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二 病梅館記       龔自珍

ㄧ、寫作背景

痛惜思想箝制下的

人才

清朝為了加強思想統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為科舉考試選用人才的文體,以束縛人們的思想;另一方面大興文字獄,鎮壓知識分子。在長期嚴酷的思想統治下,人才遭受嚴重的壓抑和摧殘。龔自珍在詠史中寫道:「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語譯:中途離席是因為怕聽到有關文字獄的消息和議論,著書寫作只是為了糊口而已。) 這兩句詩寫出了清代知識分子的心情。

龔自珍以梅喻人才,托「梅」議政,表達反對專制,嚮往精神自由的思想。文中以文人畫士偏愛梅花的病態美,來影射當局對人才的摧殘、對人性的壓抑和束縛;並以療救病梅來表示自己正視現實、愛惜人才,掙脫束縛限制的決心。

力圖改革挽救危局

龔自珍生在清代乾嘉盛世的後期,當時清廷的統治十分腐敗,再加上西方經濟滲透,鴉片輸入,使得古老的中國在內憂外患中搖搖欲墜。龔自珍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支持林則徐查禁鴉片;對清朝嚴酷的思想統治和腐敗的政治深感不滿,力主更法、改圖、廢科舉、重真才,以挽救危局。並把政治改革的理想寄託在解除對人才的束縛上。

 

二、龔自珍──中國近代傑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詩人

(一)龔自珍的思想與影響

人才觀

在龔自珍的改革主張中,值得一提的是他對人才的重視。他認為,社會法制的變革,風氣的移易,其「所恃者,人才必不絕於世而已。」(上大學士書)他還指出,由於當時統治者不重視、甚至摧殘人才,以至人才不聚於「京師」,而聚於「山林」,這對朝廷來講極為不利,所以,一定要改革當時任用人才中的弊政。龔自珍提出了改革科舉制度,廢除「資格論」,改變君臣關係,使大臣們能和君主一起「坐而論道」,要給予大臣們有處斷政事的權力等等。龔自珍對人才遭遇的感慨是針對當時那些不學無術、尸位素餐的腐朽官吏而發,同時也反映了當代對人才的需求。

啟蒙

晚清

思想

龔自珍的革新思想直接推動了清末康有為、梁啟超維新派的政治改良運動,故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言:「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確與有功焉。光緒間所謂新學家者,大率人人皆經過崇拜龔氏之一時期。」

 

(二)龔自珍的文學成就

1.散文

  龔自珍以考史論經的形式,發表他對時政的議論和抨擊,即梁啟超所說的「譏切時政,詆排專制」。因此讓光緒年間的文學家「初讀定盦文集,若受電然」。其散文表現了揭露時弊、經邦濟世的思想,在形式上又獨闢新徑,建樹頗豐。尤其對於官吏的鞭撻更可謂力透紙背。他以滿腔的憤怨揭露他們,使其惡狀畢露,無處藏身。

  另外,他寓言性或借題發揮的諷刺小品,形象鮮明,藝術氣息濃厚,對後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具代表性的有病梅館記、尊隱、捕蜮等。如在尊隱一文中,對日薄西山的「衰世」作了十分具象的描繪:「日之將夕,悲風驟至,人思燈燭,慘慘目光,吸飲暮氣,與夢為鄰,未即於床。……俄焉寂然,燈燭無光,不聞餘言,但聞鼾聲,夜之漫漫,鶴旦不鳴……。」對於腐朽、垂死的清朝,是一幅無比真實生動的寫照。但龔自珍並未喪失對未來的信心:「山中之民,有大音聲起,天地為之鐘鼓,神人為之波濤矣。」這段話表現了作者對未來的熱切的憧憬和期待。

2.詩歌

反映政治社會現實抒發感慨

  龔自珍的革新思想是他詩篇的靈魂,他打破清中葉以來詩壇模山範水的沉寂局面,絕少單純地描寫自然景物,而總是著眼於現實政治、社會形勢,發抒感慨,縱橫議論。他的詩飽含社會歷史內容,是一個歷史家、政治家的詩。

  今存的六百多首詩,絕大部分是他中年以後的作品,主要內容是「傷時」、「罵坐」,表達對現實政治和庸俗官僚的諷刺和憤慨。晚年著名的《己亥雜詩》中,指出外國帝國主義勢力對中國的侵略和危害,統治者的昏庸墮落,並對人民的苦難,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與內疚。如:「只籌一纜十夫多,細算千艘渡此河」、「不論鹽鐵不籌河,獨倚東南涕淚多」等,反映了當時政治、社會,具有深刻的現實與歷史意義。

鮮活有力

想像

  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己亥雜詩第五首);「天命雖秋肅,其人春氣腴」(自春徂秋,偶有所觸,拉雜書之,漫不詮次,得十五首),從沒落的時代中,看到新生的一面,高出尋常的想像之外。

  思想的深刻性和藝術的獨創性,使龔詩別開生面。

 

(三)龔自珍軼聞掌故

1. 聞簫聲則病

  龔自珍從小身體瘦弱,傍晚時聽到賣麥芽糖者所吹的簫聲就生病,到成年還是如此,不曉得是什麼原因。除此之外,龔自珍常在詩詞中使用「簫心」一詞,象徵他的哀怨情感。如湘月:「怨去吹簫,狂來說劍,兩樣消魂味。」、醜奴兒令:「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縱橫,淚也縱橫,雙負簫心與劍名。」(龔自珍詩詞中使用「劍氣」一詞,象徵積極抱負。)

2. 抱憾書法不佳

  龔自珍三十八歲始中進士,但朝考(科舉時代新進士於引見前,由皇帝再考試一次後授職)卻以「楷法不中程」(楷書不合館閣體的規範),不列優等,而無法成為翰林院庶吉士,龔自珍為此憤恨不已,抱憾終生。他令家中女兒、媳婦、婢妾等習館閣書法,在他的督促下,書藝皆頗可觀。如遇某客言及某翰林,必愀然作色道:「今日翰林,猶何足道!我家婦人,無一不可為翰林。」

3. 生性狂傲不羈

  龔自珍為人簡傲,於俗人常側目而視,因而遭受許多人忌嫉,但也得到許多君子雅士的愛戴。時人阮元晚年居家,有人相擾則假作耳聾。唯龔自珍來訪,必深談竟日夕。為此,揚州人相與嘲諷:「阮公耳聾,見龔則聰;阮公儉嗇,交龔則闊。」兩人聞此,大笑不止。

4.喜朱野雲聯

  清代畫師朱野雲與龔自珍相交甚深,可稱莫逆。一次,朱野雲遊京師,曾書寫一副對聯贈予龔自珍。其聯云:「灌夫罵坐非關酒,江斆(ㄒㄧㄠˋ)移床那算狂。」龔自珍見此聯大喜,把它懸掛在廳堂。這對聯道出了龔自珍性倜儻,不拘禮法,正直敢言的為人。太史徐垣生見之,說道:「入門只要看到此聯,便知是定盦家。

注:灌夫西漢著名將領,為人剛直不阿,任俠豪爽,好飲酒罵人。「灌夫罵坐指灌夫

     酒後罵人洩憤。形容為人剛直敢言。

   紀僧真得幸於齊世祖,出身武吏,乞作士大夫。齊世祖曰:「此由江斆、謝瀹,我

     不得措意,可自詣之。」紀僧真承旨詣斆,登榻坐定。斆顧命左右曰,移吾床遠客!

5. 嗜賭常輸

  定盦嗜賭,尤其酷好一種搖攤的博戲(即壓寶),他曾在帳頂畫了先天象卦,專心研究其中奧妙,自以為有所悟,勝券在握,然而一賭起來卻連連敗北。

  當時杭州有個鹽商,常請些名士在家裡聚會,酒喝到七八成之後就到屋後的花園裡賭博為戲。某日有個王姓商人晚到了,進門就看見定盦獨自一人在園中拂水弄花,昂首觀雲,似有蕭然出塵之概。王某認得是當今大名鼎鼎的詩人龔定盦,便趕緊上前說:「我本想先生超塵脫俗,今日一見,果然清高,實在當得起雅人深致的美稱!」

  定盦卻笑道:「陶淵明籬邊種菊,悠然地看著南山,其實並非他的本意,只不過無可奈何,所以才縱情山水,以此來抒發自己的憂慮罷了。所以他的詩文越是曠達,越是證明他不能忘情於人世。我今天拂水弄花,也與陶老先生是一樣的。」之後略作沉吟,他又說:「今天賭博中贏錢的門路我早已算就,是萬無一失的,只是苦於資財短缺,才使英雄無用武之地。可惜沒有豪傑之士肯借給我本錢!」

  王君一向傾慕定盦的文名,聽他如此一說慷慨解囊相贈,並與他一起入局。誰知定盦逢賭必輸,不到三五把,全部本錢輸個精光。龔氏怒甚,揚長而去。

 

三、國學常識

(一)散文流變簡介(先秦至明代)

時代

(朝代)

特色

代表著作(作家)舉隅

主張

先秦

經典散文

(五經)

( 尚書 )(散文之祖)、易經、春秋

 

諸子散文

孟子、荀子、老子、莊子、墨子、

韓非子、呂氏春秋

歷史散文

左傳、國語、戰國策

兩漢

史傳散文

史記、漢書

 

政論散文

賈誼‧治安策(萬言書之祖)、

(晁錯‧論貴粟疏)、

(東漢末至建安,文章多屬駢散兼用;南北朝期間,駢文盛行。)

古文運動

韓愈、柳宗元

韓愈主張「文以載道」

柳宗元主張「文以明道」

古文運動

古文成為

文章正宗)

歐陽脩、曾鞏、王安石、

蘇洵、蘇軾、蘇轍、

歐陽脩力尊韓文,力主「明道致用」

 

元好問

文宗韓、歐

 

姚燧、虞集

 

明初三大家

宋濂、劉基、方孝孺

 

擬古主義

(秦漢派)

前、後七子

文必秦漢,詩必盛唐

唐宋派

歸有光、

茅坤(編《 唐宋八大家文鈔 》)

反對佶屈聱牙之擬古,

提倡唐宋通順之散文

公安派

(小品文)

三袁:

(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

獨抒性靈,不拘格套;貴獨創

竟陵派

(小品文)

鍾惺、譚元春

亦重性靈,提倡「幽深孤峭」的風格

 

(二)清代散文簡介

時期

地位

代表人物

主張與風格

清初

 

繼踵明代「唐宋派」,文宗韓、歐,下開「桐城」

1.清初三大儒:

 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 

2.國初三大家:

侯方域、魏禧、汪琬

1.批評明代前後七子「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擬古作風

2.不滿公安派、竟陵派的虛浮空疏。

3.認為為文應明道載道,替聖人立言。

4.抒發亡國之痛,有強烈民族意識。

桐城派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年間

影響清代

桐城三祖:

( 方苞、劉大櫆、姚鼐 )

(皆安徽桐城人,故有桐城派之稱)

1.推本取法六經、論語、孟子、左傳、史記、唐宋八大家和明代歸有光。

2.提倡古文「義法」:「義」指(內容),要「言有物」;「法」指(形式),要「言有序」。

3.文章風格「謹嚴雅潔」。

4.義理、辭章、考據並重。

陽湖派乾隆、嘉慶年間

桐城派的支派

惲敬、張惠言

(江蘇陽湖人)

  1. 思想除取法「六經」,又兼取諸子百家;文章亦兼學駢文之長。
  2. 理論和創作上的影響都不及桐城。

道光

年間

 

龔自珍

  1. 為學講求經世致用,革新思想,對晚思潮有很大的影響力。
  2. 其文立意高超、構思奇特,往往借題發揮,針砭時弊。

湘鄉派道光、咸豐、同治年間

中興桐城派

曾國藩(湖南湘鄉人)

1.曾國藩為文主張剛柔相濟,散駢互用。

2.義理、詞章、考據、經濟(經世濟民)並重

3.古文宗桐城而加以擴大,文章淵雅宏闊。

清末

光緒年間

 

薛福成、林紓、嚴復

薛福成以古文敘述國外見聞、林紓

譯西洋小說、嚴復翻譯西洋哲學名

著。

(三)說文解字

東漢‧( 許慎 )

以小篆為主,凡九千三百五十三字

以古文、籀文為重文,凡一千一百六十三字

說文

清代‧段玉裁

重要性

為推究六書之義,為小學者所宗。現置於四庫全書經部小學類

 

(四)漢學、宋學

學派

主張

末流

漢學

漢人尊經,主張透過文字名物訓詁,進而理解經籍義理

過分重視個別字詞名物的考證,導致有文義不通及瑣碎之弊

宋學

宋人則主張個人修養,明心見性,先識得義理,如此方能掌握經籍中聖人思想。

因倡言心性義理,產生束書不觀、以狂禪解經等流弊。

 

(五)明清科舉簡表

 

院試

鄉試(秋闈)

會試(春闈)

殿試

考場

學政巡迴案臨考場

(府、縣)

京城和各省城貢院(省城)

京城貢院

皇宮

(宮殿)

主考人

各省學政

中央政府特派官員

欽差大臣

皇帝

參加者

童生(儒生)

生員及監生

舉人

貢士

考中者名稱

生員(秀才)

舉人

貢士

進士

日期

三年之內兩次

子、卯、午、酉年八月,放榜稱桂榜

鄉試次年三月,放榜稱杏榜

會試同年四月,放榜稱金榜(金榜題名)

第一名

案首

解元

會元

一甲:進士出身

狀元

榜眼

探花

說明

通過測驗者,一律稱為秀才。具參加鄉試資格,也具有到官辦學校就學資格。

通過測驗者,一律稱為舉人。舉人具有作官資格。也具有參加會試及殿試資格。

通過測驗者,一律稱為貢生。

二甲

賜進士出身

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光緒三十一年,即190592,經袁世凱奏請,慈禧以光緒名義發布上諭明告:「著自丙午科為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自此延續千年的科舉制度正式宣告廢除。

 

(六)八股文

用途

明、清科舉考試制度所規定的一種特殊文體

定義

應答「經義」的文體,明太祖時規定必須將經文題目(以一段經文為考題)的意義按照一定的格式鋪排文字,中間行文共有八次對偶,故俗稱「八股文」

別稱

四書文、經義、制藝、制義、時文、時藝、

考試內容

命題內容限於四書、五經;考生只能為聖賢立言,講四書五經所講過的道理,不得自行發表議論。

格式

每篇由破題、承題、起講、起股、虛股、中股、後股,大結八部分組成,每部分的句數、句型也都有一定的規定。

弊病

內容固定而形式僵硬,是束縛思想的工具,危害思想文化的創新。

亦於光緒三十一年,隨著科舉考試的廢除而走入歷史。

 

四、課文深究

(一)內容分析

  這是作者返回故里杭州,為新闢梅園命名病梅館而作的散文。從題目看,寫作對象是「梅」,落筆重點在「病」。全文以梅喻人才,借梅議政,獨特的見解使人耳目一新。

段落

內容

喻意

說明梅的產地

「皆產梅」,一「皆」字,既說梅分布之廣,又說梅產地之多,暗喻天下人才不可勝數;江、浙一帶尤為人才濟濟,包含「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意蘊。為下文「江、浙之梅皆病」作了鋪墊。

剖析病梅產生根由

「病梅」象徵被壓抑、被摧殘的人才

品梅標準(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影射統治者選拔人才的標準。為維護專制,實行思想控治,扼殺正直有骨氣、生機勃勃的人才,淪為毫無生氣的庸才、奴才。

文人畫士象徵清朝的統治者

「斫直、刪密、鋤正」、「殀梅」、「病梅」的種種手段,如同統治者扼殺人才的惡劣行徑

鬻梅者,象徵統治者的幫兇──貪求功名利祿的官吏、士人

其正,其旁條,其密,其稚枝,其直,其生氣」。六個動詞用得十分精當有力,揭穿統治者對剛正廉潔人才的壓抑戕害

江、浙之梅皆病」,象徵人才普遍受束縛的嚴重程度

表明自己療梅的

行動決心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緊密連貫「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

療梅的方法是「縱之、順之。毀其盆,悉埋於地,解其棕縛」。

縱之、順之」,是破除統治者對人才的束縛,讓人才順天性發展

毀其盆、解其棕縛」,就是要摧毀統治者禁錮人才的精神枷鎖

必復之全之」,就是要澈底恢復梅的本性,保全梅的自然健康。這正反映了作者要求個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迫切心情

對「療梅」的敘述句式簡短,節奏急促,筆力遒勁,讓讀者感受到療梅急不可待,決心不可動搖。

購、療、縱、順、毀、解、復、全」等動詞寫出了一系列療梅的行動及決心,充分表現出對統治者壓抑、束縛人才的滿腔義憤和反抗。

予本非文人畫士,甘受詬厲」表明不與統治者同流的改革決心

一生療梅的心志

用「嗚呼」這一嘆詞引出議論;末尾再一嘆,以強調作者的決心。

 

(二)寫作特色

比喻象徵的手法

全文以梅喻人,借物議政。表面上是對梅的品評,實際上是對時政的議論,狀物和議政融為一體,由小見大,使這篇小品寓托著深刻的政治意涵。

結構謹嚴層次分明

文章以「梅」為中心,開頭介紹盛產梅的地點,引出梅病狀、病因和病情的嚴重;繼而寫對病梅的哀痛,治療梅病的經過、方法以及決心和願望。內容發展順理成章,條理清晰,一氣呵成。

語言精鍊生動有力

如以「曲」、「直」、「欹」、「正」、「疏」、「密」描寫梅的形狀;以「斫」、「刪」、「夭」、「鋤」記述殘害梅的動作;以「姿」、「景」、「態」表示梅的美感,準確生動,豐富多彩。

 

 

五、形音義比較

 

字 形

字 義

詞 例

1.

我,通「余」

(ㄩˊ

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給(ㄩˇ)

給「予」太少,貪求太多

2.

代名詞,代「有的人」或事物

「或」曰: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

也許

「或」許

表示選擇或列舉

今之刑賞,「或」由喜怒,「或」出好惡(新唐書‧魏徵傳)

3.

本來

以疏為美,密則無態。「固」也

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孟子‧梁惠王上)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

堅決

梁使三反,孟嘗君「固」辭不往也(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固執

人皆嗤吾「固」陋(司馬光‧訓儉示康)

與其不遜也寧「固」(司馬光‧訓儉示康)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論語‧子罕)

堅固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論語‧學而)

使……牢固、穩固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固陋、簡陋

奢則不遜,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論語述而)

4.

日光

「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陶淵明‧歸去來辭)

景色、景致

以敧為美,正則無「景」

情況

晚「景」淒涼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

呈天「景」命(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仰慕

何令人之「景」慕一至於此耶(李白‧與韓荊州書)

通「影」

(ㄧㄥˇ)

贏糧而「景」從(賈誼‧過秦論)

5.

筆直、

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

「直」起身又看一看豆(魯迅‧孔乙己)

正直、公正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

性格坦白

心「直」口快

竟然

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屈原‧離騷)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

(孟子‧梁惠王下)

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孟子‧梁惠王下)

6.

命令,名詞

發「號」施令

號召,動詞

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

揚言、宣稱

是時,項羽兵四十萬,「號」百萬(史記‧高祖本紀)

名稱

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取稱號,動詞

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商店

公司行「號」、寶「號」

大聲呼叫

呼「號」

大哭

老聃死,秦失弔之,三「號」而出(子‧養生主

7.

重量

身高體「重」

重大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道遠(論語‧泰伯)

高、貴

鋤其直,遏其生氣,以求「重」價

重要

邊防「重」地

嚴重

「重」病不起

尊敬

上以無隱,益「重」之(司馬光‧訓儉示康)

重視

商人「重」利輕別離(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莊重

君子不「重」則不威(論語‧學而)

謹慎

安土「重」遷

加上

(ㄔㄨㄥˊ)

「重」之以疲敝之餘(方孝孺‧指喻)

再(ㄔㄨㄥˊ)

滿座「重」聞皆掩泣(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量詞,層

一封朝奏九「重」天(韓愈左遷至藍關示姪孫湘詩)

通「童」

(ㄊㄨㄥˊ)

與其鄰「重」汪踦往,皆死焉(禮記‧檀弓下)

8.

疾病、重情

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生病、有病的

未果,尋「病」終(陶淵明桃花源記)

予購三百盆,皆「病」者,無一完者。

損害

以殀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

困苦

嚮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柳宗元捕蛇者說)

疲累

今日「病」矣,余助苗長矣(孟子公孫丑上)

憂慮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論語‧衛靈公

缺點、毛病、瑕疵

吾不以為「病」(司馬光‧訓儉示康)

非議

今人乃以儉相詬「病」(司馬光‧訓儉示康)

9.

樹根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根本、基礎

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

(戰國策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

根據、依據

「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墨子‧非命上)

考察、推究

「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於人歟?

(歐陽脩五代史伶官傳序)

本來、原本

「本」非文人畫士

10.

分割

庖丁「解」牛

分開、分散

瓦「解」

解開

悉埋於地,「解」其棕縛

消除、免除

排難「解」紛

陳述、說明

講「解」

明白、理解

有不「解」處,望請指教

緩和

太后之色少「解」(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排洩

小「解」

押送

(ㄐㄧㄝˋ)

押「解」

科舉時代,鄉試第一名

(ㄐㄧㄝˋ)

「解」元

姓(ㄒㄧㄝˋ)

「解」先生

11.

盡頭、到盡頭

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

(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復前行,欲「窮」其林(陶淵明‧桃花源記)

完結、終了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歐陽脩‧醉翁亭記)

「窮」奢極侈

竭盡

「窮」予生之光陰以療梅也哉!

貧困

貧「窮」

困厄、不得志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六、字形辨析

★相同偏旁

偏 旁

 

ㄐㄧ

倚靠、支援;角落(反常或不合常理)

ㄐㄧˇ

ㄐㄧˋ

ㄑㄧ

ㄑㄧˊ

(特異不凡的品行)乘、(曲折的堤岸)

ㄑㄧˇ

(富貴人家)

ㄧˇ

ㄓˇ

(普天下的人共同慶祝)、

ˋ

ㄍㄡˋ

(恥辱)、汙邪惡

ㄏㄡˋ

稱王封、邂

ㄓㄨˇ

ㄓㄨˋ

立、縞(白絹與麻衣)

ㄧㄠ

桃之夭夭(桃花盛開)(作祟的鬼物)怪、(無根據的話)

ㄧㄠˇ

ㄐㄧ

ㄧˇ

(收藏)

ㄐㄧˋ

雕蟲小、歌舞

ㄑㄧ

ㄑㄧˊ

(岐伯和黃帝的合稱。相傳黃帝曾令岐伯嚐百草,行醫治病,故以岐黃為醫家之宗祖。後亦用以比喻醫道)、路亡羊(比喻事理繁雜多變,使人迷失而一事無成)

ㄑㄧˋ

(期待、盼望)

獨木難〔比喻事情非常重大,非一人之力所能支持〕

ˋ

不求〔不嫉妒,不貪得〕

ㄔˇ

〔將黃豆或黑豆泡軟蒸熟或煮熟後,經發酵而成的食品。有鹹淡兩種口味,為菜餚的佐料〕

ㄅㄧㄢ

ㄅㄧㄢˇ

ㄈㄚˊ

ㄓㄚˇ

ㄈㄢˋ

ㄅㄛˋ

ㄆㄛˊ

皤皤(頭髮蒼白的樣子)

ㄆㄢ

貌似

ㄆㄢˊ

鳳逸(比喻非凡的人,懷才不遇)

ㄈㄢ

兩次、然悔改(澈底的悔改、醒悟)(範圍)

ㄈㄢˊ

(生長繁衍後代)、羝羊觸(公羊以角撞籬笆,被籬笆纏住,前進後退不得。羝,音ㄉㄧ)書坑儒、

ㄅㄧˋ

(地位卑微而受到寵幸的人)

ㄆㄧˇ

ㄆㄧˋ

之地、開天

 

ㄉㄞˋ

ㄗㄞ

中華、種、火(災)

ㄗㄞˇ

一年半

ㄗㄞˋ

斗量

ㄘㄞˊ

段玉

ㄐㄧㄚ

ㄐㄧㄚˇ

)借、

ㄐㄧㄚˋ

ㄒㄧㄚ

兵蟹將

ㄒㄧㄚˊ

、閒、白璧無光、

ㄏㄚˊ

ㄍㄨˇ

(祝福的詞語)

 

七、  修辭舉隅

排比

梅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

斫其正,養其旁條,刪其密,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

類疊

定義

接連或間隔地重複使用同一個字、詞,以增強感染力,或製造文句節奏。

例句

梅之欹、之疏、之曲

乃誓療之、縱之、順之

必復之全之

轉品

以「繩」天下之梅

◆「其直,遏其生氣

 

八、  結構表

 

 

 
   

 

 

 

 

 

 

 

 

 

 

 

 

 

 

 

 

 

 

 

 

九、成語集錦──關於「梅花」的成語

成語

釋義

摽梅之年

指女子到了出嫁的年齡

摽梅

梅子落地而知時節已晚。喻女子應及時出嫁。(摽,音ㄆㄧㄠˇ,落)

摽梅迨吉

祝賀女子出嫁

梅開二度

重做同一件事,多喻再婚。

梅妻鶴子

(梅鶴因緣)

宋林逋隱居於杭州西湖孤山,以梅為妻,以鶴為子,喻清高或隱居。

梅不落青梅落

喻老年人健在,而年輕人先過世。

梅竹馬

形容兒童天真地結伴嬉戲;或從小結識的伴侶。

梅止渴

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驛寄梅花

對親友的問候

暗香疏影

代稱梅花

 

十、延伸學習

(一)龔自珍詩選

1.己亥雜詩第五首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注釋】

浩蕩離愁:作者自幼居住北京,又在北京作官多年,這次匆匆離開,很捨不得,所以說有著廣闊無邊的離愁。

東指:作者當日從北京外城東面的廣渠門出城。

即天涯:便是天的邊涯。指離京師很遠。

「落紅」兩句:比喻自己雖然辭了官,仍然願意為國家社會盡一點餘力。

【語譯】

  在廣闊無邊的離愁中,眼看夕陽西下。離開京師,馬鞭東指,從此便與朝廷遠隔了。落花並不是無情的東西,它化成春泥,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賞析

  本篇主要表現詩人離京時朋友相送的壯觀場景,以及自己以後的願望。

  首句「浩蕩離愁白日斜」,朋友相送,灑淚而別,鬱積心中的憤悶、離愁別緒使天色也為之黯然。「浩蕩」一詞準確精當、氣勢不凡,既說明一路相送的朋友之多,同時也表現了自己宦海沉淪,仕途失意的深沉的寂寥孤獨之感。第二句「吟鞭東指即天涯」,寫自己從此以後將逍遙自在、漫遊人生,去尋找讓人振奮的新世界。這兩句詩,憂鬱孤獨和悲壯豪邁交織在一起,讀來蕩氣迴腸。龔自珍當年辭官後,不攜家眷隨從,獨自一人雇車帶文集百卷離京,「此去東山又北山」、「獨往人間竟獨還」(己亥雜詩第四首)。這種瀟灑的舉動,只有在性格孤傲的龔自珍身上才能出現,他以此排遣心中失意的憤悶,並從中得到解脫。最後兩句充分體現了詩人超凡脫俗的寬廣胸懷。掉落的花瓣並不是冷酷無情、自哀自憐的,而是可以消融在泥土中更好地保護盛開的鮮花。詩人意識到,自己既然不能在仕途中有所成就,但卻可以在民間悉心研究學問,幫助和保護後起之秀免遭不幸。「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以其清新典雅的比喻,深刻雋永的內涵,被人廣為傳誦。

  這首詩清奇多采、通脫自然,是己亥雜詩出都離別詩中較為引人注目的一首。清人吳昌綬在定盦先生年譜中寫道:龔自珍「到家之日,杭人早傳誦出都離別詩,時有詩先人到之謠。」

 

2.己亥雜詩第十一首

  祖父頭銜舊熲光,祠曹我亦試為郎

  君恩夠向漁樵說,篆墓何須百字長。(唐碑額有近百字者)

【注釋】

熲:音ㄐㄩㄥˇ,火光。

祠曹我亦試為郎:祠曹,指祭祠司,屬禮部。龔自珍祖父、父親和他都曾在禮部為官。

語譯:在祠堂上看祖父的頭銜這舊光輝,我也要效法,嘗試努力為官。但國君的恩德只夠向漁樵說,那篆刻在墓碑上的何須達百字之長呢?

 

 

不是逢人苦譽君,亦狂亦俠亦溫文。照人膽似秦時月,送我情如嶺上雲。

語譯】我逢人就稱讚您不是沒有道理,您有狂態,有俠氣,又溫文儒雅。詩人肝膽相照,極似秦時明月;為我送別情意深厚,猶如嶺上白雲。(留別廣東詩人黃玉階所作)

 

3.己亥雜詩第一0四首

  河汾房杜有人疑,名位千秋處士卑。一事平生無齮齕,但開風氣不為師。

【注釋】

齮齕:音ㄧˇㄏㄜˊ,毀壞、傷害。

語譯:隋末王通隱居河、汾之間,教授學生,門徒眾多,如唐朝開國功臣房玄齡、杜如晦等,都出其門下。有關房、杜是王通弟子一事,後世曾有人懷疑。因為房、杜兩人功業載在史冊,聲名地位流傳千古,而王通地位卑微,只不過是一個隱居不仕的讀書人而已。我有一件事情,是平生沒有人能夠加以傷害的,那就是我只用言論、著作來開啟一代風氣,卻不招收學生,不當老師。

 

4.己亥雜詩第一二五首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瘖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過鎮江,見賽玉皇及風神、雷神者,禱祠萬數。道士乞撰青詞

【注釋】

九州:古地理書禹貢把中國劃分為九州,即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後代因以九州指中國。

生氣:蓬勃生動的氣象。

萬馬齊瘖:作者借指朝廷上下雖然也有許多的官員,可是他們都像啞巴一樣,不但自己默不作聲,甚至也禁止別人作聲。瘖:音 ㄧㄣ,不能言語。

抖擻:把附著的東西抖掉,引申為振作、振奮。

一格:這裡指清朝拿種種所謂資格來限制人才。例如科舉制度,表面上說是選用人才,其實正是限制人才;又如官員升調,也有種種資格限制。

賽玉皇:傳統社會活動之一。玉皇是道教最高的天神。每年在玉皇神誕這一天,信徒會到神殿求福致祭。

禱詞萬數:參加祭神求福活動的人數以萬計。

青詞:道士在祭神時獻給天神的祝文,照例用青藤紙寫硃色字,稱為青詞。

【語譯】

  如今整個中國都需要有生氣,而生氣則要通過大風大雷才能顯示出來。無聲無息、死氣沉沉的局面畢竟是可悲的。我勸天老爺還是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限什麼資格,讓人才大量在社會上湧現。

【賞析】

  龔自珍經過鎮江,看到了場面壯觀的賽神活動,數萬名虔誠的參加者祈求著天神賜福消災。道士仰慕他的文名,請他代寫一篇祝禱詞。龔自珍藉此機會,抒發了對時局的見解和對國家中興的希望。芸芸眾生們祈求上蒼賜予的無非是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財源廣進,而龔自珍希望天公降下的是國家的棟梁—人才。

  龔自珍希望神州大地能煥發生氣,正是清醒地意識到當時的社會到處瀰漫著死氣;他把改變現狀、走出困境的希望寄託在「風雷」上,正是意識到和風細雨的「補闕」已無濟於事;腐朽的政府,頹廢的社會,必須經過一次大規模、強有力的變革方能摧枯拉朽,顯露出中興的生機。詩中的「風雷」和下文的「天公」,既有明顯的寓意,又自然切合了祭拜玉皇及風神、雷神之事。「萬馬齊瘖」四字反襯上句的「生氣」,是對死氣沉沉的社會一個側面的描寫。

  士大夫們和知識階級本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可是這批「精英」或者自己默不作聲,或者發一些不關痛癢、無關宏旨的議論,或者為虎作倀禁止別人說話,故龔自珍為此深感悲哀。詩中的「天公」其實不是神,而是一股自然的力量。龔自珍希望「天公」降下的是全新的人才,與御廄中瘖啞的萬馬迥然不同;而且「天公」應該十分開明,不對人才的成長和脫穎而出設置任何障礙,量才錄用,唯才是舉。

  全詩洋溢著對現實的有力抨擊以及對未來的熱切展望,堪稱己亥雜詩中的精彩篇章。

 

5.詠史

  金粉東南十五州,萬重恩怨屬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團扇人才踞上游。

  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田橫五百人安在,難道歸來盡列侯?語譯向來繁華富庶,有「六朝金粉」之稱的東南廣大地區,統治階級上流社會卻勾心鬥角,織造了多少無謂的恩恩怨怨。他們有一些是依附權門的幫閒幕客,有一些是整天手搖白團扇,談玄論佛的貴族子弟。然而,如此的士林醜類卻分別總攬大權,身居高位,士人們的畏葸怯弱,在文字獄的高壓下,猶如驚弓之鳥,著書立說全不敢涉及現實;為了明哲保身,他們只會鑽進紙堆中作些無關宏旨的「學問」,以混些衣食之需,苟且偷安。想當年田橫不甘臣伏,去洛陽途中慨然自刎,他手下留在島上的五百多人聽到這消息後也全部自殺,即使讓他們都隨田橫入洛陽,豈可能全數都封侯受爵?

 

(二)詠梅詩詞

1.山園小梅   林逋

  眾芳搖落獨鮮妍,占斷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語譯:梅花開在冬天和春天相臨的時候,把整個小園裡的風情都占有了,稀稀疏疏的梅枝橫斜倒映在清淺的水上,在朦朧的月色之下陣陣的梅香飄浮過來。白鶴飛下也偷偷地窺看一下,粉蝶如能飛舞其間,也應當為之痴迷。幸好有詩人輕聲吟詩,可以梅花相為伴,不需要歌舞和金樽美酒來助興。

 

2.梅花絕句   陸游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語譯:聽說梅花在寒冷的清晨綻開了,那些梅花像雪堆一般在滿山遍野開放。真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可以化作千億個我,在每一棵梅花樹下欣賞梅花。

 

3.雜詩之一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語譯:你來自故鄉,應知道故鄉的一切。不知道你動身前來的時候,我家的窗前,那株梅花可曾開花了沒有?

 

4.梅花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語譯:牆角有幾枝白色的梅花,冒著嚴寒的天氣,獨自開放了。遠遠看去很像雪,但是我知道那不是雪,因為這一路上,一直有淡淡的香氣飄送過來。

 

5.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語譯:畫中我家洗硯池邊的梅樹,花開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它不需要別人誇獎顏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滿乾坤的清香之氣。

 

6.清平樂   李煜

  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語譯:自從離別以來,春天已經過去一大半,映入眼裡的景色令人掠起愁腸寸斷。落梅就像白雪飄飛階下一樣零亂,把它拂去,仍再飄灑得一身滿滿。 鴻雁已經飛回而音信卻毫無依憑,路途遙遠夢中要回去也難達成。離別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遠它越是繁生。

 

 

7. 卜算子詠梅   王冕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語譯 在郊野的驛站外,破敗的斷橋邊,有一株梅花孤獨寂寞地開放著,無人欣賞顧憐。已是黃昏時分,梅花似乎在獨自傷感愁苦,更何況又遭遇到淒風苦雨的侵襲摧殘。梅花花開在百花之先,本無意於苦苦地去爭奪春光,任憑百花群芳去忌妒中傷。縱然片片零落成泥被輾成灰塵,只有那悠悠清香依然如故,常存人間。

 

(三)畫梅理論

1.楊補之畫梅法總論:「立幹須曲如龍,勁如鐵。」

2.畫梅四貴訣:「貴稀不貴繁,貴瘦不貴肥,貴老不貴嫩,貴含不貴開。」

3.畫梅宜忌訣:「寫梅五要,發幹在先。一要體古,屈曲多年。二要幹怪,麤細盤旋。三要枝清,最戒連綿。四要梢健,貴其遒堅。五要花奇,必須媚妍。」

 

十ㄧ、龔自珍名句

1.一簫一劍平生意,負盡狂名十五年。(漫感)

【語譯】一枝簫,一把劍,原是我平生的志願;如今回頭一看,只剩下幾本詞集,十五年來的狂名,可說是辜負盡了。

2.美人如玉劍如虹。(夜坐)

【語譯】(當限制人才的關卡打破以後)人就可以成為如玉的美人,劍也能吐出長虹的氣勢。

3. 亦狂亦俠亦溫文。(己亥雜詩第二十八首)

【語譯】因為你有狂傲的氣勢、俠義的胸懷,更難得的是待人處世時那溫文儒雅的態度。

4. 但開風氣不為師。(己亥雜詩第一○四首)

【語譯】開創、引發風尚者,不會自命為一代大師。

 

5. 萬人叢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投宋于庭)

【語譯】在萬人叢中與您握一次手,就使我的衣袖三年留芳香。

6. 著書都為稻粱謀。(詠史)

【語譯】著書都是為了維持生計。

 

十二、測驗卷資料補充

A卷(第17回)

14、15題組:

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耶?則學固豈可以少哉!況欲深造道德者邪?

……

推王君之心,豈愛人之善,雖一能不以廢,而因以及乎其跡邪?其亦欲推其以勉學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後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餘思,被於來世者如何哉!                                                 (曾鞏<墨池記>)

 

語譯:羲之的書法,晚年才進入精妙的境界。至於他所擅長的技能,也是傾自己畢生精力才得到這

     樣的成就,並非天生的。可是後代沒有能趕上他的人,這或許是他們的學習精神不如羲之吧!

     那麼本來勤學苦練的工夫難道可以缺少嗎?況想在道德修養方面達到精深境界的人呢?

   我推測王先生的用意,或許是喜愛別人的長處,即使只是一技之長,也不肯讓它埋沒,因而

     就連他的遺跡也一併重視吧?也許還要借此推崇王羲之勤學苦練的事蹟,用來勉勵學生吧?

     一個人擁有一種本領,就能使後人推崇到這種地步,何況是品德高尚、行為端正的人,流傳

     下來的風範與思想影響後世,又將受到怎樣的推崇啊!

 

三、配合:

(一)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人但賦傷春詩。西郊車馬一朝盡,定庵先生沽酒來賞之。先生探春人不覺,先生送春人又嗤。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痴。如錢塘潮夜澎湃,如昆陽戰晨披靡;如八萬四千天女洗臉罷,齊向此地傾胭脂。

                                              (龔自珍.西郊落花歌)

語譯:西郊落花是天下奇觀,但古人只為寫作傷春之詩。而西郊賞花的車馬在一天裡全部     退盡,我定庵先生反而買酒來賞落花。先生探訪春天時人們不知,先生送春,又遭人們嗤笑。先生呼朋引伴三四人,一出城外,每個人都看得痴了。那些落花有如錢塘夜間的潮水澎湃、如昆陽的戰爭般激盪、如八萬四千個天女在洗臉,那些胭脂不斷的落下。

(二)

1.春紅始謝又秋紅,息國亡來入楚宮。應是蜀冤啼不盡,更憑顏色訴秋風。

(吳融.杜鵑花)

2.本無塵土氣,自在水雲鄉;楚楚淨如拭,亭亭生妙香。 (鄭允瑞.詠蓮)

3.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味濃。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墮北風中。

(鄭思肖.畫菊)

4.劉郎當日飯胡麻,人面花容映彩霞。惆悵春光猶似舊,今生無分再逢她。

(佚名.桃花)

5.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羅隱.柳)

 

甲卷(第17回)

15~17題組: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瘖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龔自珍<己亥雜詩>)

語譯:全中國的生氣要依靠社會改革的風雷才能顯示出來,如今無聲無息、死氣沉沉的局面終究令

     人感到悲哀。我勸老天爺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限資格地讓各種人才在社會上湧現。

18~20題組:

五官莫明於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烏在其為明也?目能見物,而不能見吾之面,假於鏡而見焉。鏡之貴,不如目;鏡不求於目,而目轉求於鏡。然世未嘗以鏡之助目,而咎目之失明。鏡何負於目哉?客有任目而惡鏡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烏用鏡為?」久之,視世所稱美人,鮮當意者,而不知己面之黑子,泰然謂:「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終不悟。悲夫!                     (錢大昕<鏡喻>)

語譯:五官之中,沒有比眼睛更明察的了。但是臉上有黑痣,眼睛卻看不到,它的明察在哪裡呢?

     眼睛能看到別的東西,卻看不到自己的臉,只有借助於鏡子才能見到。鏡子的珍貴不如眼睛,

     但鏡子不需要借助於眼睛,而眼睛卻要借助於鏡子。但是世人不拿鏡子來幫助眼睛,反而怪

     罪眼睛不能夠明察。鏡子哪裡不如眼睛呢?有個相信眼睛而厭惡鏡子的人,他說:「鏡子害

     得我好苦。我自己有眼睛,哪裡需要用鏡子呢?」時間長了,人們所稱讚的美人,他很少有

     滿意的,卻不知道自己臉上有黑痣,還泰然自若的說:「沒有比我美的。」周圍的人都偷笑

     他,他始終不醒悟,可悲啊!

 

四、問答式填空

1.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

(王冕.白梅)

2.花開不並百花叢,獨立疏籬趣味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鄭思肖.畫菊)

3.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盧照鄰.曲池荷)

4.鮮紅滴滴映霞明,盡是冤禽血染成。羈客有家歸未得,對花無語兩含情。

(楊巽齋.杜鵑花)

5.含煙惹霧每依依,萬緒千條拂落暉;為報行人休盡折,半留相送半迎歸。

(李商隱.楊柳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chia2011 的頭像
    minchia2011

    佳想安善

    minchia2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