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五課 古詩選  (一)行行重行行(二)詠史之一

一、  寫作背景

(一)〈古詩十九首〉簡介

作 者

鍾嶸《詩品》云:「古詩眇邈,人世難詳。」可知無法確知作者是誰。綜合來說,若就詩中所表達的落拓、失意與不平的牢騷及時代的苦悶與哀愁來看,應為失意的無名文士仿樂府或〈國風〉之體所作的控訴時代的悲歌,作者未必只限於一人。

源 流

〈古詩十九首〉是《詩經》、《楚辭》之後的重要詩歌體式。自〈古詩十九首〉後,詩歌就脫離《詩經》的四言詩體和《楚辭》的騷體(騷體大抵文句鋪張綿衍,好用兮字以襯音節),開始了沿襲二千年之久的五、七言詩體。

作品集

〈古詩十九首〉始見於梁‧昭明太子蕭統編的( 《昭明文選》 )中,但未列作者、未著詩題。由於這些詩歌風格相近,皆為抒情之作,且篇幅整齊,具有獨特的藝術性,因此便以「古詩」加以統括。

時 代

〈古詩十九首〉產生於( 東漢末年 ),為當時一些憂時傷逝的無名文士所創作的技巧成熟、形式完整,且思想深刻的抒情詩。

特 色

1.語言質樸自然,渾然天成:〈古詩十九首〉的文字雖簡單樸實,但全詩渾然成形,含意深遠。這種詩要掌握的是它的真正精神、感情和生命的所在,而不是摘取一字一句去分析。

2.描寫生動真切,情感含蓄蘊藉:〈古詩十九首〉的內容多半寫的是人生最基本的感情,如離別的感情、失意的感情和憂慮人生無常的感情。這種詩具有極大的普遍性和深刻的感染力,容易產生共鳴。

思想內容

清‧沈德潛《說詩晬語》:「〈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婦,朋友闊絕,遊子他鄉,死生新故之感(生死離散變化的感觸)。或寓言,或顯言,或反覆言。初無奇辟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指西漢)古詩,皆在其下。」

內容分類

1.多半以感時言愁和離別相思為主,反映出東漢末期政治黑暗,社會動亂不安,大批文人流離失所,落拓失意,因而生出無窮的牢騷與不平,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2.〈古詩十九首〉依題材類型(王強模)約可分為兩種:

(1)離別相思類:如〈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涉江采芙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樹〉、〈迢迢牽牛星〉、〈凜凜歲云暮〉、〈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明月何皎皎〉等十首。

(2)感時喪志類:

1尋覓知音:如〈西北有高樓〉、〈東城高且長〉。

2拋棄虛名:如〈明月皎夜光〉。

3鄙夷榮華:如〈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會〉。

4嘆老嗟卑:如〈驅車上東門〉、〈生年不滿百〉、〈去者日以疏〉、〈迴車駕言邁〉。

藝術技巧

1.鍾嶸《詩品》稱它「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說的正是用最質樸淺易的字詞,抒發曲折變化的細緻情感,自然與純樸的整體美感,正是〈古詩十九首〉所呈現的藝術特色。

2.最擅長於抒情,抒情之中借用景物作為烘托,達到情景交融的境地。

3.經常以敘事的手法,透過對某種生活情節的描述,抒發詩中主角內心的情感。

4.善於運用比興的手法,表達作者的情思。

5.善用疊字,增添音樂性及感染力;數目字的使用普遍,透過數字的對比、疊比達到情感感染的效果。

地 位

1.承繼《詩經》「溫柔敦厚」、「思無邪」的詩教,為建安詩風作準備。

2.東漢末期五言古詩的最高成就,劉勰《文心雕龍》譽之為「五言之冠冕」。

3.對後世五言詩的發展影響深遠。開啟魏、晉以後文人創作的五言詩風。具啟示性意義與關鍵性的影響,而其對生命悲情之思考與超越,開啟魏、晉高度之文人自覺,並影響後世感傷文學之發展。

4.沈德潛視〈古詩十九首〉為「國風之遺」,更是將〈古詩十九首〉與《詩經》接壤,列為詩中經學的地位。

 

(二)〈詠史〉寫作背景

  左思詠史共八首,他雖然博學能文,胸懷大志,然而由於出身貧寒,所以在晉代「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等級森嚴的制度下,仕途上一直不得意。於是內心的矛盾與苦悶傾洩為詩,典型的代表作就是這八首詠史。其內容在於借歷史人物為比擬,來抒發懷才不遇及對現實社會的控訴。第一首其實並未涉及史事,而是側重抒寫自己的才能及懷抱,以引出整組詩的不平之鳴。

左思的詠史詩,名為詠史,實為詠懷。讀詠史八首,對左思的了解,勝過讀晉書‧左思傳詠史八首塑造了一位有遠大理想、有才能、有反抗性,但卻鬱鬱不得志的知識分子形象,表現出作者鮮明的個性。左思突破了詠史詩的傳統寫法,古人古事完全是他詠懷的工具,這種詠史詩是前無古人的。

 

(三)左思〈詠史〉詩的歷史淵源

左思的〈詠史〉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1.詠史詩」在歷史上的發展演變來看,把「詠史」作為詩題的,始於東漢初年的班固。但班固的〈詠史〉,僅詠一事(即緹縈救父),其寫法不過是聯綴史傳,很像「傳體」,再加上文辭質直,所以被鍾嶸譏為「質木無文」。《昭明文選》選錄了九家二十一首「詠史詩」,但班固的〈詠史〉未被選入。主張選文標準要「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文選序)的蕭統,恐怕也認為班固〈詠史〉是質木無文的。

2.到了建安時代,曹植、王粲均有「詠史」之作,雖然文采悱惻超過班固,但寫法依然是專詠一事,就史事論史事,此時的「詠史」與「詠懷」仍然是涇渭分明。

3.真正開拓了「詩史」藝術領域,把詠史、詠懷二者水乳交融地結合起來,寫成規模宏大的組詩,對後代詩歌發生深廣影響的,正是左思的〈詠史〉八首。

 

二、作者相關:左思

字 號

左思,字( 太沖 ),西晉臨淄(今山東省臨淄縣)人。西晉文學家。是太康時期最傑出的作家。

出身寒門

左思出身寒門,《晉書》本傳說他「貌寢、口訥,而辭藻壯麗,不好交游,以閒居為事」。在西晉這種「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門第制度下生存,出身寒門者欲往上位攀升,不但要品貌佳、口才好,而且還要善於交際,可惜左思門第不高,加上其貌不揚,口吃而不善說話,而且他又不懂得交遊結納,對於達官貴人,往往不肯卑躬屈膝,因此他的仕宦之途,相形之下也就備加艱辛。

生 平

1.晉武帝泰始八年(西元二七二年),左思妹左棻被選入宮,於是移家洛陽,任祕書郎

2.元康年間,左思參與當時文人集團「二十四友」,並為賈謐講《漢書》。賈謐被誅,左思退居,專意典籍。

3.齊王司馬冏(ㄐㄩㄥˇ)召他為記室督,左思稱病不出。

4.太安二年(西元三○三年)河間王司馬顒派部將張方進攻洛陽,左思遷家冀州,數歲而卒。

特 色

兩晉偏重形式主義的年代裡,只有左思一人,獨標異幟,出現於當時的詩壇,實有卓爾不群的氣概。他現存的作品雖不多,但大都富於諷諭寄託,具有建安正始的風骨和傳統。

作 品

1.三都賦〉—頗被當時稱頌,造成「洛陽紙貴」。

2.詠史詩八首。

3.招隱詩二首。

評 價

《文心雕龍‧才略》說:「左思其才,業深覃思,盡銳於三都,拔萃於詠史。」

軼 事

1.成語:「群嫗共唾」。

2.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左太沖絕醜,亦復效岳遊遨,於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世說新語‧容止》)。

三、  國學常識

(一)詩之流變

                                             絕句

詩經         樂府詩                 近體詩:律詩

                         古體詩       排律

 

(二)古詩

名 稱

又稱古體詩、古風,相對於近體詩(絕句和律詩)而言

字 數

五言為主,七言其次,亦有雜言者

格 律

不分平仄,不求對仗,不限句數、篇幅長短,用韻寬緩,可以換韻

發 展

產生於兩漢

由樂府詩演變而來。五言古詩以東漢班固的詠史詩為最早

成熟於魏、晉

七言古詩以曹丕的燕歌行〉為最早

衰頹於南北朝

南朝多宮體詩,綺靡格低;北朝多樸質雄渾之作,自庾信北使後,詩風趨淫靡

復古於唐、宋

唐代陳子昂直承漢魏,邊塞派豪壯、田園派悠閒。宋代歐陽脩、蘇軾、黃庭堅、陸游多佳作

其 他

四句一首的古體詩,例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三)樂府詩VS古體詩

 

樂府詩

古體詩

名 稱

本官署之名稱,始於( 漢武帝 )之設立

古詩之名始於(  )代,以別於近體詩而言

作 者

包括民間採集和士人仿作

除年代久遠外,大多為具名文人之作

音 樂

可被管絃

不配樂,徒誦不歌

句 法

句式自由,多長短句

句式多較嚴整,多五言、七言

影 響

1.五言古詩自樂府發展而來

2.七言絕句源自南北朝樂府小詩

五言絕句自五言古詩而來

時 代

起於西漢,盛於魏、晉、南北朝

‧五言成立於東漢班固( 詠史詩 

‧七言成立於魏曹丕( 燕歌行〉 

格 律

可換韻,句數不定

風 格

主敘事,貴遒勁,多熱情之詞

主言情,尚溫雅,多含蓄之言

流 變

後為詞取代

後演變為近體詩

發 展

兩漢產生,南北朝最發達,沒落於隋朝,變調於中唐

兩漢產生,魏、晉最成熟,沒落於南北朝,復古於唐、宋

其 他

樂府詩與古體詩同為漢代詩歌文學雙葩

 

(四)樂府詩、古體詩、近體詩比較

 

樂府詩

古體詩

近體詩

作 者

民間

士大夫

士大夫、民間皆流行

音 樂

可歌

徒誦不歌

徒誦不歌

句 法

多長短句

多五言、七言

五言、七言

句 數

不限

不限

絕句:四句

律詩:八句

平 仄

不分

不分

嚴格

對 仗

不必

不必

絕句:不勉強

律詩:頷聯、頸聯

用 韻

可換韻

可換韻

一韻到底

風 格

遒勁

溫雅

五絕起於漢魏五言古詩;

七絕起於南北朝樂府

內 容

以敘事為主

以言情居多

流 變

為詞取代

演變成近體詩

五律完成於沈佺期、宋之問;七律完成於杜審言

 

(五)古體詩重要作家及作品

時 代

作 者

作 品

風格及內容

重要性

東漢後期

不詳

古詩十九首

寫遊子他鄉、逐臣棄婦、朋友闊絕、生命無常的苦悶與哀愁

對後代五言詩影響極大

東晉懷帝永嘉時間

陶淵明

飲酒詩等

其詩恬淡自然,造語質樸、寫意;蘇軾稱:「質而實綺,癯而實腴。」

為田園詩人之宗,鍾嶸詩品列入中品,影響孟浩然

南朝宋

謝靈運

歲暮

其詩重客觀寫景,詩為工筆,領悟人生隱遁哲理

山水詩大家,影響王維

西晉

左思

詠史八首

才華出眾,辭藻壯麗

其詠史非專詠一人或一事,而是借古人、古事抒寫自己的懷抱,實另創一格

(六)昭明文選

作 者

南朝梁昭明太子( 蕭統 )編選

別 稱

文選

範 圍

選錄先秦至梁的各體詩文,分三十八類

卷 數

原三十卷,唐代李善析為六十卷

選 文

以「( 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 )」為選文標準

特 色

不選經、子的篇章,史書只選錄那些「綜緝辭采」、「錯比文華」的論贊

注 疏

李善注,最有價值;另有五臣子注

地 位

為中國現存最早的詩文總集,列「四庫全書」總集之首

 

(七)古詩十九首

1.離別相思類

主題

詩序

詩文內容

離別相思類

1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2

青青河畔草,鬱鬱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6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8

冉冉孤生竹,結根泰山阿。與君為新婚,兔絲附女蘿。兔絲生有時,夫婦會有宜。

千里遠結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

過時而不採,將隨秋草萎。君亮執高節,賤妾亦何為。

9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10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16

凜凜歲云暮,螻蛄夕鳴悲。涼風率已厲,遊子寒無衣。錦衾遺洛浦,同袍與我違。

獨宿累長夜,夢想見容輝。良人惟古歡,枉駕惠前綏。願得常巧笑,攜手同車歸。

既來不須臾,又不處重闈。亮無晨風翼,焉能凌風飛。眄睞以適意,引領遙相睎。

徒倚懷感傷,垂涕沾雙扉。

17

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慄。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

一心抱區區,懼君不識察。

18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相去萬餘里,故人心尚爾。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19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緯。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徬徨,愁思當告誰。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鄙夷榮華

3

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斗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

驅車策駑馬,遊戲宛與洛。洛中何鬱鬱,冠帶自相索。長衢羅夾巷,王侯多第宅。

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極宴娛心意,戚戚何所迫?

4

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

齊心同所願,含意俱未伸。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

無為守貧賤,轗軻長苦辛。

尋覓知音

5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

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嘆,慷慨有餘哀。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願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12

東城高且長,逶迤自相屬。迴風動地起,秋草萋已綠。四時更變化,歲暮一何速。

晨風懷苦心,蟋蟀傷局促。蕩滌放情志,何為自結束。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

被服羅裳衣,當戶理清曲。音響一何悲,絃急知柱促。馳情整巾帶,沉吟聊躑躅。

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

拋棄虛名

7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白露霑野草,時節忽復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
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

嘆老嗟卑

11

迴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

13

驅車上東門,遙望郭北墓。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

潛寐黃泉下,千載永不寤。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

萬歲更相送,賢聖莫能度。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

14

去者日以疎,來者日已親。出郭門直視,但見丘與墳。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

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思還故里閭,欲歸道無因。

15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

愚者愛惜費,但為後古嗤。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四、  課文深究

(一)〈行行重行行〉一詩的首句,連用四個「行」字,這種用法是否會讓人有重複累贅之感?

本詩首句運用四個「行」字,中間又加一個「重」字勾連,造成一種行而又行,遠無止境的悠邈意象,而這正是最能觸痛思婦感情的記憶;因為丈夫出門,音訊杳然,在她的想像中,最突出的就是「行」而又「行」,似乎永無休止的「行」。當時,遠行異鄉,久久不歸的人叫「遊子」,這個「遊」字,就有「行」而無止之意。這頭一句造成的行而無止的意象,便是本詩一切哀怨的根源。所以,「行」字不但沒有重複累贅之感,反而別有一番新意

 

(二)〈行行重行行〉重點整理

詩 眼

主 旨

旨在描寫思婦因丈夫羈旅在外,久別未歸的懷念之情

作 者

佚名

文 體

五言古詩

背 景

東漢末亂世

離別難會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遊子不歸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

期望保重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設問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譬喻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

類疊

行行重行行

引用

1.與君生別離(《楚辭‧九歌‧少司命》)

2.道路阻且長(《詩經‧秦風‧蒹葭》)

3.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韓詩外傳》、《吳越春秋》)

對偶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三)〈行行重行行〉與〈詠史〉比較

詩 名

行行重行行

詠史

作 者

東漢佚名

西晉左思

文 體

五言古詩

五言古詩

布 局

前六句敘寫離別的狀況;後十句抒發相思的心情

前八句自敘文才武略兼備;後八句自抒立功報國之志、施展良謀之願、

功成身退之懷

譬 喻

1.「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比喻人對鄉土的感情,屬借喻;

2.「浮雲蔽白日」,浮雲比喻新歡,白日比喻遠遊未歸的丈夫

「鉛刀貴一割」比喻自己資質雖魯鈍,但還想報效國家

借 代

衣帶日已緩:衣帶一天天的寬鬆,意指相思使人日漸消瘦

「弱冠」弄柔翰─成年

邊城苦「鳴鏑」─戰爭

疇昔覽「穰苴」─兵書

 

五、  形音義比較

 

字形

字 義

詞 例

1.

卓絕

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分明

「犖犖」大者

2.

距離(動詞)

相「去」萬餘里

離開

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范仲淹‧岳陽樓記)

曾不吝情「去」留(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昔人已乘黃鶴「去」(崔顥‧登黃鶴樓)

「去」來江口守空船(白居易‧琵琶行)

罷黜;驅離

非秦者「去」,為客者逐(李斯‧諫逐客書)

失掉

大勢已「去」

過去的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3.

「疇」昔覽《穰苴》

種類;類別

範「疇」

田地

綠野平「疇」

易其田「疇」,薄其稅斂(孟子‧盡心上)

4.

寬鬆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刑法寬鬆

「緩」刑罰,薄賦斂(史記‧李斯列傳)

放鬆

「緩」口氣再說

疏鬆

人耨必以旱,使地肥而土「緩」(呂氏春秋‧任地)

延遲;拖延

「緩」兵之計

民事不可「緩」也(孟子‧滕文公上)

刻不容「緩」

緩慢;慢而不急

「緩」緩而行

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韓非子‧觀行)

怠慢

見賢而不急,則「緩」其君矣(墨子‧親士)

5.

又、再

棄捐勿「復」道

「復」前行,欲窮其林(陶淵明‧桃花源記)

汝「復」輕身而昧大義(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回報,多指仇恨而言

君子「復」仇,三年不晚

恢復

師道之不「復」可知矣(韓愈‧師說)

實踐

信近於義,言可「復」也(論語學而)

還、返

昭王南征而不「復」(左傳‧僖公四年)

6.

顧惜、眷念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反

眷「顧」前途,若涉深淵(連橫‧臺灣通史序)

願君「顧」先王之宗廟(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看;張望

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歸有光‧項脊軒志)

低徊「顧」影無顏色(王安石‧明妃曲)

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孟子‧離婁下)

理會

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顧」(方孝孺‧指喻)

拜訪

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諸葛亮‧出師表)

但是

「顧」自海通以來(連橫‧臺灣通史序)

「顧」修史固難,修臺之史更難(連橫‧臺灣通史序)

「顧」人之常情,由儉入奢易(司馬光‧訓儉示康)

反而;卻

儉,美德也,而流俗「顧」薄之(李文炤‧儉訓)

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姪)

回顧;回頭看

孟嘗君「顧」謂馮諼曰(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

照顧;照應

三歲貫女,莫我肯「顧」(詩經‧魏風‧碩鼠)

六、  字形辨析

★相同偏旁

偏 旁

字 音

詞 例

ㄋㄤˊ

中物

ㄋㄤˇ

ㄋㄧㄤˋ

ㄒㄧㄤ

陽、

ㄖㄤˊ

苴、尊王夷、瓜、祈

ㄖㄤˇ

之別、大聲嚷嚷

ㄖㄤˋ

ㄉㄧ

水穿石

ㄉㄧˊ

苦鳴軍、咕、長子、無(專主)也,無莫也

ㄓˊ

(徘徊不前貌)

ㄓㄜˊ

ㄓㄞ

ㄕˋ

無所

ㄐㄧˊ

、舟(退休隱居)

ㄑㄧˋ

咠咠私語(附耳私語)、修

打躬作

ㄆㄧㄥ

婷、伶(飄零孤單的樣子)

ㄆㄧㄥˋ

ㄔㄥˇ

ㄅㄧˋ

帚自珍、遮、錢端、坐以待

ㄅㄧㄝ

氣、魚鱉;蟞

ㄅㄧㄝˊ

ㄅㄧㄝˋ

ㄆㄧㄝ

清、驚鴻一

ㄆㄧㄝˇ

ㄏㄨㄢˊ

ㄏㄨㄢˇ

ㄩㄢˊ

、潺湲、援助、(猿、)人

ㄩㄢˋ

(一種中間有圓孔的璧玉)

ㄐㄧㄠ

(招致災禍)

ㄐㄧㄠˇ

(光明貌)潔、交、徼、僥)倖

ㄐㄧㄠˋ

咷(ㄊㄠˊ)(小兒哭泣不止)

ㄒㄧˊ

 

ㄌㄨㄛˋ

ㄌㄠˊ

苦功高

ㄑㄩㄥˊ

煢煢獨立

ㄒㄧㄥˊ

陽公子

ㄧㄥˊ

剔透、囊映雪、蠅狗苟、魂牽夢、燈火煌、墳

ㄉㄠˇ

ㄊㄠˊ

杌、波

ㄓㄨˋ

ㄔㄡˊ

昔、觥交錯、躇、鸞鳳侶

ㄐㄩ

(農曆六月)、穰、趑(ㄗ)、關關)鳩、長之濱、擊、山、醢(ㄏㄞˇ)、炭

ㄐㄩˇ

喪、嚼、齬(ㄩˇ)

ㄐㄩˋ

洳(ㄖㄨˋ)

ㄑㄩ

ㄗㄨˇ

咒、人為刀,我為魚肉、先、撓、

ㄘㄨ

枝大葉

ㄘㄨˊ

)歿、自東西

ㄏㄨˊ

蘆、珊泊、蝶、塗、鬚、口、醍灌頂、猻(ㄙㄨㄣ)、鵜(ㄊㄧˊ)

 

七、成語集錦

1.胡馬依北風胡馬南來以後,仍然依戀著北方吹來的風。比喻思念故鄉或不忘本。

義近:越鳥南棲、狐死首丘(傳說狐狸死時,頭必朝向狐穴所在的山丘)、飛鳥翔故巢、兔走歸窟、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反義:樂不思蜀(比喻樂而忘返或樂而忘本)、背祖忘宗、離鄉輕家。

2.駑馬鉛刀駑鈍的馬,不利的鉛質刀。比喻才能平庸,不中用。

義近:(ㄕㄨ)(ㄌㄧˋ)庸才、胸無點墨、才疏學淺、不學無術、庸碌之輩、朽木糞土。

反義:卓犖不群、才高八斗、智勇雙全、一世之才、棟梁之才、國世無雙、出類拔萃、出將入相、才貌雙全、才德兼備、才氣縱橫。

3.天涯地角偏僻或相距遙遠的地方。

義近:天南地北、海角天涯、關山迢遞、山南海北(大山之南,大海之北。指遼闊而無邊際的地方)。

反義:近在咫尺、一箭之地。

4.浮雲蔽日比喻奸邪蒙蔽君主,忠良之士不得伸其才。(本課喻遠遊的丈夫被他方的女子迷戀住了,不再想念家中的妻子)

義近:浮雲翳日、君子道消、小人當道、烏雲擋日、瓦釜雷鳴、讒人高張。

反義:撥雲見日、揚清激濁(比喻除惡揚善)。

5.功成不居本指順應自然的存在,不占為己有。引申為建立了功勞而不歸功於自己。

義近:歸功眾人、功成弗居。

反義:居功自傲、掠美邀功、功成自居。

 

八、  結構表

                

 
   

 

 

 

 

 

 

 

 

 

 

 

 

 

 

 

 

 

 

 

 

 

 

 

 

 

 

 

 

 

 

九、延伸學習

古詩十九首‧青青陵上柏

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斗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驅車策駑馬,遊戲宛與洛。

洛中何鬱鬱,冠帶自相索。長衢羅夾巷,王侯多第宅。

兩宮遙相望,雙闕百餘尺。極宴娛心意,戚戚何所迫?

主旨:寫一位失意貧困之士,看到當時政治首都洛陽的繁華奢侈,有感於自己的悲哀與絕望,而抒發內心的不平和抑鬱之情。

語譯:山陵上的柏樹長青而茂盛,山澗中的石頭眾多而攢聚。人生於天地之間,生命短暫就如遠行之客,不能久留一地。雖只有少量的酒,也姑且以為多而不嫌少。鞭策著駑馬驅車到洛陽、宛縣遊樂。洛陽繁華熱鬧,權貴只和權貴交往,不理睬我們這些貧賤的平民。大街兩旁,羅列著小巷,許多王侯的第宅在巷中。洛陽城南北兩宮遙遙相對,宮門前的兩座臺觀有百餘尺高。權貴們的宴會窮極奢靡享樂,但他們的內心卻憂懼不安,這又是誰使他們如此的呢?

 

古詩十九首‧迴車駕言邁

迴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

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

主旨:由今昔對比想及人生短暫,再反省至及時努力,以建功立業。

語譯:迴轉車子要遠行,前程遙遠而難至。四望廣大而無邊,只見春風吹拂著百草。春風所吹拂的沒有去年的舊物,人何嘗不是很快地由少而老?萬物的盛衰各有他的時節,故我們立身就必須趁早。人不是堅固的金石,哪裡能長久生存?人的生命會急遽地隨著客觀事物變化,榮祿和聲名才是我們要努力去建立的。

 

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主旨:描寫飄泊異鄉的遊子想念妻子卻不得歸去的愁苦。

語譯:涉過江水去採芙蓉花,又在蘭澤裡採了很多的蘭草。採了芳草要送給誰呢?我所思念的人在遠方啊!回頭遠望舊鄉,路途遙遠又廣闊無邊盡。我們夫婦情愛深刻,但卻分居兩地,相思的憂傷將陪伴我終老。

 

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主旨:思婦借天上牽牛與織女星,寫離別相思之情。

語譯:明亮的牽牛星和織女星,隔著銀河兩兩遙對著。織女舉起潔白細長柔美的手,札札地織著布。因思念深厚,一整日織不出成品,她傷心哭泣地涕淚縱橫。銀河清淺,牽牛、織女二星相距又有多少呢?兩人隔著清淺的銀河,含情脈脈地相視著。

 

詠史之二   左思

鬱鬱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主旨:抒發有才者報國無門,無才的世族卻世居高位。

譯注茂盛的松樹在山澗中,垂落的樹苗在高山上,那莖粗只有一寸的小小樹苗,居然遮蔽了百尺高的松樹。世家子弟登上高位,有才能的人卻被埋沒,這和澗底松、山上苗一樣,是地位勢力使之如此,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金、張兩家子弟憑藉祖先的功業,七代做漢朝的高官。馮唐的才能難道不出眾嗎?卻到老還得不到重用。(1金張:漢朝世族金日磾、張湯,七代做高官。2珥貂:在冠旁插上貂鼠尾作裝飾。比喻顯貴的近臣。3馮公:馮唐,善武,漢文帝時人,只做小官;至尚武的武帝時,舉為賢良,已九十餘歲,老不能為官。後以「馮唐易老」慨嘆生不逢時,命運不好,或表示身已衰老,再不能有所作為。)

 

詠史   班固

三王德彌薄,惟後用肉刑。太倉令有罪,就逮長安城。

自恨身無子,困急獨煢煢。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書詣闕下,思古歌〈雞鳴〉。憂心摧折裂,晨風揚激聲。

聖漢孝文帝,惻然感至情。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

主旨:歌詠緹縈救父。

譯注:自夏商周三代以後,道德日漸衰微,只有在後世才出現傷害身體的肉刑。擔任齊國太倉長的淳于意犯了罪,被逮赴長安。臨行前他感嘆生女不生男,在危急困難時只能孤單一人上路。淳于意的小女兒緹縈痛心父親將要遭刑,一旦受罰便人死不可復生,於是到朝廷向皇帝上書。就像詩經雞鳴催促君王勤政一樣,她一大早就到宮闕門口,希望皇帝早早上朝,以便接受自己的上書,因為她已因憂慮憂愁而彷彿心都要折裂一般。就像《詩經‧晨風》諷刺君王一樣,緹縈極力為父親辯護。聖君漢文帝為緹縈的孝心而感到憐憫同情,終於下令免除了肉刑。再多的男孩若只是昏庸愚昧,那也比不上一個弱女子緹縈啊!三王:夏禹、商湯、周文王、武王。肉刑:古代一種刑罰。漢時肉刑本有三種:一黥、二劓(音ㄧˋ,削去鼻子)、三斬左右趾。後文帝因感緹縈之孝,一律廢去。太倉令:淳于意。煢:音ㄑㄩㄥˊ,孤獨。憒:音ㄎㄨㄟˋ,昏庸、糊塗。緹縈:緹縈上書言妾父為吏齊中,皆稱其廉平。今坐法當刑,妾傷夫死者不可復生,刑者不可復屬,雖後欲改過自新,其道無由也。妾願沒人為官家奴婢,願贖父刑罪,使得自新。)

 

燕歌行之一   曹丕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

念君客遊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霑衣裳。

援琴鳴絃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主旨:時序遷換,良人行役不歸,婦人怨曠無所訴,藉牽牛、織女不能相會,表達自己獨處空閨的哀傷。(此詩句句押韻)

譯注:在蕭瑟的秋風中天氣逐漸轉涼,草木飄搖而落,白露凝結成霜。一群群的燕子辭別北方,大雁也往南飛去,可是想到你客遊在外不歸,思念的痛苦不禁讓我為之斷腸。常人都會因眷戀故鄉的痛苦而想要早日回來,為何你卻身寄他方而久留不歸?我內心孤單獨守空房,憂思湧上心頭,思念夫君不敢忘,不自覺的淚流而下沾溼了衣裳。拿起琴來撥動琴絃彈出樂曲,琴聲音節短促激越、低聲細吟,不能持久。皎潔的月光照在我的床鋪上,眾星及銀河轉而向西,此時長夜未盡。想到牽牛星與織女星隔著銀河相望,我要問你們何故被河橋阻隔而不能在一起?(慊:音ㄑㄧㄢˋ,不滿、失意貌,引申為痛苦、難過。淹留:久留。不敢:不能、不會。清商:古樂曲名,以悲惋淒清為其特色。短歌:調類名,漢樂府有長歌行、短歌行。長歌多表現慷慨激昂的情懷,短歌多表現低迴哀傷的思緒。夜未央:夜已深而未盡,暗指戰爭何時可止。何辜:何故。限河梁:被河橋阻隔。)

 

贈從弟三首其二   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淒,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主旨:詠物以言志。以傲寒挺拔的松柏,勉勵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號召人們處於亂世的時候要有一種堅定的人格追求。

語譯:高山上挺拔聳立的松樹,頂著山谷間瑟瑟呼嘯的狂風。風聲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樹仍是如此的剛勁!冰霜正凜冽,大地一片悲慘淒涼,而松樹終年都挺拔端正。難道松樹不會遭受深重的寒意?只因它們秉性堅貞,因此而不怕嚴寒。

 

十、相關名句

1.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漢高祖‧劉邦‧大風歌)

2.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漢‧李延年‧佳人歌)

3.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古詩十九首‧青青陵上柏)

4.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古詩十九首‧今日良宴會)

5.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

6.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

7.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佚名‧長歌行)

8.青青河畔草,緜緜思遠道。(佚名‧飲馬長城窟行)

9.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佚名‧飲馬長城窟行)

枯桑、海水雖然都是無情之物,也能感受到風吹、感受到天冷。比喻夫婦長久離別,雖然嘴巴不說,心裡卻深切感受到孤寂之苦。

十一、左思的相關名句

1.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左思‧詠史之五)

釋義二句寫作者要效法古賢隱居,脫離塵世汙濁。(振衣:抖去衣上的灰塵。仞:古代以八尺為仞。濯:洗。)

2.功成恥受賞,高節卓不群。(左思‧詠史之三)

語譯功成恥於受賞,高風卓然不群。(恥:一作「不」。)

3.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左思‧詠史之二)

語譯貴族子弟處於高位,而才能之士居於小官。這是地位形勢造成的結果,由來已久,並非一朝。(世胄:貴族子弟。躡:踩、踏。此處意為登、居。下僚:小官、屬下。)

4.非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左思‧招隱)

語譯悅耳之聲未必盡在絲竹,山水之間更有清音。(絲與竹:琴瑟之類的絃樂器與簫笛之類的管樂器,泛指音樂。)

 

十二、歷屆試題精選

(一)備課資源

1.下列是一段有關古典詩歌發展的敘述,其中對( )處敘述正確的選項是:「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先秦時期有北方的《詩經》與南方的《楚辭》,前者句型以((a))為主,自有莊重之音;後者則以帶有((b))字的語氣詞構句,別成曼妙之調。((c)),五言詩的寫作已臻於成熟,由一群佚名文人所作的((d)),即為此時的代表作。到了((e)),七言詩也日益流行,並漸漸注重聲韻格律。迄唐代繼承前代句型與聲律的實驗成果,終於確立近體詩的規範。」 (A)((a))應填入「四言」 (B)((b))應填入「兮」 (C)((c))應填入「西漢末期」 (D)((d))應填入〈古詩十九首〉 (E)((e))應填入「東漢初期」。                       〔91.學測〕

答案:(A)(B)(D)

解析:(C)應填入「東漢末期」。五言古詩由樂府而來,到後漢班固〈詠史詩〉,五言詩可謂正式成立。而到東漢末期,五言詩的寫作已臻於成熟。(E)應填入「南朝」。七言詩也是受樂府的影響,但漢代樂府中,還沒有純粹的七言。真正的七言詩,要算漢末魏初曹丕的〈燕歌行〉,到這時七言詩才算成立,而到南朝,七言詩日益流行,並漸漸注重聲韻格律。

 

2.下列是某位考生針對「韻文」所做的歸納整理,其中正確的選項是 (A)襯字:古詩、近體詩沒有襯字,散曲有襯字 (B)對仗:古詩不一定要有,近體詩則一定要有 (C)押韻:賦可以頻頻換韻,近體詩通常一韻到底 (D)每句字數:古詩是四言,近體詩是五言或七言 (E)句內平仄:近體詩、詞都講究,賦、散曲不講究。

〔93.指考〕

答案:(A)(C)

解析:(B)近體詩中只有「律詩」一定要對仗。(D)古詩多五、七言,但亦有四言、雜言者。(E)近體詩、詞、散曲都講究句中平仄的協調。

 

3.漢代與唐代同為中國史上文治武功皆有可觀的時期,下列關於漢唐文學的說明,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漢代散文的代表是《史記》,唐代散文的代表是傳奇 (B)〈古詩十九首〉出現於漢末,代表五言詩的正式成熟 (C)漢代樂府詩富有寫實精神,唐代新樂府運動亦關注社會現實 (D)近體詩完成於唐代,形式精整,表現古典詩的對稱美、聲律美 (E)高適、岑參為唐代邊塞詩的代表作家,王維、孟浩然為自然詩的代表作家。                                               〔95.學測〕

答案:(B)(C)(D)(E)

解析:(A)傳奇為文言短篇小說的體裁,不合適作為「唐代散文」的代表。

 

(二)延伸補充

4.下列短文有三個空格,請自參考選項中選出最適當的答案。

不同時代的文學書寫,往往有不同的表現方式。以描繪「女子之美」為例:周代詩人運用大量的比喻,寫下「((1)  )」的句子;漢代〈羽林郎〉寫胡姬「長裾連理帶,廣袖合歡襦。頭上藍田玉,耳後大秦珠。兩鬟何窈窕,一世良所無」,具有鮮明的((2)  )風格;二者都著重於人物面貌、神情、衣飾的細膩刻劃。梁、陳兩代,結合民歌的直率與宮廷的淫靡,類似「((3)  )」將形體、姿態如此感官式的描寫盛極一時,形成文學史上所謂的「宮體詩」。           〔92.學測〕

參考選項:(A)樂府詩

(B)近體詩

(C)閨怨詩

(D)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

(E)夢笑開嬌靨,眠鬟壓落花。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紅紗

(F)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G)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答案:(1)(G);(2)(A);(3)(E)

解析:(G)出自《詩經‧衛風‧碩人》。周為《詩經》時代,《詩經》為四言古詩的代表,以四言為主。(A)此詩出自漢‧辛延年〈羽林郎〉,內容乃描述上流社會的奢侈生活。漢代樂府有兩種,一種採自民間,一種為文人仿作,其中文人之作,對五言詩的形成幫助很大,但其風格仍是有民歌的趣味。(E)出自南朝梁‧簡文帝(蕭綱)〈詠內人晝眠〉。「宮體詩」為梁簡文帝所提倡,專寫女人情態、顏色的豔詩。宮體詩的特色是典雅富麗的辭藻,從「嬌靨」、「玉腕」、「香汗」等描寫可以看出這種特色。另(D)選項出自漢五言古詩〈孔雀東南飛〉。(F)選項出自唐‧朱慶餘〈近試上張水部〉。

 

5.陶淵明〈歸去來辭〉一文中「策扶老以流憩」的「扶老」一詞是指「枴杖」,「扶」是動詞,「老」是名詞,「扶老」為一動賓(即動詞+受詞)結構,但是整個詞結合起來作為名詞用。下文「 」中的語詞,也具有同樣語法結構的選項是 (A)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B)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C)「屏風」有意障明月,燈火無情照獨眠 (D)喉間猶是哽咽,心上還是亂跳,「枕頭」上已經溼透,肩背身心,但覺冰冷 (E)有了「靠山」做主,就是八隻腳的螃蟹一般,豎了兩個大鉗,只管橫行將去。                                 〔94.學測〕

答案:(A)(C)(D)(E)

解析:(A)「知」為動詞,「音」為「賓語」,所以是動賓結構,結合起來作為名詞用,即指「知己」。(B)「落」為動詞,「花」為名詞,雖是動賓結構,但兩字結合起來修飾「時節」,作為形容詞用。(C)「屏」為動詞,「風」是賓語,所以是動賓結構,結合起來作為名詞用。(D)「枕」是動詞,「頭」是賓語,為動賓結構,結合起來作為名詞用,指可供頭部靠墊的物品。(E)「靠」為動詞,「山」為賓語,為動賓結構,結合起來作為名詞用,指可以依靠的山。語譯:(A)不憐惜歌者如何悲苦,只傷感於天下的知己太少(〈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B)正是江南有最美風景的季節,在這個落花繽紛的時刻又再次遇到您(杜甫〈江南逢李龜年〉)。(C)屏風有心阻隔明月的垂照,燈火卻無情的閃出亮光讓獨眠的人傷感(隋‧江總〈閨怨〉)。(D)喉間仍然哽咽,心頭仍然狂亂的跳動,枕頭上方已經濡溼一片,肩背身心,此刻都感到分外冰冷(《紅樓夢》八十二回)。(E)有了靠山代為做主,就像八隻腳的螃蟹一樣,隨時都豎著兩個具威脅力的大鉗子,處處橫行(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

 

6.下列文句「 」內的敘述,涉及天文星象的選項是 (A)〈古詩十九首〉:「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B)杜甫〈贈衛八處士〉: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C)蘇軾〈赤壁賦〉: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 (D)《論語‧為政》: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E)《三國演義》六十九回:六街三市,競放花燈,真個金吾不禁,「玉漏無催」。                         〔97.指考〕

答案:(A)(B)(C)(D)

解析(A)玉衡指北斗七星的第五星。「孟冬時分,玉衡的方向更動,眾多的星宿歷歷在目。」(B)參,參宿。商,商星,為心宿的主星。參、心二宿都是二十八宿之一,參宿位於西方,心宿位於東方,絕不會同時出現於天空。「人生別離不能常相見,經常像西方的參星和東方的商星一樣此出彼沒。」(C)斗牛指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不一會兒,月亮從東山上升起來,在斗宿和牛宿之間徘徊。」(D)北辰為北極星的別名。「用道德來治理國政,自己便會像北極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別的星辰都會繞在他的身邊。」(E)漢代元宵節夜晚,敕許金吾衛弛禁,前後各一日,稱為「金吾不禁」。後泛指沒有夜禁,通宵出入無阻。玉漏為計時的器具,古時用幾個特製的壺盛滿水,下鑿小孔,使水下滴計時。

 

7.列各組文句「 」內的詞,前後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A)歸來視幼女,零淚「緣」纓流╱「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B)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 (C)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然則臺灣無史,「豈」非臺人之痛歟 (D)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 (E)亮無晨風翼,「焉」能凌風飛╱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98.學測〕

答案:(A)(B)(C)

解析:(A)沿、循。語譯:回到家看著稚幼的女兒,點點淚珠沿著帽帶滑落而下。韋應物〈送楊氏女〉╱沿、循。循著溪流前行,忘了自己走了多遠。陶淵明〈桃花源記〉。(B)坐著。語譯:行步到水源之處,隨意坐著看雲朵自山谷翻飛而起。王維〈輞川別業〉╱坐著。到了目的地後就披開雜草坐下,倒盡壺裡的酒喝個醉。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C)難道。語譯:我難道在乎名聲隨著文章受重視而格外顯著?能為天下蒼生謀利的官運,恐怕只會因為我的年老痛弱而停歇。杜甫〈旅夜書懷〉╱難道。這樣說來,那麼臺灣沒有像樣的史書,難道不是臺灣人感到悲痛的事嗎?連橫〈臺灣通史序〉。(D)往。語譯:下馬陪伴您飲一杯酒,問問您要往哪裡行去。王維〈送別〉╱助詞,無義。語譯:聖人成為聖人的原因,愚人成為愚人的原因。韓愈〈師說〉。(E)豈、何。語譯:只恨自己沒有鷙鳥般的雙翼,豈能凌風高飛。〈古詩十九首〉之十六╱語尾助詞。語譯:古代聖人,才能比一般人高出很多,尚且跟隨老師,向老師問學。韓愈〈師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chia2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