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之獨步  紀 弦

()雁     

 

 

第九課 現代詩選

一、寫作背景

(一)狼之獨步

紀弦深受現代派影響,在臺灣詩壇極力倡導現代派詩創作,堪稱是「現代派旗手」。民國四十二年二月,紀弦創辦《現代詩》季刊,三年後組成現代詩社,當時大多數臺灣知名詩人皆為詩社成員,在詩壇具有影響力。然而現代詩社所提出的「橫的移植」的觀念卻引起不同詩派的挑戰。

紀弦是一位自視頗高的狂傲詩人,他的詩經常以自我為中心,極度張揚個性,詩中經常出現鮮明的自我形象。然而,狂傲個性所面對的往往是無人喝采的世界,現實中的挫敗使他有一種悲劇感受,因而常常嘲世亦自嘲。

〈狼之獨步〉即是作者此一精神狀態的寫照,表明一種傲視一切,「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氣度。

(二)雁

本詩作於民國五十五年。詩人藉由雁不斷的飛翔,暗喻人生應該為理想、目標,排除萬難,無悔地追求。

雁是群居性極強的候鳥,飛行時會排列成「一」字形,或「人」字形,秩序井然,謂之「雁行」;覓食或就眠時,會派出警卒伺查動靜,戒備外敵,謂之「雁奴」。詩人創作,往往藉彼景以寓此情,引他物以明己志。白萩這首〈雁〉就是藉著雁的合群、飛行,來歌頌人類永不屈服的意志。以「地平線」象徵似近實遠、可見不可即的理想;以廣大虛無的「天空」說明處境的艱難,冷冷的「雲翳」則暗喻不可知的凶險。此詩意旨明確,意義深遠,具有一股冷靜的鼓舞力量,是白萩的代表作之一。

 

二、作者介紹

(一)紀 弦

紀弦,本名路逾。民國二年四月二十七日出生。民國二十二年蘇州美專畢業,從事教育工作。民國三十七年離滬赴臺,執教於臺北成功中學,直至退休。民國六十五年移民美國,寫作不輟。

紀弦十六歲開始寫詩,早年以筆名「路易士」出版第一本詩集《易士詩集》,並與施蟄存、杜衡、戴望舒、徐遲等人相友善。遷臺之前他已出過詩集、編過詩刊。來臺之後,創辦《現代詩》季刊,發動「新詩的再革命」;號稱為將「現代詩火種」由大陸帶來臺灣的第一人。之後組成「現代派」,提倡「新現代主義」,給與詩壇以極其廣大而深遠之影響。前往美國之後,他還是不斷地寫詩,年年都有新作在臺灣、香港和大陸發表,被譽為「詩壇上的長青樹」。紀弦的著作可分為四大類:經整理歸併後,已出版的正式詩集共有十部;詩選集臺灣、中國各二部;詩論集三部;散文集四部。

 

(二)白 萩

白萩,本名何錦榮,臺灣臺中市人,生於民國二十六年。民國四十四年畢業於臺中商職,經營廣告美術設計公司。十七歲即開始接觸新詩,先後在《藍星》、《現代詩》、《創世紀》、《笠》等詩刊上大量發表詩作。民國八十五年獲吳三連文藝獎,曾任臺灣現代詩人協會理事長。

曾參與臺灣重要詩社的白萩,在回顧與前進的過程中,以其冷凝的觀照,不斷地自我超越。早期作品強烈抒發自我,散發浪漫情調,勇於嘗試各種語言技巧,以其突破既有的形式。後期作品致力於探討生命,充滿睿智,語言則回歸口語,淺顯自然。著有《蛾之死》、《風的薔薇》、《天空象徵》、《自愛》、《觀測意象》等詩集。

 

三、文學殿堂

(一)新詩常識

現代詩,又稱新詩、白話詩、自由詩。名為「現代」,即相對於「古典」而言;名為「新」,即相對於「舊」而言;名為白話詩、自由詩,因新詩主張要以口語、白話來創作,且不拘泥於形式上,不似古典詩有固定句型或嚴整格律;亦不似古典詩以抒情為大宗。其體式自由多變,其內涵包蘊萬有,發展八十年,家數、流派及風格皆頗可觀。

1.最早的新詩集

( 胡適 )所寫( 嘗試集 ):「嘗試成功自古無,放翁這話未必是,我今為下一轉語,自古成功在嘗試。」

2.白話文學運動

胡適是五四時代提倡白話文學的先導,當時北京大學的校長蔡元培聘請胡適擔任北大教授,他積極參加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運動,在陳獨秀主編的《青年雜誌》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出文學改良要從「八事」(須言之有物、不摹倣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之呻吟、務去爛調套語、不用典、不講對仗、不僻俗字俗語)入手,開始提倡白話文。民國七年發表「建設文學革命論」,主張「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畢生致力於提倡白話文學而不遺餘力。

民國八年的五四運動,胡適的白話文學革命達到高峰,民國九年胡適率先出版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詩集──《嘗試集》,寫成了一種解放了的新詩體,另外,他第一個用白話寫作獨幕劇──終身大事,確立了現代話劇的新形式,得到極大的反應。

 

(二)臺灣詩壇三大詩社

詩 社

代表人物

詩    觀

現代派

詩社

紀弦

楊喚

鄭愁予

蓉子

1.接受西方的經驗及影響。

2.新詩為( 橫的移植 ),重現世,輕傳統。

3.刻意求新的創造精神。

4.反浪漫主義,重知性。

5.對文學本體的追求(追求詩的純粹性)和精英式美學觀念。

6.追求民主自由。

藍星

詩社

覃子豪

余光中

周夢蝶

羅門

蓉子

1.詩的再認識:詩的意義在於注視人生本身,表達嶄新的人生境界。

2.重視實質(真實性、有主旨)及表現的完美(中肯刻劃)。

3.尋求詩的思想根源:新思想的產生來自對人生的理解及生活體認。

4.從準確中求新表現:詩的創作必須精微嚴密。

5.風格是自我創造的完成。

6.主張 縱的繼承 )。

創世紀

詩社

張默

洛夫

瘂弦

(創世紀鐵三角)

1.確立新詩的民族陣線。

2.建立鋼鐵般的詩陣營。

3.提攜青年詩人,徹底肅清赤色、黃色流毒。

4.強調詩的世界性、詩的超現實性、詩的獨創性及純粹性。(張默)

5.反對通俗化、社會化、西化、政治化。

 

(三)具本土色彩的詩社

詩 社

代表人物

詩 觀

笠詩社

林亨泰、詹冰、

陳千武、白萩、

吳瀛濤、趙天儀

以中國現代語言為表現工具,以清新而確切的語言來表現詩的感情、音響、意象及意義。以鄉土情懷、民族精神與現實意識為融會的表現。

龍族詩社

蕭蕭、陳芳明、

陳黎、蘇紹連

1.強調自我新世代的顛覆性。

2.批判六○年代詩風。

3.重視現實性。

大地詩社

陳芳明

1.與龍族詩社相互輝映,彼此社內詩人不只互有往來,部分詩人甚至同時參與兩個詩社(如陳芳明等)。

2.主張為「我們希望能推波助瀾,漸漸形成一股運動,以期二十年來在橫的移植中生長起來的現代詩,在重新重視中國傳統文化以及現實生活中獲得必要的滋潤和再生。」

 

(四)現代詩的發展與特色

分期

時代背景

代表詩人與發展內容

萌芽期

民國初年

代表詩人:胡適、朱自清、劉大白、俞平伯

1.胡適創作了中國第一部新詩集《嘗試集

2.胡適提倡創作新詩的準則為:

(1)打破五言與七言格式 

(2)打破平庂

(3)廢除押韻

3.建設性詩論:徹底以白話文為工具寫詩,推翻以古體詩、近體詩為主流的局面。

茁壯期

民國42年以前

1.【前半期】

代表詩人:梁實秋、徐志摩、聞一多

(1)提倡『格律說』:

1對萌芽期的反動

2民國初年,文學革命後,新詩寫作,一味揚棄近體詩的平仄、對仗、形式、聲律,以致詩味大打折扣。此時的詩人,講求吸收西洋詩的格律美,倡導格律詩。例如:聞一多新詩〈死水〉中的一小節:「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不如多扔些破銅爛鐵,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每句都是九個字,形式整齊如豆腐乾。

(2)新詩的第一個輝煌時期,講究聲韻與情采。

(3)徐志摩、聞一多等人合創「新月詩社」。「新月」一詞,來自泰戈爾的《新月集》。

2.【後半期】

代表詩人:李金髮、戴望舒

提倡『象徵說』:

(1)主要受十九世紀歐洲文藝思潮影響。

(2)對格律說的反動。反格律、主張形式應自由,認定詩的本質比形式重要,希望以象徵、意象和內斂的情感,更含蓄地營造詩意。

成熟期

民國42年後

至70年

1.民國42年前後:最具代表性的是「現代詩社」、「藍星詩社」、「創世紀詩社」

(1)【移植說】代表詩人:紀弦、林泠、楊喚、鄭愁予

1民國42年,「現代詩運動先驅者」紀弦創立《現代詩》季刊,45年成立「現代詩社」。

2主張「橫的移植」:以「領導新詩的再革命,推行新詩的現代化」為職志,把西洋現代文學理論直接移植過來,革除已腐舊的舊有詩論。

3主張知性,排斥情緒的告白,強調「新詩乃是橫的移植,而非縱的繼承」

(2)【繼承說】代表詩人:覃子豪、余光中、楊牧、羅門、蓉子

1民國43年,為反對紀弦「橫的移植」成立「藍星詩社」。

2主張「縱的繼承」:詩應以自己固有的傳統為主。

3作風傾向抒情。

(3)【超現實主義】代表詩人:張默、瘂弦、洛夫

1組成「創世紀詩社」,與「現代詩社」、「藍星詩社」抗衡。

2主張「超現實主義」:研究和發掘人的心理狀況,呈現具體且大膽的創作。每每富有「對知的熱切要求」以及「禪」的精神。

3理論與創作並進,舉辦各項詩活動,出版各類詩選,對於推廣新詩頗有成效。影響詩壇近二十年。

2.民國五十三年前後:最具代表性的是「笠詩社」

(1)【口語說】代表詩人:趙天儀、白 萩、詹 冰、林亨泰、李魁賢

1集結臺灣籍詩人成立本土詩社「笠詩社」。

2與「移植說」、「繼承說」對峙:以淨化的語言矯正「移植說」因過度西化而艱澀的弊病;同時避免「繼承說」逐漸走入文言化的回頭路。

3樸拙踏實,強調鄉土色彩及現實批判意識。

(2)【其他】

1「葡萄園詩刊」創刊。

2主張詩的明朗化、大眾化。

新生代

70年代以後

代表詩人:林煥彰、蘇紹連、蕭蕭、陳芳明、向陽

1.紛紛合組詩社。影響最大的是蘇紹連創立的「龍族詩社

2.強調自我新世代的顛覆性、批判60年代詩風、重視現實性

3.蕭蕭創立「大地詩社」,「龍族詩社相互輝映,彼此社內詩人不只互有往來,部分詩人甚至同時參與兩個詩社(如陳芳明等)。強調「我們希望能推波助瀾,漸漸形成一股運動,以期20年來在橫的移植中生長起來的現代詩,在重新重視中國傳統文化以及現實生活中獲得必要的滋潤和再生。」

4.出版詩刊為數者眾,最具影響力的有:《草根月刊》、《秋水詩刊》

5.風格各異,發展出各種特色。

 

四、課文深究

(一)狼之獨步

〈狼之獨步〉是作者早期嘲人傲物的作品,顯現詩人自信、狂傲、目空一切的態度。作者以狼自喻,一開始即點明「我乃一匹狼」,獨步的狼獨來獨往,不與世界來往,詩人亦獨來獨往,是作者狂傲不馴個性的體現,表示作者特立獨行,不同流俗,敢於挑戰。

對於「狼嗥」的詮釋充滿著戲劇張力,正是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旨,長嗥代表從自我內心發出的真正聲音,是詩人的聲音,是人類共同的內心吶喊。作者以「淒厲已極」形容狼嗥,長嗥極具震撼力,作者使用「使天地戰慄如同發了瘧疾」的意象語來表達,天地發抖就有如人發瘧疾一樣抖個不停。狼的一聲長嗥使得天地發抖,充分將一個詩人的自信、自豪,展露無遺。

詩的最精彩之處,是最後一句語氣冰冷且帶戲謔口吻的「這就是一種過癮」,過癮於這些使得天地戰慄、搖撼等瘋狂式的、惡作劇式的狼的作為。作者以戲謔之口收束,展現「過癮」之情,俏皮又頑童的口吻,把詩帶入了妙境。

 

(二)雁

是一首藉詠物以言志的現代詩。全詩以擬人化的手法,藉雁的飛行,象徵人追求理想的悲劇精神。這首取名為雁的詩,除了題目之外,全詩沒有一個「雁」字,而「雁」的意象卻是異常的清晰。這是一幀處於蒼茫遼闊的背景之中,充分顯示著孤獨與執著的群像。動態的賦予在靜寂的氛圍裡注入了湧動的生命力,而飛行姿態的貫穿,則又在深重沉穩以致永恆的趨向中,蘊蓄了一種與生俱來、訴說不清、一如既往、義無反顧的執著與不悔。

詩人妻子陳文理在一篇文章中,曾這樣談到她的丈夫和這首詩:「對一個生活在安穩環境中的人,是不會了解白萩顛沛失所的困頓。生存對我們而言,是一個重擔,從詩作便能領會。」雁這首詩同詩人的生活際遇有一定關係,此詩所表現出來的那種「雖九死而不悔」的生存狀態,更主要來源於詩人內在的生命意志的投射。

白萩能藉雁子的飛行來說明人的生命,很能博取讀者的同感。雁子所追逐的地平線不斷地退縮,「感覺它已接近而抬眼還是那麼遠離」,憑著那種已經「接近」的錯覺,支持雁的信念,成為雁子活下去的推動力。這種世世代代的追逐,是做為人的悲哀。請看看白萩的語言,「繼續著一個意志陷入一個不完的魘夢」,這句話含有無限的沉痛。那股意志是代表雁子活下去的信念,而那不完的魘夢便是在遠處不斷退縮的地平線,這個意志是向上進取的,卻不能不投入魘夢之中,且越陷越深,成為不容回顧的行程。在這裡,又一次顯露出白萩的語言力量,「雁的飛行」和「祖先的翅膀」,「地平線」和「魘夢」,各自找到相關性的語言,使雁的意志完整地表現出來,也使地平線的「誘力」加深一層。陳芳明雁的白萩一文中說:這首詩同時帶給我們兩種感覺,即廣大和渺小。廣大的是指「黑色的大地與奧藍而沒有底部的天空」,渺小的是指雁子「在無際涯的中間孤獨如風中的一葉」;這兩種鮮明的對比,自然張達了整首詩的氣勢。(引自陳芳明著《鏡子和影子》,臺北志文出版社)

 

五、形音義比較

 

字形

字  義

詞       例

1.

柄端飾以羽毛的舞具

左手操「翳」(山海經‧海外西經)

雲翳,名詞

而冷冷的雲「翳」/冷冷地注視著我們

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陸游入蜀記)

濃密遮天的樹蔭,名詞

林木蓊「翳」(第五冊‧郁永河‧北投硫穴記)

遮蔽

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第二冊‧歐陽脩‧醉翁亭記)

眼睛上長的膜,名詞

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胡適‧母親的教誨)

 

六、字形辨析(相同偏旁)

偏旁

字 音

詞         例

ㄧㄢ

懨懨

ㄧㄢˇ

ㄧㄢˋ

〔飽食。飫,音ㄩˋ〕、貪求無

ㄧㄝˋ

ㄧㄚˊ

咫尺天

ㄧㄞˊ

勒馬、眥之怨〔怒目而視的怨恨,引申為極小的怨恨。眥,音ㄗˋ〕

ㄞˊ

 

〔嬰兒、幼小時。婗,音ㄋㄧˊ〕、爾有母遺,我獨無〔繄,發語詞〕

ㄧˋ

ㄧˋ

ㄒㄧˋ

〔快速的樣子〕

ㄒㄩˇ

獨步自

ㄠˊ

ㄓㄨˋ

〔飛舉的樣子〕

★相似字

偏旁

字 音

詞         例

ㄏㄠˊ

鬼叫〔嗥,同「嚎」〕

ㄏㄠˊ

啕大哭

ㄙㄚˋ

英姿〔英挺矯健,神采煥發〕

ㄅㄧㄠ

ㄧㄠˇ

如黃鶴〔比喻一去不返,無影無蹤〕

ㄍㄠˇ

杲杲〔形容日光明亮〕

ㄊㄚˋ

紛至〔形容接連不斷的到來。紛,眾多。沓,重覆〕

 

七、修辭舉隅

象徵

地平線長久在遠處退縮地引逗著我們──地平線象徵理想

在黑色的大地與/奧藍而沒有底部的天空之間

──黑色的大地象徵現實的環境,奧藍的天空象徵理想的境地

轉化

使天地戰慄如同發了瘧疾

地平線長久在遠處退縮地引逗著我們

廣大虛無如一句不變的叮嚀

前途只是一條地平線/逗引著我們

而冷冷的雲翳/冷冷地注視著我們

譬喻

廣大虛無如一句不變的叮嚀

死去如/夕陽不知不覺的冷去

繼續懸空在無際涯的中間孤獨如風中的一葉

我乃曠野裡獨來獨往的一匹狼

使天地戰慄如同發了瘧疾

映襯

感覺它已接近而抬頭還是那麼遠離

在黑色的大地與/奧藍而沒有底部的天空之間──現實與理想之間

類疊

我們仍然活著。仍然要飛行

天空還是我們祖先飛過的天空

而冷冷的雲翳/冷冷地注視著我們

並颳起涼風颯颯的,颯颯颯颯的

轉品

「鼓」在風上──名詞轉作動詞使用

 

八、結構表

 

 

 

 

 

 

 

 

 

 

 

 

 

 

 

 

九、成語集錦

(一)與「狼」有關的成語

1.狼狽不堪:形容處境非常困難、窘迫。形容非常破敗

2.狼狽為奸:互相勾結幹壞事

3.狼狽周章:倉皇驚恐

4.狼奔豕突:形容壞人成群亂闖

5.狼奔鼠竄:形容倉皇亂跑

6.狼奔鼠偷:形容壞人到處擾亂

7.狼奔兔脫:形容倉皇逃竄

8.狼餐虎咽: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比喻殘酷剝削搜括

9.狼蟲虎豹:泛指凶猛的動物。比喻惡人歹徒

10.狼顧鴟張(狼顧鳶視):如狼凶視,如鴟張翼。形容凶暴、囂張。鴟,音ㄔ。

11.狼顧虎視:如狼虎視物。形容威嚴而凶狠

12.狼嗥狗叫:形容惡人狂呼亂叫。

13.狼嗥鬼叫:形容聲音淒厲。

14.狼艱狽蹶:比喻處境困苦窘迫。

15.狼猛蜂毒:形容人凶狠毒辣。

16.狼前虎後:前門趕走狼,後門來了虎。比喻壞人接踵而來。

17.狼突鴟張:像狼一樣奔突,像鷂鷹一樣張開翅膀。形容壞人猖狂囂張到了極點。

18.狼心狗肺:比喻心腸狠毒、貪婪。

19.狼心狗行:比喻心腸狠毒貪婪,行為卑鄙無恥。

20.狼煙大話:漫無邊際的吹牛話。

21.狼煙四起:指四處報警,社會動盪不安。

22.狼子獸心:喻凶暴的人用心殘忍,有如野獸。

23.狼子野心:狼崽子雖幼,卻有凶殘的本性。比喻凶暴的人用心狠毒。後亦謂凶暴的人懷有野心。

(二)與「雁」有關的成語

1.雁過留聲:比喻人死了應留個好名聲。

2.雁默先烹:比喻無才者先被棄。

3.雁南燕北:比喻兩地分離。

4.雁去魚來:書信往來。雁、魚均喻書信。

5.雁逝魚沉:比喻彼此音訊斷絕。

6.雁素魚箋:指書信。

7.雁塔題名:指進士及第。

8.雁影分飛:比喻分離。

9.雁行折翼:比喻兄弟分離或死亡。雁行,比喻兄弟。

10.鵰心雁爪:比喻心狠手辣。

11.指雁為羹:遙指空中的雁當作羹食。比喻以虛幻不實的事物來安慰自己。

 

十、課外閱讀

(一)紀弦詩選

雕刻家

煩憂是一個不可見的

天才的雕刻家。

每個黃昏,他來了。

他用一柄無形的鑿子

把我的額紋鑿得更深一些;

又給添上了許多新的。

於是我日漸老去,

而他的藝術品日漸完成。

 

蒼蠅與茉莉

一隻大眼睛的蒼蠅

停歇在含苞茉莉花朵上,

不時用牠的兩隻後腳刷刷牠的一雙翅翼,

非常愛好清潔和講究體面的樣子。

也許這是對於美的一種褻瀆,

應該拿DDT來懲罰。

但是誰也不能證明牠不是上帝造的,

誰也不能證明牠在上帝眼中是一個

醜惡的存在。

 

檳榔樹:我的同類

高高的檳榔樹。

如此單純而又神祕的檳榔樹。

和我同類的檳榔樹。

搖曳著的檳榔樹。

沉思著的檳榔樹。

使這海島的黃昏如一世界名畫了的檳榔樹。

 

檳榔樹啊,你姿態美好地立著,

在生長你的土地上,從不把位置移動。

而我卻奔波復奔波,流浪復流浪,

拖著個修長的影子,沉重的影子,

從一個城市到一個城市,永無休止。

 

如今,且讓我靠著你的軀幹,

坐在你的葉蔭下,吟哦詩章。

讓我放下我的行囊,

歇一會兒再走。

而在這多秋意的島上,

我懷鄉的調子,

總不免帶有一些兒悽涼。

颯颯,蕭蕭。

蕭蕭,颯颯。

我掩卷傾聽你的獨語,

而淚是徐徐地落下。

你的獨語,有如我的單純。

你的獨語,有如我的神祕。

你在搖曳。你在沉思。

高高的檳榔樹,

啊啊,我的不旅行的同類,

你也是一個,一個寂寞的,寂寞的生物。

 

在地球上散步

獨自踽踽地

我揚起了我的黑手杖,

並把它沉重地點在

堅而冷了的地殼上,

讓那邊棲息著的人們

可以聽見一聲微響,

因而感知了我的存在。

 

(二)白萩作品

昨夜

昨夜來去的那一個人,昨夜

述說著秋風的淒苦的

那一個人,昨夜

以水波中的

月光向我

微笑的

那人

以落葉

的腳步走過

我心裡的那一個人

昨夜用貓的溫暖給我愉快的

那人

 

唉,昨夜來去的那一個人,昨夜

  的雲,昨夜來去的那一個人。

 

廣場

所有的群眾一哄而散了

       回到床上

去擁護有體香的女人

 

而銅像猶在堅持他的主義

對著無人的廣場

振臂高呼

 

只有風

頑皮地踢著葉子嘻嘻哈哈

在擦拭那些足跡

 

流浪者(圖像詩)

     望著遠方雲的一株絲杉

       望著雲的一株絲杉

           一株絲杉

             絲杉

              在

              地

              平

              線

              上

           一株絲杉

              在

              地

              平

              線

              上

他的影子,細小。他的影子,細小

他已忘却了他的名字。忘却了他的名字。祇

站著。                祇佔著。孤獨

   地站著。站著。站著。站著

             站著

       向東方。

        孤獨的一株絲杉

 

(三)有關雁的作品

寄黃幾復 黃庭堅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煙藤。

語譯:我住在北方海濱,你住在南方海隅,想託鴻雁帶書信給你,鴻雁卻說太遠無法送達。想當年,我們在桃李盛開的春風中歡聚暢飲,喝了一杯又一杯的酒;如今彼此浪跡江湖十年,獨自面對夜雨守著孤燈。我知道你家境清寒,幾乎到了只有四面牆矗立,屋內一無所有的境地;但是你才能卓越,擁有與生俱來的治國安民的能力。料想此時你已因苦讀詩書,弄得滿頭白髮,伴隨你的是那瘴溪邊攀藤上下的猿猴,隔著溪流發出聲聲的哀啼。

 

 

一剪梅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語譯: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脫換下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仰頭凝望遠天,那白雲舒卷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 花,自在地飄零,水,自在地飄流,一種離別的相思,你與我,牽動起兩處的閑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四)詠物作品

老鴉 胡適

    (一)

我大清早起,/站在人家屋角上啞啞的啼。/人家討嫌我,說我不吉利:/我不能呢呢喃喃討人家的歡喜!

    (二)

天寒風緊,無枝可棲。/我整日裡飛去飛回,整日裡又寒又飢。/

我不能帶著鞘兒,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飛;/也不能叫人家繫在竹竿頭,賺一把黃小米!

賞析:胡適當時在面對舊思想舊文化傳統的問題上則是立場堅定、態度堅決的。這首寫於一九一七年十二月十一日的老鴉詩,以老鴉自比,正是明確地宣布了詩人自己的抉擇,通過這樣的詩句,作者進而表達了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全詩通篇用的是象徵手法,以「寓言詩」的形式,把老鴉充分地擬人化,通過老鴉的口吻來揭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們在極為嚴峻的環境中的思想風貌。

 

 辛鬱

一匹/豹 在曠野之極/蹲著/不知為什麼

許多花 香/許多樹 綠/蒼穹開放/涵容一切/這曾嘯過/掠食過的/豹 不知什麼是香著的花/或什麼是綠著的樹/不知為什麼的/蹲著 一匹豹/蒼穹默默/花樹寂寂/曠野/消 失

賞析:豹天性剛烈,生命強悍,獨往獨來。而詩中的這一隻,蹲在「曠野之極」,既不「嘯」也不「掠食」,似乎對牠所身處的世界毫無感知。這裡「豹」是詩人自喻,也是對整個人類生存現狀的觀照。現代人類陷於物質文明拘限的桎梏下,生命的野性鈍化退化,甚至失落殆盡,人不可能回到原始找回自我,就如同我生活中所獲知的豹這種動物,它在已經逐步人工化的曠野中,又如何尋回牠生命的完全自主性?詩人渴望能夠返璞歸真,恢復人的自然本性,但他又明白這是不太可能的,於是,詩中充斥著生命的茫然和寂寥。

 

十一、相關名句補充

1.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宋‧蘇軾)

2.立志在堅不在銳,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張孝祥)

3.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唐‧王勃)

4.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戰國‧屈原)

 

十二、測驗卷資料補充

A卷(第10回)

13~15題組:

在早年,弓馬刀劍/本是比辯論修辭更重要的課程/自從夫子在陳在蔡/子路暴死,子夏入魏/所以我封了劍,束了髮,誦詩三百/我們都悽惶地奔走於公侯的院宅/儼然一能言善道的儒者了

呵呵儒者,儒者斷腕於你漸深的/墓林,此後非俠非儒/這寶劍的青光或將輝煌你我於/寂寞的秋夜/你死於懷人,我病為漁樵/那疲倦的划槳人就是/曾經傲慢過,敦厚過的我           (楊牧‧延陵季子掛劍)

賞析:詩中楊牧將個人情感與歷史事件交融,想呈現的不只是一段如春秋時季札與徐君般的相知情誼,更傳遞出:個人歷經世事變化與滄桑,原本自詡為文武兼備的熱血青年,卻迫於諸多現實而與理想漸行漸遠的無奈!

 

甲卷(第10回)

19、20題組:

繞著蠟燭的圓光/夜蛾作可憐的循環舞……/飛越關山/飛越雲樹/來慰藉我們的不幸/或者是懷念我們的死者/被記憶所逼/離開了寂寂的夜臺來

我卻明白它們就是我自己/因為它們用彩色的大絨翅/遮覆住我的影子/讓它留在幽暗裡/這只是為了一念/不是夢/就像那一天我化成鳳

(戴望舒‧夜蛾)

賞析:被譽為「象徵主義的雨巷詩人」戴望舒,吸取法國 象徵派的風格融入晚唐詩歌之美,將中國傳統詩歌的意象、節奏、張力、氣氛等特質帶入「現代主義」的新面貌。夜蛾一詩,詩人藉「飛蛾撲火」的意象,作為追求理想、光明的象徵。而「飛蛾之死」則是詩人以「夜蛾」自喻,盼能化為「鳳」離開「寂寂的夜臺」、「飛越關山/飛越雲樹」,浴火重生般地通過黑夜與險阻、苦難的試煉。讓短暫如夢的人生燃燒成光明璀燦的未來。

 

 

 

十三、歷屆試題精選

◆備課資源

1.詩人常借用動物的特徵為喻。下列(甲)詩中的「兒子」和(乙)詩中的「我」所喻指的動物,依序最可能是:(甲)兒子說/「爸爸,新年快到了/我要買新鞋子。」/爸爸說/「你要我的老命是不是?」(乙)我來了,一個光耀的靈魂/飛馳於這世界之上/播散我孵育的新奇的詩的卵子/但世界是一盞高燃的油燈/雖光明,卻是無情/啊啊,我竟在惡毒的燃燒中死去…… (A)蜘蛛/飛蛾 (B)蜈蚣/飛蛾 (C)蜘蛛/蝙蝠 (D)蜈蜙/蝙蝠。〔97學測〕

答案:(B)

解析:(B) 蜈蚣腳最多,飛蛾會撲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chia2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