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三課 始得西山宴遊記 柳宗元

一、寫作背景

唐順宗永貞元年(西元八○五年),柳宗元因王叔文事件,被貶為永州司馬。自遭貶謫後,柳宗元心情極為抑鬱苦悶,在百無聊賴之餘,到處搜奇攬勝,藉以開拓心胸,得到精神上的解脫,〈永州八記〉就是在這樣的心境下寫成的作品。

〈始得西山宴遊記〉是〈 永州八記 〉的第一篇,作於唐憲宗元和四年(西元八○九年)秋天,西山位於永州西面(今湖南省零陵縣西),旁有瀟水流過。當時,柳宗元貶永州已經四年,他原以為遊遍永州的奇山異水,可是與友人登臨西山後,頓覺天地寬闊,胸懷豁然開朗。這種與大自然渾然一體的感受,是之前遊覽所沒有的。自此之後,柳宗元的心境產生重大的轉折,因此篇名特冠上「 始得 」二字。

以「始得」為題不只是發現,而且是作者覺知感悟到西山覺知到西山不與培塿為類的特出;覺知感悟到人要放下一切「攢蹙累積」、「若垤若穴」的人間不平,才能達到「心凝形釋」,「悠悠乎」、「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與萬化冥合」,而得到真正的宴遊之趣。

 

二、作者介紹

(一)生卒

柳宗元,字子厚,生於唐代宗大曆八年(西元七七三年),卒於唐憲宗元和十四年(西元八一九年),年四十七。河東解縣(今山西省永濟市。解,音ㄒㄧㄝˋ)人,世稱柳河東,柳州刺史任內,政績卓著,深獲百姓愛戴,又稱柳柳州。

 

(二)生平經歷

1.柳宗元自幼聰敏,文章精妙,為同輩推崇。四歲作古賦十四篇,少年時期隨父宦遊大江南北,十三歲時寫〈為崔中丞賀平李懷光表〉,見者稱奇。貞元九年(西元七九三年),登進士第。

 

2.永貞事件:

貞元二十一年(西元八○五年)正月,唐德宗去世,唐順宗即位,任命王叔文、韋執誼執掌朝政,大力從事改革。柳宗元積極投身於改革行列,官部員外郎。王叔文為打擊宦官和藩鎮勢力,積極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成效顯著。然而好景不長,同年八月,宦官和舊官僚強逼唐順宗退位,扶持唐憲宗即位,改元永貞,接著便對革新派進行政治迫害,王叔文的重要幹部全遭貶斥。柳宗元於九月被貶為邵州刺史,十一月又於上任途中加貶為永州司馬。韋執誼、劉禹錫等八人,亦被貶為司馬,史稱「八司馬事件」,亦稱「永貞事件」。

柳宗元在永州擔任司馬之職,前後達十年之久。永州是一個荒煙瘴癘、遍地榛莽的落後地區,居民都為未開化的苗傜。柳宗元與老母及子女,冒風霜抵達任所,借住於龍興寺。司馬官卑事少,柳宗元乃投跡山水,讀書創作,一生著名詩文,大都作於此時,如〈段太尉逸事狀〉、〈封建論〉、〈永州八記〉、〈三戒〉等。

柳宗元與韓愈原已積極從事文體改革運動,貶謫永州期間,仍不停的提倡古文,各地求教信箋,紛飛而至,柳宗元一一裁復,更有不遠千里前來求教,因此柳宗元雖然身處僻地,卻能與全國文士互通聲氣,為文體改革運動奉獻心力。

 

3.元和十年(西元八一五年)正月,被召回京,二月抵長安,宰相武元衡反對重新啟用柳宗元等人,三月又貶為柳州刺史,再度離京。六月抵柳州。當時的柳州,是一個比永州更為荒遠落後的地方,但柳宗元並不灰心,到任後,利用刺史的職權,積極從事各項建設。他努力興利除弊,發展生產,施行教化,造福人民。具體的措施,如釋放奴婢;組織人力,挖掘水井;倡導植樹造林,開墾荒地;修建孔廟,興辦學堂,教民讀書,破除迷信陋習。在短短四年之內,使柳州煥然改觀。

 

4.元和十四年(西元八一九年)十一月八日,柳宗元卒於任所。長慶年間,當地百姓為了感念他的恩德,在羅池建廟奉祀,韓愈有〈柳州羅池廟碑〉記其事。柳宗元卒後,家境蕭條,無以為殮。留下長子柳周六,年四歲,遺腹子柳周七,及二女。幸得觀察使裴行立及舅弟盧遵協助,得以歸葬陝西萬年縣棲鳳原祖塋。

 

(三)文學成就

古文成就

古文運動

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運動的支持者、推廣者。主張「文者以明道」(〈答韋中立論師道書〉),與韓愈並稱「韓柳」。古文風格雄深雅健,並開拓古文題材

山水遊記

柳宗元繼承六朝山水詩文的傳統,以精鍊的筆鋒,清麗的語言,刻劃山水,形象生動,就主觀情感而言,他筆下所描繪的山水,又不是為了客觀欣賞山水而寫山水,而是在描繪的同時,寄寓己之遭遇與悲憤,使山水人格化、感情化。代表作品為〈永州八記〉

寓  言

柳宗元的寓言繼承《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列子》、《戰國策》的傳統,並有新的發展。多以動物為題材,短小警策,意味深遠,筆鋒犀利,或諷刺社會病態,或鞭撻社會各種醜態,或宣洩自己遭受迫害的憤懣不平。使寓言擺脫先秦以來,僅作為論說附庸的地位,發展成一種獨立的文體。如:〈三戒〉、〈蝜蝂傳〉。另外,透過市井小民,描寫世情,具有明確的褒貶、諷諭目的,這些作品突破了傳記文學固有的框架,具有強烈的現實性與思想性,為傳記散文開拓了新生命。如:〈捕蛇者說〉、〈種樹郭橐駝傳〉

詩歌成就

柳宗元詩歌多作於貶謫之後,以山水詩最出色,內容多寓憤世傷時之意。詩風清雋明秀,柳宗元、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唐代山水詩四大家」。

著  作

柳河東集

 

 

三、國學常識

(一)唐宋古文八大家

參見第一冊第三課――師說

 

(二)韓愈、柳宗元比較

 

韓 愈

柳宗元

籍地

中唐,河南河陽

中唐,河東解縣

字號

字退之

世稱( 韓昌黎 

字子厚

世稱( 柳柳州 )、( 柳河東 

諡號

諡號文,世稱韓文公

 

郡望

郡望昌黎,自稱昌黎韓愈

 

仕宦

國子監祭酒、京兆尹、史館修撰、吏部侍郎等職

監察御史、禮部員外郎、永州司馬、柳州刺史

追贈

宋神宗追封為昌黎伯

 

際遇

諫迎佛骨,貶( 潮州刺史 ),

作〈祭鱷魚文〉

行永貞新政,坐王叔文黨,

貶( 永州司馬 ),作〈永州八記〉

思想

‧尊儒術,文以載道,排佛老

‧不顧流俗,抗顏為師

‧博涉諸子,出入儒釋道之間

‧深自隱略,不欲為人師

地位

倡導古文運動,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文評

蘇軾讚韓愈: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

韓愈稱柳文:

雄深雅健,似司馬子長

文風

文以( 載道 )為主,氣魄雄渾,語言精鍊

主張文以( 明道 ),文章雄深雅健、俊潔精奇、沉鬱凝斂、冷峻峭拔

詩風

怪誕奇險

‧疏淡簡樸,幽深冷峻

‧蘇軾稱柳詩: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

著作

昌黎先生集

柳河東集

附註

如果說韓愈文如波濤滾滾的長江大河,偏向壯美的話,則柳文就如淒清悠深的幽篁山澗,具有一種幽靜之美。前人曾評曰:「韓詩如有韻之文,柳文如無韻之詩。」

 

(三)遊記作品

作 者

名 稱

特       色

東漢馬第伯

封禪儀記

隨光武帝登泰山撰,可稱之為遊記文學的始祖,下唐代柳宗元的山水遊記

北魏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

一部極有影響的記遊題材文學作品,以洛陽佛寺四十年的興廢為題,反映一個王朝,乃至一種宗教的演變過程。文筆優美,內涵豐富、史料珍稀

北魏酈道元

水經注

注釋《水經》,並記述全國河道水系的歷史地理專著,四十卷。《水經注》沿用水經因水證地之法,以河水(黃河)和江水(長江)為主線,依自然地理特點,由南向北分述南北朝時全國大小河流1252條,囊括人文、自然地理和歷史資料,引用古文獻430餘種,採錄許多今已失傳的金石碑刻、民間傳說、詩詞歌賦,是具有極高學術價值的散文作品。文筆深峭清麗,精妙優美。唐代李白、柳宗元,宋代蘇軾都極為推崇,柳宗元山水遊記受其很深影響。列四庫史部-地理類

柳宗元

永州八記

是中國遊記散文中的一朵奇葩。刻劃永州山水的形象美、色彩美和動態美,還賦予永州山水以血肉靈魂,把永州山水性格化了。作者認為永州的山水和自己一樣被世人所遺棄和漠視

(真正遊記的定型和繁榮在唐朝)

王安石

遊褒禪山記

前兩段記遊,記敘褒禪山的來歷和登山遊賞的過程。中間兩段借遊賞經歷抒發一番有關治學的議論。最後一段,補敘同遊者的情況

陸游

入蜀記

寫景小品精緻清麗,對沿途風土人情作生動敘述,記錄作者人生經歷,濃厚的身世之感,是部有名的筆記式遊記,也是中國第一部長篇遊記

徐宏祖

徐霞客遊記

古今記遊第一,為日記體遊記散文。自述其遊歷、見聞、遭遇以及抒發情緒、感懷的日記。不僅有地理、歷史方面的價值,更可以從中一覽優美的名勝風光、地形地物

袁宏道

晚遊六橋待月記

山水遊記,清俊秀麗,自成一家。明張岱〈寓山注跋〉:「古人記山水手,太上酈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時袁中郎(宏道)。」

張岱

湖心亭看雪

山水遊記,全篇但用平常文字白描,看似毫不費力,然讀來氣局平闊,意境幽遠,作者寫作功力之深厚,亦可想見。文章由描寫看雪入手,後半則寫舟至亭上,發現竟早有同好雅人於庭中飲酒賞雪,雖是短暫見面之因緣,然心領神會之同好,顯露無遺。文末作者藉舟子茫然不解之喃喃自語作結,益發襯出作者執著余不凡「雅興」之「痴」。

(四)永州八記簡介

1.

始得西山

宴遊記

本文先寫作者貶官後的恐懼心情,接著說明發現西山的經過,通過各種比喻手法極力刻劃西山之美,將個人的身世遭遇與思想情感和山水結合起來,最後則以山色優美使人心凝形釋作結,此次遊山雖已結束,但作者卻反言「遊於是乎始」,留下無窮餘味

情感寄託:以西山自況,寫己藐視群小、卓立不群、超塵拔俗的人格,隱含被棄置、遺世獨立的幽憤

2.

鈷鉧潭記

本文先寫鈷鉧潭的位置、構成和形狀,繼而敘述得潭的始末和改建後潭上的景物,最後歸結於自己的遭遇。其中寫冉水的浚急技巧十分生動,而文中對土人賣潭原因的記述,也間接反映當時的社會問題

情感寄託:水遇險阻之後,不甘屈服,反而更加暴烈。寄託著作者不甘屈服、不受羈束的人格精神

3.

鈷鉧潭西

小丘記

本文主要描寫鈷鉧潭西小丘的風景特色,一方面以擬人和比喻修辭描寫石頭的奇形怪狀,一方面插敘購買和整理小丘的經過,其中還善用排比的句法,塑造鮮活的形象

情感寄託:小丘被棄置在永州,農夫漁父過而陋之,價四百,連歲不能售。以此象徵並感嘆自己的身世遭遇,有如小丘被棄置在荒僻之地,不能為朝廷所用

4.

至小丘西

小石潭記

本文從水聲引入小石潭,除刻劃潭中的山石、草木外,特別描繪水裡的游魚。有靜物的描繪,也有動景的擬喻。並由潭上的幽寂襯托心境的淒清

情感寄託:象徵自己心底光明磊落,但處境寂寞,心情淒愴

5.

袁家渴記

本文以描寫山水、草木為主。文中列舉各種水濱景象與草木生長情況,進而著力摹寫風吹草木的狀貌,用風將水聲、花氣、樹響作一收束,既顯出畫意,造語亦精妙可喜

情感寄託:奇偉高潔、清麗幽雅的風景無人欣賞、了解,長久地被棄置、被埋沒,就如作者自己身懷理想,志在經國,卻被貶於蠻荒

6.

石渠記

本文先寫石渠的大小和泉水的特點,接著寫風吹樹木的景象,著力描摹風搖樹梢所造成的回響,文末敘述整治石渠的情形,並補記旅遊的日期

情感寄託:惜其未始有傳,寄託作者身懷美才,卻棄置於荒僻之地,其幽憤自見

7.

石澗記

本文描寫石澗的形狀、水流石上的聲音和周遭景物,以不同的比喻描寫石頭、澗水和樹木,引出豐富生動的聯想。文末則點出兩種遊賞的路徑,而以「道狹不可窮也」作結,寓說其中樂趣

8.

小石城山記

首段描寫山、石及竹樹,接著寫作者看到這些景物後的感觸,作者借山石的瑰麗,一吐胸中的悶氣

情感寄託以處於偏僻荒涼地理位置的小石城山象徵自己相似的境遇,小石城山有幸遇到欣賞它的柳宗元,而作者自己不知何時才能得人欣賞走出這偏遠之地

 

四、課文深究

第一段:柳宗元在文中先點出了「恆惴慄」的心情,下文又極力鋪寫他醉心於山水之美。自述由「恐懼」轉為「欣喜」的心情,而盡興於山水之樂。因此第一段是以「反筆」入手,以昔日之未始遊,帶出了今日「始得」之涵意。 

        第二、三段:本段最主要是寫遊歷西山的經過與精神感受,由「始指異之」的「 始 」字開展,由正面點出「始得」的真意。柳宗元無意之間發現了西山的奇特,於是開始一連串的登山活動。一行人「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茷」一直攀登到高山頂端才停止,而登上高山後他看到了「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袵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這一段文字,不正面言西山之高,而由反襯的方式,描寫西山高峻的優勢。接下來,放眼望去「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不管任何角度望去,西山的特立高聳都給人一種超然拔卓的感受,於是本段末下了一個西山「不與培塿為類」的結論。此結論一方面寫實描繪西山的高聳特立,一方面柳宗元也暗喻了自己的卓然獨立與不隨俗沉淪的心境,而驟然感覺到 物我合一的境界。

        第四段:言道「於是始乎遊」。由於西山景色是如此妙不可言,因此柳宗元登上西山後,體驗了一種新的人生意境。昔日遊山,山是山,我是我,主客二體強烈對峙;而今「物我合一」,柳宗元的心境融入了悠忽縹緲的山水中,放下官場失意的困頓抑鬱之情,而到達了「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的境界。於是「引觴滿酌,頹然就醉」,縱情於山水之中。對作者而言,由「恆惴慄」到「心凝形釋,與萬物冥合」,一連串心路歷程的轉化,同時也代表了精神境界的提升,於是,柳宗元從消沉中解脫出來,物我兩忘。

        本篇遊記以「 未始 」入筆,以「 始遊 收筆,緊扣題意發揮。在寫景狀物上,語言清麗,能自出杼機而不落俗套。柳宗元撰寫此文本來就有其寄託,文章極寫西山的奇異怪特,而如此奇特的西山竟被人遺棄,這正好反映出作者自身的遭遇。西山的傲然挺立,不與培塿為類,正表明了作者的傲然卓立,恥與朝廷小人為伍,故西山不同凡俗的形象,正是作者自我人格的寫照,作者既寫山也寫人。

 

五、形音義比較

 

字形

字  義

詞       例

1.

從容舒緩

「施施」而行,漫漫而遊

張揚

願無伐善,無「施」勞(論語•公冶長)

喜悅自得貌

「施施」從外來,驕其妻妾(孟子•離婁下)

斜曲著行走

「施」從良人之所之(孟子•離婁下)

延續ㄧˋ

功「施」到今(第五冊‧李斯•諫逐客書)

「施」及子孫

2.

通「趨」,向、到

(ㄑㄩ)

意有所極,夢亦同「趣」

通「取」

「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第六冊‧王羲之•蘭亭集序)

趣味

湊「趣」兒

催促(ㄘㄨˋ)

數使使「趣」齊兵(史記•項羽本紀)

3.

睡醒(ㄐㄩㄝˊ)

「覺」而起,起而歸

覺醒(ㄐㄩㄝˊ)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覺」後知(孟子•萬章上)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日而昨非(陶淵明•歸去來辭)

通「較」,相差

(ㄐㄧㄠˋ)

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第二冊‧世說新語)

4.

沿

過湘江,「緣」染溪

「緣」溪行(第一冊‧陶淵明桃花源記)

縫邊

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古詩十九首)

攀爬、攀附

「緣」木求魚、夤「緣」富貴

因為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杜甫‧客至

緣分

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孔雀東南飛)

5.

交互(ㄍㄥ)

醉則「更」相枕以臥

更換(ㄍㄥ)

使史公「更」敝衣草屨第二冊‧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輪替(ㄍㄥ)

使將士「更」休第二冊‧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更改(ㄍㄥ)

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論語‧子張

古代自晚上七時起,每二小時為一更(ㄍㄥ)

三「更」半夜

經歷(ㄍㄥ)

少不「更」事

(ㄍㄥˋ)

莫辭「更」坐彈一曲(白居易琵琶行)

愈、越(ㄍㄥˋ)

顧修史固難,修臺之史「更」難(第四冊‧連橫臺灣通史序)

6.

悠悠

久遠的樣子

「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似「悠悠」醒自千年的大寐(余光中•白玉苦瓜)

悠然飄盪的樣子

白雲千載空「悠悠」(崔顥黃鶴樓)

憂思的樣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眾人

「悠悠」之口

安閒暇適的樣子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王勃滕王閣詩)

荒謬不合事理

然官宰「悠悠」,豎人毛髮(聊齋志異紅玉)

7.

同伴

日與其「徒」上高山,入深林

弟子

非吾「徒」也,小子鳴鼓而攻之可也(論語•先進)

類,輩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第一冊‧韓愈•師說)

蘇厲、樂毅之「徒」通其意(第六冊‧賈誼•過秦論)

但,只是,僅

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第一冊‧司馬光•訓儉示康)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離婁上)

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孟子•公孫丑上)

部下

烏有城壞,其「徒」俱死,獨蒙愧恥求活(韓愈•張中丞傳後序)

空,平白的

「徒」勞無功

8.

以物墊頭

醉則更相「枕」以臥

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蘇軾赤壁賦)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論語‧述而)

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第四冊‧馮諼客孟嘗君)

「枕」戈待旦、「枕」流潄石

靠近(ㄓㄣˋ)

北「枕」大江,與夷陵對界(酈道元•水經•江水注)

睡覺時墊頭的寢具

「枕」頭上鼓吹鳴蛙(馬致遠•題西湖)

9.

窮盡、盡、完,

作動詞

入深林,「窮」迴谿

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

復前行,欲「窮」其林(第一冊‧陶淵明•桃花源記)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鵲樓)

圖「窮」而匕首見(戰國策•燕策)

「窮」耳目之勝,以自適也哉(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窮」兵黷武

山「窮」水盡疑無路(陸游•遊山西村)

轉腔換調之處,百變不「窮」(第一冊‧劉鶚•明湖居聽書)

窮盡、盡、完,

作形容詞

以俄頃淫樂,不易無「窮」之悲(第五冊‧黃宗羲•原君)

接天蓮葉無「窮」碧(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不得志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孟子‧盡心上)

困窘、困厄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論語•衛靈公)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不足,匱乏

信人力足以補天事之「窮」(曾國藩•日記選)

10.

洋洋

廣闊無際的樣子

「洋洋」乎與造物者遊

水勢盛大的樣子

河水「洋洋」

眾多的樣子

「洋洋」灑灑

得意的樣子

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第一冊‧范仲淹‧岳陽樓記

「洋洋」自得

 

 

 

 

 

 

 

六、字形辨析(相同偏旁)

偏旁

字 音

詞         例

ㄧㄚˊ

海角偏僻或相距遙遠的地方

ㄧㄞˊ

勒馬瀕臨懸崖而能及時勒住奔馬。引申為人們警悟險境,及時回頭眥必報指極小的怨恨也一定要報復

ㄞˊ

遭受責罵

ㄇㄡˊ

未雨綢比喻事先預備,防患未然

ㄇㄧㄡˋ

錯誤

ㄇㄧㄠˋ

小姐

ㄇㄨˋ

(穆)公春秋時代秦國國君

ㄌㄠˊ

〔濁酒〕

ㄌㄠˋ

戰國時秦人,呂不韋門下的舍人,後以宦官身分入宮,與太后私通,始皇九年被誅,並夷三族。毐,音ㄞˇ〕

ㄌㄧㄠˊ

若晨星形容數量稀少山川相連接、環繞

ㄌㄧㄠˇ

問疾指在位者不辭辛勞,撫慰百姓,與士卒同甘苦共患難

ㄌㄨˋ

罪人力同心齊心合力,團結一致、詩廢用於女喪的題辭

ㄒㄧㄠ

志大言〔誇大的言詞〕

ㄔㄡ

病癒

ㄐㄩ

衣服境況窘迫,尤指經濟困難而言美玉

ㄐㄩˋ

而遨兩腿張開坐著,放任自適的遊賞傲鮮腆傲慢無禮

ㄅㄛˊ

遇阻礙而跌倒,引申為失敗

ㄅㄟˋ

用火烘乾含苞未開的花朵焉用亡鄭以

ㄆㄡˊ

掊,量詞。計算雙手捧取物品的單位。通「抔」

ㄆㄡˇ

分析、辨解小土丘斗折衡剖開量物的斗,折斷稱物的衡。指廢除讓人爭多論少的斗衡覆醬漢揚雄以為經莫大於《易》,故作太玄,欲求文章成名於後世。劉歆觀之,告訴揚雄,天下學者尚不能通曉《易經》,又如何能了解太玄,恐怕後人要拿來蓋醬缸。後比喻論著不受人重視

ㄆㄟ

美酒

ㄈㄨˊ

ㄅㄧㄣ

《詩經》十五國風之一

ㄉㄨㄣˋ

逃避

ㄊㄨㄣˊ

謙稱自己的兒子

ㄕˇ

突狼奔形容倉促驚恐的逃跑或惡人的橫暴殘虐

ㄏㄨㄣˋ

廁所。圊,音ㄑㄧㄥ

ㄏㄨㄢˋ

飼養、養育

ㄒㄧ

行同狗人的行為如狗豬之好鬥,形容行為卑劣低下

ㄒㄧㄢˇ

〔因戰亂所造成的焚燒、破壞〕

 

七、修辭舉隅

(一)頂真

運用上下句相同的語詞作為「中心觀念」,貫穿上下句的文意,是為「頂真」修辭,「頂真」修辭可使結構緊密而文氣流暢。如:「幽泉怪石,無遠不則披草而坐,傾壺而則更相枕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而歸。」此段文字因「頂真」修辭的運用,使得句短簡潔明快,「坐」「醉」「臥」「夢」「覺」「起」「歸」一連串的活動,不僅勾畫出作者恣意而遊,更以短句營造登高的氣喘吁吁。

 

(二)譬喻兼錯綜

「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即「地勢高者岈然若垤,低者窪然若穴」,採用「譬喻」寫周圍山巒小如蟻封,峰谷小如土穴,皆為反襯出西山的高峻;同時運用「錯綜」,變換語詞的次序(交蹉語次),形成句型工整的句中對,同時具有音響上的韻律感。

 

(三)借代兼轉品

「縈青繚白」,「青」代指青山,「白」指白雲。「縈青繚白,外與天際」,「青」、「白」為形容詞轉為名詞,「際」由名詞轉為動詞。

 

(四)類疊

「施施而行,漫漫而遊」,屬於「類疊」中的「疊字」,「施施」、「漫漫」使得語氣舒緩,節奏上並且配合人物緩步漫遊的行動。

 

 

 

 

 

 

 

 

 

 

 

 

 

 

 

 

 

八、結構表

 

 
   

 

 

 

 

 

 

 

 

 

 

 

 

 

 

 

 

 

 

 

 

 

 

 

 

 

 

 

 

 

 

 

 

 

 

 

 

 

 

九、成語集錦

成  語

釋        義

心凝形釋

心神凝聚,形體了無拘束。

義近渾然忘我、物我交融、冥合萬物、物我兩忘、神與境會。

引觴滿酌

拿起酒杯倒滿了酒。

義近:開懷暢飲、浮一大白。

尺寸千里

登高而望,千里遠景在尺寸間。

義近:尺山寸水、寸馬豆人、尺吳寸楚。

縈青繚白

青指青山,白指白雲。青山白雲,相互環繞。形容風景秀麗。

義近:綠水青山、山環水抱、山明水秀、江山如畫、旖旎風光。

反義:窮山惡水。

蒼然暮色

昏暗的暮色。

義近:薄暮冥冥、暮靄四合、暮靄沉沉。

反義:曉風殘月、月落星沉、漏盡鐘鳴、雞鳴月落。

 

十、延伸學習

(一)柳宗元詩作──疏淡簡樸,幽深冷峻

漁翁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

  迴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語譯:漁翁夜晚依傍著西巖而宿,清晨汲取清澈的湘水燃燒著楚竹。煙霧散去太陽出來,看不到漁翁人影,只聽到欸乃一聲櫓響,忽見山青水綠。回身一看,他已駕舟行至天際中流;山巖頂上,只有無心的白雲相互追逐著。

 

溪在永州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處鳴?孤臣淚已盡,虛作斷腸聲。

語譯:溪水彎彎曲曲有千里之長,哀傷的猿猴在何處鳴叫著?我這孤寂的臣子淚已流盡,只聽得斷腸之聲。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作於柳州)

  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

語譯:海邊的尖山像劍鋒,秋天時好像處處在割著人柔腸寸斷。如果能化身千萬億個,我會散在各個峰頭遙望故鄉。

 

重別夢得

  二十年來萬事同,今朝歧路忽西東。

  皇恩若許歸田去,晚歲當為鄰舍翁。

語譯:二十年來萬事同為,今日突然分別西東。皇上的恩典若允許我們辭官歸田,晚年我必要和你做鄰居。

注:劉禹錫,字夢得,後世譽為詩豪,晚年與白居易為詩友,並稱「劉白」。

 

(二)永州八記(節選)   自然景致,鮮活生動,語言清新

鈷鉧潭西小丘記   寫石

  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殆不可數。其嶔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於溪;其衝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於山。

注釋:嶔然:石勢聳立貌。

衝:向前奔突。

羆:音ㄆㄧˊ,熊。

語譯:丘上的石頭有的凸起高挺,有的仰臥盤曲,從土裡冒出來,爭奇鬥怪,多得幾乎數不清。那些高高聳起,一個挨著一個向下的石頭,好像牛馬俯身在溪旁飲水一樣;那些像獸角排列而直往上衝的石頭,像是熊羆在爭先恐後的登山。

 

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寫水清及游魚之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注釋:徹:通明。

佁:音ㄧˇ,靜止不動

俶:音ㄔㄨˋ,猝然

翕:音ㄒㄧˋ,輕快。

斗折蛇行:形容水岸曲折。

明滅可見:岸之凹凸清楚可見。

差互:互相交錯。差,音

語譯:  潭裡的魚大約有一百多條,都像在空中游動毫無依傍似的。日光照射下來,魚影映在石上,痴呆地動也不動,突然又倏地遠游不見了。來來往往,輕快飄忽,好像同遊人逗樂似的。

  順著潭向西南望去,水岸曲折像蛇爬行般,哪裡凹,哪裡凸清楚可見。水岸又像狗牙那樣互相交錯,沒法知道它的源頭。坐在潭上,四面竹樹包圍著,寂寥得連個人影都沒有,不覺心神有點淒涼,寒氣透骨,這樣靜悄幽深令人感到憂傷。因為環境太過冷清,不能久留,便寫了這些話離開。

 

袁家渴記  寫風中之景

  每風自四山而下,振動大木,掩苒眾草,紛紅駭綠,蓊葧香氣,衝濤旋瀨,退貯溪谷,搖颺葳蕤,與時推移。

注釋:掩苒:掩映。

紛紅駭綠:形容花葉繁盛飄動。紅,指花。駭,亂。綠,指葉。

蓊葧:音ㄨㄥˇㄅㄛˊ,蓬勃茂盛。

瀨:急流

搖颺:飛舉。

葳蕤:音ㄨㄟㄖㄨㄟˊ,草木葉垂貌。

語譯:每逢起風,從四面山上吹來,吹動大樹,掩映著花草,那些紅花綠葉,都蓬勃地放出香氣。奔騰的波濤、旋轉的急流,全倒注到澗谷裡停下,草木搖擉飛揚,花葉紛紛下垂,都隨著時間的變換而轉易。

 

(三)柳子厚墓誌銘(節選)   韓愈

  貞元十九年,由藍田尉拜監察御史。順宗即位,拜禮部員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為刺史;未至,又例貶永州司馬。居閒,益自刻苦,務記覽,為詞章,汎濫停蓄,為深博無涯涘,而自肆於山水間。元和中,嘗例召至京師;又偕出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嘆曰:「是豈不足為政耶?」因其土俗,為設教禁,州人順賴。其俗以男女質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沒為奴婢。子厚與設方計,悉令贖歸。其尤貧力不能者,令書其傭,足相當,則使歸其質。觀察使下其法於他州,比一歲,免而歸者且千人。衡、湘以南,為進士者,皆以子厚為師;其經承子厚口講指畫,為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

  其召至京師,而復為刺史也,中山劉夢得禹錫,亦在遣中,當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夢得親在堂,吾不忍夢得之窮,無辭以白其大人;且萬無母子俱往理。」請於朝,將拜疏,願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夢得事白上者,夢得於是改刺連州。嗚呼!士窮乃見節義。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悅,酒食遊戲相徵逐,詡詡強笑語,以相取下,握手出於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負,真若可信。一旦臨小利害,僅如毛髮比,反眼若不相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此宜禽獸夷狄所不忍為,而其人自視以為得計。聞子厚之風,亦可以少愧矣!

注釋:侔:ㄇㄡˊ,相等

語譯:  貞元十九年,從藍田尉調任監察禦史。順宗即位,任禮部員外郎。後因遇到執政的犯了罪(王叔文案),受到牽連,按例降級外放邵州刺史,還沒到任所,又接到降級到永州作司馬。閒暇時,更加刻苦,專力誦流覽書籍,作詩歌,寫文章。他的文章因為書看得多,學識豐富,所以內容深厚博大,沒有邊際,他還盡情遊覽山水。元和年間曾照例召回京師,又和同案的人一齊外放作刺史,子厚分發到柳州。到了任所,他嘆息地說:「這地方難道就不能辦好政務嗎?」他順應當地風俗習慣,訂立許多教令禁條,永州的百姓都很服從依賴他。永州的風俗,拿男女孩當抵押品借錢,約定如果不按照期限贖回,到利息和本金相等時,就沒收男女孩作奴僕婢女。子厚為他們想辦法,使其子女都能贖回。那些特別窮,沒有能力贖回子女的,讓他重訂契約做傭工,到工錢和所欠的債可以相抵時,就叫債主放還他們扣押的子女。觀察使把這種辦法頒行到其他州郡去,才一年,免除奴役而回家的將近一千人。從衡山、湘水以南,做進士的,都拜子厚為老師。經過子厚講說指教的,寫文章詩歌,文法組織都有可觀之處。

  他被召回京師又再次被外放做刺史時,中山人劉夢得禹錫也在被外放之列,本應當去播州。子厚流著淚說:「播州不是人住的地方,況且夢得家有老母,我不忍心看到夢得處境困窘,沒有話把這事告訴老母親;況且絕沒有母子一同前往播州的道理。」他將要上奏章向朝廷請求,願意拿自己的柳州換播州,表示即使因此再度獲罪,死也不怨恨。正好遇上有人把夢得的情況告訴皇上,夢得因此改任連州刺史。唉!士人到了窮困時,才看得出他的節操和義氣!現在有些人,平日在街坊居處互相仰慕討好,吃喝玩樂來往頻繁,和氣的聚在一起,勉強談笑,彼此互相敷衍,才一握手就好像要掏肝挖肺般,指著天日,流著眼淚,發誓不論生死,彼此不相背棄,簡直像真的一樣可信。一旦遇到小小的利害衝突,僅僅像頭髮絲般細小,就翻臉不認人,朋友落入陷阱,不但不伸手去救,反而借機推擠他,又往下扔石頭,到處都是這樣的人啊!這應該是連禽獸和野蠻人都不忍心做的,但那些人卻自以為計策很好。他們聽到子厚的高尚風節,也應該覺得有點慚愧吧!

 

(四)柳侯祠介紹

柳宗元以柳易播

唐憲宗元和十年三月,柳宗元與其知己劉禹錫因參與永真維新運動,二度被貶。柳宗元被貶為柳州刺史,劉禹錫則被貶為播州(今貴州省遵義縣)刺史。宗元不忍讓上有高堂老母的劉禹錫,前往人跡罕至,蠻荒偏遠的播州。因若劉氏母子齊赴播州,年邁老母何能忍受長途顛簸之苦?若只讓劉禹錫單獨赴任,他們母子兩可能永無見面之日了。宗元於是上書奏明,希望拿柳州與劉禹錫交換。憲宗皇帝不答應,御史中丞裴度曰:「禹錫有老母在。」憲宗說:「我只要派給他最壞的地方,那管他有老母在。」裴度勸道:「人子事親乃天下至情,陛下有太后要侍奉,不該說這種話。」憲宗方面露慚色,劉禹錫改派為連州刺史。

 

柳侯祠   余秋雨

  客寓柳州,住舍離柳侯祠僅一箭之遙。夜半失眠,迷迷頓頓,聽風聲雨聲,床邊似長出齊膝荒草,柳宗元跨過千年飄然孑立,青衫灰黯,神色孤傷。第二天一早,我便向祠中走去。

  擋眼有石塑一尊,近似昨夜見到神貌。石塑底座鐫〈荔子碑〉、〈劍銘碑〉,皆先生手跡。石塑背後不遠處是羅池,羅池東側有柑香亭,西側乃柳侯祠,祠北有衣冠墓。這些名目,只要粗知宗元行跡,皆耳熟能詳。

  祠為粉牆灰瓦,迴廊構架。中庭植松柏,東廂是碑廊。所立石碑,皆刻後人憑弔紀念文字,但康熙前的碑文,都已漫漶不可辨識。由此想到,宗元離去確已很遠,連通向他的祭祀甬道,也已截截枯朽。時值清晨,祠中寥無一人,只能靜聽自己的腳步聲,在迴廊間迴響,從漫漶走向清晰,又從清晰走向漫漶。

  柳宗元到此地,是公元八一五年夏天。當時這裡是遠未開化的南荒之地,朝廷貶放罪人的所在,一聽地名就叫人驚慄,就像後來俄國的西伯利亞。西伯利亞還有那份開闊和銀亮,這裡卻整個被原始野林籠罩著,潮溼蒸鬱,暗無天日,人煙稀少,瘴疫猖獗。去西伯利亞的罪人,還能讓雪橇劃下兩道長長的生命曲線,這裡沒有,投下多少具文人的軀體,也消蝕得無影無蹤。面南而坐的帝王時不時陰慘一笑,御筆一劃,筆尖遙指這座宏大無比的天然監獄。

  柳宗元是趕了長路來到這裡的。他的被貶,還在十年之前,貶放地是湖南永州。他在永州待了十年,日子過得孤寂而荒涼。親族朋友不來理睬,地方官員時時監視。災難使他十分狼狽,一度蓬頭垢面,喪魂落魄。但是,災難也給了他一份寧靜,使他有足夠的時間與自然相晤,與自我對話。於是,他進入了最佳寫作狀態,中國文化史擁有了永州八記和其他篇什,華夏文學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構建。

  照理,他可以心滿意足,不再顧慮仕途枯榮。但是,他是中國人,他是中國文人,他是封建時代的中國文人。他已實現了自己的價值,卻又迷惘著自己的價值。永州歸還給他一顆比較完整的靈魂,但靈魂的薄殼外還隱伏著無數誘惑。這年年初,一紙詔書命他返回長安,他還是按捺不住,欣喜萬狀,急急趕去。

  當然會經過汨羅江,屈原的形貌立即與自己交疊起來。他隨口吟道:

  南來不做楚臣悲,重入修門自有期。

  為報春風汨羅道,莫將波浪枉明時。(汨羅遇風)

  這樣的詩句出自一位文化大師之手,讀著總讓人不舒服,他提到了屈原,有意無意地寫成了「楚臣」,倒也沒有大錯。同是汨羅江畔;當年悲悲戚戚的屈原與今天喜氣洋洋的柳宗元,心境不同,心態相仿。

  個人是沒有意義的,只有王朝寵之貶之的臣吏,只有父親的兒子或兒子的父親,只有朋友間親疏網絡中的一點,只有戰慄在眾口交鑠下的疲軟肉體,只有上下左右排行第幾的座標,只有社會洪波中的一星波光,只有種種倫理觀念的組合和會聚。不應有生命實體,不應有個體靈魂。

  到得長安,兜頭一盆冷水,朝廷厲聲宣告,他被貶到了更為邊遠的柳州。

  朝廷像在給他做遊戲,在大一統的版圖上挪來移去。不能讓你在一處滯留太久,以免對應著穩定的山水構建起獨立的人格。多讓你在長途上顛顛簸簸吧,讓你記住:你不是你。

  柳宗元淒楚南回,同路有劉禹錫。劉禹錫被貶到廣東連州,不能讓這兩個文人待在一起。到衡陽應該分手了,兩位文豪牽衣拱手,流了很多眼淚。宗元贈別禹錫的詩句是:「今朝不用臨河別,垂淚千行便濯纓。」到柳州時,淚跡未乾。

  嘴角也綻出一絲笑容,那是在嘲謔自己:「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悲劇,上升到滑稽。

  這年他四十三歲,正當盛年。但他預料,這個陌生的柳州會是他的喪葬之地。他四處打量,終於發現了這個羅池,池邊還有一座破損不堪的羅池廟。

  他無法預料的是,這個羅池廟,將成為他的祭祠,被供奉千年。

  不為什麼,就為他破舊箱筐裡那一札皺巴巴的詩文。

  屈原自沒於汨羅江,而柳宗元則走過汨羅江回來了。幸好回來,柳州、永州無所謂,總比在長安強。什麼也不怕,就怕文化人格的失落。中國,太寂寞。

  在柳州的柳宗元,宛若一個魯濱遜。他有一個小小的貶謫官職,利用著,挖了井,辦了學,種了樹,修了寺廟,放了奴婢。畢竟勞累,在四十七歲上死去。

  柳宗元晚年所幹的這些事,一般被稱為政績。當然也對,但他的政績有點特別,每件事,都按著一個正直文人的心意,依照所遇所見的實情作出,並不考據何種政治規範;作了,又花筆墨加以闡釋,疏浚理義。文采斐然,成了一種文化現象。在這裡,他已不是朝廷棋盤中一枚無生命的棋子,而是憑著自己的文化人格,營築著一個可人的小天地。在當時的中國,這種有著濃郁文化氣息的小天地,如果多一些,該多好。

  時間增益了柳宗元的魅力。他死後,一代又一代,許多文人帶著崇敬和疑問仰望著這位客死南荒的文豪。重蹈他的覆轍的貶官,在南下的路途中,一想到柳宗元,心情就會平適一點。柳州的歷代官吏,也會因他而重新檢點自己的行止。這些,都可以從柳侯祠碑廊中看到。柳宗元成了一個獨特的形象,使無數文官或多或少地強化了文人意識,詢問自己存在的意義。如今柑香亭畔還有一石碑,為光緒十八年間柳州府事蔣兆奎立,這位長沙籍官員寫了洋洋灑灑一大篇碑文,說他從柳宗元身上看到了學識文章。自然游觀與政事的統一。「夫文章政事,不判兩途。侯固以文章而能政事者,而又以游觀為為政之具,俾亂慮滯志,無所容入,然後理達而事成,故其惠化至今。」為此,他下決心重修柑香亭,沒有錢,就想方設法,精打細算,在碑文中報了一筆籌款明細賬。亭建成後,他便常來這裡思念柳宗元,所謂「每於公退之暇,登斯亭也,江山如是,蕉荔依然,見實聞花,宛如當日 」。不能不說,這位府事的文化意識和文化人格,因柳宗元而有所上升。

  更多的是疑問。重重石碑發出了重重感嘆、重重疑問,柳宗元不斷地引發著後人苦苦思索:

  文字由來重李唐,如何萬里竟投荒?

  池枯猶滴投荒淚,邈古難傳去國神……

  自昔才名天所扼,文章公獨耀南荒……

  舊澤尚能傳柳郡,新亭誰為續柑香?

  這些感嘆和疑問,始終也沒有一個澄明的歸結。舊石碑模糊了,新石碑又續上去。最新的石碑樹在衣冠墓前,郭沫若題,時間是一九七四年十二月。當時,柳宗元變成了「法家」,衣冠墓修得很漂亮。

  倒是現任柳州市副市長的幾句話使我聽了眼睛一亮。他說;「這兩年柳州的開放和崛起,還得感謝柳宗元和其他南下貶官。他們從根子上使柳州開通。」這位副市長年歲尚輕,大學畢業,也是個文人。

  我在排排石碑間踽踽獨行。中國文人的命運,在這裡裸裎。

  但是,日近中天了,這裡還是那樣寧靜。遊人看是一個祠堂,不大願意進來。幾個少年抬起頭看了一會石碑,他們讀不懂那些碑文。石碑固執地愴然肅立,少年們放輕腳步,離它們而去。

  靜一點也好,從柳宗元開始,這裡歷來寧靜。京都太嘈雜了,面壁十年的九州學子,都曾嚮往過這種嘈雜。結果,滿腹經綸被車輪馬蹄搗碎,脆亮的吆喝填滿了疏朗的胸襟。唯有在這裡,文采華章才從朝報奏摺中抽出,重新凝入心靈,並蔚成方圓。它們突然變得清醒,渾然構成張力,生氣勃勃,與殿闕對峙,與史官爭辯,為普天皇土留下一脈異音。世代文人,由此而增添一成傲氣,三分自信。華夏文明,才不至全然黯喑。朝廷萬萬未曾想到,正是發配南荒的御批,點化了民族的精靈。

  好吧,你們就這麼固執地肅立著吧。明天。或許後天,會有一些遊人,一些少年,指指點點,來破讀這些碑文。

 

十一、柳宗元名句

1.外愚而內益智,外訥而內益辯,外柔而內益剛。(答周君巢餌藥久壽書)

〔釋義〕外表顯得愚笨而內心更為清醒,外表說話遲鈍而內心更善分辯,外表顯得柔弱而內心更為剛強。

2.形之龐也類有德,聲之宏也類有能。(黔之驢)

〔釋義〕形體龐大好像很有德行,聲音宏亮好像很有才能。諷刺那些虛有其表實無德才的人。

3.君子患無德,不患無土;患無土,不患無人。(晉問)

〔釋義〕君子擔心沒有德行,不擔心沒有土地;擔心沒有土地,不擔心沒有人歸附。

4.弊政之大,莫若賄賂行而徵賦亂。(答元饒州論政理書)

〔釋義〕最大的弊政,沒有比賄賂肆行、稅賦混亂更為嚴重的。

5.雖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則小蟲也。(蝜蝂傳)

〔釋義〕雖然他的形體高大魁梧,名稱叫做人,但是他的見識卻如同小蟲子一般低下。以蝜蝂貪物善負、好登高而墜死的特性,諷刺那些利慾薰心、見利忘義的人。

6.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江雪)

〔釋義〕在一個群鳥都飛走了、不見人煙蹤跡的山野裡,茫茫的江面上只有一葉孤舟,舟上有一位穿著蓑衣、帶著笠帽的老翁,獨自一個人在寒冷的風雪中垂釣。詩中生動地刻劃了一個遺世獨立的老翁形象,不畏風雪,悠閒地陶醉在這種孤寂的世界裡。

7.一身去國六千里,萬死投荒十二年。桂嶺瘴來雲似墨,洞庭春盡水如天。(別舍弟宗一)

〔釋義〕隻身一人,遠離京城六千里,九死一生,被貶蠻荒已十二年。桂嶺上四處是瘴氣,烏雲像是墨汁一般;洞庭湖上卻是春意蕩漾,湖水像天一樣遼闊。

 

十二、測驗卷資料補充

A卷(第3回)

13~15題組:

  其(永州)俗以男女質錢,約不時贖,子本相侔,則沒為奴婢。子厚與設方計,悉令贖歸。其尤貧力不能者,令書其傭,足相當,則使歸其質。觀察使下其法於他州,比一歲,免而歸者且千人。衡、湘以南,為進士者,皆以子厚為師;其經承子厚口講指畫,為文詞者,悉有法度可觀。

(韓愈‧柳子厚墓誌銘)

注釋:侔:相等。

語譯:永州的風俗,拿男、女孩當抵押品借錢,約定如果不按照期限贖回,到利息和本金相等時,就沒收男、女孩作奴僕、婢女。子厚為他們想辦法,使其子女都能贖回。那些特別窮,沒有能力贖回子女的,讓他們重訂契約做傭工,到工錢和所欠的債可以相抵時,就叫債主放還他們扣押的子女。觀察使把這種辦法頒行到其他州郡去,才一年,免除奴役而回家的將近一千人。從衡山、湘水以南,做進士的,都拜子厚為老師。經過子厚講說指教的,寫文章詩歌,文法組織都有可觀之處。

 

甲卷(第3回)

16~20題組:

請見高中國文補充教材〔三〕P22~P23

 

十三、歷屆試題精選

(一)備課資源

1.「氣」的原始字形作「气」,畫的是雲氣升騰的樣子。古人相信宇宙萬物皆由「氣」所構成,「氣」也因此成為涵意豐富的詞。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氣」可指人的身體或精神狀態,如《論語》:「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B)「氣」可指冷熱溫度的變化,如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 (C)「氣」可指人展現於外的性格或態度,如蘇軾〈留侯論〉:「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 (D)「氣」在哲學上可指人應具有的正直道義,如《孟子》:「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 (E)「氣」在文學上可指因作者才性所顯現的語文氣勢,如曹丕《典論.論文》:「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93指考〕

答案:(A)(C)(D)(E)

解析:(A)血氣既衰,指身心皆漸衰弱。(B)顥氣,指瀰漫在天地間的大氣。(C)剛銳之氣,指剛強鋒銳的性格。(D)其為氣也,即浩然正氣。(E)「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指的是「辭氣」,外在的語文氣勢。

 

2.下列關於文學常識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傳奇」本指情節曲折離奇的唐代文言短篇小說,〈虬髯客傳〉即其代表作 (B)「行」、「歌行」均為樂府詩體式,佚名〈飲馬長城窟行〉、白居易〈琵琶行〉皆屬之 (C)「書」可用於下對上,如李斯〈諫逐客書〉;亦可用於平輩之間,如白居易〈與元微之書〉 (D)「賦」盛行於兩漢,歷魏晉、隋唐,至宋而不衰;其中宋賦受古文影響,傾向散文化,蘇軾〈赤壁賦〉即其代表作 (E)唐宋以來,「記」體文學迭有名篇,或抒寫山水名勝,或描寫特定名物,不一而足。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脩〈醉翁亭記〉即屬前者;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則屬後者。                                                           〔94指考〕

答案:(A)(B)(C)(D)

解析:(E)四篇皆屬前列「抒寫山水名勝」之作。

 

3.針對下列古文名篇內容,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蘇洵〈六國論〉藉論六國賂秦之弊,諷諭宋朝屈辱求和的政策 (B)蘇軾〈前赤壁賦〉藉變與不變之辯證,表現作者通達的人生觀 (C)韓愈〈師說〉藉贈文李蟠的機會,批判時人一味崇尚佛老的風氣 (D)柳完元〈始得西山宴遊記〉藉「始得」二字,表現作者初次尋得心靈寄託的喜悅感受 (E)顧炎武〈廉恥〉藉論「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寄寓作者對易代之際,士人變節的感慨。 〔95學測〕

答案:(A)(B)(D)(E)

解析:(C)〈師說〉一文,藉贈文李蟠的機會,批判時人不知從師求學的風氣。

 

4.閱讀下列短文,回答下列問題。                                 〔96學測〕

  山公(山濤)與嵇(康)、阮(籍)一面,契若金蘭。山妻韓氏,覺公與二人異於常交,問公,公曰:「我當年可以為友者,唯此二生耳。」妻曰:「負羈之妻亦親觀孤、趙,意欲窺之,可乎?」他日,二人來,妻勸公止之宿,具酒肉。夜穿墉以視之,達旦忘反。公入曰:「二人何如?」妻曰:「君才致殊不知,正當以識度相友耳。」公曰:「伊輩亦常以我度為勝。」                                               (《世說新語》)

〔註〕負羈之妻亦親觀孤、趙:春秋時,晉公子重耳流亡曹國,曹國大夫僖負羈之妻觀重耳身邊的孤偃、趙衰。

(1)下列關於山濤及其妻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山濤之妻有識人之明 (B)山濤之妻善妒而好猜忌 (C)山濤自認才能不輸嵇、阮 (D)山濤之才極受嵇、阮肯定。

(2)文中畫框線的「契」、「覺」、「以」、「勝」四個詞,各與下列選項「 」內相同的詞比較,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馮諼曰:願之。於是約車治裝,載券「契」而行 (B)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 (C)連橫〈臺灣通史序〉:苟欲「以」二三陳編而知臺灣大勢 (D)蘇軾〈留侯論〉:其平居無罪夷滅者,不可「勝」數。

答案:()()()()

解析:(1)山濤之妻可以由「穿墉而視」知道自己的夫婿只有氣度與二人相儔,可知她有識人之明。全文未提嫉妒,故(B)不正確。山濤以「伊輩亦常以我度為勝」表示山濤也有自知之明,故(C)不正確。同語亦可知嵇、阮肯定的是山濤的「度量」而非「才能」,故(D)不正確。

(2)(A)投合/合約。(B)感知/睡醒。(C)用。(D)優點/盡。(前者為題幹詞義,後者為選項詞義)

語譯:山公(濤)和嵇康、阮籍才見一次面,就情投意合。山濤的妻子韓氏,覺得丈夫與這兩人不是一般的朋友,就詢問山濤。山濤回答說:「當今可以做我朋友的,只有這兩人而已。」妻子說:「古時僖負羈的妻子,也曾經親自觀察過孤偃、趙衰,我想偷看他們一眼,可以嗎?」有一天,嵇、阮來到山濤家,韓氏勸山濤把客人留下來過夜,並準備了酒肉。夜裡,她通過牆縫看他們,一直看至天亮,竟忘了回去。山濤進入內室,說:「這兩人怎麼樣?」妻子說:「你的才華遠遠比不上他們,只可憑藉見識氣度和他們交往罷了。」山濤說:「他們也常常認為我的度量好。」

 

5.教完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范仲淹〈岳陽樓記〉、歐陽脩〈醉翁亭記〉、蘇洵〈六國〉、蘇軾〈赤壁賦〉等課之後,老師要求同學掌握課文中詞語的原意練習造句。下列符合要求的選項是 (A)芒果冰滋味甜美、清涼解渴,在炎熱的夏天吃一碗,真是令人「心凝形釋」,暑氣全消 (B)她的音質好,又肯努力練習,因此加入合唱團沒多久就「水落石出」,受到大家的讚賞 (C)中秋夜晚皎潔的月光映照在屏東大鵬灣的海面上,一片「浮光躍金」的景象,真是美不勝收 (D)老師把自己的薪水捐出來,幫助那些沒有錢繳午餐費的學童,真是具有「抱薪救火」的情操 (E)參加推薦甄試面談或口試的時候,與其「正襟危坐」,緊張嚴肅,不如放鬆心情,從容自然。                                 〔97學測〕

答案:()()

解析:各成語在原文中的意涵:(A)精神凝聚,形體無拘束而得到釋放。(B)冬季水位下降,使石頭顯露出來。(C)月光照射在浮動水面,如同金光閃爍。(D)比喻用錯方法,而致禍害加深。(E)整理服裝儀容,端正坐好,一副莊重誠敬的樣子。

 

6.下列各組文句「 」內的詞,前後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歸來視幼女,零淚「緣」纓流╱「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B)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 (C)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然則臺灣無史,「豈」非臺人之痛歟 (D)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 (E)亮無晨風翼,「焉」能凌風飛╱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98學測〕

答案:(A)(B)(C)

解析:(A)沿、循。語譯:回到家看著稚幼的女兒,點點淚珠沿著帽帶滑落而下。韋應物〈送楊氏女〉╱沿、循。循著溪流前行,忘了自己走了多遠。陶淵明〈桃花源記〉。(B)坐著。語譯:行步到水源之處,隨意坐著看雲朵自山谷翻飛而起。王維〈輞川別業〉╱坐著。到了目的地後就披開雜草坐下,倒盡壺裡的酒喝個醉。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C)難道。語譯:我難道在乎名聲隨著文章受重視而格外顯著?能為天下蒼生謀利的官運,恐怕只會因為我的年老痛弱而停歇。杜甫〈旅夜書懷〉╱難道。這樣說來,那麼臺灣沒有像樣的史書,難道不是臺灣人感到悲痛的事嗎?連橫〈臺灣通史序〉。(D)往。語譯:下馬陪伴您飲一杯酒,問問您要往哪裡行去。王維〈送別〉╱助詞,無義。語譯:聖人成為聖人的原因,愚人成為愚人的原因。韓愈〈師說〉。(E)豈、何。語譯:只恨自己沒有鷙鳥般的雙翼,豈能凌風高飛。〈古詩十九首〉之十六╱語尾助詞。語譯:古代聖人,才能比一般人高出很多,尚且跟隨老師,向老師問學。韓愈〈師說〉。

 

7.下列各組文句中,「 」內的字義相同的選項是 (A)〈諫逐客書〉:不問可否,不論「曲」直/《典論.論文》:「曲」度雖均,節奏同檢 (B)〈登樓賦〉:情眷眷而懷「歸」兮,孰憂思之可任/〈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C)《孟子.滕文公上》:雖使五尺之童「適」市,莫之或欺/〈赤壁賦〉: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D)《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後漢書.黨錮列傳序》:王道陵缺,而猶「假」仁以效己,憑義以濟功 (E)《莊子.天運》:古之至人,假道於仁,託宿於義,以「遊」逍遙之虛/〈始得西山宴遊記〉: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98指考〕

答案:(B)(D)(E)

解析:(),事理不直。語譯:不談論能力好不好,不理會品德正直與否/音ˇ,樂歌。語譯:樂歌曲調或許相同,節奏法度也一樣。(B)返回。語譯:情感如此眷戀難捨地想要返回家鄉啊,誰能承受這種思鄉的憂苦呢/該要返回家鄉了啊!故鄉的田園即將荒蕪,怎麼能不回去呢?(C)往、至。語譯:即使讓五尺的小童到市集去買物品,也不會有人欺騙他/享用。語譯:(江上清風與山間明月)是創造萬物的大自然提供給我們的無盡寶藏,是你與我可以共同享用的寶藏。(D)借。語譯:假借船隻的人,未必自己擅長游泳,但是可以渡過江河/王道被侵凌的時刻,還願意假借仁義的旗幟,貢獻一己能力,成就天下的大功業。(E)遨遊。語譯:古代至德的人,假借仁道,託詞義理,以此自由自在地遨遊於虛靜的世界/(西山的)廣闊無際,與天地同在共存,而不知其盡

 

8.下列各組「 」內的字,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百工之人,君子不「齒」/啟朱唇,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 (B)「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綱舉「目」張,百事俱作 (D)近拇之「指」,皆為之痛/微「指」左公處,則席地倚牆而坐。                         〔99指考〕

答案:(B)

解析:()並列/牙齒。出處:韓愈〈師說〉/劉鶚〈明湖居聽書〉。(B)心靈/心靈。出處: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歐陽脩〈醉翁亭記〉。(C)眼睛/網的孔眼。出處:荀子〈勸學〉/連橫〈臺灣通史序〉。(D)手指/指出。出處:方孝孺〈指喻〉/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二)延伸補充

8.閱讀下列短文,回答問題。                                      〔97指考〕

  其後,京兆尹將飾官署,余往過焉。委群材,會眾工。或執斧斤,或執刀鋸,皆環立嚮之。梓人左持引(長尺),右執杖(木杖),而中處焉。量棟宇之任,視木之能舉,揮其杖曰:「斧!」彼執斧者奔而右。顧而指曰:「鋸!」彼執鋸者趨而左。俄而,斤者斲,刀者削,皆視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斷者。其不勝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慍焉。畫宮於堵,盈尺而曲盡其制,計其毫釐而構大廈,無進退焉。既成,書於上棟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則其姓字也,凡執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視大駭,然後知其術之工大矣。

(柳宗元〈梓人傳〉)

(1)依據上文,「梓人」的主要職責為何?(甲)運斤執斧(乙)指揮工匠(丙)設計藍圖(丁)貯藏建材(戊)匾額題辭 (A)(甲)(丁) (B)(乙)(丙) (C)(甲)(丙)(丁) (D)(乙)(丙)(戊)。

(2)下列關於「 」內文句的詮釋,正確的選項是 (A)「委群材,會眾工」意謂梓人精於計算物料和工資,以求降低成本 (B)「皆視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斷者」意謂梓人善於察言觀色,不敢獨斷 (C)「畫宮於堵,盈尺而曲盡其制」意謂梓人所繪設計圖雖小,但精密詳備 (D)「計其毫釐而構大廈,無進退焉」意謂梓人監督嚴格,不容工匠絲毫偷懶。

答案:(1)(B);(2)(C)

解析:(1)(甲)運斤執斧:指揮動斧頭工作。文中梓人只「指揮工匠」並未親自執斧。(丙)由「畫宮於堵,盈尺而曲盡其制,計其毫釐而構大廈,無進退焉」知其設計藍圖。(丁)文中只見其設計及工作之實際現象,未有貯材之說。(戊)梓人姓名列於橫梁之上,未有匾額題辭。

(2)(A)指官署預定地堆積許多木材,聚集許多工人。(B)工人視梓人之臉色行事,唯其命之為聽。(D)梓人毫釐計算,最後完成大廈,沒有任何差錯。

語譯:後來,京兆尹要修飾官署,我路過那兒,看見堆積著許多木材,聚集了許多工人。有的拿著斧斤,有的拿著刀鋸,大家圍成一個圓圈,面向他站著。這個木匠,左手拿著長尺,右手拿著手杖,站在中央的地方。他量量房子所需要的木材,看看木料的用處,就用手杖指揮著說:「砍!」那個拿斧頭的就跑到右邊去;他回過頭來指著說:「鋸!」那個拿鋸子的就跑到左邊去。過了一會兒,拿著斧頭的就斫,拿著刀的就劈。大家都看他的臉色,等他的吩咐,沒有一個人敢自己出主意。對工作不能勝任的人,他就很生氣的辭退他,也沒有人敢抱怨。他把房子的圖樣,畫在牆壁上,只有一尺大小,可是各部分的規格,都很完全地表示出來。依照他精密的計算,蓋成一幢大廈,也沒有一點差錯。房子蓋好了,在橫梁上寫上:「某年某月某某建。」寫的就是他的姓名,所有那些執行工作的工人,都不列名。我各方面都看了一下,不覺大吃一驚,這時我才知道他的技術的巧妙和偉大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chia2011 的頭像
    minchia2011

    佳想安善

    minchia2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