死後將撿起以前留下的腳印,順承這個傳說,推展空間的想像,鋪陳自己足跡曾經踏過處。接著以另一個傳說質疑這個浪漫的傳說,傳說人死後要喝孟婆湯,投胎轉世;或者要在審判臺前接受審判,怎記得前世?怎有閒情逸致去撿拾腳印?且作者想檢的不只是腳印,而是歌聲、淚水,那是生命中更昂揚更深層的情意。腳印傳說應是人在暮年最後一次追憶之旅吧,於是作者想像二十歲、十五歲所在之處,六歲人在故鄉。他道出時代的詭異現象——「四十年萬籟無聲,忽然滿耳都是還鄉」,呼應首段,對許多人而言,還鄉是政治學,是競賽,政治容許或鼓勵還鄉,於是人人競相還鄉。作者最後以傳說刻劃大解脫的境界,離鄉如從故鄉般的高樓落地,四十年流離苦難的歲月,化為剎那,一切都不曾發生,一切都可割捨拋棄,讓一切從頭開始吧。

 

(二)以「母愛」為主題

十一月的白芒花 楊牧

  我間關還鄉,一路上看白色的芒草開花。

  在火車上這樣張望,心裡正有一種歲月悠悠的沉鬱,壓在那裡,不由分說。從前也有過這種感覺,這種類似的情緒吧,又彷彿未必。我默默獨坐在那裡,一向就是這樣默默,然而是惘然的,看車窗外白芒花閃過,不斷閃過,不知道這其中是否有什麼道理。起先僅僅如此,花在與我視線平行的小丘上,英英雪雪,迅速來去,或者在遠處山坡,如成群無數的綿羊,車聲不斷起落,羊群和平低頭。我的確注意到這一路上的白芒花,都垂垂蕤蕤,是因為小雨淋過的關係嗎?是因為小雨時下時停的關係,在這靠海的山地裡,火車以催眠的節奏向南奔馳,我坐著,眼晴必然是無神的,兩肩微微痠痛,心裡不一定想著什麼,沉鬱。十一月。

  又是十一月。十一月的花,這豈不正是此生不斷,反覆來襲的,熟悉,令人動心的白芒花嗎?像夢魘,但它是美麗的夢魘,美麗而哀愁。起初它一定是美麗而哀愁的,當我們醉心美麗而不太知道甚麼是哀愁的時侯。終於有一天那一切都逐漸淡漠,甚至整個褪去,也不是美麗,也不是哀愁。只不過因為它,和一些類似的意象,竟不斷為我反覆著一些類似的情緒來襲,我就只能以為它是夢魘了。這時我斜斜靠著座椅,看它一簇一簇在潮溼的山坡飛逝,忽遠忽近,低著頭。似乎並沒有風,但不知道有沒有雨。這時我還斜靠座椅,發覺它逝去的速度卻緩下來了。不是花逝去的速度緩下,是火車預備進站。於是,火車越來越慢,進入有白色柵欄的小站,停下。柵欄外也長滿開花的白芒。這時,我看到柵欄這邊有一個小池塘,水面漣影瀰漫,是因為到處下著小雨,滴滴落在這無風的山地,打落開花的白芒。這時我竟能默默注視它,一朵,兩朵,三朵,數不完了。我本來不特別想甚麼。於是我閉上眼睛,想到母親。

  母親已經病了很久,而且愈來愈不好。這麼多年了,我已經習慣於午夜就寢以前想她,坐在燈前,對著書籍或文稿,忽然就想到病了的母親。對著那些平時作息不可或無的書稿之類的東西,忽然看不見那些東西了,眼前只剩一片迷茫,好像是空虛,母親的面容和聲音向我呈現,寧靜超然,沒有特別什麼樣的表情,那麼沉著,安詳。坐在燈前,有時我還能感受到她手掌的溫度,就像小時候發燒躺在榻榻米上昏睡,只要有點知覺,就希望母親來,靠近被褥坐下,伸手來我額頭探體溫。起初她的掌心是涼的,大概非常焦慮,等我慢慢退燒,她的掌心就變成溫暖的,撫在我醒轉的眉目之間,很舒服、很安全。這些年來,每當我午夜想念,在燈前,若是感受到母親的手探觸了我的額頭、臉頰,或者肩和背和手臂,那手心總是溫暖的。母親病了,我更不應該生病。

  在這樣一個細雨的午後,相當遠的山地火車站裡靠著斜斜的座椅,不免,我詫異地問自己:「為什麼呢?」火車又慢慢開動了,駛離那小站。我想我是明白的,為什麼呢?曾經在很遙遙遠遠的歲月裡,模糊泛黃的年代,應該就是那麼以前的吧,在秀姑巒溪轉彎長流過的愚騃的大地,向東是大山,向西是大山,我猶記得熱天裡和母親在灰土小路裡蹀躞趕路。知了聲在樹林裡聚響,路旁遠近都是兀自將開放的挺直的白芒花,我們偶爾停步休息,在一棵高大闊葉的喬木下,對著山坡下的樹林喘氣。母親為我擦汗,拿毛巾在我面前搖著搧風,給我水喝,給我餅乾和涼糖,然後她自己擦汗。這一切山坡下的白芒花伸長了脖子在看,山坡上的白芒花也遠遠俯視,點頭嘆息。知了持續在四處鼓噪,山嶺拔高,而藍天比山高,小朵白雲浮過,但陽光猛烈,晒在參差雜亂的各種樹木上。「為什麼呢?」我記憶完整。

  有一天近午,我們沿路走到一開闊的彎道,左邊是林投樹和一些矮竹,姑婆葉叢,右邊陡坡直落,視野迢遠,可以看見一條淤淺的河流,旁邊沙磧上堆滿山洪爆發時自高山沖來的石頭,更遠似乎還有茅草小屋和農作的田園,在錯落的檳榔和麵包樹間。那時忽然從東邊山脈缺口,傳來飛機引擎劃破縱谷的聲音,母親帶我滾下右邊的山坡,躲進雜樹叢生的凹地。我們聽到飛機隨意掃射的聲音,夾在推進器沉悶的巨響裡,竟然感覺它漸漸飛近我們上空了。母親把我用力向下推,滾進凹地底下,抱住我將我整個人壓在下面。我毫不猶豫地伏在那裡。我明白,我當然是很明白的,她想用她的身體作屏障,這樣掩護我;即使飛機掃射,也只能打到她,打不到壓在下面的兒子。原來她是這樣想的,我知道了。飛機從我們頭頂上喧嘩越過,向開闊的河流區域航去,繞一大圈,聲音小了,遠了,一定是回海上去了。母親把我抱起來,幫我擦汗,把衣服彈乾淨,讓我坐好,然後她清理她自己,一邊小聲安慰我。她的面容和聲音寧靜超然。我注意到山項俯身來看的,又是一些欣悅的白芒花。而坡底更有許多白芒花,也都在前後搖動,興高采烈地看我們。好風緩緩吹過,知了乍停而續,又停了。我聽見四處鳥聲,細碎嚶嚀,短暫卻似永恆,知了復起,把亭午的太陽光吵得更烈了。

  現在我閉上眼睛休息,但始終是不平靜的,在心裡惦記太多,翻動鼓盪的思維,使我不能真正休息。火車的節奏在變化,過完收割後的水田、蔥蘢的菜園、魚池,正在過鐵橋。是這樣的一種旅程,一種倦怠的旅程,因為憂慮、不安、焦躁。這時已無所謂哀愁,已超越了哀愁,也似乎沒有什麼美麗,沒有什麼一定要使你為它醉心的美麗。火車在鑽山洞,聲音忽然加強。本來睜不大的眼睛這時更瞇成線了。

  又是十一月。

  我都記得,記得詳細。

  去年的十一月也這樣嗎?好像不是這樣的。

  但我確實記得去年十一月的白芒花,在同一條火車道左右,如此盛開,小山遠近,丘陵高下,在更遠更遠的平埔野地裡廣泛散開,彷彿是不斷繁殖著的,我記憶裡的白芒花。愛的見證、信念,和毅力─一種無窮盡的象徵,永不止息的啟示。然而去年十一月的白芒花更明、更亮、更燦爛,這些我也都知道,知道花挺直地搖著晃著,毫不羞澀,也沒有任何愧悔。甚至當火車從山洞裡轟一聲出來的時侯,向左邊看,就在防風林外,一片潔白的沙灘上,白芒花也開著,朝碧藍的大洋、永不休息的浪,它開著,在風裡我知道它更明、更亮、更燦爛,曾經就是如此,猶似新雪,在我曾經的旅程地。

  而那些是回不來了。那些以及更久更久以前的白芒花,在山谷、河林,在丘陵上、漫山遍野,清潔而且沒有顧忌,如此活潑、自由、好奇。那些是回不來了的,縱使我招呼它,央求它,閉起眼睛想像往昔何嘗不如同今朝這麼確切明白?我知道這並不是真的。那些已經逝去,縱使我都記得,記得詳細。甚至去年十一月的白芒花也枯槁、萎落,而今年間關返鄉路上看到的,裛落細雨裡不斷為我重複著一些類似的情緒來襲。

 

十、相關名句

1.如果覺得一生不夠,唯一的辦法是觀察別人的生活。沒有前生,沒有來生,但是有「兼生」,讓別人同時為他活,替他活。(《左心房漩渦》序文〈某種看法〉)

2.今天到處有人說還鄉,二十年前你說還鄉,那還得了,二十年後你閉口不提還鄉,反而不得了。(左心房漩渦‧對聯)

3.「一個人離開自己的國家,都是由於後面有一根針在刺他。」倒是警句。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國人。照她的說法,中國是多針的國家?(海水天涯中國人‧溫柔逃源)

4.我離鄉已經四十四年,世上有什麼東西、在你放棄了它失落了它四十四年之後,還能真正再屬於你?回去,還不是一個倉皇失措張口結舌的異鄉人?(左心房漩渦‧水心)

5.家庭是一個奇怪的組織,如果不能互相增加幸福,那就要互相增加災難。(關山奪路‧疊報紙——南京印象)

6.我說年老比年輕好,一如收穫比墾荒好,或是和平比戰爭好。(活到老,真好)

7.北方發生的故事,離南方人的經驗太遠,凡是完全超出經驗範圍的事,都教人很難接受。(關山奪路‧一群難民——南京印象)

8.人際關係像瓷器,一旦出現裂縫,無論怎樣修補也不能完整如初。(關山奪路‧秦皇島上的文學因緣)

9.李辰冬有兩句話一直在我心中發酵,他說:文學是「意象用文字來表現。」談到文學的思想主題,他引用了一句話:「藝術最大的奧祕在於隱藏。」這兩句話在我心中合而為一。(文學江湖‧小說組的講座們)

10.當年,現在,我都常思索畫家高更的四句話:「為藝術而藝術,為甚麼不?為人生而藝術,為甚麼不?為快樂而藝術,為甚麼不?有甚麼關係呢?只要是藝術!」(文學江湖‧藝術洗禮現代文學的潮流)

 

 

 

十一、測驗卷資料補充

A卷(第5回)

16~20題組:

  跟農業社會的人相比,現代人真喜歡花錢。花錢的本身就是樂趣,買回來的東西是什麼反而屬於次要。這些人撒出去大把的鈔票並非因為有太多的錢溢出荷包,而是因為他們有花錢的「哲學」。從前的人常說:「錢不會咬你的手。」意思是把錢放在「手上」沒有壞處。可是到了現代,錢雖然不咬人的手,卻像蟲子一樣咬人的心,要把錢花掉才心安理得。

  受消費哲學支配的人買東西未必由於「需要」。舉例來說,我們的原子筆很少是因為用壞了才丟棄的;舊筆仍然堪用,可是我們想換新的。推而廣之,擴而充之,有錢的人換車子或多置別墅,大致出於相似的動機。多數人的收入還沒有到手,早已安排了用途,那就是有名的分期付款。照從前的看法,分期付款就是寅吃卯糧,應該極力避免,現在卻定為消費法則,人人遵守。

  說起來,我實在不知道該用什麼樣的形容詞才好。現代有許多人一生做分期付款制度的奴隸,就像浮士德簽約把靈魂賣給魔鬼。

  過度消費的哲學給每個人帶來危機,使他一生做物慾的奴隸。擴而充之,這種哲學給世界帶來危機──那就是資源耗竭和環境汙染。人和社會也因此脆弱異常。                     (王鼎鈞‧消費哲學)

賞析:本文主要在說明現代人喜歡花錢,而且過度消費,把花錢當作是一種樂趣,買東西並非是種需要。以「哲學」來說明消費行為,帶有負面意涵,作者刻意以此作為諷刺,提出警戒。

 

十二、歷屆試題精選

◆備課資源

1.《西遊記》假借玄奘取經的史實,改寫成長篇小說,流傳中外。下列有關《西遊記》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西遊記》敘述唐僧取經的歷程,是一部歷史小說 (B)歷史上的唐僧取經,只有孫悟空為伴;豬八戒、沙和尚和龍馬是《西遊記》添加的虛構人物 (C)齊天大聖大鬧天宮,要玉皇大帝搬出天宮,讓他來住,並且說:「常言道:『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這表現了民主精神 (D)美猴王離開花果山水濂洞,參訪仙道,遇到一個樵夫,樵夫指點神仙住處說:「不遠、不遠。此山叫做靈臺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其中「靈臺方寸」、「斜月三星」指的都是「心」,意指學仙不必在遠,只在此心。

〔96指考〕

答案:(D)

解析:(A)《西遊記》為神怪小說。(B)孫悟空也是虛構人物。(C)那是胡鬧的作法,與民主無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chia2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