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坤 伶     瘂 弦

(二)因為風的緣故  洛 夫

 

第五課 現代詩選

(一)坤 伶     瘂 弦

一、寫作背景

  瘂弦說:「詩人是不幸的蒐集者。詩人蒐集自己的不幸也蒐集別人的不幸。詩人可以將古人的不幸重新詮釋,將未來的不幸當作預言。」並且認為「社會意義是文學重要的品質之一……也是批評文學作品最重要的意義之一」。瘂弦以悲天憫人的情懷,刻劃小人物,瘂弦人物詩的創作,即是描寫中下階層人物的「不幸」,坤伶是箇中名篇,可見作者詩觀的實踐,企圖以小人物短暫的一生,來凸顯「社會意義」,反映人性之真實。

 

附一、瘂弦的人物詩

  人物詩,指描寫人物的詩歌。古代描寫人物的詩歌,以歌詠歷史人物最大宗,屬詠史詩的一種。這類歌詠歷史人物的作品,有作者對前人往事的褒貶、評議,甚至提出個人的政治見解或思想理念,例如王安石 賈生;也有作者立意不在針對歷史事件,而是以他人的酒杯澆自己胸中塊壘,來借題發揮,例如李商隱 賈生。

  現代詩人描寫人物,其內容極為廣泛,有描寫小人物的心酸,寄予悲憫之情,例如余光中 盲丐、老戰士;鄭愁予 老水手、娼女。有藉描寫古今中外名人事跡、命運來抒發感懷,如余光中 貝多芬;張錯 霸王、刺客等。

  瘂弦描寫人物的詩章,大多篇幅簡短,手法獨到,內容精鍊。他在民國四十一到四十九年間,共寫了十多首人物素描,其中又以坤伶、上校和鹽三首,特別受詩評家的注目。

瘂弦人物詩的寫作特色:

(1)以抒情詩的方式刻劃人物。

(2)描寫對象為中下階層的悲劇人物。

(3)運用戲劇性的手法,選取人物生活片段以聚焦疊現的方式凸出人物的悲劇形象。

 

附二、玉堂春

  取材於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難逢夫。全本玉堂春寫明代名妓蘇三(玉堂春)結識吏部尚書公子王金龍,誓偕白頭。王久居妓院,床頭金盡,被鴇母逐出,落魄街頭,棲身於關王廟。蘇三聞悉,前往相會,並贈銀助其返回故鄉南京。王走後,蘇三拒絕接客,遂被賣與山西富商沈燕林為妾。沈妻皮氏素與趙監生私通,將沈毒死,反誣蘇三謀殺親夫,洪洞縣令受賄,將蘇三問成死罪。王金龍赴試得中,授山西巡按,調審此案,在與藩司、臬司三堂會審中,知蘇三歷盡艱苦,悲傷不能自持,乃微服私自探監,後得臬司劉秉義之助,平反冤獄,與蘇三團圓。

 

二、作者介紹

(一)瘂弦簡介

1.瘂弦自民國四十二年公開發表第一至五十四年停止創作,寫詩十五年,卻享譽五十載,只以一本詩集《深淵》(《瘂弦詩集》),即屹立文壇不倒。瘂弦描寫人物的詩章,大多篇幅簡短,手法獨到,內容精鍊,在民國四十一年到四十九年間,共寫了十首人物素描,其中以坤伶、上校和鹽三首詩,特別受詩評家的注目。

2.民國四十三年十月,洛夫與張默創立「創世紀詩刊」,瘂弦從第二期加入編輯陣容,三個人被稱為「創世紀鐵三角」。

3.瘂弦是謙謙君子,被稱為「詩儒」。(詩魔:洛夫。詩僧:周夢蝶。)

4.瘂弦筆名的由來,聽聽瘂弦的「夫子自道」:「我高中時代很喜歡拉二胡,二胡的聲音是啞啞的,而『瘂』字通『啞』,因特別愛好這種啞啞的聲音,就取了『瘂弦』這個名字。典出陶淵明:『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音』句,也就是無弦之琴的意思。這怪怪的筆名有一個好處,人們看過以後很難忘記。」

5.瘂弦有兩種身分,一個是詩人,一個是資深編輯。梁實秋、林語堂、吳祖光等大師級的作家都在瘂弦的副刊版發表過文章,金庸在臺灣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是瘂弦發的,沈從文在臺灣得到的第一筆稿費也是他簽發的。

瘂弦說自己大約是編輯中給作者寫信最多的人,每個投稿的作者他都會親筆回信,他一天要寫二、三十封信。瘂弦的辦公桌後面有個長長的案臺,上面分門別類地放著幾疊列印好的資料:有的是全國各地詩刊的地址、電話,有的是取稿方向,有的是寫稿技巧。瘂弦會將這些資料寄給那些文學幼苗,再寫上幾句鼓勵建議的話。

在他主持聯合報副刊二十載的過程中,無不全心全力的投入,使其達成「探索真理、反映真相、交流真情」的目標,舉凡中國文化傳承與國際文化交流,傳統的、現代的、鄉土的、世界的……各種題材的篇章,都在他力求「真實、高雅、生動、活潑」的規劃下,每天向臺灣及海內外的中文讀者呈現多種風貌的視覺之美。

6.鄭愁予、葉珊(楊牧)、瘂弦同為婉約詩人,寫作「冷肅柔美的詩」,各自享有令譽,但其間仍有個別差異:

鄭愁予

內柔外剛,一股對人生、對自然堅毅不撓的氣勢貫串在其中。

楊牧

吟唱詩人,自吟自唱,對歷史古典懷抱永遠的虔誠,對真與美一往情深。

瘂弦

臂擁現實的苦難,唇吻大地的傷痕,顯現投入現實泥沼的心意,而恆以短促而響亮的笛音,陪伴時穩時躓的腳步。

 

(二)瘂弦的詩觀

1.詩人是不幸的蒐集者。詩人蒐集自己的不幸也蒐集別人的不幸。詩人可以將古人的不幸重新詮釋,將未來的不幸當作預言。這不幸可小至一朵花的墜落,大到一個山崩的災難。

2.詩是生命的本身。詩是詮釋生命、批判生命、提高生命、增進生命、強調生命,生命是詩的原質,有生命力的詩才是好詩,至於形式語言的運用都是次要的,主要是詩有無生命原質,使人看到這生命的原質而有共鳴、震撼。

3.詩不是觀念的直陳,而是意象的呈現。意象是意念的形象。廣義而言,一首詩就是一個大意象,一句詩、一行詩就是一個小意象。意象不是孤立的,小意象對大意象提供責任,詩才有組織和張力,小意象完成佳句,大意象完成佳篇,既有佳句又有佳篇,才是最好的作品。

4.好詩的條件

(1)思想性:一首詩要有好的思想、深刻的思想、有價值的思想,最高境界是具哲學的思想。

(2)藝術性:一首詩的藝術性,看詩的形式內容是否完美、均衡、謹嚴,從美學角度考量,則看音樂性、語言的運用、結構是否完善等等。

(3)創造性:將詩人所寫的詩與過去的、古典的詩作比較,找出作者新創造的部分,有創造性的詩才是好詩。(以上錄自弦外之音 CD 瘂弦談詩)

5.詩歌既是人之感思的結晶,亦是人生的一個境界。人生有兩個層面,一是知,一是感。知是外向的,感是內向的。知之豐富、感之豐盛就是好的人生,而不是有多少地、多大房子,也無關是否有官銜或博士頭銜。真正活過了,了無遺憾,微笑著走離人世,這是詩的境界。

6.「詩有別才,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嚴羽的詩論講明詩歌與人生、感與知的關係。瘂弦說:「長江就是著名的文學現場,未看過長江怎麼懂得杜甫?沒有人生感受,如何與詩通?」

7.詩歌是文字的音樂,帶給人奇妙的感覺。有時音韻本身就是意義,就是內容。例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越吟越舒服,沒法翻譯,文字結構就是內容,得到愉快感覺就是意義。這類詩翻譯出來則平白如水,全無詩味,只有以意逆之、以境求之、以韻吟之,方得其妙。了解詩的人對音樂非常崇敬,因為要想把藝術抽象性達到很延展的境界,只有音樂家做得到。

8.文風像鐘擺來回擺盪,由寫實變寫意,再由寫意變寫實。這是演化不是進化,不能說誰比誰好。歐洲古典主義是寫實,浪漫主義又寫意;自然主義寫實,象徵主義又寫意,詩寫得好都有價值。無論表現手法怎樣變化,詩為情之歌,情為詩之魂,這才是詩歌的支點。

9.生命的深度就是作品的深度,生命沒到位,作品不會到位。看好的藝術作品就可知道這人活過、愛過、恨過……。

 

(三)瘂弦詩的特色

  瘂弦的作品,張默與洛夫都提出「甜」與「苦」兩極並存的說法。張默說:「瘂弦的詩有其戲劇性,也有其思想性;有其鄉土性,也有其世界性;有其生之為生的詮釋,也有其死之為死的哲學。甜是他的語言,苦是他的精神。他是既矛盾又和諧的統一體,他透過完美而獨特的意象,把詩轉化為一支溫柔而具震撼力的戀歌。」(張默編<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洛夫亦云:「語言是甜美的,底層是苦澀的;風格是抒情的,抒情的背後則具有思想性。」瘂弦的甜與苦表現在五種不同的情感抒發上,這五種不同的情意層面形成瘂弦的特殊世界:

情韻綿邈而

流盪

弦的表現側重於歌謠式的小調,這些小調轉化為詩,使瘂弦詩中的音樂性增強,最明顯的表現是乞丐:「酸棗樹,酸棗樹/大家的太陽照著,照著/酸棗那個樹」;即使是後期的一般之歌:「至於雲現在是飄在晒著的衣物之上/至於悲哀或正躲在靠近鐵道的什麼地方/總是這個樣子的/五月已至/而安安靜靜接受這些不許吵鬧」,也仍然可以感覺出來。瘂弦的詩重視押韻,擅用類疊、排比,以反覆出現的字句達成首尾呼應的音樂性。

異地風光之

情調

早期的瘂弦,民國四十六年、四十七年間出現的詩,充滿著北方情調,援用許多特殊名詞,形成與眾不同的北地風光。例如:嗩吶、銅環、陀螺、蒺藜、花轎、流蘇、野荸薺、白楊、蕎麥花、酸棗樹……等等,誠如紅玉米這首詩:「好像整個北方/整個北方的憂鬱/都掛在那兒」,其他詩作出現西方的人名、地名、人物、城市。異域之感,惶惑之心,在瘂弦詩中是一股伏流,在清唱的語言甜味中,時隱時浮。

情節充滿小說企圖

瘂弦以悲天憫人的情懷,戲劇性的手法,舞臺的深度,凸顯刻劃小人物的形象(如上校、坤伶、棄婦、瘋婦等),企圖以小人物短暫的一生,負載歷史的真相。譬如鹽詩中這一句:「一九一一年黨人到了武昌。而二嬤嬤卻從吊在榆樹上的裹腳帶上,走進了野狗的呼吸中,禿鷲的翅膀裡……」,由革命成功並沒有帶給二嬤嬤相同於解除裹腳帶那種生活的自由,到她的死(死的故事本身省略了),到野狗流蕩、禿鷲飛旋覓食的荒野(作者彷彿暗示二嬤嬤連葬身之地也沒有),是一段可以大大書寫發揮的情節。但「作者用了省略壓縮,反而給讀者尋索回味的空間。」葉維廉這段話正是現代詩的「小說企圖」最好的說解

情趣帶有反諷效應

瘂弦是一個機智型的詩人,常有從天外飛來的詩句,往往從矛盾情境中產生奇趣,這種詩中之趣,往往還有反諷的意味。如赫魯雪夫:「又用坦克/耕耘匈牙利的土地/他的的確確是個好人」,這是十分明顯的嘲諷。

情結不免超現實

傾向

創世紀詩社一直被一般評論家、讀者,將它和「超現實主義」聯結在一起,超現實主義是一種創作技巧。尤其在民國四十五年至五十五年間,現代詩壇競出奇句、異想,超現實主義的語言有著正面的影響作用。瘂弦自然不免於這種影響,瘂弦承認,早期的詩可以說是民謠風格的現代變奏,且有超現實主義的色彩。如深淵豐碩的意象、情節;如歌的行板中不相連屬的各類必要,都是十分妥切的;

 

(四)瘂弦軼聞掌故

1.寫詩是偷懶的表現

  瘂弦在中學作文本裡寫下生平第一首詩:狂風呼呼/砭肌刺骨/一切凋零/草木乾枯。作文本子發下來,老師一反過去對他的讚美,而批下「寫詩是偷懶的表現」,讓詩心初起的瘂弦挨了一記悶棍。

2.當掉褲子,保有思想

  創世紀詩刊創刊那年,洛夫、瘂弦、張默都很窮,每個月只有一百多元,而季刊一期成本四百元,他們只好去借貸,跑當鋪。他們當時唯一的儲蓄就是當票。瘂弦認同梭羅所言「當掉你的褲子,保有你的思想。」沒什麼大不了的。

3.金鼎獎最佳男演員

  瘂弦在民國五十三年全國各界紀念孫中山百年誕辰話劇國父傳中飾演孫中山,榮獲了臺北話劇欣賞委員會所舉辦的「第二屆話劇金鼎獎全國最佳男演員獎」。

4.投筆從戎與中外文學的閱讀

  民國三十七年十一月,南陽縣城淪陷,瘂弦不得已而離開家鄉,顛沛流離數千里,乃與同學十餘人,投筆從戎。次年,隨軍從廣州乘船到臺灣,在陸軍八十軍三四○師。操課之暇,開始閱讀狄更斯、密爾頓、但丁、左拉、紀德等人的作品,而朱湘譯的番石榴集,尤為他所喜愛。

  民國四十二年三月,瘂弦考取政工幹校(今政治作戰大學)影劇系,次年十一月以少尉官階調派海軍工作。在左營電臺那段日子,他發憤苦讀,手抄紀德的地糧、王爾德的快樂王子、吉卜蘭的先知、朗費羅的詩選,還有前蘇聯詩人萊蒙托夫的全集,以及歐、美眾多大詩人的詩作,這批手抄本足足有好幾十本。這些外國文學的閱讀,不僅拓大詩人的世界想像,也為其書寫異國的詩作,提供很好的文化思考。

5.慘澹經營創世紀詩刊

  民國四十三年十月,洛夫與張默創立創世紀詩刊,瘂弦從第二期加入編輯陣容,三個人被稱為「創世紀鐵三角」。辦詩刊最大的困難是經費的籌措和發行工作。最初幾期的印刷費全是出自洛夫、張默、瘂弦三人每月的薪俸,後來窘困到三人輪流進當鋪。在一般人心目中,進當鋪的不是小偷,便是賭徒,這使他們感到極大的壓力。洛夫第一次拿著一只舊手表去典當時,先在當鋪門口逡巡一番,看看左右無人才溜了進去,換了八十塊新臺幣出來後,還一直感到臉紅心跳。

  詩刊出版了,他們想到應該去登個廣告,但印刷費都是勉強支付的,哪裡還有什麼餘錢給報社呢?窮極窘困下,洛夫卻想出了一個歪點子。有一天,他到高雄 光復戲院看電影,驀地福至心靈,在銀幕右側打了一則免費的廣告,廣告詞如下:「創世紀詩刊出版了,張默速回。」如此一連做了兩天,第三天終於被戲院經理識破,字幕是打了,卻只剩下「張默速回」四個字。

6.瘂弦有四奇

  白靈說:「瘂弦有四奇。以一本詩集獨步詩壇,難有敵手,一奇也;於高峰處戛然中止詩筆,眾目渴其詩如渴甘霖,卻無所動心,二奇也;從雜誌到報刊,均值文藝思潮黃金期,企劃編纂、引領文學風騷數十載,三奇也;絕對的磁性雄嗓,群聚處談笑風生眾耳如沐春風,四奇也。」

                                                     (白靈<迴旋於耳窩的詩之流水>)

三、文學常識

 

(一)新詩常識

1.最早的新詩集──( 胡適 )所寫的( 嘗試集 )。

「嘗試成功自古無,放翁這話未必是,我今為下一轉語,自古成功在嘗試。」

2.白話文學運動

胡適(適之)先生是五四時代提倡白話文學的先導,當時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聘請胡適任北大教授,他積極參加新文化運動和文學革命運動,在陳獨秀主編的《青年雜誌》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出文學改良要從「八事」(須言之有物、不摹倣古人、須講求文法、不作無病之呻吟、務去爛調套語、不用典、不講對仗、不僻俗字俗語)入手,開始提倡白話文。民國七年,發表「建設文學革命論」,主張「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畢生致力於提倡白話文學而不遺餘力。
  民國八年的五四運動,胡適的白話文學革命達到高峰,民國九年胡適率先出版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詩集──《嘗試集》,寫成了一種解放了的新詩體,另外,他第一個用白話寫作獨幕劇──終身大事,確立了現代話劇的新形式,得到極大的反應。
 

(二)現代詩的發展與特色

  現代詩,又稱新詩、白話詩、自由詩。名為「現代」,即相對於「古典」而言;名為「新」,即相對於「舊」而言;名為「白話」詩、「自由」詩,因新詩主張要以「口語」、「白話」來創作,且不拘泥於形式上,不似古典詩有固定句型或嚴整格律;亦不似古典詩以抒情為大宗。其體式自由多變,其內涵包蘊萬有,發展九十年,家數、流派及風格皆頗可觀。

 

(三)現代詩作家統整

姓 名

簡 介

稱 譽

著 作

以白話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新詩八首,率先嘗試創作,並首先出版白話詩集

新詩開山祖

新詩老祖宗

1.嘗試集:第一本白話詩集

2.胡適文存

徐志摩

以詩文享譽文壇。與胡適、梁啟超創辦「新月社」,擅長抒情詩,以歐化的白話語法,加上中國文字特有的聲韻之美來寫詩

 

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

曾組「現代詩社」,創辦現代詩月刊及季刊,並成立現代派,提倡新詩是「橫的移植」而非「縱的繼承」,反對浪漫派而強調「知性」,追求詩的純粹性,排斥情緒的告白等

詩壇的常青樹

詩集:摘星的少年、檳榔樹(甲乙丙丁戊)、半島之歌

具濃厚的實驗及反省精神,曾以閩南語創作方言詩,並企圖為新詩尋找新形式,而創作十行詩,詩壇評價甚高

 

詩集:銀杏的仰望、種籽、十行集

鄭愁予

前期擅長抒情詩,意象準確,聲籟華美,有飄逸而含蓄的韻致,富浪漫情調。後期對生命的體悟較深沉,隱含一種不經意的禪趣,舉凡書齋的小見聞、無常的生命觀、知性哲思、感性情懷,都能隨意揮灑,入於化境

浪子詩人

鄭愁予傳奇

中國的中國詩人

詩集:

前期:夢土上、鄭愁予詩集

後期:寂寞的人坐著看花

余光中

臺灣詩壇最勇悍之健將,對臺灣新詩發展貢獻卓著,所著詩作大抵皆富感性而有陽剛之美,中國意識濃厚。創作力旺盛,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兼及文學批評、翻譯、編輯等。對中國文學傳統的繼承與創新不遺餘力,主張「新古典主義」、「縱的繼承」,曾與覃子豪創辦「藍星詩社」,主編過藍星詩刊

璀璨的五采筆

詩壇祭酒

藝術的多妻主義者茱萸的孩子

詩集:蓮的聯想、天狼星、與永恆拔河

作品充滿了超現實主義的色彩。作品口語生動活潑、音樂性強,具有中國北方的小調風味,能掌握人物特質,呈現劇劇效果,用詞甜美,意象獨特,表現悲憫情懷、生命之甜美與現代人生命困境之探索。與張默、洛夫創立「創世紀詩社

詩儒、「創世紀鐵三角」之一

詩集:瘂弦詩集、鹽、苦苓林的一夜

 

早年為超現實主義詩人,表現手法近乎魔幻,曾被詩壇譽為「詩魔」,其詩意象繁複,節奏明快,語言奇詭。後期由繁複趨於簡潔,由激動趨於靜觀,師承古典而落實生活,探詩萬物之本質,窮究生命之意義

詩魔、「創世紀鐵三角」之一

詩集:石室之死亡、魔歌、因為風的緣故、隱題詩等

 

以冷凝觀照不斷自我超越。早期作品抒發自我,風格浪漫;後期作品探討生命,充滿睿智,語言回歸口語,淺顯自然

 

詩集:蛾之死、風的薔薇、白萩詩選等

 

(四)新詩的分類

■散文與詩本質差異

  散文如走路,有其特定的目標;詩如舞蹈,舞蹈本身即具美感與目標。例:

()第一排學生有人咬著英文單字/有人抓住片假名不放/末排的學生已按照順序/去周公家裡。(渡也講師日記〉)──這是詩的作法。

第一排的學生有的死背英文單字,有的專心地讀著日文;至於最後一排的學生,一個接著一個地趴倒睡去。──這是散文的寫法。

()翻來覆去/總是那幾句話/嘰嘰喳喳/滴滴答答(非馬雨季〉)這是詩的作法。

多雨的季節又到了,每天不停地下,每天下個不停,滴滴答答,聽來聽去都是這種既單調又沉悶的聲音,煩都煩死了。這是散文的寫法。

(1)詩人羅青將新詩分為三類:分行詩、分段詩、圖象詩。

(2)其中分段詩即今稱之散文詩。詩例:

  中午時候火一樣的太陽沒法去遮攔,讓他直晒著長街上。靜悄悄少人行路,只有悠悠風來,吹動樹旁楊柳。

  誰家破大門裡,半院子綠茸茸草草,都浮著閃閃的金光。旁邊有一段低低土牆,擋住了個彈三絃的人,卻不能隔斷那三絃鼓盪的聲浪。

  門外坐著一個穿破衣裳的老年人,雙手抱著頭,他不聲不響。(沈尹默三絃〉)

(3)圖象詩詩例:

 

流浪者         白萩

 

 

孤獨的一株絲杉

向東方

站著

地站著。站著。站著

站著。                 祇佔著。孤獨

他已忘却了他的名字。忘却了他的名字。祇

他的影子,細小。他的影子,細小

一株絲杉

絲杉

一株絲杉

望著雲的一株絲杉

望著遠方雲的一株絲杉

 

 

 

(五)文學史上的「三人行」

並 稱

時代、人名

說 明

三曹

魏:曹操、曹丕、曹植

父子關係,以政治地位提倡文學,都有創作成果,主要成就為「詩歌」

唐詩三大家

唐:李白、杜甫、白居易

李為豪放派、杜與白為社會寫實派。白倡新樂府運動

詞家三李

唐:李白

南唐:李煜

南宋:李清照

李白有憶秦娥、菩薩蠻;李煜有「詞帝」之稱;李清照為「閨秀詞人第一」

  

北宋:蘇洵、蘇軾、蘇轍

父子關係,同為北宋古文大家

明初三大古文家

宋濂、劉基、方孝孺

宋濂、劉基為明初文宗。方孝孺師事宋濂

公安三袁

明: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兄弟關係,湖北公安人。反對當時流行的擬古文學,重性靈、貴獨創,提倡散文小品

清初三大師

(清初三先生)

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

最有名的三位思想家及學者,都主張「經世致用」之學,形成「實學」一派。其中顧炎武被尊稱為「樸學始祖」、「樸學導師」

清初三大家

魏禧、侯方域、汪琬

侯方域、魏禧並稱「侯、魏」。侯方域之文是「才士」之文、汪之文為「儒者」之文、魏禧之文乃「志士」之文

乾隆三大家

袁枚、蔣士銓、趙翼

都是清代中葉的著名詩人,共推「性靈說」,風格比專以模擬格調的「格調說」,專以考據為詩的「肌理說」自然清新,為乾隆年間的主流詩派

桐城三祖

清:(方苞劉大魁姚鼐)

方苞為「桐城」之祖;姚鼐輯古文辭類纂,為桐城派教科書

創世紀鐵三角

民國:(瘂 弦洛 夫)、張默

洛夫、張默創立創世紀詩刊,瘂弦從第二期加入編輯陣容(瘂弦與洛夫為同事)

 

四、課文深究

  本首詩以「一種淒然的韻律」定下情感的主調,以第三人稱的敘述觀點,寫坤伶流落之苦。全詩分六節 :第一節寫坤伶十六歲成名;第二節寫坤伶之美;第三節寫觀眾為她著迷;第四節寫玉堂春演出的情形;第五節揭開了坤伶悲劇的另一個側面;第六節寫全城女人對坤伶的詛咒。

(一)內容分析

內容

敘述她十六歲成名,但是這種成名,作者用「流落」來形容。「流落」是關鍵詞,是一篇之眼;她的名字的「流落」正是她身世的「流落」,「流落」才使她的生命之曲成為「一種淒然的韻律」。伶唱戲竄紅,不寫她舞臺出場盛況,而拓展空間,寫整個城對她的反應

描寫她的美麗,在描寫美麗方面只凝聚在她的「杏仁色的雙臂」和「小小的髻兒」,一如韋莊的菩薩蠻中「鑪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一樣,正是以局部代全稱的手法。但是作者在此表現出他的想像力:「那杏仁色的雙臂應由宦官來守衛」,,如果生在帝王時代,伶會令王公貴族痴迷心醉,甚至會獲得帝王的專寵。第二小節不是寫現實中的那位坤伶,而是詩人的遐想,認為她生錯時代,以致不能享受榮華富貴。

第三節,「是玉堂春吧!」含有雙重的用意,一方面是舞臺上的玉堂春,而另一方面亦是她的身世。「夜夜滿園子嗑瓜子兒的臉!」在此展現出鮮明的意象,不僅表露出戲園子內夜夜滿座,而且讓我們看見那嗑瓜子兒的大爺們的嘴臉。「瓜子」又與「杏仁」呼應,用食物影射觀眾對舞臺上坤伶的意淫心態。杏仁與瓜子不是正餐吃的,多是休閒的零食,暗喻儘管坤伶擁有楚楚可憐的風韻,對一般觀眾而言,還是只供消磨時間罷了。

描寫玉堂春演出情形:「苦啊……」是玉堂春上場時的哭頭「苦啊」,此時她披枷上場,「那杏仁色的雙臂」正放在枷裡,其意義當然亦是二重的:一方面是描寫戲裡的玉堂春,另一方面是主角的自道。玉堂春在哭,亦是主角自己在哭。

揭開了坤伶悲劇的另一個側面,「有人說/在佳木斯曾跟一個白俄軍官混過」。「有人說」是關鍵句,人一旦成名,難免會遭遇一些蜚短流長的困擾與傷害,坤伶也不例外。詩中的「佳木斯」是與俄羅斯相鄰的城市,謠傳坤伶在佳木斯與白俄軍官「混過」,顯然坤伶流落邊境,仍然無所寄託,其境遇之悲,不言可喻。

以「每個婦人詛咒她在每個城裡」,作為全詩之結束。相較於第五節的「有人說」,本節具體指明「每個婦人詛咒」,那麼流言蜚語當不只「在佳木斯曾跟一個白俄軍官混過」而已,作者冠之以「一種淒然的韻律」,以照應第一節。

全詩作者採取第三人稱的敘事觀點,以「流落」一詞引起下文,而後揭開她的「流落」之事實;然而在記述中作者摻入了自己的情感,我們自「一種淒然的韻律」一語中,不難窺得作者對於坤伶的綺年玉貌卻身世坎坷的惋惜與同情。

 

(二)寫作特色

重複手法

造成

前後呼應的效果

鍾玲說:「瘂弦非常善於靈活地運用重複手法,暗藏玄機。第一次用淒然的韻律,是指坤伶不但身世飄零,而且成為男人口上輕薄、心上狎玩的對象。第二次用這句話時,她已成為每一個城市中所有婦女詛咒的賤婦。」同一詩句,可以是為她的「流落」而同情,也可以是為她受「詛咒」而悲憫,情與事則在這兩句詩旋律中默默推移。另,「一種淒然的韻律」首節出現在第二句,末節則出現在第一句,如此安排,使詩在語句不變中有旋律變的效果。

戲劇性手法

凸顯

人物的特質

本詩以三件事概括坤伶的境遇,塑造坤伶悲劇的形象。其一「十六歲她的名字便流落在城裡」—她十六歲即豔名遠播;其二是「『苦啊……』/雙手放在枷裡的她」唱玉堂春時的境況;其三是「每個婦人詛咒她在每個城裡」—她成為所有婦女詛咒的對象。

省略壓縮

技巧

製造

想像空間

葉維廉說:「坤伶詩分六節,彷彿是小說的綱目。」「……他把故事壓縮為幾個凝射性的細節,把現實生活中一段很長的變化與過程壓縮為一句。」例如:「她十六歲即聲名遠播」,讀者可以馬上意會坤伶之美,甚至是才藝雙全;唱玉堂春時,一聲「苦啊」可以想見舞臺上聲淚俱下的戲子,演的其實也是自己人生的真實。

聲情節奏

配合詩意

本詩以淒然韻律定調,配合壓縮省略的敘事,彷如喑啞的胡琴咿咿呀呀,既淒厲又斷續的演奏,營造一股吞吐難盡的悲情。

 

五、結構表

 

 

 

 
   

 

 

 

 

 

 

 

 

 

 

六、相關名句補充

(一)坤伶

1.請不要相信我的美麗/也不要相信我的愛情/在塗滿了油彩的面容之下/我有的是顆戲子的心//所以 請千萬不要/不要把我的悲哀當真/也別隨著我的表演心碎/親愛的朋友 今生今世/我只是個戲子//永遠在別人的故事裡/流著自己的淚

(席慕蓉.戲子)

2.二嬤嬤壓根兒也沒見過退斯妥也夫斯基。春天她只叫著一句話:鹽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天使們就在榆樹上歌唱。那年豌豆差不多完全沒有開花。//鹽務大臣的駝隊在七百里以外的海湄走著。二嬤嬤的盲瞳裡一束藻草也沒有過。她只叫著一句話:鹽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天使們嬉笑著把雪搖給她。//一九一一年黨人們到了武昌。而二嬤嬤卻從吊在榆樹上的裹腳帶上,走進了野狗的呼吸中,禿鷲的翅膀裡;且很多聲音傷逝在風中,鹽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那年豌豆差不多完全開了白花。退斯妥也夫斯基壓根兒也沒見過二嬤嬤。                                   (瘂弦.鹽)

3.那純粹是另一種玫瑰/自火焰中誕生/在蕎麥田裡他們遇見最大的會戰/而他的一條腿訣別於一九四三年//他曾聽到過歷史和笑//什麼是不朽呢//咳嗽藥刮臉刀上月房租如此等等/而在妻的縫紉機的零星戰鬥下/他覺得唯一能俘虜他的/便是太陽

(瘂弦.上校)

4.那婦人/背後幌動著佛羅稜斯的街道/肖像般的走來//如果我吻一吻她/拉菲爾的油畫顏料一定會黏在/我的異鄉的髭上的                        (瘂弦.婦人)

5.我的靈魂要到長江去/去飲陳子昂的淚水/去送孟浩然至廣陵/再逆流而上白帝城/聽一聽兩岸悽厲的猿聲//啊啊,我的靈魂已倦遊希臘/我的靈魂必需歸家/君不見秋天的樹葉紛紛落下                                       (瘂弦.我的靈魂)

6.一隊隊書籍們/從書齋裡跳出來/抖一抖身上的灰塵/自己吟哦給自己聽

(瘂弦.寂寞)

7.而既被目為一條河總得繼續流下去/世界老這樣總這樣;——/觀音在遠遠的山上/罌粟在罌粟的田裡                                                         (瘂弦.如歌行板)

8.為生存而生存,為看雲而看雲/厚著臉皮占地球的一部分……/在剛果河邊一輛雪橇停在那裡;/沒有人知道它為何滑得那樣遠,/沒人知道的一輛雪橇停在那裡。         (瘂弦.深淵)

 

(二)因為風的緣故  洛 夫

一、寫作背景

  民國七十年聯合文學「詩人說愛,深知身在情長在」小輯,洛夫提出本詩。洛夫自述:「這首詩寫於民國七十年,是寫給我太太的。這一年在我生日的前兩天,太太向我提出要求,並撂下了狠話說:「今年你再不給我一首詩,我就不給你過生日。」過不過生日倒無所謂,但妻債不能欠。於是這晚上便開始在書房苦思;這時突然停電,我便點起蠟燭,天氣熱我順手打開窗戶,不料一陣風吹來,把蠟燭吹熄,室內一片黑暗,這時靈感驟發,便寫下了這首詩。這是一首情詩,曾多次在兩岸的詩會中被朗誦過,可以說是我的一首招牌詩。」

二、作者介紹

(一)洛夫簡介

1.早年為超現實主義詩人,表現手法近乎魔幻,曾被詩壇譽為「詩魔」。

2.在洛夫的生命裡,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生活在戰亂中,經常面臨死亡的威脅,這些體驗使他的詩風呈現一股飽和的燃燒,一種悲慘的張力。

3.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評洛夫:「從明朗到艱澀,又從艱澀返回明朗,洛夫在自我否定與肯定的追求中,表現出驚人的韌性,他對語言的錘煉,意象的營造,以及從現實中發掘超現實的詩情,乃得以奠定其獨特的風格,其世界之廣闊、思想之深致、表現手法之繁複多變,可能無出其右者。」

4.吳三連文藝獎對洛夫的評語:「自《魔歌》以後,風格漸漸轉變,由繁複趨於簡潔,由激動趨於靜觀,師承古典而落實生活,成熟之藝術已臻虛實相生,動靜皆宜之境地。他的詩直探萬物之本質,窮究生命之意義,且對中國文字錘煉有功。」

5.洛夫和詩人梅新曾和幾位詩人、作家及畫家們合開過一個專屬於文藝界人士交流的空間「作家咖啡屋」,民國五十七年六月,在西門町盛大開幕,除了賣咖啡,還定期舉辦畫展及詩歌朗誦會,每週邀請一、兩位著名作家或演講,或與文友們閒聊文學,此地甚至還吸引外國觀光客慕名而來。可惜因缺生意頭腦,不到三年便停止營業。

 

(二)洛夫文學成就與特色

1、洛夫的創作期程

  洛夫說:「我的詩創作生涯已歷半個多世紀,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擔任創世紀詩刊的總編輯,這對我個人和臺灣現代詩的發展,都有相當深遠的影響。我出版了三十多部詩集和評論集,也囊括了臺灣所有的詩歌大獎,我早年的詩集《魔歌》曾被評選為臺灣文學經典之一。由於我的風格多變、意象詭奇,在語言和形式的實驗上極富變化,故詩壇給我一個『詩魔』的稱號。我寫各種類型的詩,包括短詩、長詩、小詩、組詩,採用各種題材,有歷史的、現實的、時代的、個人內心的、戰爭的、鄉愁的等。我的創作路向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前期是對西方現代主義詩歌的全面探索與實驗;中期是回眸傳統,重新評估中國古典詩的價值;後期是努力追求中國與西方的接軌、傳統與現代的融合。」

  從五○年代初在臺灣公開發表第一首詩火焰之歌,到九○年代末移民加拿大後出出版晚近作品集雪落無聲,持續半個世紀的創作,洛夫為中國現代詩史奉獻了二十多部詩集、五部詩評論集和六部詩編選集,如此豐沛的創作量,虔敬如聖徒般的創作態度,在整個二十世紀下半的中國詩壇,能相提並論者者極少。

  同時,洛夫也是風雲際會的臺灣前行代傑出詩人中,最具藝術自覺、文體意識和探索精神的一位,以至直到九○年代花甲之年,還創造出「隱題詩」這樣的新詩型。洛夫寫作文類以詩為主,他的主題多取材於生活感受,並寄情於天地萬物,尤其著重於對人生的深刻反思;主要風格在熔個人熱情、歷史意識、時代精神於一爐,透過特殊的冷雋意象,表現出民族特有的人文精神以及對現實的深沉關注。

注:隱題詩:「標題本身是一句詩,或一首詩,而每個字都隱藏在詩內,若非讀者細心,很難發現其中的玄機。……這種形式的最高要求在於整體的有機結構。」(洛夫)

【詩例見作者簡介(三)3

2、        洛夫的核心思想、創作觀、詩觀

1.)思想的核心是中國的老莊哲學和禪宗的妙悟。

2.)詩人一生中在意象的經營上、在跟語言的搏鬥中,追求的終極目標是「真我」,一個內在的、最深處的我。

3.)詩人最大的企圖就是要降伏語言,使它化為一切事物和人類經驗的本身。要想達到這樣的效果,詩人首先必須把自己糅入一切事物之中,使個人生命和宇宙萬物的生命合而為一。

4.)寫詩不只是一種寫作行為,而更是一種創造,價值的創造,包括詩歌境界的創造、生命內涵的創造、語言的創造。

5.夫以為詩作是「以小我暗示大我,以有限暗示無限」。身為一個詩人,更應不斷的追求真我,真我應該如何追求呢?洛夫稱追求真我的觀念為「與物同一」,當你想寫一棵樹時,你不僅在描寫它的表相,而是要把自己先化開,融入樹幹和枝椏裡,變成一棵樹,去體驗樹的生命。洛夫說明自己詩作的風格就好比一盞高懸的燈,它的亮度也許不是很強,但是關照的幅度卻很廣。

 

3、        「詩魔」名號之由來

「詩魔」的來源,最早見於洛夫詩集《魔歌》的「自序」:

  詩集命名魔歌,其義有二:一為魔鬼之「魔」,一為魔法之「魔」。近年來我常被許多學院批評家拿到手術臺上作臨床試驗,抽筋剝皮,好不慘然。顏元叔教授常謂我因受超現實主義影響而「走火入魔」,詩之成魔,自非中國文學傳統的正道,如韓愈生於現代,我也勢必成為他撻伐的對象。我寫詩從未焚香沐浴,正襟危坐,板起面孔在詩中闡揚正教名倫之道;我寫性,寫戰爭,寫死亡,詩味既苦且澀,又不守詩律,難怪顏元叔與朱炎兩位先生曾先後半褒半貶地說我有「不羈野馬的詩才」。我自知詩才有限,而狂放不羈倒是實情,尤其近年來我由「樂詩不疲」而趨於「玩詩不恭」的境地,翻譯祕訣十則即為例證,於此焉得不魔!

  詩之入魔,自有一番特殊的境界與迷人之處,女人罵你一聲「魔鬼」,想必她已對你有了某種欲說還休的情愫。古有詩聖、詩仙、詩鬼,獨缺詩魔,如果一個詩人使用語言如公孫大娘之使劍,能達到「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的境界,如果他弄筆如舞魔棒,達到呼風喚雨,點鐵成金的效果,縱然身列魔榜,難修正果,也足以自豪了。唯我目前道行尚淺,有待更長時間的修煉。

  從上述兩段文字中,不難看出洛夫對詩與詩人的理解,是對某些現在看來已經僵化的「正統」詩觀的反叛。自此以後,洛夫這「詩魔」的稱號不脛而走,而且已擴大到泛指洛夫詩歌藝術的特殊性。

 

(三)洛夫與陳瓊芳的愛情

1.〈廿八寒暑,鰜鰈情深〉一文:

  我們的結婚不免有點草率,……只拍了這麼一張黑白照,家中牆上從未懸掛過,結婚證書絕對是找不到了,而我的結婚戒指,結婚後不到一個禮拜便丟掉了,唯一剩下的只是廿八個寒暑的鰜鰈情深,和一個安詳和諧的家。

 她的勤勞刻苦和我的淡泊守分,是構成我們和睦相處,兩無異心的主要因素。……

2.民國七十一年五月的共傘:「共傘的日子/我們的笑聲就未曾溼過/沿著青桐坑的鐵軌/向礦區走去/一面剝著橘子吃/一面計算著/由冷雨過度到噴嚏的速度」。

  這首詩,也是洛夫與陳瓊芳婚後生活的真實寫照。瓊芳在她任教的學校附近租了一間簡樸的樓閣做為他們的新居,每個星期天下午,洛夫從臺北搭火車來平溪相聚,星期一上午再乘車回臺北上班。兩人經常沿著鐵路線散步,邊吃水果邊談,儘管收入有限,生活水平不高,但他們的精神卻相當充實、豐富。

簡析〕這首詩,極巧妙地在「溼」字上做文章,儘管路是溼的,他們的笑聲卻是乾的,因為他們共撐著一把傘,風雨再大也無所畏懼。當然,人生之路(詩中用「鐵軌」、「礦區」比喻)難免坎坷,也會有病有災(詩中用「噴嚏」、「冷雨」形容),可是,只要相互扶持,彼此關愛,一切皆可笑著對付。

3.民國八十年十月,是他們結婚三十週年,洛夫寫了一首詩:

    給瓊芳

  妳兜著一裙子的鮮花從樹林中悄悄走來

  是準備去赴春天的約會?

  我則面如敗葉,髮若秋草

  唯年輪仍緊繞著妳不停地旋轉

  一如往昔,安靜地守著歲月的成熟

  的確我已感知

  愛的果實,無聲而甜美

  這首詩,道出了洛夫對瓊芳的情愛與感激,每一行詩的第一個字連在一起,正是他對瓊芳不止一次地講過今後還將不斷重複的一句話:「妳是我唯一的愛。」這首詩,在民國八十二年三月由爾雅出版社出版的洛夫實驗性之新形式詩集《隱題詩》中,作為該書的題詞兼獻詩。

 

(四)洛夫軼聞掌故

1.改名「洛夫」

  洛夫,原名運端,初三時,他逐漸接觸新文學的作品,此外,也廣泛的瀏覽俄國小說,屠格涅夫、杜斯妥也夫斯基、托爾斯泰,都是他當時的偶像。為此,他也替自己改了一個富有俄國風味的名字「洛夫」。

2.逼近死亡

  民國四十八年,他奉派至金門,彼時金門砲戰方休,然而零落的砲擊卻未曾歇止。某日,他在石室裡又聽到砲聲四起,同室裡的一位參謀慌忙避到桌下,他卻在嗖嗖的砲彈聲中,疾筆寫下〈石室之死亡〉的第一行。民國五十四年,洛夫奉派赴越南任軍事援越顧問團顧問,當時西貢的情勢告急,每天都生活在死亡的邊緣,晚上睡覺時,懷裡不但揣著一枝手槍,床頭更擺著一枝卡賓槍,以備萬一。

  洛夫經常面臨死亡的威脅,這些體驗直接影響到他詩作的風格,使他的詩風呈現一股飽和的燃燒,一種悲慘的張力。

3.詩人健忘──丟東漏西

  詩人說:「丟東漏西是我的一項不治之症……這不能不歸咎於我的一項了不起的美德──健忘。我帶出門的東西,包括手帕、打火機、帽子、雨衣,尤其是雨傘和眼鏡,就很少原件帶回過……我之所以稱它為一項美德,是因為除了時常處於一種『忘我』、『忘機』的心理狀態外,附帶也會『忘仇』」。

4. 一子、一女與一犬

  洛夫原姓莫,有一女莫非,一子莫凡,另有愛犬莫達。

  詩人說:「姓莫很難取名,比如取『和平』,成了『莫和平』,是相反的意思。姊姊莫非的名字是我跟葉維廉想出來的;莫凡,是那天中央日報社論登了『不凡的日子』幾個字,我就用筆一戳,第一次戳到個逗點,所以他的小名就叫小逗點;第二次,戳到「凡」字,所以他叫莫凡。家裡還有個『犬子』莫達,是條小狗,……莫達是隻巴哥犬,長相奇醜,很有達達藝術的味道,就叫莫達。……。我有次晚上應酬回家,開口就問:『莫達,莫凡餵了沒有?』」詩人笑說:「哎!竟把兩個犬子名字弄反了。」

5. 莫凡為老爸新詩譜曲演唱

  曾風靡兩岸的「凡人二重唱」中的莫凡,原來是洛夫的兒子。三十歲,他才自覺有「境界」能讀父親的詩了,讀罷,轉頭對母親說:「爸爸很偉大啊。」莫凡寫的歌詞有古典文學味兒,他說這是父親給的影響,雖然別人父親會幫兒子看功課,他的詩人父親卻關在書房裡寫詩。直到莫凡當了父親,他明白,父親的詩人角色貢獻是大於為人父的。洛夫說,唱歌的兒子跟他是「兩個宇宙」,但中間有個線,是血緣。當莫凡為父親寫的詩「因為風的緣故」譜了曲,這詩是父親為母親寫的,莫凡輕撥吉他唱詩,音符與詩句把這一家都連繫在一起了。

6. 為湖南名酒作詩揮毫

  洛夫書法造詣極佳。民國七十七年九月初,洛夫首次回湖南故鄉探親,應湖南省吉首市酒廠相邀,前往參觀,經簡報介紹該廠的生產與營業狀況之後,王廠長即捧出他的名酒「湘泉」與「酒鬼」,讓大家品嚐。當時「酒鬼」尚未上市,廠方當作祕密武器,其酒味香醇尤勝茅臺,酒瓶為一麻袋形,樸拙有趣,為湖南名畫家黃永玉所設計。

  品酒之餘,王廠長取出筆墨宣紙,囑詩人題字。洛夫捲袖提筆,順手寫了這麼一首打油詩:「酒鬼飲湘泉,一醉三千年,醒後再舉杯,酒鬼變酒仙。」這首詩因含有該廠的兩種酒名,又易琅琅上口,且多次在湖南電視臺播出,故廣為飲者傳誦。當時該廠不僅將印有這首詩與洛夫的簽名照片在會場上大量分發,且把這首詩印在裝酒瓶的紙盒上大作廣告,有人建議洛夫委託律師向該廠索取廣告費,詩人說:「無奈窮書生只會寫詩,不懂得要錢。」

 

四、課文深究

這首詩可以依詩意分為兩節,各以「因為風的緣故」為末句。

(一)內容分析

內容

請煙囪在天空寫信傳情,表達自己如「窗前燭火」般,真心守候的明亮心意。如果煙寫的字有些潦草,窗前的燭光有些曖昧,那都是因為風的緣故。詩中的「潦草」、「曖昧」實指感情表達吞吐含蓄的情狀。與西方人相較,東方人即使滿懷恩愛,在肢體語言的表現上都傾向保守。從詩意方面看來,詩人心意即使明明白白有如燭火,詩從燭火意象而來,因為風的緣故,燭火必然明滅、閃爍,誠如個人性格或文化因素使得愛意、情話的表達,總是委婉曲折,欲言又止。

第二節,表明自己愛意,並請對方珍惜,詩中並以外在的風隱喻現實可能遭遇的威脅,例如:外來的謠言,可能使兩人之間的信任變得脆弱;內在的猜疑、胡思亂想,可能斫傷兩人之間的信賴。所以,詩人請對方珍惜自己的愛,一如珍愛燈火,免得被風吹熄。詩中的「火」隨時可能因「風」而熄滅,這隱喻生命、熱情或愛,也可能因外力而隨時消逝,所以相愛要及時、要「趕快」。如果,妻子以整生的愛來點燈,丈夫何嘗不是?所以,「以整生的愛/點燃一盞燈」是夫妻相互的犧牲奉獻,也是終生廝守的盟誓。

  這首詩全詩的意象都在烘托主題的最後呈現—「然後以整生的愛,點燃一盞燈」,為什麼全詩的意象最後集中在一盞燈?洛夫說:「書房是我的一個獨立世界,是我與古人、與天地精神往來的所在,更是我詩思馳騁的無限平原。在這裡我感到最清醒,最有自信,也感到最安全幸福。這一切都靠著一盞燈。燈熄了,室內一片幽黯,但心中仍有一盞燈亮著,燈中燃的就是由妻以整生的愛所凝聚的膏油。」最後的膏油之說,更為這首詩的深情留下最好的見證。

 

(二)寫作特色

巧妙分段,

表達真情,

情感緊密

本詩以夫妻之愛為抒情的主軸。第一節請煙囪在天空寫信,表達自己對妻子如燭火般明亮的心意;第二節儘管自己是隨時可能熄滅的火,妻仍願承諾以整生的愛,為彼此點燃一盞燈。全詩真誠傳達夫妻之愛。並以「因為風的緣故」概括愛意的表達、信諾的廝守中可能出現的障礙。

布局有序

本詩兩節都以「因為風的緣故」作結尾,唯第一節「因為風的緣故」還有承上啟下的作用,第一節末「因為風的緣故」,讓心意的表達稍有「曖昧之處」因此,才有第二節「此信你是否能看懂並不重要」的說法,可見第一節的「風」可能是傳情達意的障礙。至於第二節「我是火」,妻子以「整生的愛/點燃一盞燈」卻也「因為風的緣故」、「隨時可能會熄滅」,這「風」則帶有一種死亡的威脅,所以在「雛菊尚未全部凋零之前」的有生之年,妳得「趕快」對我抒發情緒或笑或怒;「趕快」對我表達關愛—「從箱子裡找出我那件薄衫子」;「趕快」為我梳理烏黑秀髮,示我以愛悅。可見詩中表達的是一分既無隱藏、無須修飾、也毫無遮掩的真愛。

聲情節奏

本詩聲情先舒徐後悲壯。第一節「沿著河岸漫步……順便請煙囪……稍有曖昧之處/勢所難免」整段節奏較為緩慢,與醞釀寫情信的心情相應;第二節「重要的是/你務必……/趕快……/趕快……/趕快……以一整生的愛/點燃一盞燈/我是火/隨時可能熄滅……」節奏促急,聲情顯得悲壯,與願為一生情愛犧牲奉獻的心情相襯。

語言風格:

意象豐富,

言簡情深

本詩形象化的語言最特別。例如:「蘆葦『彎腰喝水』的地方」、「請煙囪在天空為我寫一封長長的信」、「以整生的愛/點燃一盞燈」、「我的心意/明亮如你窗前的燭光」、「我是火/隨時可能熄滅」。形象化的語言可以化抽象為具體,讓詩中欲表達的深深情愛,變得可知可感。

五、結構表

 

 

 

 
   

 

 

 

 

 

 

 

 

 

 

六、形音義比較

 

字 形

字 義

詞 例

1.

兒女、孩童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韓愈‧師說)

獨孤臣孽「子」,其操也也危(孟子‧盡心上

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蘇軾‧留侯論)

子爵

孔子師郯「子」(韓愈‧師說)

對有學問、道德者的尊稱

老「子」

「子」非有喪,何哭之悲也(韓詩外傳選)

對男子之美稱

李氏「子」蟠(韓愈‧師說)

後亦用來自稱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王安石‧傷仲永)

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蘇軾‧前赤壁賦)

植物的種子、果實

夜夜滿園嗑瓜「子」兒的臉

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世說新語‧雅量)

動物的卵

烏魚「子」

地支的第一個,亦指半夜十一時至次日一時

「子」時

詞尾,無義

小蹄「子」們,還不攙起來(劉姥姥)

待如己子,動詞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禮記‧禮運)

不拊愛「子」其民(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2.

多水會合,水勢盛大(ㄏㄨㄣˋ)

汩乎「混」流,順阿而下(司馬相如‧上林賦)

汙濁不清,形容詞(ㄏㄨㄣˋ)

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

(史記‧屈原賈生傳)

「混」水摸魚

摻雜,動詞

(ㄏㄨㄣˋ)

「混」為一談

蒙騙、冒充,動詞(ㄏㄨㄣˋ)

魚目「混」珠

姨太太的牌也生,咱們一處坐著,別叫鳳姐兒「混」了我們去(紅樓夢‧第四十七回)

胡亂、苟且的度過,動詞(ㄏㄨㄣˋ)

在佳木斯曾跟一個白俄軍官「混」過

思量房裡沒有別人,只是楊執中的蠢兒子在那裡「混」

(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胡亂、隨便,副詞

(ㄏㄨㄣˋ)

薛大哥哥從來不這樣的,你們別「混」猜度

(紅樓夢‧第三十四回)

大水奔流不絕的樣子(ㄏㄨㄣˋ)

源泉「混混」,不舍晝夜(孟子‧離婁下)

按:教育部已取消(ㄍㄨㄣˇ)之讀音。

中國古代西部部落名(ㄎㄨㄣ)

「混」夷

3.

曖昧

不明的樣子(含糊、模糊

稍有「曖昧」之處/勢所難免

若公子,所謂睹「曖昧」之利,而忘昭晢之害,專必成之功,而忽蹉跌之敗者已(蔡邕‧釋誨)

不光明的,不便公之於眾的

(趙)概獨上書言:脩以文章為近臣,不可以閨房「曖昧」之事,輕加汙衊(司馬光涑水記聞)

4.

嫵媚

姿容美好,可愛

帝大笑曰:人言徵舉動疏慢,我但見其「嫵媚」耳

(新唐書魏徵傳)

豔麗動人。此處借指烏黑亮麗的頭髮

趕快對鏡梳你那又黑又柔的「嫵媚」

形容女子姿態嬌美可愛的樣子

可憐「嫵媚」清閨女,權作追隨宦室人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形容景致優美動人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

(辛棄疾.賀新郎)

指柔媚的風格

筆法勁拔,如鑄鐵所成,蓋得蔡中郎之遺意,至唐人效之,則流於「嫵媚」矣(宋濂題魏受禪表後)

5.

水滿而外溢

水「漫」金山

漸見江勢闊,行嗟水流「漫」

(宋之問.自湘源至潭州衡山縣)

玷汙

又欲以其辱行「漫」我(辱行:壞品行)(莊子.讓王)

遍布的、充滿的

「漫」山遍野、「漫」天大霧

亭東自足下皆雲「漫」(姚鼐.登泰山記)

放縱、散漫、不受約束

諸鎮入衛之兵,嫌非統屬,「漫」無紀律

(明史.戚繼光傳)

模糊不可辨認的樣子

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其遠古刻盡「漫」失(姚鼐.登泰山記)

長、遠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涉江采芙蓉)

別日何易會日難,山川悠遠路漫「漫」(曹丕.燕歌行)

莫、不要

羅敷獨向東方去,「漫」學他家作使君

(張謂.贈趙使君美人)

鋪設

中間羊腸一條石子「漫」的甬路(紅樓夢.劉老老)

不經心、隨意,副詞

昨日我沿著河岸/「漫」步到/蘆葦彎腰喝水的地方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徐志摩.再別康橋)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徒然,白白地,副詞

「漫」勞車馬駐江干(杜甫.賓至)

七、字形辨析

★相同偏旁

偏 旁

ㄐㄧㄚ

鎖、瑜、結裟、釋、玉、胡

ㄐㄧㄚˋ

疊床(重複、累贅)輕就熟

ㄑㄧㄝˊ

藍、紅素

ㄍㄜˇ

先生

ㄍㄞˋ

三軍

ㄎㄜ

睡、

ㄎㄜˋ

瓜子、然長逝

ㄏㄜˊ

西北風、)可忽乎、各言爾志、第光臨

ㄐㄩ

擊、山、(農曆六月)(古時一種殘酷的刑罰,將人殺死後剁成肉醬。醢,音ㄏㄞˇ)、趑(徘徊不進。趑,音ㄗ)、炭病、關關)鳩、長之濱

ㄐㄩˇ

喪、嚼、(牙齒上下不整齊。比喻彼此不合。齬,音ㄩˇ)

ㄐㄩˋ

(低溼之地)

ㄑㄩ

蛆蛆

ㄗㄨˇ

咒、刀魚肉、妣、合、

ㄘㄨ

枝大葉

ㄘㄨˊ

)殁、自東西(徂:往)

ㄙㄨㄟ

(毫無拘束貌)

ㄞˋ

昧、令琿條約、薆薆(草木茂盛)靉靉(濃密茂盛)

ㄈㄨˇ

背扼喉(形容致其死命)

 

ˊ

無、

ㄨˇ

媚、廊然不樂(憮然:失意貌)(驚訝的樣子)

ㄉㄧㄠ

零、堡樵樓、魚、一箭雙)樑畫棟

ㄉㄧㄠˋ

調兵遣將

ㄊㄧˋ

風流

ㄊㄧㄠˊ

調三斡四(搬弄是非)、國事(國事紛亂)

ㄓㄡ

鳥鳴啾、、一大事、大費

ㄔㄡˊ

人口密、未雨繆、

ㄇㄟˋ

、愚)、姐、鬼)、寤(一種古代武士祭服。主要用以蔽膝。韐,音ㄍㄜˊ)

ㄨㄟˋ

指責、雨綢繆

ㄑㄩ

之若鶩

ㄓㄡˋ

)紋、

ㄔㄨˊ

菊、

ㄗㄡ

信口胡縣、(高官顯貴者出行時,在前引導者)

 

ㄗㄨˊ

ㄘㄨˋ

(卒)然臨之

ㄘㄨㄟˋ

鞠躬盡、純(粹)勵、綠、了一口、憔、出類拔

ㄗㄨㄟˋ

酒、周(小兒周歲時所舉行的宴會)

ㄙㄨㄟˋ

八、修辭舉隅--雙關、倒裝、轉化

(一)雙關

定義

ㄧ個字、一個詞、一句話、甚至一段文字,同時表達文字表面及內層兩種意義的修辭手法,叫做「雙關」

◆夜夜滿園子「嗑瓜子兒的臉」

雙手放在「枷」裡的她

 

(二)倒裝

定義

在說話或寫作時,顛倒通常的用詞(句子成分)順序的修辭方法,叫做「倒裝」

小的髻兒啊清朝人為她心碎

◆每個婦人詛咒她在每個城裡

 

(三)轉化

定義

將所要描寫的對象,轉變為本質與原本性質不同人、事、物來描寫的修辭手法,叫做「轉化」

 

◆蘆葦彎腰喝水的地方

順便請煙囪/天空為我寫一封長長的信

◆然後以整生的愛/點燃一盞燈

九、成語集錦

(一)有關「戲曲表演」的成語

成  語

釋        義

一板一眼

板和眼是傳統戲曲中表示音樂的節拍名稱。在每一小節中以檀板敲擊的強拍為「板」;以簽敲鼓按拍的次強拍和弱拍為「眼」。簡單來說,一板和一眼都是一小節中的一拍。今喻人言行謹守法規,有條有理

南腔北調

原指戲曲的南北腔調。現形容攙雜著方言的各種口音

長袖善舞

演員所穿戲服前端的白色袖子特別長,叫做水袖,可以表演衝袖、甩袖、翻袖等等很多高難度的技巧。原用來比喻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後形容有財勢會耍手腕的人,善於鑽營,會走門路

插科打諢

指引人發笑的舉動或言談。諢:音ㄏㄨㄣˋ,詼諧逗趣的話

梨園弟子

泛稱從事歌舞演戲的人。梨園,唐玄宗時訓練培養樂工的地方

粉墨豋場

(袍笏豋場)

化裝登臺演戲,引申為上臺或做某事

鑼鼓喧天

奏樂的聲音非常響亮熱鬧

科班出身

喻經過正規教育和嚴格訓練。科班,舊時招收兒童,培養為戲曲演員的訓練班

字正腔圓

咬字清晰,發音正確

唱作俱佳

表演生動、精彩。戲曲上演員的四種基本功夫:唱工、做工、念白、武打(唱、作、念、打)

荒腔走板

指演唱戲曲不合板眼。喻言行失當

跑龍套

原指戲曲中拿着旗子扮演兵卒的角色;喻在人手下無關緊要的工作

(二)形容「夫妻恩愛」的成語

琴瑟和諧

比喻夫妻感情和諧快樂。

寸步不離

原指夫妻和睦,一步也不離開。現在泛指兩人感情好,總在一起。寸步,形容距離很近

夫唱婦隨

比喻夫妻和睦

比翼鴛鴦

形容夫妻親密不分

比翼雙飛

比喻夫妻感情融洽,萬般恩愛。

舉案齊眉

夫妻互敬互愛

畫眉舉案

夫妻恩愛

十、延伸學習

(一)、瘂弦代表詩作

如歌的行板                                                                                             瘂 弦

溫柔之必要

肯定之必要

一點點酒和木樨花之必要

正正經經看一名女子走過之必要

君非海明威此一起碼認識之必要

歐戰,雨,加農砲,天氣與紅十字會之必要

散步之必要

溜狗之必要

薄荷茶之必要

每晚七點鐘自證券交易所彼端

 

草一般飄起來的謠言之必要。旋轉玻璃門

之必要。盤尼西林之必要。暗殺之必要。晚報之必要

穿法蘭絨長褲之必要。馬票之必要

姑母遺產繼承之必要

陽臺、海、微笑之必要

懶洋洋之必要

 

而既被目為一條河總得繼續流下去的

世界老這樣總這樣:—

觀音在遠遠的山上

罌粟在罌粟的田裡

【簡析】

  對現代人的生存處境和生存本質給予關照和探索,是現代派詩的一大特點。作為臺灣 現代派代表詩人之一的瘂弦,如歌的行板就是他在這方面努力的成果。這首詩共二十行,頗為隨意。前兩節一口氣寫了十九個「之必要」,意思是現代人活著就必須接受這種種生活「之必要」,從日常起居、飲食男女,到庸碌與崇高的自我定位。生活中還潛伏著種種危機和障礙,包括疾病、戰爭、競爭、暗殺、貪婪,人們是躲避不掉的。但既然生為一個現代人就只好這樣活下去,既存世界的面目就是這樣,神聖遠在山上,魔鬼也有其存在的位置,人生不得不無奈地承受這個現實。這首詩幾乎每句都轉換出不同的意象,並且稠密地疊加,加上時空無端地跳躍,文字冷僻,給人晦澀難懂之感,是典型的現代派詩歌。發表後,曾造成轟動,引起一股模仿之風。

 

 

上校                                                                                                                     

那純綷是另一種玫瑰

自火焰中誕生

在蕎麥田裡他們遇見最大的會戰

而他的一條腿訣別於一九四三年

 

他曾聽到過歷史和笑

 

什麼是不朽呢

咳嗽藥刮臉刀上月房租如此等等

而在妻的縫紉機的零星戰鬥下

他覺得唯一能俘虜他的

便是太陽

                                                                                                                               

【簡析】

  這是一首充滿嘲諷意味的詩。除了嘲諷歷史外,還有自嘲。這位退伍的上校從前英勇作戰,以致犧牲了一條腿。當年戰場上,上校並沒有被日軍俘虜,如今卻被太陽俘虜。暗示退伍的上校生活拮据,每天晒著太陽,生活既無聊亦無奈。

  詩中的「玫瑰」與「笑」,都各自具有它們的象徵意義:

1.「玫瑰」所象徵的意義,見仁見智。中山大學 外文系 鍾玲教授認為頭兩行的玫瑰花意象,用了「純粹」、「火焰」、「誕生」的字眼,這些都是正面的字眼,而玫瑰在西方文學的傳統,象徵熱情和美。在戰爭之中,如果有什麼可以比擬這麼美、這麼光輝不朽的玫瑰,應是指軍士愛國的熱情和犧牲的精神,尤其是抗戰期間愛國的情緒非常高漲。詩人余光中把火焰中的玫瑰比作上校腿上的傷口、傷疤;香港 中山大學 黃維樑教授則解作戰火中流的血。

2.「笑」在詩中所象徵的意義,也有不同的看法。鍾玲認為「笑」指的是「嘹亮的、豪情壯志的笑聲」;黃維樑則把「笑」解為「嘲笑」,編者則認為似乎兩者皆有,因為「他曾聽到過歷史和笑」這一行詩,自成一小節,有承先啟後的作用。前四句是回憶,後五句是現實生活的無奈,而中間這一行則是從過去過渡到現在。

  詩中「不朽」二句則是倒反手法,「什麼是不朽呢/咳嗽藥刮臉刀上月房租如此等等」—對軍人而言,立下彪炳戰功是不朽,可是上校在為國犧牲了一條腿之後,面對的卻是生活中的困窘。

我是一勻靜美的小花朵 (節選)瘂弦第一首新詩

不知經過了多少季節,多少年代,/我遙見了人間的蒼海和古龍般的山脈,/還有,鬱鬱的森林,網脈狀的河流和道路,/高矗的紅色的屋頂,飄著旗的塔尖……/於是,我閉著眼,把一切交給命運,/又悄悄的墜落,墜落,/我是一勺靜美的小花朵。

 

終於,我落在一個女神所乘的貝殼上。/她是一座靜靜的白色的塑像,/但她卻在海波上蕩漾!/我開始靜下來。/在她足趾間薄薄的泥土裡把纖細的鬚跟生長,/我也不凋落,也不結果,/我是一勺靜美的小花朵。

 

二嬤嬤壓根兒也沒見過退斯妥也夫斯基。春天她只叫著一句話:鹽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天使們就在榆樹上歌唱。那年豌豆差不多完全沒有開花。

 

鹽務大臣的駝隊在七百里以外的海湄走著。二嬤嬤的盲瞳裡一束藻草也沒有過。她只叫著一句話:鹽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天使們嬉笑著把雪搖給她。

 

一九一一年黨人們到了武昌。而二嬤嬤卻從吊在榆樹上的裹腳帶上,走進了野狗的呼吸中,禿鷲的翅膀裡;且很多聲音傷逝在風中,鹽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那年豌豆差不多完全開了白花。退斯妥也夫斯基壓根兒也沒見過二嬤嬤。

 

山神

獵角震落了去年的松果/棧道因進香者的驢蹄而低吟/當融雪像紡織女紡車上的銀絲披垂下來/牧羊童在石佛的腳趾上磨他的新鐮/春天,呵春天/我在菩提樹下為一個流浪客餵馬

 

礦苗們在石層下喘氣/太陽在森林中點火/當瘴癘婆拐到雞毛店裡兜售她的苦蘋果/生命便從山鼬子的紅眼眶中漏掉/夏天,/我在敲一家病人的鏽門環

 

但曲曲嬉戲在村姑的背簍裡/雁子哭著喊雲兒等等他

 

當衰老的太陽掀開金鬍子吮吸林中的柿子/紅葉也大得可以寫滿一首四行詩了/秋天,呵秋天/我在煙雨的小河裡幫一個漁漢撒網

 

樵夫的斧子在深谷裡唱著/怯冷的狸花貓躲在荒村老嫗的衣袖間/當北風在煙囪上吹口哨/穿烏拉的人在冰潭上打陀螺/冬天,呵冬天/我在古寺的裂鐘下同一個乞丐烤火

水夫

他拉緊鹽漬的繩索/他爬上高高的桅杆/到晚上他把他想心事的頭/垂在甲板上有月光的地方

 

而地球是圓的

 

他妹子從煙花院裡老遠捎信給他/而他把她的小名連同一朵雛菊刺在臂上/當微雨中風在搖燈塔後邊的白楊/街坊上有支歌是關於他的

 

而地球是圓的/海啊,這一切對你都是蠢行

 

棄婦

被花朵擊傷的女子/春天不是她真正的敵人

 

她底裙再不能構成/一個美麗的暈眩的圓/她的髮的黑夜

 

也不能使那個無燈的少年迷失/她的年代的河倒流/她已不是今年春天的女子

 

琵琶從那人的手中拾起/迅即碎落,落入一片淒寂/情感的盜賊,逃亡/男性的磁場已不是北方

她已不再是/今年春天的女子/她恨聽自己的血/滴在那人的名字上的聲音/更恨祈禱/因耶穌也是男子

 

乞丐

不知道春天來了以後將怎樣/雪將怎樣/知更鳥和狗子們,春天來了以後/以後將怎樣

 

依舊是關帝廟/依舊是洗了的襪子晒在偃月刀上/依舊是小調兒那個唱,蓮花兒那個落/酸棗樹,酸棗樹/大家的太陽照著,照著/酸棗那個樹

 

而主要的是/一個子兒也沒有/與乎死蝨般破碎的回憶/與乎被大街磨穿了的芒鞋/與乎藏在牙齒的城堞中的那些/那些殺戮的慾望

 

每扇門對我關著,當夜晚來時/人們就開始偏愛他們自己修築的籬笆/只有月光,月光沒有籬笆/且注滿施捨的牛奶於我破舊的瓦鉢,當夜晚/夜晚來時

 

誰在金幣上鑄上他自己的側面像/(依呀嗬!蓮花兒那個落)/誰把朝笏拋在塵埃上/(依呀嗬!小調兒那個唱)/酸棗樹,酸棗樹/大家的太陽照著,照著/酸棗那個樹

 

春天,春天來了以後將怎樣/雪,知更鳥和狗子們/以及我的棘杖會不會開花/開花以後又怎樣

 

(二)、洛夫代表詩作

愛的辯證(一題二式)

  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莊子•盜

式一:我在水中等你

  水深及膝

  淹腹

  一寸寸漫至喉嚨

  浮在河面上的兩隻眼睛

  仍炯炯然

  望向一條青石小徑

  兩耳傾聽裙帶撫過薊草的窸窣

 

  日日

  月月

  千百次升降於我脹大的體內

  石柱上蒼苔歷歷

  臂上長滿了牡蠣

  髮,在激流中盤纏如一窩水蛇

 

  緊抱橋墩

  我在千噚之下等你

  水來我在水中等你

  火來

  我在灰燼中等你

 式二:我在橋下等你

  風狂,雨點急如過橋的鞋聲

  是你倉促赴約的腳步?

  撐著那把

  你我共過微雨黃昏的小傘

  裝滿一口袋的

  雲彩,以及小銅錢似的

  叮噹的誓言

 

  我在橋下等你

  等你從雨中奔來

  河水暴漲

  洶湧至腳,及腰,而將浸入驚呼的嘴

  漩渦正逐漸擴大為死者的臉

  我開始有了臨流的怯意

  好冷,孤獨而空虛

  如一尾產卵後的魚

 

  篤定你是不會來了

  所謂在天願為比翼鳥

  我黯然拔下一根白色的羽毛

  然後登岸而去

  非我無情

  只怪水比你來得更快

  一束玫瑰被浪捲走

  總有一天會漂到你的手中

【簡析】

  愛的辯證(一題二式),以莊子 盜跖篇「尾生抱柱」的守信行為,去辯證愛是堅持而死,還是變通而活,何種才是真愛?在詩中,洛夫並未刻意去批判哪一種才是真愛,哪一種是愚昧的行為,只公平地呈現兩種情境,讓讀者去思索。

  式一是堅持的愛,不變的情操,現實的情況是「我在千噚之下等你」,詩人又從水想像為火,即使是火來,「我在灰燼中等你」。情人之間海誓山盟,刻骨銘心,都是這樣的誓言。中外歷史上,流傳不朽的愛情故事,羅密歐、茱麗葉,梁山伯、祝英台,都是這樣至死不渝的堅持。我們能說這是愚昧嗎?

  式二是變通的愛,留得青山在,不會沒有未來。水來,水也會去;玫瑰被浪捲走,總有一天會漂到你手中;或者可以再買一把新的花束。生命才是最可貴的,有生命方能講究愛情,所以,我改在橋下等你。

  洛夫的詩,意象鑄造極為特殊,因此讀洛夫的詩要多體會那種幾乎是不可能達及的想像力、造句法。如「髮,在激流中盤繞如一窩水蛇」,冷冽的意象令人寒慄,我們可尋思「髮」與「水蛇」之間的關連?如「我在灰燼中等你」,化成灰燼,生命早已終止,洛夫卻在灰燼中繼續發展詩意。如「裝滿一口袋的/雲彩」,雲彩是浪漫的想望,亦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口袋」一詞使雲彩彷彿可以計量,卻也表達了愛情不可恃。如「孤獨而空虛/如一尾產卵後的魚」,傳神的意象,都值得初學者模仿這種造句法,培養想像、創造力,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適合情境的意象。

 

海之外

海在最鹹的時候我才發現/那蹲在岩石上想心事的人/絕對不是那種說藍就藍了起來的/晚雲

 

他的茫然/在燈塔裡亮著

 

再也不能以仰姿泅回去了/因那嵌在沙灘上的背印/已整個被夕陽捲走/他暗地把遠洋沉船的地點/劃在鞋底

 

子夜讀信

子夜的/是一未穿衣的/小河

 

你的信像一尾魚游來/讀水的溫暖/讀你額上動人的鱗片/讀江河如讀一面鏡/讀鏡中你的笑/如讀泡沫

 

湖南大雪 贈長沙李元洛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君問歸期/歸期早已寫在晚唐的雨中/巴山的雨中/而載我渡我的雨啊/奔騰了兩千年才凝成這場大雪/落在洞庭湖上/落在嶽麓山上/落在你未眠的窗前/雪落著/一種複雜而單純的沉默/沉默亦如/你案頭熠熠延客的燭光/乍然一陣寒風掠起門簾/我整冠而進,直奔你的書房/仰首環顧,四壁皎然/雪光染白了我的鬚眉/也染白了/我們心之中立地帶/寒暄之前/多少有些隔世的怔忡/好在火爐上的酒香/漸漸祛除了歷史性的寒顫/你說:/酒是黃昏時歸鄉的小路/好!好!我欣然舉杯/然後重重咳了一聲/帶有濃厚湘音的嗽/只驚得/窗外撲來的寒雪/倒飛而去

你我在此雪夜相聚/天涯千里驟然縮成促膝的一寸/荼蘼早凋/花事已殘/今夜我們擁有的/只是一支待剪的燭光/蠟燭雖短/而灰燼中的話足可堆成一部歷史/你頻頻勸飲/話從一隻紅泥小火爐開始/下酒物是淺淺的笑/是無言的唏噓/是欲說而又不容說破的酸楚/是一堆舊信/是噓今夕之寒,問明日之暖/是一盤臘肉炒《詩美學》/是一碗鯽魚燒《一朵午荷》/是你胸中的江濤/是我血中的海浪/是一句句比淚還成的楚人詩。/是五十年代的驚心/是六十年代的飛魄/這時,窗外傳來一陣沙沙之聲/噓!你瞿然傾聽/還好/只是一雙釘鞋從雪地走過

 

雪落無聲/街衢睡了而路燈醒著/泥土睡了而樹根醒著/鳥雀睡了而翅膀醒著/寺廟睡了而鐘聲醒著/山河睡了而風景醒著/春天睡了而種籽醒著/肢體睡了而血液醒著/書籍睡了而詩句醒著/歷史睡了而時間醒著/世界睡了而你我醒著/雪落無聲

 

夜已深/你仍不斷為我添酒,加炭/戶外極冷/體內極熱/喝杯涼茶吧/讓少許清醒來調節內外的體溫/明天或將不再驚慌/因我們終於懂得/以雪中的白洗滌眼睛/以雪中的冷凝煉思想/往日杜撰的神話/無非是一床床/使人午夜驚起汗溼重衣的夢魘/我們風過/霜過/傷過/痛過/堅持過也放棄過/有時昂首俾睨/有時把頭埋在沙堆裡/那些迷惘的歲月/那些提著燈籠搜尋自己影子的歲月/都已是/大雪紛飛以前的事了/今夜,或可容許一些些爭辯/一些些橫眉/一些些悲壯/想說的太多/而忘言的更多/哀歌不是不唱/無奈一開口便被陣陣酒嗝/逼了回去

 

江湖浩浩/風雲激蕩/今夜我冒雪來訪/不知何處是我明日的涯岸/你我未曾共過/肥馬輕裘的少年/卻在今晚分說著宇宙千古的蒼茫/人世啊多麼曖昧/誰能破譯這生之無常/推窗問天/天空答以一把澈骨的風寒/告辭了/就在你再次剪燭的頃刻黑暗中/我飛身而起/投入一片白色的空茫/向億萬里外的太陽追去/只為尋求一個答案

 

金龍禪寺

晚鐘/是遊客下山的小路/羊齒植物/沿著白色的石階/一路嚼了下去

 

如果此處降雪/而只見/一隻驚起的灰蟬/把山中的燈火/一盞盞地/點燃

洗臉

柔水如情/如你多脂而溫熱的手/這把年紀/玩起水來仍是那麼/心猿/意馬

 

趕緊擰乾毛巾/一抹臉/抬頭只見鏡中一片空無/猿不嘯/馬不驚/水,仍如那只柔柔的手/――一種淒清的旋律/從我的華髮上流過

 

 

猿之哀歌

  桓公入蜀,至三峽中,部伍中有的猿子者,其母緣岸哀號,行百餘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氣絕,破視其腹中,腸皆寸斷。       —世說新語

 

那一聲淒絕的哀嘯/從左岸/傳到了右岸/回聲,溯江而上/繞過懸崖而泯入天際/淚水滾進了三峽,頓時/風狂濤驚/水的洶湧怎及得上血的洶湧/她苦苦奔行,只為/追趕那條入川的船

 

軍爺啊,還給我孩子

 

這一聲/用刀子削出的呼喊/如千噸熊熊鐵漿從喉管迸出/那種悲傷/那種蠟燭縱然成灰/而燭芯仍不停叫疼的悲傷/那種愛/纏腸繞肚,無休無止/春蠶死了千百次也吐不盡的/愛

 

軍爺啊,還給我孩子

輕舟/已在萬重山之外/滾滾的濁流,濁流的滾滾之外/那哀嘯,一聲聲/穿透千山萬水/最後自白帝城得峰頂直瀉而下/跌落在江中甲板上的/那已是寸寸斷裂的肝腸/一攤痴血,把江水染成了/冷冷的夕陽

 

(三)名家情詩選

1.給愛妻 羅門

  親愛的,如何能把心話說盡,

  婚後的一切在我懷中益加情深,

  每當淚眼相對,笑口同開

  歲月便多麼榮華富麗呵!

 

  我常稚笑妳往菜場時主婦的裝束

  更難忘妳筆前沉思時美麗的芳韻,

  外出,行人眼睛說我們相愛,

  在家,快樂又常繞圈在我們身邊。

  親愛的,如何在老時再來想及這一切,

  讓昔日的戀中之歡給灰暗之眼帶來光輝。

2.絕版  許悔之

  妳我相遇於風中

  彼此用手掌

  小心翼翼地將這段相逢

  呵護成唯一的序

  早在遙遠的三千年前

  便寫入蒹葭的傳說裡

  如今

  風翻開的每一頁

  都不可圈點

  是孤本,且永遠絕版

 

3.疲於抒情後的抒情方式 夏宇

  44天氣晴一顆痘痘在鼻子上

  吻過後長的

  我照顧它

  第二天院子裡的曇花也開了

  開了

  迅即凋落

  在鼻子上

  比曇花短

  比愛情長

十一、相關名句補充

(二)因為風的緣故

1.我的一貫詩法是「以小我暗示大我,以有限暗示無限」。而且深信:詩是透過個人經驗冷眼觀世界的東西瀟瀟灑灑,無拘無束,與現實的關係是不即不離,既是詩人生命情采的展現,也是時代與社會的脈搏,雖無實用,卻須提供一種有意義的美。

   (洛夫我的詩觀與詩法)

2.我的知性超現實關一部分受到古人詩畫的啟發,譬如蘇東坡所謂:「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這是經過修正的超現實主義。「反常」是一種矛盾,表面看來是對現實的扭曲,卻因而形成一種奇趣,為詩提供一種驚喜,能即刻抓住讀者的注意力。亦如蟬詩的「棒喝」,但這種反常不是為了反常而反常,仍須有他表現上的必要性,且最後能「合道」,及合乎我們的普遍經驗,雖出意表之外,卻又在情理之中。

(洛夫.詩的邊緣,臺北:漢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58)

3.在濤聲中喚你的名字而你的名字/已在千帆之外/潮來潮去/左邊的鞋印才下午/右邊的鞋印已黃昏了/六月原是一本很感傷的書/結局如此之淒美/——落日西沉//你依然凝視/那人眼中展示的一片純白/他跪向你向昨日那朵美了整個下午的雲/海喲,為何在眾燈之中/獨點亮那一盞茫然/還能抓住什麼呢?/你那曾被稱為雲的眸子/現有人叫作/煙                                          (洛夫.煙之外)

4.子夜的燈/是一條未穿衣棠的/小河//你的信像一尾魚遊來/讀水的溫暖/讀你額上動人的鱗片/讀江河如讀一面鏡/讀鏡中你的笑/如讀泡沫                (洛夫子夜讀信)

十二、測驗卷資料補充

A卷(第5回)

13~15題組:

水深及膝╲淹腹╲一寸寸漫至喉嚨╲浮在河面上的兩隻眼睛╲仍炯炯然╲望向一條青石小徑╲兩耳傾聽裙帶撫過薊草的窸窣

日日╲月月╲千百次升降於我脹大的體內╲石柱上蒼苔歷歷╲臂上長滿了牡蠣╲髮,在激流中盤纏如一窩水蛇

緊抱橋墩╲我在千噚之下等你╲水來╲我在水中等你╲火來╲我在灰燼中等你

                                                  (洛夫‧我在水中等你)

甲卷(第5回)

16~18題組:

4月4日天氣晴一顆痘痘在鼻子上╲吻過後長的╲我照顧它第二天院子裡的曇花也開了開了╲迅即凋落╲在鼻子上╲比曇花短╲比愛情長

                                        (夏宇‧疲於抒情後的抒情方式)

賞析:本詩以日記式的口吻表達愛情的平常無奇,與詩中的痘痘、曇花一樣生長、凋落。

     作者指出愛情實際上的短暫性,揶揄愛情的短暫。

 

19、20題組:

我知道這世界不是絕對的好╲我也知道它有離別 有衰老╲然而我只有一次的機會╲上主啊 請俯聽我的祈禱請給我一個長長的夏季╲給我一段無瑕的回憶╲給我一顆溫柔的心╲給我一分潔白的戀情我只能來這世上一次 所以╲請再給我一個美麗的名字╲好讓他能在夜裡低喚我╲在奔馳的歲月裡╲永遠記得我們曾經相愛的事

                                                    (席慕蓉 ‧祈禱詞)

賞析:本詩抒發少女對愛的期盼,希望有一段純潔無瑕又美麗浪漫的愛。但願愛情長一點,

     留待日後無窮歲月的回憶。

 

一、配合:

1.不論是/去舊也好/迎新也好/一次炸裂,已然註定:/我是,要在/一個聲響裡誕生/一個聲響裡絕滅(彩羽.爆竹)

2.一顆被挖空心思的心房/天生就想問什麼似的口微張/胸膛上的肋骨一取下後/世間男與女/不由分說/執迷不悟地敲著我的光頭/真理呼痛/佛曰:不可說(蔡明展.木魚)

3.攀過來/附過去/處處都是春天/辦公桌上/我小聲的告訴你/這就是永遠不老的/祕密(方群.常春藤)

4.情話/髒話/被年輪捆著/一塊長大(劉季陵.樹幹上)

5.一隻隻花蝴蝶/拿掉大頭針/卸下翅膀/嫌太少的目光讚賞/爬回童年/當毛毛蟲/收集女生的尖叫(劉季陵.標本)

6.四周都是風景/有一個小男孩漫不經心地騎在它的脖子上/東張西望/那裡有風景(張默.窗)

7.令靜止的事物/群情騷動(夢如.風)

8.生於火/卒於/灰燼(夢如.煙)

9.開,或者關/都可以/有時候是阻擋/有時候是歡迎/進,或者出/都可以/它真正的意思/只是通過(蔣勳.門)

10.是誰給你取這個名字/從未見你吹過一支曲子/你只是窮年累月的/瞇起兩隻冰冷的眼睛/在門內門外/看人家進進出出/不管春夏秋冬穿什麼衣服/不管日月星辰戴什麼耳環/你還是不笑不哭/從中秋又守到端午/總是伸縮著舌頭/讓人揪著耳朵進進出出(謝輝煌.喇叭鎖)

 

二、問答式填空:

1.酒後背手參觀瀑布最好/那名配劍吟詩的白衣人已擺出/天下第一的起手式/還是一招將進酒「天明時我將登船,隨猿聲走入萬重大山」

(宋弱水.神譜)

2.生還者爭論當日誰見你/一頭白馬騎著,烏帽,青衣/遠出天寧門而去的背影/從英山到霍山你的威靈/每一陣風來都隨旗飄動/不絕的風吹不降的旌旗/不同的旌旗同一方向/指著北京岌岌的城垛/飄啊,從梅花嶺到黃花崗上(余光中.梅花嶺)

3.南朝的時候/我打此經過/寫了幾首詩/和女子調笑/他們戲稱我為/帝王/歷史要數說我/亡國的罪愆/但是/我的罪/何止亡國?

(蔣勳.南朝的時候)

 

4.一出塞無奈就天高地邈/一把慷慨的琵琶/憑她纖纖的手指/撥撥刮刮/能彈壓幾千里的飛沙?/羊群細囓的黃昏/馬前掠過了多少雁陣?/鞍上那宮人一路回首/為何蹄印盡處/不見了長安的蜃樓?(余光中.昭君)

5.公孫大娘弟子白帝城那一舞/李龜年江南那一歌/你岳陽樓憑軒那一哭/盛唐的大旗連連倒下/待方田驛那一餓/聶耒陽急急搶救的/只是你兩首遺書/告別湖南親友/把身前事身後事留給寂寞(大荒.謁杜甫草堂)

 

十三、歷屆試題精選

 

(一)備課資源

1. 一首理路清晰的現代詩,它的描寫、比喻、形容,必然是前後相關、彼此呼應的。下引三節現代詩,請依詩意仔細推敲,選出最適合填入□的選項:(甲)「歸巢的鳥兒/儘管是倦了/還馱著斜陽回去/雙翅一翻/把斜陽掉在江上/頭白的蘆葦/也妝成一瞬的□□了」(劉大白〈秋晚的江上〉)(乙)「小徑裡明月相窺/枯枝—/在雪地上/又□□的寫遍了相思」(冰心〈相思〉)(丙)「開落在幽谷裡的花最香/無人記憶的朝露最有光/我說妳是幸福的小玲玲/沒有照過□□的小溪最清亮」(何其芳〈花環〉) (A)紅顏/縱橫/影子 (B)紅顏/悄悄/鏡子 (C)青絲/縱橫/鏡子 (D)青絲/悄悄/影子。                                      〔92. 學測〕                                                      

                                                        

答案:(A)。

解析:因(甲)詩中有「斜陽」,故只能選(A)或(B),因「斜陽照射」,故成「紅顏」。(乙)詩中明月將枯枝的影子映照在雪地上,選「縱橫」滿地的姿態比「悄悄」意象鮮明,且詩中言「寫遍了相思」,可知乃「馳騁文筆」,故用「縱橫」較適宜。再檢視「照過影子的小溪」,亦較鏡子為宜,因溪水清亮如鏡,可照見人的影子,可照「鏡子」不合小溪之情境,「影子」最適合,故應選擇(A)。

●本題的測驗目標為語文理解與鑑賞能力。現代詩的「意象」分析是教學重點。

 

2. 閱讀下列現代詩後作答:「打開自己珍藏的詩稿 發現只有無題詩三首/一首我拿起來 一口一口吃下/一首拿給妻 為冬日的生活點火/另一首 我想,只有寄給你」(落蒂〈淒涼〉)。有關本詩,解讀不當的選項是 (A)「自己珍藏的詩稿」,指的是詩人自己所寫的詩作 (B)「一首我拿起來 一口一口吃下」,意指詩人稱許此詩充滿滋味,耐人咀嚼 (C)「一首拿給妻 為冬日的生活點火」,意指詩人有時亦不得不為應付現實生活而低頭 (D)「另一首 我想,只有寄給你」,在「我想」之後特別加一逗點,音節略有停頓,更可見下句的「你」應是詩人心目中極重要的一個人。                                                           〔94. 指考〕

 

答案:(B)。

解析:全詩充滿了詩人不得意的淒涼情狀,所以解讀必須以悲涼為基調。故(B)最不合適,因為自滿自得的神情並非全文旨意。(B)應指自己無以為主,只能啃食自己的作品,這也是為了應付現實生活而低頭的無奈。

  • 本題的測驗目標為閱讀與理解作品的能力。現代詩的閱讀理解能力訓練。

 

(二)延伸補充

3.閱讀下列(甲)、(乙)、(丙)三詩,並推斷每一首詩所吟詠的對象依序應是:

(甲)秋天,最容易受傷的記憶/霜齒一咬/噢,那樣輕輕/就咬出一掌血來

(乙)我不算博學/但我很多聞/從開始就聽/唇槍舌劍/竊竊私語/口沫橫飛/滔滔不絕

(丙)夜夜,在夢的邊緣飛行/在耳朵的銀行存入/比金幣、銀幣還響亮的/聲音的陰影

(A)楓葉/電話/蚊子 (B)蚊子/電話/風鈴 (C)楓葉/電視/蚊子 (D)蚊子/

   電視/風鈴。                                                〔99.學測〕

 

答案:(A)

解析:(甲)余光中《白玉苦瓜.戲為六絕句.楓葉》(見余光中︰《白玉苦瓜》,臺北︰大地出版社,2002 年,頁 97)。從「秋天」、「霜齒」、「血(紅)」,可以聚焦出「楓葉」。至於另一組答案「蚊子」,應是夏天的產物,「霜齒」與「咬出一掌」皆與其無關(蚊子無齒,是叮人而非咬人),故可以清楚分辨。

(乙)康逸藍〈電話之歌〉:「我想/我有點年紀了/我不算博學/但我很多聞/自我站崗的那一刻開始/就扮演傾聽的角色/有時唇槍舌劍/你來我往/有時竊竊私語/纏綿悱惻/更多的時候是/口沫橫飛/滔滔不絕/哪一天/唱首歌給我聽吧/別忘了/我是善於傾聽的/雖然我只有一隻/耳朵」,作者在詩末有一「小記」:「去參觀泰國一幢特殊的建築,其中有這個古董電話,看著他,總覺得他似乎在傾聽什麼。」(引自康逸藍個人網頁:http://kanggarden.myweb.hinet.net/picword.htm)。從聽到「唇槍舌劍」、「竊竊私語」、「口沫橫飛」、「滔滔不絕」,都集中於說話的狀態,另一組答案「電視」應還加上影像、動作,故與此不合。

       (丙)陳黎〈蚊〉:「夜夜,在夢的邊緣飛行/在耳朵的銀行存入/比金幣、銀幣還

         響亮的/聲音的陰影/我的肉體是不堪承受不斷孳生的/利息的疲憊的存摺」

         (見陳黎︰《家庭之旅》,臺北:麥田出版公司,1993 年,頁 74)。從「夜」、

         「夢的邊緣飛行」、「耳朵」、「聲音的陰影(陰影有恐懼壓迫之意)」,可

         以判斷是「蚊子」。而這些特質皆不合「風鈴」。

 

 

 

 

4.閱讀下詩,選出詮釋符合詩意的選項:

在時光與家事不斷的洗染下
您的頭髮從黑洗到白,從白又染成了灰,一如錯落的蘆葦
髮浪一年一年逐漸後退
留下一道一道深陷的紋理
在您曾經舒坦飽滿的額上
我從那紋理中站立起來
從春到秋,從玫瑰豔的清晨
到梅蕊香的黃昏──面對您的額紋
我讀不完大地的包容與隱忍(向陽〈額紋──給媽媽〉)

(A)詩中描寫母親髮色的變化,意謂母親既為家庭付出,也隨著歲月年老

(B)「髮浪一年一年逐漸後退」意謂母親因年老而不再追逐流行,改留長髮

(C)「我從那紋理中站立起來」意謂母親的額紋令我驚覺歲月無情,不禁顫慄

(D)「讀不完大地的包容與隱忍」是以大地承載萬物的宏博無私象徵母愛的偉大

(E)詩中以「清晨的玫瑰」、「黃昏的梅花」形容不同階段的母親,以「錯落的蘆葦」形

   容頭髮。                                                       〔99. 指考〕

  

答案:(A)(D)(E)

解析:(A)由原文「在時光與家事不斷的洗染下/您的頭髮從黑洗到白,從白/又染成了灰」可見以母親髮色的變化,既寫母親為家庭付出,也點出母親隨著歲月年老。(B)「髮浪一年一年逐漸後退」,由其下兩句「留下一道一道深陷的紋理/在您曾經舒坦飽滿的額上」,可知「紋理」是額頭上的皺紋,故「髮浪後退」指頭髮日益稀少,額頭漸禿。或許因母親燙頭髮,頭髮成蜷曲波浪狀,故稱「髮浪」。並非指母親因年老而不再追逐流行,改留長髮,此選項錯誤。(C)「我從那紋理中站立起來」意謂隨著歲月流逝,母親的額紋漸深,而我日漸成長自立,並非母親額紋令我驚覺歲月無情,不禁顫慄,此選項錯誤。(D)因大地孕育眾生,我們習稱「大地之母」,此處「讀不完大地的包容與隱忍」是以大地承載萬物的宏博無私象徵母愛的偉大,為正答。(E)詩中「從春到秋」指從青春到年老,以「清晨的玫瑰」、「黃昏的梅花」形容不同階段的母親,之前嬌豔美麗,現在高貴堅忍。另,以「錯落的蘆葦」形容母親頭髮顏色的變化,為正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chia2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