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給我一個解釋 張曉風

一、寫作背景

  本文節選自《星星都已經到齊了》。人類文明的進展,「解釋」無所不在──大自然山川風月的神話,人文典則制度的傳衍,其背後都有一個意義象徵,都必須透過「解釋」,人們方知其詳。本文作者對於人間多感多情,她希望能看到「人如何用智慧、用言語、用弦管、用丹青、用靜穆、用愛,一一對這世界作其圓融的解釋」。因此,「給我一個解釋」,有作者求索一個撐起人類世界共感同情、互信互愛支點的深心與企圖。

 

二、作者介紹

(一)張曉風的文學成就

  張曉風寫作數十年,作品的量與質都相當可觀。她的作品除散文外,還有小說、戲劇和雜文等,而以散文成就最高:民國六十六年中國當代十大散文家選集,張曉風與琦君、王鼎鈞、子敏等入選十大散文家之列;民國八十三年由臺灣三十七位中青代學者、作家、文學刊物編輯,推薦評比心目中的散文大家,張曉風再度名列當代十二散文名家之一;民國八十六榮獲第二十屆吳三連文藝獎散文獎項;民國八十八年張曉風《張曉風戲劇集》入選由文建會委託《聯合報》副刊承辦之「臺灣文學經典三十」票選活動。這多項殊榮,在在顯示學術界、文藝界對張曉風創作的推崇。

 

(二)張曉風的創作

1.散文

  民國五十五年,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出版。此書在五十六年榮獲第二屆中山文藝散文獎,那時她才二十六歲,是至今得獎人中最年輕的一位。地毯的那一端多半是初進大學及剛踏出大學之門時期的作品,偏重感性,是一本少女心靈成長最真實、動人的紀錄。之後,張曉風漸漸明白有些什麼根深柢固的東西,一直潛藏在她自己也不知道的深淵之處,有種「欲飽史筆有脂髓,血作金湯骨作壘。憑將一腔熱肝腸,烈作三江沸騰水」的情懷。這是她將家國故土之愛融入生命,將小我的情感提升到大我的關懷所致,這也才有後來奠定文壇地位的《步下紅毯之後》。余光中評說:「在風格上,曉風能用知性提升感性;在視野上她能把小我拓展到大我,乃能成為有分量有地位的一流散文家。」

 

2.小說

  民國五十七年小說集《哭牆》出版,作家朱西甯認為這是她作品中最好的一部分。

 

3.戲劇

  民國五十八年起,張曉風因李曼瑰教授的提攜、鞭策寫作劇本,並推動戲劇演出,在臺灣「掀起戲劇界的大波瀾」。共出版《畫》、《無比的愛》、《第五牆》、《武陵人》、《自烹》、《和氏璧》、《第三害》、《嚴子與妻》、《位子》等九本劇作。

 

4.雜文

  張曉風在優美典雅的創作之外,也嘗試辛辣的指責、善意的關懷,以及帶淚的幽默的「短篇散文」,故以桑科、可叵為筆名,在報紙上闢專欄,寫一連串諷刺性的雜文,針砭時弊。趙寧先生曾以「魔鬼的文章,天使的心腸」來譬喻她這類的文章。

 

(三)張曉風的創作特色

1.(七○年代)余光中說:「張曉風的一支健筆,縱橫於近二十年來的文壇,先是以散文成名,繼而轉向小說,不久又在戲劇界激起壯闊的波瀾,近年她的筆鋒又收回散文的領域,而更見變化多姿。她在散文創作上的發展,正顯示一位年輕作家如何擺脫了早期新文學的束縛,如何鍛鍊了自己的風格,而卓然成為第三代的名家。」

2.余光中:「不愧為第三代散文裡,腕挾風雷的淋漓健筆。她的筆能寫景,能敘事,能詠物,也能傳人。揚之有豪氣,抑之有秀氣,即使柔婉也帶有一點剛勁。」

3.瘂弦:「張曉風的散文觀乃是一個出入古今、開闔自如的大散文觀。從先秦諸子寓言,兩漢辭賦,唐朝韓愈、柳宗元的古文,宋代歐陽脩、蘇軾的抒情散文,清代乾嘉樸學的議論,以及鴉片戰爭時期的愛國詩文,她都長期涵泳其中,並通過現代文學的思維、將新與舊、文言與白話、傳統與現代,統合渾融在一種大格局內。」

4.吳三連文藝獎評語:「張曉風閱歷豐富、見識廣博,最重要的是她有一顆關懷社會和人民的心。她的文章洗練而生動,可剛可柔、時真時幻,可說出入自在。因此,不管描人、繪景,或敘情、述事,都能得心應手。她重情,也明理。她不敢輕忽小感情,也能掌握大情懷。她寫小事理,入細入微,她也意圖探索和尋覓宇宙間的大道理。她寫多彩多姿的生活,所以她能點出活生生的日常,而這些人、這些事、這些景物,多是大家所熟悉的。她關心社會,也月旦(批評)政治。她勇於直視生命,也探究人生的根本道理,企圖為世人立下一些標竿,生命是多義的。她寫生命的困頓,也寫生命的喜悅。她說:『我喜、我悲、我貪戀、我捨棄。』生命有起始,有過程,有完成。每一個人有一條路,有大路,有小路,每一條路都是大不相同的。因為每一個人的生命,都蘊藏著許多不同品質。人能觀照生命,才能了解生命,提升生命。張女士的文章,由狹而廣,由淺而深。文字精美,充滿想像境界,文章不在載道,而在默化。這是她的文章特色,和文學成就。評審委員會評定為第二十屆吳三連獎文學獎散文類得獎人。」

 

(四)軼聞掌故

1.涵泳中文、吃裡扒外的學士

  在一次余光中的演講會場,有人問余光中寫作應該受傳統影響或西風影響,余光中說要「浪子回頭」。張曉風與余光中開玩笑說:「我沒有你的大氣魄,又做大浪子又能回頭,既能大放,又能大收。我想到的是另一句成語──『吃裡扒外』。我的『吃裡』是中國固有的東西;『扒外』則是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這『吃裡扒外』的基本思想還是從中文系出發的。主要是吃裡,然後再扒外。」大學時期張曉風浸淫在中國文學的薰陶裡,是老教授心目中舊詩古詞的接棒人,但廣泛的興趣,再加上小小的叛逆,卻使她走上白話文的創作,為自己找到一條滿足創作慾望的道路。

 

 

 

 

2.「桑科」、「可叵」之筆名由來

  張曉風曾以桑科為筆名寫了《非非集》,以可叵之筆名,寫了《幽默五十三號》、《通菜與通婚》兩本雜文集。為何以桑科為筆名,張曉風說:「因為桑科是唐吉訶德的侍從,是個粗魯不學無術的人,成天跟著王子後頭,死命的向前衝刺、冒險犯難,我想我不是個一流人才,便把自己定位為桑科型的人物,跟著理想主義向前衝。」可叵的筆名來源:張曉風非常喜歡「吾無可無不可」,說:「我對事情的研判標準不是絕對的,我沒有『預設立場』,我不會絕對拒絕或絕對接納,一切要看當時的狀況而定。」因而想出一個可叵的筆名來。「叵」是「不可」的意思,它的字形和「可」字相反,讀做「ㄆㄛˇ」(是「不可」兩字急速連讀所發的音)。

 

3.舊金山灣區談抗癌歷程

  民國九十四年十月,醫生宣判張曉風罹患大腸癌第二期,經過開刀手術和半年的化療後,病情總算控制住了,張曉風套用一句閩南語說「抗癌是他家的事」,做病人的只要聽從醫生的話,和身體內的病魔對抗就好。民國九十六年八月應美國癌症協會加州華人分會之邀,在美國舊金山灣區演講,分享她對抗大腸癌的心路歷程。演講中,她說抗癌過程好比走驚險的山路,「父子不相救崖」,沒有人可以幫忙生病或代替死亡。不要害怕面對癌症,她說當孫悟空和妖精打架時,如果大叫妖精的名字,妖精便會自卑地逃走。同樣地,當你知道身體的對手是誰,越不怕它,對手就會逃走。       

 

 

三、文學常識

(一)民國以來散文作家

 

字號、筆名

生平事蹟

文學成就、創作特色

著  作

梁啟超

字:卓如

號:任公

別號:飲冰室主人

1.與康有為同為戊戌變法主要人物

2.後逃至日本,創辦《新民叢報》等

所作融合俗語、駢語、韻語及外國語法,稱「新民叢報體」

飲冰室全集

胡適

字:適之

1.幼年喪父,由母親撫養成人

2.曾留美追隨杜威研究「實驗主義」,倡導以科學方法整理中國固有學術

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倡白話文,造成文學革命

嘗試集(中國第一本新詩集)

周樹人

筆名:魯迅

赴日學醫,覺悟醫學不足以救國,於是棄醫就文

1.以小說和雜文批判封建社會的積習,以期喚醒民眾

2.雜文風格尖銳潑辣,批判性強

3.中國第一位白話小說作家,《狂人日記》為新文學運動後第一篇小說

魯迅全集、

阿Q正傳(享譽最高的小說)

周作人

本名:櫆壽

字:啟明

號:知堂

發表《人的文學》等雜文,建立人道主義的創作觀

雜文風格平和沖淡,清雋幽雅,內容多從自我個性出發,說古論今,洋溢知性趣味。後轉為清冷苦澀,古雅遒勁

雨天的書、

知堂文集、

苦茶隨筆

徐志摩

原名:章垿

1.一生追求自由、愛、美

2.元配張幼儀,曾追求林徽音,離婚後娶陸小曼

3.搭機,因大霧,在濟南附近黨家莊失事

1.創辦《新月》月刊,提倡新詩格律化

2.所作熱情浪漫,修辭華美

徐志摩全集

梁實秋

原名:治華

筆名:秋郎

集散文家、翻譯家、文評家、字典家、學者於一身

1.小品文潑辣生動,機趣洋溢,簡潔圓融

2.翻譯《莎士比亞全集》

雅舍小品

朱光潛

筆名:孟實

1.大學畢業後在白馬湖春暉中學教英文,結識夏丏尊、朱自清等作家

2.考取官費留英,研究哲學、心理學、美學

中國現代美學的開創者,文藝理論家

談美、

文藝心理學、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

豐子愷

原名:潤

後改名:仁

字:子愷

筆名:T.K

1.少年從李叔同學繪畫、音樂;從夏丏尊學文學。後留學日本習繪畫、音樂

2.與友人於上海創辦立達學園

3.在《文學週報》上發表「子愷漫畫」,中國始有「漫畫」之名

散文隨筆取材自兒童情趣、自然物象、社會百態,慈良清直,流露悲憫情懷

緣緣堂隨筆、

護生漫畫集

潘希珍

筆名:琦君

曾任職於司法行政部,後轉任大學教職

1.兼長於散文、小說,而以散文成就最大

2.散文多憶舊抒情之作,淡雅晶瑩、細膩生動、真摯溫馨,為「懷舊文學」之代表

煙愁、

紅紗燈、

桂花雨、

三更有夢書當枕

王鼎鈞

筆名:

寇節、

方以直、

董還主

曾任編輯、記者,祕書,教師等職,現移民美國,專事寫作,抗戰時期,因從軍而遍歷中國大陸東北、西北、東南各地

1.以短小的篇章、雋永的文字,書寫人生哲理

2.以感性的筆觸,抒發懷鄉之情,創作小說化散文

3.以如詩的筆調抒發海外中國人的心靈,流露追憶故鄉的滄桑與哀愁

4.回憶錄,敘寫一生經歷,見證歷史

碎琉璃、左心房漩渦

人生三書

開放的人生、

人生試金石、

我們現代人

回憶錄四部曲:

昨天的雲、怒目少年、關山奪路、文學江湖

陳之藩

字:範生

歷任國內外教授,研究電機工程

以科學家的理性眼光及文學家的感性筆觸,成就獨特的散文特色

旅美小簡、

在春風裡、

劍河倒影、

一星如月

張秀亞

 

擔任教職,寫作生涯長達七十年

作品溫婉敦厚,文字淡雅,立意悠遠。每藉生活中平凡細微的事物來寄寓深遠的哲理

北窗下、

三色堇、

心寄何處

張繼高

筆名:吳心柳

專業為新聞,最愛為音樂,用功之勤、貢獻之鉅,與本行亦可相較

作品結合知識與人生歷練,掌握時代脈動,以優雅從容之筆析論現代人進退之道,提倡精緻文化

必須贏的人、

樂府春秋、

從精緻到完美

余光中

 

1.民國44年與覃子豪合創藍星詩社;48年主編《現代文學》;五十年與洛夫論戰,又與國語派作家展開文白之爭;六十年提倡民歌,倡詩與樂之結合

2.曾任教於美國、臺灣、香港,現定居高雄

1.余光中自稱左手寫詩,右手寫散文,此外更有評論與翻譯,他以此四者為「寫作生命的四度空間」,是「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對臺灣現代詩與新散文之發展貢獻卓著

2.詩作融合古典與現代,中國與西方

3.所著詩文大抵皆富感性而有陽剛之美;中國意識濃厚

4.出生於重陽節,稱為「茱萸的孩子

詩集:

連的聯想、

白玉苦瓜

散文集:

左手的謬思、

聽聽那冷雨

評論:

井然有序

翻譯:

梵谷傳

林文月

 

臺灣彰化人。生於上海,光復後返臺就學,畢業於臺大中文系,並至日本京都大學研究,曾任臺大中文系教授

集學者、散文家、翻譯家於一身。長期專研六朝文學,曾譯《源氏物語等日本古典文學名著;散文質而膏腴,具平淡細膩風格

午後書房、

飲膳札記

陳冠學

 

臺灣屏東人。曾任教師和編輯,後來辭去教職,躬耕田園,從事寫作與研究

具有傳統文人溫柔敦厚的氣質,又懷抱知識分子關懷社會的思想,期待以文學喚起土地之愛,提升人生的境界

老臺灣、

田園之秋

訪草

許文雄

筆名:許達然

歷史博士,曾任教於美國西北大學;由大學訓練知識分子關懷並批判社會的情懷與眼光

認為文學是社會事業,作家應做社會真誠見證者及批判者;其作品大多著眼於文明與自然的省思、鄉土關懷

含淚的微笑、

土、

素描許達然

王靖獻

筆名:

葉珊、楊牧

十九歲即致力於散文與詩之創作,不停推陳出新,自我突破,獲得極可觀之成就。現任政治大學講座教授、東華大學榮譽教授

早年作品重抒情貴唯美,筆名改為楊牧後,力求融鑄知性與感性,塑造新一代美文典範,為臺灣當代極重要之散文家

葉珊散文集、

柏克萊精神、

搜索者、

楊牧詩集

張曉風

筆名:

曉風、桑科、

可叵

夙慧作家,曾任教於陽明醫學院,現退休。於99年在媒體前下跪請願,希望政府保留202兵工廠綠地

早期散文意象優美純淨;後期社會批判增強,由小我拓展至大我,風格以知性提升感性,為亦秀亦豪的健筆,作品以散文為主,涉及戲劇與小說

地毯的那一端、

我在、

再生緣、

玉想

余秋雨

 

為當代中國傑出的文化史學者、戲劇美學專家。曾獲上海十大高教精英榮號

所撰散文,抒發歷史幽情,關懷山水人文,肯定人生命存在價值

戲劇理論史稿、

文化苦旅、

山居筆記、

霜冷長河、

借我一生

陳瑞麟

筆名:陳列

臺灣嘉義縣人。曾因政治因素入獄近五年,出獄後投入民主運動,現專事寫作。79年應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邀託,從事自然寫作,以文學筆法,成功轉化一般生態調查報告的呈現形式

以作品表達對臺灣土地人民的關懷,兼具知性與感性,文字質樸流暢,立意深刻,耐人尋味

地上歲月、

永遠的山

洪素麗

 

臺大中文系畢業,赴美習畫,專攻木刻版畫,後跟隨江兆申,喻仲林兩位大師學國畫,現移民美國,專事文學與藝術創作

早年詩文並進,後以散文享譽文壇,散文閒雅從容,帶陽剛雄勁;自在適性,意到筆隨,近作多抒發生態保育理念,關注臺灣人文史地

港都夜雨、

盛夏的南臺灣

蔣勳

 

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研究

創作文類有論述、詩、散文、小說和傳記。論述方面多為藝術評論,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散文充滿清明透澈和機靈深邃的趣味,以詼諧輕鬆的形式表達嚴肅的主題

漢字書法之美、

美的覺醒、

蔣勳精選集

龍應台

 

成大外文系畢業,至美國獲英文系博士學位,曾旅居瑞士、德國,在海德堡大學任教。今從事寫作

所著《野火集》,批評社會,文字辛辣,帶動言論自由風氣;後期文風趨向溫馨委婉

野火集、

百年思索、

目送、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廖鴻基

 

曾任職水泥公司,也曾擔任養蝦工人、縣議員助理等職,後創立黑潮海洋環境保護協會,積極從事海洋環保

作品以海洋為題材,描寫討海人生活,海洋生態環境與漁業危機等,文字質樸流暢

討海人、

鯨生鯨世

簡敏媜

筆名:簡媜

臺灣宜蘭人;臺大中文畢業,曾任文學雜誌及出版社編輯,現為專業作家

作品以抒情散文為主,文思縱放而細緻,句法流動而鮮活,語言典麗,風格繁複多變,力求突破、超越舊我。女性內心世界、鄉土親情、城鄉改變、社會觀察等,都為寫作題材

水問、

女兒紅、

紅嬰仔、

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

林燿德

 

(19621996)詩文才情早露,為多方位作家,除了著述,更鼓勵青年學子投入文壇,後因心臟病猝發,英年早逝

臺灣都市文學的主倡者,作品反映城市文明,也要對全體人類未來作前瞻性思考,散文取材廣泛,在個人觀察中呈現宏闊世界關懷

一座城市的身世

 

(二)「死亡」的代用語

詞  語

意         義

仙逝(仙遊)

成仙升天,指人死亡

捐館

拋棄住所,借指死亡。館,住所

晏駕

宮車晚出,借指天子崩逝

見背

尊親去世

騎鯨

俗傳李白醉騎鯨魚而死,借指文人去世

駕鶴

指人死亡

 

(三)中國神話中的神、人、物

  中國的神話,最早出現於《山海經》、《楚辭》、《淮南子》。

盤古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

伏羲

傳說伏羲坐在一座方壇上,聽了八方風的樂音,便畫出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種懸卦的符號,以代表天地間的種種事物

女媧

與伏羲為兄妹。人首蛇身,相傳曾煉五色石以補天,並摶土造人,制嫁娶之禮,延續人類

嫦娥

偷食靈藥升到天上,在冷清無人的月宮,只有一只玉兔、一隻蟾蜍和一棵桂樹陪伴她

后羿

傳說堯時,十日並出,百草枯,毒蛇猛獸為害,后羿射去九日,為民除害

精衛

是炎帝寵愛的女兒,有一天去東海玩,因風暴襲來而死。死後變成鳥,去西山銜石子兒和樹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裡,想要把東海填平

燧人氏

古代百姓食果蓏(ㄌㄨㄛˇ,瓜果)蜯(蚌)蛤(ㄍㄜˊ),多半傷害腹胃,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燧人氏」

祝融

傳說中的古帝,以火施化,號赤帝,後人尊為火神

神農

嘗百草,教人醫療,傳說中的農業和醫藥的發明者

炎帝

上古時代各部落的共主,曾在阪泉黃帝大戰三次,被擊敗,後來兩人聯合擊殺蚩尤。與黃帝並稱中華民族的始祖。因此中國人以「炎黃子孫」自居

蚩尤

傳說為上古東方九黎族的首領,驍勇善戰,勢力強大。後涿鹿之戰中被黃帝率領的部落聯盟擊敗。因蚩尤做「五兵」,傳統上蚩尤被當作兵器之神

刑天

《山海經》裡提到的一位無頭巨人,原是炎帝的手下,曾手拿著利,指名要與黃帝單挑。最後刑天不敵,被黃帝斬去頭顱。而沒了頭的刑天並沒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來,並把胸前的兩個乳頭當作眼睛,把肚臍當作嘴巴左手右手拿斧

共工

水神,是炎帝玄孫祝融的兒子。他人臉、蛇身、紅髮,駕黑龍,管理和控制著占大地面積十分之七的海洋、江河、湖澤。他向顓頊宣戰。雙方大戰於不周山。這不周山乃是當年女媧補天斬龜腿所立的四根天柱之一。共工兵敗,怒撞不周山!頃刻之間,西北邊的天空因失去支撐而傾斜下來,日月星辰迅速地向著西方滑落,同時,東南的地表也因巨大的震動而塌陷下去,百川之水順勢向東南奔流,宇宙從此改觀,形成了日月星辰運行的軌道和百川歸海的地勢

雷公

「雷公」一詞出自楚辭,是掌管雷的神明

〔ㄌㄟˊ〕

史記》提到黃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妻,她發明了養蠶。生了玄器、昌意二子。昌意娶蜀山氏女為妻,生高陽,繼承天下,這就是五帝中的「顓頊帝」

夸父

神話人物,《山海經》中所載的巨人男子,立志追趕太陽,未及渴死

西王母

《山海經‧西山經》:「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神話中的女神,是半人半獸的形體,原為掌管災疫和刑罰的怪神,後於流傳過程中逐漸女性化與溫和化,而成為年老慈祥的女神。相傳西王母住在崑崙山的瑤池,園裡種有蟠桃,食之可長生不老。亦稱為金母、瑤池金母、王母、王母娘娘

巴蛇

是中國古時相傳能吞食大象,經過三年,象的骨頭才被吐出。見《山海經‧海內南經》。後世將這種以小吞大的情形,用來比喻人心的貪婪無度

青龍、白虎

朱雀、玄武

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四象,代表東方的靈獸,為青色的,稱為「青龍」。代表西方的靈獸是白色的老虎,稱為「白虎」。司南方的神獸是「朱雀」。司北方的靈獸是「玄武」,為龜與蛇(或龜蛇)

貔貅

〔ㄆㄧˊ ㄒㄧㄡ〕

又名天祿、辟邪。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負責的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古時候人們常也用貔貅來作為軍隊的稱呼。它有嘴無肛門,能吞萬物而從不瀉,可招財聚寶,只進不出,神通特異。現在很多中國人配戴貔貅的玉製品正因如此

饕餮

〔ㄊㄠ ㄊㄧㄝˋ〕

傳說中的一種凶惡貪食的野獸,古代青銅器上面常用牠的頭部形狀做裝飾,叫做饕餮紋。傳說是龍生九子之一

狻猊

ㄙㄨㄢ ㄋㄧˊ〕

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形如獅,喜煙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現在香爐上,隨之吞煙吐霧

狴犴

〔ㄅㄧˋ ㄢˋ〕

龍生九子之一,形象老虎,傳說其好訴訟,故獄門或官衙正堂兩側立其形象

負屭〔ㄅㄧˋ〕

龍生九子之一,身似龍,雅好斯文,盤繞在石碑頭頂

ㄔ〕

又叫鴟尾、鴟吻,龍生九子之一,口潤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兩端的吞脊獸,取其滅火消災。螭吻到底是一種鳥還是傳說中海上的鯨魚沒有確定的說法

 

(三)希臘神話

今日所知的希臘神話或傳說大多來源於古希臘文學,包括如《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賽》。

1.伊底帕斯情結:戀母情節。

2.帕里斯的裁判:最早的選美。

3.阿基理斯的腳踝:弱點。

4.普羅米修斯:造人的始祖。

5.阿波羅:太陽神。

6.雅典娜:智慧之神、戰神。

7.維納斯:美神。

8.薛西弗斯的懲罰:無盡的折難。

9.奧林帕斯:西方的天堂。

10.潘朵拉的盒子:害人的計謀。

11.繆思:靈感之神。

12.那西賽斯的毛病:自戀。

13.特洛伊木馬屠城:

  天庭宴會,所有天神皆受邀,唯獨漏請搞怪女神──伊利斯。面子掛不住的她在宴會進行至高潮時,丟下一顆金蘋果,言明獻給最漂亮的美人。天后──希拉、戰神──雅典娜、愛神──維納斯三神之爭,宙斯唯恐得罪任何一方,便把仲裁之事交由最公正的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來決定。帕里斯將金蘋果送給答應把人間第一美女海倫與他為妻的愛神。原為斯巴達王子美內勞斯太太的海倫被帕里斯帶走後,引起希臘各部落的聯合救助。(由於在當年向海倫求婚的眾希臘王子之間,曾發過保護海倫與其丈夫的誓約)特洛伊由於有亞馬遜女戰士和黎明女神兒子梅農的幫忙,加上維納斯暗中協助,使得希臘聯軍節節敗退。但未得到金蘋果的雅典娜對特洛伊的得勝心有不甘,遂獻一計給希臘軍。在特洛伊慶祝勝利的這天,希臘軍送了一隻大木馬求降,當天晚上,特洛伊士兵沉醉在勝利的喜悅中,渾然不知藏匿在木馬中的希臘兵已悄悄打開城門,將城外的軍艦迎進,而特洛伊城也在一夜間被攻破,全城男丁悉數被殺。唯獨一人在亂軍中逃至現今的義大利,成為羅馬人的始祖。

 

 

四、課文深究

  張曉風的散文特色,余光中讚美她「亦秀亦豪,健筆縱橫」,證之於本文的寫作,「秀」的是她多情細膩的生活感思;「豪」的是她想直面人世,擁抱荒涼的企圖。王大空說她「能博能雅,兼跨新舊」,證諸本文題材的蒐羅,即可見她手持健筆,放眼古今、接納中西的胸襟和氣度。本文寫作特色分析如下:

綱領清晰

本文構思,以「給我一個解釋,我就可以再相信一次人世,我就可以接納歷史,我就可以義無反顧的擁抱這荒涼的城市」,為議論的總綱,先引領讀者反思:「什麼樣的解釋,可以讓人再相信一次人世,再接納歷史,且義無反顧的擁抱荒涼的城市?」接著以四節分別展開詳略有別的論述:

分論一:因愛而生的解釋,才能超越是非,將事情圓滿化解。

分論二:好的解釋可以讓宇宙為之端正,萬物因而含情。

分論三:人生之終極——殯葬的方式是對「死亡」的一種解釋。

分論四:紅塵素居,碌碌諸事的解釋,亦有撩人省思之處。

總結四個分論即可得出:作者所要的,乃是奠基於大愛有情、超越是非、有終極關懷、靜穆圓融對世界的解釋。

敘議兼行

本文共分四節進行論述,每一小節敘議方式有別。例如第一節夾敘夾議;第二節則採先議後敘的方式;第三節先敘後議;第四節先敘後議。如此敘議兼行且變換多姿的書寫形式,讓全篇文章行文生動而不呆板。

分合共構

本文題材的組織,即採分合共構的形式,就「全篇」組織而言,分立四大節,每一節各有獨立的題旨,歸納四節分立的題旨,即可得出全篇的主旨。此外每一節題旨的呈現,則由引述的例證來歸結,如此便也自成合分或分合的敘述型態。分合共構的組織形式,讓全篇文章的敘述綱領清楚、開闔自如。

題材廣泛

  本文列舉豐富材料,不僅增強文章閱讀的豐富性,也強化作者要求給一個解釋的說服力,更可見作者以才學為文的功力。本文創作素材,計有:

傳說故事、鄉親傳聞

弟弟為哥哥打圓場的故事

伍子胥:錢塘江潮

娥皇、女英:湘妃斑竹

歷代詩話

金冬心:夕陽返照桃花渡

歷史故事

孔子述而不作

管、鮑之交

西洋神話

朝露:希臘女神波西鳳的清淚

月桂:阿波羅鍾情的女子丹弗妮所變成

農神的女兒歸寧:季節的由來

風神偷牛:白雲蒼狗

埃及人面獅身像

中國神話

共工觸不周之山,天傾西北,地陷東南

西王母:人面、豹尾、虎齒

女媧:人面蛇身

科學知識

阿基米德:給我一個支點,給我一根槓桿,我就可以把地球舉起來

生活見聞

女兒解釋媽媽遲歸

母親解釋圍兜顏色

兒子解釋分子結構

部落傳奇

屈身葬

 

前後呼應

本文前後兩節都以「物理學家可以說,給我一個支點,給我一根槓桿,我就可以把地球舉起來──而我說,給我一個解釋,我就可以再相信一次人世,我就可以再接納歷史,我就可以義無反顧擁抱這荒涼的城市」作收,造成一種回文的閱讀趣味,且在題旨的揭示上達到強化的效果。

 

五、形音義比較

  

  

例      句

彷彿

「恍」如什麼大盜的私囊(張曉風‧給我一個解釋)

「恍」如隔世

突然

「恍」然大悟

丹青

顏料

用言詞,用弦管,用「丹青」(張曉風‧給我一個解釋)

繪畫

歸來只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王安石‧明妃曲)

史籍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碌碌

忙碌

紅塵素居,諸事「碌碌」(張曉風‧給我一個解釋)

平庸的樣子

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六、字形辨析

★相同偏旁

 

ㄆㄢ

龍附鳳趨附權貴,以求晉升

ㄈㄢˊ

柙虎〔比喻身邊的危險人物。柙,音ㄒㄧㄚˊ。樊,籠子〕於期〔戰國時秦將,避罪於燕,得燕太子丹之庇護,後因荊軻欲替太子丹殺秦王,願得其首級以入秦,遂自刎而死。樊,姓氏〕〔可用於製造油漆、火柴、顏料、染料、紙張、皮革與除臭劑,並可用以純化水質,硬化熟石膏等〕

ㄐㄧㄝˇ

不求甚〔讀書著重理解義理,而不過度鑽研字句上的解釋〕〔一種松樠之類的樹木〕

ㄐㄧㄝˋ

〔科舉時代,鄉試第一名〕、〔押送〕

ㄒㄧㄝˋ

可擊〔沒有任何缺點可讓人攻擊〕〔古代屬於官署的房屋〕〔沒有事先約定而偶然相遇。逅,音ㄏㄡˋ〕

 

ㄐㄩㄣˋ

駿〔良馬〕、險〔危險高峻〕〔完工〕〔水流暢通無阻〕俏風流〔面貌姣好,姿態瀟灑〕駿業宏興〔事業發達昌盛〕

ㄐㄩㄢ

日削月〔每日每月的減損、損耗越來越大〕

ㄑㄩㄢ

怙惡不〔有過惡卻不肯悔改〕

ㄑㄩㄣ

〔徘徊不前〕

ㄘㄨㄣ

〔皮膚皸裂。皴,皮膚皸裂、皺縮〕

ㄙㄨㄢ

痛科、〔獅子〕

ㄙㄨㄛ

歲月如〔比喻日子消逝得很快〕、教〔指使他人作不正當的事。唆,指使〕

ㄌㄧˋ

之才〔庸才。樗,音ㄕㄨ〕、砂〔大小砂粒〕

ㄕㄨㄛˋ

眾口〔謠言可怖〕、焦金〔將金石燒到鎔化。形容非常炎熱〕、目光爍爍〔比喻雙目明亮有精神〕

ㄌㄜˋ

〔快樂〕

ㄐㄧ

、成、古、功

ㄑㄧˋ

〔沙漠〕

ㄓㄞˋ

臺高築

ㄗˋ

〔將食物加鹽、糖、醬或各種佐料加以浸泡的調理方法〕

ㄗㄜˊ

求名〔責求名與實的相符〕嘖嘖稱奇〔咂嘴作聲,表示驚奇、讚嘆〕、綠〔寵臣所戴的帽子,或指權貴子弟所穿戴的衣冠服飾〕、易〔比喻人之將死。簀,竹席〕、探索微〔探索深奧隱微的義理〕

ㄊㄤ

渾水〔比喻參與他人的不正當勾搭〕、鏜鏜〔鐘鼓聲〕

ㄊㄤˊ

〔寺院中集眾說法的場所。是僅次於大殿的主要建築〕、槍〔鎗管內面的空腔〕

ㄔㄥ

乎其後〔瞪大眼睛在後遙望。比喻落後很多,追趕不上〕

ㄐㄩㄢˇ

旗息鼓〔捲起兵旗,停止敲打戰鼓。比喻停止爭戰〕、席〔比喻統一、占領〕

ㄐㄩㄢˋ

青燈〔古時書生的讀書生活〕

ㄑㄩㄢˊ

〔彎曲縮伏〕

ㄑㄩㄢˇ

〔情意纏綿不忍分離的樣子。繾,音ㄑㄧㄢˇ〕

ㄍㄨㄢˇ

〔廣東省地名〕

ㄨㄢˊ

正十二面

ㄨㄢˇ

〔微笑的樣子〕

ㄨㄢˋ

歲愒日〔浪費時光。愒,音ㄎㄞˋ〕

ㄍㄜ

膊內彎〔幫助自家人〕、〔皮膚上凸起的小顆粒,比喻心中的不快〕

ㄎㄨˋ

孜孜矻矻〔勤勞不懈的樣子〕

ㄏㄜˊ

〔中國古代少數民族之一〕

ㄑㄧˇ

〔向人借貸〕

ㄑㄧˋ

銀貨兩〔錢已付清,貨品已點收。表示完成交易〕

ㄧˋ

〔聳立不動〕

ㄒㄩ

御風〔在空中乘風飛行〕、不勝唏〔無限悲哀嘆息〕〔村落〕

ㄑㄩˋ

面面相〔互相對視而不知所措。形容驚懼或詫異的樣子〕

 

 

七、修辭舉隅──仿擬修辭

定義

故意模仿已有的詞、句、段、篇或文章格調,使文章具有風趣、嘲諷的效果,叫做「仿擬

例句

仿詞

白雲肥牛(張曉風給我一個解釋)

──模仿「白雲蒼狗」

◆無樂不做(歌曲名)

  ──模仿「無惡不作」

◆默默無蚊的奉獻(蚊香廣告)

──模仿「默默無聞」(按:最好寫為「沒沒無聞」)

仿句

狗聲也是百家爭鳴:狗主不仁,以左鄰右舍為芻狗。(余光中你的耳朵特別名貴)

──模仿老子「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按:諷刺臺北已成為噪音之城)

◆生活是一本日記,昨天是首頁,明天是封底,今天是生活的故事。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浪花是部首,濤聲是音序,魚蝦、海鷗是海的文字。(大陸中學2002年高考題)

仿段

長恨此身非我有,一堆數字為憑,夜闖風靜氣難平,湖海汙染盡,何處寄餘生。(吳魯芹數字人生)

──模仿蘇軾〈臨江仙‧夜歸臨皋〉:「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下闋

仿篇

山不在高,有草則青;水不在潔,有礬則清。斯是斗室,無庸德馨,談笑或鴻儒,往來亦白丁。可以彈對牛之琴,可以背髻鬍之經。聳臀草際白,糞味夜來騰。                               電臺發懶困之叫,茶客擺龍門之陣。西堆交通煤,東傾掃蕩盆。國父云:阿斗之一,實中華民國之大國民。(吳稚暉斗室銘)

──模仿劉禹錫〈陋室銘〉

仿調

黃昏時候,工作完,飯罷,既吃西瓜,一人坐在陽臺上獨自乘涼,口銜菸斗若吃菸,若不吃菸。看前山慢慢沉入夜色的朦朧裡,下面天母燈光閃爍,清風徐徐若有所思,若無所思,不亦快哉!」(林語堂來臺後二十四快事)

──模仿金聖嘆〈不亦快哉〉

按:金聖嘆有〈不亦快哉〉三十三則,記平生樂事;林語堂即模仿其意味作〈來臺後二十四快事〉。現錄金聖嘆〈不亦快哉〉其十:「夏月科頭赤足,自持涼繖遮日,看壯夫唱吳歌,踏桔槔。水一時湥湧而上,譬如翻銀滾雪。不亦快哉!」

 

 

 

 

 

 

八、結構表

 

 
   

 

 

 

 

 

 

 

 

 

 

 

 

 

 

 

 

 

 

 

 

 

 

 

 

 

 

 

 

 

 

 

 

 

 

 

 

 

 

 

 

九、成語集錦

◆有關「失去親人」的成語

哀毀骨立

形容因居親喪過於悲痛,以致身體瘦損如骨骸支立

風木含悲

比喻父母亡故,兒女不得奉養的悲傷

寢苫枕塊

睡在草鋪成的墊子上,以土塊作枕頭。古時居父母喪的禮節(苫,音ㄕㄢ。枕,音ㄓㄣˋ)

雁行折翼

比與兄弟分散或死亡(雁行,比喻兄弟)

抱痛西河

(喪明之痛)

子夏在西河時,因喪子而痛哭失明之事。典出《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卜商傳》。後比喻喪子之痛

鼓盆之戚

莊子的妻子去世,莊子在靈堂敲打瓦盆唱歌。後指喪妻之痛

 

十、延伸學習

(一)課文相關引文

破陣子 李煜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樓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

語譯:我的國家有四十年的歷史,三千里的版圖。雕龍繪鳳的宮殿,高聳雲霄;佳樹美木似煙籠霧罩,我何曾經歷過戰爭呢? 一旦做了俘虜,在哀愁苦惱中度日,如沈約因多病而腰瘦損,如潘岳年過三十鬢髮就已斑白。最讓我難堪的是,當年淪陷之際,我倉促告別祖國,宮中教坊樂工們演奏著離別歌曲,而我悲傷地對著宮女們淚流不已

 

論語‧述而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

語譯:孔子說:「闡述而不創作,篤信而喜愛古代文化,私下將自己比擬為老彭。」

 

(二)張曉風作品欣賞

玉想 張曉風

    (1)只是美麗起來的石頭

  一向不喜歡寶石─最近卻悄悄的喜歡了玉。

  寶石是西方的產物,一塊鑽石,割成幾千幾百個「割切面」,光線就從裡面激射而出,挾勢凌厲,美得幾乎具有侵略性,使我不由得不提防起來。我知道自己無法跟它的凶悍逼人相埒,不過至少可以決定「我不喜歡它」。讓它在英女王的皇冠上閃爍,讓它在展覽會上伴以投射燈和響尾蛇(防盜用)展出,我不喜歡,總可以吧!

  玉不同,玉是溫柔的,早期的字書解釋玉,也只說:「玉,石之美者。」原來玉也只是石,是許多混沌的生命中忽然脫穎而出的那一點靈光。正如許多孩子在夏夜的庭院裡聽老人講古,忽有一個因洪秀全的故事而興天下之想,遂有了孫中山。又如溪畔群童,人人都看到活潑潑的逆流而上的小魚,卻有一個跌入沉思,想人處天地間,亦如此魚,必須一身逆浪,方能有成,只此一想,便有了蔣中正。所謂偉人,其實只是在遊戲場中忽有所悟的那個孩子。所謂玉,只是在時間的廣場上因自在玩耍竟而得道的石頭。

    (2)克拉之外

  鑽石是有價的,一克拉一克拉的算,像超級市場的豬肉,一塊塊皆有其中規中矩秤出來的標價。

  玉是無價的,根本就沒有可以計值的單位。鑽石像謀職,把學歷經歷乃至成績單上的分數一一開列出來,以便敘位核薪。玉則像愛情,一個女子能贏得多少愛情完全視對方為她著迷的程度,其間並沒有太多法則可循。以撒辛格(諾貝爾獎得主)說:「文學像女人,別人為什麼喜歡她以及為什麼不喜歡她的原因,她自己也不知道。」其實,玉當然也有其客觀標準,它的硬度,它的昌瑩、柔潤、縝密、純全和刻工都可以討論,只是論玉論到最後關頭,竟只剩「喜歡」兩字,而喜歡是無價的,你買的不是克拉的計價而是自己珍重的心情。

    (3)不須鑲嵌

  鑽石不能佩戴,除非經過鑲嵌,鑲嵌當然也是一種藝術,而玉呢?玉也可以鑲嵌,不過卻不免顯得「多此一舉」,玉是可以直接做成戒指鐲子和簪笄的。至於玉墜、玉佩所需要的也只是一根絲繩的編結,用一段千迴百繞的糾纏盤結來繫住胸前或腰間的那一點沉實,要比金屬性冷冷硬硬的鑲嵌好吧?

  不佩戴的玉也是好的,玉可以把玩,可以做小器具,可以做既可卑微的去搔癢,亦可用以象徵富貴吉祥的「如意」,可做用以祀天的璧,亦可做示絕的玦。我想做個玉匠大概比鑽石割切人興奮快樂,玉的世界要大得多繁富得多,玉是既入於生活也出於生活的,玉是名士美人,可以相與出塵,玉亦是柴米夫妻,可以居家過日。

    (4)生死以之

  一個人活著的時候,全世界跟他一起活──但一個人死的時候,誰來陪他一起死呢?

  中古世紀有齣質樸簡直的古劇叫《人人》(Every Man),死神找到那位名叫人人的主角,告訴他死期已至,不能寬貸,卻准他結伴同行。人人找「美貌」,「美貌」不肯跟他去,人人找「知識」,「知識」也無意到墓穴裡去相陪,人人找「親情」,「親情」也顧他不得……。

  世間萬物,只有人類在死亡的時候需要陪葬品吧?其原因也無非由於怕孤寂,活人殉葬太殘忍,連土俑殉葬也有些居心不仁,但死亡又是如此幽闃陌生的一條路,如果待嫁的女子需要「陪嫁」來肯定來繫連她前半生的娘家歲月,則等待遠行的黃泉客何嘗不需要「陪葬」來憑藉來思憶世上的年華呢?

  陪葬物裡最纏綿的東西或許便是玉琀(ㄏㄢˋ)蟬了,蟬色半透明,比真實的蟬為薄,向例是含在死者的口中,成為最後的,一句沒有聲音的語言,那句話在說:

  「今天,我入土,像蟬的幼蟲一樣,不要悲傷,這不叫死,有一天,生命會復活,會展翅,會如夏日出土的鳴蟬……」

  那究竟是生者安慰死者而塞入的一句話?抑是死者安慰生者而含著的一句話?如果那是願心,算不算狂妄的侈願?如果那是謊言,算不算美麗的謊言?我不知道,只知道玉琀蟬那半透明的豆青或土褐色彷彿是由生入死的薄膜,又恍惚是由死返生的符信,但生生死死的事豈是我這樣的凡間女子所能參破的?且在這落雨的下午俯首凝視這枚佩在自己胸前的被烈焰般的紅絲線所穿結的玉琀蟬吧!

    (5)玉肆

  我在玉肆中走,忽然看到一塊像蛀木又像土塊的東西,彷彿一張枯澀凝止的悲容,我駐足良久,問道:

  「這是一種什麼玉?多少錢?」

  「你懂不懂玉?」老闆的神色間頗有一種抑制過的傲慢。

  「不懂。」

  「不懂就不要問!我的玉只賣懂的人。」

  我應該生氣應該跟他激辯一場的,但不知為什麼,近年來碰到類似的場面倒寧可笑笑走開。我雖然不喜歡他的態度,但相較而言,我更不喜歡爭辯,尤其痛恨學校裡「奧瑞根式」的辯論比賽,一句一句逼著人追問,簡直不像人類的對話,囂張狂肆到極點。

  不懂玉就不該買不該問嗎?世間識貨的又有幾人?孔子一生,也沒把自己那塊美玉成功的推銷出去。《水滸傳》裡的阮小七說:「一腔熱血,只要賣與識貨的!」但誰又是熱血的識貨買主?連聖賢的光焰,好漢的熱血也都難以傾銷,幾塊玉又算什麼?不懂玉就不准買玉,不懂人生的人豈不沒有權利活下去了?

  當然,玉肆的老闆大約也不是什麼壞人,只是一個除了玉的知識找不出其他可以自豪之處的人吧?

  然而,這件事真的很遺憾嗎?也不儘然,如果那天我碰到的是個善良的老闆,他可能會為我詳細解說,我可能心念一動便買下那塊玉,只是,果真如此又如何呢?它會成為我的小古玩。但此刻,它是我的一點憾意,一段未圓的夢,一分既未開始當然也就不致結束的情緣。

  隔著這許多年如果今天那玉肆的老闆再問我一次是否識玉,我想我仍會回答不懂,懂太難,能疼惜寶重也就夠了。何況能懂就能愛嗎?在競選中互相中傷的政敵其實不是彼此十分了解嗎?當然,如果情緒高昂,我也許會塞給他一張《說文解字》抄下來的紙條: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

    潤澤以溫,仁之方也

    腮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

    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

    不撓而折,勇之方也

    銳廉而不忮,絜之方也。

然而,對愛玉的人而言,連那一番大聲鏜鏜的理由也是多餘的。愛玉這件事幾乎可以單純到不知不識而只是一團簡簡單單的歡喜。像嬰兒喜歡清風拂面的感覺,是不必先研究氣流風向的。

    (6)

  付錢的時候,小販又重複了一次:

  「我賣你這瑪瑙,再便宜不過了。」

  我笑笑,沒說話,他以為我不信,又加上一句:

  「真的──不過這麼便宜也有個緣故,你猜為什麼?」

  「我知道,它有斑點。」本來不想提的,被他一逼,只好說了,免得他一直囉嗦。

  「哎呀,原來你看出來了,玉石這種東西有斑點就差了,這串項鍊如果沒有瑕疵,哇,那價錢就不得了啦!」

  我取了項鍊,儘快走開。有些話,我只願意在無人處小心的,斷斷續續的,有一搭沒一搭的說給自己聽:對於這串有斑點的瑪瑙,我怎麼可能看不出來呢?它的斑痕如此清清楚楚。

  然而買這樣一串項鍊是出於一個女子小小的俠氣吧,憑什麼要說有斑點的東西不好?水晶裡不是有一種叫「髮晶」的種類嗎?虎有紋,豹有斑,有誰嫌棄過它的皮毛不夠純色?

  就算退一步說,把這斑紋算瑕疵,此間能把瑕疵如此坦然相呈的人也不多吧?凡是可以坦然相見的缺點就不該算缺點的,純全完美的東西是神器,可供膜拜。但站在一個女人的觀點來看,男人和孩子之所以可愛,正是由於他們那些一清二楚的無所掩飾的小缺點吧?就連一個人對自己本身的接納和縱容,不也是看準了自己的種種小毛病而一笑置之嗎?

  所有的無瑕是一樣的─因為全是百分之百的純潔透明,但瑕疵斑點卻面目各自不同。有的斑痕像蘚苔數點,有的是砂岸逶迤,有的是孤雲獨走,更有的是鐵索橫江,玩味起來,反而令人忻然心喜。想起平生好友,也是如此,如果不能知道一兩件對方的糗事,不能一兩件可笑可嘲可詈(ㄌㄧˋ)可罵之事彼此打趣,友誼恐怕也會變得空洞吧?

  有時獨坐細味「瑕」字,也覺悠然意遠,瑕字左邊是玉旁,是先有玉才有瑕的啊!正如先有美人而後才有「美人痣」,先有英雄,而後有悲劇英雄的缺陷性格(tragicflaw)。缺憾必須依附於完美,獨存的缺憾豈有美麗可言,天殘地闕,是因為天地都如此美好,才容得修地補天的改造的塗痕。一個「壞孩子」之所以可愛,不也正因為他在撒嬌撒賴蠻不講理之處有屬於一個孩童近乎神明的純潔了直嗎?

  瑕的右邊是叚,叚有赤紅色的意思,瑕的解釋是「玉小赤」,我喜歡瑕字的聲音,自有一種坦然的不遮不掩的亮烈。

  完美是難以冀求的,那麼,在現實的人生裡,請給我有瑕的真玉,而不是無瑕的偽玉。

    (7)唯一

  據說,世間沒有兩塊相同的玉─我相信,雕玉的人豈肯去重複別人的創製。

  所以,屬於我的這一塊,無論貴賤精粗都是天地間獨一無二的。我因而疼愛它,珍惜這一場緣分,世上好玉萬千,我卻恰好遇見這塊,世上愛玉人亦有萬千,它卻偏偏遇見我,但我們之間的聚會,也只是五十年吧?上一個佩玉的人是誰呢?有些事是既不能去想更不能嫉妒的,只能安安分分珍惜這匆匆的相屬相連的歲月。

    (8)

  佩玉的人總相信玉是活的,他們說:

  「玉要戴,戴戴就活起來了哩!」

  這樣的話是真的嗎?抑或只是傳說臆想?

  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把一塊玉戴活,這是需要時間才能證明的事,也許幾十年的肌膚相親,真可以使玉重新有血脈和呼吸。但如果奇蹟是可祈求的,我願意首先活過來的是我,我的清潔質地,我的緻密堅實,我的瑩秀溫潤,我的斐然紋理,我的清聲遠揚。如果玉可以因人的佩戴而復活,也讓人因佩玉而復活吧,讓每一時每一刻的我瑩彩暖暖,如冬日清晨的半窗陽光。

    (9)石器時代的懷古

  把人和玉,玉和人交織成一的神話是《紅樓夢》,它也叫《石頭記》,在補天的石頭群裡,主角是那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中多出的一塊,天長日久,竟成了通靈寶玉,注定要來人間歷經一場情劫。

  他的對方則是那似曾相識的絳珠仙草。那玉,是男子的象徵,是對於整個石器時代的懷古。那草,是女子的表記,是對榛榛莽莽洪荒森林的思憶。

  靜安先生釋《紅樓夢》中的玉,說「玉」即「欲」,大約也不算錯吧?《紅樓夢》中含玉字的名字總有其不凡的主人,像寶玉、黛玉、妙玉、紅玉,都各自有他們不同的人生欲求。只是那欲似乎可以解作英文裡的want,是一種不安,一種需索,是不知所從出的纏綿,是最快樂之時的淒涼,最完滿之際的缺憾,是自己也不明白所以的惴惴,是想挽住整個春光留下所有桃花的貪心,是大徹大悟與大棧戀之間的擺蕩。

  神話世界每是既富麗而又高寒的,所以神話人物總要找一件道具或伴當相從,設若龍不吐珠,嫦娥沒有玉兔,李聃失了青牛,果老走了肯讓人倒騎的驢或是麻姑少了仙桃,孫悟空繳回金箍棒,那神話人物真不知如何施展身手了─賈寶玉如果沒有那塊玉,也只能做美國童話《綠野仙蹤》裡的「無心人」奧迪斯。

  「人非木石,孰能無情」,說這話的人只看到事情的表相,木石世界的深情大義又豈是我們凡人所能盡知的。

    (10)玉樓

  如果你想知道鑽石,世上有寶石學校可讀,有證書可以證明你的鑑定力。但如果你想知道玉,且安安靜靜的做自己,並且膚髮的溫潤、關節的玲瓏、眼目的光澈、意志的凝聚、言笑的清朗中去認知玉吧!玉即是我,所謂文明其實亦即由石入玉的歷程,亦即由血肉之軀成為「人」的史頁。

  道家以目為「銀海」,以肩為玉樓,想來仙家玉樓連雲,也不及人間一肩可擔道義的肩胛骨為貴吧?愛玉之極,恐怕也只是返身自重吧?

 

你要做什麼 張曉風

    

  咖啡初沸,她把自烘的蛋糕和著熱騰騰的香氣一起端出來,切成一片片,放在每個人的盤子裡。

  「說說看,」她輕聲輕氣,與她一向女豪傑的氣勢大不一樣,「如果可以選擇,你想要做什麼?」

  (可惡!可惡!這種問題其實是問不得的,一問就等於要人掀底,好好的一個下午,好好的咖啡和蛋糕,好好佇立在長窗外的淡水河和觀音山,怎麼偏來問這種古怪問題!)

  她調頭看我,彷彿聽到我心裡的抱怨。

  (好幾個月以後,看到她日漸隆起的圓肚子,我原諒她了,懷抱一團生命的女人,總難免對設計命運有點興趣

  「我──一定得做人嗎?」我囁嚅起來。

  「咦?」她驚奇地攪著咖啡,「好吧!不做人也行!那你要做什麼?做小鳥嗎?」

  「老實說,」我賴皮,「『選擇』這件事太可怕,『絕對自由』這件事我是經不起的,譬如說,光是性別,我就不會選──只這一件事就可以把我累死。」

  我說完,便低下頭去假裝極專心地吃起蛋糕來。

  然而,我是有點知道我要做什麼的……

    

  行經日本的寺廟,每每總會看到一棵小樹,遠看不真切,竟以為小樹開滿了白花。走近看,才知道是素色紙簽,被人打了個結繫在樹枝上的。

  有人來向我解釋,說,因為抽到的簽不夠好,所以不想帶回家去,姑且留在樹上吧!

  於是,每經一廟,我總專程停下來,凝神看那矮小披離的奇樹,高寒地帶的松杉以冰雪敷其綠顏,溫帶的花樹雲蒸霞蔚一副迷死人不償命的意味,熱帶的果樹垂實纍纍,聖誕樹下則有祝福與禮物萬千──然而世上竟有這樣一株樹,獨獨為別人承受他自己不欲承受的命運。

  空廊上傳來捶鼓的聲音和擊掌的聲音,黃昏掩至,虔誠禮拜的人果然求得他所祈望的福祿嗎?這世上抽得上上籤的能有幾人呢?而我,如果容我選擇,我不要做「有求」的凡胎,我不要做「必應」的神明,鐘鳴鼓應不必是我,繚繞花香不須是我,我只願自己是那株小樹,站在局外,容許別人在我的肩上卸下一顆悲傷和慌惴的心。容許他們當不祥的預言,打一個結,繫在我的腕上,由我承當。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岑參詩中對化為火場災域的長安城有著空茫而刺痛的低喟。但痛到極致,所思憶的竟不是人,不是瓦舍,甚至不是官廷,而是年年秋日開得黃燦燦的一片野菊花。

  我願我是田塍或籬畔的野菊,在兩軍決壘時,我不是大將,不是兵卒,不是矛戈不是弓箭,不是鮮明的軍容,更不是強硬動聽的作戰理由──我是那不勝不負的菊花,張望著滿目的創痕和血跡,傾耳聽人的呻吟和馬的悲嘶,企圖在被朔風所傷被淚潮所傷被令人思鄉明月所傷的眼睛裡成為極溫柔極明亮的一照面。在人世的慘淒裡,讓我是生者的開拔號,死者是定音鼓。

    

  「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初造書契」,我願我是一枚梅花鹿或野山羊的蹄痕,清清楚楚的拓印在古代春天的原隰上,如同條理分明的版畫,被偶然經過的倉頡看到。

  那時是暮春嗎?也許是初夏,林間眾生的求偶期,小小的泥徑間飛鳥經過,野鹿經過,花豹經過,蛇經過,忙碌的季節啊,空氣裡充滿以聲相求和以氣相引的熱鬧,而我不曾參與那場奔逐,我是眾生離去後留在大地上的痕跡。

  而倉頡走來,傻傻的倉頡,喜欲東張西望的倉頡,眼光閃爍彷彿隨時要來一場惡作劇的倉頡,他其實只是一個愛搗蛋的大男孩,但因本性憨厚,所以那番搗蛋的慾望總是被人一眼看破。

  他急急走來,是為了貪看那只跳脫的野兔?還是為了迷上畫眉的短歌?但他們早就逃遠了,他只看到我,一枚一枚的鳥獸行後的足印。年輕的倉頡啊,他的兩頰因急走而紅,他的高額正流下汗珠,他發現我了,那些直的,斜的,長的和短的線條以及那些點,那些圓。還有,他開始看到線與線之間的角度,點與點之際的距離。他的臉越發紅起來,汗越發奔激,他懂了,他懂了,他忘了剛才一路追著的鶴蹤獸跡,他大聲狂呼,撲倒在地,他知道這簡單的滿地泥痕中有尋不盡的交錯重疊和反覆,可以組成這世上最美麗的文字,而當他再一次睜開不敢完全置信的眼睛,他驚喜地看到那些鹿的、馬的、飛鳥的、猿猴的以及爬蟲類的痕跡──而且,還更多,他看到剛才自己因激動而爬行的手痕與足印。

  我願我是那年春泥上生活過的眾生的記錄,我是圓我是方我是點我是線我是橫我是直我是交叉我是平行我是蹄痕我是爪痕我是鱗痕我是深我是淺我是凝聚我是散。我是即使被一場春雨洗刷掉也平靜不覺傷悲、被倉頡領悟模仿也不覺可喜的一枚留痕。

  可愛的倉頡,他從痕跡學會了痕跡,他創造的字一代一代傳下來,而所有的文字如今仍然是一行行痕跡,用以說明人世的種種情節。

  我不做倉頡,我做那遠古時代春天原野上使倉頡為之血脈賁張的一枚留痕。

    

  日本有一則淒豔的鬼故事,叫《吉備津之釜》(取材自《牡丹燈》),據說有個薄倖的男子叫正太郎,氣死了他的髮妻,那妻子變成厲鬼來索命。有位法師可憐那人,為他畫了符,貼在門上,要他七七四十九天不要出來,自然消災,厲鬼在門外夜夜詈罵不絕,卻不敢進來。及至四十八天已過,那男子因為久困小屋,委頓不堪,深夜隔戶一望,只見滿庭乍明,萬物登瑩,他奮然跳出門來,卻一把被厲鬼揪住,不是已滿了四十九天嗎?他臨死還不平的憤憤,但他立刻懂了,原來黎明尚未到來,使他誤以為天亮而大喜的,其實只是如水的月光!

  讀這樣的故事,我總無法像道學家所預期的把「好人」「壞人」分出來,佛經上愛寫「善男子」「善女人」,生活裡卻老是碰到「可笑的男子」和「可悲的女人」。連那個法師也是個可憫可嘆的角色吧?人間注定的災厄劫難豈是他一道的悲慈的符咒所化解得了的?如此人世,如此愛羅恨網,吾誰與歸?我既不要做那薄倖的男子,更無意做那銜恨復仇的女子,我不必做那徒勞的法師,那麼我是誰呢?其實這件事對我而言,一點也不困難,在讀故事的當時,我毅然迷上那片月光,清冷絕情,不涉一絲是非,倘詩人因而墮淚,胡笳因而動悲,美人因而失防,厲鬼因而逞凶,全都一概不關我事。我仍是中天的月色,千年萬世,做一名天上的忠懇的出納員,負責把太陽交來的光芒轉到大地的帳上,我不即不離,我無盈無缺,我不喜不悲,我只是一丸冷靜的巖石,遙望有多事多情多欲多悔的人世。

  世上寫月光的詩很多,我卻獨鐘十三世紀時日本人西行所寫的一首和歌。那詩簡直不是詩,像孩童或白痴的一聲半通不通的驚嘆,如果直譯起來,竟是這樣的:

    明亮明亮啊

    明亮明亮明亮啊

    明亮明亮啊

    明亮啊明亮明亮

    明亮明亮啊明亮

  別人寫月光是因為說得巧妙善譬而感人,西行的好處卻在笨,笨到不會說了,只好愣愣地叫起來,而且賴皮,彷彿在說:「不管啦,不管啦,說不清啦,反正很亮就對啦!你自己來看就知道。」

  如果我真可選擇,容許我是月,光澈絕豔使人誤為白晝的月明坦浩蕩,使西行之痴愚而失去詩人能力的月。

    

  小時候,聽人說:「燒窯的用破碗」,濛濛然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漸漸長大才知道世間竟真是如此,用破碗的,還不只是窯戶哩!完美的瓷,我是看過的,宋瓷的雅拙安詳,明瓷的華麗鬥豔都是古今不再一見的絕色了,然而導遊小姐常冷靜地轉過頭來,說:

  「這樣一件精品,一窯裡也難得出一個啊,其他效果不好的就都打爛了!」

  大概因為是宮窯吧?所以慣於在美的要求上大膽越分,才敢如此狂妄的要求十全十美,才敢於和造化爭功而不忌諱天譴。宮裡的瓷器原來也是如此「一將功成萬骨枯 」啊!我每對著冷冷的玻璃,眷那百分之百的無憾無瑕,不免微微驚怖起來,每一件精品背後,都隱隱堆著小家一般的尖銳而悲傷的碎片啊!

  而民間的陶瓷不是如此的,民間的容器不是案頭清供,它總有一定的用途。一隻花色不勻稱的碗,一把燒出了小疙瘩的酒壺都仍然有生存權,只因為能用。凡能用的就可以賣,凡能賣的就可以運到市場上去,每次窯門打開,一時間七手八腳,窯便忽然搬空了。窯大約是世上最懂得炎涼滋味的一位了,從極熱鬧極火熾到極寂寞極空無──成器的成器,成形的成形,剩下來的是陶匠和空窯,相對峙立,彷彿散戲後的戲子和舞臺,彼此都疑幻疑真起來。

  設想此時正在套車準備離去的陶瓷販子忽然眼尖,叫了一聲:

  「哎!老王呀,這只碗歪得厲害呀,你自己留下吧!拿去賣可怎麼賣呀,除非找個歪嘴的買主!」

  那叫老王的陶匠接過碗來,果真是個歪碗哩!是拉坯的時候心裡惦著老母的病而分了神嗎?還是進窯的時候小么兒在一邊吵著要上學而失手碰撞了呢?反正是只無可挽回的壞碗了,沒有買主的,留下來自己用吧!不用怎麼辦?難不成打破嗎?好碗自有好碗的造化,只是歪碗也得有人用啊!

  捏著一隻歪碗的陶匠,面對著空空的冷窯,終於有了一點落實的證據──具體而微溫,彷彿昨日的烈焰仍未褪盡。

  在滿窯成功完好的件頭中,我是誰?我只願意是那只瑕疵顯然的歪碗啊!只因殘陋,所以甘心守著故窯和故主,讓每一個標價找到每一個買主,讓每一種功能滿足每一種市場,而我是眷眷然留下來的那一隻,因為不值得標價而成為無價。

  成年後讀梅堯臣寫瓦匠的詩: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張俞寫蠶婦的詩也類似:

  昨日到城廓,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原來世事多半如此嗎?一國之中,最優秀的人才注定只供外銷吧?守著年老父母的每每是那個憨愚老實的兒子。如果這是一個瓦匠買不起瓦的世界,英雄豪傑或能鼎革造勢,而我不能,我只願是低低的茅簷,為那老瓦匠遮蔽一冬風雪。如果蠶婦無法擁有羅綺,我且去作一襲黯淡發白的老布衣,貼近她憤憤不平的心胸。至於那把一窯的碗盤都賣掉的陶匠,我便是他朝夕不捨的歪碗,或餵水,或飲粥,或注酒,或服藥,我是他造次顛沛中的相依。他或者知道,或者並不知道,或者感激,或者因物我歸一也並不甚感激,我卻因而莊嚴端貴如同唐三藏大漠行腳時御賜的紫金盂。

    

  很少有故事像《甘澤謠》中的「三生石上」那樣美麗:

  在春日的清晨吧?一婦人到荊江上峽汲水,她身著一件美麗的織綿裙,在一注流動的碧琉璃前面佇步。陽光燦金,她也為自己動人的倒影而微怔了,是因駘蕩的春風嗎?是因和暖的春泥嗎?她一路行來幾若古代的美嫄,竟有著一腳踏下去便五內皆有感應的成孕感覺。她想著,為自己的荒唐念頭而不安,當即一旋身微蹲下去,豐圓的瓦甕打散滿眼琉璃,一霎間,華麗的裙子膨然脹起,使她像足月待產的婦人,陶甕汲滿了,她端然站直,裙子重又服貼的垂下,她回身急行的風姿華豔流鑠,有如壁畫上的飛天。

  而那一切,看在一位叫圓觀的老僧眼裡,一生修持的他忽然心崩血嘯,如中烈酒,但他的狂激卻又與平靜寧穆並起,彷彿他心中一時決堤,湧進了一大片海,那海有十尺巨浪,卻也有千尋淵沉。他知道自己愛上這女子了,不,也許不是愛那不知名不知姓的女子,只是愛這樣的人世,這樣的春天,春天裡這樣的荊江上峽,江畔這樣的殷勤如取經的汲水,以及負甕者那一旋身時豔彩四射的裙子。

  「看到那汲水的婦人嗎?」老僧轉身向他年輕的友人說,「我要死了,她是我來世的母親。」

  圓觀當夜就圓寂了,據說十二年後,他的友人在杭州天竺寺外看到一個唱著〈竹枝詞〉的牧童,像圓觀……

  世間男子愛女子愛到極致便是願意粉身立斷的吧?是渴望捨身相就如白雲之歸岫如稻粒之投春泥的吧?老僧修持一世,如果允許他有願,他也只想簡簡單單再投生為人,在一女子溫暖的子宮中做一團小小的肉胎。是這樣的春天使他想起母親嗎?世上的眾神龕中最華美神聖的豈不就是容那一名小兒踞坐的子宮嗎?

  而我是誰呢?我不是那負甕汲水的女子,我不是那修持一世的老僧,我只是那繫在婦人腰上的長裙,與花香同氣息,與水紋同旋律,與眾生同繁複的一條織錦裙,我行過風行過大地,看過真情的淚急,見證前生後世的因緣──而我默無一言,我和那女子因一起待孕和待產而鮮豔美麗,我也在她揣著幼兒的手教他舉步時逐漸黯然甘心的敗舊。我是目擊者,我是不忘者,我恆願自己是那串珠的線,而不是那明珠。

    

  「你們想好了沒有?」美麗的女主人把咖啡一飲而盡,「我想好了,如果要我選擇,我要做一個會唱歌的人。」

  而我笑笑,走開,假裝去看窗外仰天的觀音山,以及被含銜著的落日。我不能告訴她,她的性格裡有種窮迫不捨的蠻橫,如果我告訴她,她一定會叫起來,追根究柢的問道: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你不肯是人?為什麼你在迴避?人生的擲骰大賭場裡你不下注嗎?你既不做莊家,又不肯做賭雙數、或者單數的賭徒,你真的如此超然嗎?」

  因為知道她要這樣問我,所以乾脆不說,讓她無從問起。但逃不掉的,我自己終於這樣問起自己來。然後,我發現我對自己耐心地解釋起來。

  記得不久以前在香港教書,有一天去買了一幅手染的床罩,是中國大陸民間的趣味。我把它罩在床上,一個人發呆發痴的看個不停。到了晚上該睡覺了,我竟睡不著,在沙發上靠靠,在桌邊打個盹兒,也就混過去了,只因捨不得掀開啊,那麼漂亮那麼迷死人的東西啊!這樣弄了一個禮拜,忽然讀到朋友蔣勳的文章,提到民間楊柳青的年畫,年年都要換新的,他的結論竟說連美也是不可沉陷不可耽溺的。我看了大為佩服,見面的時候我說:「真佩服你啊!能不耽美,我就做不到!」他笑起來:「老實說,我也做不到,你當我那些話是說給誰聽的?就是說給自己聽的!」

  我又猛然想起有一次看柏格曼的電影,其中一位小塊有難,有人好心引述良言勸慰他,他哭笑不得,反譏了一句:

  「朋友,你真幸福──因為你說的話,你自己都相信。」

  原來,所有的話,都是說給自己聽的──說給或相信或不相信的自己聽的──希望至少能讓自己相信自己所說的話,我之所以想做樹,想做菊,想做一枚蹄痕,想做月,想做一隻殘陋的碗,甚至是一條漠然不相干的裙子,不是因我生性超然,相反的是因為我這半生始終是江心一船,崖邊一馬,「船到江心馬到崖」,許多事已不容回頭,因而熱淚常在目,意氣恆在胸,血每沸揚,骨每鳴鳴然作中宵劍鳴,這樣的人,如果允許我有願,我且勸服我自己是江上清風,是石上苔痕,我正試著向自己做說客,要把自己說服啊!至於我聽不聽自己的勸告,我也不知道啊!

 

      唸你們的名字 張曉風

民國64年9月間,大專聯招放榜後,韓偉院長個別邀請首屆學生上山座談,張曉風老師即席發表唸你們的名字一文,歡迎陽明120名新鮮人。

  孩子們,這是八月初的一個早晨,美國南部的陽光舒遲而透明,流溢著一種讓久經憂患的人鼻酸的、古老而寧靜的幸福。助教把期待已久的發榜名單寄來給我,一百二十個動人的名字,我逐一地唸著,忍不住覆手在你們的名字上,為你們祈禱。

  在你們未來漫長的七年醫學教育中,我只教授你們八個學分的國文,但是,我渴望能教你們如何做一個人──以及如何做一個中國人。

  我願意再說一次,我愛你們的名字,名字是天下父母滿懷熱望的刻痕,在萬千中國文字中,他們所找到的是一兩個最美麗最醇厚的字眼──世間每一個名字都是一篇簡短質樸的祈禱!

  「林逸文」「唐高駿」「周建聖」「陳震寰」,你們的父母多麼期望你們是一個出類拔萃的孩子。「黃自強」「林進德」「蔡篤義」,多少偉大的企盼在你們身上。「張鴻仁」「黃仁輝」「高澤仁」「陳宗仁」「葉宏仁」「洪仁政」,說明了儒家傳統的對仁德的嚮往。「邵國寧」「王為邦」「李建忠」「陳澤浩」「陳建中」,顯然你們的父母曾把你們奉獻給苦難的中國。「陳怡蒼」「蔡宗哲」「王世堯」「吳景農」「陸愷」,含蘊著一個古老圓融的理想。我常驚訝,為什麼世人不能虔誠地細味另一個人的名字?為什麼我們不懂得恭敬地省察自己的名字?每一個名字,每一個名字,不論雅俗,都自有它的哲學和愛心。如果我們能用細膩的領悟力去叫別人的名字,我們便能學會更多的互敬和互愛,這世界也可以因此而更美好。

  這些日子以來,也許你們的名字已成為鄉梓鄰里間一個幸運的符號,許多名望和財富的預期已模模糊糊和你們的名字聯在一起,許多人用欽慕的眼光望著你們,一方無形的匾已懸在你們的眉際。有一天,「醫生」會成為你們的第二個名字,但是,孩子們,什麼是醫生呢?一件比常人更白的衣服?一筆比平民飽漲的月入?一個響亮榮耀的名字?孩子們,在你們不必諱言的快樂裡,抬眼望望你們未來的路吧!

  什麼是醫生呢?孩子們,當一個生命在溫溼柔韌的子宮中悄然成形時,你,是第一個宣布這神聖事實的人。當那蠻橫的小東西在嘗試轉動時,你是第一個窺得他在另一個世界的心跳的人。當他陡然衝入這世界,是你的雙掌,接住那華麗的初啼。是你,用許多防疫針把成為正常的權利給了嬰孩。是你,辛苦地拉動一個初生兒的船縴,讓他開始自己的初航。當小孩半夜發燒的時候,你是那些母親理直氣壯打電話的對象。一個外科醫生常像周公旦一樣,是一個在簡單的午餐中三次放下食物走入急救室的人。有的時候,也許你只須為病人擦一點紅汞水,開幾顆阿斯匹靈,但也有時候,你必須為病人切開肌膚,拉開肋骨,撥開肺葉,將手術刀伸入一顆深藏在胸腔中的鮮紅心臟。你甚至有的時候必須忍受眼看血癌吞噬一個稚嫩無辜的孩童而束手無策的裂心之痛!一個出名的學者來見你的時候,可能只是一個脾氣暴烈的牙痛病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來見你的時候,可能只是一個氣結的哮喘病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來見你的時時,也許什麼都不是,他只剩下一口氣,拖著一個中風的癱瘓的身體。掛號室裡美麗的女明星,或者只是一個常期失眠的、神經衰弱的、有自殺傾向的患者──你陪同病人經過生命中最黯淡的時刻,你傾聽垂死者最後的一聲呼吸、探察他最後的一槌心跳。你開列出生證明書,你在死亡證明書上簽字,你的臉寫在嬰兒初閃的瞳仁中,也寫在垂死者最後的凝望裡。你陪同人類走過生、老、病、死,你扮演的是一個怎樣的角色啊!一個真正的醫生怎能不是一個聖者。

  事實上,作為一個醫者的過程正是一個苦行僧的過程,你需要學多少東西才能免於自己的無知,你要保持怎樣的榮譽心才能免於自己的無行,你要幾度猶豫才能狠下心拿起解剖刀切開第一具屍體,你要怎樣自省,才能在千萬個病人之後免於職業性的冷靜和無情。在成為一個醫治者之前,第一個需要被醫治的,應該是我們自己。在一切的給予之前,讓我們先成為一個「擁有」的人。

  孩子們,我願意把那則古老的「神農氏嘗百草」的神話再說一遍,《淮南子》上說:「古者民茹草飲水,采樹木之實,食蠃蛖(ㄌㄨㄛˇㄇㄤˊ)之肉,時多疾病毒傷之害,於是神農氏乃始教民播種五縠,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

  神話是無稽的,但令人動容的是一個行醫者的投入精神,以及那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人病己病的同情。身為一個現代的醫生當然不必一天中毒七十餘次,但貼近別人的痛苦,體諒別人的憂傷,以一個單純的「人」的身份,惻然地探看另一個身罹疾病的「人」仍是可貴的。

  記得那個「懸壺濟世」的故事嗎?「市中有老翁賣藥,懸一壺於肆頭,及市罷,輒跳入壺中,市人莫之見。」──那老人的藥事實上應該解釋成他自己。孩子們,這世界上不缺乏專家,不缺乏權威,缺乏的是一個「人」,一個肯把自己給出去的人。當你們幫助別人時,請記得醫藥是有時而窮的,唯有不竭的愛能照亮一個受苦的靈魂。古老的醫術中不可缺的是「探脈」,我深信那樣簡單的動作裡蘊藏著一些神祕的象徵意義,你們能否想像一個醫生敏感的指尖去探觸另一個人的脈搏的神聖畫面。

  因此,孩子們,讓我們怵然自惕,讓我們清醒地推開別人加給我們的金冠,而選擇長程的勞瘁。誠如耶穌所說:「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真正偉人的雙手並不浸在甜美的花汁中,它們常忙於處理一片惡臭的膿血。真正偉人的雙目並不凝望最翠拔的高峰,它們低俯下來察看一個卑微的貧民的病容。孩子們,讓別人去享受「人上人」的榮耀,我只祈求你們善盡「人中人」的天職。

  我曾認識一個年輕人,多年後我在紐約遇見他,他開過計程車,做過跑堂,以及各式各樣的生存手段──他仍在認真地念社會學,而且還在辦雜誌。一別數年,恍如隔世,但最安慰的是當我們一起走過曼哈頓的市聲,他無愧地說:「我還抱著我當年那一點對人的關懷,對人的好奇,對人的執著。」其實,不管我們研究什麼,可貴的仍是那一點點對人的誠意。我們可以用讚嘆的手臂擁抱一千條銀河,但當那燦爛的光流貼近我們的前胸,其中最動人的音樂仍是一分鐘七十二響的雄渾堅實如鼓的人類的心跳!孩子們,儘管人類製造了許多邪惡,人還是天真的、可尊敬的奧祕的神蹟。生命是壯麗的、強悍的,一個醫生不是生命的創造者──他只是協助生命神蹟保持其本然秩序的人。孩子們,請記住你們每一天所遇見的不僅是人的「病」,也是病的「人」,人的眼淚,人的微笑,人的故事,孩子們,這是怎樣的權利!

  作為一個國文老師,我所能給你們的東西是有限的。幾年前,曾有一天清晨,我走進教室,那天要上的課是《詩經》──而我們剛得到退出聯合國的消息。我捏著那古老的詩冊,望著臺下而哽咽了,眼前所能看見的是二十世紀烽煙,而課程的進度卻要我去講三千年前的詩篇,詩中有的是水草浮動的清溪,是楊柳依依的水湄,是鹿鳴呦呦(ㄧㄡ ㄧㄡ)的草原,是溫柔敦厚的民情,我站在臺上,望著臺下激動的眼神,仍然決定講下去。那美麗的四言詩是一種永恆,我告訴那些孩子們有一種東西比權力更強,比疆土更強,那是文化──只要國文尚在,則中國尚在,我們仍有安身立命之所。孩子們,選擇做一個中國人吧!你們曾由於命運生為一個中國人,但現在,讓我們以年輕的、自由的肩膀,選擇擔起這份中國人的軛。但願你所醫治的,不僅是一個病人的沉痾,而是整個中國的羸弱。但願你們所縫補的不僅是一個病人的傷痕,而是整個中國的癰疽。孩子們,所有的良醫都是良相──正如所有的良相都是良醫。

  長窗外是軟碧的草茵,孩子們,你們的名字浮在我心中,我浮在四壁書香裡,書浮在黯紅色的古老圖書館裡,圖書館浮在無際的紫色花浪間,這是一個美麗的校園。客中的歲月看盡異國的異景,我所緬懷的仍是臺北三月的杜鵑。孩子們,我們不曾有一個古老幽美的校園,我們的校園等待你們的足跡使之成為美麗。

  孩子們,求全能者以廣大的天心包覆你們,讓你們懂得用愛心去托住別人。求造物主給你們內在的豐富,讓你們懂得如何去分給別人。某些醫生永遠只能收到醫療費,我願你們收到的更多──我願你們收到別人的感念。

  唸你們的名字,在鄉心隱動的清晨。我知道有一天將有別人唸你們的名字,在一片黃沙飛揚的鄉村小路上,或是曲折迂迴的荒山野嶺間,將有人以祈禱的嘴唇,默念你們的名字。

 

十一、相關名句

1.一個缺乏神話的民族,就像一位不會做夢的個人,終而會因創意斲喪而枯耗至死。(中央研究院院士李亦園)

2.神話的目的就是使我們與社會、與自然達致如母子般親密而和諧的關係。(喬瑟夫‧坎柏)

3.人雖然死了,永久地消失,但是他仍然靠著某種安排好的方式活在我們的心中。(喬瑟夫‧坎柏)

4.解釋學的任務是無止境的。在無限的探索中,我們所期待的,是在言談的各個因素中,發現其中所隱藏的過去和將來的無限性。(施萊爾瑪赫)

5.我告訴孩子們有一種東西比權力更強,比疆土更強,那是文化。(張曉風‧唸你們的名字)

 

 

 

 

十二、測驗卷資料補充

A卷(第2回)

17~19題組:

  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史記‧管晏列傳》)

語譯:管仲說:「我早先生活窮困時,曾經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分紅的時候,自己錢拿得比較多。鮑叔牙不認為我貪婪,他知道我家貧。我曾經幫鮑叔牙出主意辦事,反而更窮困,鮑叔牙不認為我愚笨,知道時機有好有壞。我曾經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罷免,鮑叔牙不認為是我沒有才能,知道我沒有碰到賞識的人。我曾經三次參軍作戰,臨陣卻逃跑了,鮑叔牙也沒有嘲笑我怕死,知道我是因為牽掛家裡年老的母親。公子糾失敗,召忽為他而死,我被囚禁受辱,鮑叔牙不認為我無恥,知道我不在意小節,而以功名不能顯揚於天下為可恥。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卻是鮑子呀!」

 

甲卷(第2回)

10~12題組: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淮南子‧天文訓》)

語譯:從前共工(傳說中的水神,人面蛇身)和顓頊(黃帝之孫)爭當皇帝。共工一氣之下,就一頭撞在不周山上,結果把這支撐著天的柱子撞斷了,把繫掛著大地的繩子也撞斷了。天塌了西北方,所以日月星辰都向那個方向移動;地的東南方露不出水面,所以河水、地上的積水帶著塵土流向那個方向。

 

14~16題組:

  所有的樹都是用「點」畫成的,只有柳,是用「線」畫成的。

  別的樹總有花、或者果實,只有柳,茫然地散出些沒有用處的白絮。

  別的樹是密碼緊排的電文,只有柳,是疏落的結繩記事。

  別的樹適於插花或裝飾,只有柳,適於霸陵的折柳送別。

  柳差不多已經落伍了,柳差不多已經老朽了,柳什麼實用價值都沒有──除了美。柳樹不是匠人的樹,這是詩人的樹,情人的樹。柳是愈來愈少了,我每次看到一棵柳都會神經緊張的屏息凝視──我怕我有一天會忘記柳。我怕我有一天讀到白居易的「何處未春先有思,柳條無力魏王堤」,或是韋莊的「晴煙漠漠柳毿毿」竟必須去翻字典。

  柳樹從來不能造成森林,它註定是堤岸上的植物,而有些事,翻字典也是沒用的,怎麼的注釋才使我們了解蘇堤的柳,在江南的二月天梳理著春風,隋堤的柳怎樣茂美如堆煙砌玉的重重簾幕。

  柳絲縧子慣於伸入水中,去糾纏水中安靜的雲影和月光。它常常巧妙地逮著一枚完整的水月,手法比李白要高妙多了。

  春柳的柔條上暗藏著無數叫做「青眼」的葉蕾,那些眼隨興一張,便噴出幾脈綠葉,不幾天,所有穀粒般的青眼都拆開了。有人懷疑彩虹的根腳下有寶石,我卻總懷疑柳樹根下有翡翠──不然,叫柳樹去哪裡吸收那麼多純淨的碧綠呢?

(張曉風〈詠物篇‧柳〉)

賞析:第一部分包括四個短段,作者大量運用對比手法來凸顯柳的清逸淡雅,使柳的形象非常鮮明。第二部分只有一段,同樣也用對比寫柳的負面(落伍、老朽、無實用價值)形象,來凸顯它是詩人的樹、是情人的樹,是更具正面價值的情思之美。第三部分包括六、七段,寫柳的動、靜之美,用巧妙的轉化手法,說柳「糾纏水中安靜的雲影和月光」。最後的第四部分最令人讚嘆的是作者奇特的想像力和譬喻──懷疑柳樹根下有翡翠,點染出柳的鮮翠碧綠,而那種純淨的碧綠正是柳最與眾不同的美之所在!

 

十三、歷屆試題精選

(一)備課資源

1.閱讀下文,推斷作者認為進行歷史研究時,對「研究結果」最具關鍵影響力的選項是:「我的研究方法,總是在一個固定的時點上切一橫斷面,在下一個時點上再切一個橫斷面,然後比較這兩個橫斷面相異之處,再在其中尋求變動的主因及變化的現象。因此我這工作最重要的是選時點,而選時點則往往取決於個人的主觀意識,甚至帶有冒險性的意味,有時也可能因為原選的橫切面不恰當而導致觀察錯誤。因此,歷史研究的主觀性使歷史學無法成為精密的科學。」(許倬雲〈中國古代文化的特質〉) (A)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 (B)研究者的選擇與判斷 (C)一套精密的科學方法 (D)冒險蒐集材料的勇氣。                 〔97學測〕

答案:(B)

解析:這種題目的分析就是──答案就在題目中!「工作最重要的是選時點」,就是答案。

‧本題測驗目標為判讀資料的能力。本課的給我一個「解釋」與資料判讀能力的培養亦有關聯。

 

2.閱讀下列短文,回答(1)、(2)題。                      〔99指考〕

滄州南一寺臨河幹,山門圮於河,二石獸沉焉。閱十餘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餘里無跡。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於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 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數里外。  (紀昀〈河中石獸〉)

(1)下列四圖,何者最接近「老河兵」對「河中石獸」移動原因的分析?

 

 

(2)上述故事的主要寓意為何 (A)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B)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C)研究學問不可草率從事,須有充分的準備 (D)研判事理宜盱衡諸種因素,勿以一二常情臆斷

答案:(1)(A) (2)(D)

解析:(1)本題要求考生從四個選項的圖示,選出何者最接近「老河兵」對「河中石獸」移動原因的分析。答題的關鍵在於讀懂老河兵之言,知道凹洞位於水流衝擊石獸的地方,就可選出正解。

(2)根據一般常識,我們都知道任何東西都會順流而下,僧人以此認知找石獸。講學者用泥沙和石獸的質地、彼此的關係推論,結果還是錯的。老河工憑著他長期整治河流的經驗,知道水流沖刷對石頭和泥沙的影響,由水流、石獸和泥沙的關係推判石獸沉沒處在上游,而不在下游或當初落下之處更深的河底,找到正確答案。顯示研判事理應觀察各種因素,不要以一兩件常情臆斷推測,正解為(D)。(補充:原文後有「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即為本題的正解。)(A)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意指實踐的重要,與本文無關。(B)出自《孟子‧告子上》,意指追求學問的方式沒有什麼訣竅,只在於找回自己放失的本心就可以了。(C)研究學問不可草率從事,須有充分的準備。故事並未指陳講學家研究學問草率,也未顯示老河工有充分準備。

語譯:滄州南方有一座寺廟靠近河邊,佛寺的外門坍塌至河裡,兩座石獸也沉入水中。經過十幾年,僧人募集資金重新整修寺廟,在水底打撈那兩座石獸,終究找不到,認為已經被河水沖至下游了。他們划著好幾艘小船,拿著鐵鈀在水裡拖引,找了十幾里都找不到。有一個講學家在廟裡設館授徒,聽到這件事,笑著說:「你們不了解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哪裡能被暴漲的河水沖著走?這石獸質地堅硬沉重,水底泥沙質地鬆軟輕浮,石獸淹沒在泥沙中,漸漸越沉越深,沿著河流去找石獸,不是很荒謬嗎?」眾人佩服,認為他的說法正確。一位老年河工聽了,又笑著說:「凡是石頭掉在河中,應當到上游去找。因為石頭質地堅硬沉重,泥沙質地鬆軟輕浮,河水沖不走石頭,水流沖激的力量被石頭阻擋形成反作用力,一定會轉往沖向石頭下、面對水流處的泥沙,泥沙承受水流沖刷,成為坑穴,漸漸越來越深,深度至石頭的一半,石頭就會傾倒轉落坑穴中。像這樣水流沖刷泥沙,形成坑穴,石頭再傾倒掉入穴中,一再重複,石頭的位置反而越趨上游,像逆流而上一般。到下游找石獸,固然是錯的;在原地河底中找石獸,不是更荒謬嗎?」僧人依照他的話,果然在上游幾里之處找到石獸。(j柿:削下的木片。k湮:音ㄧㄣ,又音ㄧㄢ,埋沒、淹沒。l嚙:通「齧」,音ㄋㄧㄝˋ,啃、咬。)

‧本題測驗目標為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敘述提出解釋、分析與本課相關。

 

 

 

 

 

(二)延伸補充

3.下列是一段現代散文,請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南方留在我記憶中的 (甲)或是那古舊小鎮裡隨意蔓延的街道,(乙)而是那些在亞熱帶叢林裡蟄伏的山間小路,(丙)你的行走同樣毫無目的,(丁)那是一道沒有目的也沒有時間的空間曲線,(戊)並不是秦嶺和長江劃下的那一道武斷的直線, 你既看不到五步開外的去處,你回頭也看不見身後已走過的路,它總是為不明的障礙物所遮蔽。」(陳曉明〈詭祕的南方〉) (A)(丁)(丙)(甲)(乙)(戊) (B)(丁)(丙)(戊)

(甲)(乙) (C)(戊)(甲)(丙)(丁)(乙) (D)(戊)(乙)(甲)(丁)(丙)。          〔91指考〕

答案(D)

解析:可從「並不是」→「而是」→「或是」這類的口語習慣來判讀;又從末尾的提示首句「你既看不到……你回頭也……」而知前一句應該也是「你……」。總之,從這類的排比句式去推敲,答案就出來了。

4.(甲)有個美國友人來信說:孩子幼小時□在你腳尖上,長大了□在你心尖上。(琦君《桂花雨‧媽媽,給你快樂》)(乙)秋陽似酒,雖稍嫌辛辣,卻已是老炭文火,靜靜□著他的世界。他的世界在這秋日的午後,慢慢□熟。(劉大任〈秋陽似酒〉)(丙)米亞屋裡□滿百香果又酸又甜的蜜味,像金紅色火山岩漿□出窗縫、門縫,從陽臺電梯流瀉直下灌滿寓樓。(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上引各文,前後兩個□都是動詞,並且是相同的字。根據各文文意,依序最適合填入□內的選項是 (A)立/烘/飄 (B)踮/燜/浮 (C)繫/烤/漲 (D)踩/燉/溢。 〔94指考〕

答案(D)

解析:(甲)之用詞,因為以孩子為主詞,所以不適合用父母主動的「繫」字;「踮」太雀躍,這種情緒並不需要。(乙)因為有「老炭文火」的取材,故而「燉」的意象最為合宜。(丙)用視覺形容味覺,同時用了「火山岩漿」的取材,故用「溢」最合適。

5.下列文字,依文意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是:「看哪,這樣的雲彩和天色! (甲)過一會你才明白(乙)宇宙的深處乃在這山狀雲彩的邊緣及狹灣處──純潔與秩序的至高無上之象徵(丙)黑暗的柔軟的只是雲彩(丁)其實,宇宙的神祕與深度不是雲彩與黑暗可以表現出來的(戊)第一眼你可能會認為黑暗處就是深的地方 深度只有在光明、寧靜的地方才能找到。」(赫塞〈玻璃珠遊戲〉) (A)(乙)(戊)(甲)(丁)(丙) (B)(乙)(丙)(戊)(甲)(丁) (C)(戊)(甲)(丙)(乙)(丁) (D)(丙)(戊)(丁)(甲)(乙)。                          〔94指考〕

答案(C)

解析:排序題首先必須找出邏輯上必定的排列,比如(戊)「第一眼認為」必定在(甲)「過一會」以及(丁)「其實」之前;而由文意可知(丁)「其實宇宙的神祕與深度不是雲彩與黑暗可以表現出來的」一語,正好可以接著「深度只有在光明、寧靜的地方才能找到」,故(丁)需置於最後,符合這兩個條件的,只有(C)。

6.閱讀下文,選出與本文作者見解最相符的選項:「人的意識像一座冰山,表面看得到的部分只有一點點,下面是龐大的潛意識,安靜地累積並成長。當我們從事創意工程時,像是從冰山的頂端鑽洞下去探測並採取那下面的一切,重要的是下面的組成成分是什麼,以及自己鑽洞探索的技術如何。」(賴聲川〈賴聲川的創意學〉) (A)年齡越長,越適合從事創意工程 (B)創作應破除冰冷虛偽,展現熱情 (C)擴充內在的儲存,有助於啟發創意 (D)潛心鑽研知識,是藝術創作的起點。                               〔97學測〕

答案:(C)

解析:這種題永遠不變的分析就是──答案就在題目中!「重要的是下面的組成成分是什麼」,就是答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chia2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