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八課 髻 琦 君

一、寫作背景

  1.    〈髻〉一文中寫父親與母親、姨娘三人之間的情感糾葛。琦君文中所稱的父親--潘國綱(號鑑宗),事實上是她的大伯父。琦君的生父於三十三歲時因患痢疾而過世,琦君的生母便帶著琦君兄妹二人到杭州,受到大伯父、大伯母的照顧。三年之後,琦君的生母也因病而去世,於是大伯父、大伯母就成為琦君文章中所稱的「父親」與「母親」了。琦君在四歲前可能是由生母照養,但在她的文章中卻極少敘述到這段時間的往事,或許是因年紀較小,還沒有什麼深刻的感受。

   對於母親葉夢蘭女士,琦君不但在文章中時常敘及,更可由字裡行間看出母女二人的濃厚親情,與琦君對母親的深深依戀。在琦君的眼中,母親雖是一位沒有正式受過學的簡樸農村婦女,但她勤儉淳善、仁厚慈愛,是具備著中國傳統美德的婦女模範。而原本父親與母親也曾有幸福快樂的婚姻生活,甚至連母親那雅致好聽的名字都是由父親取的(琦君在夢蘭一文中曾說:「父親笑了,笑得那麼溫馨,是我在父親身邊很難感覺到的。他慢慢地說:『夢蘭這個名字,是我給她取的。』」)

   但這樣美滿的生活卻因姨娘的到來而破滅了。〈髻〉這篇文章,不僅記述了父親、母親、姨娘三人一生中情感的轉折與演變,也將作者本人內心的變化完全的展露出來。

  1. 琦君書寫的懷舊主題,「是離亂傷情經過沉澱之後的反芻,是隔著渺遠時空的人性呼喚,在不同的時代中,撼動了無數的心靈。」,〈髻〉一文更是箇中翹楚,誠如白先勇所言:「讀過琦君的髻,沒有人會忘記二媽(姨娘)頭上耀武揚威的髮髻是如何刺痛著琦君母親的心。」
  2. 全文運用( 對比 )的手法,刻劃母親與姨娘性格的不同,以及命運的差別。
  3. 髻的變化象徵人物的轉變:母親由螺絲髻到鮑魚頭到剪成短髮,帶出年華流逝與內在愁緒纏結;姨娘從橫愛司髻到各式各樣時髦髮式再到簡單的香蕉卷,顯示年輕美麗終將歸於平淡,這也是兩人殊途同歸的命運。再者,俗語說:「三千煩惱絲」,「髮」正象徵著「愁絲」,而所梳成的「髻」,則是內心愛恨糾纏的「情結」。文中的髻主要顯示了母親、姨娘相互糾纏影響的「心結」,其變化也意味母親與姨娘兩人關係及人生觀的改變。

 

二、作者介紹

出生

琦君,本名潘希珍,後改為潘希真,浙江省永嘉縣人,生於民國六年

筆名

( 琦君 ):進入之江大學中文系就讀,曾受業於詞學大師夏承燾門下,飽讀中西文藝作品。「琦君」筆名的由來,是因夏承燾老師取「希世之珍琦」的「琦」字來稱呼她,再加上「君」字的敬稱

作品內容

多半與自身的遭遇及生活感受有關,富有相當重的自傳性質,故若想一探琦君的創作世界,勢必得先從了解她的人生經歷著手

散文特色

溫柔敦厚與洞察世情

1.常於文章題目中見主旨 2.善於透過生活題材表現意蘊

3.慣於結尾處引發深思  4.心中有愛、筆端有情

寫作成功之處

1.敏銳的感受力     2.真摯的情人眼及大家閨秀的風範

3.豐富的舊經驗     4.迅捷的聯想力與判斷力

5.純熟的文字技巧    6.清明的知性:不唯以抒情為主,亦有其哲理性的表現

1.風格就是文格,也就是作者人格的表現。而欲樹立自己的風格,只有「 」與「 」二字。亦即真誠親切,自創一格,推陳出新

2.「與其以腦作詩,寧願以心作詩」這是夏承燾老師的訓誨。每一篇文章都是從心中流出,而不是由腦子勉強運用文字技巧編織而成

3.好散文必須具備兩種條件:其一要含有詩的氣質,也就是要有詩的韻味,詩的精簡,詩的含蓄之美;其二要有小說戲劇鮮明的形象化、立體感

4.文章除了簡潔之外,琦君更強調( 含蓄蘊藉 ),意即( 隱藏 )藝術。如國畫中的寫意,意到筆不到,亦即司空圖:「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文章有含蓄之美,才能深扣讀者心弦

作品

1.琦君的作品以散文為主,多達三十餘本

2.琦君以其獨特的時代背景、成長經驗與個人風格,創造一系列以人物為主體的懷舊散文。堪為臺灣六、七○年代散文史、女性文學史上「 溫厚存心、蘊藉傳統 」的典範

3.琦君以《煙愁》一書,奠立她在臺灣文壇的重要地位。

4.《煙愁》與《 紅紗燈 》、《 三更有夢書當枕 》、《 桂花雨 》,被視為底定琦君文學價值的四本代表作品

評價

1.夏志清先生曾說:「琦君的散文和李後主、李清照的詞屬於同一傳統,但她的成就、她的境界都比二李高。我真為中國當代文學感到驕傲。我想,琦君有好多篇散文,是應該傳世的。」

2.白先勇於〈棄婦吟——讀琦君橘子紅了有感〉寫道:「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閱一本舊相簿,一張張泛了黃的相片都承載著如許沉厚的記憶與懷念,時間是這個世紀的前半段,地點是作者魂牽夢縈的江南。琦君在為逝去的一個時代造像,都在訴說著基調相同的古老故事:溫馨中透著愴痛。」雖透著愴痛,琦君卻能以溫柔敦厚的文筆與溫煦的智慧寬容傷痛的往事,使所有的災難恩怨就此淡雲清風。

3.琦君是典型第一代戰後來臺的女作家,在現代文學史上以寫實精神,溫情傳統的( 懷舊 )散文享譽文壇

 

三、國學常識

(一)臺灣女作家語

姓 名

風    格

著    作

潘希真

(琦君)

多懷舊作品,以回憶寫故鄉、童年、親人、師友的散文最為人稱道。風格含蓄溫厚,情感委婉真摯,文字雅潔清麗,寫人細膩生動

散文集:煙愁、三更有夢書當枕、

    紅紗燈、桂花雨

小說:菁姐、錢塘江畔、橘子紅了

篇目:髻、一對金手鐲、媽媽的手

林文月

散文情思細膩,風格樸實。精通日語,翻譯日本古典文學作品

散文集:午後書房、遙遠

譯作:源氏物語、枕草子

篇目:翡冷翠在下雨、蒼蠅與我

簡敏媜

(簡媜)

筆觸敏銳細膩,文辭活潑靈巧、典雅流麗,生動圓美,想像縱恣多情,長於探索田園、都會生活與女性內心世界。為臺灣「閨閣散文」增添新姿采,同時也突破「閨閣散文」格調,表現「中性」風格

散文集:水問、月娘照眠床、

    夢遊書、女兒紅

篇目:夏之絕句、問候天空、

   月亮照眠床、碗公花、

   竹枝詞

龍應台

著述以雜文和文學評論為主,所著野火集,揭開社會種種弊端,文字辛辣,引起各方批駁與省思,後期文風則趨向委婉內斂

散文集:野火集、美麗的權利、

    百年思索、孩子你慢慢來

篇目:正眼看西方、焦急

張曉風

早期筆致清新柔美,其後增添一些深度、陽剛、平實的格調,突破女性作家的纖秀。所作散文、小說、戲劇創作,都流露出美喜的人性,文辭精審,態度謹嚴。余光中譽之:亦秀亦豪,健筆縱橫

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

    步下紅毯之後、

    從你美麗的流域、

    我在

小說:哭牆、曉風小說集

篇目:春日與月夜

洪素麗

早年詩文並進,後以散文享譽文壇,集作常附有自己的版畫。散文閒雅從容中常見陽剛雄勁,其抒發生態及保育理念,關注臺灣人文史地,頗能引發共鳴

散文集:昔人的臉、港都夜雨、

    臺灣百合

詩集:十年詩草、盛夏的南臺灣

篇目:萬鴉飛過廢田

 

(二)認識外來語

1.英語

(1)純音譯:從英文的讀音,找音近字翻譯成中文

橫「愛司」、土司toast、咖啡coffee三明治sandwich、沙發sofa、漢堡hamburger、摩登modern、杯葛boycott、奈米、尼古丁、阿司匹靈、麥克風、馬賽克、歇斯底里、伊媚兒、比基尼、幽默、引擎、秀逗、卡通、托福、邏輯、羅曼蒂克、賀爾蒙、拷貝……

(2)純義譯

蜜月、馬力、熱狗、右派、滑鼠、護照、電腦、網咖、辣妹、地下鐵、殺時間、顯微鏡、混血兒、舶來品、金字塔、打火機、高速公路……

(3)音譯兼義譯

泊車、駭客、脫口秀、維他命、羅曼史、拍檔、叩應、休克、雷射、派對、馬達、酷、幽浮、樂透、模特兒、領帶……

(4)半音譯半義譯

摩托〔「摩托」是音譯,「車」是義譯〕、沙拉油〔「沙拉」是音譯,「油」是義譯〕、呼拉圈、高爾夫球、伊甸園、太空梭、保齡球、霓紅燈、冰淇淋、芭蕾舞、吉普車、華爾街、來福槍、乒乓球、拉丁舞……

2.日語

運將〔司機〕、爬帶〔腦袋不靈光〕、奇檬子〔心情〕、一級棒、柏青哥、卡哇伊、甜不辣、榻榻米、沙西米、阿莎力、歐巴桑、莎喲哪拉、卡拉OK〔「卡拉」是日語「空」的音譯,OK是英語交響樂團orchestra字首發音,即無人樂隊〕……

3.梵語

維摩詰〔王維字摩詰,即以維摩居士自況〕、涅槃〔圓寂〕、浮屠〔同「浮圖」,或指寶塔〕、般若〔ㄅㄛㄖㄜˇ,了悟一切事物的智慧〕、菩薩、菩提、羅漢、羅剎、沙彌、南無〔ㄋㄚˊㄇㄛˊ〕、剎那、波羅蜜〔到彼岸〕、比丘尼……

 

四、課文深究

問 題

參   考   答   案

文中運用了哪些對比的手法,來凸顯人物的性情和內心感受?

1.對於父親歸來的期望/父親卻出人意料的帶回了一位姨娘:顯現作者與母親的意外與震驚。

2.母親的守舊過時/姨娘的摩登嬌媚相對比:表示兩人的爭寵。

3.父親對母親的打扮是「直皺眉頭」/對姨娘則是「不時偏過頭來看她,眼神裡全是笑」:以父親的態度顯示出這場女人之戰的結果

4.第七段以母親的失寵落寞/「父親和姨娘琅琅的笑語聲」:對比出母親心靈上的淒苦與幽怨。

5.姨娘先前時髦的打扮/與父親過世後脂粉不施的模樣相對比:凸顯姨娘的空虛落寞。

本文以「髻」為題,有何象徵意涵?作者如何藉此顯現文章中人物的情感糾葛?

1.「髮」正象徵著「 愁絲 」,而由「髮」所梳成的「髻」,則是個人內心愛恨糾纏的「 情結 」,也是母親、姨娘,甚至父親、作者本身相互糾纏影響的「 心結 」。

2.「髻」的情感糾葛

(1)第一、二段寫母親秀麗如緞的長髮,流露出作者對於母親的深深依戀;寫母親梳著長辮子或螺絲似的尖髻,表現出母親的樸實勤儉,和對父親歸來的期盼。

(2)第三至第六段,從母親與姨娘:一個保守、一個摩登的髮式對比中,凸顯母親的失寵與姨娘的得意,更透露出母親的落寞幽怨與作者心中的不平。

(3)第七、八段,由母親頭髮的日漸稀少,寫母親心靈與身體上的衰老,而身在異鄉的作者只能為母親擔憂不已。

(4)第九、十段,寫父親過世後,姨娘的髮式由多采多姿的鳳凰髻或同心髻,變為一條簡簡單單的香蕉卷,顯露出姨娘的歸於平淡與冷清寂寥。

(5)十一、十二段,寫來到臺灣後,姨娘當年如雲的青絲已漸漸落去,且夾有絲絲白髮,作者對姨娘也由敵視轉為興起無限憐憫,甚至以想要替姨娘梳頭,來表示對姨娘已生出親人般的感情。

本文中有哪些情節可以顯現作者溫柔敦厚的文風?

1.真心的讚美:琦君第一眼看到姨娘,「她的皮膚好細好白,一頭如雲的柔髮比母親還要烏,還要亮」對於姨娘的美,如實的描寫,也真心的讚美。

2.客觀地呈現姨娘的美:作為一個旁觀者的琦君,心裡是同情母親的,但她對姨娘梳頭的描寫,也未露出嫌惡或不滿的情緒,甚至她「站在邊上都看呆了」,姨娘的美便客觀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3.悲憫之情溢於言表:琦君長大出外讀書,回家偶然給母親梳頭「頭髮捏在手心,總覺得愈來愈少」、「母親老了,剪去稀疏的短髮」「不久,母親已白髮如銀」,母親彷彿在琦君筆下逐年老去,筆端流露出無限的悲憫。

4.體恤晚年的姨娘:父親死後,姨娘和母親成了患難相依的伴侶,「母親早已不恨她了」,琦君何嘗不是。「她現在的光陰比誰都寂寞啊」。對一個破壞母親幸福的女人,琦君是筆下留情的。可見琦君溫柔敦厚的文風,正是來自於她溫柔敦厚的胸襟。

※母親與姨娘的對比

 

母   親

姨   娘

洗頭次數

每年只在七月初七洗一次頭

洗頭從不揀七月初七,一個月要洗好幾次頭

髻 式

螺絲髻、鮑魚頭

樣式多變:橫愛司髻、鳳凰髻、羽扇髻、同心髻、燕尾髻

與包梳嫂的互動

閉眼養神,不搭理陳嫂所說的八卦

和劉嫂說說笑笑,互動熱絡

※姨娘的前後對比

 

髮 色

嬌媚動人,一頭如雲的柔髮比母親的還烏還亮

如雲的青絲也漸漸落去,且已夾有絲絲白髮

髮 式

髮式多變

脂粉不施,神色哀戚,梳一個簡單的香蕉卷

與母親的關係

彼此仇視

患難相依

 

五、形音義比較

 

字形

字    義

詞     例

1.

合併、整理

用手背「攏」一下

靠近、聚集

笑得合不「攏」嘴

弦樂器彈奏指法,用手將弦撫按住

輕「攏」慢撚抹復挑(白居易琵琶行)

2.

話多貌(ㄉㄠ)

絮絮「叨」叨

受人好處(ㄊㄠ)

「叨」光

謙詞,表過分(ㄊㄠ)

小弟無端「叨」擾

貪(ㄊㄠ)

當時固有阿意順旨以「叨」富貴者(宋史宗澤傳)

3.

向著、對著(ㄔㄨㄥˋ)

不敢「衝」她看一眼

豎直

怒髮「衝」冠,憑欄處(岳飛滿江紅)

突擊

「衝」鋒陷陣

因、看

「衝」著你的面子,這件事就算了

激烈、無禮

他生氣時說話很「衝」

冒犯

「衝」撞之處,還請見諒

冒著

「衝」寒忍飢

氣味強烈

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氣味?怎麼那樣「衝」人(聞一多一個白日夢)

交通要道

交通要「衝」

4.

依靠(ㄅㄤˋ)

一朝失去了依「傍」

通「旁」,側邊(ㄆㄤˊ)

賜酒大王之前,執法在「傍」(史記淳于髡傳)

臨近(ㄅㄤ)

「傍」晚時分

5.

辭掉

陳嫂越梳越沒勁兒,不久就「辭」工不來了

文辭

絕妙好「辭」(第二冊‧世說新語‧絕妙好辭)

告辭

停數日,「辭」去(陶淵明桃花源記)

「辭」曰:責畢收,以何市而反(第四冊‧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推辭

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第四冊‧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6.

……的樣子

面容木「然」

如此,指稱詞

其「然」乎,其不然乎(韓愈•祭十二郎文)

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論語‧憲問)

對、正確

雍之言「然」(論語‧雍也)

不以為「然」

贊同

沛公「然」其計,從之(史記‧高祖本紀)

通「燃」,燃燒

如火之始「然」,泉之始達(孟子‧公孫丑上)

晴日催花暖欲「然」(歐陽脩•采桑子)

但是、可是

「然」而松柏後凋於歲寒(顧炎武•廉恥)

「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第三冊‧左傳•燭之武退秦師)

師言「然」善,奈處凡浮,遭此屈辱,不能無恨(董西廂‧卷八)

然後

待士馬肥充,「然」可與人爭利(隋書‧李密傳)

唯,表應答

子曰:「然」!有是言也(論語‧陽貨)

猶焉,語尾助詞

禹吾無閒「然」矣(論語‧泰伯)

7.

通「搧」,使空氣流動生風

輕輕地「扇」著

搖動生風的用具

羽毛「扇」

量詞

兩「扇」窗子

8.

愀然

容色驟變的樣子

孔子「愀然」作色而對(禮記‧哀公問)

憂懼的樣子

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荀子‧修身)

感傷的樣子

她「愀然」一笑

9.

琅琅

聲音清脆的笑聲

不時飄來父親和姨娘「琅琅」的笑語聲

金石相擊的聲音

質清浮磬,聲若孤桐,「琅琅」其璞,巖巖其峰(晉書庾闡傳)

 

 

 

 

 

 

六、字形辨析(相同偏旁)

偏旁

字 音

詞         例

ㄗㄥ

〔喜好和憎惡〕〔沒有頂蓋的樓臺〕〔書寫在絲織品上的典籍〕〔四邊有支架的方形魚網〕

ㄗㄥˋ

塵釜魚〔指漢朝范冉家境清苦,久不能燒飯,以致炊器積滿塵埃,鍋子生蠹魚。、釜,皆為炊具〕

ㄘㄥ

〔一種以豆腐、柴魚、味噌等為材料的湯〕

ㄘㄥˊ

〔山勢高峻重疊〕

ㄘㄥˋ

〔倒楣、失勢、不得意〕

 

ㄊㄚ

〔崩壞倒塌〕、汗〔夏天穿的貼身短衫〕

ㄊㄚˋ

〔狹長近地的床〕〔將紙或絹覆於原跡之上,向光照明,先雙鉤字邊,再逐筆填墨而成的副本〕

˙ㄊㄚ

〔不加以珍視、愛惜〕、邋〔不整潔或做事不謹慎〕

 

七、修辭舉隅──摹寫

  本文抒情細緻的重要關鍵——感覺摹寫,試分析下列文句屬何種摹寫?

文              句

摹寫種類

1.一把青絲梳一條又粗又長的辮子,白天盤成了一個螺絲似的尖髻兒,高高地翹起在後腦,晚上就放下來掛在背後

視覺

2.雙妹牌生髮油的香氣混和著油垢味直薰我的鼻子

嗅覺

3.五叔婆既矮小又乾癟,頭髮掉了一大半,卻用墨炭畫出一個四四方方的額角

視覺

4.姨娘抹上三花牌髮油,香風四溢

嗅覺

5.走廊的那一邊,不時飄來父親和姨娘琅琅的笑語聲

聽覺

6.偶然給母親梳頭,頭髮捏在手心,總覺得愈來愈少

觸覺

7.想起幼年時,每年七月初七看母親烏亮的柔髮飄在兩肩,她臉上快樂的神情,心裡不禁一陣陣酸楚

心覺

 

 

 

 

 

 

 

 

 

八、結構表

 

 
   
 

 

 

 

 

 

 

 


 

 

 

 

 

 

 

 

 

 

 

 


九、成語集錦──與頭髮有關的成語

成  語

釋         義

雞皮鶴髮

粗皮膚和白頭髮,形容老人白髮蒼蒼,滿臉皺紋

千鈞一髮

形容危險至極

間不容髮

距離十分相近,中間不能容納一絲毫髮。比喻情勢危急

首如飛蓬

頭髮不整,如飛散的蓬草

吐哺握髮

形容求才之殷切

令人髮指

形容使人憤慨到了極點,頭髮都豎了起來

擢髮難數

形容罪大惡極。罪惡多得像頭髮那麼多,數都數不清

被髮纓冠

散著頭髮,來不及結好帽帶。形容急迫的樣子

白髮青衫

指年老尚無功名。青衫,無功名者所穿的服飾

蒼顏白髮

頭髮斑白,面孔蒼老。形容老人的容貌

白髮銀鬚

形容年華老去,髮鬚皆白的樣子

被髮左衽

形容頭髮散亂,穿衣服開左邊的文化落後民族

不差毫髮

一點兒也不差

白髮紅顏

髮雖斑白,但臉色紅潤。形容老人容光煥發的樣子

白髮齊眉

比喻年紀老邁

鶴髮童顏

如鶴毛般的白髮,孩童般紅潤的臉色。形容老人氣色好、有精神

潘安白髮

比喻時光易逝而無成就,或感嘆未老先衰

披髮垢面

披頭散髮,面容骯髒的樣子

披髮入山

披頭散髮進入山中,引申為隱居不出仕

毛髮之功

比喻極微小的功勞

毛髮悚然

形容極端恐懼

髮短心長

年紀雖老,但智計深長

髮光可鑑

毛髮潤澤黑亮

髮指眥裂

形容極度忿怒

斷髮文身

截短頭髮,在皮膚上刺畫文飾。古代吳、越一帶野蠻的風俗

郎潛白髮

比喻終身際遇不佳,無法出人頭地

黃髮鮐背

形容長壽的老人。泛指老年人。黃髮,老年人頭髮由白轉黃。鮐背,老人背上的斑點如鮐魚背般

結髮夫妻

指元配夫妻

結髮事師

幼年就從師學習

剪髮披緇

指出家為僧尼。緇,僧尼穿的黑色袈裟

青山一髮

蒼茫的青山,遠眺時就像髮絲般細小。

心細如髮

形容心思極為細密,如頭髮一般

牽一髮而動全身

比喻更動一小部分,即影響全局

齒危髮秀

形容年高眉秀的樣子。齒危,齒牙動搖,比喻年老

擢髮抽腸

拔下頭髮、抽出肚腸。形容愧疚、懊悔

絲恩髮怨

比喻很細微的恩怨

 

十、延伸學習

(一)棄婦詩

上山採靡蕪

上山採靡蕪,下山逢故夫。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

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閣去。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

織縑日一匹,織素五丈餘,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主旨:寫丈夫因爲喜新厭舊而把妻子抛棄,然丈夫又覺得新人「未若故人姝」,而且「手爪不相如」,而略感悔恨。

語譯:上山去採靡蕪,下山時遇到遺棄自己的丈夫。伸直了腰跪著問丈夫:「新娶的妻子怎麼樣?」丈夫說:「新人雖好,但還是不如故人。容貌差不多,但針線活卻不能和你相比。」(妻)「新人從正門堂皇地迎進來,故人只好黯然的從旁門離開。」丈夫說:「新人善於織縑,故人善於織素。新人一天織縑四丈,故人一天織素五丈多,從縑與素的多少來比,新人不如故人啊!」

注釋:靡蕪:音ㄇㄧˊ ㄨˊ,草名。

姝:音ㄕㄨ,容貌美麗。

縑:音ㄐㄧㄢ,細絹。

素:白色的生絹。

白頭吟

皚如山上雪,皎若雲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斗酒會,明日溝水頭。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淒淒復淒淒,嫁娶不需啼。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嫋嫋,魚尾何簁簁!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主旨:寫女子向用情不專的男子表示決絕的詩。

語譯:我希望我倆的愛情像山上皚皚的白雪,如雲間的月亮般潔白無瑕。聽說你有了二心,所以向你告別,永遠斷絕我們的關係。今天我們還在歡樂的飲酒,明天就在溝旁分手(形容愛情變化得很快)。我在御溝邊小步徘徊,嘆息過去的愛情如流水一去不回。眼淚流呀,流眼淚;其實結婚時何必要哭泣呢?只要嫁個用情專一的人,能夠白頭到老,永不分離,這就是幸福的了。釣竿多麼地柔長而有節奏地擺動著,魚兒是那麼地新鮮活潑。男子對女子應重情重義,只靠金錢做為引誘是沒有用的。

注釋:溝:即下文「御溝」,京城的護城河。送行通常送到城門外,護城河邊,所以溝水常是送行的人離別的地方。

躞蹀:音ㄒㄧㄝˋㄉㄧㄝˊ,小步踱行。

嫋嫋:形容釣竿柔長而有節奏地擺動著。

簁簁:音ㄒㄧˇ ㄒㄧˇ,為「漇漇」的假借字,水流動的樣子。

錢刀:指錢幣。

 

(二)與頭髮相關的詩詞

將進酒(節錄)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秋浦歌 李白

白髮三千丈,離愁似箇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鑷白髮詩 蔣復軒

勸君休鑷鬢毛斑,鬢到斑時已自難。多少朱門少年子,西風吹上北邙山。

 

雨中登岳陽樓望君山二首之一 黃山谷

投荒萬死鬢毛斑,生出瞿塘灩澦關。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陽樓上對君山。

滿川風雨獨憑欄,綰結湘娥十二鬟。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裡看青山。

 

髮如雪 作詞:方文山 作曲:周杰倫


狼牙月 伊人憔悴

我舉杯 飲盡了風雪

是誰打翻前世櫃 惹塵埃是非

緣字訣 幾番輪迴

妳鎖眉 哭紅顏喚不回

縱然青史已經成灰 我愛不滅

繁華如三千東流水 我只取一瓢愛了解

只戀妳化身的蝶

妳髮如雪 淒美了離別

我焚香感動了誰

邀明月 讓回憶皎潔

愛在月光下完美

妳髮如雪 紛飛了眼淚

我等待蒼老了誰

紅塵醉 微醺的歲月

我用無悔 刻永世愛妳的碑


 

(二)有關母親的現代散文

生之頌‧母親的臉 杏林子

   那年,我的大弟剛考上大學,儘管他長得快跟門一樣高了,但媽媽仍把他當做初次離家的小男孩,臨行一再叮嚀,要多寫家信。誰知我這個弟弟初當新鮮人,對什麼事都新鮮,加上他交遊廣闊,人緣又佳,學校裡大大小小的事都有他的分。因此,家信從初去的一星期一封,而漸為半月一封,一月一封。到最後只剩下明信片上幾個大字:「親愛的媽咪,經濟大恐慌,請緊急支援。」媽媽又氣又無奈。

   放暑假了,弟弟提著大包小包的髒衣服回來了,媽媽看見他,忍不住氣往上湧,狠狠拿眼瞪他:「不要錢不知道寫信回來是不是?再忙,寫兩個字的時間都沒有?」然而,看到愛兒歸來,又抑不住心中的喜悅,不知不覺嘴角就笑開了,我在一旁竟看得怔住了。我從來不知道一張臉竟然可以同時具有兩種不同的表情,上半臉是嚴厲的、責怪的,而下半臉卻是欣喜而慈愛的。怪的是兩者一點也不衝突。

   另一張臉也是我難忘的。算起來也有十年了。有天,媽媽在廚房做飯,我搬了張椅子在旁邊幫著摘菜,一面和媽媽聊天。突然後門傳來一陣輕輕的敲門聲,打開門,是一位中年婦人,平實多皺的臉,灰色泛白的布旗袍,腦後梳了個小巴巴,正畏縮不安的站在外面。看到我們,羞慚的連頭都不敢抬,囁嚅了半天,才說出來意。原來,她有一個男孩在建中就讀,但是因為家中孩子眾多,丈夫是士官,長年臥病。雖然上面還有一個大男孩,卻服兵役去了,全靠她每日替工廠糊火柴盒賺一點錢,勉強生活,實在沒有多餘的能力再供孩子念書。可是這個男孩特別聰明上進,做母親的又不忍心耽誤他,只有等孩子上學去了(她怕孩子知道,傷了自尊),厚著臉皮,躊躇又躊躇,挨門挨戶看看是否有誰可以濟助一點的。她怕我們不相信,還把戶口名簿、眷補證、孩子的成績單都拿出來給我們看。我們也是軍人之家,孩子也多,媽媽很能體會這種困窘的心情,連忙塞了點錢在她的小皮包裡,她千謝萬謝的走了。

   以後,每逢開學的日子,她都會輕叩我家的後門,仍然帶著那張卑微的、怯懦的、羞慚的臉。直到兩年多後,她喜孜孜的對媽媽說,她的孩子已經考上了臺大,而她的大男孩也退伍回來,可以負擔家庭,以後不會再來麻煩我們了,她是特地來道謝的。這次媽媽包了個小紅包,算是一點小小的賀意。她們在門口推來推去半天,她才不好意思的收下了。

   每當我想起這張臉,心中就有很深很深的感動。因為我從那卑微中看到了偉大,從怯懦中看到了勇敢,從羞慚中看到了掩飾不住母性的驕傲。這是一張真正屬於母親的臉。

   我常想,普天下的母親有千千萬,但她們的臉只有一種,那是用全然的愛和犧牲塑造的。

 

母親  琦君

  每當我把一鍋香噴噴的牛肉燒成了焦炭,或是一下子拉上房門,卻將鑰匙忘在裡面時,我就一籌莫展,只恨自己的壞記性,總是把家事搞得一團糟。這時,就有一個極柔和的聲音,在耳邊響起:「小春,別懊惱,誰都會有這種可笑的情形。別儘管著埋怨自己。試試看,再來過。」

  那就是我慈愛的母親,在和我輕輕地說話。母親離開人間已三十五年。可是只要我閉上眼睛想她,心裡喊著她,她就會出現在眼前,微微搖擺著身體,慢慢兒走動著。在我的記憶裡,母親總是這麼慢慢兒搖擺著,走來走去,從早做到晚,不慌不忙。她好像總不生氣,也沒有埋怨過別人或自己。有一次,她為外公蒸棗泥糕,和多了水,蒸成了一團漿糊。她笑瞇著眼說:「不要緊,再來過。」外公卻說:「我沒有牙,棗泥糊不是更好嗎?」他老人家一邊吃,一邊誇不絕口。我想母親的好性情一定是外公誇出來的。因此,我在懊喪時,只要一想到母親說的:「不要緊,再來過。」我就重整旗鼓,興高采烈起來了。

  在靜悄悄的清晨或午後,一個人坐在屋子裡,什麼事都不做,只是「一往情深」地思念著母親,內心充滿安慰和感謝。對我來說,真是人生莫大的快樂。我常常在心裡輕聲地說:「媽媽,如果您現在還在世的話,我們將是最最知心的朋友啊!」

  母親是位簡樸的農村婦女,她並沒讀過多少詩書。可是由於外公外婆的教導,和她善良的本性,她那舊時代女性的美德,真可作全村婦女的模範。我幼年隨母親住在簡樸的鄉間,對於「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村生活,至今記憶猶新。

  那時的鄉間,沒有電臺、電視報時報氣候。母親每天清晨,東方一露曙光就起床。推開窗子,探頭望天色,嘴裡便唸唸有詞:「天上雲黃,大水滿池塘。靠晚雲黃,沒水煎糖。」她就會預知今天是個什麼天氣。如果忘了是什麼節候,她就會在床頭小抽屜中取出一本舊兮兮的黃曆,瞇著近視眼邊看邊唸:「正月立春雨水,二月驚蟄春分,三月清明穀雨……」我就搶著唸下去,母親說:「別唸那麼多,還沒到那節候呢。」

  母親用熟練的手法,把一條烏油油的辮子,在腦後盤成一個翹翹的螺絲髻,就匆匆進廚房給長工們做早飯。我總要在熱被窩裡再賴一陣子才起來,到廚房裡,看母親掀開鍋蓋,盛第一碗熱騰騰的飯在灶神供一會,就端到飯桌上給我吃。飯盛得好滿,桌上四四方方地排著九樣菜,給長工吃的,天天如此。母親說:「要飽早上飽,要好祖上好。」她一定也要我吃一大碗飯。我慢吞吞地吃著,抬頭看牆壁上被煙燻黃了的古老自鳴鐘,鐘擺有氣無力地擺動著,灰撲撲的鐘面上,指針突然會掉下一大截,我就喊:「鐘跑快了。」母親從來也不看那口鐘的,晴天時,她看太陽晒到臺階兒的第幾檔就知道是什麼時辰了。雨天呢,她就聽雞叫。雞常常是咚咚咚地繞在她腳邊散步。她把桌上的飯粒撢在手心裡,放到地上給雞啄。母親說飯就是珍珠寶貝,所以不許我在碗裡剩飯。老師也教過我「須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詩,我也知道吃白米飯的不容易。

  做完飯,餵完豬,母親就會打一木盆熱水,把一雙粗糙的手在裡面泡一陣,然後用圍裙擦乾,手上的裂縫像一張張紅紅的小口,母親抹上雞油,(那就是她最好的冷霜了。)臉上露出滿足的微笑,看看自己的手,因為這雙手為她做了那麼多事。我曾說:「媽媽,阿榮伯說您從前的手好細好白,是一雙有福氣的玉手。」母親嘆息似地說:「什麼叫有福氣呢?莊稼人就靠勤儉。靠一雙玉手又有什麼用?」我又說:「媽媽,嬸嬸說您的手沒有從前細了,裂口會把繡花絲線勾得毛毛的,繡出來的梅花喜鵲,麒麟送子,都沒有從前漂亮了。」母親不服氣地說:「哪裡?上回給你爸爸寄到北平去的那雙繡龍鳳的拖鞋面,不是一樣的又光亮又新鮮嗎?你爸爸來信不是說很喜歡嗎?」

  母親在忙完一天的工作之後,總是坐在我身邊,就著一盞菜油燈做活,織帶子啦,納鞋底啦,縫縫補補啦。亮閃的針在她手指縫中間跳躍著。我不由停下功課,看著她左手無名指上的赤金戒指,由於天天浸水洗刷,倒是晶亮的。那是父親給母親的訂婚禮物,她天天戴在手上,外婆留給她的鑲珍珠、寶石的戒指,都捨不得戴。於是我又想起母親的朱紅首飾箱來,索性捧出來一樣樣翻弄。裡面有父親從外國帶回送她的一隻金表,指針一年到頭停在老地方,母親不讓我轉發條,怕轉壞了。每年正月初一,去廟裡燒香,母親才轉了發條戴上,平常就放在盒子裡睡覺,我說:「發條不轉會長銹的。」我又說:「表不用,有什麼意思。」母親說:「用舊了可惜,我心裡有個表。」真的,母親心裡有個表,做事從不會錯過時間。除了手表和寶石戒指以外,就是哥哥和我兩條刻著「長命富貴」的金鎖片。我取出來統統掛在脖子上。母親停下針線,凝視著金鎖片說:「怎麼就沒讓你哥哥戴著去北平呢?」我就知道她又在想念在北平的哥哥了,連忙收回盒子裡。

  母親對父親真個是千依百順,這不僅是由於她婉順的天性,也因為她敬愛父親,父親是她心目中的奇男子。他跟別的男孩子不一樣,說話文雅,對人和氣,又孝順父母,滿腹的文章,更無與倫比。後來父親求得功名,做了大官,公公婆婆都誇母親命裡有幫夫運,格外疼這個孝順的兒媳婦了。

  儘管母親有幫夫運,使父親在仕途上一帆風順,她卻一直自甘淡泊地住在鄉間,為父親料理田地、果園。她年年把最大的楊梅、桃子、桔子等揀出來郵寄到杭州給父親吃,只要父親的信裡說一句:「水果都很甜,辛苦你了。」母親就笑逐顏開,做事精神百倍。母親常說:「年少夫妻老來伴。」而她和父親總是會少離多。但無論如何,在母親心目中,父親永遠是他們新婚時穿寶藍湖縐長衫的瀟灑新郎。

  我逐漸長大以後,也多少懂得母親的心事,想盡量逗母親快樂。但我畢竟是個任性的孩子,還是惹她生氣的時候居多。母親生氣時,並不責備我,只會自己掉眼淚,我看她掉眼淚,心裡抱歉,卻又不肯認錯。事實上,對我所犯的小小過錯,母親總是原諒的,而且給我改過以及再接再厲的機會。比如我不小心打破一個飯碗,她就會再給我一個飯碗去盛飯,嚴厲地說:「這回拿好,打破了別吃飯。」如果因貪玩忘了餵豬,她就要我多做一件事以示懲罰。但我如犯了大錯,她就再也不會縱容。她的態度是嚴厲的,話是斬釘截鐵的,責備完以後,丟下我一個人去哭,非得我哭夠了自己出來,她是不會理我的。

  母親像一潭靜止的水,表面上從看不出激動的時候,她的口中,從不出惡毒之言,旁人向她打聽什麼,或出口傷人,她就連連搖手說:「可別這麼說,將來進了陰間,閻王會將你舌頭拉出來,架上牛耕田的啊!」我笑她太迷信。她說:「別管有沒有,一個人如不說好話,不做正當事,心裡自會不平安,臨終之時,就到不了西方極樂世界。」母親的最後理想,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她在煩惱悲傷時,都是以此自慰。逢年過節不得不殺雞豬,母親就跪在佛堂裡唸大悲咒、往生咒。我看她一臉的莊嚴慈悲,就像一尊菩薩。還有每當她拿米和金錢幫助窮苦的鄰居時,總是和顏悅色,喜溢眉梢。後門口小販一聲吆喝,母親就去買魚肉,從不討價還價,外公摸著鬍子得意地說:「你媽小時候,我教過她朱柏廬先生治家格言,她真的做到了。」我聽了外公的話,也到大廳裡看著屏風上的治家格言:「與肩挑貿易,毋沾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加溫恤。」母親真的樣樣做到了。

  母親並沒認多少字,讀多少書,她的學識和許多忠效節義的故事,都是從花名寶卷,廟會時的野臺戲,以及瞎子的鼓兒詞裡學來的,她和嬸母們一邊做事,一邊講著故事,講得有頭有尾,這也是她最最快樂的時光了。她說話時慢條斯理,輕聲輕氣,對於字眼的聲音十分注意,有時講究到咬文嚼字的程度,聽來卻非常有趣。比如數目中的「二」字,她一定說「一對」,顯得吉利。「四」字呢,一定說「兩雙」。因為「四」、「死」同音,是非常非常忌諱的,尤其逢年過節或過生日的時候。數到「十一」她就說「出頭啦」,因為十一是個單數。又比如「沒有」,她一定說「不有」,因為「沒」、「歿」同音,是絕對不能說的。這都是她小時候外婆教她的。

  冬天的夜晚,我躺在暖烘烘的被窩裡,聽母親講「寶卷」上「落難公子中狀元,私訂終身後花園」的故事。講到男女相悅的愛情場面時,母親雙頰泛起紅暈笑靨,彷彿是在敘述自己的戀愛故事呢。講著講著,她便會低低地唱起來,像吟誦一首古詩,聲音十分悅耳。每一首詞兒,我都耳熟能詳,卻是越聽越想聽。我至今牢牢得記得她唱的「十八歲姑娘」:

  十八歲姑娘學抽菸,銀打的菸盒兒金鑲邊。不好的煙絲她不要抽,抽的桔梗蘭花菸。姑娘河邊洗絲帕,絲帕漂水水生花。「撐船的哥兒幫我挑一把,今晚到小妹家裡喝香茶。」「我怎知姑娘住哪裡?」「朱紅的門兒矮牆裡,上有琉璃瓦,下有碧紗窗,小院角落裡有株牡丹花。」「姑娘呀!我粗糠那配高粱米,粗布那配細綢綾。」「阿哥阿哥休這樣講,十個手指頭伸出來有長短,山林樹木有高低。」

  現在看看這段詞兒,當年農村少男少女的戀愛,不也非常熱情奔放嗎?

  月亮好的夜晚,母親就為我唱月光經。她放下手中的活兒,雙手合掌,一臉的肅穆神情,月光經的詞兒是這樣的:

  太陰菩薩上東來,天堂地獄九層開。十萬八千諸菩薩,諸位菩薩兩邊排。腳踏芙蓉地,蓮花遍地開。頭頂七層寶塔,月光娑婆世界。一來報答天和地,二來報答父母恩,三來報答閻羅天子地獄門。弟子誠心唸一遍,永世不入地獄門。臨終之時生淨土,七祖九族盡超生。

  母親閉目凝神,唸完一遍,俯身拜一拜。那份虔誠的尊敬,充分表現了母親堅定的宗教信仰。其他還有乾菜經、灶神經,每一首經的音調,都給人一種沉靜穩定的力量。每一首的詞兒,也都令人回味無窮。例如灶神經中最精采的句子:「不論葷素口,萬里去修行。八月初三卯時辰,手做生活口唸經。一天唸得三四卷,勝過家中積金銀。黃金白銀帶不去,只帶灶神一卷經。」細細咀嚼,使你安心知足。這也許就是母親能一生安貧守拙、淡泊自甘的主要原因吧!

  母親最後總是以一首孩兒經催我入夢:

  孩兒孩兒經,親生孩兒有套經,抱在懷中親又親。輕輕手兒放上床,輕輕腳兒下踏凳,輕輕手兒關房門。門外何人高聲喊,搖搖手請莫高聲。只怕孩兒受驚哭,只愁孩兒睡不沉。孩兒帶到一週歲,衣衫件件破前襟,孩兒養到七八歲,請來老師教詩文。孩兒長到十七八,拜託媒人來說親。娶了親,結了婚,親爹親娘是路人。有話輕輕講,莫讓堂上爹娘得知音。爹娘吃素憑你面,沒塊豆腐到如今。嬌妻懷胎未滿三個月,買來桔餅又人參。爹娘要你買塊青絲帕,聲聲口口回無銀。嬌妻要買紅絲帕,打開銀包千兩銀。

  孩兒經是我從襁褓之時聽起,漸漸長大以從,聽一回有一回的深切感受。父親去世以後,我拜別母親,去上海讀學。孤孤單單住在學校宿舍裡,無論是月白風清,或雨暗燈昏的夜晚,我總是擁著被子,一遍又一遍的唸著孩兒經。感念情似海,不知何以為報。常常是眼淚溼透了半個枕頭。

  我雖遠離母親,求學他鄉,而多年的憂患,使母女的心靠得更近。我也已成人懂事。想起母親一生辛勞,從沒享過一天清福,哥哥的突然去世,父親的冷淡與久客不歸,尤給與母親錐心的痛楚,她發過心氣痛,咯過血,卻堅忍地支持過來。我常常想,究竟是什麼力量使母親掙扎著活下去的呢?是外公的勸慰嗎?是她對菩薩虔誠的信賴嗎?還是為了我這個愛女呢?我夜深靠在枕上讀書,常常思緒紛亂,披著母親為我編織的毛衣,到小小的天井裡散步。那時因戰事交通阻隔,一封家書常常要一兩個月才到達。母親每封由叔叔代筆的信,都告訴我她身體很硬朗,叫我專心學業。

  我畢業以後趕回家中,母親竟已不在人間。那片廣闊寂寞的桔園,就是她暫時安息之所。她生前那麼照顧這片果園,她去後,桔子依舊長得碩大鮮紅。採下桔子供母親的時候,不禁思緒潮湧。我打開她的首飾箱,取出那隻金手表,指針停在一個時間上,但不知母親最後一次轉發條是在哪一天,哪一個時辰。對母親來說,時間本來就是靜止的,在她心裡哪有什麼春去秋來的時序之分呢?她全付心意都在丈夫和兒女身上,我相信父親實在是深深地愛著母親的,這就是她生活力量的泉源。(原載讀者文摘,後收錄於桂花雨)

 

十一、相關名句

1.結髮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蘇武•結髮為夫妻)

〔語譯〕兩人結為夫妻,恩恩愛愛互不相疑。

2.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語譯〕白頭髮長到三千丈,只因愁緒是這樣長,明鏡中的我呀,頭上從哪兒得來的秋霜似的白髮呢?

3.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李白•將進酒)

〔語譯〕你沒看見上一輩的人,因從鏡中看到白髮而悲傷,早上滿頭黑髮,一到晚上竟成了雪白。

4.婚姻是要聯合兩個完整的獨立個體,不是一個附和,不是一個退路,不是一種逃避或一項彌補。(法國•西蒙•波娃)

5.結婚不是互相凝視對方的眼睛,而是互相凝視共同的目標,共同前進。 (日本•池田大作)

 

十二、測驗卷資料補充

A卷(第9回)

19、20題組:

時帝姊湖陽公主新寡,帝與共論朝臣,微觀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圖之。」後弘被引見,帝令主坐屏風後,因謂弘曰:「諺言:『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顧謂主曰:「事不諧矣。」    (後漢書‧宋弘傳)

語譯:東漢 光武帝的姊姊湖陽長公主新近守寡。有一天,光武帝和她一起評論群臣,暗中察看她的心意,打算給她作媒。公主說:「大司空宋弘的威儀容貌、道德氣度,群臣中沒人能比得上。」光武帝點點頭,說:「我也正在考慮這件事。」不久,光武帝召見宋弘,事先讓公主坐在屏風後面。光武帝說:「俗語說:『有了地位就換朋友,有了錢就換妻子。』這是人之常情吧?」宋弘回答說:「臣聽說貧賤時的知交不可忘懷,共患難的妻子不可休棄。」光武帝回頭對公主說:「事情辦不成了!」

甲卷(第9回)

14~18題組: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相去萬餘里,故人心尚爾。

文綵雙鴛鴦,裁為合懽被。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

語譯:朋友從遠方來,帶來夫君贈送給我的半匹素底花紋的絲織品,相距如此遙遠,夫君還如此情深義重。那絲織品上繡有一對鴛鴦,我將它裁製成表裡兩面的合懽被。在合懽被裡裝進絲綿,再以絲縷縫合使被子兩面牢牢綴結而不分開。我和夫君的情感如膠似漆,誰能將我們分離呢?

注釋:遺:音ㄨㄟˋ,贈送。

著:音ㄓㄨˇ,通「貯」,裝填。

「長」與「綿綿」同義;「思」和「絲」諧音雙關,所以用「長相思」代稱「絲綿」。

 

十三、歷屆試題精選

1.一貫以「回憶」為主題,表現親情的溫暖與人性的美好,從而樹立其特殊風格,奠定其散文史地位的女作家是 (A)琦君 (B)林海音 (C)林文月 (D)張秀亞。  〔91.學測〕

答案:(A)

解析:(A)琦君之散文多憶舊抒情之作,典雅雋永、晶瑩醇厚,四十年來,膾炙人口,傳誦不衰,堪稱臺灣現代「回憶文學」之典範。(B)林海音作品以小說居多。(C)林文月全是散文作品,但多屬知性筆調。(D)張秀亞之散文則造境唯美,屬詩化散文。

 

2.語言中常借用某種形象化的比喻來表達意義,例如「小心他在你背後『放冷箭』」,句中的「冷箭」並不是真的箭,而是用「冷箭」比喻「猝不及防的陷害、襲擊」。下列文句「 」的詞,屬於相同表意方式的選項是 (A)他昨天在會議上不停「放炮」,罵了好幾個人 (B)老闆已經「放話」了,再遲到一次,就把你開除 (C)他見那魚兒可憐,便花錢買下,帶到河邊「放生」 (D)除非稽核部門「放水」,否則這批產品絕對無法過關 (E)他說那個美女一直朝他「放電」,我看他是自作多情。               〔92.學測補考〕

答案:(A)(D)(E)

解析:(A)比喻發表驚人議論或猛烈批評。(B)傳出訊息。多用於不正當的行為上。(C)釋放已捉獲的動物,為信佛者的一種善舉。(D)故意通融。在考試或比賽時,保留實力或違反規則,讓對方過關。(E)戲稱男女以行動對異性表露愛慕之意。

 

3.下列文句「」內成語使用正確的選項是 (A)這些問題對他而言太簡單了,他「不假思索」就能正確回答 (B)那顆鑽石竟被你看成是玻璃!你可真是有眼無珠、「目不識丁」啊 (C)大丈夫做事應當開大門走大路,何以總是「行不由徑」,偏好旁門左道 (D)那根本不是他的錯,你卻「不由分說」就把他痛罵一頓,教他怎能不生氣 (E)王先生常投書報紙,針砭時事,但卻從來未見登載,篇篇成了「不刊之論」。            〔93.指考〕

答案:(A)(D)

解析:(B)「目不識丁」:比喻不識字或指毫無學問。(C)「行不由徑」:比喻做事光明正大,不投機取巧。(E)「不刊之論」:確鑿不移、識見超拔不可磨滅的言論;刊,磨滅也。

 

4.下列文句,完全沒有錯別字的選項是 (A)金庸的武俠小說,人物鮮活,情節玄疑緊張,讓讀者愛不釋手 (B)暴雨過後,家園頓成澤國,舉目所見,一片狼藉,令人怵目驚心 (C)恬不知恥的政客,在輿論沸騰的批評下,依然裝模作樣,我行我素 (D)老李見大夥兒使出渾身解數展現最佳歌喉,便也不甘勢弱上臺飆歌 (E)王小姐習慣以嬌揉造作、忸怩作態的方式待人,讓人摸不透她的真面目。                  〔94.指考〕

答案:(B)(C)

解析:(A)「玄」疑→懸。(D)不甘「勢」弱」→示。(E)「嬌」揉造作→矯。

 

5.(甲)有個美國友人來信說:孩子幼小時□在你腳尖上,長大了□在你心尖上。(琦君《桂花雨•媽媽,給你快樂》)(乙)秋陽似酒,雖稍嫌辛辣,卻已是老炭文火,靜靜□著他的世界。他的世界在這秋日的午後,慢慢□熟。(劉大任〈秋陽似酒〉)(丙)米亞屋裡□滿百香果又酸又甜的蜜味,像金紅色火山岩漿□出窗縫、門縫,從陽臺電梯流瀉直下灌滿寓樓。(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上引各文,前後兩個□都是動詞,並且是相同的字。根據各文文意,依序最適合填入□內的選項是 (A)立/烘/飄 (B)踮/燜/浮 (C)繫/烤/漲 (D)踩/燉/溢。                                                〔94.指考〕

答案:(D)

解析:(甲)之用詞,因為以孩子為主詞,所以不適合用父母主動的「繫」字;「踮」太雀躍,這種情緒並不需要。(乙)因為有「老炭文火」的取材,故而「燉」的意象最為合宜。(丙)用視覺形容味覺,同時用了「火山岩漿」的取材,故用「溢」最合適。

 

6.一般疑問句需要回答,但「反問句」雖採疑問形式,卻是無疑而問,不需對方回答,而是藉由提問引起對方思考,屬於特殊的疑問句。下列文句畫底線處,屬於「反問句」的選項是 (A)瑜問孔明曰:即日將與曹軍交戰,水路交兵,當以何兵器為先 (B)世界還是時時在裝扮著自己的。而有什麼比一面散步一面聽蟬更讓人心曠神怡 (C)做戲有什麼好笑?我金發做一世人的戲,辛辛苦苦把一大群兒女養得好漢,這有什麼好笑 (D)她(黑妞)的好處,人學得到;白妞的好處,人學不到。你想,幾年來好玩耍的,誰不學她們的調兒呢 (E)人世間,什麼是愛,什麼是恨呢?母親已去世多年,垂垂老去的姨娘,亦終歸走向同一個渺茫不可知的方向。                                   99.學測〕

答案:(B)(C) (D)

解析:「反問句」為「激問」,答案在問題的反面。(A)「水路交兵,當以何兵器為先」,屬兩人對話的問答。(B)「而有什麼比一面散步一面聽蟬更讓人心曠神怡」,答案是:沒有比散步聽蟬更讓人心曠神怡了。(C)「做戲有什麼好笑」,答案是:沒有什麼好笑。(D)「誰不學他們的調兒呢」,答案是:任誰都要學她們的調兒。(E)「什麼是愛,什麼是恨呢」,有問無答,屬懸問。

 

7.閱讀右詩,選出詮釋符合詩意的選項:「在時光與家事不斷的洗染下/您的頭髮從黑洗到白,從白/又染成了灰,一如錯落的蘆葦/髮浪一年一年逐漸後退/留下一道一道深陷的紋理/在您曾經舒坦飽滿的額上/我從那紋理中站立起來/從春到秋,從玫瑰豔的清晨/到梅蕊香的黃昏──面對您的額紋/我讀不完大地的包容與隱忍」(向陽‧額紋──給媽媽) (A)詩中描寫母親髮色的變化,意謂母親既為家庭付出,也隨著歲月年老 (B)「髮浪一年一年逐漸後退」意謂母親因年老而不再追逐流行,改留長髮 (C)「我從那紋理中站立起來」意謂母親的額紋令我驚覺歲月無情,不禁顫慄 (D)「讀不完大地的包容與隱忍」是以大地承載萬物的宏博無私象徵母愛的偉大 (E)詩中以「清晨的玫瑰」、「黃昏的梅花」形容不同階段的母親,以「錯落的蘆葦」形容頭髮                       〔99.指考〕

答案:(A) (D) (E)

解析:(A)由原文「在時光與家事不斷的洗染下/您的頭髮從黑洗到白,從白/又染成了灰」可見以母親髮色的變化,既寫母親為家庭付出,也點出母親隨著歲月年老。(B)「髮浪一年一年逐漸後退」,由其下兩句「留下一道一道深陷的紋理/在您曾經舒坦飽滿的額上」,可知「紋理」是額頭上的皺紋,故「髮浪後退」指頭髮日益稀少,額頭漸禿。或許因母親燙頭髮,頭髮成蜷曲波浪狀,故稱「髮浪」。並非指母親因年老而不再追逐流行,改留長髮,此選項錯誤。(C)「我從那紋理中站立起來」意謂隨著歲月流逝,母親的額紋漸深,而我日漸成長自立,並非母親額紋令我驚覺歲月無情,不禁顫慄,此選項錯誤。(D)因大地孕育眾生,我們習稱「大地之母」,此處「讀不完大地的包容與隱忍」是以大地承載萬物的宏博無私象徵母愛的偉大,為正答。(E)詩中「從春到秋」指從青春到年老,以「清晨的玫瑰」、「黃昏的梅花」形容不同階段的母親,之前嬌豔美麗,現在高貴堅忍。另,以「錯落的蘆葦」形容母親頭髮顏色的變化,為正答。

 

十三、問題討論延伸問題

◆引導寫作

本文以母親的「髻」為主線,透過母親和姨娘髮髻的變化,敘寫人間愛恨情仇的消長,並運用對比手法,刻劃母親與姨娘截然不同的性格。

下列兩題,請運用這種「以代表某種人物的事物敘寫所要表達的情思,或刻劃人物的性格,並以該事物貫串全篇」的作法為文:

1.請你寫出足以象徵母親(或父親)的事物,至少兩個,並註明原因。

【參考答案】

(1)手:象徵父、母親的辛勞。

(2)眼神:從眼神寫母親的轉變。

(3)臉:臉部的表情,反映出對子女的關愛。

2.請根據上述一個象徵,發展成有關母(父)愛的文字。題目自定,文長不限。

【參考範文】(請見延伸學習(二)生之頌•母親的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chia2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