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傾城之戀    張愛玲

一、寫作背景

香港戰爭的經驗

   小說中香港戰爭的背景,是張愛玲在香港大學唸書時真實的體驗。對於戰爭轟炸的描寫,戰爭中生命、財產都不可靠的感受,她有深刻的體會,在這種空落落的心境中,許多人選擇結婚了,這也是柳原與流蘇結婚的心理背景。

   張愛玲曾說:「圍城的十八天裡,誰都有那種清晨四點鐘的難挨的感覺—─寒噤的黎明,什麼都是模糊,瑟縮,靠不住。回不了家,等回去了,也許家已經不存在了。房子可以毀掉,錢轉眼可以成廢紙,人可以死,自己更是朝不保暮。人們受不了這個,急於攀住一點踏實的東西,因而結婚了。」

   她曾看到一對戰爭時新婚的夫妻默默相望的歡喜與戀戀之情,並帶來無端的快樂。

滿足讀者的嚮往

   〈傾城之戀〉似乎很普遍的被喜歡,主要原因大概是報仇罷?舊式家庭裡地位低的,年輕人,寄人籬下的親族,都覺得流蘇的「得意姻緣」,間接給他們出了一口氣。年紀大一點的女人也高興,因為向來中國故事裡的美女總是二八佳人,二九年華,而流蘇已經近三十了。同時,一般少女在范柳原身上找到她們的理想丈夫:豪富,聰明,漂亮,外國派。

   我的情節向來是歸它自己發展,只有處理方面是由我支配的。流蘇實在是一個相當厲害的人,有決斷,有口才,柔弱的部分只是她的教養與閱歷。我從她的觀點寫這故事,而她始終沒有澈底懂得柳原的為人,因此我也用不著十分懂得他。他因為思想上沒有傳統的背景,所以年輕時候的理想禁不起一點摧毀就完結了,終身躲在浪蕩油滑的空殼裡。

   寫「傾城之戀」,當時的心理我還記得很清楚。除了我所要表現的那蒼涼的人生的情義,此外我要人家要什麼有什麼,華美的羅曼史,對白,顏色,詩意,連「意識」都給預備下了(就像要堵住人的嘴),艱苦的環境中應有的自覺……。「傾城之戀」我想還是不壞的,是一個動聽的而又近人情的故事。

(節錄自張愛玲《對照記‧談傾城之戀》)

二、作者介紹

家世

張愛玲的家世顯赫,外曾祖父(李鴻章)、祖父張佩綸都是末名臣,至父親張志沂時已漸趨沒落。其父本為傳統文人,身處新舊、中西文化交替之際,風流成性、花天酒地,由住洋宅、玩汽車,到抽鴉片,無所不為。母親黃素瓊則留學歐洲,長期旅居國外,作風前衛,堪稱時代新女性。父親再婚後,張愛玲與繼母發生衝突,離家出走,投靠母親,但母親家的生活依然未能盡如人意。張愛玲既出身豪門,對滿清遺老的文化型態,有最直接的觀察與體會。又受其母親與姑姑影響,自幼接觸西方文明與新式教育,在二者交會之下,遂產生了早慧的天才。

個性

張愛玲的個性好強,意志堅決,卻又有處處不如人的自卑抑鬱,因此她以對未來遠大的理想期許自己,以補償現實生活的窮窘灰暗。她期待自己像母親與姑姑一樣出國留學,她要成名,要比林語堂更有名。後來她在香港大學專心念書,一切文字都用英文書寫,乃至於移民美國後一再以英文創作,意圖打入美國文壇,都根源於她少女時的宏偉志向。

作品

張愛玲於民國二十七年(十九歲)參加倫敦大學考試(在上海舉行招生考試),獲遠東區第一名,二十八年歐戰爆發,無法赴英,乃轉考入香港大學,結識炎櫻,成為終身摯友。三十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被迫輟學回上海。民國三十二年,二十四歲的張愛玲開始大量發表作品,《第一爐香》、《第二爐香》使其在上海文壇一舉成名。接著又發表(《傾城之戀》)、(《金鎖記》)、(《紅玫瑰與白玫瑰》)等中國現代文學的不朽傑作。張愛玲最重要而精采的中、短篇小說,幾乎都集中在民國三十二、三十三兩年內寫成。民國三十三年出版短篇小說集(《傳奇》)與散文集(《流言》),造成張愛玲旋風。1952之後,張愛玲經香港輾轉到美國,1973年後定居洛杉磯,晚年於寓所深居簡出,直至病逝。

三、國學常識

作 者

本名籍貫

生 平

創作特色

著 作

(魯迅)

1881

1936

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

出身於沒落的仕宦家庭。青年時代受進化論、尼采超人哲學和托爾斯泰博愛思想的影響。1902年去日本學醫,後來從事文藝工作,企圖用以改變國民精神

創作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誌工作,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被稱為中國新文學的奠基人

狂人日記、孔乙己、阿Q正傳、吶喊、徬徨

(賴和)

1894

1943

本名賴河,號懶雲,臺灣彰化人

自小習漢文,後入公校接受日文教育,在彰化行醫,加入文化協會,投入抗日運動。終生創作不絕,留下大量作品,響應新文學運動,作品遍及小說、新詩、散文。人稱「臺灣新文學之父」

作品具強烈抗議性、豐富同情心及深刻自我反省,被譽稱為「臺灣的魯迅」,是日治時代臺灣新文學的重要作家之一

賴和全集

鍾理和

1915

1960

屏東人,

後遷高雄美濃

僅受高等小學及一年半村塾的教育;以文學創作為職志,自力學習中文。因與同姓鍾台妹戀愛遭社會反對,兩人遠赴大陸,雖謀生艱難,仍堅持寫作。臺灣光復次年,舉家歸臺,但不幸得肺病,不離病榻,家計賴其妻維持。一生備極艱辛,其創作全憑自修與毅力。人稱「倒在血泊裡的筆耕者」

創作歷三十餘年不間斷。作品生前死後俱未受重視,至七○年代才被人發現,今已公認為戰後初期臺灣重要作家。作品大率描寫個人生活之人事物。雖表現生活中的悲苦與哀傷,但適可而止,有溫柔敦厚之風

鍾理和全集

琦君

1917

2006

本名潘希珍

五歲開始習字,閱讀中國古典詩詞,1941年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高等法院書記官、司法行政部科長、大學兼任教授

散文作品大多是懷舊的童年往事小說則特重於披露善良的靈魂;而透過小說人物,讓人讀到了一種哲學的,也是美學的優美人生

紅紗燈、桂花雨、琴心、橘子紅了

張愛玲

1920

1995

 

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是晚清洋務派領袖、朝廷重臣李鴻章的女兒。父親張志沂是典型的遺少,母親黃素瓊則是留過洋的新女性

自第一篇文章〈我的天才夢〉開始嶄露頭角,至今研究其文章者多如星斗,張學與紅學有其相提並論的地位

傾城之戀、半生緣

鍾肇政1925

 

桃園龍潭人

戰後開始學中文,投入文學創作,獎掖後進

臺灣大河小說的開拓者

濁流三部曲、魯冰花

葉石濤1925

2008

臺南市人

日文、中文皆運用自如

主張「以臺灣為中心」寫作,撰寫臺灣第一部文學史

西拉雅族的後裔

(黃春明)

1935

 

先後擔任小學老師、電臺記者、編劇、導演、製作人等

早期小說反映臺灣農村生活,長於刻劃卑微小人物;後來旅居臺北,主題轉為描寫都市風貌以及本土文化與外國文化交融的迷思;散文寫作表現出色,對環境生態和弱勢族群多所關懷

鑼、等待一朵花的名字、兒子的大玩偶

(白先勇)

1937

 

將門後代,幼年因病不能就學,童年時間多半獨自度過。臺大外文系畢業,在文學雜誌發表第一篇短篇小說〈金大奶奶〉。並與臺大同學歐陽子陳若曦王文興等共同創辦了《現代文學》雜誌

小說情節,寫法多樣,用字採濃厚油畫形式。作品以其滄桑的歷史感、濃鬱的悲劇意識、深邃的哲人氣息和別具一格的行文技巧深深吸引讀者,不少作品在兩岸被改編成電影

臺北人、寂寞的十七歲、孽子、驀然回首、樹猶如此

(洪醒夫)

1949

1982

本名洪媽從,彰化人

民國五十五年入臺中師專,翌年處女作短篇小說〈逆流〉刊登於臺灣日報副刊,開始寫作生涯

小說人物多為家鄉農民,對這些同鄉的貧困、迷信,表現高度的關懷與同情。文中不做主觀批判,描繪人物多具有中國農民質樸本質

黑面慶仔、市井傳奇、田莊人

 

四、課文深究

舞臺充滿象徵意涵

1.白公館象徵腐化無情的舊時代

   流蘇出身陳腐的舊家庭,像神仙的洞府般封閉,千年如一日般重複著無聊的生活。趕不上生命的胡琴,遺忘時代,也被時代遺忘,甚至不知生命何以淪落到這般田地。流蘇感到最恐怖的是:一輩子和這些壞人、壞事沾連在一起,自己是否已經跟他們一樣,成為自己最憎惡的人。流蘇跟家人一樣極端自私功利,所作所為只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

2.香港象徵自由犯沖的新時代

   傾城之戀中流蘇初到香港所見的犯沖的景象:「望過去最觸目的便是碼頭上圍列著的巨型廣告牌,紅的,橘紅的,粉紅的,倒映在綠油油的海水裡,一條條,一抹抹刺激性的犯沖的色素,竄上落下,在水底下廝殺得異常熱鬧。」巨型的廣告招牌擁擠著衝突刺激的鮮豔顏色,彼此廝殺著,恐怖得誇張,繁華新潮的香港是流蘇與柳原戀愛的舞臺。戰爭後,柳原與流蘇進城所見淡墨色空靈的天,平淡而恐怖,那是城市文明被摧毀後令人驚怖的荒涼。

故事情節細膩曲折

1.「皺紋」之說觸怒流蘇

   流蘇與柳原月下散步,走到灰磚砌牆下靠著牆說話,他們似乎打開心門,抒發心情遭遇。最後柳原論流蘇的特長是低頭,低頭卻是適合少女;而且低頭多年,脖子可能要起皺紋。此語立即觸到流蘇的地雷──老,使流蘇扭頭就走。柳原之論無心或有意?頗耐人尋味。

   此後兩人住在隔壁,柳原採一貫策略,總是主動出擊,訴說跟流蘇在一起就喜歡做傻事,藉此表達痴情,流蘇卻認真地以為因自己傻使然。柳原諧謔,意在調情,流蘇卻句句當真。兩人的性格,可謂南轅北轍。

2.海灘拍蚊,冒犯流蘇

   男女主角到處玩,柳原維持君子風度,按兵不動;流蘇嚴謹的戒備,全無用武之地。對柳原多了認識,感情持續加溫,流蘇放心與柳原在海灘嬉戲,柳原提議互相拍打沙蠅,不知怎地流蘇被得罪走了。關係向後退。此時柳原和薩黑荑妮廝混,故意冷落流蘇。關係降到谷底,而這乃是下一個高潮之前的低盪。

3.暗夜攻心,夢幻招數

   柳原雨中歸來,與流蘇相遇攀談,言歸於好,朝新的高潮推進。柳原表示你管得住我,向流蘇示愛;流蘇訴怨:你何嘗在意我?情侶的關係到此點明。然高潮又是另一波低谷的前兆,轉瞬間,流蘇覺得自己因吃醋很快與他和好,中計了。夜裡如夢的情話,柳原示愛,也試探流蘇的態度。表白他不娶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流蘇卻覺得不必在乎對方是否愛自己。白日相見,他們隻字不提,近乎夢幻招數,又像暗夜攻心之襲。

4.以退為進,流蘇返滬

   高潮急轉向下,流蘇發現被外人當作夫婦觀,才發覺她竟已不知不覺中了柳原的圈套,四面受圍,難以脫身了。此時,流蘇想出以退為進的策略,決意撤兵回上海。這是流蘇僅有的一次主動。柳原氣定神閒地接招,滿有控制全盤的把握。兩人關係跌入不確定。白公館熾熱炸開的流言閒語提醒了流蘇面對殘酷的現實。流蘇深受舊思想影響,抓住淑女的身分,忍著不去找工作,一個秋天又老了兩年。

5.再來香港,成為情婦

   柳原恢復主動攻勢,捎來電報邀請。流蘇屈服於家庭壓力與年齡,全軍覆沒,在無任何較優的議合條件之下,再到香港,當了柳原的情婦。這是慘敗的結局。若知如此,當初何必返回上海?流蘇終究管不住自己地沉淪了。

6.香港之戰,真心相待

   香港淪陷挽救了流蘇的命運,也可以說苦難教導他們最寶貴的一課。同甘共苦,經歷了戰爭的恐怖與生死無常,他們終於學會了真心相待,懂得珍惜彼此的關係,終而柳原提議結婚,回到上海。然而,柳原始終感覺人生不是自己所能決定的,是命運的操縱。流蘇成了柳原名正言順的妻,雖然達成目的了,但還是有些悵惘。《傳奇》之一的〈傾城之戀〉,奇在於結局之奇,奇在戰爭摧毀了一個城市,卻成全了流蘇的夢。

人物刻畫細膩

1.刻劃流蘇之美與懼老

   作者細膩地描寫流蘇的容貌,身段嬌小纖細,膚色晶瑩白膩如玉,秀氣的小臉有彎彎的眉目,那嬌滴滴清澈的美目,勾引著人心。對於自己的美,流蘇相當有自覺,不必對鏡,與柳原月下散步,她想像自己月光下的臉,「眉與眼,美得不近情理,美得渺茫。」

   流蘇來自腐舊家庭那神祕難解的美感,正是她俘虜柳原必備的條件。「老與醜」是流蘇相當敏感恐懼的,因她保有傳統觀念,認為青春美貌之「婦容」,是吸引異性,獲得婚姻的要素。女人只能「以色事人」,那麼色衰自然愛弛,如何能獲得婚姻與生存的保障?年近三十,青春將逝的她更感到恐慌無助。

2.以言取人,柳原情話

   作者不著墨於柳原的外貌,反側重他聰明俏皮的情話與優越的客觀條件。他年輕有錢,可以瀟灑地遊走情場,享受人生。他思索人生,追尋真愛。他善於高雅的調情,說漂亮挑逗的情話,似無心又像有意,也是推動情節的重要關鍵。例如,再到香港時,柳原說「她的綠色雨衣像一隻瓶,又註了一句『藥瓶』……又附耳加了一句:『你就是醫我的藥。』」真是絕妙好辭,形象逼真,思考跳躍,層層轉折,從有趣的比擬、似乎嘲諷到露骨的告白,富於機趣。不必著墨外貌,柳原風流浪漫、聰明俊俏的形象已躍然紙上。

3.薩黑荑妮,對照流蘇:

   薩黑荑妮在小說中宛如流蘇的頭號情敵,使流蘇心生威脅,對小說的情節有推動之功。當流蘇生氣走開,她即刻趁虛而入。流蘇感受到情敵的威脅,興起危機意識,當柳原回頭探詢時,趕緊抓取。她頗有蠱惑撩人之姿,似乎無言地勾引柳原。她的主動積極與裝扮妖冶嫵媚,跟流蘇的被動與古典相映成趣。柳原終於決定結婚,也拜她推波助瀾之功。「她喚流蘇『白小姐』。柳原笑道:『這是我太太。你該向我道喜呢!』」多虧她的提醒,使柳原感受到流蘇的委屈,主動提出結婚。既然流蘇結了婚,她也沒戲唱了

善用(象徵)

 

野火花:

1.夜裡流蘇看不見野火花,卻覺得它「壁栗剝落燃燒著,紅得不能再紅了」,象徵流蘇此刻燃燒著熱烈的情意

2.「那輕纖的黑色剪影零零落落顫動著,耳邊恍惚聽見一串小小的音符,不成腔,像簷前鐵馬的叮噹。」由視覺轉為聽覺,象徵著戀愛中的流蘇輕快飛揚的心。

月亮:

1.從「柳原既然能抗拒淺水灣的月色,就能抗拒甲板上的月色。」可知月亮在小說中象徵情愛

2.深夜柳原來電問月亮,「流蘇不知道為什麼,忽然哽咽起來。淚眼中的月亮大而模糊,銀色的,有著綠的光稜。」月亮模糊不確定,有著凶險的危機。

牆:

柳原表示如果文明被戰爭摧毀,一切都被炸光了,剩下的這堵牆,牆下兩人相逢,也許彼此會有一點真心。可見歷經戰火依然屹立不搖的「牆」象徵真摯永恆的愛。

胡琴:

創造距離與蒼涼感。以胡琴的意象揭開序幕,也替小說閉了幕,使小說與讀者之間有一種心靈的距離感,彷彿拉胡琴的人演述的一則故事。

善用(比喻)

1.「她起初倒覺得不安,彷彿下樓的時候踏空了一級似的,心上異常怔忡。」取日常生活踏空階梯的經驗,譬喻擔憂的期待落空之突兀,帶來心靈的驚詫失落,喻體、喻依反差極大,卻極為傳神。

2.柳原在細雨迷濛的碼頭上迎接她。說她的綠色玻璃雨衣像一隻瓶,又注了一句:「藥瓶」。以透明的瓶子譬喻綠色玻璃雨衣,真是神來之筆;更俏皮有趣的是增字為「藥瓶」,使人有了不同的聯想;「你是醫我的藥。」棄「瓶」留「藥」,幽默逗趣,出人意表。寫得天衣無縫,卻使流蘇瞬間百味交錯,忽然嗔怒不快,忽覺甜蜜溫馨。

五、形音義比較

字 形

字 義

詞 例

欺騙

逗弄、照顧小孩

(ㄏㄨㄥˇ)

得了,別「」我了(本課)

「哄」小孩

許多人同時發聲

(ㄏㄨㄥ)

不知只是他妹子出來敷衍幾句就收場了,當時一「哄」而散。

                        (第一冊劉鶚‧明湖居聽書

繞、轉

甚至於乘著電車「」圈子(本課)

用雙手或衣襟、裙襬等攏住東西

他卻串枝分葉,敲了三個果,「」在襟中。

                               (西遊記第二十四回)

承擔

你放手去做,若有問題我會幫你「」著。

招攬

」售、「」攬、「」生意

廝混

相處、往來

從這天起,柳原整日地和薩黑荑妮「廝混」著。(本課)

不務正業、嬉耍胡鬧

的混日子

二舅母生的有個表兄,乃啣玉而誕,頑劣異常,極惡讀書,最喜在內幃「廝混」。         紅樓夢第三回

相混合

新愁近來接著舊愁,「廝混」了難分新舊。王實甫西廂記

(找、探求)

但是「尋」了個低三下四的職業,就失去了淑女的身分。

                                                 (本課)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白居易‧琵琶行)

「尋」向所誌。       (第一冊陶淵明‧桃花源記)

普通、一般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常百姓家。 (劉禹錫‧烏衣巷)

(不久)

「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李密‧陳情表)

未果,「尋」病終。      (第一冊陶淵明‧桃花源記)

(探究)

「尋」君去就之際,非有他故,直不能內審諸己。

                                (丘遲‧與陳伯之書)

八尺

室廣八尺,深可四「尋」。     (文天祥‧正氣歌並序)

牽挽

到了淺水灣,他「攙」著她下車。(本課)

雜入、混合

泥裡「攙」著石灰。

六、字形辨析

★相同偏旁

偏 旁

字 音

詞 例

ㄔㄣ

(生氣、發怒)

(ㄓㄣˇ)

(謹慎細心)

ㄔㄡˇ

了一眼(看)

ㄑㄧㄠˇ

然變色(變了臉色)

ㄑㄧㄠ

、鐵(挖掘泥土的器具)

(ㄐㄧㄡ)

山猿谷鳥,哀鳴啾啾(蟲鳥鳴叫聲)

ㄐㄧㄡ

住不放、出元凶(扭扯、抓住)

ㄑㄧㄤˋ

踉踉蹌蹌(步伐不穩,跌跌撞撞)

(ㄑㄧㄤˋ)

著了(因異物進入氣管而引起噴出、咳嗽等)(煙氣或味道刺激鼻腔而使人不舒服)

(ㄔㄨㄤˋ)

(哀傷的)

(ㄔㄨㄤ)

、滿目痍;千百孔(皮膚或黏膜上的潰瘍)

ㄘㄤ

海桑田、海一粟(青綠色)

ㄏㄨㄟˋ

(鳥嘴)、不容置不容許插嘴或批評

ㄓㄨㄛˊ

啄食(指鳥兒吃東西)

ㄒㄧㄚˊ

(親近而態度不莊重)

ㄒㄧㄚˊ

匣子(箱子)

(ㄒㄧㄚˊ)

猛虎出(關獸畜的檻籠)

ㄐㄧㄚˇ

(肩)

ㄓㄚˊ

(可適時開關,用以調節流量的水門)

七、修辭舉隅

修辭

例句

(誇飾)

1.壁栗剝落燃燒著,一路燒過去,把那紫藍的天也薰紅了

2.人成了金色的枯葉子,輕飄飄的。

3.眾人越是說得鑿鑿有據,流蘇越是百喙莫辯

(譬喻)

1.葉子像鳳尾草,一陣風過,那輕纖的黑色剪影零零落落顫動著,耳邊恍惚聽見一串小小的音符,不成腔,像簷前鐵馬的叮噹

2.她起初倒覺得不安,彷彿下樓梯的時候踏空了一級似的,心裡異常怔忡,後來也就慣了。

3.咬一口,就是個小紅點,像硃砂痣

4.只有那莽莽的寒風,三個不同的音階,……無窮無盡的叫喚著,這個歇了,那個又漸漸響了,三條並行的灰色的龍,一直線地往前飛,龍身無限制地延長下去,看不見尾。(將寒風的三種音階比喻為龍)

類疊

1.也許你會對我有一點真心,也許我會對你有一點真心。

2.他不過是一個自私的男子,她不過是一個自私的女人。

排比

後來總還是結婚、找房子、置家具、僱傭人──那些事上,女人可比男人在行得多。

轉化

那口渴的太陽汩汩地吸著海水,漱著、吐著,嘩嘩的響。(擬人)

(映襯)

因為精神戀愛的結果永遠是結婚,而肉體之愛往往就停頓在某一階段,很少結婚的希望。

(轉品)

1.他大約是下了決心把流蘇。(形容詞轉動詞)

2.好容易朦朧了一會,床頭的電話鈴突然朗朗響了起來。(形容詞轉動詞)

3.了臉,白了他一眼。(形容詞轉動詞)

4.柳原伸手到面前去她的臉道:「又是哭,又是笑!」(形容詞轉動詞)

(鑲嵌)

但是尋了個低三下四的職業,就失去了淑女的身分。(鑲字)

設問

但在這不可理喻的世界裡,誰知道什麼是因,什麼是果呢?(激問)

 

 

 

 

 

 

 

 

 

 

八、結構表

 

 

 

 

 

 

 

 

 

 

 

 

 

 

                                                                                                                                                       

 

 

 

 

 

 

 

 

 

 

 

 

 

 

 

 

 

 

 

 

 

 

 

 

 

九、成語集錦

男女情感生變

色衰愛弛

女子美貌衰退,寵愛減退。

始亂終棄

開始加以玩弄,之後就拋棄,多指男子不專情、玩弄女性的惡劣行為。

(秋扇見捐)

扇子到秋涼的時候,被棄置不用。比喻婦人失寵被拋棄。

(琵琶別抱)

指女子改嫁或另結新歡。

遇人不淑

遇到不善良的人,指女子誤嫁了不好的丈夫。

賀人出嫁

三星燦戶

於祝賀男女結婚的婚嫁賀辭。

百年琴瑟

用於祝賀男女結婚的婚嫁賀辭。

(花開並蒂)

用於祝賀男女結婚的婚嫁賀辭。並蒂,兩朵花長在同一個花萼上,故「花開並蒂」乃祝人成雙成對或夫妻恩愛。

海燕雙棲

用於祝賀男女結婚的婚嫁賀辭。形容新人如海燕般雙宿雙飛,恩愛彌堅。

珠聯璧合

用於祝賀男女結婚的婚嫁賀辭。日月如併合的璧玉,星辰如成串的珍珠。

(鴻案相莊)

用於祝賀男女結婚的婚嫁賀辭。鴻案,指東漢梁鴻妻孟光舉案齊眉的故事。後用以比喻夫妻能互相敬重。

十、延伸學習

   張愛玲‧自己的文章(節選)

   現在似乎是文學作品貧乏,理論也貧乏。我發現弄文學的人向來是注重人生飛揚的一面,而忽視人生安穩的一面。其實,後者正是前者的底子。又如,他們多是注重人生的鬥爭,而忽略和諧的一面。其實,人是為了要求和諧的一面才鬥爭的。

  文學史上素樸地歌詠人生的安穩的作品很少,倒是強調人生的飛揚的作品多,但好的作品,還是在於它是以人生的安穩做底子來描寫人生的飛揚的。沒有這底子,飛揚只能是浮沫,許多強有力的作品只予人以興奮,不能予人以啟示,就是失敗在不知道把握這底子。

  鬥爭是動人的,因為它是強大的,而同時是酸楚的。鬥爭者失去了人生的和諧,尋求著新的和諧。倘使為鬥爭而鬥爭,便缺少回味,寫了出來也不能成為好的作品。我發覺許多作品裡力的成分大於美的成分。力是快樂的,美卻是悲哀的,兩者不能獨立存在。「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是一首悲哀的詩,然而它的人生態度又是何等肯定。我不喜歡壯烈。我是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壯烈只有力,沒有美,似乎缺乏人性。悲壯則如大紅大綠的配色,是一種強烈的對照。但它的刺激性還是大於啟發性。蒼涼之所以有更深長的回味,就因為它像蔥綠配桃紅,是一種參差的對照。

  我喜歡參差的對照的寫法,因為它是較近事實的。〈傾城之戀〉裡,從腐舊的家庭裡走出來的流蘇,香港之戰的洗禮並不曾將她感化成為革命女性;香港之戰影響范柳原,使他轉向平實的生活,終於結婚了,但結婚並不使他變為聖人,完全放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因之柳原與流蘇的結局,雖然多少是健康的,仍舊是庸俗;就事論事,他們也只能如此極端病態與極端覺悟的人究竟不多。時代是這麼沉重,不容那麼容易就大徹大悟。這些年來,人類到底也這麼生活了下來,可見瘋狂是瘋狂,還是有分寸的。所以我的小說裡,除了《金鎖記》裡的曹七巧,全是些不澈底的人物。他們不是英雄,他們可是這時代的廣大的負荷者。因為他們雖然不澈底,但究竟是認真的。他們沒有悲壯,只有蒼涼。悲壯是一種完成,而蒼涼則是一種啟示。

  我知道人們急於要求完成,不然就要求刺激來滿足自己都好。他們對於僅僅是啟示,似乎不耐煩。但我還是只能這樣寫。我以為這樣寫是更真實的。我知道我的作品裡缺少力,但既然是個寫小說的,就只能盡量表現小說裡人物的力,不能代替他們創造出力來。而且我相信,他們雖然不過是軟弱的凡人,不及英雄的有力,但正是這些凡人比英雄更能代表這時代的總量。

 

張大春《小說稗類‧意志裡的詩》(節選)

   張愛玲〈傾城之戀〉約可分為三萬字,剛好可以均勻分成三個部分,白公館裡各房之間對離婚回門的白流蘇的種種歧視、剝削以及白流蘇經由一次(有意無意間)破壞白寶絡的的相親事件所做的報復,此其一。風流成性的范柳原將白流蘇誘至香港,展開挑情攻勢,白流蘇欲拒還迎,又不甘獻身,終究還是「無聲無臭」回到上海家中,忍受冷嘲熱諷,此其二。范柳原再度將白流蘇接赴香港,賃居雙宿;適逢太平洋戰爭爆發,烽火遍地,反而成就了范、白兩人既匆促、又圓滿的一樁婚事;一個「悲哀的快樂結局」,此其三。

   即使從最膚淺的層次看,〈傾城之戀〉亦絕非一愛情故事。張愛玲巧妙地將《詩經‧大雅‧瞻卬(ㄤˊ)》和《漢書‧外戚傳》中「哲夫成城/哲婦傾城」、「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的古老典故,把來向「香港陷落、城市傾覆」的大時代開了一個語帶雙關的玩笑。使「國難」和「姻緣」相互滲透及諷刺。

   三個篇幅相當的部分包含的小段落數量並不一致,但可以明顯地看出、第一部分只處理了幾天之內的事,第二部分覆蓋了大約有一個月的光景,第三部分則自一九四一年十一月底寫到港滬恢復交通、白府四爺四奶離異、范有了「旁的女人」,真個是天荒地老,不知所終。

   以近乎相等的篇幅分別涵括極其明顯的時空跨幅並沒有讓這三個部分的敘述呈現不一致的速度感。那是因為張愛玲很能夠均勻擷取「被敘述事件的真正時間」中既能推動故事發展,又能展示角色處境的對話與情景,以一種近乎潔癖的工整齊秩,讓事件的長、短、急、緩趨近於中庸的行板。在張愛玲那裡,沒有昆德拉式的賦格妄想與負擔;但是,速度感依然存在──它存在於角色的意義之中。作者開宗明義地告訴我們:有一個「時差」問題即將引爆這個以中庸速度訴說出來的故事──

   上海為了「節省天光」,將所有的時鐘都撥快了一小時,然而白公館裡說:「我們用的是老鐘,」他們的十點鐘是人家的十一點。他們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

   白公館裡唯一能跟得上「上海」的是白流蘇。她早在二十歲之前嫁過了,離了,再回到白公館這個與世隔絕的「神仙洞府」。角色的意義使白流蘇成為一個速度感的動力,她與范柳原這個「原就是在英國長大的」、「不輕易回廣州老宅裡去」的角色只有這個共同點;與其說他們是「一見鍾情的人物」,不如說他們「同樣具備了與其他角色不一致的時差功能」。是以他們也必然會在三支舞以後便心照不宣地作起雙宿雙飛的準備。張愛玲不必告訴讀者:范柳原如何布置陷阱,讀者已然追隨白流蘇迫不及待地縱身火坑。

   以「被敘述事件的真正時間」按之:白流蘇與范柳原的相處(談不上相愛、相知)一點都不充裕,兩人之間文藝腔調的試探和戲弄恐怕也祇是張愛玲「纏綿警語、悱惻玄談」慣技的餘事而已。張愛玲顯然也刻意地讓這雙原無真情摯愛的男女在有限的交談中暴露「矯揉造作的誠懇」;其高明之處亦果在於是──不虛情假意便不致如此迫不及待,非迫不及待便不能彰顯其虛情假意。兩個角色的迫不及待(經濟上的和慾望上的)被一個更巨大的、迫不及待的力量──戰爭;催化而弄假成真了。當然,故事終於落入作者冷騭(ㄓˋ,判定)的訕笑(對愛情婚姻甚至大時代)而收場。白流蘇試圖重獲「經濟支援」與脫離封閉家族的意志,加上范柳原試圖征服「中國女人」以證明自己做得了主的意志,形成了潛伏在中庸行板底下的速度感。他們說得多、行動得快、謀略得細密深遠,致使「白公館」這個古老的中國瞠乎其後,難望項背,祇能以「咿咿啞啞的胡琴」,聊備一格地為之對照、映襯、伴奏。

 

十一、相關名句

1.「人性」是最有趣的書,一生一世看不完。(《張愛玲語錄》林以亮輯)

2.要做的事情總找得出時間和機會;不要做的事總找得出藉口。(《張愛玲語錄》林以亮輯)

3.一個知己就好像一面鏡子,反映出我們天性中最優美的部分來。(《張愛玲語錄》林以亮輯)

4.一個人在戀愛時最能表現出天性中崇高的品質。這就是為什麼愛情小說永遠受人歡迎──不論古今中外都一樣。(《張愛玲語錄》林以亮輯)

5.啊,出名要趁早啊!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張愛玲《傳奇.再版序》)

6.對於不會說話的人,衣服是一種言語,隨身帶著的一種袖珍戲劇。(張愛玲《童言無忌‧穿》)

7.能夠愛一個人愛到問他拿零用錢的程度,那是嚴格的試驗。(張愛玲《童言無忌‧錢》)

 

十二、測驗卷資料補充

甲卷(第2回)

17、18題組:

  以前我一直這樣想著:等我的書出版了,我要走到每一個報攤上去看看,我要我最喜歡的藍綠的封面給報攤子上開一扇夜藍的小窗戶,人們可以在窗口看月亮,看熱鬧。我要問報販,裝出不相干的樣子:「銷路還好嗎?──太貴了,這麼貴,真還有人買嗎?」呵,出名要趁早呀!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最初在校刊上登兩篇文章,也是發了瘋似地高興著,自己讀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都像是第一次見到。就現在已經沒那麼容易興奮了。所以更加要催:快,快,遲了來不及了,來不及了!個人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有一天我們的文明,不論是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涼」,那是因為思想背景裡有這惘惘的威脅。

                       (節錄自《傳奇.再版自序》)

賞析:

  一九四四年張愛玲的第一本小說集《傳奇》出版後四天,便銷售一空立即再版。她為新書出版雀躍不已,她相信自己的書,可以為讀者開啟一扇浪漫的窗。她想冒充顧客去了解銷路情形,但她感覺這樣寫書賣書的時日不久長了,大難將至啊!要把握現在清澈明靜的日子。張愛玲是自愛自重的,她崇拜也自傲於自身的貴族背景,不免對人生感到沮喪與不安。後逢抗日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她更體會歷史洪荒下,「死生契闊」誰也做不了主的悲涼感,自然在一九四三至一九五四這十一年的創作脫離不了「荒涼」。

19、20題組:

  這是真的。有個村莊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許多人來作媒,但都沒有說成。那年她不過十五六歲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後門口,手扶著桃樹。對門住的年輕人,同她見過面,可是從來沒有打過招呼的,他走了過來,離得不遠,站定了,輕輕地說了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她沒有說什麼,他也沒有再說什麼,站了一會,各自走開了。就這樣就完了。後來這女人被親眷拐了,賣到他鄉外縣去作妾,又幾次三番地被轉賣,老了的時候她還記得從前那一回事,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後門口的桃樹下,那個青年。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

「噢,你也在這裡嗎?」                (節錄自張愛玲〈愛〉)

賞析:

  張愛玲筆下的這位女子,是傳統社會下的犧牲者,她的一生完全不能自由做主,唯有那年春天晚上,後門桃樹下的青年,那句「噢,你也在這裡嗎?」在女子心中產生的情愫,是誰也干涉不了的自由意志。女子老來回想年少時兩人短暫的互動,青年含蓄的語言,是一種愛,是女子人生中乍現的愛苗,而她的一生除此之外,再也沒有心動的時刻了。

A卷(第2回)

14、15題組:

   哀哉!夫差不信伍子胥而任太宰嚭,乃此禍晉之驪姬、亡周之褒姒,盡妖妍於圖畫,極凶悖於人理。傾城傾國,思昭示於後王;麗質冶容,宜求監於前史。

                                   (袁康《越絕書‧卷九‧越絕計倪外傳》)

語譯:

   悲哀啊!夫差不相信伍子胥而信任太宰嚭,這就像是那禍害晉國的驪姬、使周朝滅亡的褒姒,都是極妖媚美豔的容貌形象,卻又極不祥而悖逆人倫道理。他們都使國家傾覆了,這歷史教訓明白顯示給後代君王;見到美麗而妖媚的容貌,就應該以前朝歷史為殷鑑。(監:借鏡)

 

16、17題組:

   男孩的學名,恭楷寫在開蒙的書卷上,以後做了官,就叫「官印」,只有君親師可以呼喚。他另有一個較灑脫的「字」,供朋友們與平輩的親族使用。他另有一個備而不用的別名。至於別號,那更是漫無限制的了。買到一件得意的古董,就換一個別號,把那古董的名目嵌進去。搬個家,又換個別號。捧一個女戲子,又換一個別號。本來,如果名字是代表一種心境,名字為什麼不能隨時隨地跟著變幻的心情而轉移?                      (張愛玲〈必也正名乎〉)

賞析:

   本文旨在表現中國名字有趣的變化,其中往來稱呼也隨之各異。

 

十三、歷屆試題精選

1.填詞測驗:

(1)「飢餓的滋味他還是第一次嘗到。⋯⋯那種痛苦是介於牙痛與傷心之間。」(張愛玲《秧歌》)

                                                                       95學測﹞

(2)臨別的時候,他捧著她的溼濡的臉,⋯⋯睫毛在他手掌心裡撲動像個小飛蟲。

                                         (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    ﹝93年指考補考﹞                                                      

(3)流蘇沒了主意,砲火卻逐漸猛烈了。⋯⋯像牙醫的螺旋電器,直挫進靈魂的深處。

                                               (張愛玲〈傾城之戀〉)   ﹝93年指考補考﹞                                              

2.文意排列:「平安戲院前面的場地空蕩蕩的,不是散場時間,也沒有三輪車聚集。⋯⋯見她揮手叫,踏快了大轉彎過街,一加速,那小風車便團團飛轉起來。」(張愛玲《色.戒》) ﹝97學測﹞

3.閱讀測驗:「振保的生命裡有兩個女人,他說的一個是他的白玫瑰,一個是他的紅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

(1)「床前明月光」一方面呈現潔淨的美感,一方面寓託思慕嚮往之情。(2)「蚊子血」、「飯黏子」分別由「紅」、「白」聯想取譬,表達礙眼生厭之感。(3)以「普通人把節烈兩個字分開來講」諷刺男人要求女人從一而終,自己卻拈花惹草。                        ﹝99學測﹞

4.閱讀題組:「鄰近的高射炮成為飛機注意的焦點,飛機蠅蠅地在頂上盤旋,⋯⋯『砰』削去屋簷的一角,沙石嘩啦啦落下來。」(張愛玲〈傾城之戀〉)                   ﹝98第二次基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chia2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