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六課 怎能出賣天空―印第安酋長的心靈宣言 泰德‧佩瑞

一、西雅圖酋長演說之背景

西雅圖(Seattle)酋長生於西元一七八六年,其部落在美國華盛頓普吉海灣的一些島嶼上。由於母系承傳,所以西雅圖酋長被人認為是杜彎密希族人。年輕時他以勇武及善於領導聞名,並以酋長身分統御了當地的六個部族。他的父親與當地白人建立了友善的關係,而他多年來也承續這種關係。西雅圖酋長在發表這篇演說辭時,將近七十歲。

十九世紀,美國拓展領土已達北美洲西北角,當地居住著許多印第安部落。美國政府欲以十五萬美元買下位於現今華盛頓州普傑峽灣(Puget Sound of Washington)的二百萬英畝土地。當時,蘇闊密希(Suquamish)的酋長西雅圖(Chief Seattle, or Seathl)答以一篇動人與意味深遠的聲明,闡述了人與土地、萬物密不可分的關係。西雅圖酋長是一位有談判技巧的外交家,也是一位偉大的演說家。他在天花肆虐,奪取許多族人性命後,認知到白人西進有如潮流般無法阻擋,於是在一八五四年,迎接美國政府印第安事務長艾薩克.史帝文斯(Isaac Stevens)時,他在上千個族人群集的場合中發表一篇演說(可能是以母語魯修西德語),一年之後,酋長簽了與美國政府的契約,同意讓出現在西雅圖所在地。當時與政府成員同行的亨利.史密斯博士將演說內容轉譯為英文,這篇演說辭直到西元一八八七年才印刷出版,距離當年演說已經三十三年,而西雅圖酋長也早在一八六六年過世了。

 

二、作者簡介:泰德‧佩瑞

與電影結不解之緣

泰德‧佩瑞一生與電影結了不解之緣。他創作電影劇本,研究義大利著名導演安東尼奧尼的電影,在各大學從事現代電影教學。因此即使撰寫個人的傳記,他也以電影為背景與穿插,巧妙地結合電影與生活,寫出一個電影工作者獨特的人生。

喜愛電影的理由

1.童年往事:
泰德之所以喜歡電影,應歸功於爸爸深刻的影響。看電影是爸爸的最愛,泰德小時候常跟爸爸一起去看電影,即使那已經是遙遠的童年往事,泰德依然記得走向電影院途中,那雀躍的心情。當他們坐在電影院時,爸爸總是輕輕地握著他的小手,在這既溫暖又親愛的時刻,泰德覺得爸爸比任何時候都更像一位爸爸。他們父子時常討論電影的結局,或焦慮地等待劇情的發展,電影讓他們父子有美好的回憶。

2.泰德的爸爸喜歡西部片理由:
他把西部牛仔的信條作為自己人生的原則,例如:一個牛仔不可貪取非分之財,即使那是敵人的;不可背信,要誠實;要善待小孩、老人和動物;不受種族與宗教的偏見所囿,要援助任何需要協助的人;努力工作;在思想、行為、言語等各方面都保持純潔;尊重女人、父母、法律;牛仔是愛國者。爸爸希望泰德也以此為人生的信念。

3.祕密基地:
八歲時,爸爸離去後,他爬向住家後面,用刀子挖開磚塊,製造一個空隙。從這個空隙中他可以觀看外面街道上的大千世界,那是他的隱藏世界,也是他的家。許多年之後,他才理解這兒多麼像電影院,這個空隙像攝影機的鏡頭,可以將街道上發生的事情,如同電影的故事情節一樣放映著。

4.用影片與父親記憶接軌:
看電影以及在自己的祕密基地創作電影,這一切都跟爸爸離家去非洲關係密切。在泰德心中,這個世界似乎已經隨爸爸離去,但是他要用影片把世界抓回來。當恐懼消失時,在電影裡他可以任憑自己的心情與思想馳騁,當他可以承受電影院內劇情與動作的震撼衝擊時,電影外的世界也就不再使他困擾了。也因此所有與電影有關的事物,都能把他的生命與力量提升到極高的層次,帶給他一種極為特別的感覺。

作品—《我的影片故事》

1.此書是泰德‧佩瑞的自傳。

2.中年之後他一再返回故鄉紐奧良,探索父母婚姻不諧的原因、父母的生長背景。他追憶童年與父親一起放風箏、看電影、探視窮人的往事。

3.八歲時,父親去非洲工作,此後一年兩個星期與家人相聚,泰德‧佩瑞詳述沒有父親陪伴的成長歷程。雖然念大學時父親在非洲過世,母親晚年因病而死,但他依然想挖掘父母之間令他不解的祕密。

4.全書以電影故事貫串父母與他的人生經歷,構思別緻,精彩動人。

 

 

三、課文深究

問 題

答 案

西雅圖酋長面對白人要求買地的建議,他內心最深沉的掛慮是什麼?

最掛慮的是土地汙染,物種滅絕,原有美好的生活環境全然變色。

紅人與白人對土地自然的觀念有什麼不同?

1.紅人尊崇土地,視為神聖;土地如同母親,是生命的源頭。土地是他們的愛,無論生死,永遠戀慕。

2.白人視土地為敵人,加以征服奴役;土地是商品,可以買賣;土地是資源,竭盡地利,無所顧惜。

紅人對先人有怎樣的感情?對死亡持怎樣的看法?

1.先人的墳墓是神聖的,他們極為尊重;要求永遠有探視祖先墳墓的權利,以憑弔追念。

2.紅人認為人死後有靈魂,靈魂依然眷戀美麗的土地,不肯離去;他們愛自己的子孫,經常返回探望陪伴。死亡不會使人與親人、土地分離。

本文以鋪陳排比的手法,書寫土地上生命的形象、色澤、聲音、氣息,表達對它無限的敬畏與戀慕。請舉例說明。

1.形象:「每一根閃亮的松針,每一處溫柔的海岸,每一抹森林中的薄霧。」—鋪陳至小、極大與縹緲的形象。

2.色澤:「池塘晶亮的漣漪和鳥兒斑斕的彩羽。」—繽紛多彩與閃亮的色澤。

3.聲音:「湍急的河流、春日寂靜的跫音。」—奔騰之動態與靜中之動。

4.氣息:「吹拂過池塘的微風,和午後驟雨洗潤過大地的氣息。」—鋪陳風息與雨的溼潤之氣。

5.活潑奔放:「我們在茂密的森林和飛舞的溪水中獲得歡樂。」—溪水飛濺,喜悅飛揚。

為何在紅人的心中土地是神聖的?

1.在紅人心中,土地如同創造宇宙萬物的神,賜予生命,供給世世代代紅人一切需要。

2.而眼目所見,耳所聽聞,廣大有高峻的山峰、湍急的江流、曲折的海岸,細小如昆蟲、蜜蜂、翩翩飛舞的彩蝶與春風吹過樹林的聲音,一切無不神奇奧妙,美麗動人,令人讚嘆。

3.在土地上,他們感受到無限的恩典與神奇美妙,因此紅人把土地視為神聖的,也以尊崇感恩的心對待土地,珍惜土地的資源。

泰德‧佩瑞如何鋪陳美麗的土地?鋪陳的目的何在?

1.泰德.佩瑞以鋪陳排比的手法,剪接一片片不同地形、線條的自然景象,形象鮮明,景致優美,色澤燦爛,包含廣闊壯麗的山水、纖細的松針、昆蟲的聲音、氣味與感覺,自然物色中有細膩雅緻的美感。

2.紅人在土地上生活了無數歲月,山水依然美麗,因為紅人把土地當作母親,尊崇親愛,孺慕情深,與自然融合為一。泰德藉此說明人未必是自然的掠奪者,也可以是守護者。

白人進逼之時,紅人何以總是後退?這凸顯出什麼現象?

1.因為紅人的戰鬥力量無法對抗白人,所以只能節節敗退,終致被殲滅。

2.它透顯出種族或國家生存的殘酷現實,武力強大的國家可以征服弱小的種族,將他們趕出安身立命的土地。武力乃科技與經濟、政治力量的結合,意即國力。紅人是弱肉強食時代的犧牲者。

紅人與白人的生存方式有何不同?

1.紅人素樸真純。讓自然維持本然的風貌,喜歡親近自然,享受和風、花香、蟲鳴鳥叫、新鮮的空氣、乾淨的水,靜靜地安歇在土地的懷抱中。

2.白人追求物質,享受文明。喜歡改造自然,砍去樹林,剷平山地,建造現代化城市、細密的交通網路、閃爍的霓虹燈,歌舞酒肉,終夜歡度。

紅人獵殺野牛的動機與白人有何不同?

1.紅人為了生存獵殺野牛,充分利用野牛身上一切可用的,但也考慮永續,因此極為節制。

2.白人因為野牛妨礙鐵路建造,影響土地的規劃運用,因此獵殺野牛,甚至將之提倡為一種「運動」,比賽一定時間內獵殺的數量,一位名叫比爾的,還被稱為獵殺野牛的英雄。

你認為天空的蔚藍、土地的溫暖與羚羊的奔馳,可以用金錢購買嗎?

我認為人能買賣土地與羚羊,但是土地的「溫暖」、羚羊的「奔馳」,乃至天空的「蔚藍」,是無法購買的。那是造物主的創造,需要人類的尊重與維護,才能保存美好的自然。正如人可以買「房子」,但是「家」與家的「溫暖」不是錢可以買到的,想要擁有,得靠愛與智慧去經營。

酋長表明:白人必須有何承諾,紅人才願意讓出土地?

白人必須善待土地,善待河流與土地上的生命,不可褻瀆紅人祖先的墳墓,容許紅人探視祖先與朋友的墳墓,紀念這塊土地上紅人生活的足跡。總括而言,即對土地有愛,對紅人的文化傳統有所尊重。

 

四、字義比較

 

字 形

字 義

詞 例

1.

(ㄩˊ)

「予」取予求

給與(ㄩˇ)

贈「予」稅

贊許(ㄩˇ)

但觀《琵琶》得傳至今,則高則誠之為人,必有善行可「予」(李漁‧閑情偶寄‧詞曲‧結構)

2.

將近、幾乎

當野牛被屠殺「殆」盡

危險

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3.

做、作

事在人「為」

轍生好「為」文(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反詰的意思

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屈原漁父)

行為、表現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范仲淹‧岳陽樓記)

治理、處理

將歸益治其文,且學「為」政(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如、像

歌吹「為」風,粉汗「為」雨(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為」人謀而不忠乎(論語學而)

失敗「為」成功之母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梅花「為」寒所勒(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余時「為」桃花所戀(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對、向

不足「為」外人道也(陶淵明桃花源記)

安可「為」俗士道哉(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五、字形辨析

★相同偏旁

偏 旁

字 音

詞 例

ㄅㄧㄣ

ㄆㄧㄣˊ

率、眉、

數、零地、

ㄧˇ

角之勢

ㄑㄧ

ㄑㄧˊ

貨可居(仗持某種專長或有利用價值的東西作為資本以謀利)嶇、瑰意

ㄑㄧˇ

ㄧˇ

(踦:刺、觸、頂住)馬可待、旎(ㄋㄧˇ)

ㄌㄢˊ

珊、斑言、衫、道、

ㄌㄢˋ

天真

ㄊㄨㄢ

ㄓㄨㄟˋ

ㄓㄨㄢ

頊、特此(耑:專)

ㄔㄨㄞˇ

ㄔㄨㄞˋ

把門

ㄔㄨㄢˊ

ㄔㄨㄢˇ

苟延殘

ㄌㄧㄢˊ

ㄌㄧㄣˊ

峋、波光粼粼斑、泗水潾潾選、鳳毛角、櫛比次、車行轔轔、鬼火燐燐

ㄓㄢˋ

ㄔㄢˊ

弱、流水潺潺

 

ㄎㄨㄥˇ

ㄑㄩㄥˊ

ㄓㄨˊ

而歌

ㄈㄣˊ

ㄧㄣˊ

(詞牌名)

ㄨˋ

森林雨、山

ㄌㄢˊ

ㄧㄡ

ㄧㄡˊ

連、狀、石

ㄧㄡˋ

躂、

ㄓㄡˋ

ㄓˊ

ˋ

獨樹一

ˋ

ㄕˋ

目不

ˊ

覿(當面、迎面)

ㄉㄨˊ

長篇累、褻、韞藏珠、初生之、窮兵

ㄕㄨˊ

百身莫

ㄋㄠˊ

不屈不譊譊不休

ˇ

足以待、

ˊ

勇善戰

ㄖㄠˊ

動人、芻之言、鈸、富

ㄉㄞˋ

消耗盡、及、、欺紿

ㄊㄞˊ

ㄧˊ

弄孫、贈、心曠神

 

六、結構表

 

 
   

 

 

 

 

 

 

 

 

 

 

 

 

 

 

 

 

 

 

 

 

 

 

 

七、課外閱讀

(一)與環保相關的文章

不知悲哀還是可笑   南方朔

西元一八六八年,美國柯伯營區的指揮官薛瑞丹將軍(General Phil Sheridan)負責鎮壓印第安人。有次,柯曼奇族的酋長「龜鴿」被帶到他的面前。龜鴿說:「我是龜鴿,我是好印第安人。」薛瑞丹立即回應曰:「我所見過的唯一好印第安人,都是死掉的印第安人。」
薛瑞丹的這句名言,後來被蒙大拿州的聯邦眾議員卡瓦勞(James M. Cavanaugh)轉用成為:「唯一的好印第安人,是死印第安人。」接著下來,這句飽含種族歧視的話被不斷的變奏展開。在美國排華政策的時代,被變成「唯一的好中國佬,是死中國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軍隊裡則出現「唯一的好日本人,是死日本人」,「唯一的好德國人,是死德國人」等句子;而在俗民階層,尤其是拉丁美洲裔社區,則有「唯一的好岳母,是死岳母」的說法。而當然,由此也衍生出了「唯一的好政客,是死政客」,「政治家是死掉的政客」等名言。
 

幫助大地之療傷   證嚴法師

人生長在大地上,活在天空中,我們的生命與大地是共同體,大地需要我們用愛去疼惜,應該讓她保持最自然的狀況,自然就是自然,海是海、山是山,人何必與山、海爭地呢?不論是砍伐山林、濫墾土地,或是與海爭地,都是違反自然法則的行為。人類頭頂天、腳踏地,依賴天地的生養,必定要「敬天畏地」,尊重大自然啊!
 

森林落誰家   陳玉峰

臺灣森林也是全球人的世襲財產,是土地的,是神的,是演化數十億年的記憶與傳承。當世界民主制度已發展至「人權的終極目的就是人權本身」,我們要宣稱:「森林的終極價值、意義與目的,就是森林本身」,任何人無權貪婪的據為私產,無權霸道的決定天然林的命運,林業專家可以表達意見,全民可以表達意見,紅檜、扁柏更有說話的權力。不幸的是,左右生界的只有人種會說話,而且人種慣常對自己的行為自覺無瑕,武斷的認定獨擁正義、真理與正當,忘卻了審察心靈的是上蒼,「上主所造,各有其用意」,文明如現代人難道容忍不了自己擁有一分謙虛的心?
 

落葉   莫那能

我的心就像一片落葉
在春天還沒來到之前就已經
腐敗了

是的,朋友
彩虹已從山谷出走
山谷裡的大合唱
也離開了部落
只剩下落葉般的記憶
那些纏繞著百步蛇般的記憶
在憤怒的血液中飄盪 沉沒
一吋吋地 一吋吋地沉沒
終於把我捲進罪罰的漩渦

族人的榮耀已從遙遠的傳說

出走,傳說中的土地精靈

也已被漢人俘虜

只剩下落葉般的嘆息

那些交織著梔(ㄓ)子花影的嘆息

在哀傷的淚水中墜毀、散落

一滴滴的,一滴滴的散落

終於將我化成痛苦的漣漪

 

我終於在黑暗中看見一條路

一條原住民的命運之路

路上佈滿落葉般的足印

一印印蠻橫深踩的異族足印

沿著不可知的未來和方向

發出惴惴不安的輕響

唉!朋友

我的心就像一片落葉

在春天還沒來到之前就已經

腐敗了

解析:〈落葉〉一詩即以原住民的觀點來書寫,隨風飄落的「落葉」暗喻原住民命運的式微衰落。原住民在其他民族大量來臺後,長期被壓迫掠奪,對自己族群的認同感,亦漸漸被同化而消失殆盡。即使有所掙扎,也不能改變已失去活力的原住民文化。除了哀憤嘆息,對於原住民歷史文化的依戀,終成為他最沉痛的吶喊。在他的心中,多麼希望能重新尋回原住民的光榮,但所面對的卻是渺茫的回音。於是「我的心就像一片落葉/在春天還沒來到之前就已經/腐敗了」在首尾重複出現,對於原住民的未來命運,感到茫然不知所終。這不僅是莫那能的感慨,對具有覺醒意識的原住民來說,也不得不有這樣的憂慮。(節錄自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林于弘教授論文)

 

世界因你而改變:12歲女孩的傳奇演講

西元一九九二年六月十一日,聯合國西元地球環境高峰會議,於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一位十二歲的加拿大女孩,在冠蓋雲集的世界各國領導人面前,發表了一篇僅有六分鐘的演說。她的演講,讓人們大受感動,並在全球廣為流傳,曾幾何時,已被大家稱作「里約的傳奇演講」。「用我們每個人的力量來改變世界」,謹將女孩這句流傳全球的話獻給您。
  大家好,我是瑟玟‧鈴木,代表ECO發言。ECO是兒童環保團體(Environmental Children's Organization)的縮寫。我們是一群十二歲到十三歲的加拿大兒童團體,為了改變世界的現狀而努力。我們自籌旅費,從加拿大來到巴西,經歷一萬公里的旅程,只為了告訴各位大人們,必須改變現在的世界。
  今天我來到這裡,沒有任何動機。我從事環保運動,是為了自己的未來而奮鬥。失去自己的未來,跟選舉落敗和股票慘跌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我在此要說的內容,是為了所有活在未來的孩子,也為了世界上那些飽受飢餓之苦卻無人關心的孩子們,以及無路可走而死亡殆盡的無數動物。
  我現在很怕站在太陽底下,因為臭氧層有破洞。就連呼吸都會感到害怕,因為空氣中可能會有毒。
  我跟爸爸常去溫哥華釣魚。直到幾年前,發現了得癌症的魚為止。而現在,我們幾乎每天都會聽到動植物絕種的消息。牠們永遠不會再活過來了。
  我這一生當中有個夢想,希望有一天能夠看到一片叢林,裡頭有各種野生動物和許多飛舞的鳥兒、蝴蝶。可是,到了我們的下一代,是不是再也無法擁有這樣的夢想?你們在我這個年紀時,是否曾經擔心過這樣的問題呢?這麼重要的事情,並且事態如此嚴重,我們人類卻仍然用不以為意的輕鬆態度來面對。我只是個小孩,坦白說,不知道該如何挽救這個危機。可是,希望你們大人能夠明白,即使是你們也無法解決!
  你們不知道,該如何填補臭氧層的破洞吧?
  你們不知道,該如何讓鮭魚重回變成死水的河川吧?
  你們不知道,該如何才能讓絕種的動物復活吧?
  還有,現在已經變成沙漠的地方,你們也不知道該如何再造成森林吧?
  如果不知道該如何恢復,就請別再繼續破壞下去吧!

  在座當中除了政府、企業和團體人士的代表,也許還有媒體人士和政治家吧?你們是別人的母親、父親、姊妹、兄弟、叔叔伯伯、阿姨嬸嬸,而你們每個人同樣也都是為人子女吧!
  我還是個孩子,但我知道在場的每個人,都是同一個大家庭的一員。我們是個擁有五十億以上人口的大家庭。不,其實,是由三千萬種生物所構成的家庭。無論國境與各國政府如何將我們區隔,這一點仍然不會改變。
  雖然我是個孩子,但是我明白,大家身為這個大家庭的一員,就必須為單一的目標團結行動。我很憤怒,卻沒有迷失自己。我很害怕,可是,要把自己的感受傳達給全世界,我卻不害怕。

  在我的國家,我們浪費了許多東西。買了就丟,然後再買過又再丟。這樣浪費物資的北方國家,根本無法將資源分享給貧困的國家。即使物資充裕,我們卻害怕施捨、害怕失去自己手中的資產。在加拿大的我們,享有充分的飲食與居家生活。時鐘、腳踏車、電腦、電視……要數遍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大概要花上好幾天吧!
  兩天前,我在巴西這裡遇到一群無家可歸的流浪兒。我們很驚訝,因為其中有個孩子跟我們說:「我真想變有錢。如果我有錢的話,我要給所有無家可歸的孩子們,食物、衣服、藥品、房子,以及愛與溫暖。」一個失去一切的流浪兒,都會想到互相分享,那麼擁有一切的我們,又為什麼要這麼貪婪?這些不幸的孩子們,年紀都和我相仿,令我無法忘懷。我們出生在不同的地方,卻過著如此天差地別的人生。我可能也會是住在里約貧民窟的孩子之一,或是索馬利亞的飢餓兒童、中東戰爭的犧牲者,又或許是在印度當乞丐。
  我雖然還是孩子,卻很清楚,如果把花在戰爭上的錢,全部用來解決貧窮與環境問題,地球將會變成一顆美麗的星球吧!

  在學校……不,即使是在幼稚園,你們都在告訴我們,該如何在這世界上遵守規範。比如說:不要互相爭執,要以溝通的方式共同解決問題,尊重他人,弄亂的東西要自己整理,不隨便傷害其他生物,相互分享,及不能貪得無厭。那麼,你們又為什麼做出這些不要我們去做的事呢?
  請不要忘記,你們為什麼要來參加這場會議,還有,是為了誰而這麼做的。是為了你們的孩子,也就是我們。各位正透過這樣的會議,決定我們要在什麼樣的世界裡成長。父母總是告誡孩子,「一切都會順利的」,或是「我們已經盡力而為」、「這又不是世界末日」。但我不認為,大人們還能再用這種話來告誡小孩了。畢竟,你們有將孩子的未來排在第一順位嗎?
  父親總是告訴我:「你的價值是依你所做的事,而不是依你所說的話來決定的。」可是我卻為了你們大人的所作所為在夜裡哭泣。你們總是說愛我們,那麼,請用行動來證明。謝謝你們聽我說完。

後記:

這是Severn Cullis-Suzuki,十二歲面對在里約熱內盧舉辦的聯合國環境高峰會議上,她對在場各國代表所發表的演說,其中一段震撼人心的提問。
  她今年二十四歲,一九七九年生於加拿大溫哥華,她成為舉世知名的人物,是因為十二歲時,她於里約熱內盧地球高峰會所發表的一場演說。並非是這場演說改變了她的一生,她決定為地球做一些事情的決心,早在她和三個同學前往熱內盧時便已經發生。現在,她已經從耶魯大學生態及生物演化系畢業,但是她依然努力不懈地參予各項關於保護地球、環境的討論、演說、會議。在二○○二年她發表於Time的文章中提到,現在已經不再是小孩子的她,所擔心的是,人們依然不清掃自己所製造出來的混亂,不面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所應付出的代價,依然過度的掠取這個環境的一切。她提醒每一個我們,改變這個世界,保護我們的地球,並非是政府的責任,而是個人的責任。

 

《京都議定書》   劉宗正

  全名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由聯合國一百九十三個成員國,在西元一九九二年通過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一個附加文本。然而,這個公約並沒有規定任何具體指標。

  西元一九九七年時,由三十五個主要工業國家,在日本京都召開大會,制定了《京都議定書》,並且按照每個國家的情況,訂定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具體指標。主要目的是管制全球各地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因為過量的二氧化碳會造成溫室效應,使地球愈來愈熱,嚴重破壞生態。這個議定書規定,到二○一○年時,所有發達國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五種溫室氣體的數量,要比一九九○年減少5.2%,發展中國家沒有減少排量的義務。這份議定書在二○○五年二月十六日正式生效。

  《京都議定書》的最大意義在於喚起世界各國重視溫室排量幅度的問題,但這份議定書,對於全面改善地球生態與環保問題並沒有實質功能。《京都議定書》主要在於限制人類放毒的量,而不是限制人類放毒的行為。它並沒有解決人類為什麼要放毒的問題,也沒有解決人類放毒的替代方案,這兩個問題才是人類澈底解決溫室排放量控制的關鍵。其次,這個議定書規定「發展中國家沒有減少排量的義務」。人類在面對地球正義時,不應該存有任何的差異與妥協性;所謂的地球正義,它是屬於全人類共同的道德正義,也是全人類每一個人做人的道德底線,怎麼可以有差異性?

  美國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的國家,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西元一九九八年柯林頓政府執政時代,簽署了《京都議定書》;布希政府執政後,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將會影響美國經濟發展」和「發展中國家也應該承擔減排和限制溫室氣體的義務」為理由,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接著,澳大利亞霍華德政府也宣布退出《京都議定書》。

  其實,《京都議定書》所關切的地球問題,十分狹隘,有關於地球生態與環保的問題,人類必須制定更多與全面性的地球公約,如此才能有效解決與預防各種地球的危機。例如森林、雨林、草原、生態系統、水源、土地、海洋、海洋生物等保護公約;再如對汙染性能源、汙染性物品、化學原料、工業汙染、交通汙染、醫療廢棄用品、核子汙染、化學武器等限制公約。這些公約必須涉及地球生態與環保的各種領域,任何一種領域防護的缺失,都會危及地球生態與環境的保護工作。

  拯救地球的環境,應該也一併拯救生態的問題,全世界的公共知識分子,應該聯合起來,共同思考澈底解決的方案,這才是《京都議定書》的根本目的。

  地球只有一個,人類人口不斷膨脹;此外,人類盲目的自私自利、掠奪意識與工業化發展等,這些客觀的事實已經充分說明了人類未來無法逃避的危機。

(節選自:大劉宗正:探討《京都議定書》http://news.epochtimes.com/b5/5/2/20/n818457.htm)

 

(二)環保名言

1.自然可以滿足人的需要,但不能滿足人的貪婪。(甘地)

2.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恩格斯)

3.人是「宇宙」整體的一部分,也是有限的時間和空間的一部分。他將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視為獨立於整體之外―這是一種意識的錯覺。這錯覺是種監獄,把我們監禁在個人欲望和少數最親近的人身上。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拓展慈悲心,擁抱所有的生靈和整體自然的美,以掙脫這座監獄。(愛因斯坦)

4.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啟錄的經驗來生活。(叔本華)

5.沒有一個清潔的環境,再優裕的生活條件也無意義。(曲格平)

6.大自然是善良的母親,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八、相關名句補充

1.一個人由對動物殘忍,將變得對人類殘忍。(義大利‧托馬斯‧阿奎納斯)

2.土地倫理擴大了集群的界限,以致涵蓋了土壤、水、植物及動物,綜合來說就是土地。(美國‧阿爾多‧李奧帕德)

3.除了純粹經濟之外,也應該從倫理和美學的角度,來考慮土地的使用問題。

(美國‧阿爾多‧李奧帕德)

4.人類打擊環境最驚人的手段,是以危險的甚至足以致命的物質,染毒了空氣、土壤、河川及海洋,這些汙染大多是無法復原的。(美國‧瑞秋‧卡森‧寂靜的春天)

5.誰已經決定—誰有權決定—不與無數地區的人民商議,就決定世界的最高價值是一個沒有昆蟲的世界。(美國‧瑞秋‧卡森‧寂靜的春天)

6.生命原是一種奇蹟,超過我們的理解範圍,我們應尊重它。

(美國‧瑞秋‧卡森‧寂靜的春天)

 

 

 

九、測驗卷資料補充

A卷(第7回)

14、15為題組

滿園賞芳辰,飛蹄復走輪。好花皆折盡,明日恐無春。

鳥避連雲幄,魚驚遠浪塵。如何當此節,獨自作愁人?

(唐‧許棠‧曲江三月三日)

語譯:三月三日這天,全城的人都去曲江觀賞良辰美景,官道上馬蹄翻飛,車輪滾滾,熙熙攘攘,絡繹不絕。爛漫的春花被遊人折得一乾二淨,這大好的春光恐怕到明天就會見不到了!一座連一座的旅行帳篷嚇得鳥兒高飛遠避;一艘又一艘的遊船馳行,捲起如滿天塵土的浪花,驚得魚兒深深鑽入水底。在這賞心悅目的時節,每個人都那麼興高采烈,而我為什麼獨自憂傷?

 

甲卷(第7回)

16~18為題組

你們的逝者一經墓園的門廊,就不再愛你們和鄉土的家園。他們飄過群星,即被遺忘,永不復返。我們的逝者卻永遠不會遺忘這給他們生命的美麗世界。他們仍舊眷戀這蜿蜒的河流、巍峨的大山和幽遠的深谷,也永遠以最柔的柔情顧念著那孤單的生者,常常回來會見和安慰他們。

(那揮灑熱情之淚的天空─一八五四年西雅圖酋長的演說)

賞析:這是亨利.史密斯博士所記錄的演說辭,全文充滿了感傷,多次比較紅人和白人的不同,例如:「不,我們是不同的種族,必定會永遠不同。在我們兩者之間,很少有相同之處。我們祖先的骨灰是神聖的,他們最後的安息地是神聖的,而你們卻在你們祖先的墳墓間遊走,似無哀痛。」閱讀測驗則將前面這一段有關生者的敘述再擴充至死者,以詩化的語言加以想像,用對比手法勾勒兩種族的亡靈態度,土地出讓給白人的沉痛流露在字裡行間。

 

十、歷屆試題精選

(一)備課資源

1.請閱讀下文,選出適合做為標題的選項:「開蘭舉人黃纘緒的老家,那傳統的三合院建築,在經濟掛帥的壓力下,一瞬間,化為醜陋的建築工地。被怪手鏟除掉的,不只是傳統的建築文化,更是一段宜蘭人驕傲的開墾歷史。宜蘭舊城有條優美的護城河,曾經悠悠地流過宜蘭人的心中,豐富了宜蘭人的鄉愁記憶。河中搖曳的水草、岸邊的垂柳,曾經是宜蘭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如今,站在已掩蓋的原址,過去護城河流經的地方,只見車來車往,一片匆忙。真難想像失去河流滋潤的城市,就像乾枯的蘋果,怎會美麗得起來!」 (A)除舊與布新 (B)被抹去的記憶 (C)消失的宜蘭城 (D)宜蘭舊城風物考 (E)優美的傳統建築文化。                         ﹝92.學測﹞

答案:(B)(C)

解析:本段文字主旨主要是在惋惜宜蘭的舊建築文化已逐漸被現代文明取代,故(B)(C)作標題都很適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chia2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