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先秦韻文選 (一)蒹 葭 佚名   (二)漁 父屈原

一、  寫作背景

(一)蒹葭

   屈萬里詩經釋義云:「此詩為有所愛慕而不得近之之詩,似是情歌。或以為訪賢之詩,亦近似。」裴普賢、糜文開合著詩經欣賞與研究於蒹葭一詩亦曰:「蒹葭的內容,你可把它當一首情歌讀,但你也不妨當它是一篇有所寄託的詩來欣賞。中國古詩中所謂『伊人』、『佳人』、『美人』,可以指異性的情人,也可以指同性的朋友;可以指賢臣,也可指明主。或且可如杜甫之明寫佳人為女性,而隱以自喻品格之高潔……。

   在粗獷沉雄、慷慨悲歌的秦風中,忽然出現蒹葭這樣高逸超塵的抒情詩,令人備感清新。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詩人)深致。」全詩情韻緜邈空靈,境界婉約纏綿,言有盡而意無窮,令人低迴不已。

(二)漁父 

   漁父一文的寫作背景,大致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在懷王的後期,屈原被流放到漢水流域的時候,在漢水下游的某個地方寫的。二說是到了頃襄王時(即屈原晚年)在汨羅江附近,行吟澤畔寫的是洞庭湖湖畔。兩種說法其實都建立在一個共同的背景下:漁父是屈原遭到楚國宮廷內部的排斥和迫害,屢次被貶官和放逐,人生際遇極為困厄之時寫出的膾炙人口的詩篇。它採用屈原與漁父的「問答」形式,作出了自己最終的抉擇。全詩刻劃了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寧可「葬於江魚之腹中」,也決不「蒙世俗之塵埃」的高貴人格。

二、  作者介紹

(一)  三閭大夫,系出名門

  屈原在離騷中,指出自己身世。他說:「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亦即:他的遠祖是傳說中的古帝王顓頊 高陽氏,他父親名叫伯庸)關於屈原的名字,有人又以離騷中「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之句,遂有屈原一名正則,字靈均之說。

  屈原與楚同姓(姓芈),是楚國貴族,他起初在楚國做官時,是掌同出於楚之公族「昭、景、屈」三姓的門閭譜系,故分殊姓屈,稱為三閭大夫。

(二)  兩次放逐,懷憂自沉

  楚懷王時,屈原任左徒之官。時懷王內嬖寵姬,外包群小;政治上,任用親秦派上官大夫靳尚、令尹子蘭。屈原才能為靳尚等人所嫉妒,又因政治主張歧異,因此奸佞讒言其炫耀才能,懷王便將他流放至漢水之北。屈原忠而被讒,乃作<離騷>,抒發憂愁幽思。

  頃襄王時,子蘭與靳尚再度詆毀,屈原也再次被放逐到江南。雖然始終眷顧楚國,但他終究沒被召回朝。至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白起舉兵攻郢,屈原不忍親見國家危亡,於是做<懷沙>之賦,自沉於汨羅之淵。

(三)  文學成就

 漢書載屈辭二十五篇,即:離騷、遠遊、天問、卜居、漁父等各一篇、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屈原作品與詩經同為中國古代文學的最高典範,史記說:「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語譯:國風中的詩雖然描寫男女戀情,卻不至於荒嬉無度;小雅裡的詩反映百姓誹謗抱怨朝政,卻也不至於公然叛亂;像屈原的離騷,可以說兼有兩者優點。……他的文辭簡約,託意深微;他的心志高潔,行為廉正。他所運用的辭彙雖然瑣碎,但是旨意博大;所舉雖然是眼前習見事例,但寄託意義卻極深遠。)它不獨開兩漢辭賦之盛,亦啟六朝駢儷之基,其後詩詞,也多蒙其霑露。

三、國學常識

(一)詩經

為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為韻文之祖,北方文學代表

分為三部分:十五國風(地方歌謠);三頌(廟堂樂歌);二雅(宴享朝會)

共三百十一篇,其中小雅六篇有目無文,計得三百零五篇

今流傳本為漢毛亨作傳,故又稱毛詩

內容:風、雅、頌

作法:賦、比、興

1.「賦」是「鋪直陳敘」的白描寫法。如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2.「比」是「以彼狀此」的譬喻寫法。如碩人:「手如葇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注:1葇:柔。2荑:音ㄊㄧˊ,初生之茅。3蝤蠐:音ㄑㄧㄡˊ ㄑㄧˊ,天牛的幼蟲,色白身長。4瓠犀:音ㄏㄨˋ ㄒㄧ,瓠瓜子兒。5螓:音ㄑㄧㄣˊ,似蟬而小,頭寬廣方正。6蛾眉:蠶蛾觸角,細長而曲。

3.「興」是「託物興辭」的聯想寫法。如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

1.今本詩經是孔子刪定本;是「毛詩」

2.明清以降之通行本乃朱熹作詩集傳,多廢詩序

3.「賦」是「鋪陳直敘」的白描寫法;「比」是「以彼狀此」的譬喻寫法;「興」是「託物興辭」的聯想寫法

(二)楚辭

項目

說 明

編者

西漢劉向將屈原及其弟子宋玉與景差、唐勒的作品,以及漢人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賈誼、嚴忌及劉向自己摹仿屈原的作品十六卷,合編成書,定名為「楚辭」

定名

楚辭所用的語辭,多為楚國的方言;所記的地方都是楚地;所用的韻是楚聲;所載的名物是楚物,因此稱為「楚辭」

性質

1.楚辭是戰國時代楚國的詩歌

2.創作於長江流域的作品

格質

1.多長句駢語,句型參差

2.以六、七言為主;句中間常有助詞「兮」

3.篇幅較詩經為長,雖是韻文,但與詩經體製有別

風格

1.以描寫個人的情志與幻想為多,文字鋪張美化,具浪漫神祕的氣息

2.全書以屈原作品為主,其餘各篇也都承襲屈賦的形式

文學

地位

1.是南方文學的代表

2.屬貴族文學

3.楚辭是騷體類文章的總集

4.是辭賦之祖,開後世漢賦的先河

5.楚辭是繼詩經之後第二部詩歌總集

6.金聖嘆錄為第二才子書

注疏

1.東漢王逸收屈原作品二十五篇,附宋玉、景差、劉向等九家作品,並王逸個人作品合為一集,並加注釋,名為楚辭章句,為現存最早的楚辭注本

2.宋洪興祖有楚辭補注,朱熹有楚辭集注

附錄

1.「楚辭」是文體名;也是書名。文體指戰國時代楚地所產生的詩歌;書名則指西漢劉向所編之總集

2.楚辭中以屈原的離騷最著名(離騷為辭賦之祖),後人遂以「騷」來代稱楚辭,稱此類文體為「騷體」

(三)詩經與楚辭比較

項目

詩 經

楚 辭

作者

除極少數列有詩名以外,其他均無作者

屈原、宋玉、景差、賈誼等人

成書

孔子以前已流傳於魯國,經孔子重編後,遂為定本

西漢劉向取屈原、宋玉、景差、賈誼等人的作品合為一集,定名為楚辭

時期

網羅春秋中葉以前五、六百年間的作品

繼詩經而起,為戰國時代的作品

地域

黃河流域

長江流域

字數

言古詩的代表

六、七言為主

句型

多短句疊字

多長句駢語,句型參差

文詞

典雅樸實

閎富博麗

風格

1.是取材於社會生活的質樸寫實文學

2.平民文學

1.描寫個人的情志與幻想,文字鋪張華美,有浪漫神祕氣息

2.貴族文學

影響

1.北方文學的代表

2.中國韻文之祖,純文學之祖

3.是中國最早之詩歌總集

1.南方文學的代表

2.開後世漢賦的先河

3.辭賦之祖

類別

經部

集部之首

 

 

(四)經書沿革

1.名詞界定

漢以前

六經與六藝不同

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見《周禮‧地官》)

六經:詩、書、易、禮、樂、春秋(見《莊子‧天運》)

※戰國時代已稱儒家之書為「經」

漢以後

1.六經即是六藝:如

(1)賈誼《新書‧六術》:「詩、書、易、 秋、禮、樂,人者之術謂之六藝。」

(2)〈滑稽列傳〉:「六藝於治一也。禮以節人,樂以發和,書以道事,詩以達意,易以神化,春秋以道義。」

2.漢代無「六經」之名,只有「五經」(因為「樂」,有名無實體)

2.從六經到十三經

先秦

六 經

詩、書、易、儀禮、樂、春秋

西漢

五 經

詩、書、易、儀禮、春秋(因為「樂」,有名無實體)

南朝

劉宋

十 經

詩、書、易、儀禮、禮記、周禮(後三者合稱三禮)

春秋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合為三傳)

論語並孝經

唐代

十二經

十經中論語、孝經分開,加上爾雅。(唐文宗開成石經刻十二經)

南宋光宗淳熙年間

十三經

六經:詩、書、易、儀禮、周禮、春秋

三傳:左氏、公羊、穀梁(春秋經合於三傳中)

四記:禮記、論語、孝經、爾雅

一子:孟子

*即「開成石經」十二部加上「孟子」一書

(五)集體創作之文學作品

編撰者

編撰說明

內 容

課文取材

詩經

孔子刪編成定本

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孔子以前,亦不只三百多篇

十五國風,二雅,三頌

小雅‧蓼莪

戰國策

東周

劉向整理定名

曾鞏重編

非一時一地一人之作,漢代以前已成書

為國別史,寫十二國策士游說諸侯之事

戰國策‧齊策‧馮諼客孟嘗君

禮記

周朝

孔門後學所記

戴聖編纂成書

孔門後學所記,戴聖取四十九篇編纂,東漢末年盛行

含多記有關於禮的單篇文章

禮記‧禮運

呂氏春秋

周秦

秦相呂不韋集門下客共同編寫

為統一學術思想,統一後王朝政治藍圖

含十二紀、八覽、六論,以儒道為主,漢志列雜家

呂氏春秋‧察今

世說新語

南朝宋

劉義慶集門下客共同撰寫而成

義慶性好文學,喜召募文士,編集圖書

為東漢到魏晉間名士的軼聞瑣事

世說新語選

資治通鑑

北宋

司馬光主撰,范祖禹、劉攽、劉恕助編

為宋朝皇帝治理國事之借鏡

所收史事上起戰國下迄五代,為編年通史

訓儉示康

(選自司馬文正公集)

(六)始祖整理

地 位

書 名

地 位

書 名

韻文之祖

詩經

最早的詩歌總集

詩經

以賦名篇之祖

荀子‧賦篇

駢文初祖

李斯

七言詩之祖

曹丕‧燕歌行

五言詩之祖

班固‧詠史詩

最早的散文

尚書

最早講字形結構之書

說文解字

最早的史書

尚書

斷代史之祖

漢書

通史之祖

史記

目錄學之祖

七略

訓詁學之祖

爾雅

語錄體之祖

論語

最早通行的小說

水滸傳

隱逸詩人之祖

陶淵明

辭賦之祖

屈原‧楚辭

集部之祖

楚辭

最早的詩文總集

昭明文選

漢賦之先驅

楚辭

文學批評之祖

曹丕‧典論‧論文

紀傳體史書之祖

史記

編年體史書

春秋、左傳、竹書紀年

文學批評第一本專書

文心雕龍

國別史之祖

國語

官修史書之祖

唐‧房喬‧晉書

現存目錄學之祖

漢書‧藝文志

甲骨學之祖

鐵雲藏龜

說部之先河

世說新語

最流行的通俗小說

三國演義

桐城派之祖

方苞

詞祖

李白

(七)屈原重要作品解說

離騷

1.離猶遭也;騷為憂也

2.篇中多引類譬喻,以(美人香草)喻賢君賢人;以(惡鳥惡草)喻群小,讒佞

3.全篇長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九十字,為屈原作品中,最長一篇,也是中國文學史上少見長詩

4.為金聖嘆譽第二才子書(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西廂)

天問

為「問天」的倒裝詞,以四言為主,就自然現象,歷史記載與神話傳說,接連提出一百七十多個問題

九章

實有九篇:橘頌、惜誦、抽思、思美人、涉江、哀郢、悲回風、懷沙、惜往日

九歌

1.篇目分別為: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禮魂(一種說法是:九為虛數;另一種說法:最後三篇為一組,故九為實數)

2.除末篇禮魂及國殤祭鬼外,其餘各篇悉為祀神之曲。由歌辭、音樂、舞蹈混合而成,是中國歌劇之雛形。

贊語

1.司馬遷評屈原作品:「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2.李白評屈原作品:「屈平詞賦懸日月。」

※楚懷王時,屈原第一次遭流放至漢水之北,作離騷;頃襄王時,屈原第二次流放至江南,作九歌。

四、課文深究

(一)蒹葭

主旨

詩意在抒寫主角的追求與失落,是一首求而未得之詩

脈絡

「在水一方」象徵著追尋過程中的阻礙;「伊人」可望不可即,沒有具體指涉的對象;追尋者—河水—伊人,寫世間一切因遭受阻礙而未竟的追尋之旅

筆法

  1. 全詩凡三章,每章八句。每章前兩句寫景,點明季節;後六句寫尋求「伊人」,遇到重重阻力而不可親近的情況
  2. 全篇著意渲染一種渺遠虛惘的氣氛,一種嚮往追尋而渺茫難即的意緒。它表現的不是具體的愛情故事和場景情節,而是抒寫主角心靈的追求與嘆息

文意探索

  1. 本詩每章的首二句,均以岸邊的「蒹葭」而興懷人之思。描繪所見景物,既有烘托氣氛的作用,又有詩人淒婉感情之流露,自然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2. 從白露「為霜」至「未晞」、「未已」,暗寫時間的流逝;從道阻且「長」至「躋」、「右」,表現出處境方面有難度上的遞升
  3. 「在水一方」四字是全詩的中心,構成企求和挫折、熱忱和失望的情節,它並不一定實指具體方位和地點,只是象徵阻絕不通
  4.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都是作者遠望「伊人」時的疑似之狀。「宛」字用虛筆留下耐人尋味的想像空間,增強了恍惚感,有幻象難近的悵惘之情

 

詩歌特色

  1. 富含象徵,意蘊空靈

  全文借助秋水蒹葭、佇立凝望、反覆追尋、渺茫難即的情境來表現,因此詩的境界就帶有象徵意味。王國維將這首詩與晏殊的蝶戀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相提並論,認為「最得風人深致」,可能也跟它們共同具有的象徵色彩有關

  1. 重疊中有變化,情味醇厚

  全篇三章,反覆抒寫「可見不可求」的企慕深情,但在重章複沓中,景物有變化,感情也有發展,加之詩篇語言樸質、富有醇味,使它超越民歌的俚俗,而達到藝術的境界

用韻

  1. 第一章是陽部韻,「蒼、霜、方、長、央」為韻腳
  2. 第二章是脂微合韻,「萋、晞、湄、躋、坻」為韻腳
  3. 第三章是之部韻,「采、已、涘、右、沚」為韻腳

(二)楚辭

主旨

藉漁父與屈原之對答,以示屈原堅持理想,不願隨波逐流的心志

筆法

  1. 本文通篇以假設問答來寄託屈原心志,將主題藉由不同人生態度的兩人及其之間的對話中完成,並開創後世以主客對答形式寫賦的傳統
  2. 在語言運用上,記敘對話多用對偶、排比辭格,加強了作品的氣勢和感情色彩

文意探索

  1. 全文採用第三人稱的口吻敘寫,始於屈原澤畔行吟之際遇上漁父,從而引發了與漁父的問答對話
  2. 對話部分是文章的主體,通過問答,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思想。一種是與世推移、明哲保身的應世態度;一種是秉持自我理想,堅貞執著的淑世情懷
  3. 文中的漁父,是個具有道家思想的隱士,他不「凝滯於物」而「與世推移」處世哲學,與老子「和其光,同其塵」、莊子「虛與委蛇」的主張一致。但是屈原懷抱儒家淑世的思想,對「舉世皆濁」、「眾人皆醉」的現象深惡痛絕,他要堅持自己的理想,決不向世俗妥協。漁父的勸導,反而堅定了他沉江殉國的決心
  4.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歌聲中傳達了處世的超然態度,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屈原,看滄浪之水般的塵世,當它清明如鏡時,不妨多涉入些;而當它汙濁時,不如急流勇退,保有心靈的自由,自主選擇處世的方式,無寧是更為「清」、「醒」的態度。其涵義同於「與世推移」,也就是處世要因應世界的治、亂而採取不同的態度
  5. 「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漁父無法說服屈原,仍然不慍不怒,保持著隱者的超然風度

用韻

全篇用韻十二字,凡換韻六次:

  1. 清、醒(耕部)
  2. 移、波(歌部)
  3. 釃、為(支部)
  4. 衣(微部)、埃(之部)—「微、之」通韻
  5. 清、纓(耕部)  
  6. 濁、足(屋部)

五、形音義比較

 

字形

字 義

詞 例

1.

停止

白露未「已」

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告子上)

一國百姓好服紫不「已」(韓非子‧齊桓公好服紫)

雞鳴不「已」於風雨(第一冊‧顧炎武‧廉恥)

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

不久

庭中始為籬,「已」為牆(第二冊‧歸有光‧項脊軒志)

世不察,以為鬼物,亦「已」過矣(蘇軾‧留侯論)

已經

我有一兒,年「已」十七(第一冊‧顧炎武‧廉恥)

日過午「已」昏(第二冊‧歸有光‧項脊軒志)

而,以

自今「已」往,吾其無意於人世矣(韓愈‧祭十二郎文)

如此

之推不得「已」而仕於亂世(第一冊‧顧炎武‧廉恥)

2.

迂迴彎曲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表現方位

硯「右」,座「右」銘

崇尚

「右」鬼非命(淮南子‧氾論)

3.

那個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

自貽「伊」戚(詩經‧小雅‧小明)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詩經‧蓼莪)

4.

依據(ㄈㄤˇ)

「放」於利而行,多怨(論語‧里仁)

(ㄈㄤˇ)

「放」乎四海(孟子‧離婁下)

流放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

亡失

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孟子‧告子上)

「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孟子‧告子上)

亡失的

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驅逐

距楊墨,「放」淫辭(孟子‧滕文公下)

放縱、任由

竊會計之餘功,而自「放」山水之間(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5.

古代對男子的美稱(ㄈㄨˇ

尼「父」

野老的通稱

(ㄈㄨˇ

漁「父」

對爸爸的稱呼

用以尊稱親族中男性的長輩

叔「父」

6.

是以「見」放

匹夫「見」辱,拔劍而起(蘇軾‧留侯論)

看見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見」漁人,乃大驚(第一冊‧陶淵明‧桃花源記)

所「見」不過數百里之間(第二冊‧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拜見

「見」翰林歐陽公,聽其議論之宏辯(第二冊‧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項伯即入「見」沛公(第六冊‧史記‧鴻門宴)

代詞性助詞

敬請「見」諒(俗語)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李密‧陳情表)

他人「見」問,固不言(第三冊‧杜光庭‧虬髯客傳)

表現、顯現

(ㄒㄧㄢˋ)

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第二冊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第四冊‧曹丕‧典論‧論文)

7.

助詞,呢(ㄨㄟˊ)

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何辭「為」(第六冊‧史記‧鴻門宴)

(ㄨㄟˊ)

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孟子‧告子上)

介詞,替(ㄨㄟˋ)

「為」人謀而不忠乎(論語‧學而)

介詞,向(ㄨㄟˋ)

不足「為」外人道也(第一冊‧陶淵明‧桃花源記)

8.

「舉」世皆濁我獨清

殺人如不能「舉」(第六冊‧史記‧鴻門宴)

扛抬

吾力足以「舉」百鈞(孟子‧梁惠王上)

推薦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衛靈公)

提出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論語‧述而)

舉止

深思高「舉」

9.

形容

形體容貌

「形容」枯槁

描寫

文章氣象難「形容」(耶律楚材‧和南質張學士敏之見贈

裝飾

以丹素金碧「形容」之(王維‧畫彌勒上生幀記

10.

顏色

臉色

「顏色」憔悴

姿色

小女具有幾分「顏色」(吳承恩‧西遊記)

色彩

那荷花精神、「顏色」,無一不像(吳敬梓‧儒林外史)

厲害手段

給他一點「顏色」看看

、字形辨析

★相同偏旁

偏 旁

ㄙㄨˋ

雕「」、追本(追溯事物的根本源頭)

ㄕㄨㄛˋ

(北方吹來的寒風)、橫賦詩(形容意氣風發的樣子)

ㄇㄟˊ

飛色舞、山顛水(山上水邊)、倒

ㄇㄟˋ

ㄐㄧ

登而上(攀登而上)志而歿心願未能達成而死去

ㄐㄧˇ

(舊城濟南市)、排

ㄐㄧˋ

春荼(百姓食物)、光風(形容品德高潔)

ㄔㄞˊ

ㄉㄧ

下、羊觸藩公羊以角撞籬笆,被籬笆纏住,前進後退不得

ㄉㄧˇ

稿、毀、償、賴、(衝突、矛盾)

ㄔˊ

(水中高地)

ㄙˋ

(水邊)時以待(等待時機)

ㄞˊ

(愚蠢笨拙)

ㄞˇ

(搖船聲)

ㄌㄧㄢˊ

鬑鬑(鬚髮飄逸的樣子)

ㄐㄧㄢ

葭、質地細薄的絲織品鰈情深(夫妻情感深厚)

ㄑㄧㄢ

ㄑㄧㄢˋ

慊慊不滿意的樣子

ㄍㄨˇ

(泛指賀壽)

倚玉(低賤的蘆荻倚著高貴的玉樹。比喻兩個品貌、地位極不相稱的人相處在一起)

ˇ

以辭色(在言辭和態度方面表示友好)

ˋ

外出

ˊ

白璧之(潔白的璧玉上有小斑點。比喻很好的人或事,卻帶有小缺點,有惋惜的意味)、目不(形容眼前美好事物太多,或景物變化太快,眼睛來不及觀看。暇,空閒。給,供給。)

ㄅㄨ

(申時。下午三點到五點)(逃亡)糟歠釃(與眾同醉,隨俗酣樂)

ㄅㄨˇ

周公吐(比喻求賢心切)

ㄆㄨ

天蓋地(形容聲勢大,威勢猛)

ㄆㄨˊ

(天子賜臣民歡聚飲酒)

ㄆㄨˇ

族、江(水邊)

ㄆㄨˋ

ㄌㄟˋ

江月(酹,以酒灑地而祭)

ㄧˇ

(甘泉)

(釃,

ㄌㄧˊ

(薄酒)

七、修辭舉隅

修辭法

例 句

錯綜

「蒼蒼」、「萋萋」、「采采」;「方」、「湄」、「涘」;「坻」、「沚」以上均屬錯綜修辭之.抽換詞面

象徵

  1. 在水一方(未必實指方位或地點,是阻絕不通的象徵)
  2. 道阻且長(追求艱難的象徵)

映襯

  1.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2.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3.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兼設問、類疊)
  4.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兼設問、類疊)

設問

  1. 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
  2. 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
  3. 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對偶

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轉化

形容枯槁

八、結構表

 

       
     
 
   

 

 

 

 

 

 

 

 

 

 

 

 

 

 

 

 

 

 

 

 

 

 

 

 

 

 

 

 

 

 

 

 

 

 

 

 

 

 

九、成語集錦

(一)成語

出自詩經的成語

螽斯之慶

頌揚子嗣繁盛的喜事

黍離麥秀

感嘆亡國

綿綿瓜瓞

喻子孫繁盛、傳世久遠

投桃報李

喻彼此間的贈答

春日遲遲

春天漫長

無忝所生

言不辱父母

日居月諸

感嘆光陰的逝去

甘棠遺愛

對賢官廉吏的愛戴或懷念

不愧屋漏

言獨處暗地,仍心思端正,行為不苟且

鳶飛魚躍

用以形容其精神上活潑自由狀態,今亦有形容天地生機蓬勃狀

蓼莪之思

孝子思念父母

不忮不求

不嫉妒,不貪求;用來形容淡泊無求,不做非分之事的處事態度

日就月將

每日有成就,每月有進步

凱風寒泉

感懷母恩的深切思念

出自楚辭的成語

呵壁問天

屈原被放逐,悲憤鬱結,看到神廟上的壁畫,就其所畫的內容,對天質問各種現象,而寫於壁上。後用以形容文人失意時的無奈憤懣(漢‧王逸‧天問‧序)

狐死首丘

喻不忘本或對故鄉的思念(九章‧哀郢)

黃鐘毀棄

喻賢才不被重用(卜居)

瓦釜雷鳴

喻平庸無才德的人卻居於顯赫的高位(卜居)

餔糟歠釃

比喻隨波逐流、與世浮沉的態度(漁父)

彈冠振衣

拂除帽子上的灰塵,清潔服裝。後用以比喻準備出仕(漁父)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尺比寸長,但也有尺的短處;寸比尺短,但也有寸的長處。意喻萬物各有其優缺及用處(卜居)

懷瑾握瑜

比喻懷有高貴的美德與才能(懷沙)

(ㄨㄢˊ)方為園

削去方形的稜角,使之成圓形。後比喻將忠直的性格改變為圓通世故(懷沙)

春秋代序

時間的推移(離騷)

日薄崦嵫

比喻殘生將盡(離騷)

蘭芷蕭艾

蘭、芷等香草變為蕭、艾等雜草。比喻士人改變氣節(離騷)

美人遲暮

美好事物消逝(離騷)

九死不悔

死而不悔(離騷)

出自楚辭的名句

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少司命

入不言兮出不辭,乘回風兮載雲旗。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二)與詩經有關的題辭

目 的

題 辭

說 明

女喪

彤管流芳

詩經‧邶風‧靜女: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賀新婚

琴瑟友之

笙磬同音

詩經‧小雅‧鼓鍾:鼓瑟鼓琴,笙磬同音。比喻人相處和諧

三星燦戶

詩經‧唐風‧綢繆:三星在天。鄭玄‧箋:三星謂心星也。俗稱福、祿、壽三神

賀女子出嫁

桃灼呈祥

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燕燕于飛

詩經‧邶風‧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後比喻女子出嫁

摽梅迨吉、桃夭及時、之子于歸、宜室宜家、于歸之喜、宜爾家室

一般祝壽

天賜純嘏

詩經‧小雅‧賓之初筵:錫爾純嘏,子孫其湛

夫妻雙壽

日升月恆

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賀生女

祥徵虺夢

詩經‧小雅‧斯干:維虺維蛇,女子之祥

十、延伸學習

(一)詩經與論語

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語譯:三百篇的韻文,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沒有邪念的思想。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語譯:孔子說:「透過詩經,可以興發志向;透過儀禮,可以立身於世;透過樂,可以成就人格。」

 

子教伯魚:「不學詩,無以言。」

語譯:孔子教導伯說:「不學詩經,不知如何適當發言。」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語譯:孔子說:「同學們!怎麼不認真學習詩經呢?詩經可以興起志向,可以觀看人性,可以明白群我關係,可以適切表達怨忿;近處可以用以事奉父親,遠處可以事奉國君,並且可以多多認識鳥獸草木的名稱。」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語譯:孔子說:「誦詩三百篇的詩經之後,如果給予政治任務卻無法貫徹,到四方出使,無法因事而對,讀誦再多詩經篇目,又有什麼用處呢?」

 

(二)詩經與外交

  魯定公十四年,吳王率軍敗楚;申包胥至秦求救,立外牆哭七晝夜,哀公感而賦《詩經‧秦風‧無衣》篇,達成使命。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脩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脩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脩我甲兵,與子偕行。

語譯:誰說沒有衣裳?和你穿一件大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你同仇敵愾!誰說沒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內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矛和戟,和你共同作準備!誰說沒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下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鎧甲和兵器,和你共同上前線!

  

   魯襄公二十七年,齊慶封使魯國,魯國賦《詩經‧相鼠》諷之。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語譯:看鼠類尚且有毛皮,你作人卻無容儀,爲人既然無容儀,不死你還作什麽!看鼠類尚且有牙齒,你作人卻無羞恥,爲人既然無羞恥,不死你還等什麽!看鼠類尚且有肢體,你作人卻不守禮,爲人既然不守禮,爲何你還不快死!

(三)詩經與愛情

周南‧關雎

  關關1雎鳩,在河之洲。窈窕2淑女,君子3好逑4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5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6。悠哉悠哉7,輾轉反側8

  參差荇菜,左右采9之。窈窕淑女,琴瑟友10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11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12

語譯:關關和鳴的雎鳩鳥,棲息在河中沙洲上。美麗善良的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長短不齊的荇菜,我左一把右一把去撈取它。美麗善良的姑娘,我醒著睡著都想追求她。追求不到,日日夜夜思念不已。思念是如此的深長啊,我翻來覆去,難以成眠!長短不齊的荇菜,我左一把右一把去採摘它。美麗善良的姑娘,我要彈琴鼓瑟去親近她。長短不齊的荇菜,我左一把右一把去揀選它。美麗善良的姑娘,我要敲鐘打鼓去取悅她。(1關關:鳥類求偶的鳴聲。2窈窕:美好的樣子。3君子:指貴族男子。4好逑:好的配偶。5寤:醒著。6思服:思念、懷念。7悠哉悠哉:形容思念深長。8輾轉反側:形容不能安眠。9采:採摘。10友:結交為友。11芼:採擇。12鐘鼓樂之:有禮樂成婚之意。

 

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1,灼灼2其華3。之45于歸6,宜7其室家8

  桃之夭夭,有蕡9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10。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語譯:花繁葉茂的桃樹啊,花朵綻放得紅燦燦。這個姑娘嫁過門啊,一定能讓家庭和順又美滿。花繁葉茂的桃樹啊,豐腴的鮮桃結滿枝。這個姑娘嫁過門啊,一定會使家庭融洽又歡喜。花繁葉茂的桃樹啊,葉子長得密稠稠。這個姑娘嫁過門啊,一定會使夫妻和樂共白頭。1夭夭:花葉茂美。2灼灼:花茂盛鮮明。3華:花。4之:此。5子:女子。6于歸:出嫁。7宜:使和順。8室家:指夫家。9蕡:音ㄈㄣˊ,大。10蓁蓁:草木茂盛。蓁,音ㄓㄣ。)

邶風‧靜女

  靜1女其姝2,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3;彤管有煒4,說5懌女美。

  自牧歸荑6,洵7美且異;匪8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語譯:那名美麗的女子多麼秀麗,約好在城腳邊等我相見。心儀的人兒躲起來不現身,令我方寸大亂,滿心疑猜。那名美麗的女子笑嫣然,送我朱紅的樂器;那樂器遍體朱紅,光采熠熠,其實我愛的是那名女孩天然的嬌妍。她從鄉間回來,又送我嫩的茅草,那茅草實在又可特又美好;其實不是那茅草美豔,只因為那是美人手賜的理物,才教我神迷目眩。(1靜:通「靚」,美麗。2姝:音ㄕㄨ,美。3彤管:紅蕭。4煒:光輝。5說:音ㄩㄝˋ,喜愛。6荑:音ㄊㄧˊ,白茅之芽。7洵:實。8匪:非。)

王風‧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語譯:心上人啊去採葛。一天不見她的影,像隔了三月久。心上人啊採蘆荻,一天不見她的影。好像隔了三秋久。心上人啊採香艾,一天不見她的影,好像隔了三年久。

(四)以屈原為對象的詠嘆詩

三閭廟   戴叔倫

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

汨羅   唐‧胡曾

襄王不用直臣籌,放逐南來澤國秋。自向波問葬魚腹,楚人徒倚濟川舟。

 

三閭大夫祠對聯

何處招魂 香草還生三戶地/當年呵壁 湘流應識九歌心

屈原塔詩   蘇軾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

至今江海上,投飯救飢渴。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烈。

屈原詩   司馬光

白玉徒為潔,幽蘭未謂芳。窮羞事令尹,疎不忘懷王。

冤骨消寒渚,忠魂失舊鄉。空餘楚辭在,猶與日爭光。

漂給屈原   余光中

有水的地方就有龍舟/有龍舟競渡就有人擊鼓/你恆在鼓聲的前方引路/哀麗的水鬼啊你的漂魂/從上游追你到下游那鼓聲/從上個端午到下個端午/湘水悠悠無數的水鬼/冤纏荇藻怎洗滌得清/千年的水鬼唯你成江神/非湘水淨你,是你淨湘水/你奮身一躍,所有的波濤/汀芷浦蘭流芳到現今/亦何須招魂招亡魂歸去/你流浪的詩族詩裔/涉沅濟湘,渡更遠的海峽/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你就在歌裡,風裡,水裡

水仙操   余光中

把影子投在水上的,都患了潔癖/一種高貴的絕症/把名字投在風中的/衣帶便飄在風中/清芬從風裡來,楚歌從清芬裡來/美從烈士的胎裡帶來/水劫之後,從迴盪的波底升起/猶佩青青的葉似劍/燦燦的花開如冕/缽小如舟,山長水遠是湘江

淡水河邊弔屈原   余光中

青史上你留下一片潔白,/朝朝暮暮你行吟在楚澤。/江魚吞食了二千多年,/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太史公為你的投水太息,/怪你為什麼不游宦他國?/他怎知你若是做了張儀,/你不過流為先秦一說客!/但丁荷馬和魏吉的史詩,/怎撼動你那悲壯的楚辭?/你的死就是你的不死︰/你一直活到千秋萬世!/悲苦時高歌一節離騷,/千古的志士淚湧如潮;/那淺淺的一灣汨羅江水,/灌溉着天下詩人的驕傲!/子蘭的衣冠已化作塵土,/鄭袖的舞袖在何處飄舞?/聽!/急鼓!可愛的三閭大夫!/灘灘的龍船在為你競渡!/我遙立在春晚的淡水河上,/我彷彿嗅到湘草的芬芳;/我悵然俯吻那悠悠的碧水,/它依稀流着楚澤的寒涼。

 

為黑暗箋注   林廣

你在起伏的山巒間隱逝了/你不回來,你要去哪裡?/傳說你是汨羅江上的一點/流火。淒涼的流火/我始終深信:/所謂香草是你堅貞碧血/化身的一弧芬芳/在荒江以月光來/俯鑑你,竟覺得卓別林/更像你

 

屈原祭   羅青

你知道嗎?/每到今天/我們就把自己的船雕成龍/把自己的骨骼化做龍骨/把自己怦跳的心臟/敵成喧天的鑼鼓/然後,我們就到全國每一條水中去/找你—曲曲折折的找你/我們派遣一滴又一滴的汗水追隨一粒粒的糯米/潛入最深最黑的河底,找你/我們扔出一槳又一槳的吶喊跟蹤一槌槌的鑼鼓/穿透最濃最厚的雲霧,找你

 

(五)屈原作品閱讀

橘頌

本詩選自楚辭‧九章,應為作者年輕時作品。全詩對橘樹作客觀描寫,藉橘樹的特質,象徵人的精神品格,被認為是詠物詩之祖。頌本是在祭祀時歌頌神明或祖先的文體,後也用來歌頌時君,自本篇開始,擴展成頌美一般事物。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  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圓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精色內白,類任兮。紛縕宜修,姱而不醜兮。嗟爾幼志,有以異兮。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閉心自慎,終不過失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原歲並謝,與長友兮。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年歲雖少,可師長兮。行比伯夷,置以爲象兮。

語譯:輝煌的橘樹啊,枝葉紛披。生長在這南方,獨立不移。綠的葉,白的花,重疊的枝條及尖銳的刺。多麽可愛啊,圓滿的果子!由青而黃。色彩多麽美麗!內容潔白,芬芳無可比擬。有著君子般可擔重任的氣質。賦性堅貞,類似仁人志士。啊,年輕的人,你與衆不同。你志趣堅定,竟與橘樹同風。你,心胸開闊,氣度那麽從容!你不隨波逐流,也不故步自封。你謹慎存心,絕不胡思亂想。你至誠一片,期與日月同光。我願和你永久做朋友。不屈不撓,爲真理直到盡頭!你年紀雖小,可以爲世楷模。品行上比古代的伯夷,永垂萬古!

卜居 

卜指占卜,居為自處之。第二段中每對問題上文為他願意做的,下文是他憎惡的,全文只是通過問卜形式,表現屈原不願與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復見。竭知盡忠,而蔽鄣於讒。心煩慮亂,不知所從。乃往見太卜鄭詹尹,曰:「余有所疑,願因先生決之。」詹尹乃端策拂龜曰:「君將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寧悃悃款款1,朴以忠乎?將送往勞來,斯無窮乎?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將游大人,以成名乎?寧正言不諱,以危身乎?將從俗富貴,以偷生乎?寧超然高舉,以保真乎?將哫訾2栗斯3,喔咿嚅唲4,以事婦人乎?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潔楹乎?寧昂昂若千里之駒乎?將氾氾5若水中之鳧6,與波上下,偷以全吾軀乎?寧與騏驥亢7軛乎?將隨駑馬之跡乎?寧與黃鵠比翼乎?將與雞鶩爭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從?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毀棄,瓦釜雷鳴8;讒人高張,賢士無名。吁嗟默默兮!誰知吾之廉貞?」

  詹尹乃釋策而謝,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此事。」

譯注:

屈原已經被放逐了三年,還不能赦罪召回,他竭盡心力為國君盡忠,卻被小人讒言所掩蔽阻撓,心情煩悶,思慮混亂,不知如何是好,於是前去拜訪太卜鄭詹尹,說:「我對一些事情猶疑不決,希望先生能為我做個決定。」詹尹於是擺正筮草,拭淨龜甲,說:「先生有何見教?」

屈原說:「我該老老實實,守分盡忠嗎?還是逢迎世俗,沒有止盡呢?我該割除茅草,用氣力耕種維生嗎?還是與權貴交往,以求取名聲?寧可說話正直不隱晦,以至於危害自身的安全嗎?還是順從世俗求取富貴,全生命呢?應該離世隱居以保全性靈嗎?還是畏畏縮縮,強顏歡笑來侍奉婦人呢?應該廉潔正直,自保純潔嗎?還是要圓滑虛浮,像油脂、皮革清潔楹柱那般曲合他人呢?寧可像千里馬那般氣勢高昂,還是該像在水中的野鴨一樣,隨波上下苟且保全身軀呢?該與良馬同槽而食?或者要跟隨劣馬的腳步呢?該與黃鵠比翼同飛,或者與雞鴨爭搶飼料?以上所說哪些是吉利的哪些是凶劣的?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呢?現在世間渾濁不清,認為蟬翼較重,反說千鈞較輕;雅樂用的黃鐘被破壞丟棄,瓦釜之類的俗音卻被敲得有如雷響一般;好說讒言的小人氣焰高漲,賢能的才士反而沒沒無聞。我默默地悲嘆著:有誰能了解我的廉潔忠貞!」

詹尹於是放下筮草而謙辭說:「尺雖長有時卻嫌它短,寸雖短有時還覺得他長。物質常有不足之處,智慧也有無法洞察的地方;命運有不可掌握的部分,神靈有不能通達的時候。請用您的心神行使您的意願吧,占卜實在不能知道什麼!」1悃悃款款:忠實誠懇,真心待人。2哫訾:阿諛奉承。3栗斯:獻媚。4嚅唲:諂媚。5氾氾:飄浮無定。6鳧:野鴨。7亢:通「抗」,舉。8黃鐘毀棄瓦釜雷鳴:指君子道消,小人道長。黃鐘,為古樂十二律第一律,音調最洪亮。

離騷(節錄)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余既茲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冀枝葉之峻茂兮,願俟時乎吾將刈。……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1。……舉賢才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路曼曼其脩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蘭芷變而不芳兮,荃蕙化而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2為此蕭艾3也?……駕八龍之蜿蜿兮,載雲旗之委蛇4。……亂曰: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

譯注:……給我取的大名叫正則啊,給我取的別號叫靈均。……光陰似箭,我惟恐抓不住這飛逝的時光,讓歲月來塑造我美好的心靈。……想到樹上黃葉紛紛飄零,我害怕美人啊,您頭上也添上絲絲霜鬢!……我曾經栽培了大片的春蘭,又種下了秋蕙百來畝地面。……我真希望它們能夠綠葉成蔭、枝幹參天,到時候就可以收獲藏斂。……清晨,我吮吸著木蘭花上的墜露,傍晚,我餐食著菊花瓣上的蓓蕾。……我揩拭著辛酸的眼淚,聲聲長嘆,哀嘆百姓生活充滿了艱辛。……這些都是我內心之所珍愛,叫我死九次我也絕不改悔……即使死神已經向我步步逼近,回想起初衷我也毫無悔恨……他們都憑德才選用賢臣,遵守繩墨而不差毫分……前面的路程遙遠而又漫長,我要上天下地到處去尋覓心中的太陽。……這時候日色已經昏暗,我扭結著幽蘭久久地在那裡盤桓,這世道是一片渾濁,總愛嫉妒他人之才,掩蓋他人之長。……蘭與芷都消盡了芬芳,荃與蕙都化為了草蔓,為什麼過去那些香草,今日竟變成了蒿艾而不鮮?……駕著幾條蜿蜒的神龍,車上的雲旗啊飄揚在雲端。亂曰……算了吧!算了吧!舉國沒有人,沒有人理解我,我又何必迷戀著故鄉!(1懲:悔。2直:只。3蕭艾:一種臭草。比喻不肖。4委蛇:擺動。)

(六)其他詩經作品

蓼莪   小雅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勞瘁!

缾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南山烈烈,飄風發發。民莫不穀,我獨何害!

南山律律,飄風弗弗。民莫不穀,我獨不卒。

語譯: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青蒿。可憐的父母親啊!為了生養我受盡勞苦。那高大的植物是莪蒿吧,不是莪蒿,是牡菣,可憐的父母親啊!為了生養我積勞成疾。小瓶的酒倒光了,是大酒罈的恥辱。孤苦伶仃的人活著,還不如早些死去的好。沒了父親,我依靠誰?沒了母親,我仰賴誰?出門在外,心懷憂傷;踏進家門,魂不守舍。父母雙親啊!您生養了我,撫慰我、養育我、拉拔我、庇護我,不厭其煩地照顧我,無時無刻懷抱著我。想要報答您的恩德,而您的恩德就像天一樣的浩瀚無邊!南山高聳聳,暴風陣陣起,人們沒有不過好日子的,為何只有我遭受不幸!南山高巍巍,暴風呼呼吹。人們沒有不幸福的,為何只有我不得終養父母!

碩鼠   魏風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女,莫我肯勞。逝將去女,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語譯: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種的黍!多年辛苦養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顧。發誓從此離開你,到那理想新樂土。新樂土呀新樂土,才是安居好去處!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大麥粒!多年辛苦養活你,拚死拚活誰感激。發誓從此離開你,到那理想新樂邑。新樂邑呀新樂邑,勞動價值歸自己!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種的苗!多年辛苦養活你,流血流汗誰慰勞。發誓從此離開你,到那理想新樂郊。新樂郊呀新樂郊,有誰去過徒長嘆!

(七)當代相關作品

絕版   許悔之

你我相遇於風中/彼此用手掌/小心翼翼地將這段相逢/呵護成唯一的序/早在遙遠的三千年前/便寫入蒹葭的傳說/如今/風翻開的這一頁/都不可圈點/是孤本,且永遠絕版

蒹葭   陳義芝

秋水潺湲地走進相望的瞳仁深處/玉臂已覺清寒的時節/我突然想起圈點過的詩經/恰恰攤開在最美的蒹葭那頁/且心痛地想著萋萋的蒹葭/是長在懷思的水湄啊

  這般情懷遠從溱水洧水流向南/紛歧的水路錯落的澤鄉/再南,如候鳥南飛/度過山原及海峽/如今駐停/島上心怯的急流邊

  這樣的纏綿世世有人傳唱/以古典的現代詠嘆最最赤裸的白話/最早應是周代正昇平那年/在多情的鄭風、秦風中/直到晚唐五代宋/翦燭的燈下或騎驢的背上/始終低回 

  總是疼惜著伊人/疼惜今生未了的情緣/當苔溼而又迷茫的路如秋意長/我感覺不論白露未已或已/恍惚的身影都成了夢裡的蓮花/那比七世更早以前/就注定要使人痛苦的人啊 

  亭亭那朵,在蒹葭的水域/在孤鶩斜飛的水中央/我偷眼望著,簌簌垂淚/費神地/為夜空繫上一顆顆/晦澀的星結 

  此後/應溯洄而上或溯游而下/應褰裳涉水或放棹流渡/啊,泠泠的弦音仍不斷從上游漂來/我隨手截撈,默默地咀嚼/白蓮清芬/萬種的風華

十一、相關名句

(一)詩經中的相關名句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關雎)

語譯嫻靜美好的姑娘,君子想和她結成雙。(1窈窕:幽雅美好貌。2好逑:好配偶)

2.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周南‧關雎)

語譯思念深長啊,翻來覆去難成眠。

3.維鵲有巢,維鳩居之。(召南‧鵲巢)

釋義比喻坐享其成或強占他人居所。

4.深則厲,淺則揭。(邶風‧匏有苦葉)

釋義水深則連著衣裳過,水淺則提起長衣裳。描寫女子等待情侶的急切心情。今指做事能因時制宜。(1厲:連衣涉水。2揭:提起下衣渡河)

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衛風‧淇奧)

釋義切、磋本義是把骨角玉石加工製成器物,引申為學問上的商討研究。琢、磨本義指製玉器時精細加工,比喻對德行或文章的精進。

6.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衛風‧碩人)

語譯輕巧的笑流動在嘴角,好看的眼睛黑白分明。(倩:口角含笑的樣子)

7.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王風‧黍離)

語譯了解我心情的人,認為我心中惆悵憂愁;不了解我心情的,還以為我待在這兒有什麼要求呢!

8.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王風‧采葛)

語譯雖只一日不見,卻好像隔了好久的時間。

9.悠悠蒼天,曷其有極。(唐風‧鴇羽)

語譯蒼天啊蒼天!這苦日子哪天才能結束。

10.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

釋義寫離別之愁情。(思:語助詞)

1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雅‧鶴鳴)

語譯他山有堅石,用來琢磨璞玉。(攻玉:琢磨玉器)

12.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小雅‧小旻)

釋義比喻行事極為謹慎,存有戒心。

13.巧言如簧,顏之厚矣。(小雅‧巧言)

語譯悅耳動聽的話像是用簧片奏出,臉皮不知道有多厚。

14.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小雅‧車舝)

語譯德如高山令人敬仰,偉大的德行令人效法。(1止:語助詞。2景行:偉大的德行)

15.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大雅‧蕩)

語譯人生無不有個好的開始,但很少能維持到最後。(靡:沒有)

16.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大雅‧抑)

釋義人家送我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報。後用以表示人與人之間的禮尚往來。

(二)楚辭中的相關名句

1.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離騷)

釋義老年漸漸到來,擔心賢名難以建立。此二句表現了詩人的使命感和時間的緊迫感。(1冉冉:漸進的狀態。2修名:賢名、美名)

2.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離騷)

語譯我長嘆一聲啊,止不住流下眼淚,我是在哀嘆人民的生活是多麼的艱難。

3.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離騷)

語譯路途十分漫長且遙遠,我將上天下地去尋找我的所愛。

4.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九歌‧少司命)

語譯人生中最悲哀的莫過於活著而別離,最快樂的莫過於結交新的知音。

5.黃鐘毀棄,瓦釜雷鳴。(卜居)

釋義青銅的編鐘被毀棄不聽,土製的瓦缽敲得如雷轟鳴。喻賢人被棄、小人得志。

6.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卜居)

釋義尺雖比寸長,但也有它的短處;寸雖比尺短,但也有它的長處。比喻人各有其長處和短處,各有所適、各有所取。

十二、測驗卷資料補充

甲卷(第1回

※閱讀測驗: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墜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壄。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屈原‧國殤)

語譯:

手持吳戈,身披犀牛皮鎧甲上戰場,雙方戰車輪轂交錯,士兵用刀劍互相廝殺。旌旗遮住了太陽,敵人有如烏雲密布。流矢紛紛墜下,戰士們仍然奮勇爭先殺敵。敵人侵犯我軍的陣地,踐踏我軍的行伍。戰車左邊的驂馬死了,右邊的驂馬也受了刀傷。兩個車輪陷在泥土中,四匹馬因被牽絆而不能行動。拿起玉飾的鼓槌擊鼓進攻。但失去天時神靈發怒,戰士們都壯烈犧牲,屍體被棄置在原野上。戰士們視死如歸,一出征就不望生還。原野蒼茫遼闊,英魂欲歸,而道路卻是那麼遙遠。戰士雖已殉難,還帶著長劍,拿著秦人製造的強弓。身首異地,但是內心卻不懊悔。戰士們實在是既勇敢又威武,到死還是剛強不屈,不可侵犯。身體雖然死了,英靈卻永遠不滅,你們的魂魄真是鬼中的英雄豪傑。

 

A卷(第1回

12、13為題組:

近代學者徐復觀曾說:「漢代知識分子以屈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的怨,象徵著他們自身的怨;以屈原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的悲劇命運,象徵他身自身的悲劇命運。」

 

14、15為題組: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詩經‧關雎)

語譯:

關關對唱的雎鳩,在那黃河中的小洲。美麗善良的好姑娘,是小伙子心中的好配偶。長長短短的荇菜,左右流過。美麗善良的好姑娘,是夢寐以求的對象。追求不到時,無論醒來或夢中,都在想念著她。相思無盡啊情意長,翻來覆去睡不著。長長短短的荇菜,左手右手一起採。美麗善良的好姑娘,我要彈琴奏瑟去親近她。長長短短的荇菜,左手右手一起摘。美麗善良的好姑娘,我要敲鐘擊鼓使她高興。

 

十三、歷屆試題精選

 

1.下列是一段有關古典詩歌發展的敘述,其中對( )處敘述正確的選項是:「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先秦時期有北方的詩經與南方的楚辭,前者句型以 (a) 為主,自有莊重之音;後者則以帶有 (b) 字的語氣詞構句,別成曼妙之調。 (c) ,五言詩的寫作已臻於成熟,由一群佚名文人所作的 (d) ,即為此時的代表作。到了 (e) ,七言詩也日益流行,並漸漸注重聲韻格律。迄唐代繼承前代句型與聲律的實驗成果,終於確立近體詩的規範。」 (A)(a)應填入「四言」 (B)(b)應填入「兮」 (C)(c)應填入「西漢末期」 (D)(d)應填入古詩十九首 (E)(e)應填入「東漢初期」。               〔91學測〕

答案:(A)(B)(D)

解析:(C應填入「東漢末期」。五言古詩由樂府而來,到後漢 班固 詠史詩,五言詩可謂正式成立。而到東漢末期,五言詩的寫作已臻於成熟。(E應填入「南朝」。七言詩也是受樂府的影響,但漢代樂府中,還沒有純粹的七言。真正的七言詩,要算漢末魏初曹丕的燕歌行,到這時七言詩才算成立,而到南朝,七言詩日益流行,並漸漸注重聲韻格律。

 

2.斟酌下引文字,□中最適合填入的選項是:「六經者非也,吾心之常道也。是故,□也者,志吾心之陰陽消息者也;書也者,志吾心之紀綱政事者也;□也者,志吾心之歌性情者也;□也者,志吾心之條理節文者也;□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誠偽邪正者也。」(王陽明‧尊經閣記) (A易╲詩╲禮╲樂 (B易╲樂╲禮╲詩 (C詩╲禮╲易╲樂 (D詩╲樂╲易╲禮。                                                  〔95學測〕

答案:(A)

解析:易經最早為卜筮之書,孔子作十翼後,始成為哲學之書,所以談到「陰陽消息」,非易經莫屬。詩經為最早的詩歌總集,以寫實手法表現先秦社會的人事以及各階級人物的情感,所以談到「歌性情」,必定指詩經。禮在儒家傳統中,一直認為是「理」的基礎觀念,而儀禮所記,正是社會生活中具體的禮儀規定與節文準則,所以談到「條理節文」,所指必為禮。荀子曾言:「夫樂者,樂也。」論語八佾中,孔子更曾言:「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縱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意指「音樂,是可以知道的:開始奏樂時,音樂熱烈盛大,五音並出之後,音樂純然和諧、清晰明朗、連續不絕,這就完成了最和平的音樂。」由此可知談到「心之欣喜和平」,應指樂。

 

3.下列是某位考生針對「韻文」所做的歸納整理,其中正確的選項是 (A襯字:古詩、近體詩沒有襯字,散曲有襯字 (B對仗:古詩不一定要有,近體詩則一定要有 (C押韻:賦可以頻頻換韻,近體詩通常一韻到底 (D每句字數:古詩是四言,近體詩是五言或七言 (E句內平仄:近體詩、詞都講究,賦、散曲不講究。                              〔93指考〕

答案:(A)(C)

解析:(B近體詩中只有「律詩」一定要對仗。(D古詩多五、七言,但亦有四言、雜言者。(E近體詩、詞、散曲都講究句中平仄的協調。

 

4.(甲)□□的秋水深淺╲怎樣測得出一尾魚的體溫╲想想莫非自得其樂╲泥塗之龜╲畢竟要 比供奉楚廟活得自由。(乙)我的靈魂要到□□去╲去洗洗足╲去濯濯纓╲去飲我的黃驃馬╲去聽聽伯牙的琴聲╲我的靈魂要到汩羅去╲去看看我的老師老屈原╲問問他認不認得莎孚和但丁╲再和他同吟一葉蘆葦╲同食一角米粽。(丙)雨潤過╲飛白╲藍天在╲裱褙整張下午╲柳枝老是寫著╲一個燕字╲而青蟲死命地讀╲蛛網那本╲線裝的□□╲生門何在╲卦象平平。上引三段現代詩,□□處依序最適合填入的選項是 (A屈原╲滄浪╲易經 (B屈原╲天池╲詩經 (C莊子╲滄浪╲易經 (D莊子╲天池╲詩經。                  〔95指考〕

答案:(C)

解析:(甲)由「秋水篇」、「知魚之樂」、「曳尾泥中之龜」皆可知所指為「莊子」(羊令野 秋興外一章)。(乙)「濯纓濯足」、「汩羅」、「屈原」種種線索,知道這個讓他飲水洗濯的地方,應為「滄浪」(屈原 漁父:「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丙)由「卦象」可以明白應指易經(鄭愁予‧易經)。

 

5.下列有關經典或文學常識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詩經從性質上分,有風、雅、頌三類;從作法上分,有賦、比、興三種;合稱「六義」 (B漢代的詩有樂府和古詩,二者原本都配樂可歌,後來與音樂的關係疏離,變成單純創作、閱讀的作品 (C春秋編年紀事,左傳亦編年紀事,史記為紀傳體,漢書亦紀傳體,後代正史都用紀傳體 (D「志怪」為魏晉 六朝小說的重要特徵,至後代猶有繼承者,如聊齋志異即其中非常著名的代表作 (E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談舉止的重要著作,展現孔子的思想、情懷、人生態度及其與學生的互動情形。漢代獨尊儒術,論語被尊為經典,與孟子、大學、中庸合稱為「四書」。                  〔98指考〕

答案:(A)(C)(D)

解析:(B漢代古詩徒誦不歌。E漢代獨尊儒術,但尚未看重論語及孟子。宋代朱熹才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這四本書合稱四書。

 

6.下列有關經書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詩經》是中國古代南方文學的總集 (B)《尚書》保存了秦漢之際的典章制度 (C) 三禮指《周禮》、《儀禮》、《禮記》,其中《周禮》又稱《周官》 (D)《易經》中的八卦可以代表八種不同的象,如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 (E)《春秋》有《左傳》、《公羊傳》、《穀梁傳》三傳,《左傳》特點在詳述史事                         〔100學測

答案:(C) (D) (E)

解析:(A)《詩經》是中國古代北方的詩歌總集。選項中的「南方」是錯誤的,「文學」宜作「詩歌」

     較精確。(B)《尚書》為記錄上古政事的史書,是夏、商、周三代歷史檔案文獻彙編。陳夢

     家《尚書通論》︰「《尚書》記錄了距今2300年的〈秦誓〉,至3000年盤庚遷於殷,前後王

     室的誥命、誓言和其他大事。」其時代並無下及漢代,其內容亦非「典章制度」。

 

7.下列短文有三個空格,請自參考選項中選出最適當的答案。               〔92.學測〕

  不同時代的文學書寫,往往有不同的表現方式。以描繪「女子之美」為例:周代詩人運用大量的比喻,寫下「((1)  )」的句子;漢代〈羽林郎〉寫胡姬「長裾連理帶,廣袖合歡襦。頭上藍田玉,耳後大秦珠。兩鬟何窈窕,一世良所無」,具有鮮明的((2)  )風格;二者都著重於人物面貌、神情、衣飾的細膩刻劃。梁、陳兩代,結合民歌的直率與宮廷的淫靡,類似「((3)  )」將形體、姿態如此感官式的描寫盛極一時,形成文學史上所謂的「宮體詩」。

參考選項:(A)樂府詩  

(B)近體詩

(C)閨怨詩

(D)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

(E)夢笑開嬌靨,眠鬟壓落花。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紅紗

(F)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G)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答案:(1)(G);(2)(A);(3)(E)

解析:(G)出自《詩經‧衛風‧碩人》。周為《詩經》時代,《詩經》為四言古詩的代表,以四言為主。(A)此詩出自漢‧辛延年〈羽林郎〉,內容乃描述上流社會的奢侈生活。漢代樂府有兩種,一種採自民間,一種為文人仿作,其中文人之作,對五言詩的形成幫助很大,但其風格仍是有民歌的趣味。(E)出自南朝梁‧簡文帝(蕭綱)〈詠內人晝眠〉。「宮體詩」為梁簡文帝所提倡,專寫女人情態、顏色的豔詩。宮體詩的特色是典雅富麗的辭藻,從「嬌靨」、「玉腕」、「香汗」等描寫可以看出這種特色。另(D)選項出自漢五言古詩〈孔雀東南飛〉。(F)選項出自唐‧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

 

8.「大禹為拯救生民於水患,櫛風沐雨,無暇安席」,句中「櫛風沐雨」一詞,字面上雖無「髮」字,卻與「頭髮」密切相關。下列各句,敘述重點不在「頭髮」的選項是 (A)童山濯濯 (B)朝如青絲暮成雪 (C)首如飛蓬 (D)俯首甘為孺子牛。                  〔97.指考〕

 

答案:(D)

解析:(A)童山:草木不生的山。濯濯:形容乾乾淨淨的樣子。童山濯濯:指無草木的樣子。(B)青絲指黑髮,此語以髮色描述光陰流逝快速。語出李白〈將進酒〉。(C)頭髮散亂像飛散的蓬草,比喻無心化妝打扮。語出《詩經‧衛風‧伯兮》。(D)此語指甘心為子女作牛作馬。俯首,指低頭。語出魯迅〈自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chia2011 的頭像
    minchia2011

    佳想安善

    minchia2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