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課 曲 選
一、寫作背景
(一)散曲選──〔雙調〕大德歌秋 〈小令〉
關漢卿有〈大德歌〉十首,它的前四首,分別綴有「春」、「夏」、「秋」、「冬」四字,每首都以富有季節特徵的景物起興,抒寫思婦的愁怨。四首可視為組曲,本曲是第三首,主要藉秋夜之聲寫愁思。在中國古典文學的傳統裡,秋常與傷懷結合,本篇以聲起、以聲結,起首有雨,結尾還是雨,一氣呵成,意境淒美。曲中聲情錯綜配合,情感時而含蓄,時而直率,更可看出作者之匠心獨運。
(二)散曲選──〔中呂〕賣花聲懷古 〈小令〉
張可久是生活在元朝中晚期的作家,那時各地的起義雲湧,元王朝已是日薄西山,處在風雨飄搖之中。張可久雖然在他的大量作品中一再流露出嘯傲山林的曠達情致,但他和歷來的文人一樣,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以詩酒自娛,放情煙霞之中,只是他內心憤激而又無可奈何的感情表達;此曲則更宣洩出他內心的不平。
這是一首借史抒懷的小令,但它不同於一般發懷古幽思、或嘆人世頻遷,或借懷古以自傷的作品,而是以古喻今的一首政治諷刺小令。
(三)劇曲選──牡丹亭‧遊園
1.雜劇之衰與傳奇之興
所謂南戲,即南曲戲文,其發源地為永嘉,是以當地的語言、歌曲所組成的一種民間戲曲,原稱永嘉雜劇,南宋年間流行於永嘉之民間。元代雜劇於南宋滅亡後南移,橫掃南方劇壇,取代南戲之地位,但至元末明初,已成強弩之末。因雜劇本為北人所擅長,所使用之語言、音樂,所表現之精神、氣質,皆出自北方;一旦操於南人手中,勢必畫虎不成反類犬,故漸趨衰頹。而在雜劇南移後,南戲劇人為職業競爭之緣故,盡力改進南戲之戲劇藝術,以與雜劇抗衡。於是南戲吸收雜劇所長,日漸脫離村坊小曲之形態,而邁向明人傳奇之大道。元、明之際,雜劇已成強弩之末,日趨衰頹,而南戲之改良亦已完成,有所謂五大傳奇問世,尤其是鉅著《琵琶記》之出現。明人傳奇之時代,於焉揭幕。
2.湯顯祖嘔心瀝血之作
《牡丹亭》題詞作者自署萬曆戊戌年秋。戊戌是萬曆二十六年(西元一五九八年),湯顯祖在遂昌棄官回家的三、五個月內完成這一傑作。劇本雖完成於他棄官歸里之後,但其醞釀和寫作,在遂昌任職期間改定《紫釵記》時便已開始了。相傳湯顯祖在遂昌,外出拜客,每有奇句,便立即下轎,借來紙筆,及時錄下,黏在轎頂,「蓋數步一書,不自知其勞也」。又據焦循《劇說》載:「臨川作《還魂記》(即《牡丹亭》),運思獨苦。一日,家人求之,不可得,遍索,乃臥庭中薪上,掩袂痛哭。驚問之,曰:填詞至『賞春香還是你舊羅裙』句也。」其創作過程之嘔心瀝血,費盡情思,於此可略見一斑。《牡丹亭》寫杜麗娘因夢而感,與柳夢梅死生至愛事。作劇之旨趣,亦見於題詞: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夢其人即病,病即彌連,至手畫形容傳於世而後死。死三年矣,復能溟莫中求其所夢者而生。如麗娘者,乃可謂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夢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豈少夢中之人耶。必因薦枕而成親,待掛冠而為密者,皆形骸之論也。
可見作者於「白日消磨腸斷句,世間只有情難訴」之際,乃假藉《牡丹亭》告誡世人「但是相思莫相負」,表達的是死生不渝的至情。
3.人性絕唱──「牡丹亭」劇情簡介
《牡丹亭》是中國有名的戲曲經典。也是作者湯顯祖一生「四夢」中最得意的作品。全劇藉由女主角杜麗娘傳達了超越生死的「至情」的內涵,更帶出了一個身處在深閨中女子自由活潑(人性覺醒)的靈魂。全劇共五十五齣,是明代傳奇中的稀有長篇。劇中敘述南宋時代流落廣州的窮書生柳真卿,一日夢見自己在花園中的梅樹下,與一位妙齡女子私訂終身,醒後就改名為夢梅。與此同時,福建南安郡太守杜寶的女兒杜麗娘,也夢見自己在後花園的牡丹亭中和一位少年書生相識,結下了不解之緣,醒後神情恍惚,感念成病,遺言死後要葬在梅樹之下,並要將她的自畫像藏在假山的太湖石底。後來柳夢梅上京考試,路過南安,因病停留於從前的杜家,偶然在後花園中發現了往日夢裡的情景,並拾得杜麗娘的遺像,便拿回房中展玩。這天晚上,杜麗娘的鬼魂出現,看來正像夢中梅樹下的美人,於是兩人便夜夜歡會,種下深情。不久杜麗娘叫柳夢梅掘開她的墳墓,從此復生,一齊赴京應試,然後去請她的父母許婚。這時杜寶聽得女兒的墳墓被掘,恰巧柳夢梅又拿著杜麗娘的自畫像來找他,便認為柳夢梅是掘墓之人,嚴刑拷問。柳夢梅力稱杜麗娘復活,杜寶不信,適值朝廷放榜,柳夢梅高中狀元,於是由皇帝作主,兩人成婚,以大團圓的喜劇收場。
二、作者介紹
(一)關漢卿──雜劇之祖
一般認為,完成元雜劇的體裁者,實非關漢卿莫屬。(金人統治中國北方時,只有一人獨唱之諸宮調,沒有科白,關漢卿將諸宮調擴展為四折劇情,加上科白。)《錄鬼簿》列關漢卿於雜劇之首,被戲曲界尊稱為「梨園領袖」、「編修師首」、「雜劇班頭」。「漢卿」一名成為當時戲曲界桂冠,著名劇作家多有「某某漢卿」之號。
1.關漢卿雜劇的藝術成就
(1)塑造了一系列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
關漢卿的劇作除了關羽、尉遲恭等少數英雄人物外,刻劃最多、也最突出的,是一些常見的城市婦女的形象:《趙盼兒風月救風塵》中智勇兼備的俠妓趙盼兒,《詐妮子調風月》中嬌憨潑辣的侍婢燕燕,《望江亭中秋切鱠》中從容機智的譚記兒,《包待制三勘蝴蝶夢》中肯犧牲自己的慈母王氏,《閨怨佳人拜月亭》中的幽閨佳人王瑞蘭,《感天動地竇娥冤》中負志不屈、含冤莫訴的童養媳竇娥,這些婦女各有自己的生活遭遇,有她們獨具的性格特色,有自己說話的腔調和抒發感情的方式。
(2)戲劇情節的無限張力
在情節的安排上,關漢卿的劇作大都戲劇衝突緊湊集中,經常省略次要的情節,以突出主要的情節,展開主要的矛盾。過場筆墨簡潔、俐落,戲劇高潮的部分則充分鋪陳,著力渲染。
(3)戲曲本色派的語言大師
關漢卿運用了大量的民間口語,並把它加工提煉形成獨具風格的戲劇語言。不論敘事、抒情、描寫都流暢自然,明麗精當,能曲盡人情,切合各種人物的特有身分、性格。前人說的關劇字字「本色」,主要指的是他的曲詞語言。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中稱他為:「一空倚傍,自鑄偉詞,而其言曲盡人情,字字本色,故當為元人第一。」並非過譽。
2.關漢卿軼聞掌故
(1)高才博學,留連勾欄(劇場)
關漢卿飽讀儒學,卻苦無晉身之路,幸居於大都,能投身劇曲,寄託懷抱。為人倜儻風流、玩世不恭、縱情放浪、多才多藝,由〈南呂‧一枝花 不伏老〉套曲之尾聲自述:「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搥不扁、炒不爆、響噹噹一粒銅豌豆,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慢騰騰千層錦套頭。我玩的是梁園月,飲的是東京酒,賞的是洛陽花,攀的是章臺柳。我也會吟詩,會篆籀,會彈絲,會品竹。我也會唱鷓鴣,舞垂手,會打圍,會蹴踘,會圍棋,會雙陸。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與我這幾般兒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只除是閻王親令喚,神鬼自來勾,三魂歸地府,七魄喪冥幽,那其間纔不向煙花路兒上走。」臧晉叔〈元曲選序〉亦言:「躬踐排場,面傅粉墨,以為我家生活,偶倡優而不辭者。」可知編寫劇曲、排戲演戲乃為其生活重心。
(2)詼諧多情,蒲桃倒架
驚豔夫人陪嫁ㄚ頭之清麗,欲納為小妾,故寫了一曲〈中呂‧朝天子〉以探夫人心意:「鬢鴉,臉霞,屈殺了將陪嫁。規模全是大人家,不在紅娘下。巧笑迎人,文談回話,真如解語花。若咱,得了她,倒了蒲桃架。」夫人回以:「聞君偷看美人圖,不似關王大丈夫。金屋若將阿嬌貯,為君唱徹〈醋葫蘆〉。」夫人立場已明白,關漢卿也只好嘆息作罷。(元朝人遂稱妒婦為「蒲桃倒架」)
(二)張可久──曲壇宗匠
1.張可久散曲的藝術成就
張可久的散曲鍊句工整,對偶巧適,以典雅替代俚俗,更以唯美蘊藉取代了元曲豪放樸質的本色風格。最值得一提的,張可久大量使用典故,引詩詞文句入曲,使曲意更加典雅閎富,曲旨更加深婉動人。因此,文學史上認為,在散曲的成就上,張可久的地位足與馬致遠相提並論。
張可久是元代後期最負盛名之散曲家,畢生精力全貢獻在散曲的創作上。就題材言,抒情、即景、送別、贈答、懷古、詠物、說理、談禪等等,無所不包;而作品之多,為元代曲家之冠。散曲發展至此,已完全取代詩詞之正統地位。就風格言,張可久曲作典雅婉麗,有與詩詞合流的現象。他是元代散曲「清麗派」的代表,作品脫離散曲原有的白描特色而入於雅正,雖不免太注重形式美,但清麗的風格,代表了元代後期散曲的最高成就,與喬吉並稱為「元曲雙璧」。明代朱權《太和正音譜》譽為「詞林之宗匠」。(按:此處「詞林」指「曲壇」。)
2.張可久生平及作品中之思想
(1)一生沉淪下僚
張可久一生沉抑下僚,生活辛勞窘迫。他的仕宦經歷,《錄鬼簿》只有簡單的記述:「以路吏轉首領官。」據明李開先之說,首領官「即所謂民務官,如今之稅課大使」。此外還可知他「為崑山幕僚」,「監稅松源」,並任桐廬典史等職。從他的散曲中可見,他一生大半奔波於江、浙一帶,足跡遍及江蘇、安徽、浙江、湖南等地,真是「功名半紙,風雪千山」(殿前歡‧客中)。直到致仕之年,仍不得不「匿其年數」,出仕小吏,強顏事人。可見家境困窘,有不得已的苦衷。
(2)嚮往歸隱之作的思想內涵
生活的困窘不如意,使張可久在感嘆世事、憑弔古蹟時,總會想起民間疾苦和儒士悲哀。如〈賣花聲‧懷古〉。但他的散曲更多的是嚮往歸隱及寫景之作。「歸隱」本是歷代文人,尤其是元代散曲家喜愛吟詠的題目,然而張可久此類作品卻有與眾不同的思想內涵。他一生奔波於宦海,又恨不得志,所以常思念家鄉,渴望清閒的田園生活。因此他以「歸興」、「旅思」、「道中」命名的篇章,常表現出悲涼的、渴望田園生活而不得的感情。如:「紫綬黃金印,不如草庵春睡穩」(清江引‧草庵午睡)、「勞心又懶,干名不慣,歸伴野雲閒」(小桃紅‧山中)、「煉霞成大丹,袖雲歸故鄉」(憑欄人‧和白玉真人)等,都是他的真實之言,同時也反映元代知識分子往往沉抑下僚的事實。在他筆下,隱逸生活表現得深婉恬靜,疏放優美。
(三)湯顯祖──生死至情「牡丹亭」
1.湯顯祖劇作的藝術成就
湯顯祖的成就以戲曲創作為最,《臨川四夢》自問世之後,就受到極高的評價。王驥德在《曲律》中把湯顯祖評為「前無作者,後鮮來哲。二百年來,一人而已」。在中國戲曲史上,湯顯祖是代表傳奇最高成就的戲曲文學家。
在塑造人物形象時,湯顯祖主要著眼於人物的思想感情與內心世界。而劇作的語言,既有元雜劇語言富有質樸自然的「本色」傳統,又融合六朝辭賦、五代詞的綺麗風格,形成了湯顯祖劇作語言的獨特風采。由於《牡丹亭》的家傳戶誦,人們都稱他為「言情派」。
隨著中西文化的交流,湯顯祖在世界上的聲望日高,和莎士比亞同被稱為東西方相輝映的戲劇巨星,其戲劇作品被許多劇團改編演出。江西還為湯顯祖重新修建了墓園,在湯顯祖故居玉茗堂遺址上建起玉茗堂劇院,開設了湯顯祖紀念館。
按:湯顯祖戲曲創作有傳奇《紫簫記》及其重寫本《紫釵記》,以及《牡丹亭》(又名《還魂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後四者因其中都有夢的情節和描寫,故合稱《臨川四夢》或《玉茗堂四夢》。
2.湯顯祖生平傳略
湯顯祖出身於書香門第,祖上四代有文名。幼時穎異不群,人稱「湯氏寧馨兒」(寧馨兒:俊秀美好)。年二十鄉試中舉,海內人以得見其風采為幸。
中舉以後,湯顯祖曾兩次赴京會試,都落第而歸。至萬曆五年(西元一五七七年),首相張居正「欲其子及第,羅海內名士以張之」,派人延致他,「啖以巍甲」,湯顯祖雖經授意,仍謝絕不納,因而榜上無名。萬曆八年(西元一五八○年),他年逾而立,再次赴京春試,張居正次子張懋修又來結納,湯顯祖照例敬謝不敏,結果又名落孫山。十年寒窗,四度落第,然終伉壯不阿,耿介磊落。
萬曆十年(西元一五八二年),張居正病故,湯顯祖終於考中進士。但又因拒絕當時執掌朝政的張四維、申時行的拉攏,被排斥於「館選」之外。
萬曆二十一年(西元一五九三年)春,湯顯祖調任浙江遂昌知縣。遂昌,位於浙江西南的萬山群壑十分貧瘠的山區中,湯顯祖在任五年,興教勸學、扶持農桑、滅虎縱囚、抑制豪強,「一時醇吏聲為兩浙冠」。為了頌揚湯顯祖的斐然政績,遂昌人民在相圃書院內為他建立了生祠。
萬曆二十四年(西元一五九六年),明神宗借收礦稅為名,派宦官任礦監,四出搜刮民間金銀財寶,遂昌有金礦,也難以倖免。湯顯祖對朝政深為失望,次年春天便向吏部告歸,從此再也沒有出來做官。
3.湯顯祖軼聞掌故──「牡丹亭」的迴響
《牡丹亭》寫少女的懷春之情,曲盡其妙,贏得深受封建禮教長期壓抑的廣大婦女的共鳴,從而流傳著許多遺聞軼事:
◆廣陵女子馮小青,迫於父母之命,為人之妾,內心鬱悶,讀《牡丹亭》後,作絕句一首,曰:「冷雨幽窗不可聽,挑燈閒看《牡丹亭》。人間亦有痴於我,豈獨傷心是小青?」未兩年,幽憤而卒。
◆婁江女子俞二娘,「秀慧能文詞」,「酷嗜牡丹亭傳奇,繩頭細字,批注其側,幽思苦韻,有痛於本詞者,十七惋憤而終」。
◆揚州女子金鳳鈿,讀《牡丹亭》後,致書與湯氏,自願委身以事。因遞達稍遲,湯氏至而女已死,乃為之營葬廬墓月餘始返。
◆杭州女伶商小伶,因演〈尋夢〉,唱至「待打並香魂一片,陰雨梅天,守得個梅根相見」,淚隨聲落,氣絕而殞。
◆《紅樓夢》第二十三回:《西廂記》妙詞通戲語,《牡丹亭》豔曲警芳心
這裡黛玉見寶玉去了,又聽見眾姊妹也不在房,自己悶悶的。正欲回房,剛走到梨香院牆角邊,只聽牆內笛韻悠揚,歌聲婉轉。黛玉便知是那十二個女孩子演習戲文呢。只黛玉素習不大喜看戲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兩句吹到耳內,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黛玉聽了,倒也十分感慨纏綿,便止住步側耳細聽,又聽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聽了這兩句,不覺點頭自嘆,心下自思道:「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戲,未必能領略這其中的趣味。」想畢,又後悔不該胡想,耽誤了聽曲子。又側耳時,只聽唱道:「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聽了這兩句,不覺心動神搖。又聽道:「你在幽閨自憐」等句,越發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塊山子石上,細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個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見古人詩中有「水流花謝兩無情」之句,再又有詞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之句,又兼方才所見《西廂記》中「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之句,都一時想起來,湊聚在一處。仔細忖度,不覺心痛神痴,眼中落淚。……
三、國學常識
(一)曲
異稱 |
樂府、詞餘 |
||||||
由來 |
◆散曲是繼唐詩、宋詞之後興起的一種獨具特色的新詩體,從音樂意義來說,散曲是元代流行的歌曲;從文學意義來說,它是一種具有獨特語言風格的抒情詩。它是從金朝「俗謠俚曲」的基礎上發展而出,而和諸宮調的關係最為密切(加上襯字,用韻三聲通押),到元代達到高峰 ◆劇曲由改革諸宮調而來 |
||||||
發展 |
◆元代散曲,由其寫作技巧與藝術精神觀察,大致可分前後兩期: 1.前期:由蒙古滅金至元世祖至元末(西元一二三四~一二九四年)。此時作品充滿民間文學活潑自然之特色與北方文學質樸率直之精神,作者亦多為北方人 2.後期:元世祖至元末年以後。其時南宋滅亡已十餘年,北曲隨元人政治勢力傳播江南,南方文人亦開始創作。南方文人習慣於含蓄琢鍊之手法,於是北曲之風格趨於典雅婉麗,有與詩詞合流現象 ◆散曲後期已有曲律研究及曲學批評之著作出現,周德清《中原音韻》即其最著者 ◆前期散曲作家,以關漢卿、白樸、馬致遠為代表;後期則以張養浩、貫雲石、喬吉、張可久為代表 ◆劇曲:元、明盛行北曲( 雜劇 ),明、清盛行南曲( 傳奇 ) |
||||||
特色 |
1.靈活多變、伸縮自如的句式 2.以俗為尚、口語化、散文化的活潑語言風格 3.直露明快、自然酣暢的民間色彩 |
||||||
分類 |
散曲 |
小令 |
以單支為一個單位的曲調,由於其短小,元人也稱之為「葉兒」。形式與詞略同,但在字數定格外可加襯字,並多使用口語 按:詞中的小令有上、下闋;曲中的小令只是單支 |
散曲和詩詞一樣,用於抒情、寫景、敘事;無賓白科介,便於清唱,所以也叫「清曲」 按:散曲盛行於元,通常也稱為「元曲」 |
|||
套曲 |
◆又名套數、散套、大令。合同一宮調中諸曲牌為一套,自成首尾;除特殊情形外,每套套尾都有「尾聲」 ◆套數不論多長,從頭至尾都押同一韻,絕不換韻 |
||||||
劇曲 |
雜劇 |
北曲 |
元明 盛行 |
大都四折;四折之中,由首至尾主角一人獨唱,其他角色只有說白 |
分平上去聲(無入聲),三聲通叶;每折限一宮調(換折換一宮調),一韻到底 |
有角色之分,有科白。 賓白例用純粹口語,文言較少 |
|
傳奇 |
南曲 |
明清 盛行 |
不限場齣,大抵十餘齣以至數十齣;不限獨唱,可對唱,亦可合唱 |
分平(含平上去聲)仄聲押韻;每齣不限宮調,可換韻 |
有角色之分,有科白。 時用駢偶文句,顯露南人舞弄文墨之特性 按:雜劇中表演動作的叫做「科」,傳奇稱「介」 |
||
雜劇代表 |
竇娥冤(關漢卿);梧桐雨(白樸);漢宮秋(馬致遠);西廂記(王實甫); 倩女離魂(鄭光祖) |
||||||
傳奇代表 |
四大傳奇:荊釵記(明‧朱權);白兔記(不可考);拜月亭(元‧施惠); 殺狗記(明‧徐仲由)(《荊》、《劉》、《拜》、《殺》) 按:白兔記是寫「劉知遠」故事,故簡稱《劉》 五大傳奇:荊釵記(明‧朱權);白兔記(不可考);拜月亭(元‧施惠); 殺狗記(明‧徐仲由);琵琶記(明‧高明) |
||||||
元曲四大家 |
關漢卿、馬致遠、白樸、鄭光祖 |
||||||
元曲雙璧 |
喬吉、張可久 |
||||||
詞林宗匠 (此處「詞」,指「曲」) |
張可久 |
||||||
中國四大韻文 |
漢( 賦 )、唐( 詩 )、宋( 詞 )、元( 曲 ) |
(二)詞、曲之比較
詞 |
曲 |
||
異 |
別名 |
曲子詞、詩餘、長短句 |
詞餘 |
時代 |
始於中唐,衍於五代,盛於兩宋 |
盛於元朝 |
|
體製 |
分為小令、中調、長調 |
分散曲(又分小令、散套);戲曲(劇曲) |
|
形式 |
長短句,句中字數不可增減 |
長短句,但可加襯字 |
|
聲韻 |
分平仄(分上去入)聲,平聲仄聲分別押韻 |
分平上去三聲,三聲互叶 |
|
風格 |
以婉約秀麗為正宗,文字典雅 |
以豪放質樸為本色,不避方言俗語 |
|
同 |
形式 |
詞、曲均屬韻文,同為配合樂調歌唱之長短句 |
|
別名 |
詞、曲皆可以「樂府」稱之 |
||
格式 |
1.因為要配樂,所以詞、曲都有固定的格式。詞有「詞牌」,曲也有「曲牌」,創作時,須按詞牌或曲牌 2.詞及南曲,每個調子中都有若干字的四聲是固定的,該用平聲或上去入聲,不能改易 |
(三)詩、詞、曲之比較
句式 |
字數 |
體裁 |
聲調 |
押韻 |
科白 |
音樂性 |
別稱 |
|
詩 |
除樂府詩外,每句句式均相同(四、五、七言) |
僅近體詩每首字數固定 |
樂府詩:多寫實, 貴遒勁 |
分 平 仄 聲 |
分平仄韻, 有些韻部可互叶, 可換韻 |
無 |
入樂 |
|
古體詩:多言情, 貴溫雅 |
分平仄韻, 有些韻部可互叶, 可換韻 |
徒誦 |
古風 |
|||||
近體詩:律詩八句、 絕句四句 |
分平仄韻, 不可互叶, 不可換韻 |
徒誦 |
今體詩 |
|||||
詞 |
長短句式 |
字數固定 |
小令:令, 58字以內 中調:引、近, 59~90字 長調:慢, 91字以上 |
分 平 仄 聲 |
必須照詞譜用韻, 分平仄韻, 依詞譜,有時可換韻 |
無 |
入樂 |
曲子詞 詩餘 長短句 樂府 |
曲 |
長短句式 |
可加襯字 |
散曲:小令、套曲 劇曲:雜劇、傳奇 |
分 平 上 去 (入) |
必須照曲譜用韻, 平上去三聲互叶; 散曲、雜劇不可換韻; 可以重韻(用同一字為多句韻腳) 按:南曲,有入聲,入聲不能與平上去互叶 |
劇 曲 有 科 白 |
入樂 |
詞餘 樂府 |
其他 |
1.詞牌與內容無關,自蘇軾始,另於詞牌下加小字為題 2.曲牌與內容無關,另於曲牌下加小字為題 3.詩莊詞媚曲俚俗 |
(四)歷代之「傳奇」
唐 |
宋 |
金 |
元 |
明 |
文言小說 |
話本 |
諸宮調 |
戲曲(元雜劇) |
以「雜劇」指北曲戲曲 以「傳奇」指南曲戲曲 |
(五)雜劇、傳奇中之「腳(角)色」
雜劇中最主要腳色:末、旦(此表僅介紹雜劇中此二腳色)
傳奇中主要腳色:生、旦、外、貼、丑、淨、末
|
雜劇 |
傳奇 |
生 |
無此角色 |
男主角 按:相當於雜劇中之「末」或「正末」 |
旦 |
或稱「正旦」,女主角 |
女主角 按:生、旦,一般都是劇中之年輕男、女 |
外 |
|
按:原可兼扮演男女,後僅扮老年子,或男主角之外比較重要的年長男性角色 |
貼 |
列於「貼旦」 |
「貼旦」省稱,女主角之外的年輕女子 |
末 |
或稱「正末」,男主角 副末:男配角 小末:男童 |
男配角 |
淨 |
|
俗稱「花臉」,插科打諢,或剛猛、粗魯、多疑的角色 |
丑 |
|
角色與「淨」相似,插科打諢 |
(六)戲曲名詞簡介
|
釋 義 |
賓白 |
就是臺詞,兩人的對話稱「賓」,一個人的獨白稱「白」。賓白可說是戲曲的靈魂,有了賓白,角色的個性情緒才能鮮活顯現 |
科、介 |
雜劇中表演動作的叫做「科」,傳奇稱「介」。如「正旦跪科」表示女主角作出跪下的動作;「魂旦上做弄燈科」便同時註明兩種動作,表示女鬼上前並做出撥弄燈火,讓火焰忽明忽暗的樣子;除了肢體動作之外,「科」也可以表現出音聲效果,如「劊子作喝科」表示劊子手大喝一聲。「內作風科」則表示後臺作出風吹的聲音。「科」讓元劇的演出更加具體化,配合角色及劇情,除了唱白外,加註各項動作將讓演出更加生動傳神 |
楔(ㄒㄧㄝ)子 |
雜劇、小說的引子。一般在篇首,用以點明、補充正文。雜劇也有在折與折之間使用的 按:傳奇無 |
家門 |
置於傳奇劇首,由上場小曲、例行問答、家門主曲、總詩四部分組成。上場小曲多屬「勸人對酒忘憂、逢場作戲諸套語」。家門主曲說明劇情概要。例行問答與總詩常被省略 按:雜劇無 |
尾聲 |
最末一曲的泛稱。大型戲劇中末一幕後的一場戲;用以交代劇中人的歸宿;情節發展的遠景;或表達作者的願望 |
宮調 |
中國古代音樂的分部,略等於現代音樂中的調式。古代稱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為七聲(相對音高),其中以任何一聲為主,都可構成以這一聲為核心的調式,如以「宮」作為樂曲旋律中的主音即為「宮調」(又稱「宮」),這樣,七聲音階可以有七種宮調。以七聲與十二律(標準音)相配,理論上可得十二宮、七十二調,合為八十四宮調,又稱「八十四調」。但在實際音樂中並沒有這樣多,而最常用者不過五宮四調,稱為「九宮」:仙呂宮、南呂宮、中呂宮、黃鐘宮、正宮、大石調、雙調、商調和越調 |
諸宮調 |
一種盛行於宋、金的說唱文學。由許多不同宮調的套曲聯綴成篇,用以敷衍故事 |
曲韻 |
曲所押的韻,是將所有可以入歌的字,分為「東鍾、江陽、支思、齊微、魚模、皆來、真文、寒山、桓歡、先天、蕭豪、哥戈、家麻、車遮、康青、尤侯、侵尋、監咸、廉纖」等十九部韻,每部韻中只有平上去三聲,入聲字則根據當時語音派入平上去三聲。而每一部韻中的字,不論是在平上去三聲任何一聲中,都可以互相叶韻 |
襯字 |
一支曲詞中,除了調譜規定的字句以外,又可隨意增加一些字;調譜所規定的字句,稱為「正字」;自由增加的字句,叫做「襯字」。襯字不占譜,不拘平仄,在句首、句中,和板式較緊密的地方,可以酌用襯字。一般用以補足語氣或描摹情態 |
(七)元明清曲家
字號 |
生平事蹟 |
作品風格 |
作品 |
地位 |
|
關 漢 卿 |
號已齋叟(己齋叟) |
博學能文,滑稽多智,一生致力於創作劇曲,並躬自導演 |
豪放自然,不假雕飾,元曲本色 |
劇曲:感天動地竇娥冤、趙盼兒風月救風塵、閨怨佳人拜月亭、關大王獨赴單刀會等 散曲有小令57, 套數13 |
雜劇之祖, 元曲四大家, 王國維以為:「(戲曲)當為元人第一」 |
白 樸 |
字仁甫,號蘭谷 |
少經離亂,曾寄養於 元好問家。金亡不仕,卜居金陵,放情山水,生活嚴正,品格極高 |
所作散曲,儒雅端莊,俊逸有神 劇曲曲文雅俊優美,善於抒情 |
劇曲:梧桐雨、 牆頭馬上 詞集:天籟集 散曲集:摭遺 |
元曲四大家 《梧桐雨》稱「元曲中第一等傑作」 |
馬 致 遠 |
號東籬 |
飽讀詩書,曾任浙江行省提舉,然所志未伸,終隱遁山林,以製作劇曲自娛 |
以散曲寄寓人生感慨,沉鬱蒼涼,境界極高 所作雜劇,大多脫離現實而寫神仙道士,以寄其失意,詞采清朗俊美 |
劇曲:漢宮秋、 青衫淚 散曲:東籬樂府 |
元曲四大家 散曲「豪放派」代表。套曲〈雙調‧夜行船‧秋思〉周德清評為元人之冠。《漢宮秋》,獲得「元劇之冠」的盛譽。 《太和正音譜》以為「宜列群英之上」(元人第一) |
張 養 浩 |
字希孟,號雲莊 |
為御史時,上疏論政,遭陷罷官;應召再出後,以父老,退職家居 |
所作散曲,兼有豪放清逸,被歸為豪放一派,作品中卻不時流露出隱逸情緒 |
散曲:雲莊休居自適小樂府 |
|
王 實 甫 |
一說: 名德信,字實甫 |
生活尚稱富足,四十多歲棄官,吟風弄月,優遊園林 |
創造典型的人物性格;化用詩詞,曲文優雅秀麗 |
劇曲: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全劇五本二十折,是元劇中獨有的長篇;且突破一人獨唱之通例) |
|
鄭 光 祖 |
字德輝 |
曾任杭州路吏,為人方直 |
曲文華麗嫵媚,心理刻劃細膩 |
劇曲:王粲登樓、 迷青瑣倩女離魂 散曲有小令6, 套數2 |
元曲四大家 |
張 可 久 |
字小山 |
沉淪下僚,仕途久不得志,晚年隱居西湖,吟詠以終 |
曲作多樣,而以典雅清麗為主。鍊句工整,對偶巧適,以典雅替代俚俗,以唯美蘊藉取代了豪放樸質 |
小山樂府 (畢生致力於散曲,在元代散曲作家中,作品數量最多) |
「清麗派」代表, 曲壇(散曲)宗匠,與喬吉並稱雙璧 |
喬吉 |
字夢符,號笙鶴翁,又號 惺惺道人 |
原籍太原,流寓杭州,一生潦倒,寄情詩曲 |
以雅俗兼具,出奇制勝為創作特點。風格雅正婉麗 |
《夢符樂府》,作品數量僅次於張可久。 亦曾作劇曲十一種 |
「清麗派」曲家,與張可久並稱雙璧 |
(明)高 明 |
字則誠,一字東嘉 |
於元順帝時為官,有政聲。元末避居寧波城東櫟社,專心著作 |
曲文動人,賓白出色,情感纏綿,角色鮮活 |
傳奇:琵琶記 |
|
(明)湯 顯 祖 |
字義仍,號海若、若士,別署清遠道人 |
自幼刻苦勵學,因不肯依附權臣,至三十多歲才考取進士,又因上疏言事,忤時相,被貶,五十一歲免職返鄉,以文墨自娛 |
作品文詞典麗,風格別具 |
傳奇:現存《臨川四夢》,以《牡丹亭》最為著名 |
明代著名戲曲家,和莎士比亞同為東西輝映的戲劇巨星 |
(清)洪 昇 |
字昉思,號椑畦 |
生活清苦。早年已有詩名。傳奇《長生殿》經十多年的努力,定稿後,轟動一時 |
曲詞清麗,人物鮮明,情節曲折 |
傳奇:長生殿 |
洪昇、孔尚任以傳奇齊名,世稱「南洪北孔」。《長生殿》、《桃花扇》為清代傳奇兩大傑作 |
(清)孔 尚 任 |
字聘之,號東塘,自號雲亭山人 |
孔子六十四代孫,早年閉門讀書,後出仕十餘年。罷官後,重過平淡生活 |
才子佳人,離合之情;君昏臣佞,興亡之感 |
傳奇:桃花扇 (以鮮活人物呈現南明覆亡之血淚史) |
|
其 他 |
1王國維:馬致遠〈漢宮秋〉;白樸〈梧桐雨〉;鄭光祖〈倩女幽魂〉乃元曲三大傑作 2.湯顯祖《臨川四夢》(《玉茗堂四夢》):《南柯記》、《邯鄲記》、《紫釵記》、《牡丹亭》 |
(八)劇本之文本
藍本 |
唐人傳奇 |
宋、金諸宮調 |
元雜劇 |
明、清傳奇 |
《漢書‧于定國傳》中的東海孝婦 |
|
|
關漢卿《竇娥冤》 |
|
白居易〈長恨歌〉 |
陳鴻〈長恨歌傳〉 |
|
白樸《梧桐雨》 |
洪昇《長生殿》 |
白居易〈琵琶行〉 |
|
|
馬致遠《青衫淚》 |
|
《漢書》、《後漢書》所列、及民間傳說王昭君故事 |
|
|
馬致遠《漢宮秋》 |
|
王粲〈登樓賦〉 |
|
|
鄭光祖《王粲登樓》 |
|
|
陳玄祐〈離魂記〉 |
|
鄭光祖《倩女離魂》 |
|
|
元稹〈鶯鶯傳〉 (又名〈會真記〉) |
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 |
王實甫《西廂記》 |
李日華《南西廂》 |
|
杜光庭〈虬髯客傳〉 |
|
|
張鳳翼《紅拂記》 張太和《紅拂記》 凌濛初《虬髯翁》 |
|
白行簡〈李娃傳〉 |
|
高文秀《鄭元和風雪打瓦罐》 石君寶《李亞仙詩酒曲江池》 |
徐霖(或說薛近兗)《綉襦記》 |
|
沈既濟〈枕中記〉 |
|
馬致遠《黃粱夢》 |
湯顯祖《邯鄲記》 |
|
李公佐〈南柯太守傳〉 |
|
|
湯顯祖《南柯記》 |
|
蔣防〈霍小玉傳〉 |
|
|
湯顯祖《紫釵記》 |
明《燕居筆記》中列之話本《杜麗娘慕色還魂》 |
|
|
|
湯顯祖《牡丹亭》 |
(九)劇本簡介
1.《竇娥冤》
關漢卿著。《竇娥冤》堪稱為中國古代戲劇中的悲劇代表作,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中認為,把它列在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此劇對人物的刻劃甚為突出,竇娥純潔、善良、勇於自我犧牲、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英勇之性格躍然紙上。透過此劇,亦揭露了元代社會的紊亂、殘酷與黑暗。
全劇寫竇娥的父親竇天章,是個窮秀才,借了寡婦蔡婆的高利貸,無法還債,就把竇娥半抵半送給蔡家做童養媳。竇娥長大後嫁作蔡家媳婦,不到兩年,丈夫就死了。一日,蔡婆向賽盧醫討債不遂,反而差一點被勒死,恰好被張驢兒父子所救。張氏父子本是無賴,趁機就住進蔡家,並要脅婆媳與他們父子成親,意圖財色雙收,但為竇娥堅拒。蔡婆病中想吃羊肚湯,張驢兒趁機在湯中下毒意圖脅迫並孤立竇娥,不料被張父誤吃,中毒身死。張驢兒趁此威逼竇娥就範,改嫁給他。但遭竇娥拒絕。於是張驢兒就告到官府,竇娥不忍婆婆也受酷刑,便含冤招認殺人。臨刑之時,竇娥發下三大誓願:「一要死時血不沾塵土,盡染於旗槍上之白布。二要天降大雪,掩蓋屍體,不使暴露。三要楚州大旱三年。」祝告天地顯靈,以證明自己的冤枉。結果誓願應驗,尤其行刑時正值酷暑六月,卻天降大雪。竇娥死後,他的父親做了兩淮廉訪使,到楚州巡按,由於竇娥鬼魂的控訴,終於審清此案,將貪官、張驢兒等一一正法。
2.《救風塵》
關漢卿著。敘述周舍和書生安秀實同時愛上妓女宋引章,宋引章的同伴趙盼兒勸她嫁給安秀實,但宋引章卻嫁給了周舍。婚後周舍常虐待宋引章,宋引章只得向趙盼兒求救。趙盼兒假意引誘周舍,在酒後寫下休書,兩個女孩兒一起逃跑。周舍心有不甘,追上她們,奪回休書撕掉,又告到官府,說宋引章捲款潛逃;哪知趙盼兒早有準備,被撕掉的休書是假的。因為有真的休書在,官司就打贏了,最後宋引章嫁給深愛她的安秀實。
3.《梧桐雨》
元代雜劇,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元人白樸作品。取材自唐人陳鴻〈長恨歌傳〉,內容講述唐代唐明皇自以為太平無事,幽州節度使安祿山與楊貴妃私通,出任范陽節度使,與楊國忠不和,於是安祿山造反,唐明皇倉皇幸蜀。至馬嵬驛時,大軍不前,陳玄禮請誅楊國忠兄妹。唐明皇只得命楊貴妃自縊於佛堂中。唐明皇返長安後,一日夢中相見楊貴妃,後為梧桐雨聲驚醒,追憶往事,不勝惆悵之至。此劇在歷代評價甚高,清人李調元《雨村曲話》說:「元人詠馬嵬事無慮數十家,白仁甫《梧桐雨》劇為最。」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說:「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劇,沉雄悲壯,為元曲冠冕。」
4.《牆頭馬上》
元代雜劇,全名《裴少俊牆頭馬上》,是白樸出色的作品。故事寫唐代尚書裴行儉之子裴少俊奉父命由長安去洛陽買花,途中和李世傑女李千金隔牆以詩贈答。當晚私約後花園,二人私奔到長安定居,育有一子一女。後為裴少俊父親發現,強令裴少俊休妻回家。李千金回到洛陽,父母已亡故。裴少俊中進士後,正式與李千金完婚。
5.《漢宮秋》
雜劇名,元代馬致遠作,全名《破幽夢孤雁漢宮秋》。漢元帝在位,後宮妃嬪都姿色平常,漢元帝心中不樂。於是從中大夫毛延壽之請,遍行天下,刷選美女。將選中美女各繪圖形一軸,送呈漢元帝,以便按圖臨幸。成都秭歸縣農夫王長者之女,名嬙,字昭君,光彩射人,國色天香。毛延壽允選為第一,唯要索賄百兩黃金。王氏不允,毛延壽乃將王昭君圖形上故意點些痣,使其至京後,發入冷宮,受苦一世,以報不允送金之恨。王昭君至京後,果然落選,退居永巷,無緣得見漢元帝。一夕,夜深孤悶,王昭君彈琵琶遣興,被漢元帝聽見尋聲而至。見面之後驚為天人,說:「看卿這等體態,如何不得近幸?」王昭君說出經過,漢元帝乃將王昭君封為明妃,並下旨將毛延壽斬首。毛延壽聞訊,逃至匈奴,並將王昭君圖形獻於呼韓邪單于。單于見圖雀躍,乃教番使來朝,索王昭君為閼氏。漢元帝大怒不允,但王昭君深明大義,以國事民命為重,慨然請往。漢元帝無奈,只好答應。王昭君臨行,漢元帝親送於灞陵橋上,依依而別。王昭君見了單于,在黑龍江番漢交界處,借酒一杯,祭奠國土,然後投江而死。單于感其忠義,於是將毛延壽縛送漢朝,漢元帝也將毛延壽斬首,祭奠王昭君。
6.《青衫淚》
馬致遠所著雜劇。故事敘述唐憲宗時吏部侍郎白居易,素與元稹、賈島、孟浩然相契厚。一日,同往訪長安名妓裴興奴。興奴重居易之文采,遂許終身。居易以事左遷江州司馬。江西茶商劉一郎,聞興奴貌美,欲娶之,裴母遂偽造居易遺書,謂其已死,使興奴絕念,終被劉一郎娶去。興奴隨一郎南下,過江州夜泊,思念居易,在月下撥琵琶自遣。適居易至江邊送元稹,聞聲尋至,興奴見白,知其未死,遂泣訴始末。乃乘一郎醉臥之際,與白俱歸。其後元稹採訪回京,奏請復白居易為侍郎,又奏劉一郎偽書誑妄,唐憲宗乃以興奴賜居易,而治劉一郎罪。
7.《倩女離魂》
鄭光祖作,取材自唐朝陳玄祐所作傳奇〈離魂記〉。王文舉與張倩女經父母指腹為婚,倩女母因文舉未有功名不許其成婚。後來文舉赴京應試,倩女魂魄相隨上京。文舉考得一個官職,二人同返故鄉。倩女靈魂與久臥床榻的倩女的病體合二而一,最後她與文舉成親。劇本塑造了敢於違背封建禮教規範,追求愛情的幸福生活的女性形像。
8.《王粲登樓》
鄭光祖所作,全名《醉思鄉王粲登樓》,劇中的故事卻純屬虛構。漢末人王粲很有才能,卻貧窮不得志,他與蔡邕之女有婚約,蔡邕是一位丞相,屢次派人叫他進京,於是王粲辭別母親去長安,蔡邕為了使王粲減少驕傲之氣,努力進取,故意冷淡並羞辱他,王粲憤而離去。蔡邕暗中託付曹植,讓他資助王粲,並叫王粲投奔劉表。王粲途中生病,用盡資財,到劉表處又因傲慢得罪了劉表手下蔡瑁、蒯越,致使劉表不肯重用他。王粲流落荊州,又羞歸故里。友人許達請他到溪山風月樓賞玩,他登樓後感慨萬千,作〈登樓賦〉明志。此時,朝中使臣勸他回到長安做官。原來蔡邕請曹植將王粲「萬言策」獻給皇帝,皇帝讀後大為賞識,拜他為「兵馬大元帥」。王粲回京後,蔡邕前來祝賀,他拒絕見面,經曹植說明情由,真相大白,王粲與蔡女完婚,翁婿和好。
9.《荊釵記》
明朝朱權作,全劇四十八齣,敘述王十朋、錢玉蓮的故事,內容豊富,但結構及描寫不佳。錢玉蓮拒絕巨富孫汝權的求婚,寧肯嫁給以「荊釵」為聘的溫州窮書生王十朋。後來王十朋中了狀元,因拒絕萬俟丞相逼婚,被派往荒僻的潮陽僉判任職。孫汝權暗自更改王十朋的家書為「休書」,哄騙錢玉蓮上當;錢玉蓮的後母也逼她改嫁,錢玉蓮不從,投河自盡,為福建安撫錢載和所救,收為義女。錢玉蓮以為王十朋亡故。五年後,王十朋在吉安當太守,一日於道觀設醮追思亡妻,恰好錢玉蓮前去吉安道觀拈香,王、錢二人終於團圓。
10.《白兔記》
五代時,沛縣沙陀村人劉知遠幼年喪父,隨母改嫁,將繼父家業花費至盡,被繼父逐出家中,流落荒廟,後被同村富室李大公收留。李大公見劉知遠有帝王之相,便將女兒李三娘嫁與劉知遠,而李三娘的哥哥李洪一及其妻子卻嫌貧愛富,堅決反對招贅劉知遠。李大公不聽,還是招贅了劉知遠。不久李大公夫妻相繼去世,李洪一夫妻便百般虐待劉知遠及李三娘。兩人設計,令劉知遠去看瓜園,讓瓜園中的瓜精害死劉知遠。而劉知遠戰勝了瓜精,並得到了兵書和寶劍。劉知遠知道家中已待不下去了,便告別了李三娘,去分州投軍。初在岳節使麾下做一更夫,後岳節使也看出劉知遠有帝王之相,便招贅劉知遠為婿。後劉知遠屢立戰功,加官進職,一直做到九州安撫。而李三娘在家受哥嫂折磨,白天到進邊汲水,晚上在磨房磨麥。因勞累過度,在磨房產下一子,因無剪刀,只好用嘴咬斷臍帶,故取名咬臍郎。兄嫂欲害死咬臍郎,將咬臍郎拋入荷池中,幸被家人竇公救起。李三娘為了逃避哥嫂的迫害,便托竇公將咬臍郎送到劉知遠處撫養。十五年後,咬臍郎長大成人,劉知遠命咬臍郎率兵回沙陀村探望生母。咬臍郎屯兵開元寺,一天出外打獵,因追趕一隻白兔,與正在井邊汲水的李三娘相遇。咬臍郎知道李三娘便是自己的生母後,便回去報知父親。劉知遠遂帶領兵馬回到沙陀村,與李三娘團聚。
11.《拜月亭》
全名《閨怨佳人拜月亭》。原關漢卿雜劇,後元末施惠改寫成傳奇,又名《幽閨記》。主要寫書生蔣世隆與王瑞蘭在兵荒馬亂時候的離合故事。共四折一楔子。劇情是:戰亂逃亡之中,王瑞蘭與母親失散,書生蔣世隆也與妹蔣瑞蓮失散。蔣世隆與王瑞蘭相遇,共同逃難中產生感情,私下結為夫婦。蔣瑞蓮則與王瑞蘭的母親結伴同行。王瑞蘭的父親偶然在客店遇到王瑞蘭,嫌棄蔣世隆是個窮秀才,門戶不相稱,催逼王瑞蘭撇下生病的蔣世隆,跟自己回家,在路上又與老妻及蔣瑞蓮相遇。王瑞蘭一直惦念著蔣世隆,焚香拜月,禱祝蔣世隆平安,心事被蔣瑞蓮知悉。二人得知情由,姊妹之外又成姑嫂,愈加親密。蔣世隆與逃難途中的結義兄弟分別高中文武狀元,被勢利的王父招為女婿。蔣世隆與王瑞蘭相見,蔣世隆知她情貞,夫妻終於團聚。蔣瑞蓮則與蔣世隆的結義兄弟成婚。
12.《殺狗記》
全名《楊德賢婦殺狗勸夫》,傳為徐仲由作。寫孫華與市井無賴柳隆卿、胡子傳結交,其弟孫榮規勸,孫華聽信柳隆卿、胡子傳讒言,反將孫榮驅逐出門。孫華妻楊氏殺死一犬,去頭尾後裹以人衣,為充死人置於門口。孫華大恐,央柳隆卿、胡子傳埋屍,兩人非但不允,反出首告官。孫榮自認殺人,捨命救兄,楊氏向官府說明原委,官府懲辦柳隆卿、胡子傳,旌表孫榮與楊氏。元雜劇有相同劇本,劇情相同。川劇等劇種均有改編本。
13.《琵琶記》
取材於舊南戲《趙貞女蔡二郎》的故事,把蔡伯喈棄親背妻改為被迫招親,不忠不孝改成全忠全孝。劇中敘述東漢時候,陳留縣秀才蔡伯喈,別了父母和妻子趙五娘,進京趕考,得中狀元。牛丞相看中了他,強迫招贅為婿。蔡伯喈在丞相府裡養尊處優的同時,陳留縣正遭受著連年的嚴重災荒,他年老的父母活活餓死,賢良的妻子被煎熬得沒法生活下去。她剪下頭髮來賣,為翁姑料理殯葬以後,獨自一人進京去找尋久無音信的丈夫。因為沒有旅費,就身背琵琶,在漫長的旅途中賣唱度日,受盡了千辛萬苦,終於夫妻團聚。
14.《桃花扇》
藉明末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來反映南明一代興亡的歷史劇。侯方域在南京舊院結識李香君,共訂婚約,閹黨餘孽阮大鋮得知侯方域手頭拮据,暗送妝奩,以拉攏侯方域,結交復社。李香君識破阮大鋮的圈套,堅決退還妝奩。阮大鋮懷恨在心,在南明王朝建立後,誣告侯方域暗中勾結左良玉背叛朝廷,迫使他倉皇逃離南京。先是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自縊,馬士英、阮大鋮在南京擁立福王,重新得勢。他們強迫李香君改嫁黨羽田仰,李香君誓死不從,血濺定情詩扇。友人楊龍友將扇上跡點染成折枝桃花,故名桃花扇。馬士英、阮大鋮倒行逆施,朝政腐敗不堪。清兵南下,他們又把河防前線的三鎮兵馬調走,史可法獨木難支,清兵長驅直入,南明滅亡。幾經波折,侯方域、李香君又得重逢。但國已破,何以為家?他們終於撕破了桃花扇,分別出家。
15.《南柯記》
取材於李公佐的〈南柯太守傳〉。寫淳于棼酒醉後夢入槐安國(即螞蟻國)被招為駙馬,任南柯太守,政績卓著,享盡榮華富貴,夢醒而皈佛的故事。劇中通過夢幻寫人生,是諷世之劇。
16.《邯鄲記》
以唐沈既濟的〈枕中記〉為藍本,表現了盧生夢中娶妻,中狀元,建功勳於朝廷,一度遭陷害被放逐,後返朝為相,享盡榮華富貴而死,醒來方知是一場黃粱夢,因而悟道。
17.《紫簫記》
是湯顯祖最早和朋友合寫的作品。因劇中有霍小玉在觀燈時拾得紫玉簫而得名。作品依霍小玉傳的輪廓,添出花卿、郭小侯、尚子毗等人物,以及李十郎參軍歸來和霍小玉團圓等情節,表現這些貴族子弟的風流浪漫生活,完全改變了霍小玉傳的悲劇結局和譴責封建門閥制度的精神。
18.《紫釵記》
《紫釵記》為《紫簫記》之改本,兩記俱採唐蔣防〈霍小玉傳〉故事。寫霍小玉與書生李益喜結良緣,卻被盧太尉設局陷害,幸賴豪俠黃衫客從中幫助,終於解開猜疑,冰釋誤會而重聚。
四、課文深究
(一)散曲選──〔雙調〕大德歌秋 〈小令〉
內容分析 |
這支小令中,寫痴情少婦遠方丈夫的思念,故「懊惱傷懷抱」便成為本曲表現的重點。
這首小令的特點,是渲染自然界的秋聲來烘托人物的秋思。作者連用風聲、雨聲、秋蟲鳴叫聲和雨灑芭蕉聲,來表現人物的愁思恨縷。聲情合一,情景交融,真切感人,可謂為「曲中之秋聲賦」。 |
||||||
格律簡述 |
此曲共七句,作「三、三、五、五、五、七、五」每句均押韻。韻腳為:飄、瀟、著、抱、拋、叫、蕉,屬「蕭豪」韻。「便做」、「也」、「簌」、第六句兩「兒」字及第七句「淅零零」三字均為襯字。 |
(二)散曲選──〔中呂〕賣花聲懷古 〈小令〉
內容分析 |
張可久以高度概括典故的筆力,一句曲文鎔鑄一件發生於秦、漢時代史事,表達對百姓遭受戰禍苦難的同情。
全曲結構緊湊,善用典故,極盡含蓄深沉之妙。 |
||||
格律簡述 |
此曲共六句,作「七、七、七、四、四、七」每句均押韻,韻腳為:岸、山、關、漢、炭、嘆,屬「寒山」韻。 |
(三)劇曲選──牡丹亭‧遊園
內容分析 |
〈遊園驚夢〉為《牡丹亭》第十齣,是全劇發展的動因,歷來受到人們稱道,因為它體現了湯顯祖的戲劇創作風格。
|
|||||||||||
寫作特色 |
避實就虛、空靈幽遠的表現手法 |
杜麗娘遊園是觸景生情、借景抒情的典型片段。借「裊晴絲吹來閒庭院」,抒發了在朦朧覺醒中淡淡的孤寂與微微的喜悅之情。「奼紫嫣紅」與「斷井頹垣」的描述,既有襯托杜麗娘青春的美麗,又有象徵封建教義主宰家庭與社會的醜惡;既有深閨少女感受到融融春光的喜悅,又有渴望自由愛情而不得的憎惡。其中,一美一醜,一愛一憎,正巧妙而鮮明地構成矛盾。作者繪景言情,不僅注意到靜與動的交錯,而且留心哀與樂的變化、聲與色的感應。「生生燕語明如翦,嚦嚦鶯歌溜的圓」,從「奼紫嫣紅」、「斷井頹垣」的靜景變化為動景;用視覺、聽覺、觸覺感知的明晰、響亮、溜滑,來烘托杜麗娘賞景傷春的悲哀。 |
||||||||||
詩般的曲文 |
全劇以詩的語言寫出詩一般的意境,曲詞文采斐然,美不勝收;曲意含蓄雋永,耐人尋味。把劇中人物的眼中景、心中情及心靈深層的夢幻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濃墨抒寫,非常細膩地透露出深閨少女懷春的微妙心理,也既表達了杜麗娘純真多情的天性。 |
五、形音義比較
字形 |
字 義 |
例 句 |
便 |
即使(ㄅㄧㄢˋ) |
「便」做陳摶也睡不著(關漢卿‧大德歌‧秋) |
就、則(ㄅㄧㄢˋ) |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陶淵明‧桃花源記) |
|
便利(ㄅㄧㄢˋ) |
明日即將來射曹軍,卻不甚「便」(三國演義‧用奇謀孔明借箭) |
|
機會(ㄅㄧㄢˋ) |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賈誼‧過秦論) |
|
習熟(ㄆㄧㄢˊ) |
友「便」辟,友善柔(論語‧季氏) |
|
明辯(ㄆㄧㄢˊ) |
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論語‧鄉黨) |
|
身體肥滿的樣子 (ㄆㄧㄢˊ) |
大腹「便便」 |
宿 |
隔夜(ㄙㄨˋ) |
曉來望斷梅關,「宿」妝殘(湯顯祖‧牡丹亭‧遊園) |
一向的(ㄙㄨˋ) |
「宿」願 |
|
住一夜(ㄙㄨˋ) |
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論語‧微子) |
|
夜晚俗稱(ㄒㄧㄡˇ) |
借住一「宿」、一「宿」無話 |
|
星座(ㄒㄧㄡˋ) |
天有列「宿」,地有宅舍(王充‧論衡) |
|
委 |
確實(ㄨㄟˇ) |
這園子「委」是觀之不足也(湯顯祖‧牡丹亭‧遊園) |
你「委」實弄不清楚(莊裕安‧野獸派丈母娘) |
||
事情的終了(ㄨㄟˇ) |
窮原竟「委」 |
|
疲困的(ㄨㄟˇ) |
「委」靡不振 |
|
曲折的(ㄨㄟˇ) |
「委」曲求全 |
|
捨棄(ㄨㄟˇ) |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白居易‧長恨歌) |
|
棄置,此有「散落」之意(ㄨㄟˇ) |
謋然已解,如土「委」地(莊子‧庖丁解牛) |
|
放置(ㄨㄟˇ) |
張氏以髮長「委」地,立梳床前(杜光庭‧虬髯客傳) |
|
推託、推卸(ㄨㄟˇ) |
此政之失和,朕之不德,而欲「委」咎守宰,豈禹湯罪己之義耶(晉書‧石季龍載記上) |
|
任命、託付(ㄨㄟˇ) |
「委」以重任、「委」身於人 |
|
隨順的樣子(ㄨㄟ) |
虛與「委」蛇 |
|
蛇行,俯伏爬行的樣子(ㄨㄟ) |
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謝(史記‧蘇秦傳) |
六、字形辨析
★相同偏旁
田 |
ㄉㄧㄢˋ |
寶鈿〔用寶石製成的首飾〕、佃農〔租用他人田地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甸後〔行軍時,排於軍隊後列者。指後軍〕 |
ㄊㄧㄢˊ |
田畦〔在田裡用土埂分隔的小塊田地。畦,音ㄑㄧˊ〕 |
|
ㄘㄢˇ |
ㄐㄧㄢˋ |
僭越〔假冒名義,超越本分〕 |
ㄑㄧㄢˊ |
潛移默化〔人的思想、性格或習慣,受到環境或別人的影響,於不知不覺中起了變化〕 |
|
ㄗㄢ |
簪纓〔古代顯貴者的冠飾。比喻高官顯宦〕 |
|
ㄗㄢˇ |
噆味含甘〔噆,銜、含〕 |
|
ㄗㄣˋ |
讒譖〔以讒言毀謗他人〕 |
|
ㄘㄢˊ |
蠶食鯨吞〔像蠶吃桑葉般的和緩,或像鯨吞食物般的猛烈。比喻不同的侵略併吞方式〕 |
|
ㄘㄢˇ |
憯惻〔悲痛〕 |
|
西 |
ㄑㄧㄢˋ |
茜草〔可做紅色顏料的植物〕 |
ㄒㄧˇ |
洒濯〔洗滌。洒,同「洗」〕 |
|
ㄕㄣˇ |
不值一哂〔不值得一笑。表示事物毫無意義或內容空洞。有輕視的意思〕 |
|
ㄕㄞˋ |
晒書〔將書籍曝晒於日光下〕 |
|
ㄑㄩㄥˊ |
寒蛩〔蟋蟀〕 |
|
ㄑㄩㄥˊ |
跫音〔腳步聲〕 |
|
亘 |
ㄍㄣˋ |
綿亘〔「亙」之異體字〕 |
ㄏㄥˊ |
恒〔恆之通同字〕、姮娥〔比喻月亮〕 |
|
ㄏㄨㄢˊ |
桓殷危語〔桓玄與殷仲堪以危險的事為主題,爭說戲言〕、洹水〔河川名。源出山西省黎城縣,東流入河南省境,至內黃縣注入衛河〕 |
|
ㄒㄩㄢ |
宣傳、萱草、喧賓奪主、諠(喧)譁吵雜、寒暄、揎拳捋袖〔伸出拳頭,捲起衣袖。形容粗野、準備打架的樣子。捋,音ㄌㄨㄛ〕 |
|
ㄒㄩㄢˇ |
烜赫 |
|
ㄒㄩㄢˋ |
渲染 |
|
ㄩㄢˊ |
斷壁頹垣〔倒塌殘存的牆壁。形容破敗荒涼的景象〕 |
|
台 |
ㄊㄞ |
輪胎 |
ㄊㄞˊ |
跆拳道〔一種拳術。著重在腳的動作,以行、阻、閃、攔、截等動作,攻擊對方〕、鮐背〔比喻年老的人氣色衰退,皮膚消瘦,背若鮐魚〕、異苔同岑〔不同的青苔長在同一座山。比喻朋友彼此契合。岑,音ㄘㄣˊ,高而小的山〕 |
|
ㄉㄞˋ |
張羅殆盡〔形容財物匱乏,已竭盡能力去籌措應急的艱困情境〕、懈怠〔工作懶散不勤勉〕、迨其吉兮〔等到吉時〕、欺紿〔欺騙〕 |
|
ㄓˋ |
治世 |
|
ㄔ |
鞭笞天下 |
|
ㄧˊ |
貽笑大方〔被識見廣博或精通此道的內行人所譏笑〕、心曠神怡〔心情開朗,精神愉悅〕、甘之如飴〔形容從容就死、不怕死〕、自詒伊戚〔自己招致禍患〕 |
|
ㄧㄝˇ |
陶冶 |
|
欶 |
ㄙㄨˋ |
簌簌〔狀聲詞,形容細碎不斷的聲音〕、眼睛皮兒撲簌簌跳〔撲簌簌,顫抖貌〕、撲簌簌淚點拋〔撲簌簌,物體輕輕而不斷地落下〕 |
ㄕㄨˋ |
枕流漱石〔形容高潔之士的隱居生活〕 |
|
寸 |
ㄅㄛˊ |
搏鬥、脈搏 |
ㄊㄨㄢˊ |
摶扶搖而直上〔摶,憑藉〕 |
七、修辭舉隅
(一)散曲選──〔雙調〕大德歌秋 〈小令〉
誇飾 |
◆便做陳摶也睡不著。 |
摹寫 |
◆風飄飄,雨瀟瀟。 ◆撲簌簌淚點拋。秋蟬兒噪罷寒蛩兒叫,淅零零細雨灑芭蕉。 |
(二)散曲選──〔中呂〕賣花聲懷古 〈小令〉
鼎足對 |
◆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 ──同時使用「引用」 |
按:指三個互為對偶的句子組成的對聯。第一句可對第二句,第二句可對第三句,第三句也可直接與第一句相對。稱為「鼎足對」
(三)劇曲選──牡丹亭‧遊園
摹寫 |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豔晶晶花簪八寶填,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 ◆畫廊金粉半零星,池館蒼苔一片青。 ◆生生燕語明如翦,嚦嚦鶯歌溜的圓。 |
引用 (湯顯祖曲文具辭采典麗之特色) |
◆剪不斷,理還亂。 ──李煜〈相見歡〉:「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不提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麋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莊子原意說魚鳥不辨美色,惟知見人驚避,後人變為形容婦女貌美之詞 ──同時使用「轉化」 ◆惜花疼煞小金鈴。 ──《開元天寶遺事》:「天寶初,寧王至春時,於後園中紉紅絲為繩,密綴金鈴,繫於花梢之上,每有鳥鵲翔集,則令園吏掣鈴索以驚之,蓋惜花之故也。」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並。」 ◆朝飛暮捲,雲霞翠軒。 ──王勃〈滕王閣詩〉:「畫棟朝飛南浦雲,朱簾暮捲西山雨。」 ◆遍青山啼紅了杜鵑。 ──寇準:「杜鵑啼處血成花。」 ◆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 ──唐代皮日休〈詠牡丹〉詩:「獨占人間第一春。」 |
映襯 |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同時使用「摹寫」 |
轉化 |
◆已分付催花鶯燕借春看。 ◆沒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雲偏。 ──同時使用「借代」、「譬喻」 |
八、結構表
九、成語集錦
◆有關「戲劇」的成語
成 語 |
釋 義 |
一板一眼 |
板和眼是傳統戲曲中表示音樂的節拍名稱。在每一小節中以檀板敲擊的強拍為「板」;以簽敲鼓按拍的次強拍和弱拍為「眼」。簡單來說,一板和一眼都是一小節中的一拍。今喻人言行謹守法規,有條有理 |
南腔北調 |
原指戲曲的南北腔調。現形容攙雜著方言的各種口音 |
長袖善舞 |
演員所穿戲服前端的白色袖子特別長,叫做水袖,可以表演衝袖、甩袖、翻袖等等很多高難度的技巧。原用來比喻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後形容有財勢會耍手腕的人,善於鑽營,會走門路 |
插科打諢 |
指引人發笑的舉動或言談。諢:音ㄏㄨㄣˋ,詼諧逗趣的話 |
曲盡其妙 |
能將事物的妙處生動細緻的表現出來。形容表現手法高妙 |
梨園弟子 |
泛稱從事歌舞演戲的人。梨園,唐玄宗時訓練培養樂工的地方 |
優孟衣冠 |
春秋時楚國藝人優孟,滑稽多智,擅長諷諫。曾穿著孫叔敖衣冠,仿其神態見楚莊王。使孫叔敖子得到封地。後用以指登場演戲或模仿他人 |
粉墨豋場 (袍笏豋場) |
化裝登臺演戲,引申為上臺或做某事 |
鑼鼓喧天 |
奏樂的聲音非常響亮熱鬧 |
科班出身 |
喻經過正規教育和嚴格訓練。科班,舊時招收兒童,培養為戲曲演員的訓練班 |
字正腔圓 |
咬字清晰,發音正確 |
唱作俱佳 |
表演生動、精彩。戲曲上演員的四種基本功夫:唱工、做工、念白、武打(唱、作、念、打) |
荒腔走板 |
指演唱戲曲不合板眼。喻言行失當 |
跑龍套 |
原指戲曲中拿着旗子扮演兵卒的角色;喻在人手下無關緊要的工作 |
十、延伸學習
(一)關漢卿曲作欣賞
大德歌(春、夏、冬) 關漢卿
(春)子規啼,不如歸,道是春歸人未歸。幾日添憔悴,虛飄飄柳絮飛。一春魚雁無消息,則見雙燕鬥銜泥。
(夏)俏冤家,在天涯,偏那裡綠楊堪繫馬。困坐南窗下,數對清風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誰畫,瘦岩岩羞帶石榴花。
(冬)雪紛紛,掩重門,不由人不斷魂。瘦損江梅韻,那裡是清江江上村?香閨裡冷落誰瞅問,好一個憔悴的憑欄人。
語譯: (春)杜鵑聲聲地啼叫著,也聲聲地呼喚著遠行的人兒「不如歸去」,可是就連那春天都喚回來了,我的心上人卻還沒有回來。害得我這幾天更是添了幾分憔悴,整個人虛飄飄地,就像那飛揚的柳絮沒著沒落。一整個春天都過去了,也沒半點心上人的消息。(抬頭一看)只見那在梁柱斗拱上一對燕子銜回泥土,正同心協力修築牠們的愛巢。
(夏)那討厭的冤家呀!還遠在天邊,偏偏那裡翠綠的楊柳樹下正適合繫馬駐足。害得我整天困坐在南窗下,一次又一次面對清風而想念著他。(看看鏡中的自己)蛾眉色澤都已淡了,叫誰來幫我補畫,整個人因為相思而瘦巴巴,又怎麼好意思戴起那豔紅的石榴花?
(冬)大雪紛紛地下著,我把重重的門兒都掩住—我只是掩著而不關閉,說不定會有風雪夜歸人哪!就是盼不到,唉!叫人不斷魂也難!我就像江邊凋零的梅花,已逐漸失去韻味。心上人哪!你在清江邊的哪一個村子裡流連呢?害我一個人在閨房裡冷冷清清的,又有誰來看我一眼,問候一聲?唉!我是一個憑欄遠眺,卻怎麼也望不到歸人的可憐人啊!
醉扶歸 關漢卿
十指如枯筍,和袖捧金尊。搊煞銀箏字不真,揉癢天生鈍。縱有相思淚痕,索把拳頭搵。
語譯:手指乾皺得像乾枯的老筍,只好藏拙,就著寬大的衣袖,捧起光彩奪目的酒杯。當乾皺的手指抹過銀箏,只能拙笨的撥弄著,連所彈出的音調,也模模糊糊得不清晰真切了。如果身上什麼地方突然癢了,想去揉搔,總覺得很遲鈍,不能搔著癢處。更嚴重的,是伊人遠隔千里,不能相見,即使止不住滿懷愁緒,留下相思的眼淚,竟不能輕巧的彈掉淚痕,而必須拿整個拳頭去擦拭了。
四塊玉‧閒適 關漢卿
南畝耕,東山臥,世態人情經歷多。閒將往事思量過。賢的是他,愚的是我,爭什麼?
語譯:學淵明歸耕南畝,學謝安東山高臥吧!歷經多少世事滄桑,看進多少人情冷暖。心平氣和地想想:人家的確是高明,自己則有點痴傻,那,還爭什麼呢?
(二)張可久曲作欣賞
雙調‧折桂令‧九日九日 張可久──典麗作品舉隅
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白髮,蝶愁來明日黃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注釋:j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陽節。
對青山強整烏紗:化用孟嘉落帽故事:晉桓溫於九月九日在龍山宴客,風吹孟嘉帽落,他泰然自若,不以為意。
歸雁橫秋:南歸的大雁在秋天的空中橫排飛行。
翠袖:指歌女翠綠色的衣袖。此指美女。化用宋晏幾道 鷓鴣天詞句「彩袖殷勤捧玉鍾」意。
金杯錯落:各自舉起酒杯。錯落,參差相雜。
玉手琵琶:謂歌女彈奏琵琶助興。
語譯:面對青山,勉強整理整理烏紗帽,看到一行行歸雁飛過秋空,引起倦客想念家鄉之情。慶祝重陽佳節的宴會中,有翠袖佳人殷勤招待;金杯交錯互相敬酒,美人的玉手彈奏著琵琶。年年的西風吹白了頭髮,人因而衰老;明日黃花凋謝,蝴蝶因為不認得路而憂愁。回頭顧盼天涯,只見天邊一抹斜陽,點綴著幾隻寒鴉。
雙調‧水仙子‧樂閒 張可久──懷古興嘆作品舉隅
鐵衣披雪紫金關,彩筆題花白玉闌,漁舟棹月黃蘆岸。幾般兒君試揀,立功名只不如閒。李翰林身何在?許將軍血未乾,播高風千古嚴灘。
注釋:鐵衣:鐵甲。古代所穿用鐵片製成的戰衣。
紫金關:宋時名金坡關,金、元時改為紫荊關。在河北易縣紫荊嶺上,為古代軍事重地。此指邊防要塞。
彩筆題花:暗用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寫清平調三曲,以詠牡丹花歌詠楊貴妃的典故。
幾般兒:指以上武將立功邊塞、文人供奉翰林、漁翁垂釣三種行事。
李翰林:即李白,曾任翰林供奉。
許將軍:指唐玄宗朝睢陽太守許遠,安史之亂,他與張巡奮力守城數月,城破被俘不屈而死。
嚴灘:又名七裡灘、子陵灘等。相傳為東漢著名隱士嚴光(字子陵)拒絕漢光武帝片召隱居垂釣處。
語譯:鐵甲披滿雪花,守衛紫金關;揮灑彩筆以詠牡丹花,歌詠貴妃在白玉欄杆;一葉漁舟月下擺盪黃蘆岸。這幾件情事由你去挑揀,追求功名還不如清閒。你且看,翰林李白如今在哪裡?當年的許遠將軍沉冤流血還未乾,只有那嚴光高風亮節千古留名在嚴灘。
中呂‧賣花聲‧懷古 張可久──懷古興嘆作品舉隅
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
注釋:阿房:秦宮殿,故址在今陝西省西安市。古文獻中記載它「彌山跨谷」、「廣三百餘里」。
金谷:西晉石崇在洛陽西金谷澗邊建造的私人園苑。石崇自述「有觀閣池沼」、「柏木幾於萬數」、「其為娛且歡心之物備矣」。
隋堤:隋煬帝開鑿運河,河岸築御道,廣植楊柳,自黃河至淮水,長一千三百里。
語譯:宮女們翩翩羅袖,起舞在阿房宮殿;美輪美奐的高樓,起造在金谷名園;隋煬帝行樂的龍舟,曾在隋堤的老柳樹間繫纜。這一切都已不堪回首,在野花開放的暮春時節,只有年年的東風不變。
說明:張可久〈賣花聲‧懷古〉之作共有兩首,可比較兩首在寫作手法和抒情方式的異同。
(三)白樸曲作欣賞
沉醉東風‧漁父詞 白樸
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語譯:岸旁長滿了黃色的蘆花,渡口漂浮著白色蘋花,長堤搖曳著翠綠的垂楊,灘頭綻放著紅色的蓼花。雖然沒有以性命相許的朋友,卻有不存心機、純真自然的朋友:那就是在秋天江面上點水飛翔的白鷺和沙鷗。我不把富貴看在眼裡,非常鄙視那些達官貴人,我是個不識字、避世隱逸於江湖間的老漁夫。
雙調‧慶東原 白樸
忘憂草,含笑花,勸君聞早冠宜掛。那裡也能言陸賈,那裡也良謀子牙,那裡也豪氣張華。千古是非心,一夕漁樵話。
語譯:看著忘憂草,看著含笑花,勸你及早辭官回故鄉,你看漢代能言善道的陸賈,現在在哪裡?還有足智多謀的姜子牙,豪情萬丈、博學多聞的張華,如今又在何處?古往今來,多少是非功過,也只是漁夫樵夫夜談的閒話。
寄生草‧勸飲 白樸
長醉後方何礙,不醒時有甚思。糟醃兩個功名字,醅渰千古興亡事,麴埋萬丈虹霓志。不達時皆笑屈原非,但知音盡說陶潛是。
語譯:長醉之後,求得暫時解脫,什麼煩惱也沒有,不清醒的時候,有什麼沉重的想法呢?就把追求現世功名的想法醃漬在酒糟中吧,就把千古興亡的大事業用酒醅淹蓋過吧,就把雄心壯志埋藏在酒麴中吧。歷來眾人認為屈原的愛國自盡不應該,只要是知己好友,都贊同陶淵明愛酒,什麼都不管是正確的。
(四)馬致遠曲作欣賞
壽陽曲‧漁村夕照 馬致遠
鳴榔罷,閃暮光。綠楊隄、數聲漁唱。掛柴門幾家閒晒網,都撮在捕魚圖上。
語譯:用木條敲擊船舷,驅使魚受驚入網,捕完魚,已是傍晚時分。把船繫在綠楊樹下,捕魚人唱著輕快的歌聲回家。有些漁家悠閒地把漁網晒在柴門上,這些景致合起來,構成一幅捕魚的圖畫。
雙調‧夜行船‧秋思 馬致遠
【雙調‧夜行船】百歲光陰一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來,明春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語譯:人生百年,就像一場夢般短暫。重新回憶過去的事情,足以令人慨嘆。今日春天來了,明天早上花一下子凋謝,應該趕緊喝酒,否則夜深燈就要熄滅了。
【喬木查】想秦宮漢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麼漁樵沒話說。縱荒墳橫斷碑,不辨龍蛇。
語譯:回想過去秦朝、漢朝所建造的豪華宮殿,如今都已成一片廢墟,長滿了荒草,淪為放牧牛羊的地方。如果不是有這些古今興亡的變化,漁夫樵父就沒有故事可說。處處是散亂的荒墳和斷碑,已無法辨認墓裡的帝王為賢明或昏庸了。
【慶宣和】投至狐蹤與兔穴,多少豪傑。鼎足雖堅半腰裡折,魏耶?晉耶?
語譯:在眼前狐狸、兔子藏身的洞窟,曾經是埋葬多少英雄豪傑的墳墓。當年魏蜀吳三國鼎立,表面上十分穩固,卻不久都被先後消滅了。如今在墓中的,誰知道他曾是魏的英雄呢?或晉的英雄呢?
【落梅風】天教你富,莫太奢,沒多時、好天良夜。富家兒更做道你心似鐵,爭辜負了錦堂風月。
語譯:上天教你富有時,你不要太過貪求無厭,因為人生的美好日子並沒有多久,應該及時享樂。富貴人家即使你的心像鐵一般硬,捨不得花錢,又怎能辜負了富貴的生活和美好的時光?
【風入松】眼前紅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車。不爭鏡裡添白雪,上床與、鞋履相別。休笑巢鳩計拙,葫蘆提一向裝呆。
語譯:眼前火紅的夕陽又向西邊斜落,就像滑坡的車兒急急滾下。不僅是鏡子裡的我增添了的白髮,而且告別鞋子上床睡後,也不知道明天能否再穿上它。別笑鳩占用鵲的巢主意低下,我何妨就一直糊里糊塗裝呆賣傻。
【撥不斷】利名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牆頭缺。更那堪竹籬茅舍。
語譯:不追求名利,不評論是非,一切紛擾的俗務都不會惹上門來。綠樹剛剛適合遮住屋角,青山正好可以彌補牆頭的缺口。更加上有竹籬圍繞的茅屋可安居屋呢!
【離亭宴帶歇指煞】蛩吟罷一覺才寧貼,雞鳴時萬事無休歇。何年是徹?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時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分紫蟹,煮酒燒紅葉。想人生有限杯,渾幾個重陽節?人問我頑童記者,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
語譯:蟋蟀聲停止的深夜,才安穩睡著;但雞方鳴天剛亮就起來,又有許多事情忙碌不停,要到那一年才停止呢?看那一群一群緊密搬運食物的螞蟻,像排戰陣一樣;飛來飛去嗡嗡不停的蜜蜂,非常繁忙的在採花釀蜜;鑽來鑽去慌亂飛舞的蒼蠅,盲目地在爭食血漬;人類爭名奪利和這些景象有何差別呢?所以要學裴度隱居綠野堂,不問世事;要像陶淵明和白蓮社的僧人、居士來往,超脫俗塵。我喜歡秋天來臨時做那些愉快的事情:採摘帶露的菊花釀酒,烹煮分食霜後肥美的紫蟹,享受用紅葉燒煮的美酒。想一想人生數十年,這麼有限,全部可過幾個重陽節?即使每逢重陽節都喝酒,又能喝多少杯呢?「假如有人來訪,小僮僕!你要記住,即使是像孔融這樣好客的,也推說:『馬東籬喝醉了,不能見客。』」
題旨:以帝王、豪傑、富者最後皆入土,描述人生短促,及時行樂的人生觀。
(五)關漢卿雜劇欣賞
竇娥冤(第三折) 關漢卿
〔外扮監斬官上,云〕下官監斬官是也。今日處決犯人,著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來人閒走。〔淨扮公人,鼓三通,鑼三下科。劊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帶枷上,劊子云〕行動些,行動些,監斬官去法場上多時了。〔正旦唱〕
【正宮端正好】沒來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憲,叫聲屈動地驚天。頃刻間遊魂先赴森羅殿,怎不將天地也生埋怨。
【滾繡毬】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劊子云〕快行動些,誤了時辰也。〔正旦唱〕
【倘秀才】則被這枷紐的我左側右偏,人擁的我前合後偃,我竇娥向哥哥行有句言。
〔劊子云〕你有什麼話說?〔正旦唱〕前街裡去心懷恨,後街裡去死無冤,休推辭路遠。〔劊子云〕你如今到法場上面,有什麼親眷要見的,可教他過來,見你一面也好。〔正旦唱〕
【叨叨令】可憐我孤身隻影無親眷,則落的吞聲忍氣空嗟怨。〔劊子云〕難道你爺娘家也沒的?〔正旦云〕止有個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應去了,至今杳無音信。〔唱〕蚤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劊子云〕你適才要我往後街裡去,是什麼主意?〔正旦唱〕怕則怕前街裡被我婆婆見。〔劊子云〕你的性命也顧不得,怕他見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見我披枷帶鎖赴法場餐刀去呵,〔唱〕枉將他氣殺也麼哥,枉將他氣殺也麼哥。告哥哥,臨危好與人行方便。
〔卜兒哭上科,云〕天那,兀的不是我媳婦兒!〔劊子云〕婆子靠後。〔正旦云〕既是俺婆婆來了,叫他來,待我囑咐他幾句話咱。〔劊子云〕那婆子,近前來,你媳婦要囑咐你話哩。〔卜兒云〕孩兒,痛殺我也!〔正旦云〕婆婆,那張驢兒把毒藥放在羊腸兒湯裡,實指望藥死了你,要霸占我為妻。不想婆婆讓與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藥死了。我怕連累婆婆,屈招了藥死公公,今日赴法場典刑。婆婆,此後遇著冬時年節,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漿水飯,瀽半碗兒與我吃,燒不了的紙錢,與竇娥燒一陌兒,則是看你死的孩兒面上。〔唱〕
【快活三】念竇娥葫蘆提當罪愆,念竇娥身首不完全,念竇娥從前已往幹家緣,婆婆也,你只看竇娥少爺無娘面。
【鮑老兒】念竇娥伏侍婆婆這幾年,遇時節將碗涼漿奠;你去那受刑法屍骸上烈些紙錢,只當把你亡化的孩兒薦。〔卜兒哭科,云〕孩兒放心,這個老身都記得。天那,兀的不痛殺我也!〔正旦唱〕婆婆也,再也不要啼啼哭哭,煩煩惱惱,怨氣沖天。這都是我做竇娥的沒時沒運,不明不闇,負屈銜冤。
〔劊子做喝科,云〕兀那婆子靠後,時辰到了也。〔正旦跪科〕〔劊子開枷科〕〔正旦云〕竇娥告監斬大人,有一事肯依竇娥,便死而無怨。〔監斬官云〕你有什麼事?你說。〔正旦云〕有一領淨席,等我竇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練,掛在旗槍上,若是我竇娥委實冤枉,刀過處頭落,一腔熱血休半點兒沾在地下,都飛在白練上者。〔監斬官云〕這個就依你,打什麼不緊。〔劊子做取席科,站科,又取白練掛旗上科〕〔正旦唱〕
【耍孩兒】不是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願,委實的冤情不淺;若沒些兒靈聖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等他四下裡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劊子云〕你還有甚的說話,此時不對監斬大人說,幾時說那?〔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竇娥委實冤枉,身死之後,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竇娥屍首。〔監斬官云〕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衝天的怨氣,也召不得一片雪來,可不胡說!〔正旦唱〕
【二煞】你道是暑氣暄,不是那下雪天,豈不聞飛霜六月因鄒衍。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綿,免著我屍骸現;要什麼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
〔正旦再跪科,云〕大人,我竇娥死的委實冤枉,從今以後,著這楚州亢旱三年。〔監斬官云〕打嘴!哪有這等說話!〔正旦唱〕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憐。不知皇天也肯從人願。做什麼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孝婦冤。如今輪到你山陽縣,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難言。
〔劊子做磨旗科,云〕怎麼這一會兒天色陰了也?〔內做風科,劊子云〕好冷風也!〔正旦唱〕
【煞尾】浮雲為我陰,悲風為我旋,三樁兒誓願明題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飛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間才把你個屈死的冤魂這竇娥顯。
〔劊子做開刀,正旦倒科〕〔監斬官驚云〕呀!真個下雪了,有這等異事!〔劊子云〕我也道平日殺人,滿地都是鮮血,這個竇娥的血都飛在那丈二白練上,並無半點落地,委實奇怪。〔監斬官云〕這死罪必有冤枉。早兩樁兒應驗了,不知亢旱三年的說話,准也不准!且看後來如何。左右,也不必等待雪晴,便與我抬他屍首,還了那蔡婆婆去吧。〔眾應科,抬屍下〕
注釋:外:多扮演老年男子。
淨:俗稱「大花臉」,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異之處的人物。
正旦:元雜劇每本戲只有一個主角,男主角稱「正末」,女主角稱「正旦」。
盜跖顏淵:都是春秋時代的人。盜跖是一個當時所謂的「大盜」。顏淵是一個當時所謂的「賢者」,家裡很窮,年歲不大就短命死了。後來常用他們作為壞人和好人的典型。
行:宋、元語言裡,在人稱、自稱之後用「行」字,如哥哥行,他行,我行等,都是用以指示方位的;就是哥哥那邊,他那邊,我這邊的意思。
也麼哥:語尾助詞,有聲無義。
瀽:潑、倒。
一陌兒:陌通百;一陌兒,就是一百張或一串。
葫蘆提:含胡籠統,糊裡糊塗,馬馬虎虎。或作「葫蘆題」。
打什麼不緊:或作打什不緊,打什麼緊,不打緊,義均同。就是有什麼要緊,即不要緊的意思。
萇弘化碧:萇弘,周朝的大夫。碧,青綠色的美石。古代神話:萇弘被殺以後,蜀人把他的血藏起來,三年,血變成碧。
望帝啼鵑:古代神話:蜀王杜宇,號望帝,死後,魂化為杜鵑鳥,日夜悲鳴,聲音非常淒厲。
飛霜六月因鄒衍:鄒衍,戰國時人。相傳,他對燕惠王很忠心,被人誣害下獄,他仰天大哭,夏天五月裡,天竟下霜。後來常用這個故事代表冤獄。
六出冰花:即雪花。它的結晶體多為六瓣,所以又叫做「六出花」。
素車白馬:東漢時,范式和張劭友好,張劭死了,范式從很遠的地方乘著白車白馬去弔喪。後來常用這四個字,代表弔喪、送葬的意思。
斷送:有送、葬送、度過等義。這裡是送的意思。
東海曾經孝婦冤:漢代傳說:東海有一寡婦周青,對婆婆很孝順。婆婆因事自縊死了,周青被誣告,臨刑時,她指著車上的長竹竿對人說:我若是真有罪,被斬後,血往下流;否則,血就沿著竹竿逆流上去。行刑之後,血果然逆流而上。於是東海一帶,三年枯旱不雨,後來于公替她雪冤,才又下雨。
說明:《竇娥冤》全劇四折一楔子,其中第三折,處處可見作者精湛的藝術手法,集驚心動魄之勢,將悲劇衝突推向最高峰,呈現的則是對是非不分的獄政現實發出激烈的抨擊。
十一、相關名句
(一)「秋」相關名句
1.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屈原‧九歌‧湘夫人)
〔語譯〕秋風微微吹拂,洞庭湖水微波泛動,湖畔枯黃的樹葉隨風掉落。
2.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宋玉‧九辯)
〔語譯〕眞悲傷啊秋天的秋氣!寂寞蕭條的樣子啊,草木隨風搖落且變得衰黃,淒涼的感覺好像人在遠行之中,登山臨水送別歸人。(憭栗:淒涼。憭,音ㄌㄧㄠˇ)
3.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漢武帝‧秋風辭)
〔語譯〕陣陣秋風吹起,白雲也隨之而飛;枯黃凋落的木葉紛紛飄墜,大雁也往南歸去。
4.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三國‧魏‧曹丕‧燕歌行)
〔語譯〕秋風蕭蕭吹著,天氣逐漸轉涼;草木凋零,露水也化為秋霜。
5.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唐‧王績‧野望)
〔語譯〕每棵樹木都著上濃濃秋色,每座山都染上了夕陽餘暉。
6.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
〔語譯〕孤獨的野鴨在晚霞中飛翔,遠遠望去,秋水碧而連天,長空藍而映水,形成一色。(鶩:野鴨。)
7.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語譯〕秋日山明水淨,秋夜寒霜布滿天地,樹林間,深紅色與淺黃色的葉子相互交錯。
8.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唐‧劉禹錫‧秋詞二首)
〔語譯〕試著登上高樓欣賞秋景,因為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使人清高有風骨,哪像春色使人發狂。(嗾:音ㄙㄡˇ,慫恿。)
9.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宋‧蘇軾‧贈劉景文)
〔語譯〕一年裡最美好的景色,你要記住,不是繁花盛開的春天,而是橙子將黃,橘子猶綠的季節。(橙黃橘綠時:指秋冬之交的時節。)
(二)「懷古興嘆」相關名句
1.登樓北望思王粲,高臥東山憶謝安,悶來長鋏為誰彈?當年射虎,將軍何在?冷淒淒、霜凌古岸。(張可久‧賣花聲‧客況)
〔語譯〕登上高樓北望,我想起了當年不得志的王粲;賦閒家居,我又想起了當年隱居於東山的謝安;心思苦悶,就想起了當年寄食孟嘗君門下的馮諼,他彈鋏而歌有人賞識,我又向誰去彈呢?再想想那能射虎、能用兵的李廣,如今又在哪裡?只剩下冷冷清清的、霜雪侵凌的霸陵河岸,亙古如斯。
2.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望西都,意踟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語譯〕秦嶺山脈的群峰,像是向這裡匯聚;黃河波濤洶湧,彷彿在發怒逞威。山河裡一層外一層,把這潼關拱衛。我遙望長安城,意緒低徊。我所經過的這塊土地上,秦朝、漢代都曾起造過宮室巍巍,可悲的是這些數以萬計的宮殿樓臺,如今統統化作塵土。朝代興起,是百姓受苦;朝代滅亡,還是百姓受苦!
(三)描寫春天的名句
1.這櫻花,一堆堆,一層層,好像雲海似地,在朝陽下緋紅萬頃,溢彩流光。當曲折的山路被這無邊的花雲遮蓋了的時候,我們就像坐在十一只首尾相接的輕舟之中,凌駕著駘蕩的東風,兩舷濺起嘩嘩的花浪,迅捷地向著初升的太陽前進!(冰心‧櫻花贊)
2.前幾天種的素心蘭,已經開了幾朵,淡綠色的瓣兒,襯了一顆朱紅色的花心,風致真特別,即所謂「冰潔花叢豔小蓮,紅心一縷更嫣然」了。同時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噴鼻醒腦,平板的周遭,立刻湧起波動,春神的薄翼,似乎已扇動了全世界凝滯的靈魂。(廬隱‧窗外的春光)
3.故鄉的三月,是田園詩中最美的段落。桃花笑靨迎人,在溪邊山腳,屋前籬落,濃淡得宜,疏密有致,盡你自在流連,盡情欣賞。冬眠的草木好夢初醒,抽芽,生葉,嫩綠新翠,嫵媚得像初熟的少女,不似夏天的蓊蓊鬱鬱,少婦式的豐容盛髻。油菜花給遍野鋪滿黃金,紫雲英染得滿地妍紅,軟風裡吹送著青草和豌豆花的香氣,燕子和黃鶯忘憂的歌聲……(柯靈‧故園春)
4. 春天必然曾經是這樣的:從綠意內斂的山頭,一把雪再也撐不住了,噗嗤的一聲,將冷臉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從雲端唱到山麓,從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籬落,唱入一隻小鴨的黃蹼,唱入軟溶溶的春泥──軟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樣嬌,那樣敏感,卻又那樣混沌無涯。一聲雷,可以無端地惹哭滿天的雲,一陣杜鵑啼,可以鬥急了一城杜鵑花,一陣風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則則白茫茫、虛飃飃說也說不清、聽也聽不清的飛絮,每一絲飛絮都是一棵柳的分號。反正,春天就是這樣不講理、不邏輯,而仍可以好得讓人心平氣和。 (張曉風‧春之懷古)
十二、測驗卷資料補充
A卷(第11回)
18~20題組:
挂絕壁松枝倒倚,落殘霞孤鶩齊飛。四圍不盡山,一望無窮水,散西風滿天秋意。滿天秋意,夜靜雲帆月影低,載我在瀟湘畫裡。 (盧摯〈沉醉東風‧秋景〉)
語譯:松枝倒掛在峭壁上,孤單的野鴨斜飛入雲,好像和殘霞一齊飛向天際。四周有數不盡的山,一望無際的水,在西風之中,滿天瀰漫著秋意。靜靜的夜晚,一隻船雲帆高掛,悠悠前行,載著我駛入如畫的瀟湘景色之中。
十三、歷屆試題精選
(一)備課資源
1.白先勇改編湯顯祖《牡丹亭》搬上舞臺,是近期藝文界的盛事。《牡丹亭》向以辭藻優美、情致深婉著稱,下列《牡丹亭》的文句,運用景物對比手法,藉春色難留寓託青春易逝的選項是 (A)閒凝眄,生生燕語明如翦,嚦嚦鶯歌溜的圓 (B)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C)遍青山啼紅了杜鵑,荼蘼外煙絲醉輭,春香呵,牡丹雖好,他春歸怎占的先 (D)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93指考〕
答案:(D)
解析:題文要點為(1)技巧:運用景物「對比」手法;(2)內容:藉春色難留寓託春易逝。故選(D),因「奼紫嫣紅」與「斷井頹垣」符合景物對比要求;後二句寫面對春光無限的良辰美景,自己卻嘆青春虛度。(賞心樂事不知落在誰家院中?卻不在我家。)另:(A)寫眼中所見春景,鶯歌燕語。(B)庭園中人都輕易讓春光消逝,不知珍視。(C)春天開遍杜鵑、荼蘼,但是牡丹花卻趕不上在春歸前開放,感傷春逝。此三選項不符合內容要求,且均未使用對比手法。
‧本題測驗目標為修辭之辨識能力。牡丹亭為本課選文。
2.下列是某位考生針對「韻文」所做的歸納整理,其中正確的選項是 (A)襯字:古詩、近體詩沒有襯字,散曲有襯字 (B)對仗:古詩不一定要有,近體詩則一定要有 (C)押韻:賦可以頻頻換韻,近體詩通常一韻到底 (D)每句字數:古詩是四言,近體詩是五言或七言 (E)句內平仄:近體詩、詞都講究,賦、散曲不講究。 〔93指考〕
答案:(A)(C)
解析:(B)近體詩中只有「律詩」一定要對仗。(D)古詩多五、七言,但亦有四言、雜言者。(E)近體詩、詞、散曲都講究句中平仄的協調。
‧本題測驗目標為重要國學文化常識。「曲」為本課體裁。
3.以下為兩首元曲:(甲)楚霸王,漢高皇,龍爭虎鬥幾戰場。爭弱爭強,天喪天亡,成敗豈尋常?一個福相催先到咸陽,一個命將衰自刎烏江。江山空寂寞,宮殿久荒涼。君試詳,都一枕夢黃粱。(馬謙齋〈塞兒令‧楚漢遺事〉)(乙)登樓北望思王粲,高臥東山憶 ,悶來長鋏為誰彈?當年射虎,將軍何在?冷凄凄霜凌古岸。(張可久〈賣花聲‧客況〉)下列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A)(甲)之「都一枕夢黃粱」,用「南柯一夢」的典故 (B)(乙)之「高臥東山」,所憶的對象是謝安 (C)(乙)之「悶來長鋏為誰彈」,用「馮諼客孟嘗君」的典故 (D)(乙)之「射虎將軍」,指漢代名將李廣。 〔94指考〕
答案:(A)
解析:(A)用的是「黃粱一夢」的典故,非「南柯一夢」,雖然兩者故事涵義相近,但用典仍不能稱上相同。(D)射虎將軍指的是漢代名將李廣。李廣英勇善戰,戰功彪炳,卻始終未得封侯,一生中還多次被貶及免職。
‧本題測驗目標為閱讀作品的辨識能力;判讀資料能力。(乙)為本課作者張可久作品。
4.美學家說:「感覺是我們進入審美經驗的門戶。」因此,文學家多善用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膚覺等意象,藉以引起讀者的聯想,激動讀者的情緒。下列作品中運用上述感覺意象三種以上(含三種)的選項是 (A)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裡長(王昌齡〈送魏二〉) (B)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秦觀〈踏莎行〉上片) (C)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遊女帶香偎伴笑,爭窈窕,競折團荷遮晚照(李珣〈南鄉子〉) (D)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蔣捷〈虞美人〉) (E)風飄飄,雨瀟瀟,便做陳摶也睡不著,懊惱傷懷抱。撲簌簌淚點拋。秋蟬兒噪罷寒蛩兒叫,淅零零細雨灑芭蕉(關漢卿〈雙調‧大德歌〉)。 〔96指考〕
答案:(A)(B)(C)
解析:(A)「香」為嗅覺;「涼」為膚覺;「聽清猿」為聽覺;餘為視覺。(B)「寒」為膚覺;「杜鵑聲」為聽覺;餘為視覺。(C)「棹歌」為聽覺;「香」為嗅覺;餘為視覺。(D)只有「聽雨」及「斷雁叫」的聽覺,以及視覺。(E)只有各種聲音的聽覺以及視覺。
語譯:(A)江樓餞別,我和你喝得酩酊大醉,秋風陣陣,送來滿鼻桔柚的芳香。入得船來,一身瀟湘冷雨,我渾身發顫,心頭更是無限淒涼。不知在你無盡的旅程終點,也即在那遙遠、遙遠的瀟水、湘江,當你午夜夢回,聽到深山裡傳來清幽的猿聲,是否覺得分外悠長?(B)大霧瀰漫,不見樓臺所在;月光迷濛,渡口方位也難以分辨,我極目遠望,不知桃源能自何處尋起。更難堪的是獨身居處客舍之中,要忍受滿室料峭春寒,一到傍晚,杜鵑更聲聲啼喚「不如歸去」。(C)乘著彩船划過蓮塘,船歌驚起沉睡的鴛鴦。出遊的女子帶著香氣,相依相偎地談笑著,爭相表現窈窕的姿態,還玩鬧著折下圓圓荷葉遮住夕照。(D)少年時的我,總是在充滿歡笑的歌樓上,聽著淅瀝的雨聲,伴著我的是給燭光烘照得昏紅的羅帳。然而到了中年,我卻是勞苦的奔走在異鄉的船上,聽著雨點打在船篷的聲音,面對著遼闊的江水,和壓得低低的雲層。有時雨聲中,還夾雜著幾聲離群的孤雁劃破西風的淒涼叫聲呢!而現在,我竟然是在寧靜的僧廬下,聽著瀟瀟的雨聲。我的鬢髮都已斑白了,也領悟到人世間的悲傷、歡笑、離別、相聚只不過是一場無情的變化。此時,整夜傾聽雨聲,點點滴滴的打在階前。(E)風雨飄零,瀟瀟作響,即使是睡仙陳摶也難以入睡。因為懊悔煩惱,傷心不已,使得淚珠撲簌簌落下。秋蟬吵完,接著蟋蟀鳴叫,喧鬧整夜,還有細雨灑在芭蕉葉上,淅淅零零的聲音,更增愁緒。
‧本題測驗目標為修辭之辨識能力。(E)為本課選文。
5.下列關於詞、曲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北曲的四聲是平、上、去、入 (B)詞、曲原可入樂,都屬音樂文學 (C)相對於詞而言,曲的語言比較通俗、淺顯、自然、接近口語 (D)一般來說,詞不能隨意增加襯字,曲可以有襯字,而曲的襯字大都用在句尾 (E)詞、曲的句式,在其格律內可以長長短短,不必通首都是四言、五言或七言。 〔96指考〕
答案:(B)(C)(E)
解析:(A)北曲盛行於元朝,元朝入聲已經消失。(D)曲的襯字大都用於句首與句中。
‧本題測驗目標為重要國學文化常識。「曲」為本課體裁。
6.早期的散曲頗受北方民歌影響,文句直率質樸,以通俗化、口語化為特點。下列散曲,風格明顯符合上述特質的選項是 (A)獨自走,踏成道,空走了千遭萬遭。肯不肯疾些兒通報,休直到教耽擱得天明了 (B)舊酒沒,新醅潑,老瓦盆邊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閒吟和,他出一對雞,我出一個鵝,閒快活 (C)掛絕壁枯松倒倚,落殘霞孤鶩齊飛。四周不盡山,一望無窮水。散西風滿天秋意。夜靜雲帆月影低,載我在瀟湘畫裡 (D)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E)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99指考〕
答案:(A)(B)
解析:(A)本曲用詞通俗化、口語化,如「獨自走,踏成道」,情感的表達亦直率質樸。為正答。出自白樸〈雙調‧得勝樂〉。譯:自己一個人走,走成了一條路,卻白白走了千萬遍。可不可以快一點通知稟報,不要一直延誤到天亮了。(B)前三句以淺白的口語顯示酒源不斷,可痛快暢飲;接著交代和誰喝酒,準備了什麼,最後「閒快活」一句直接表述心情,亦顯現整首曲的風格。符合散曲前期文句直率質樸的特點,為正答。出自關漢卿〈四塊玉〉。譯:老酒喝光了,再倒新釀的酒。就在老瓦盆邊痛快地乾杯,談笑風生,跟山上和尚以及鄉野老人悠閒自在地吟詩唱和。他宰殺兩隻雞,我宰殺一隻鵝,大夥兒在一起吃吃喝喝,多麼閒適快活!(C)本曲文字清麗,寫景細緻,詩情融於畫意之中,傳達作者悠閒寧靜而略帶蕭瑟的情思,加上兩處用典,不符合元曲前期直率質樸,通俗化、口語化的特色。出自盧摯〈沉醉東風〉。譯:虯曲的枯松倚著絕壁生長,好像倒掛似的,孤零的野鴨也隨著夕陽殘霞飛往天邊。四周圍是連綿不盡的青山,一眼望去是無邊無際的碧水,西風蕭蕭,天地間滿布濃濃的秋意。夜已悄靜,月影低垂,映照著高掛白帆的小船,載著我悠遊在江上,彷彿置身在如畫的瀟湘美景之中。(D)本曲語言典雅清麗,如開頭兩句,對仗工整,色彩明豔;情意寄於言外,漁夫以鷗鷺為友,可見高潔不群,反襯人世奸詐狡猾、沒有忘機友可尋。未符元曲直率質樸,通俗化、口語化的特色。出自白樸〈沉醉東風〉。譯:黃蘆生長岸邊,白蘋漫生渡口,綠色楊柳飄拂堤上,粉紅蓼花滿是灘頭。雖然沒有捨命的至交,但卻不乏忘機的朋友:點綴在秋江碧水上的白鷺、沙鷗。煙波江上不識一字的釣魚老翁,傲氣十足地鄙視人間的萬戶侯!(E)這首曲表現了作者看破世情、詩酒自娛的恬淡情懷。風格清麗典雅,講究格律音韻,著力於鍛字煉句,如從「夢、倦、蔓草、寒鴉」轉至「書、山、釀酒、煎茶」,意象變化生動曲折而意旨凸顯,未符元曲直率質樸,通俗化、口語化的特色。出自張可久〈人月圓〉。譯:千古以來,歷史的得失榮辱、興亡盛衰都不過是一場繁華的美夢。東奔西走、宦遊天涯,以詩人的眼光來看,怎不心生厭倦?孔子的墓地樹林高大無比,吳王的宮殿蔓草叢生,楚王的宗廟更棲息著寒鴉。我還有幾間古樸的草屋茅房可棲身,萬卷詩書可隨意欣賞,就投身村屋安享晚年吧。山中優遊自在,做什麼事呢?採松花釀成美酒、取春水煎煮茗茶吧!
‧本題測驗目標為重要國學及文化常識。散曲概念、常識。
(二)延伸補充
7.王實甫《西廂記》:「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柳絲長玉驄難繫,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暉。」其中「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暉」所表達的情感是 (A)懊悔年少蹉跎,白首無成 (B)憂心時間已晚,不及動身 (C)渴望時光停留,多作相聚 (D)慨嘆相見恨晚,造化弄人。 〔92指考〕
答案:(C)
解析:由「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可見兩情繾綣,願長相聚首,所以「恨不得倩疏林挂住斜暉」,恨不得請疏林把斜暉掛住,使夕陽永不西沉,時間為兩人停格,可以永不分離,答案為(C)。
8.「用典」是古典詩詞常見的表現方式。下列關於各詩詞句子用典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天子三章傳,陳王七步才」用「曹植」的典故 (B)「嘆鳳嗟身否,傷麟怨道窮」用「孔子」的典故 (C)「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用「白居易」的典故 (D)「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用「白樸」的典故 (E)「靈均標致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更懷椒醑」用「屈原」的典故。 〔92指考〕
答案:(A)(B)(E)
解析:(A)陳王,即陳思王曹植。(B)「嘆鳳傷麟」指孔子,論語中曾記載接輿勸孔子:「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也。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即嘆鳳。孔子的《春秋》絕筆於獲麟,因麒麟出,人不識而殺之於道,孔子傷麟而絕筆。(C)指王昭君,而非白居易。(D)引用白樸的散曲〈沉醉東風‧漁父詞〉,未用白樸的典故。(E)靈均為屈原的字。
9.古人常以流水比喻時間不停地消逝,例如孔子就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之嘆。下列同樣是感嘆時間流逝的選項為 (A)水流心不競,雲在意俱遲 (B)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C)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D)悵望西溪水,潺湲奈爾何。不驚春物少,只覺夕陽多 (E)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93學測〕
答案:(D)(E)
解析:(A)生活閒適自得。江水如此滔滔,好像為了何事爭相向前奔流。出自杜甫〈江亭〉。語譯:而我此時卻心情平靜,無意與流水相爭。白雲在天上移動,那種舒緩悠閒,與我此時的閒適心情沒有兩樣。(B)描繪山水流長壯闊。出自王維〈漢江臨眺〉。語譯:江水滔滔遠去,好像直流到那遠方的天地之外;遠處重重青山,隱約朦朧,時隱時現,若有若無。(C)描寫秋原旅人的悲涼情懷。出自馬致遠〈天淨沙‧秋思〉。語譯:夕照下的枯藤舉附在老樹上,樹頭幾點寒鴉。地上一曲清溪,溪上架著小橋。不遠處便是數椽幽靜的茅屋。在蒼涼寂寥的古道,吹拂著蕭瑟悲涼的西風,旅人騎著疲憊無力的馬,在蒼然暮色中,孤獨地走向天涯異域,引起悠悠哀愁。(D)由溪水描寫時間流逝,進而感慨青春不再。出自李商隱〈西溪〉。語譯:惆悵地看著西溪的流水潺潺流著,又能對它如何?不怕春天的美麗逐漸遞減,只覺得對夕陽的感慨愈來愈多。(E)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以髮絲轉白,喻人生短促。出自李白〈將進酒〉。語譯:你沒有看見黃河的水,從高高的天上奔流下來,一直向東奔流到海就沒回來?你沒有看見高堂上有人看著明亮鏡子裡的白髮而悲傷,在早晨還是烏溜溜的頭髮,到傍晚竟然就成白髮?
10.今日常用的語詞,有些是出自古典小說或戲曲故事,如「空城計」即來自《三國演義》。下列文句「 」中語詞,與其後出處搭配正確的選項為 (A)我最喜歡當「紅娘」了,我來介紹你們認識吧/《西廂記》 (B)他「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在全國比賽中獲得冠軍/《三國演義》 (C)歷史告訴我們,吏治不清之時,人民會「揭竿起義」/《水滸傳》 (D)放心,任憑他怎麼油滑,也「翻不出如來佛手掌心」/《西遊記》 (E)這次到了巴黎,真可說是「劉姥姥進大觀園」,大開眼界/《紅樓夢》。 〔93學測〕
答案:(A)(B)(D)(E)
解析:(A)「紅娘」是雜劇《西廂記》中女主角崔鶯鶯的婢女,劇中為張生與鶯鶯穿針引線,傳達愛意。(B)「過五關斬六將」,為《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中關羽過關斬將的故事。(C)「揭竿起義」,當出自賈誼〈過秦論〉,描述陳勝、吳廣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D)「翻不出如來佛手掌心」,指《西遊記》第七回中孫悟空雖能七十二變,卻無法勝過如來佛。(E)「劉姥姥進大觀園」,乃《紅樓夢》第四十回中敘述劉姥姥到賈府大觀園大開眼界的故事。
11.家住西秦,賭博藝隨身。花柳上,鬥尖新。偶學念奴聲調,有時高遏行雲。蜀錦纏頭無數,不負辛勤。 數年來往咸京道,殘杯冷炙漫消魂。衷腸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見採,不辭徧唱〈陽春〉。一曲當筵落淚,重掩羅巾。(晏殊〈山亭柳‧贈歌者〉) 〔93指考〕
(1)下列文句的解釋,正確的選項是 (A)「賭博藝隨身」:擅長賭博,喜歡隨處與人較量 (B)「花柳上,鬥尖新」:歌舞技藝走在流行的尖端 (C)「蜀錦纏頭無數」:嫁入豪門,衣食侈靡,揮霍無度 (D)「殘杯冷炙漫消魂」:回歸平淡,殘羹冷飯也甘之如飴。
(2)詞中「歌者」的遭遇,與下列何者最接近 (A)白居易〈琵琶行〉的琵琶女 (B)馬致遠《漢宮秋》的王昭君 (C)曹雪芹《紅樓夢》的林黛玉 (D)劉鶚《老殘遊記》的白妞。
答案:(1)(B) (2)(A)
解析:(1)(A)熟諳賭博技術。(C)演唱後,收到的賞賜很多。〈琵琶行〉:「五陵年少爭纏頭」,「纏頭」指對歌伎舞女之賞賜。(D)喻繁華已逝,曲終人散的冷清傷感。
(2)本詞上片寫青春得意的年少往事;下片寫繁華消逝,人情冷落的感傷。故與(A)琵琶女有相同遭遇及感受(由「一曲紅綃不知數」到「門前冷落車馬稀」)。(B)《漢宮秋》中的王昭君是遠嫁和番後,漢元帝思念甚深的人物。(C)《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是聰明、多愁善感的形象。(D)《老殘遊記》中的白妞,歌藝佳,形象清新。
語譯:我(歌者)家住西秦,身懷多種才藝,能與人競爭。在歌舞上,能有新花招而勝過他人,有時我隨便唱念奴的歌,能讓天空雲朵停下諦聽。平日獻唱,總能獲得無數的賞賜,不枉費苦練。 這些年來往來於咸陽間,吃些剩菜剩飯只能顧影自憐。我的一生要託付何人?若有知音接納我,我將毫無保留演唱〈陽春〉〈白雪〉曲。但如今卻只能在這冷清的筵席哼唱,唱完就哭了,淚珠一擦再擦。
12.霹靂布袋戲常藉詩句介紹人物的特徵,如「素還真」是:「半神半聖亦半仙,全儒全道是全賢。腦中真書藏萬卷,掌握文武半邊天」。這種做法,可溯自元雜劇的人物上場詩。下列上場詩,適合介紹「貪邪狡詐之徒」的選項是 (A)我做將軍有志分,上陣使條齊眉棍。別人殺的軍敗了,我揀前頭打贏陣 (B)人道公門不可入,我道公門好修行。若將曲直無顛倒,腳底蓮花步步生 (C)皆言桃李屬春官,偏我門牆另一般。何必文章出人上,單要金銀滿秤盤 (D)三尺龍泉萬卷書,老天生我竟何如。山東宰相山西將,彼丈夫兮我丈夫 (E)別人笑我做奸臣,我做奸臣笑別人。我須死後纔還報,他在生前早喪身。 〔93指考〕
答案:(A)(C)(E)
解析:題文要求選出貪、邪、狡、詐之徒。(A)由「別人殺的軍敗了,我揀前頭打贏陣」,可見此人貪生、怕死,卻想居功。(B)由二、三句可見此人好修行,知是非。(C)由三、四句可見此人,心中只想要富貴,無心於學問。(D)可見此人好讀書,且有將相之志。(E)此人以身為奸臣為傲,毫無羞恥心。
13.王國維《宋元戲曲史》:「古代文學之形容事物也,率用古語,其用俗語者絕無。又所用之字數亦不甚多。獨元曲以許用襯字故,故輒以許多俗語,或以自然之聲音形容之。此自古文學上所未有也。」如《西廂記》之〈得勝令〉:「驚覺我的是□□□竹影走龍蛇,虛飄飄莊周夢蝴蝶,□□□促織兒無休歇,韻悠悠砧聲兒不斷絕,□□□傷別。急煎煎好夢兒應難捨,冷清清的咨嗟,嬌滴滴玉人兒何處也?」上文□□□處的詞語,依序最適合填入的選項是 (A)顫巍巍╱絮叨叨╱痛煞煞 (B)痛煞煞╱絮叨叨╱顫巍巍 (C)絮叨叨╱顫巍巍╱痛煞煞 (D)顫巍巍╱痛煞煞╱絮叨叨。 〔95指考〕
答案:(A)
解析:疊字形容詞的使用,有各種習慣的屬性,比如形容「竹影」,當然只能用「顫巍巍」(音ㄓㄢˋ ㄨㄟˊ ㄨㄟˊ,意指搖曳的樣子);形容「促織兒」無休歇地啼叫,只能用「絮叨叨」(音ㄒㄩˋ ,形容言語瑣碎囉嗦);形容「傷別」情緒,也只可能是「痛煞煞」。題幹語譯:讓我驚醒的是如龍蛇走動般搖曳的竹影,那虛飄飄的模樣令我有如莊周夢蝶般,不知今夕何夕!促織無休歇地啼叫,連遠處似有似無的砧聲也不曾斷絕,勾起那令我痛煞的傷別離緒。那倉促的好夢叫我難捨難棄,眼前這冷清清的景狀令我不勝唏噓,那嬌滴滴的玉人呀,她究竟在何方?
14.閱讀下列散曲,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平生淡泊。雞兒不見,童子休焦。家家都有閒鍋灶,任意烹炰。煮湯的貼他三枚火燒(一種烤餅),穿炒的助他一把胡椒,倒省了我開東道。免終朝報曉,直睡到日頭高。」(王磐〈滿庭芳〉) (A)平聲韻與仄聲韻通押 (B)採第三人稱的敘述觀點 (C)情節著重煮雞待客的細節描寫 (D)旨在寬慰童子勿因失雞而自責 (E)以詼諧的口吻塑造雅正蘊藉的曲風。 〔97指考〕
答案:(A)(D)
解析:(A)曲原本就是平仄通押,此處「焦」、「燒」、「椒」、「高」押的是平聲韻;「灶」、「炰」、「道」、「曉」押的是仄聲韻。(B)採第一人稱的敘述觀點。(C)情節著重在雞兒不見之後的快活。(E)本詩詼諧,符合俚俗的曲風。題幹語譯:平生對物質的要求就少,家中養的雞子不見了,童子不必心焦。反正每一家都有閒置的鍋灶,如果那雞子被拿去煮湯,我們就再貼他們三枚烤餅,如果被拿去川炒,不然再加送他們一把胡椒,省了我日後還要當主人招待親友。沒了雞,也免除每朝清晨報曉的啼聲,我也好一直睡到日上三竿。(1火燒:一種圓形麵食,比燒餅硬。2穿:通「川」,一種烹調的方法。3東道:設宴待客之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